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时间:2019-05-12 01:0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聊斋志异》与民间文学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聊斋志异》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第一篇:《聊斋志异》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聊斋志异》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09文秘2 徐栋梁 20091004241 摘要:《聊斋志异》是清代的一部优秀的文言笔记小说。它是中国古代文言笔记小说的高峰,是志怪小说的经典之作。与前代小说不同的是,它已经摆脱了以前多是对资料进行记录、收集、整理的范围,而是文人创作的产物,是作者蒲松龄的独立著作。但是,它也并没有达到纯粹“独立”、完全虚构,即使是谈论真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也仍然并未摆脱现实,而是扎根于民间,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聊斋》吸收民间文学,又以其巨大的魅力影响着民间文学,丰富着民间文学。本文就从《聊斋》如何吸收民间文学方面进行简略地探讨。

关键词:《聊斋志异》 民间文学 继承

一、对民间文学中反叛精神的继承

《聊斋》关注的人物大多是社会下层的普通人,塑造了包括村姑、少年、翁媪在内的农民,以及工匠、医生、渔夫、猎手、艺人、奴婢、隶役、小贩、妓女、屠夫、蛇人,甚至酒鬼、赌徒、偷儿、帮闲、无赖等形象。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们多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真切质朴的小人物,是老百姓最为熟悉和亲切的普通人。在作者的笔下,即便是大家闺秀也透着乡野的灵气,有着农村姑娘大胆泼辣的性格。在那些描写妇女婚姻、爱情的作品中无不透着蒲氏对封建礼教男权思想的反叛,和对平等、自由、民主生活的追求。

《聊斋》中有勤劳质朴的《绩女》、《农妇》;有为爱而生、冲破礼教的《阿宝》、《瑞云》;有坦然言爱、花妖狐媚的《阿英》、《香玉》;也有像《侠女》、《商三官》、《庚娘》那样疾恶如仇、武艺高强、机智杀敌的女英雄。这些敢恨敢爱,复苏着人性的痴男怨女,正是对封建礼教压抑下人性的反叛者。这些女才子、女英雄实际是祝英台、花木兰的翻版,是民间巧女型故事的生动再现。

贫困的生活,潦倒的仕途,使他更贴近平民,更看清了社会的黑暗。在《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作品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在府道衙门,还是在阴曹地府,上自官府、冥王,下至狱吏、小鬼无不见钱眼开,随心所欲地蹂躏着老百姓。蒲氏借《梅女》老妪之口骂贪吏是“江浙一无赖贼,买得条乌角带,鼻骨倒坚矣,汝居官有何黑白?袖有三百钱,便而翁也”。这是对为虎作伥、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鞭挞,也是对封建腐朽官吏制度的反叛。

二、民间语言的运用

《聊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方言、口语、俚语、谚语。为了与文言的语言风格相和谐,作者并不是把这些民间语言直接用于作品中,而是对其稍加修饰,有时并不改动它的句式,只在原话上加减几字使其成为文言文。

除了上述的修饰方法外,作者有时只是保留民间原意,而在语式上加以改动,使其成为文言文。

由于借用了民间语言,所以能克服文言文的呆板,使人物有鲜明的个性,把人写活,能够从说话看出人的个性来。语言越贴近现实生活,给人的感觉也就越传神逼真,读起来也特别亲切有味。

三、故事的来源取材于民间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序》中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可见他喜欢搜集民间有关志怪的材料,听别人谈论这方面的故事,然后记下来写成文章。他人也有题辞形象地表现了蒲松龄对民间素材的搜集工作,如王渔洋题:“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戊子昆仑外史张笃庆题:“冥搜镇日一编中,多少幽魂晓梦通。五夜燃犀探秘录,十年纵博借神丛。” 邹弢在《三借庐笔谈》中的一段记载最为形象:“相传先生居乡里„„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甖,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论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这些他人之叙述虽然不全真实,但是蒲松龄对民间素材的收集却是没有疑问的。

从文中叙述的口气来看,近五百篇的故事中约有三分之一是蒲松龄采自民间的,文中有明确的姓氏籍贯等的记录。如《考城隍》写其姊丈之祖宋公之事,《巧娘》采自高邮翁紫霞客,《诸城某甲》是“学师孙景夏先生言”,《狐梦》是其友毕怡庵讲述的,《孙生》写“余乡孙生”之事。虽然这些故事本身是否真实仍值得怀疑,但是故事来源于民间却是肯定的。

但是若说《聊斋志异》就是经过蒲松龄搜集整理的民间鬼怪故事集则是片面的。《聊斋》建立在蒲松龄对民间鬼怪故事的搜集整理基础之上,没有这种先期工作,不可能完成这样一部巨作,但是并非一部民间鬼怪故事集,书中只是一部分故事取材于民间,而非完全是简单的收集整理的作品。

四、对民间文学艺术手法的借鉴

作者多采取民间文学的叙事模式展开叙事,即:给读者得到满足的机会,让坏人得到恶报,好人得到善报,大团圆,大快人心!故事中的如意结局往往不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争取来的,而是意外地由超自然的力量完成的。这种超自然力量的直接代表者是神仙、狐鬼以及各种植物神、动物神、地方神等,他们神奇变幻,法力无边,创造种种人间奇迹。这样的叙事模式正好吻合了生活中所有不得志、不如意人的梦幻期待。人们在阅读与听说这类故事时,得到某种精神上的补偿与情感上的慰藉。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故事里都能实现,这也从心理层次上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共鸣。

《聊斋》借鉴了很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类型,如异类婚、动物报恩、呆女婿、巧女故事、渔夫水鬼、凶宅捉鬼、中山狼等。作者或是直接在民间故事基础上加以创作,或是把几个故事类型复合成一个新故事。

从以上可以看出,《聊斋志异》是一部充满了“民间”色彩的作品。但是,在关注《聊斋》的民间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其文人性的一面--《聊斋》是一部文人著作,是蒲松龄的创作产物。《聊斋》不是民间文学和民间故事集,而是蒲松龄的天才作品。因此,《聊斋》的民间内涵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去挖掘。

第二篇: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小学教育2007级本科班 90720039 吴丽娇

指导教师:李尚生

内容摘要:中国是一个有近四千年文学记载的文明古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产生过为数众多的包括人民口头创作在内的文学珍品。儿童文学是其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追溯儿童文学的历史渊源,我们最终会发现其源头必然是民间口头创作文学,其延伸的支支脉脉也与民间文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血缘关系,在儿童文学尚未形成的年代里,民间文学创作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粮食,而且孕育了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成为一门独立分去以前已经在民间文学的母体中孕育了几千年,民间文学以其纯朴而富于变化的结松,通俗的口语化语言,以及浪温奔放的想象力,与儿童的性格,心理喜好,欣赏能力天然契合,从而成为儿童的亲密伙伴。关键词:民间 儿童 文学 影响

古代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没有专供儿童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中,然而在民间却广泛流传着各种儿童欣赏的口头创作,其中有神话、传说、故事、儿歌、童话等多种形式。这些民间口头创作当初也并非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但由于它的通俗性与口头性的特点,特别为儿童所喜好,以至于成为古代少年儿童文学欣赏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民间儿童文学过渡到作家真正有意识地为儿童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一过渡是从有意识地为儿童整理和改编民间儿童文学,古典文学作品开始的,晚清儿童文学的先驱者们关注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首先就是从整理和改编民间文学、古典文学中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这一工作着手的,之后才出现了一些作家的模仿民间文艺的旧形式灌注新内容的儿童文学创作,如以儿歌形式写就的《学堂乐歌》、《学生歌》、《少年歌》等;以民间童话的梦幻体形式写成的爱国故事《亡国恨》《黄天录》等等。

民间文学对儿童文学的直接影响直至“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才是相当重要的,这一时期出版的儿童文学读物,几乎都是通过采风所得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改编的古典文学中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如《儿童小小说一百种》《儿童古今通从书》《儿童谣百首》《中国童话》等。当时,长期流传在民间的老虎外婆,熊家婆等童话故事都被收录整理出来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乡土读物”,不少热心的儿童文学的作家都曾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过养料,有的是直接参加过采风编写的工作,有的则是从改编和译述民间文学中起步而踏入儿童文学的创作的。例如赵果深从“五四”时期开始编写了五十多种儿童图画故事,期中有不少便是直接来源于民间口头创作,由于对民间文学的深厚兴趣,赵果深日后的童话便带有深厚的民俗学的色彩。对儿童文学的倡导作出过出色贡献的茅盾先生也是从编译和撰述民间童话起步的。如:《蛙公主》、《驴大歌》等就出自于《格林童话》,《金龟》则出自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还有的则来源于我国古典的文学中民间传说,如《大槐国》,《树中蛾》等。1 儿童文学能如此迅速发展起来,自然很大部分归功于民间文学形式长期以来

对儿童文学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儿童文学种类大致包括诗歌、童话、寓言、小说等等。显然这些种类中的很大部分均来自于民间文学裁的直接过渡。例如诗歌中的儿歌、童谣便来自民间的“小儿歌”、“童谣”;童话起源于神话传说,也是民间童话的发展;寓言也是民间寓言的演变„„可见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与民间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

此外,民间文学的表现手法、艺术形式、艺术风格对儿童文学的完善与发展也有着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比兴法”、“象征法”、“寓言法”、“夸张法”、“铺陈对比法”、“双关法”等多种民间文学常用的表现手法被儿童文学的许多文体所吸收和借鉴,对儿童文学的表现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间文学的平易、朴实、刚健、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的艺术特色也深深地影响着许多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

为了进一步阐述民间文学对儿童文学的深远影响,下面试就儿歌、童话的产生和发展作一具体的论述。

作为口头文学形式流传下来的我国儿歌,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我们古代称儿歌为童话。五四歌谣运动后才普遍使用“儿歌”这一名词,现在见到我国最早的儿歌是《左传》中的《卜偃引童谣》,最早的儿歌集是明代吕坤搜集改编的《演小儿语》。从这些作品看,与今天对儿歌作用的认识有其相近之处,都是服从于向儿童灌输教育思想。

“五四”运动前后是旧童谣和新儿歌诞生的分界时期,在此之后儿歌逐渐成为作家们创作儿童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融有新生活,新思想的新儿歌也随之产生。2 从传统童谣和现代儿歌的产生,其过渡大约在晚清时期已初露端倪,晚清一些关注儿童教育的资产阶级民主知识阶层,在音乐文化领域所倡的“学堂乐歌”,“学生歌”或许多融歌谣体的旧形式和新思想,爱国民主精神,西洋乐曲为一体的新颖的尝试,其形式亦为现在现代儿歌产生作了铺垫,比如沈心工所写的《竹马》《雁字》《老鸦》,这些歌词浅显晚懂,节奏音律主谐铿锵,工整的名式排列结构,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教育意义,足以体现其承歌谣体之旧形式,谱新歌谣之新声的创新意识,开新儿歌创作之先河。50年代出现一热身赛来自鲜活的儿童生活,深爱幼儿喜欢的新儿歌,如鲁兵的《太阳公公起得早》、《咪咪迷》,圣野的《扮老公公》《奶奶故事多》等。

从传统童谣到现代儿歌创作的飞跃,其实在概念上和形式上的变化都是极少的,变化主要在内容和思想方面,传统童谣的概念包含着两种涵义:一是儿童的,别一是歌谣体的,然而实际上歌谣的儿童性并不明确,他与民谣是相混的,没有严格的区别,只是后人整理是将适宜于儿童的划为一类,曰:童谣。而儿歌则上概念上进一步明确起来,强调了儿童的特点,可见其区别主要在于强调读者对象更为是明确。但儿歌在基本形式上继承童谣衣钵这点无疑,演变而今,童谣与儿歌其合而为一了,没有特别分明的界限,人们也往往把它当作一种事物的两种不同的叫法。这个主要原因是即在两者在形式上的极其相似,儿歌似乎从从就是一个形式的定位。但实际上两者仍有一些明显的差异,若将两者比较不难分辨,例如传统童谣中的《菊花开》和新儿歌的《板凳谣》,显然新儿歌借鉴的是传统童谣的起兴模式,只是由于内容的丰富而增长了篇幅,其格式仍是以六字句为主,但在内容上却赋予了崭新的意义,可见两者,一是民俗化的;另一个却反映了现实农村生活的民情风貌,因此,人们一下便可分辨出哪首是新创的儿歌。

又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与童话的联系甚密。童话和神话都属于民间文学,世世代代在人们口头上流传。这一种体裁都以浓烈的幻想俄为自己的主要的特征,彼此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神话产生的最早,他的主人公大抵是神、魔、仙、妖之类。神话是虚拟的故事,重在对宇宙的起源,生命的产生以及种种自然现象的解释说明。例如我国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典型的例子。

在神话流传演变基础上产生的传说,是指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事件以及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它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下来的,在流传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影响着儿童,为儿童所喜欢,为儿童所接受,因儿童的需要而发生变化。传说中也有神的活动,但主人公多为奇才异能的英雄或有名的人物,如“大禹治水”,“鲁板的故事”以及有关神医扁鹊,华陀的传说等,传说中往往有某种史实成社会客观事物现象作为依据。

3童话是由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演变而来的。神话、传说对童话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神话传说为童话创作提供了原始材料。神话产生最早,可以说是童话的鼻祖。而传说则是原如神话向童话演变的道路上的重要一步。传说对童话更为直接的作用表现在故事性与传奇性,尤其是传奇性,它成为童话地直接先导。例如《列那狐故事》、《敏豪生奇游记》、《鹅妈妈的故事》,这些都是比较接近的儿童生活的故事题材,它们在流传过程也逐渐演变成童话最基本的母题。其次,变现在它们的精神本质的接近。童话继承神话、传说,习惯用非写实的想象、夸张、变形、神话等艺术手法去塑造现实的艺术形象。再次表现在它们精神本质的接近:生机勃勃、乐观自信的力与美构成神话艺术的内在灵魂,而童话则以表现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机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可见,神话对童话的影响乃是一种本质的、天然的联系。此外,童话和神话、传说的艺术特色也是一脉相承的,在神话传说中,幻想、夸张的色彩非常浓厚,荒诞性很强,这些表现手法都被童话所凭借。童话中那些荒诞的情节,夸张的语言,新奇的幻想,变化的人物,追溯它们的源头就是神话和传说。

从民间童话到文学童话,又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民间童话在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代代相传,人们按照自己的理想和需要不断的加以补充,改造,到了后世,一些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作家为民间流传的古老童话所影响和吸引,加以搜集,整理,这就是最早作为文学样式出的的童话作品。又经过不断的发展,作家掌握童话的特点,由加工改写进而独立创作童话,这时,童话终于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体裁。

较早对民间童话进行改写的是法国的贝洛,他根据当时流传于欧洲的传说故事改写了《小红帽》、《睡美人》、《灰姑娘》等八篇童话和三篇童话诗。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最初的童话创作也是取材于民间童话的,如《大火匣》、《豌豆上的公主》等等。安徒生为文学童话创作奠定了基础,他的创作道路表现了民间童话发现到文学童话这一过程。

从以上一些实例说明,我们明确地看到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的关系像母与子的血缘关系一样,是民间文学生育了儿童文学,并在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的第一阶段经予哺育和抚养,而且一直到儿童文学的独立和发展、成熟。4美国作家伊萨克辛格曾明白地说:“文学如果没有民间的因素,深深根植于某一块特定的地壤,文学要衰落、枯萎。如今,儿童文学比成年文学更根植于民间。”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儿童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关系时,不由对辛格的这一番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儿童文学概述》

2、《儿童文学原理》

3、《儿童文学美学》

4、《儿童文学》

浦漫汀 蒋风等

将风主编 杨实城主编 韦苇主编

第三篇: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范文)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

民间文学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出现和流行的﹐它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目前在民间文学界和广大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的刑物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主办的《民间文学》书刊。

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

人民在过去,由于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不能使用文字等工具去记录、保存他们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所创造的各种文化,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民间文学因此而生。它凭他们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它反映了他们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或间接地为他们的生活服务——给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与一般专业作家文学相比,在这一点上,民间文学有其独特性。由于它的作者人数众多和生活在底层,他们能够更广泛、深切和精确地反映社会生活。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书面文学颇有不同的地方。许多民间谚语就是劳动人民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作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

这种群众集体所传承的文化,也许没有文献或古物那样能够经久保存,但是,它的生命力也不可低估。我们现在有些故事或谚语。已经在两千年前就被文人记录下来了,但是,直到今天,它还能够以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头上。至于产生已有千年左右的这类作品现在还流传人民中间的,就更不用说了。自然,这种靠口头世代传承下来的故事或歌谣,在形态上或内容上多少不免会有些变化。但总算是在生存着,成为我们现代活文化的一部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重大变化,在历史上曾经作为广大劳动人民唯一的文学形式的口头传承文学,它的某些体裁可能会逐渐消失,某些体裁的内容和形式不能不起一定的变化,也还会有我们所不熟悉的新的体裁出现。这些都是可能的,乃至于必然的。但是,整个民间文学决不会消失。因为它的表现媒介是应用最普通和最生动并富于活力的口头语言。只要语言存在,用它作媒介去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经验的口头文学,人们所熟悉的、方便的表达形式,就要继续产生、存在和传承下去。在中、苏等国的广大民众中间,除了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以外还不断有新的民间文学,即革命传说、新笑话、新民歌及新谚语等的产生和流传。再从历史的往事看,过去那些能使用文字的上层社会的文人学者,在他们的书面著述之外,也仍然在口头上产生和传播着那些轶事、笑话和品评人物的韵语,如《世说新语》里的某些故事和唐人笔记里关于某些名人的笑谈,都是这种例子。民间文学中有风俗习惯的反映, 二者关系密切。

在大多数民间文学中充满各民族各地区的风俗习惯, 是古今中外常见的事实, 一般人都把风俗习惯与民间文学混为一谈, 也就是这个缘故。在我国的民间文学中, 在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动植物故事中, 即有原始人类对天地与动植物的看法、想法看了民间歌谣中的哭嫁歌、哭丧歌, 就可以知道有关婚丧的习俗多妇女歌中, 对旧社会婆媳不和、姑嫂不睦、童养媳、等郎大,望门寡等社会现象与习俗便都有反映, 因此, 要研究各种风俗习惯固然必须深入社会各阶层进行调查研究, 采集记录, 取得第一手材料, 但从很多民间文学中也同样可以作为民俗研究资料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三十年代《太白》半月刊上曾有《年难过》、《哭轿》等, 就是利用歌谣来探讨过年习俗和妇女出嫁为什么要哭的。风俗习惯除了在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中有充分反映外, 在文化史、社会史、宗教史中也总是少不了这门人文科学。如佛经《新旧约全书》、《可兰经》等宗教经典著作, 应该说都是集民俗之大成的作品还有一切史诗, 如古希腊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与《奥特赛》, 中国少数民族中流传的藏族《格萨尔王传》、彝族《梅葛》、纳西族《创世纪》、蒙古族《江格尔》等, 也总是要谈到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由此可知, 在某些专门史中, 在各种宗教经典中, 在所有民族史诗中, 风俗习惯与民间文学也总纠缠在一起而同时并存。

第四篇:《聊斋志异》继承并发展了民间文学

《聊斋志异》继承并发展了民间文学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民间文学作品“偶有一点为文人所见,往往倒吃惊,吸入自己的作品中,作为养料。旧文学衰颓时,因为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追溯我国文学史,许许多多伟大的作家都与民间文学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从屈原到鲁迅,他们的创作都自觉地向民间文学学习,并且吸取其积极进步的思想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以及艺术风格,由此而创造出不朽的作品,这些作品已经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份份瑰宝。

我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蒲松龄,也不例外。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十分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作者继承了传奇志怪小说的传统,从民间文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写成了这部脍炙人口的优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就有不少篇章取材于山东等地的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假想内容的口头文学作品,它直接扎根于劳动人民生活土壤中,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的态度。民间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处处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艺术趣味和美学理想,和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面有它自己的独特性,即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的特点,在艺术上也有其特殊的表现手法。

《聊斋志异》既保存了民间文学的特殊表现手法,又表现出伟大作家的独创性。在情节方面,《聊斋志异》成功地运用了虚构情节,时而人间,时而幻城;时而阳世,时而冥府,曲折离奇,变幻无穷。“描写详细而委曲,用笔变幻而熟达”,这是鲁迅先生对《聊斋志异》情节结构特点的概括:曲折性和传奇性。民间文学之所以能广为流传,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与其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有关。民间故事为了吸引听众,常常运用幻想性的虚构情节,从而使作品离奇曲折。这种幻想性情节表现在作品中常常是赋予主人公以神奇的,超自然的异术和法术,或让他们拥有“宝物”,从而展开情节,而这些宝物异术往往在解决矛盾中起决定作用。蒲松龄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民间文学的传统,在《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描写了由于宝物异术作用于主人公,使之解决了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实现了主人在现实中达不到的愿望,从而使作品充满了奇异的神话色彩。

在人物形象以及塑造方法上,也体现了《聊斋志异》的民间风格,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文学,民间故事中的主人公主要是劳动人民。如“七仙女”中的董永就是“力田亩”的农民;“牛郎织女”中的牛郎是父母双亡,与老牛相依为命的放牛郎;《孟姜女万里寻夫》中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是秦代千千万万被迫筑长 城的役人之一,在这些人物形象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纯朴、正直、勤劳的优秀品质,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劳动的赞美和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章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人公。作者以同情、赞美的态度描写了这些人物形象。如以巧计抗官兵,靠一根针、一把锥子置敌于死地的农妇张氏、奋不顾身从巨蟒口中救兄的樵夫、率领村民驱逐怪物而卒以身殉的老农叭等。在封建社会里,作为文人作家能将劳动人民作为赞美的对象进行描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在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上,也显示出了《聊斋志异》学习民间文学的成就及其独创性。《聊斋志异》中有相当一部分篇目是以花妖狐魅为描写对象的。作者很好地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将现实超现实结合在一起,迷离恍惚,既写出了花妖狐魅的似人个性,又写出了他们的非人特征。

由于《聊斋志异》的故事题材大多来自民间,这使得许多篇章的结构形式与民间故事极为相似。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要求故事易于记忆,便于流传,因此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往往单纯,线索分明,脉络清楚,插叙倒叙较少,故事发展的层次、起伏、转折交待得较清楚,以求通过听觉能在人们头脑中活动起来。

作为我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聊斋志异》直接间接地接受了民间文学的影响,蒲松龄在“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即在继承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的 同时,有意识地学习民间文学的进步思想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了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既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对当时衰颓的文言小说的抗争,从而在文言小说衰败之风弥漫天下之时独树一帜,把文言短篇小说的旧形式发展到既巧且美的地步,使得《聊斋志异》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第五篇: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目录

自序

序——高珩 序——唐梦 正文 考城隍耳中人尸变

瞳人语画壁

山魈丐仙

咬鬼

捉狐鬼哭荞中怪宅妖

王六郎偷桃义鼠

种梨

僧孽卷蛇癖

陕右某庙鬼

地震

猪婆龙

好快刀江中鬼一 戏术

公蛰龙

小髻

金永年夏雪

美人首车夫

杨疤眼 鼠戏

斫蟒

犬奸

雹神

崂山道士长清僧蛇人卷妖术

狐嫁女娇娜叶生野狗

三生

狐入瓶真定女焦螟王兰

四十千二 成仙新郎

灵官

王成梦别

李公⑷ 鄱阳神

骂鸭柳氏子

画皮

青凤

贾儿

董生龁石

陆判头滚

婴宁聂小倩倩

张老相卷海公子丁前溪

水莽草造畜

侯静山钱流

公三 龙肉魁星

潞令

山神

风阳士人耿十八珠儿卷莲香

小官人胡四姐祝翁遵化署

张诚

侠女酒友

铁布衫吴门画

跳神 阿宝

九山王四 豢蛇

狐化男

汾州狐巧娘

吴令

口技氏胡丐僧

狐联

潍水狐红玉

林四娘

胡卷鲁公女道士

(姓)

伏狐

苏仙

李伯言黄九郎五

金陵女子汤公

阎罗

厍将军雷公

戏缢 负尸老饕

死僧

赤字 梓橦令 鬼津

禄数

鬼令

禽侠

连城卷连琐单道士白于玉夜叉国西僧

霍生山市赌符六 汪士秀鸲鹆商三官于江

小二犬灯翩翩某乙促织

庚娘

宫梦弼泥鬼狐妾余德 刘海石渝鬼

番僧

雷曹卷阿霞

罗刹海李司鉴毛狐

黑兽

青梅七

紫花和尚鞠乐如盗户

诸城某

库官

公孙九田七郎保住

柳秀才水灾

娘卷鄷都御史 狐谐

妾杖击秀才驱姊妹易

雨钱

续黄粱小猎犬八

辛十四棋鬼

男生子

土地夫卷白莲教双灯

蹇偿债鬼作筵胡相公 念秧

泥书生

人九

寒月芙酒狂

阳五侯 赵城武技

小人

秦生鸦头蕖

虎封三娘狐梦布客

章阿端

农人

花姑武孝西湖驱狐 子

孝子阎王卷土偶十

采薇翁郭生卷河间生十一 辽阳军张不量卷杜翁十二 萧七

荷花长治

伍秋莲花绿衣

义犬

黎氏 三娘女子

公主

子鹿衔

蒋太

小棺

李生

澄俗

史金生

马介妙音彭海秋堪舆

窦氏

绛妃色

经跋

云翠大力将

木偶邵士邵临颜氏

狂生仙

淄张贡

孙必振元宝 龙

砚石

武夷大鼠士

王司牧竖

富翁

马小谢

胡大

狼三刘亮

林氏

细侯

蕙芳秋容 姑

采乱离

考弊

董公

菱角

饿鬼

大人

向杲二则

子周三牛飞鸽异 聂政

江城

冷生

孙生

药僧

皂隶

罗祖

红毛

抽肠

刘姓卷狐惩淫山市

八大

邵九

金姑十三 巩仙 二商

沂水秀才

梅女

梁彦

郭秀才阿英

橘树

牛成章

青娥

镜听

牛皇

卷十仙人岛四 安期岛 阎罗薨

颠道人

胡四

僧术

柳生

冤狱农妇沅俗蛤 宦娘

陵县狐

彭二

金和

甄后卷十

阿绣

小翠

役鬼

细柳画马局诈三条 五 某甲卷十钟生

医术

鸿象

周克王货昌

罢龙

冯木匠衢州三怪褚生

拆楼人大蝎

司札

嫦娥

霍女

司文

丑狐

吕无钱卜病

姚安六 崔猛喷水鬼 邢子仪

鹰虎神

金世

成诗谳 卷陆押官顾生

陈锡于去

凤仙佟客单父于中十爱奴七 黑鬼张鸿渐卷十杨大洪八 鬼隶卷真生十九 素秋卷胭脂二十 又卷恒娘邑人

岳神

小梅

绩女司训宰

丞土化

金陵太医

王子安刁姓

郭安

折狱义犬

乙查牙云萝公

刘夫公孙

鸟语天宫 乔女山洞

夏果报

席方布商

何仙

神女

湘裙

三生

长亭

平贾奉

上仙

仇大曹操龙飞阿纤

瑞云

珊瑚五通

相公申氏 龙

葛巾

黄英书痴齐天青蛙又

任秀廿一 晚霞蛙曲卷陈云栖廿二 汪可受韦公子卷毛大福廿三 薛慰娘周生卷廿锦瑟四

龙戏蛛

大圣

神白秋

外国

李象

王者蝎客鸟使狮子练

张氏于子织成竹青段氏 狐女男妾

游王大

乐仲

香玉

三仙王十 大男

石清

嘉平

杜小

曾友于

二班

乩仙

苗生虚

公子

老龙青城

元少雹神

李八缸

鸮鸟

古瓶

船户

先生

王桂庵田子

子寄生酒虫

成附 褚遂

刘全

姬生 韩方

纫针

桓侯粉蝶良太原

房文

浙东博兴一员

新郑讼 秦桧狱

官 阎罗放蝶火三朝

五羖

鬼妻

梦狼

人妖宴

元老

大夫

下载《聊斋志异》与民间文学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聊斋志异》与民间文学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勿懒,宜急勿缓;迟之一日,悔之已晚!---《聊斋志异·王成》 性痴则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聊斋志异·阿宝》 官宰悠悠,竖人毛发,刀......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读后感 -------- 女权意识《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读后感。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读后感 高二(6)班张 裕 彤 “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聊斋志异》是有“中国短篇小说之王”之称的蒲松龄的代表作。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

    聊斋志异

    艺术的创新性 总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女性是没有什么地位的,需要遵守许多的礼节规条。有钱人家的千金就三步不出闺门,下层人的女儿就不用说了。但在《聊斋志异》里蒲松龄所描写的......

    《聊斋志异》

    中国古典小说里边,我最喜欢的不是四大名著,而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素秋》读后感。我个人认为它的文学水平在中国有史以来所有小说里边排名是第一的。怎么好法我就不......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读后感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典小说,是非常值得阅读与欣赏的,它是明末清初著名作家蒲松龄的代表作。 《聊斋志异》是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

    《聊斋志异》

    第一章《聊斋志异》第一节蒲松龄的生平 一、蒲松龄长期仕途失意,生活贫困,社会地位比较低下,故能接触到某些社会下层的百姓和统治阶级中的下层人物,对社会黑暗现实有所认识。......

    民间文学试题

    民间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具有双重属性,既是__________现象,同时又是___________现象。 2、民间文学在体裁上,可分为三类:________、 __________ 、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