第一篇:立师德 铸师魂 建设一支教风纯正的教师队伍
立师德
铸师魂
建设一支
教风纯正的教师队伍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优秀的人才来自于学校的培养,我们看到,一代代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批优质的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从小处说,涉及到一个学校的发展;从大处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时期,我们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专家教师;但也看到了随着从传统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生活观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当代教师道德价值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在:部分教师没有进取意识,贪图安逸,不钻研教学,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打牌娱乐上;部分教师“金钱”意识较强,过分计较待遇,整天怨天尤人,只讲索取,不讲奉献;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教学质量低劣;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将学生赶出教室的行为也偶然有之,上课接听手机等现象依然在个别老师身上发生。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校风学风的整体改善,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极不利于学生素
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一永恒的主题,在新形势下,更具有紧迫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教育要求的是“育人”,而非“制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学习、观察与思考。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更主要的是教师要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因而,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我们认为,优良的师德师风即一种“德性生活”:既有一定的理想性,有其“高于生活”的一面;又有“源于生活”和“为了生活”的另一面。易言之,我们不是把它当做一种唯有品德高尚者乃至极少数圣人才能拥有的生活,而是把它理解为大众通过一定的道德努力即可达至,具有较强亲和性,未必人人已有却为人人可有的那样一种超越基本道德伦理要求,有益于个人或群体实现幸福体验的普通生活。几年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建设一支教风纯正的教师队伍,在师德建设、营造“德性生活”方面,我们着力推进三个层面的建设。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师德水平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受制于教师自身的意识。一个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就难以形成敬业爱生、团结拼搏的精神面
貌,就难以形成良好的校风。为此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工作方案。依据方案要求,开展常规学习与专项会议,系统地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法律法规,要求教师领悟《宣城市中小学教师四项纪律八项注意》、《广德县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六项规定》,并通过座谈、讨论、自我反思剖析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陶冶教师的情感,引导教师的行动。同时,组织各项外出培训,如观摩优质课教学、班主任论坛、国培计划等,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国、全省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用他们的先进事迹为教师们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达成共识,明确师德建设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是新时期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强化学习,增强了教师的理论意识,提升了教师的师德水平。
二、狠抓制度落实,严格教师管理,规范师德方向
我校根据新世纪、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分析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现状,把师德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的其他各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做到工作落实、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奖罚落实,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师德建设。
首先建立监督机制。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校委会成员及工会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师德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全校师德调查研究,检查评估和组织师德教育活动的规划,组织落实以及做好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
教育等。师德建设工作小组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将师德建设问题同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定期召开会议、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做到师德建设工作常抓不懈。
其次,用规章制度去约束教师的行为。把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都体现在《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师月工作考评细则》、《班主任岗位责任制》、《教师教育、教学绩效考核细则》、《备、教、批、辅、考制度》等规章制度中,而且狠抓各种制度的落实情况,严格要求教师认真执行,并做好定期检查和总结。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平时观察教师的表现情况,向学生进行卷面问答,征求家长意见卡、社会调查卡,掌握教师的师德情况并及时解决处理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了教师师德的实效性,促进教师能较好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三、踊跃参与活动,做实教学竞赛,践行师德方案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反思理论的指导作用,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学理论,去修养,那么提高师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我们开展了“树师表形象、创行为新风”和“敬业爱生”主题教育,同时还开展了人民教师誓词宣誓活动,向社会承诺活动等。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教师自尊、自觉、自强、自励,主动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营造了“恪守师德光荣,不讲师德可耻”的积极舆论氛围,激励了广大教师在本岗位上建功立业。“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作为自身师德培养,更是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我们的教师养成的良好素养,一旦有展示的舞台,就会有绚丽的舞姿。每学年的各项教学评比,学校都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在磨课中磨砺自我,使他们顺利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工作的成绩反过来又会更加刺激教师挑战更高的平台,激发职业的幸福,从而实现了由师德的冰冷要求向教师职业幸福需要的转换。
几年来,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规范,我们建设了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在新形势下,我们也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改进,如城乡差距导致教师现实的困难、绩效工资如何真正做到奖勤罚懒、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等,但我们相信,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科学管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会磨砺而出。
2011年8月
第二篇:立师德 铸师魂(推荐)
立师德 铸师魂
我认为: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首先, 教师必须献身教育, 教书育人。回顾历史, 象海涅这样一位德国大诗人, 曾被老师斥为“对于诗一窍不通的德国山沟里出来的野蛮人”;象拿破仑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军事家, 在巴黎军事学校学习时成绩只得过42 名。这都说明了“差等生”以其特长往往可以成就人才。我们不能忽视对中下等生的培养和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拘一格育人才, 要因材施教。对优秀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 鼓励其发扬创造精神, 对“偏才”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对“歪才”要象“病梅”那样加以扶正, 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之成为“正才”。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出对全体学生负责, 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精神
对学生负责不仅要因材施教, 而且要做到有爱心,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为我国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师首先要深入切实地了解学生, 要知人知心, 俗话说:“种花需知百花异, 育人要懂百人心。”当一名好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 不只是“识其人”, 而且还要“知其心”。对学生诲人不倦, 还要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 不能急于求成, 简单从事。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古语云:“爱人者, 兼其屋上之鸟。”特级教师霍懋征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 这种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 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而“乐其道”, 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 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这一切, 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赞可夫说:“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 就是要热爱儿童。”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 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 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可见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 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 由于教的主体是教师, 客体是学生, 学的主体是学生, 客体是老师, 只有主客体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 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 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佳境。由于教师
热爱学生, 就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 这时, 教师就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 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表扬看作鼓励, 把批评当作爱护, 表扬和批评就会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师德的升华。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 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 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教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教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 更不能满口教训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 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 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 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记得2010年我刚接手一个新班, 发现有个学生有偷偷摸摸的行为, 以至班上经常发生失窃事件, 经过几次观察后, 我确定了是他所为, 此时, 我把他带到一个无人的角落里,握住他的小手, 亲切地说:“孩子, 别怕, 老师只想做你的朋友, 可以吗?把你想说的心里话, 说给我听吧。”孩子听到这里时,忍不住内心的痛苦, 说道:“不要告诉我爸爸, 他打我⋯⋯很痛⋯⋯”此时, 我把孩子搂在怀里, 终于明白了一切, 孩子想得到的东西, 家长不给予, 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把手伸到了同学之中, 而家长长期以打骂为教育途径, 从来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要, 结果造成孩子重蹈覆辙, 屡犯不改。经过一番教育后, 孩子平静了, 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 孩子很喜欢找我聊天, 把心里的想法告诉我, 而我在私下与其家长沟通, 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经过这件事后,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学生必须深入了解学生, 走访家庭, 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 有什么要求, 有什么愿望, 喜欢什么, 不喜欢什么, 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子”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 让班级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 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训教, 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 盲目的说教, 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曾有人这样给教育下定义:教育主要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 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 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这不正是师德升华的体现吗?的确,如果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那么各项工作一定会迎刃而解, 水到渠成的。
教育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要搞好教育, 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学
高为师, 身正为范”, 德才兼备, 方堪为人师表, 所以做为一名教师必须时刻以师德为标准来衡量自己, 加强道德修养, 使自己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以坚定的信念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以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感, 以巨大的力量去鼓舞学生天天向上;也只有这样, 才能以自己满腔的热血去浇灌满园的花朵, 尽一名教师之职。
第三篇:立师德 铸师魂[模版]
立师德 铸师魂
我知道十心:即忠心、良心、爱心、热心、雄心、虚心、同心、耐心、公心、恒心。同时,也体会到教师通过十心确立师德的重要性。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十心”立“师德”,才能搏击教育之长空,培育社会之幼苗。
一、要热爱教师职业,懂得教学艺术,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情感,才能激发自己为这一事业忘我工作的热情,才能为培养下一代尽心尽力。教师的责任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责任,我们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目前国家现代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就是要用自己辛勤的工作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二是对家长负责,家长把子女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是希望学校老师能把小孩培养成才,帮助他们学到各种知识,家长希望教师做到他们无法做到的事情;三是对学生负责,学生来到学校应该是有所求,不管他们的目的如何,他们的行为如何。在这一点上,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让他们在知识,做人各方面得到发展。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怎么担当得了吗?我从中体会到,从事教师工作的人,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因此,强烈的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基础。
二、教师要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这种爱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三、虚心学习是一个合格教师良好的品德。
在师德修养中善于虚心学习他人、自觉与他人交流,才有可能成为师德修养高的教师。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在互学互勉中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师德品质。广采博纳,厚积薄发。博学还要善教,使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与学生的交往中,学生都能从你身上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智慧的神奇,人格的魅力。
总之,作为一个老师,我们要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耐心。让我们真诚地对待教育事业,真诚地对待上级同事,真诚地对待各位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具有高尚师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民教师。
第四篇:立师德,铸师魂
立师德,铸师魂
逸夫小学 侯娟利
有一种人生最自豪,那就是教师。有一首歌最闪亮,那就是师德。有一种风景最美丽,那就是师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 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其次,规范文明行为。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再次,关爱每位学生。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XX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让我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教育与学习,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用优良的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共同托起我们的教育梦。
第五篇:立师德铸师魂演讲稿
丹心育桃李,大爱铸师魂
——“立师德、铸师魂”演讲稿
罗山初中韩丽玲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丹心育桃李,大爱铸师魂》。
我出身于教师之家,幼承父训,立志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经过十三年寒窗苦读,终于如愿以偿,走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成了一名初中教师。
初为人师的我,由于没有经验,一个个棘手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我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思考:为什么这个孩子这么的任性调皮?为什么班里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难提高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后来,一次次和学生谈心,一次次的给学生耐心辅导。最后,我找到了答案。是爱!“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是最神奇的沟通手段。
我们每天忙碌在三尺讲台上,进行大量的平凡的、琐碎的、重复的工作,备课、上课、批改、谈话、辅导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是忙碌的工作让我始终坚信一点: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感觉最快乐、最充实、最有意义的事。每一个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能给我带来莫大的喜悦,看着可爱的孩子们,我发自内心的说一句,“矢志教育,痴心不悔”。
记得那是星期四的一个下午,我回家了,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房门,看见镜子里的自己,面色苍白,一副很疲惫、很劳累、憔悴不堪的样子。我只对妈妈说了一句:“太累了”。然后爬上床,倒头就睡。听妈妈说,吃晚饭时,他和弟弟怎么叫我,都叫不醒我,直到第二天9点多时,我才睁开眼睛,坐起来说:“终于睡了一个好觉”。我对妈妈说起了事情的缘由,星期二上午课间,学生们正玩的起劲,这时,上课铃响了,学生们一拥而进,不料,一个小个子男孩脚下一滑,摔倒在教室门前的水泥台阶上,他的鼻子、脸被砍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血直流,脸上的肌肉都要掉下来似的。我当时正要上课,看见了,连忙跑回办公室,找来卫生纸简单的包扎后,叫上同事骑着摩托车带上我和小男孩往医院飞奔,可由于孩子伤势过重,赶到医院时小男孩已经昏迷了,我更着急了,在医院里跑上跑下,挂号、叫医生、取药,忙了大半天,医生终于帮孩子止了血。医生说,再迟来一个小时,孩子流血过多,就会有危险。就这样,我陪着小男孩打点滴、给伤口换药,小男孩疼得直叫喊,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我强忍着难受的心,安慰小男孩,给他讲开心的故事,分散他的注意力。就这样陪着小男孩熬了两天两夜。直到星期四的中午,小男孩外出打工的父亲才从外地赶回来。妈妈听我说完事情的经过,心疼的看着我说:“你呀,你多爱你的学生啊,你对学生比对自己都好。”我只是嘿嘿一笑。后来,孩子的伤口痊愈后,来到学校拉着我手说:“老师,您多像妈妈呀!”。在我的抽屉里,现在还放着当时怎么推也推不掉的小男孩和他的父亲送我的红色小笔筒。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办公室。等陶行知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老师,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用砖头砸同学”。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故事有些内容值得大家深思和玩味。一名好老师除了有高尚的师德,还必须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只有真诚的爱,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
10年多的教育生涯,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感悟,那就是——既要有严师的风范,又要有慈母的情怀。要知道,爱可以化冷漠为热情,化忧郁为兴奋,化悲伤为喜悦,化懒惰为勤奋。爱是真正促使人复苏的动力。
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无私的,这种爱是深沉的,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这种爱能照亮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这种爱,更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点燃希望的灯。
有爱就有一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