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悟、心得(读王阳明心学与稻盛和夫系列)
心得体会(心灵的感悟)
一、工作的方法;
正确和正直的思维模式,能使工作效率事半功倍,提前实现既定的目标方向,错误的思维模式能使前进的方向偏离目标渐行渐远。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什么样的工作结果,只有思维模式的改变才是我们公司的效率之本,还要讲究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创新做。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打开固有的思维模式,让自己OPEN的、多角度的、多层面的、系统的去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规律和最佳捷径,才能行之有效的去解决问题。
二、工作的效率;
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两个效率,那就是时间效率和收益效率,时间效率就是向时间要效率,合理的利用时间、安排时间、压缩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效益最大化,收益效率就是我们投资回报的效益的最大化,努力的想方设法的把我们的工作效益做到明细化、最大化,保证我们效益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工作的心态;
每天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们还要做到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的事情明天做,紧急的事情马上做、快速做,难办的事情坚持做,好办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翻新做,同时还要戒骄戒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对待工作还要做到外松内紧,竭尽全力、一丝不苟,受点苦、受点累、吃点亏都无所谓,因为吃亏是福,感恩才会幸福。一个态度与价值观错误的人,会让他的能力与努力成为公司的负担、社会的负担。要确立和践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真诚的人生理念永远伴随在我们左右。
四、工作的责任心与职业规划;
新形势下的新的机遇,也给了我们新的挑战,我们对工作的责任心也必须随之变得更强、更坚定,我们每个岗位上的工作标准是否都做到了?我们的质量、我们的进度、我们的成本、我们的信誉是否做的足够彻底?是否做的足够的精准?我们差在那里?归根结底我们还是差在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对工作的认真程度,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把握住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节点、每一个重点、难点,高标准严要求的去执行,用什么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们就是什么样的人,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我们自身的价值,有了价值才有高度,我们的价值做好了我们的价格、收益也自然就来了。
大环境下市场在改变,公司在改变,我们自己也要改变,只有改变唯有改变才是硬道理,我们必须用思想的改变来带动我们自己行为的改变,同时也促使着结果的改变,我们不能光说不练,光心动不行动,只有用心动来点燃行动的导火索,高层统一思想,中层统一方法、统一执行,基层统一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有结果。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一定要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有了工作目标才能指引我们正确的工作方向,同时我们还有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公司的战略规划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五、道法自然、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回归本真;
人,生下来本是纯真的、善良的、无邪的,就像一块儿没有经过雕琢的洁白美玉,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逐渐融入社会才慢慢感知到人世间的真、善、美、恶、丑,同时也触动了本真的心灵,内心随之也衍生了善念与恶念,但是能辨别是非,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真正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去恶扬善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总结为自己的理性知识,从而灵活的运用和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去才是我们所追求和遵循的本真。同时还要把人的“欲望、愤怒、愚痴”三毒从我们内心深处根除摒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以得失去判断,而以善恶来区分,彻底的来改变自己的作为、提升自己的心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内心强大、利他利己、上善若水、敬天爱人。
郝战勇
2013年2月20日
第二篇:读稻盛和夫《干法》的一些感悟
读稻盛和夫《干法》的一些感悟
按照**物管公司“书海徜徉 发展你我”主题读书活动的要求,拜读了稻盛和夫的《干法》,说实话由于网络的冲击最近几年很少完整读完一本纸质书籍了,在这里还要感谢“书海徜徉 发展你我”主题读书活动的的开展。
《干法》这本书让我进一步了解日本的传奇人物稻盛和夫,虽然稻盛和夫的人生和成功经历不可能复制,但也给我启发。下面我将读这本书的心得与大家来交流一下。
一、工作的目的
劳动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我们工作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吃饭,为了养家,为了获取报酬?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些,那我们的人生将以悲剧而告终,而且枯燥乏味的结束。
工作是为了什么
1、工作是人的自我价值的体现。人是社会的人,生活在社会中都必须通过劳动来创造价值,体现社会价值。
2、工作是锻炼人性、磨砺心志、造就人格的“修行”。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持之以恒的努力工作,全身心得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就能够做到心无旁骛,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逐步造就自己独立的、厚重的、优秀的人格。
3、工作是获得快乐的前提。每天认真工作,努力获得回报,才能让人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时间的可贵。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没有目标,不做工作,每天吃喝玩乐,乍看起来这样的生活多么开心快乐,但长期持续这种无聊的生活,人就会丧失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二、工作的方法 以设备维保工为例
1、爱上自己的工作。设备检修工工作中通常有这样一句话“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所管辖的设备,抓好检修保养工作。”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微不至的爱。只有设备检修工爱上设备才能对设备的运行状况细心观察,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对设备嘘寒问暖,检修到设备从内到外的每个细节,才能保证设备长期健康运行。
2、倾听设备的哭泣。检修工作,通常首要的是“检”,其次才是“修”。这就要求设备检修工在设备运行中做好日常的检查工作。在设备正常运转中出现细微的变化及时发现才能保证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设备检修工都会被要求定时做好设备的巡查,观察各处温度是否过低或超温,认真听各运转部位的声音是否有变化等。同时被要求要锻炼很高的“敏锐度”,因为往往机械有故障都是先发出异响,但设备的动作可能仍然和正常一样,这就要求当设备在哭泣时我们必须有很高的“敏锐度”来发现它。
3、培养“自燃型”的人。所谓“自燃型”的人,就是从来不会“等别人吩咐了才去干”,“因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别人吩咐之前自发去干”的主动积极的人。设备检修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良心活,必须调动起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把设备当做自己的事,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才能确保设备良好运转,保障用户的正常经营。
三、工作的结果。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同一件事对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积极的情绪对事情的成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人生·工作向成功的方向发展。
热情是可以由自己的意志决定,工作中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持续做出了无限度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样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所以,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得到的结果就是人生·工作的结果,得数的大小由我们自己把握。
第三篇:感悟稻盛和夫
感悟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哲学家中最伟大的企业家,企业家中最伟大的哲学家。青年中年老年三次出征商界,历经艰难百折不悔,只为服务世人造福社会私心了无。一个人白手起家,创造莫大财富已属难事。更难得是造福社会,忘怀个人荣辱得失。日本商界四圣之一,(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住,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中一郎)。27岁时创办京瓷Kyoc---era集团公司,52岁时创办KDDI通讯公司,这俩家公司都位居世界500强。在功成之后毅然归入佛门,2010年稻盛和夫在民主党鸠山政府的三顾茅庐下,以78岁高龄再次出山创造神话拯救日航。成功开创阿米巴理论模式,创造了上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在企业管理中人性化的信任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稻盛的经营哲学其实也是做人,交友,生活的哲学,只要你能读懂,绝对会受益终生,下面我就一稻盛自己的感悟来显示其个人的魅力。1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一味怨天尤人、愤世嫉俗,不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任何有益的改变。虽然和夫从小经历战乱、病痛、数次挫学但从未泄气和悲观。
如果将世人做一个划分,那么第一类可以无师自通,这类人可以在实践中自己领悟真理;第二类人可以在接受他人的教诲之后领悟真理;第三类人则是顽固不化的人,无论别人怎么劝说,始终不为所动。稻盛在经营之时就遇到过这类人,果断辞退。稻盛和夫就是这样一个讲究并且坚持原则的人,他不能容忍任何错误的东西,更不会
随意向他人妥协。稻盛和夫坚信,只要自己以正确的方式坚持正确的事情,即使有人一时不愉快甚至反抗,大多数人最终也会坚持到底。3 如果一个人长期在同一份工作中埋头苦干,他必然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一旦人们产生了这种心理,那么任何有趣的工作在他眼中都会显得无趣枯燥,如果这份工作只有辛苦、劳累而没有任何乐趣可点,那么就难长期从事这份工作,稻盛和夫很早便意识到这点,便总会在将近10年的研究中,找到乐趣。而一旦成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而这种喜悦能够使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
有人说,在长距离的赛跑中生出的秘诀就是合理掌握节奏,但是这绝对不是新人在赛跑中胜出的秘诀。对于新人来讲,他们更本没有时间考虑节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京瓷公司参加的就是一个新型陶瓷行 业中的长跑比赛,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对手非常强大,还在于公司好像一个起步较晚的运动员,即使我们竭尽全力的跑,也未必会赢得比赛,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拼进全力,否则不如不参加这场比赛。5 如果大家今天努力,那么我们自然会看到无限光辉的明天;如果我们明天同样努力,那么我们自然会看到这一周的收获;如果我们在这一周之内努力工作,那么我们自然会看到下一个月的成绩;如果我们努力一年,那么我们明年必然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如果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努力,那么我们肯定会取得最终的成功。6 京都陶瓷公司并不是炫耀我个人技术的场所,而是让京瓷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发财致富的地方。我要对所有的员工及其家属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负责,有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京都陶瓷公司应该是为全体
员工谋求幸福的场所。7 光明正大的事业目标就是引起员工内心的共鸣,使他们心甘情愿地长时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帮助,而这样的员工才是怀有大义的员工。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大义的员工,企业领导者必然会有更多的激情,也可以不受任何牵制地、全身心地投入运营。8 尽管人的内心是这个世界上最善变的东西,但一旦将人心拧成一股绳,把所有的人紧密地团结在周围,齐心协力的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那么这将是不可摧毁的力量。
成功的过程就像人生一样漫长而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的前行,道路就会一直往前延伸,成成功地机会也就离你越近,相反,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的人,只能注定失败。10 人活着的时候,总的时时寻找一俩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人活着的时间很短,却会死去很久,如果虚度人生,生命的存在还有何意义可言。11 与其说阿米巴经营是一种企业有机结合的管理体系,不如说它是一种生存哲学体系的核心思想。它以热爱为前提。以人心为基础,把信任作为维护的纽带,本着对社会有利、对公司有利、对员工有利的共同目标,调动各个组织的积极和主动性,从根本意义上达到把公司当做家来经营的目的。如此一来,全体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会像家庭成员一样高度默契与信任,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12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人,努力创造人生的价值,在日积月累的磨砺中,塑造出一种人格力量。这不仅是一种对生活的挑战,更是
一种必要的生活体验。13 智慧的来源并非是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头脑,也并非是某种个体的知识点或知识点的简单相加,它来之于一种自律学习型共享组织结构,其内在的含义是帮助其他人获得成功,以便自己更好的适应以及处理各种环境突变。14 之所以会成功,因为我对成功报以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心以及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我选择了一种成功的心态,他 是人生命运的控制塔,也是我们唯一能够掌握的东西。15 没有任何一种经营模式能够强大到适合任何企业,但我们由不得不被这些成功的经营模式所折服。诚然。技术上的东西和经营方式固然重要,但他只是一种结果,并且在未知的将来,任何一种结果都有可能被取代。而永远无法取代的是成功背后本质性的东西,那就是人所持有的思想和行为,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便是人所抱拥的强烈梦想,也可以说是因强烈梦想而形成的意志力。16 没有经历过无边黑暗的人,永远也不会知道光芒万丈的背后有着怎样执著的追求与奋斗,只有经历过艰辛蜕变历程的人,才会真正懂得他们神圣的使命与责任以及与众不同的热情与思想。事实上,世界为追求成功而敢于冒险的人层出不穷,但同时能够具备矢志不渝的使命感、对梦想的执著和热情、崇高无畏的思想并愿意努力的人寥寥无几。17 有了必胜的信念未必会获得绝对的成功,但没有了必胜的信念必然会导致绝对的失败。
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
我的经营特点就是将我的梦想与激情、思想与思维不断的传递给员工,再整个心灵传输的过程中,彼此的内心将会形成一种共同的信念甚至是哲学观念,在企业的各个层面、各种场合将其体现出来,形成一种团体的共鸣、信任及尊敬,进而成就团体的向心力与竞争力,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文化,这样才来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更高的价值。在我本人看来,企业经营与企业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需要同时进行才能平衡发展。20 越是平凡的人,为了实现理想,就更应该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勤奋是必不可缺的。但这远远不够,愿望与成功有着无法想象的距离,在通往成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都必须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永不退缩的工作。因为,通往成功的路永远没有捷径可寻,伟大的成就总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因此,只能在每一天都“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事业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21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经营方式足以强大到适用于各个企业,也没有任何一种思想足以强大到能支配他人的意志,但成功经营方式背后的思想却是可以令所有人都为之关注以及思考的。22 变幻无常的人生是每个人都无法预料的。自然界会给予我们重重考验,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彷偟无助,却仍要拼命奋斗,从而磨砺灵魂,提升心志。遭遇困境时,要从正面接受挑战,并全力以赴,这一点尤为重要。
不仅苦难,成功也是一种考验自身心志的方式。如果一个人在成功后就骄傲自大,不在谦虚学习,那么这个人就会不断堕落。成功后持续学习与努力的过程也是在磨练灵魂和提升心志。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提炼出一颗可以承受和战胜任何考验的心,这颗心就会很自然的为他人、为社会着想,并用实际行动去证明。24 相信自己,成功并非只是属于那些天生就拥有权益的人,只要我们怀着敬爱天人的处世哲学,永远抱着一颗纯净无私的心,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终有一天会获得成功。
积累财富,赢得声誉并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这些都应该只是为世人,为社会鞠躬尽瘁的行为的铺垫。尽管社会上有些人把这些因果关系弄反啦,他们认为,思谋行,行善事为的是自己得善报,殊不知,行善只是洁其身,而非某其利,只有不断使灵魂净化,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他突然意识到,真正的修行其实就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时刻反省自己,顿悟人生,心存善意,敬天爱人。26 人的一生永远都是变幻莫测的,每时每刻,我们都可以面临改变和挑战,而人生的每一步都没有捷径可言,想要获得真正的成功,就必须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以及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这才是正确的为人之道。
不管是个人,团体,企业还是国家,都应该有各自的命运轨道。但是个人的命运并不仅仅是由个人的想法和行为决定的,而是由相关的团体和企业及国家等诸多命运的波澜撞击而形成的。命运
又绝非是一成不变,它是根据个人的行为和想法对相关团体,企业及国家的变化而随之变化。佛教将之称为因果循环。因此,只要每个人行善思善,那么就会积累形成闪银善果,环境也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或许,你所做的一切,不一定立刻显现成效,但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我始终坚持,种善因得善果。最后,我想引用下季老的话:根据我七八十年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如此身兼二任的人,就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第四篇:读《稻盛和夫》有感
读《 稻盛和夫》有感
自从公司提倡学习《稻盛和夫》后,我个人从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同时也
结合自己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改进,特别是第一章的第3、4、5小节,让我顿时
开悟,使我一直以来想不明白的事情,一时就解开了我迷团。
从这一章的内容它告诉我一个人应该如何去做人和做事,应该保持一颗怎么
样的心态和思维方式,要有一颗利他之心,凡事不要去太过于计较,要学会包容
和体谅他人,要为自己的人生和工作做个方程式,要学会总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且无论自己成功与否,都应该保持谦虚,正确的去面对自己种种的局面
和弱点,谦虚使人进步,随时要一颗感激的心,要学会和人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失
败,毕竟没有他人的协助自己是孤掌难鸣的,无论事情最后是怎么的都应该感激
他人,不应因为事情没有做好就去责怪他人,而应该去总结失败的原因,另外,要学会知足,俗语说:“知足者常乐”。我们要有一个限度,不能让自己的私欲
膨胀,若私欲膨胀会危机他人和组织,害了自己。
另外,在让梦想成真这一章,稻盛和夫认为,“人生与心念一致,强大的意
念将以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我一开始并不太理解。但是,越读到后面,越能
理解为什么他会这样认为了。如果你心里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意念,并且每天都在心里默念着,久而久之,你的生活也就是为这个理想奋斗的过程了。当然,如果
你只是无聊时候想一想你那“所谓的”理想,根本没有付诸行动,那么,毫无疑
问,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以利他之心生活”,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时,第一感觉是:这位作者一
定是一位圣人。现在的社会如此的紧张,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利益奔波着,哪里还
顾得上别人?但是,后来才明白,其实,“以利他之心生活”并不是很难做到。
比如:为你让你的父母过上好日子,你要好好工作,这就是“利父母”。当然这
只是小范围的“利他”,要做到大范围的“利他”,还需要修炼。稻盛和夫在经
营他的企业时,一直都是以“利他”的理念经营着。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做到
“利他”,那么总有一天神灵会帮助你实现你的理想。
读完这一本书,我很惭愧!也恍然大悟自己的人生应该怎么走下去,要拥
有怎么样的价值观。
完
2012-2-20
第五篇:读稻盛和夫有感
浅谈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一、稻盛和夫生平
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中,稻盛和夫是年龄最小(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而被尊为“圣”的。1932年1月30日,稻盛和夫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2010年临危受命,接掌日航CEO帅印。此外,稻盛和夫也创立了以培养年轻一代经营人士为宗旨的“盛和塾”。其广为人知的经营管理手法被称为“阿米巴式经营法”。事业成功之余,稻盛和夫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更创设“京都奖”(现“京都奖”已经成为与“诺贝尔奖”并驾齐驱的国际大奖),每年表扬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此外,并出任以年轻一辈经营者为招收对象的“盛和塾”校长,培育新世代经营者不遗馀力,其经营哲学被日本企业界奉为圭臬。
二、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在我拜读过曹岫云写的《稻盛和夫记》后,我开始对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形成之路渐渐有了些了解。
1955年,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后进入京都松风工业公司工作。当
时他的工作与他大学所学的专业并不对口。对此,稻盛和夫苦心学习、认真研究,完成了一次次的技术创新。我认为在1961年以前,稻盛和夫还仅仅是个技术型人才。直到1961年。刚成立不久的京瓷发生了11名青年员工集体辞职的“反稻盛事件”。这件事使稻盛和夫开始思考一些企业经营的根本问题,如经营的本质、公司的目的和信念等。我认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看作是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起点,即稻盛和夫成为管理学大师的起点。
1.“经营十二条”
经营十二条是稻盛和夫对自己经营实践进行深入思考的产物,它揭示了企业经营的规律。稻盛先生曾说过,经营的成功取决于经营者的行动。“盛和塾”的塾生企业家中,因切实执行十二条,而在一、二年内迅速成长的企业,比比皆是。
⑴明确事业的目的意义。为什么要办这个事业,这个企业存在的理由到底在哪里。当然各人有各人的目的,但必须明确化。经过1961年刚成立不久的京瓷发生了11名青年员工集体辞职的“反稻盛事件”,稻盛先生将“在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面的幸福的同时,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京瓷”的经营理念。我认为,稻盛和夫将自己的事业设定为正大光明的事业,最能激发员工内心的共鸣,获取他们对企业长时间、全方位的协助。同时大义名分又给了经营者足够底气,可以堂堂正正,不受任何牵制,全身心投入经营。
⑵设立具体的目标。稻盛先生在《干法》一书中写道:我们公司基本不搞中、长期计划,外面的人觉得难以理解。比如长期计划,即
使建立,要达成几乎不可能。期间必有超过预想的市场变动,甚至不测事态发生,计划本身失去意义,或向下修正,或不得不放弃,这类事司空见惯。
⑶做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稻盛先生认为: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乃是自然机理。就像石缝中的小草,仅仅一点儿泥土就要拼命吸收阳光,发出嫩芽。
⑷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稻盛先生非常欣赏松下幸之助的水库理论。他认为:销售减去经费,剩下的就是利润。于是稻盛先生把“销售最大,经费最小”当作经营的原则,制定出“按小时核算制度”。京瓷高效益而且持续几十年,最大原因就在于忠实贯彻“销售最大,经费最小”的经营原则。
⑸定价即经营——即找出使客户满意、自己又赚钱的交汇点。给产品定价,有各种考量。低价,薄利多销;高价,厚利少销,价格设定有无数选择,它也体现经营者的思想。
⑹经营由意志决定。我认为坚强的意志在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不少经营者眼看目标达不成,或寻找借口,或修正目标,甚至将目标、计划全盘撤销。经营者的这种轻率的态度,不仅使实现目标变得根本不可能,而且给予员工极大的消极影响。
⑺燃烧的“斗魂”。稻盛先生说,格斗所需要的“斗魂”,经营中也必不可少。脾气太好,架也没超过的人,应该趁早把社长的宝座让给更有斗争心的人。
⑻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经营下去的灵魂。事实上,“京瓷”
过去做的也是当时人们认为做不到的事。稻盛先生原本就是一位创新型人才发展成一代管理大师的。
⑼怀着梦想和希望。稻盛先生提出“幸福工作法”。要保持开朗的、向前看的态度,不失纯朴之心。只有这样,即使每天工作到很晚,身体应该很疲倦了,但是心情依然愉悦,劲头十足。
2.心法修炼
⑴“利他”思想
说实话,我第一次读到稻盛先生的“利他”思想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古语云:“无奸不商”。怎么可能有商人专门“利他”还取得成功呢。在弱肉强食的商业世界,把利他、爱、同情心等等挂在嘴上,是不是花言巧语呢?但我读完稻盛先生的“利他”思想后,我才真正了解稻盛先生的胸怀是多么广阔。稻盛先生追求的是一种长远的利润,双赢的局面,而非“宰你一次算一次”的生意。赚钱获利本是商业的原动力,无论谁都有赚钱的欲望,但它不应该停留在满足个人私利的“小欲”上,而应扩展到为更多人谋利的“大欲”上。这种利他的精神,能获得广泛的支持,使事业成功,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更大的利益。
稻盛先生于1997年65岁是决定从经营第一线隐退,只担任名誉会长。从而腾出时间实现自己投入佛门,进一步修性养心的宿愿。经过一段时间的佛法修炼,稻盛先生已从原来用“利他”思想告诫自己必须这么做演变成了“利他”已成为一种自然而然得、完全自觉的思想和行为。这让我感触很深,以前的我可能会在某些问题上与同学斤
斤计较,但以后的我会像稻盛先生一样,怀着“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的思想对待周边的人。
⑵人格修炼
稻盛先生说,学习先贤们有关做人的道理,比如佛教、基督教、希腊哲学、以及中国的孔孟之道等,是很重要的。但圣贤们的教诲仅仅作为知识来理解和记忆,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必须用它来诫勉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
a百术不如一诚
稻盛先生提倡诚信。古往今来,诚信都是一切合作的本源。诚信首先要处理好利益关系,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内部骨干和一般员工之间的利益、普通员工之间的关系等等。其次,诚信贵在诚意。无论能否达成合作,真诚合作的意愿一定是要有的。
b因果循环
稻盛先生的因果循环思想也让我深受启发。因果报应一说是有根据的,正所谓种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当京都松风工业公司所有员工都在进行罢工的时候,稻盛先生却躲在车间里进行创新研究。正因为如此,稻盛先生所研发的项目成为当时松风公司为数不多的盈利项目之一。
通过稻盛先生的亲生经历,让我相信“因果法则”。同样,将“因果法则”放到我现在的生活学习中也是一样的。在研究生阶段,我选择放弃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兼职,而是选择多读书多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我势必会在将来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