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福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保福小学蔬菜基地和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工作总结
保福小学为了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吃菜难的问题。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从我校的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建设蔬菜基地为重点,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场所,既解决住校学生吃蔬菜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场所问题,既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创造了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近年来的作法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144人,其中吃中餐的学生就有105人,现有蔬菜基地5亩。2011年9月,保福苏区的学校经过布局调整,保福中学撤并,仅留下一所保福小学,学校布局逐步集中。但农村人口比较分散,交通又不便,因此有部分学生寄宿,他们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发育;还有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
为解决这些孩子的吃菜问题,我校实行种蔬菜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根据蔬菜基地生产需要,安排学生劳动技术教学,把教学和劳动实践结合,并且聘请当地经验丰富的种植人员进行管理,使基地出产蔬菜品种多样,为学生提供了新鲜蔬菜。
二、主要做法:
1、成立基地管理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徐正忠为组长,后勤主任王本权为副组长,三、四、五、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夯实责任,做到效、责、权、利明确。
2、优化经营管理模式。
学校蔬菜基地实行“班田制”管理模式,即学年初学校把菜地划分到三——六年级,这些年级的班主任就成了“责任地”的“户主”。平时由班主任在劳动实践课上带领本班学生在“责任地”上劳动,寒暑假由班主任老师自主劳作。
3、充分发挥基地育人功能。
师生在基地劳动参与率达100%以上。学校建立劳动教育及相应制度,全面记录师生劳动状况,并把此项内容作为师生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所有的种植环节都是以班主任老师示范、学生实践的程序开展。这样,使学生在种植中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在管理中学会劳动的技能,在收获时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
4、科学种植,确保基地效益。
为了解决一部分班主任“不擅长种菜”的实际问题,也为了提高菜的质量和数量,学校根据季节和地域气候等实际情况,统一要求所种菜的品种、播种的时间,每年结合季节特点进行蔬菜种植,春季主要有大葱、茄子、豆角、辣椒、西葫芦;秋季主要有白菜、萝卜、大葱、大蒜等品种,并抽调后勤人员现场指导。在基地的管理上,劳动技术课教师结合专业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锄草、间苗、施肥、除虫、采摘、清洗等知识,并现场指导,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种菜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种植的白菜、茄子、苞菜、萝卜、冬瓜、南瓜、四季豆、大葱、蒜苗等蔬菜,每年产量达1万多斤,使学校的蔬菜供应不断档,确保每周为住校生和搭餐生提供新鲜蔬菜。
5、严肃过程,确保安全。
学校要求班主任严格劳动实践中的过程,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及防范措施,确保无不安全事故发生。
6、严格管理,资金扶持。
学校对蔬菜基地的建设、管理、使用都作了较具体的安排,并规定蔬菜基地的检查评比结果纳入后勤管理人员目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其工作成绩,另外学校每年为每亩基地补助100元,用于购买种子、生产工具等,成品蔬菜以低于市场价进入食堂。我校还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质量标准,土地肥力、栽培品种、种植季节、病虫发生实际情况、安全使用管理等,都由专人负责、统一采购,根据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要求,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
7、自主经营,效益明显。
学校将收获的蔬菜以略低于市场价转售于师生食堂,既解决了淡季学生吃菜难的问题,又为学校创了收益。
近年来,我校坚持贯彻“两服务两实践”教育方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服务全体师生、增加学校收入”的经营理念,对基地进行全程管理。拓展了我校勤工俭学渠道和空间,给师生提供了适宜的劳动实践场所,增强了学校经济效益,切实解决师生吃菜难的问题。实践证明我校的这种管理机制是行之有效的,我校在以后将不断探索,更好的去满足学生生活的需求.2013.12
第二篇:西郊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西郊小学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西郊小学为了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吃菜难的问题。按照上级文件 “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蔬菜基地建设,要按照小学生生均10m2以上,中学生生均15m2以上的标准”的要求。从我校的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建设蔬菜基地为重点,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场所,既解决住校学生吃蔬菜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场所问题,既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创造了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西郊小学经过几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办学规模得到了扩大,办学效益得到了提高,农村教育也逐步向城镇化靠拢,学校布局逐步集中。但农村人口比较分散,交通又不便因此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寄宿,他们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这样就造成了寄宿学生整体缺乏维生素的营养不良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发育。为解决这些孩子的吃菜问题,我校实行种蔬菜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根据蔬菜基地生产需要,安排学生劳动技术教学,把教学和劳动实践结合,并且聘请当地经验丰富的种植人员进行管理,使基地出产蔬菜品种多样,为学生提供了新鲜蔬菜。
我校现有学生523人,其中住校生450人,现有蔬菜基地4亩,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建立了基地管理制度、师生安全保障制度、学生劳动实践的考核和奖励制度、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考核制度,以制度确保基地正常运行,按时令合理安排生产,按课程需要安排实践活动。学校蔬菜基地实行“班田制”管理模式,即学年初学校把菜地划分到班级,班主任就成了“责任地”的“户主”。为了解决一部分班主任“不擅长种菜”的实际问题,也为了提高菜的质量和数量,主抓菜地建设的学校领导根据季节和地域气候等实际情况,统一要求所种菜的品种、播种的时间,并抽调后勤人员现场指导。在菜园的管理上,劳动技术课教师结合专业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锄草、间苗、施肥、除虫、采摘、清洗等知识,并现场指导,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种菜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种植的白菜、茄子、苞菜、萝卜、冬瓜、南瓜、四季豆、大葱、蒜苗等蔬菜,每年产量达1万多斤,使学校的蔬菜供应不断档,确保每周为住校生提供新鲜蔬菜。我校还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质量标准,土地肥力、栽培品种、种植季节、病虫发生实际情况、肥料安全使用管理等,都由专人负责、统一采购,根据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要求,结合本地蔬菜生产的土壤肥力、品种布局等实际情况,农家肥要经过高温发酵达到无害化标准后方可施用,根据各种不同蔬菜品种选用适宜的肥料种类,采用科学的平衡施肥方法,不得超量施用化学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
学校对蔬菜基地的建设、管理、使用都作了较具体的安排,并规定蔬菜基地的检查评比结果纳入后勤管理人员目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其工作成绩,另外学校每年为每亩基地补助100元,用于购买种子、肥料等原料,成品蔬菜以低于市场价进入食堂,收入用于聘请管理人员的生活补助和购买生产工具。
实践证明我校的这种管理机制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些收入还不够学生生活需求,我校在以后将不断探索,更好的去满足学生生活的需求.西郊小学
2009年12月
第三篇:蔬菜基地建设自查报告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2007]130号文件精神的安排,我县将建成1.5万亩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为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全县上下齐心,正在努力实施,现将我县上半年常年性蔬菜基地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认真抓好常年性蔬菜基地建设,我县按照近郊“一村多品”,远郊“一村一品”和相对集中成片的原则,科学规划和安排布置1.6万亩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现已规划落实12个常年性蔬菜基地乡镇。完成常年性蔬菜基地建设面积1.53万亩。目前种植得较好的主要有河市的昌红,亭子的雷力,大堰的卢岗、双井,罐子的金坛罐,九岭的千马,江阳的新学等专合社;早春蔬菜双膜覆盖栽培率达95%,竹架生产大棚面积2200亩,引进业主18人,业主开发种植面积1500亩,引进企业1个,企业承包种植200亩。市、县在罐子乡共同建立了1200亩的常年性蔬菜示范基地。同时,在大堰、亭子等地建立100亩以上的“三新”技术试验示范园区,引进试验示范品种27个。推广生物微肥达2530亩,其中,推广南国春生物微肥1150亩,推广丰顺春生物微肥1380亩。大力推广使用无滴消雾膜,推广栽培面积1070亩。在黄瓜等品种上推广瓜类吊蔓栽培技术,面积达625亩。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注册,全县已新建安云、重金、龙神、巴河、昌红等5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其余的大堰、金檀、亭子、江阳等乡镇的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正在工商部门审批。对罐子、大堰、亭子等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新建排灌渠道5830米,新修田间人行道路3860米。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成立了县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领导,县农业局、财政局等部门及相关乡镇,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狠抓落实。县农业局负责提出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计划、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搞好蔬菜产业发展的督查、项目验收、技术宣传及培训等工作;财政局负责落实资金;各乡镇负责搞好宣传动员,组织发动,面积落实,企业和业主引进等工作,抓好专合组织建设,为产品生产销售创造良好环境。市、县政府领导,市农业局,市经作站的领导也多次深入我县基地加强领导,指导工作,极大地推动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2、抓好组织发动工作。我县立足一个“早”字,狠抓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今年元月4日印发了《2008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元月6号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常年性蔬菜生产专题会,会后各相关乡镇及时进行贯彻落实。县政府督查室和县农业局对各乡镇的宣传发动工作也进行了多次督查。
3、加大企业和业主引进力度。今年我县新引进业主6人,企业1个,对业主和企业的引进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帮助企业和业主改善基础设施,使企业和业主的示范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重庆郑胖子农产品开发公司在管村建立加工基地,收购并加工榨菜50多吨、萝卜200多吨。
4、积极建立发展专业合作社。菜农主要有“三怕”:怕种不出,种出怕卖不脱,卖后怕效益低。为此,蔬菜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切实解决产、供、销脱节等矛盾。重金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销售春季萝卜320吨,龙神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市场营销大户签订协议,订单收购全社的蜜本南瓜。
5、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今年我县加大了对常年性蔬菜基地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已预算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蔬菜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菜农、业主、企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财政投入改善了生产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经济效益评估
今年上半年我县常年蔬菜基地主要种植的品种有茄子、辣椒、番茄、黄瓜、空心菜、豇豆、四季豆、韩国萝卜、苦瓜、丝瓜、南瓜、冬瓜、菜玉米等,其中茄子1680亩,辣椒1460亩,番茄1500亩,黄瓜1650亩,空心菜700亩,豇豆850亩,四季豆600亩,韩国萝卜650亩,苦瓜860亩,丝瓜1020亩,菜玉米500亩,冬瓜1200亩,南瓜2100亩,其他300亩。平均亩产在2500公斤,亩收入在2000元,农民亩纯收入在800~1000左右,业主亩纯收入在350-86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入明显下降。原因主要是今年茄果类的茄子、瓜类的黄瓜和西葫芦等大宗蔬菜品种的批发价格价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最高降幅达到70%。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种植面积零星分散,区域布局需优化调整。
2、种植不规范,管理粗放,应加大标准化推广力度。
3、农村劳动力缺乏,集中成片规模种植难度增大,应加大土地流转,让种菜大户和业主、企业承包开发,成片种植。
4、基础设施滞后,机械化程度低。应加大基础设施改造,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减少劳动强度。
5、产地价低,市场价高,种菜的与卖菜的收入极不平衡,应加大基地菜直接进入市场的工作力度,增设直销网点,社区配送站、超市。
第四篇: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观农贸、垫江蔬菜基地 产销对接工作方案(议案)
二〇一一年二月
前言
为顺利实现对垫江蔬菜基地的带动、销售支持,促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探索观农贸切入两翼地区蔬菜基地建设的协作模式,为重庆保供应稳价、菜篮子工程搭建产业链提供模式参考,针对市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1、总体要求。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观农贸庞大的客商为主体,实施观农贸“20工程”(分期、分批的组织20个年销售上百万元的农产品销售客商建立与垫江种植基地的直接对接)工程。围绕大力发展垫江农村经济人和观农贸客商的有机融合、结合重庆其他区县的实际情况,编制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2、方案原则。围绕垫江蔬菜基地为中心,利用观农贸客商优势,以发展重庆本地农副产品经济为重点,坚持“以点及面,重点突破、模式复制、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观农贸在蔬菜批发领域的龙头作用,建立和完善观农贸客商与垫江蔬菜基地对接模式,搭建快速、高效、可控的垫江农产品供销物流渠道。
3、方案内容。一是信息摸底,主要针对垫江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观农贸在近郊实施基地生产的客商信息进行全面统计;二是建立观农贸客商与垫江产业基地的直接信息沟通渠道。三是建立和完善观农贸垫江农副产品销售的基础平
台。
一、观农贸基本情况
(略)
二、工作目标和内容
根据观农贸与垫江区供销社签署的合作协议要求,本项工作的开展,应当实现以下目标:
探索建立以观农贸为龙头的农产品供应链,探索观农贸直接切入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模式,通过建设和完善销售服务措施,扩大垫江农产品在主城区销售量,建立观农贸和产业基地的直接信息对接,实现对垫江农村经纪人信息进行全面整合规划,提供更多的宣传渠道,扩大垫江农户农产品种植信息通道和销售通道。
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参观学习
组织2-3次到重庆近郊其他具有示范作用的蔬菜基地进行考察学习,垫江农委、观农贸客商、发展部、经管部、信息部参与,经营部组织。
2、客商对接
组织2-3次观农贸与垫江客商座谈会,力争在2011年建立5万亩观农贸〃垫江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3、内部宣传
(1)定期在LED大屏播出垫江蔬菜供应信息
(2)在前门岗设立宣传栏,宣传垫江农产品信息
(3)定期通过广播、短信发布供应信息
四、工作组织与分工
1、成立观农贸垫江产销对接工作组,以观音桥市场公司副总经理催文生为组长,会同观农贸经营部、发展部、信息部、观农贸蔬菜批发市场管理机构、实施观农贸垫江产销对接工程的行政领导、部门协调、经费落实、工作指导和重大问题决策等各项工作。
五、经费安排
项目实施经费主要由垫江区、观农贸自筹三级配套。
六、保障措施
为保障观农贸垫江产销对接万元增收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拟建立以下定期例会制度。根据不同的工作阶段和工作内容,定期召开碰头会,统一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及时解决实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寻求解决方案。
第五篇:马岗小学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马岗小学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马岗小学为了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吃菜难的问题。按照上级文件“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蔬菜基地建设,要按照小学生生10平方米以上的要求。从我校的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建设蔬菜基地为重点,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场所,既解决住校学生吃蔬菜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场所问题,既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创造了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王小学经过几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办学规模得到了扩大,办学效益得到了提高,农村教育也逐步向城镇化靠拢,学校布局逐步集中。但农村人口比较分散,交通又不便因此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寄宿,他们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这样就造成了寄宿学生整体缺乏维生素的营养不良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发育。为解决这些孩子的吃菜问题,我校实行种蔬菜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根据蔬菜基地生产需要,安排学生劳动技术教学,把教学和劳动实践结合,并且聘请当地经验丰富的种植人员进行管理,使基地出产蔬菜品种多样,为学生提供了新鲜蔬菜。
我校现有学生147人,其中住校生142人,现有蔬菜基地5亩,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建立了基地管理制度、师生安全保障制度、学生劳动实践的考核和奖励制度、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考核制度,以制度确保基地正常运行,按时令合理安排生产,按课程需要安排实践活动。学校蔬菜基地实行“班田制”管理模式,即学年初学校把菜地划分到班级,班主任就成了“责任地”的“户主”。
为了解决一部分班主任“不擅长种菜”的实际问题,也为了提高菜的质量和数量,主抓菜地建设的学校领导根据季节和地域气候等实际情况,统一要求所种菜的品种、播种的时间,并抽调后勤人员现场指导。在菜园的管理上,劳动技术课教师结合专业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锄草、间苗、施肥、除虫、采摘、清洗等知识,并现场指导,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种菜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种植的白菜、茄子、苞菜、萝卜、冬瓜、南瓜、四季豆、大葱、蒜苗等蔬菜,每年产量达1万多斤,使学校的蔬菜供应不断档,确保每周为住校生提供新鲜蔬菜。
我校还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质量标准,土地肥力、栽培品种、种植季节、病虫发生实际情况、肥料安全使用管理等,都由专人负责、统一采购,根据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要求,结合本地蔬菜生产的土壤肥力、品种布局等实际情况,农家肥要经过高温发酵达到无害化标准后方可施用,根据各种不同蔬菜品种选用适宜的肥料种类,采用科学的平衡施肥方法,不得超量施用化学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学校对蔬菜基地的建设、管理、使用都作了较具体的安排,并规定蔬菜基地的检查评比结果纳入后勤管理人员目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其工作成绩,另外学校每年为每亩基地补助100元,用于购买种子、肥料等原料,成品蔬菜以低于市场价进入食堂,收入用于聘请管理人员的生活补助和购买生产工具。实践证明我校的这种管理机制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些收入还不够学生生活需求,我校在以后将不断探索,更好的去满足学生生活的需求.马岗小学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