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间文学调查报告(范文)
零距离接触寿春古城
——关于寿县的民间文学调查报告 姓名:金娟
学号:2009014398
班级:汉语言文学0902班
调查时间:2012年5月27日
调查地点:安徽省六安市寿县
调查对象:寿县古城民间文化
为了更好的学习《民间文学》这门课程,更深入的了解六安的民间文化,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在马启俊、黄克顺和陈尚达三位老师的带领下于5月27日参加了全国62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寿县做了实地考查。
一、寿县总体概况
寿县又名寿春,是六安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在历史上曾经三次为都,最著名的就是做过“楚”这个朝代过的都城。它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全国62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宋嘉定时期的古城墙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古城墙。安丰塘(芍陂)是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还有蔡侯墓、廉颇墓、楚王墓、淮南王刘安墓、宓子墓、报恩寺、清真寺、孙公祠、文庙、陈玉成囚室、状元府、淮王丹井等古建筑群,八蜡庙、斗鸡台、团城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已初步形成了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寿州古城和安丰塘三大旅游景区。
我们这次调查主要选择了春申广场、古城墙、报恩寺、文庙、寿县博物馆、安丰塘与孙公祠(芍陂祠)等调查地点。
二、著名历史文物古迹
1、春申广场
27日上午八点半左右,我们到达寿县。春申广场是我们下车的第一站,它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的封地。春申君,姓黄名歇,是黄国贵族的后裔,以
礼贤下士、门客众多而著称。黄歇学识渊博,善于辞令,而且他遇事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臣风范,为太子熊完的继位以及他日后的赫然崛起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广场的正前方有一座石台,石台之上有一座铜像:四匹骏马拉着一架马车,马车之上的春申君肃然仰望前方,既庄雅且肃穆。
2、寿州古城墙
寿县现存古城墙重建于北宋熙宁至于南宋嘉定年间(1068-1224年),也有资料说城墙建于嘉定十二年(1219年),由于没有方志资料佐证,只能存疑。寿县城墙为楚寿春城西北角部分,是为御金兵而重建。寿县有四个城门,南门叫通淝门,北门叫靖淮门,东门叫宾阳门,西门叫定湖门。四门原来都有瓮城,现在只有北门和东门还保留有瓮城。我们这次去的是南门和北门。
南门——通淝门:是寿县四个城门中最大的一个,城楼上有重修碑刻,它是寿县进出城的主要通道,三个门洞,车辆进出不息。城墙之外有石狮,雕刻精美,甚是威武。
北门——靖淮门:还保留有瓮城,翁城城门开向西。北门城门内有断龙石,敌人入侵时,可以放下断龙石,守护城门。门洞内外侧门径不一,也是为了更好地防守。北门古朴,基本保留了原貌。
城墙之上的敌楼依旧保存完好,它是供将士休息的地方。站在女墙和瞭望口旁边,似乎可以感受到古代战争时的悲壮气息。城墙外面的护城河是古代战争的第一道防御,河上的吊桥已不复存在。初夏的季节,河水碧波荡漾,两岸绿柳婆娑,景色十分优美。
3、报恩寺
寿县报恩寺坐落在城内东北隅,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始建于唐代。传说为唐玄奘奉敕建造,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 147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走进西大巷,越过高大红色的照壁,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佛寺对面的墙上还有毛泽东的亲笔题词,笔迹洒脱豪放,意气浑然。
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砖塔,后倒塌六级,残存的三级因危及游人安全,于1977年拆除。清基时发现了塔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再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
飞角流丹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殿面五间,进深三间,殿门前有长廊,立石质方形廊柱,柱面有花乌浮雕,门东一柱础上有“石羊抵头,画面,生动逼真,此为“寿州内八景”之一景。大殿门两旁墙上嵌着大书法家赵盂 倾所书的“南无释迎牟尼佛”七个大字和清书法家梁嫩为此七字作跋的两方石刻。
穿过大殿,即来到第三进院,毗庐阁居高临下,前穆典雅。穿过西侧园门,即来到新建的“碑园”。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历代名人碑刻,一饱眼福。
寺内大门上有很多对联,比如“修成正觉三界楼台观自在,梵经齐颂广结佛缘济众生”、“宝殿重光遍施法雨泽天下,证语禅机一龛香火渡迷津”等,大气不失典雅,肃穆不失庄重。
4、寿州孔庙
寿州孔庙又名孔庙、学宫等,位于城内西大街,元代建。自元泰定元年(1324年)至清光绪六年(1880年),先后维修、扩建42次,形成一规模宏大、体系完备的建筑群体。庙宇坐北朝南,占地约2万平方米,前有大照壁、文明坊、文笔亭,东有文昌宫,西有忠义词、节孝词、节孝坊。
中轴线上为五进重院:第一进院落前有“浮宫”、“快睹”、“仰高”三坊,后为“根星”、“金声”、“玉振”三门,左右“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坊相向;二进院落中心为“伴池”、东礼门、西义路。池北中轴线上为“前门”,其耳房为名宦词。西为乡贤饲;三进院落主体为大成殿,两侧为东西点。大成殿后由“救救“坊”与左右“升堂”、“入室”二门组成第四重院落;明伦堂居后,其东侧为崇圣饲,左右接垣墙而形成第五进院落。近年因市政建设,部分建筑相继拆除,现存有“浮宫”、“快睹”、“仰高”三坊,以及伴池、前门、名宦词、乡贤词、大成殿、明伦堂、奎光阁等。1959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祀孔子,全庙布局整齐,步步深入,开朗明畅,四通八达,是一所反应儒家观念的典型古建筑。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里面有孔子及其四大弟子的雕像,殿内金柱粗壮,殿体轩昂宏丽,一派典雅的儒家气息。
5、寿县博物馆
下午的时候,我们来到寿县博物馆参观。寿县博物馆筹建于1958年10月,1962年11月正式设编成立,是安徽省建馆较早的博物馆之一。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寿县博物馆是以收藏寿县域内出土的历史文物主为,侧重收藏楚文化体系文物,同时亦兼藏近、现代传世文物和革命文物为辅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各类藏品一万多件(套)。收藏的 “越王者旨于赐”剑、羊首尊、牺首鼎、楚金币以及金棺和银棺等,都是镇馆之宝,尤其是青铜器和楚金币的收藏是馆藏文物一大特色。
寿县博物馆共分7个专题,共设11个展厅,分别为楚都遗珍、晚蔡履迹、楚墓撷宝、汉魏流韵、璀璨文物、淝水之战、翰墨流芳、彩瓷缤纷、古窑之光、宗教艺术,较全面地展示了寿州大地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6、安丰塘与孙公祠
孙公祠是我们调查的最后一站。随着汽车的行驶,一片宽大无垠、清波翻卷的河水出现在我们视线里。这个有着“天下第一塘”之称的安丰塘,它的波澜壮阔与它的烟波浩渺,一次次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孙公祠又名楚相祠、芍陂祠、安丰塘祠等,位于安丰塘北岸,为祀孙叔敖造芍陂而建,始于何时尚未能详。安丰塘,素有“天下第一塘”之称。古名芍陂,为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后人为纪念孙叔敖,在陂北建有一祠,故名孙公祠。
孙叔敖,姓孙,名敖,字孙叔;父名孙贾,任楚国司马,后被斗越椒所害,孙叔敖避难于梦泽。虞邱相荐其贤于楚庄王,召为令尹。为了发展生产,富国富民,他选择主要产粮区的寿春,利用南高北低、水源丰富的地理环境,修造芍陂水利,灌溉万顷,使楚国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人民得其利。据传,此举适合国情,深得人心,当地人民很早就在陂侧立祠以祭了。
三、地方美食特产——大救驾
大救驾是寿县的特色名点,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走在寿县街道到经常可以看见大救驾的售卖点。
制作大救驾的主要原料有: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糖桂花等。大救驾由多层花酥叠起、如金丝盘绕,色泽金黄,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腻,富含多种果料,久负盛名,颇具传奇色彩。
历史由来:公元956年,淮南大将赵匡胤率兵急攻南唐(今日的寿县)。南唐守军誓死抵抗,经过九个月激烈的战斗,赵匡胤终于打进了寿县。由于操劳过度,赵匡胤一连数日,水米难进,急坏了全军将士。这时军中一位厨师,做好大救驾送来帅府,赵匡胤吃过之后只觉香酥脆甜十分可口。于是一连吃了许多,身子顿觉增加了力气。此后,他连续吃了几次,很快恢复了健康,还率领军队又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大宋
朝的开国皇帝,不时谈起南唐一战,对在寿县吃的点心总有念念不忘之意。他曾对部下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它从中救驾呢。”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
我们回来之时,也买了大救驾作为纪念,同时在心中记住这一段历史故事。
四、调查总结
下午六点钟左右,我们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结束了这次寿县的民间文学调查活动。通过这次考查活动,我们零距离接触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使我们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民间艺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民间文学艺术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课程与艺术。但遗憾的是,目前有很多民间艺术犹豫没有收到重视,越来越少的人关注它们。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人数太多,不利于资料的收集和汇总,希望这种情况以后能够有所改善。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积极保护,为民间艺术的流传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民间文学试题
民间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具有双重属性,既是__________现象,同时又是___________现象。
2、民间文学在体裁上,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分别是、、、。4、1958年,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确定了、、、__________的工作方针。
5、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6、记载有女娲神话最早文字资料的文献是__________.7、被称为世界上寓言的三大发祥地的是、、。
1、文学现象、民俗文化现象
2、民间散文作品、民间韵文作品、民间说唱作品
3、《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4、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
5、田野调查法、历史追溯法、共时比较法
6、《楚辞》
7、希腊、印度、中国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四大特征中起主导作用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
A.集体性和变异性
B.口头性和传承性
C.传承性和变异性
D.集体性和口头性
2、先秦采集民间歌谣的优秀成果是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诗经•国风》
3、山西的《走西口》是人们熟悉的一首
()A.花儿
B.爬山调 C.信天游
D.打歌
4、神话资料最为丰富,而且情节原始而完整的文献是
()
A.《庄子》
B.《国语》
C.《山海经》
D.《左传》
5、记录岁时节日习俗的重要民俗学文献是
()A.《风俗通义》
B.《荆楚岁时记》
C.《述异记
D.《博物志》
6、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地区,以爱情为内容,用汉语演唱的山歌是
()A.爬山调
B.信天游 C.花儿
D.二人台
7、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的时间是
()A.1918年2月
B.1920年冬 C.1928年春
D.1922年夏
8、世界上最早的田螺姑娘型故事《白水素女》出自
()A.《述异记》
B.《酉阳杂俎》 C.《荆楚岁时记》
D.《搜神后记》
9、《走西口》的流传范围是
()A.陕北
B.内蒙 C.华北地区
D.晋西北
10、“二月二,敲瓢擦,十个老鼠九个瞎”属于
()A.节令歌
B.礼俗歌 C.诀术歌
D.祀典歌
1、D
2、D
3、B
4、C
5、B
6、C
7、A
8、D
9、C
10、A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传承性:又称“传统性”。他是指民间文学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还积淀保存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民众的观念、审美意识及传统的文化形式。
2、洪水再生神话讲述人类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之后重新繁衍声息的故事。这类故事也有怎样创造人类的内容,但不是讲人类最早的起源,而是讲人类在遭遇特大洪水灾害之后濒于灭绝的情况下怎样再造人类的故事。
3、生活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故事,又称为“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其基本特征是:以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物为主人公,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故事情节,用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有着鲜明的阶级倾向和浓厚的现实性。
4、“AT”分类法:由阿尔奈(芬兰)提出,他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写出简洁的提要,并依一定的原则将这些故事情节进行了分类编排。美国的汤普森针对其所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被各国学者称为“AT分类法”或“阿尔奈——汤普森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民间文学集体性在创作、流传中的表现?
2、三十年代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成立时间、主要活动和重要人物?
3、民间传说与历史的联系与区别?
4、白蛇传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在原始社会最常见,伴随着集体活动,受集体意识的驱使或集体情绪的感染,你一句,我一句,或一唱一和即兴创作。(2分)
(2)采用集体分工的方式,个别人先创作出一个雏形,然后群体加工,添枝加叶,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2分)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民间歌手、民间艺人的创作时有这种情况。湖北崇阳民间叙事诗《双合莲》,就是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一位长辈郑三爹根据其身边的真实故事编唱出来的。但这类创作同样能在集体中流传并得到大家的认可。(2分)
2、(1)1927年冬天,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归属于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设主席一人,由其独立审定刊物,处理一切会务。(2分)
(2)民俗学会的主要活动,仍是搜集研究民间文艺,但其搜集活动、研究活动一开始就比较偏向于民俗学,侧重于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的调查研究。(2分数)
(3)特别是理论上,后来渐与民族学、人类学相汇合。这一时期在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上的重要人物主要有周作人、顾颉刚、赵景深、郑振铎等。(2分)
3、二者的联系在于:首先,传说真实地表露和抒发了民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情感与评价。(1分)其次,历史题材传说的讲述对象绝大多数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或事件,而且常常有遗迹可寻。传说之所以被称为“信史”,正是从这些联系出发。(1分)二者的区别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1分)第二,历史观不同。(1分)第三,取材的角度不同。(1分)
第四,历史一般是不能变更的,而传说总是在传播中发生变异。(1分)
4、A最早记载话本《西湖三塔记》有白蛇传的核心情节:白蛇爱上人,被镇于石塔下。(1分)
B话本《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具备了后来白蛇传的基本情节,白娘子的形象的基调人格化,有时会露出凶相,但不吃人、害人。以感情执著的良家女子出现,小青形象模糊。(2分)C《雷锋塔传奇》白娘子变成蛇仙,既真诚、善良、勤劳又有勇敢的顽强斗争精神,故事情节更生动细致。(2分)
D近现代,突出反封建、争自由的主题,增强了斗争情节(1分)要求:卷面整齐,要点答对
五、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天地开辟神话?分析盘古神话的基本故事情节并阐明其基本文化意蕴?
1、(1)天地开辟神话就是原始人所想象的关于客观生活环境如何形成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万物创造等内容。原始人对天地、万物的由来有着可贵的好奇心,就充分展开想象,创作出情节奇特而又气魄宏伟的开辟神话。世界各地都流传着这类神话,并且很多民族的开辟神话都有其基本情节的相似性。(5分)
(2)汉族天地开辟神话是盘古神话,首见于三国时期东吴徐整的《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纪》。盘古神话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1)天地混沌,昼夜不分;2)巨神出世,天地开辟;3)垂死化身,生成万物。(4分)
(3)盘古神话的文化意蕴主要有两点:1)表现了原始人对于人与自然相生相依的和谐关系的认识,原始人首先是崇拜自然的伟力,认为人是自然孕育出来的;但人也不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而是有无穷的创造力;盘古死后化为万物,就表现了人创造了世界、控制自然的愿望和气魄。(3分)2)开辟神话中的垂死化身情节,体现了原始人灵魂不死的原始观念和积极旷达的生死观。古人认为人的灵魂可以脱离肉身而存活,又认为人死后可以转生为其他生物。盘古的死并不是生命的终结,他的生命可以通过转化为其他物质的方式延续:死了一个,化生许多;前种形式的终结,宣告着另一种形式的新生。这种灵魂观念和生死观在现代人的习俗上也有表现。(3分)
要求:卷面整齐,分析合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叫法,在西方国家一般称为“Folklore”,意为
。在前苏联称为,在日本称为
。2、1958年,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确定了、、、__________的工作方针。
3、“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包括《
》、《
》、《
》。
4、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5、传说的“四固定”分别是、、、。
6、神话按内容可分为
和
为两种,其中民族起源神话属于。
1、民众的知识 劳动人民的口头文艺
口承文艺
2、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
3、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
4、田野调查法 历时追溯法、共时比较法
5、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物固定、事件固定
6、自然神话、社会生活神话、社会生活神话
二、多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的特征是
()
A.集体性
B口头性
C.变异性 D传承性
F.可信性
2、保存古代神话较多的典籍主要有
()A.《世说新语》
B.《山海经》
C.《楚辞》 D.《淮南子》
F.《笑林》
3、世界寓言的三大发祥地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印度
F.日本
4、五四前后,北京大学兴起了歌谣学运动,主要参加者有
()
A.鲁迅
B.周作人
C.刘半农
D.沈尹默
F.郁达夫
5、民间传说的类别主要有
()
A.人物传说
B.包公传说
C.风物传说.D.习俗传说
F.难老泉的传说
二、多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ABCD
2、BCD
3、ACD
4、BCD
5、A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集中了集体的智慧,融汇着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共有,并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
2、花儿:是流传在西北高原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民歌形式。除汉族之外,还有回族。土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藏族等民族,基本山用汉语演唱。花儿主要有河湟花儿和洮泯花儿。
3、事件传说:是以某一历史事件为中心来叙述的故事。主要是关于历代农民起义、农民革命以及民族英雄抗战的故事,如义和团传说,太平天国的传说等。一组事件传说常常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做比较完整而生动的记述。
4、“AT”分类法:由阿尔奈(芬兰)提出,他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写出简洁的提要,并依一定的原则将这些故事情节进行了分类编排。美国的汤普森针对其所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被各国学者称为“AT分类法”或“阿尔奈——汤普森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三十年代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成立时间、主要活动和重要人物?
2、洪水再生神话的文化意蕴?
3、民间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与区别?
4、民间故事的特点
1、(1)1927年冬天,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归属于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设主席一人,由其独立审定刊物,处理一切会务。(2分)
(2)民俗学会的主要活动,仍是搜集研究民间文艺,但其搜集活动、研究活动一开始就比较偏向于民俗学,侧重于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的调查研究。(2分数)
(3)特别是理论上,后来渐与民族学、人类学相汇合。这一时期在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上的重要人物主要有周作人、顾颉刚、赵景深、郑振铎等。(2分)
2、① 洪水再生神话对洪水灾害及其起因的叙说,是原始社会民众生活状况和自然崇拜的反映。(2分)② 神话中的兄妹结婚情节,则是原始社会群婚阶段的社会现实的反映。(2分)③ 大部分神话都讲洪水遗民是从葫芦里逃生的。这与我国古代广泛存在的葫芦崇拜有关。(2分)
3、二者的联系在于:第一,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时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1分)第二,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1分)第三,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传说的故事追求传奇性,传奇效果靠超现实性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但只作为辅助内容存在。(2分
区别在于:第一,二者的故事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1分)第二,神话的超现实情节是传播者信以为真的,传说的幻想只是为增强故事的传奇性存在。(1分)
4、一、奇特的幻想和浓郁的生活特性;(2分)
二、泛指性或通称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往往是含糊、不确定;(2分)
三、类型化,主要体现在情节、人物、主题、人物等方面。(2分)
要求:卷面整齐,要点答对
五、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运用民间文学理论分析孟姜女传说(包括情节单元、主题思想、形成演变、艺术魅力)。
五、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情节单元:1)南瓜里长出孟姜女2)孟姜女与范喜良成婚3)范喜良服徭役,孟姜女送寒衣4)孟姜女哭倒长城5)孟姜女智斗秦始皇(5分)(2)、形成与演变:(3分)
①原始形态阶段:春秋时期的《左传》中记载“杞梁妻拒绝郊吊”。
② 基本形态阶段:唐代《雕玉集》中的“感应篇”记述了孟姜女寻夫送衣的故事情节。③ 完成形态阶段:明清以来,不少文人和民间工作者进行加工整理,加入了孟姜女和秦始皇斗争的情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3)、艺术魅力:
孟姜女传说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孟姜女的出生,长城的哭倒等等都充满着神奇瑰丽的色彩。具有极大的艺术吸引力。(3分)(4)、结构和深层内涵:
孟姜女传说在故事情节以及主题思想存在着较为繁复的结构和深表层的不同意蕴。在主体思想上表层是通过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来突出;深层则是由原始意向与群体心里意识中的“集体无意识”隐含着,二者浑然一体。(3分)(5)、主题:
反对封建徭役,赞颂在艰难困苦中仍然挨着生离死别的丈夫,保持坚贞不屈的节操的女性。(1分)
要求:卷面整齐,分析合理
2、民间歌谣有很高的艺术性,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天籁自鸣,率真自然
是指民间歌谣所表达的感情很真实,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率真”是民间歌谣的突出特色。(3分)
(2)形体短小,内容丰富。是指民歌的形式同他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相比,多是言简意赅。(3分)
(3)寓情于奇,含蓄韵藉。(3分)
(4)形式多样,风格鲜明。如信天游、爬山调、花儿等(3分)(5)赋、比、兴等多种手法的灵活应用(3分)要求:题目得当,分析合理,能自圆其说
第三篇: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说、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有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法表达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民间故事:广义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狭义: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5、AT: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6、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是关于宏大的叙事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由于其他故事。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由“民歌”“民谣”两部分组成。是从远古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着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
8、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这是将母题与意象、原型等相混相等同。
9、谚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简答
1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集体性: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 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征
(2)口头性:民间文学是一种活跃在广大民众口耳之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被
称为“人民的创作”“口传文学”。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相传的传播手段。
(3)变异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艺术,保存在认为明年的记忆里,流传在口耳间,没有定稿。虽有时被整理出版或发表,也非终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变化状态。
(4)传承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不断的变化,也存在着一些相对稳定的
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预定俗成的传统,这种为相对稳定的特征就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2神话内容分类:
(1)宇宙起源神话(2)人类起源神话(3)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4)族群起源神话(5)文化发明神话(6)战争神话
神话的艺术特征:幻想的不自觉性、形象的英勇性、内容的神圣性、境界的神奇性
3、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
(1)、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
(2)、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4、民间传说的特征
(1)可信性的内容: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任务、事件、地点、时间一般
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随意遗漏或替代。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固定。
(2)传奇性的情节:通过夸张、幻想等艺术手法完成。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民众把同一类情节的集中安置只在某一个人物身上 的现象。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以此核心构成大大 小小的传说圈。
5、民间传说的分类:
【1】、民间传说以情节为核心:A、端午挂艾型。B、地陷湖型
【2】、民间传说以内容为核心:A、人物B史事C地方风物D风俗E动植物
6、民间故事的特征:
(1)内容特征:
A、在人类早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故事,内容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B、进入阶级社会后,在古老的故事继续流传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表现阶级社会矛盾冲突的故事。
C、大量的故事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立足于现实生活基础上的幻想和虚构,对纷纭复杂的世间生活,人生百态进行全景式勾勒
(2)艺术特征:1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含混模
糊。2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有程式化的特点。3民间故事的情节结构思具有同类性特点,形象塑造多体现“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
(3)传承特征:1传承活动是自发进行的,没有固定的世间与场所。2传承路线主要是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3传承的人就有较高的艺术才能。
7、民间故事的分类:
A、幻想故事(魔法、宝物、动物)
B、生活故事(友谊道德家庭伦理、奇巧婚姻、巧女故事、呆婿故事、机智人物故事);C、民间笑话(揭露嘲讽、讽刺幽默);民间寓言(教育、哲理等)
8、史诗的特征:A、对族员的解释及民族战争牵涉重大变革的社会内容的反映。
B、记录了民族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C、篇幅及其宏大,构思精巧是史诗结构的一大特色。D、是职业的传唱人。
9、从史诗文本本源出发,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层面:
A、口头文本 B、源于口头文本的文本
C、传统为导向的口头文本
10、史诗的分类:A、创世史诗B、迁徙史诗C、英雄史诗
11、中国著名的三大史诗:《格萨尔》【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江格尔》《玛纳斯》 【三者皆为口头史诗】
12、民间长诗分为叙事和抒情长诗。
13.民间叙事长诗的艺术特征:
A、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嘎达梅林》《娥并与桑洛》
B、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召树屯》
C、塑造人物形象,多用是个表现方法。阿诗玛 仰阿莎等。
14、民间歌谣的分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
15、民间歌谣的特征:
(1)情意真切,坦露心声(2)格调优美,形式多样
(3)运用多种方法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16、谚语四大类:时政谚语、生活谚语、农业谚语、风土谚语
17、相声:说学逗唱、单口对口群活
18、(1)民间小戏特征:简便性、广泛性 灵活性
(2)民间小戏的六个系统:花灯、花鼓、茶戏、秧歌、道情、道具
(3)民间小戏的表现:A、平凡日常劳动家庭生活
B、爱情婚姻 反对封建礼教束缚
C。揭露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反映广大阶级的朴素意识。
19、民间传说与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区别:
(1)民间传说与神话的区别:
A、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先民经过不自觉的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的思维产物。
B、主人公性质不同:神话主角是神,这类神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往往把它人格化,神话可以是人人拟神;民间传说叙述的是人不是神,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人物,民间传说是以人拟神。
(2)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
A、民间传说总是与有纪念物相关联,围绕客观事实进行叙事;民间故事无需围绕实在物质构建故事。B、民间传说一般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具体的时间地点;民间故事完全不受历史的限制。C、二者的叙事的风格不同,传说是受“传说核”的限制,民间故事受具体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的限制。
20、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
(1)是一种直面生活的艺术(2)灵活简便的艺术形式(3)灵活形象而又鲜活的语音
(4)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
21、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A、知识传授功能 B、道德塑造功能 C、礼俗伴生的功能
D、娱乐休闲功能
22、民间文学的价值:实用价值、科学价值、研究价值
23、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它作为一种可操作的科学调查研究办法,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的方法。
按内容分:全面普查、专项调查、专题调查、专访调查等; 按采录方式:随机采录、定居采录、采风队采录等。
24、北魏郦道元 《山海经》中收录的神话资料最为丰富,其中记载的著名神话有:后羿射日、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刑天舞干戚、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西王母神话、女娲神话等
25、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最早出现的志怪小说集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26、1984年,出版三套大型丛书:《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简称“三套集成”。分为国家卷、省卷、市卷、县卷。
27、.中国民间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在题材与思想内容
(1)为作家文学提供体裁依据:如《诗经》中“国风”是韵文体作家文学的源头
(2)为作家创作提供题材和思想内容:如屈原《九歌》是在楚地民间祭歌基础上创作; 《三国演义》源于唐代三国故事、宋代话本、元代话本小说《三国志平话》等民间文学 鲁迅《故事新编》来自于干将莫邪《铸剑》的故事(3)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典型的形象:如由民间歌手“刘三姐”形象改编和创作的彩调剧《刘三姐》(1959);歌剧《刘三姐》(1960);侬易天长诗《刘三妹》(1962);柯炽长篇文学传奇《刘三姐》
(4)在文学形式和语音方面的影响
a文学体裁;
b 表现手法;
c民间文学风格的显著特点:刚健清新,朴素自然;
d中国现代文学中某些体裁的形成、发展也有相似的经历。
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1)记录保存作用;(2)提炼和再创作的作用,作家从大量的民间文学素材中选取能够为自己的创作主题提供帮助的东西,并适当加以艺术加工,根据一定的需要进行再创作;(3)规范作用,经过作家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之后,其作品就能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消极作用:(1)把民间文学由口语化转化为书面化;
(2)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哲学化和历史化,往往有意对民间文学作另一类的曲解和误读;
(3)作家文学对民间艺术形式的损害和对民间文学作品思想的扭曲。
民间歌谣和长诗
一、民间歌谣的价值:1.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3.反映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4.影响文人创作
二、民间歌谣的分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
三、民间长诗:分为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
(一)民间叙事长诗:广义的民间叙事长诗应包括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具有庄严格凋的史诗和后来产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诗。狭义的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二)民间抒情长诗: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歌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也比较灵活,一部分民间抒情长诗主要抒发世俗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情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婚丧、生产习俗、宗教活动中的情感抒发,是民间礼仪活动的组成部分。
四、★民间抒情长诗与民间叙事长诗区别(1)抒情与叙事:
民间抒情长诗重在抒情,没有故事情节,一部分首届连贯的抒情长诗虽然有一定的叙事性,但也只是事件的梗概或情节的片段与若干过去生活的画面,它们的出现不是为了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为了配合主人公的抒情;民间叙事长诗要叙述完整的故事,其故事有头有层,多以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为线索单线递进发展,环环相扣。(2)限知与全知:
民间抒情长诗多以第一人称进行抒情,倾诉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愿望。民间叙事长诗多以第三人称叙事,被视为全知全能的视角,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叙述不同事件的发展和各种人物的言行,甚至还可以随意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各种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五、叙事长诗中的“双子星座”:《焦仲卿妻》《木兰辞》 史诗
一、分类:
创世史诗:特征:
1、曲折的反应人类始祖创造世界的过程;
2、程度不同地包含着几个或更多的创世神话;
3、充满了奇特的想象;
4、一般分布在我国中南西南各少数民族当中。
英雄史诗:全景式的反映了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这种反应又是十分具体可感的。
二、1、说唱故事、说唱英雄的事迹,这是史诗最根本的要素之一;
2、英雄角色和英雄主义的内容成为史诗研究的主要任务。
三、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是古代巴比伦(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
民间故事
一、民间故事分类: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
(一)幻想故事: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这类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二)生活故事: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这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展开的叙事,是对民间观念与意识及社会底层生活的一种形象化叙述,表面上其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
(三)民间笑话: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凸显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1)揭露与嘲讽笑话(2)讽刺与幽默笑话
(四)民间寓言: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我国十大幻想故事:《求好运》、《田螺姑娘》、《灰姑娘》、《蛇郎》、《青蛙少年》、《兄弟分家》、《两伙计出门》、《狼外婆》、《小鸡崽报仇》、《十兄弟对敌》
三、民间故事艺术特征:1.泛指的主人公,模糊含混的故事时间、地点;2.程式化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 ;3.类同的情节构思,“二元对立”的形象
4、集体流传的特点
四、民间故事的价值:
1、文化价值:民间故事作为民众心理结构的一种物化形态,真实地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民众的生活风貌及心路历程,因而具有特殊的文化史价值。
2、教育价值:民间故事的教育价值体现于直接的与间接的两个层面。直接的价值主要体现于各种知识的传授。这些知识主要包括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生活知识、生产知识、社会知识等等。间接的价值主要体现于对社会成员的习俗养成及道德规范的培养。
3、心理补偿价值:民间故事对民众的心理补偿,所激起的主要不是官能享受的快感,而是进行生存斗争、进取的欢乐。这种审美愉悦同我国劳动民众淳朴的道德相融合,具有积极的价值与作用。
4、民间故事的研究
民间谜语:是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也是一种和游戏娱乐分不开的民间口头语言艺术。谜语在北方民间称为“猜闷儿”,表明了谜语的游戏功能。各地猜谜又称为猜、打、商、辨、解、占等。民间迷语分类
(一)物谜:以具体事物作谜底的,称为物谜。如:在娘家青校绿叶,到婆家黄皮寡瘦。不提起也罢,一提起泪洒江河。(船篙)对门山上一个碗,天天落雨装不满。(鸟窝)
(二)事谜:以一定的动作、行为或事件的进展以及某些动态中的生活内容或自然现象作谜底的谜语,称为事谜。如:石头层层不见山,路径短短走不完,雷声隆隆不下雨,大雪飘飘不觉寒。(推磨)
(三)字谜:字谜是指谜底是“字”的谜语。作为语言符号,文字有三个要素:音、形、义。字谜谜面的制作大多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描摹和暗示,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拟人、象形和会意、谐音等。如,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
贪前稍变就成穷
半青半紫
秀才翘尾巴 谜底:器、贫、素、秃
民间迷语艺术特点 :
(一)谜面与谜底结合奇巧
(二)善用比喻、拟人、谐音等修辞手法
(三)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民间谚语的特点
(一)语言形式特征:简洁性、口语性、定型化
(二)思想内容特征:从思想内容上看,谚语还具有经验性和哲理性
(三)文学特征:从文学角度上看,精美的谚语如同一首小诗,实为诗意与哲理的巧妙融合。
(四)社会功能特征:从社会功能上看,民间谚语的特点主要是传播经验和知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第四篇:民间文学单选题
1.第9题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以文人创作的(B)为中介,对元杂剧和明清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民间文学B.通俗文学C.话本小说D.评话
答案:B
2.第10题
机智人物故事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都很发达,汉族以(A)和谎张三的故事流行最广。
A.徐文长B.陈梦吉C.庞振坤D.杜老幺
答案:A
3.第14题
民间小戏中,属于道具戏系统的有(A)。
A.皮影戏B.秧歌戏C.花灯戏D.采茶戏
答案:A
4.第15题
在中国神话中,(D)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
A.女娲神话B.盘古神话C.洪水神话D.射日神话
答案:D
5.第17题
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C)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A.《吕氏春秋》B.《论语》C.《诗经》D.《逍遥游》 答案:C
6.第19题
(C)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史。
A.民歌B.歌谣C.史诗D.神话
答案:C
7.第21题
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进行戏剧表演,属于(B)系统。
A.道情戏B.道具戏C.花灯戏D.采茶戏答案:B
8.第28题
(D)是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
A.蔡文姬B.王昭君C.李香君D.孟姜女
答案:D
鲁迅十分推崇民间文艺,称儿时看过的社戏,是“自己一生中所见到的最好的戏”,(B)是“最心爱的宝书”。
A.《笑林》B.《山海经》C.《庄子》D.《三国演义》 答案:B
10.第30题
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
(B)。
A.专项调查B.专题调查C.专访调查D.随机调查
答案:B
11.第41题
民间文学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的语气语调是(C)。
A.低沉的语调B.高而平静的语调C.强音、假嗓D.最后几个音加快
答案:C
12.第43题
在《圣经·创世纪》中,(A)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A.亚当和夏娃B.俄狄普斯和海伦C.大禹和西王母D.女娲和盘古 答案:A
14.第52题
水浒故事在(D)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A.明末清初B.唐初C.魏晋南北朝D.宋末元初
答案:D
15.第53题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大天光。”属于(D)。
A.时政歌B.情歌C.生活歌D.仪式歌
答案:D
1.第5题
屈原在吸收(B)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B.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C.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D.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
答案:B
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传的世界末日来临的神话,导致世界末日的一般都是(A)。
A.湮灭世界的大洪水B.熊熊燃烧的大火C.地震D.火山爆发 答案:A
3.第37题
在20世纪初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最早使用“神话”一词的学人是(A)。
A.梁启超B.鲁迅C.黄遵宪D.章炳麟
答案:A
7.第43题
(C)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
A.柁子B.扣子C.梁子D.悬念
答案:C
8.第44题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体现的是民间文艺的(C)的审美特征。
A.文本形态的多元性B.天籁之音的率真性
C.缘事而发的原生性D.多元交融的复合性
答案:C
10.第46题
.希伯来人《圣经》中的洪水方舟的故事是出自于(C)。
A.埃及神话B.希腊神话C.巴比伦神话D.北欧神话
答案:C
11.第47题
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A)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A.《卡勒瓦拉》B.《勒俄》C.《伊利亚特》D.《俄索折怒王》 答案:A
12.第49题
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A)造人。
A.泥土B.树木C.空气D.血液
答案:A
13.第50题
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A)进行创作。
A.口头语言B.书面语言C.民间语言D.方言
答案:A
15.第52题
鄂西汉族的《黑暗传》以其具有(B)的基本特征,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A.迁徙史诗B.创世史诗C.英雄史诗D.战争史诗
答案:B
3.第4题
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A)。
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
答案:A
6.第22题
“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D)。
A.西藏B.新疆C.四川D.云南
答案:D
10.第47题
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A)。
A.第三人称叙述体B.第一人称叙述体C.第二人称叙述体?D.自传体 答案:A
13.第50题
在中国关于音乐发明的神话中,发明中国古典乐器之最高代表——琴的是(D)。
A.女娲B.伏羲C.黄帝D.神农
答案:D
14.第52题
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D)。
A.LiteratureB.AnthropologyC.HistoryD.Folklore
答案:D
15.第53题
首先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著名学者(A)。
A.马林诺夫斯基B.奥格登C.理查兹D.鲍曼
答案:A
2.第34题
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D)。
A.惊人的记忆力B.独特的传承风格C.民间文学文学作品的活仓库
D.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观创造性的发挥
答案:D
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A)所决定的。
A.展演性B.传统性C.创造性D.即时性
答案:A
8.第43题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D)。
A.幻想故事B.生活故事C.民间笑话D.民间寓言
答案:D
10.第48题
(D)主要回答了一个文化中的特定民俗形式如何与别的形式相关联的问题。
A.社会基础B.情境性语境C.风俗制度语境D.交流系统语境
答案:D
11.第49题
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B)时期的民间叙事诗。
A.先秦B.两汉C.魏晋南北朝D.唐宋
答案:B
13.第51题
“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C)。
A.《蛇郎》B.《灰姑娘》C.《一千零一夜》D.《田螺姑娘》
答案:C
14.第52题
盘古神话是一个(A)母题。
A.太极图B.人鱼互生C.宇宙卵D.世界末日
答案:A
4.第10题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C)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B.伊阿宋C.挪亚D.宙斯
答案:C
11.第30题
从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在寓意型的(B)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神话故事B.动物故事C.魔法故事D.生活故事
答案:B
(B)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A.民间故事B.神话C.史诗D.民间谚语
答案:B
3.第20题
在(A)中,讲述人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前„„”。
A.故事B.神话C.传说D.史诗
答案:A
5.第18题
(B)属于生活故事。
A.灰姑娘B.巧媳妇C.蛇郎D.狗耕田故事
答案:B
8.第21题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夜铁„„”属于(C)。
A.仪式歌B.生活歌C.儿歌D.劳动歌
答案:C
11.第49题
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C)。
A.史诗B.民间故事C.神话D.歌谣
答案:C
13.第51题
(B),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
A.秧歌戏B.傩戏C.采茶戏D.道情戏
答案:B
3.第4题
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独特的种类——(B),这种以叙述神仙活动为中心内容的传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A.鬼话B.仙话C.神话D.道教故事
答案:B
第五篇: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复习
绪论
关键概念
1、民间文学: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表演的文学样式。
2、田野调查法:民俗学工作者包括民间文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深入到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它是社会调查的一种,是民俗学领域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方法。
3、采风:用一天到几天的时间到民间去采集民间文学作品,称为“采风”。
4、历史追溯法:在研究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时,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它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的更全面的认识。
5、共时比较法: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主讁特征、传承规律、演变情况等。思考题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从根本上说,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也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这就是它的双重属性。
(一)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
(二)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
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对此,主要从两方面来解释: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着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2、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价值?
同作家文学相比,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更具有多样性。
(1)民间文学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也是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
(2)民间文学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3)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4)民间文学是了解民情民风的有效途径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
第一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关键概念
1、口头性: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
2、群体性:指间文学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感情和为群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与作家文学强调创作的个体性、作品的个人化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3、传承性: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4、变异性:民间文学在流传过程中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同作家文学相比,变异性也是民间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民间文学在口头流传,没有固定的版本,作者是大众,任何个人都不拥有其著作权。思考题
1、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作者的差异。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名有姓。
第二,民间文学是口传的文艺,主要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品是朴素的变异的;作家文学以文字作为记载和传播的手段,风格较典雅,有书面化特点,而且作品出版后即固定不变。第三,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或者说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体现民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艺术特长;而作家文学是“一般所谓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或慰藉物”,即使很同情和理解民众,与民众自己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第四,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作家文学虽然也有社会功利性,也可以间接地作用于社会生活,而是要通过培育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来实现其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
2、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1、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提炼和再创作
2、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主要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
1、民间文学在体裁和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2、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
3、民间文学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4、在语言上,作家创作也常借鉴民间口语
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
关键概念
1、乐府民歌:乐府机构收集上来的歌谣称为“乐府民歌”或“汉乐府”。
2、中国民间文学之父:中敬文
3、三套集成:1984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提议并会同文化部、国家民委共同发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的大普查、大采集,并出版了三套大型丛书:《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及《中国谚语集成》,简称“三套集成”。
4、全面搜集:全面搜集是采录民间文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搜集的品种要全面。
1、在内容上优劣、新旧兼收。
2、在作品的“版本”上,要注意收集同一种作品的不同异文,并兼顾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的作品。
3、在体裁上,各种民间文学都应收集。
其次,全面搜集的含义还在于,调查采集的对象不仅是语言形式的作品本身,还包括与作品有关的风土民情、方言土语、流传范围和影响、讲述者情况,以及与作品配合的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的内容。
5、忠实记录:以忠实的态度尽可能地记录下民间文学发生的原貌记录稿与整理稿是性质不同的资料,记录稿要求照本来的面目记录,调查者不必做任何修改、调整。
6、慎重整理:要严格遵守忠实原作的原则,除了若干必要的修订,不随意变动原作。整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资料性整理,一种是普及性整理。思考题
1、怎样进行民间文学的田野调查工作?
1、做好走向田野之前的准备工作。
(1)明确搜集目标,选好调查点或受访者。
(2)调查者必须掌握与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论
(3)了解调查点的基本情况,做好联系工作(4)准备好需要携带的资料、工具等物品。
2、善于选取采访时机,处理好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并创造自然活跃的讲唱环境。
3、尽量采取访谈与记录同步进行的方法
第三章 神话
关键概念
1、神话:人类初民通过幻想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反映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的口头故事。
2、自然崇拜:在人类社会早期和科学不发达的社会团体中,人们由于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不能科学地认识自然现象,而产生的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原始崇拜。
3、万物有灵观:原始人或科学不发达的社会群体所持有的对灵魂或精灵的信仰。该信仰认为人、动物、植物等客观事物都有一种不依赖于物体、可以脱离物体独立存在的东西即灵魂。灵魂可以暂时离开人体,也可以永远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灵魂或精灵左右着客观世界的进程,是持有原始信仰者的崇拜对象。
4、什么是洪水再生神话?试分析洪水再生神话的文化内涵。
洪水再生神话讲述人类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之后重新繁衍生息的故事。洪水再生神话对洪水灾害及其起因的叙说,是原始社会民众生活状况和自然崇拜的反映。神话中发大水的原因,一般是人触怒了天神遭到报复,这反映了初民对无法控制的自然力的恐惧和崇拜。神话中的兄妹结婚情节,则是原始社会群婚阶段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大部分神话都讲洪水移民是从葫芦里逃生的。这与我国古代广泛存在的葫芦崇拜有关。
5、地母崇拜:来自女性崇拜与“大地母神信仰”,是原始信仰的重要内容,初民将土地视为人与万物的来源。
6、盘瓠神话:p90 思考题
1、怎样理解神话的本质? 第一,就神话产生的原动力和其内容实质而言,神话的产生源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其内容是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变形反映。
第二,就神话艺术构思的方式而言,原始人类是在一种充满神奇幻想的天地里,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
第三,就神话创作状态的特点而言,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
2、神话学史上有哪些主要的学派?请说明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一、隐喻学派(色诺芬尼,是古代智者为寄寓、隐喻某种道理、深意而编造的故事)
二、历史学派(攸痕麦拉斯,他将神话历史化,认为神话实际上是历史的“传奇描述”)
三、语言学派(格林兄弟,神话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源头;缪勒,“神话是语言的疾病”)
四、人类学派(达尔文进化论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类文明是由低级向高级呈阶梯式发展的;各民族文化都会经历相似的发展过程,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安德鲁·朗和弗雷泽)
五、心理学派,有成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西格蒙德·佛洛依德及其学生荣格。)
六、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文化都是为适应社会需要而存在的,一种文化规定都有其社会功能)
七、结构学派(法国的列维-斯特劳斯,把语言学领域的结构主义思想和方法借用于人类文化和神话的研究)
3、神话有哪些种类?
第一,按民族或地域划分,可分为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巴比伦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中国神话、澳洲神话、美洲印第安人神话等。茅盾在1928年所著《中国神话ABC》中将中国神话分为三种:(1)北方神话,以《山海经》为代表;(2)中部楚地神话,以楚辞为代表;(3)南部岭南神话,以盘古神话为代表。
第二,按文体形式不同,可分为韵文神话、散文神话、韵散兼行体神话。第三,按神话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神话和社会生活神话。
4、举例说明神话的主要思想内容。
5、举例说明神话的艺术特征。第一,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第一,庄严而虔诚的虚构。第二,征服自然地愿望与追求。第二,奇丽荒诞的幻想。第三,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6、神话的主要文化价值有哪些?
第一,神话展示了人类在童年时期拥有的不懈求知、探索和创造的宝贵精神,和改造世界的顽强意志、无畏胆量。
第二,神话是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第三,对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模塑作用。
第四章
传说
关键概念
1、传说: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叙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
2、人物传说:特征是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人物的事迹和遭遇,用生动奇异的情节刻画和渲染人物形象。
3、史事传说:是以历史事件为叙述中心的传说。这种传说以传奇性故事讲述历史性事件,广泛刻画各个阶层、各方面的人物动态,反映民众对历史的认识,表现人心的向归。
4、地方风物传说:特定地方的景物、古迹、特产、动植物的由来、命名和特征的解释性传说。
5、传奇性:故事情节在总体上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基础上,又通过夸张、巧合、超现实的想象等虚构手段,构造奇情异事,是故事曲折离奇,高峰迭起,引人入胜。
6、箭垛式人物:许多具有同样特征的情节被安放到一个著名的具有这种特征的典型人物上,像很多箭射到一个目标上,使之成为聚集很多箭,并不断有新的箭射来的垛子。思考题
1、传说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二者的联系:首先,传说真实地表露和抒发了民众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情感和评价;而历史记载,虽然一般讲究记录史实,但是有时其褒贬态度、评价等受当时执政者的影响,也会出现偏差或违背历史真实的记载。其次,历史题材传说的讲述对象绝大多数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或事件,而且常常有“遗迹”可循;历史事件传说的情节也大都以真实的历史大事为背景。
二者的区别:第一,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第二,历史观不同。第三,取材的角度不同。第四,历史一般是不能变更的,而传说总是在传播中发生变异。
2、传说与神话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第一,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第二,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
第三,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的超现实因素。区别:
第一,二者的故事的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神话的主人公是神,其故事以神格为中心。传说 的主人公是人,其故事更接近现实生活,其超现实因素的内容不会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神话与传说都有超现实的幻想,但神话的幻想符合原始思维的逻辑,神话的超现实情节是传播者信以为真的。传说的幻想只是为增强故事的传奇性而存在,并不为传播者所信,而且幻想的内容都与特定阶段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地方古迹、风俗相联系。
3、传说的艺术特征。
⑴表达方式的“可信性”与主要情节的虚构性; ⑷情节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⑵故事情节的传奇性; ⑸流传演变中的成长性。⑶解释世界的人文情趣与艺术构想;
4、传说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⑴现实存在的事物为基点,进行自由的想象和虚构;
⑵将神话的情节和故事进行现实化和人格化的加工,使神话转化为传说; ⑶将历史事实传奇化;
⑷将完全虚幻的故事粘附在真实的事物上。
5、传说有什么社会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文化资料价值;艺术借鉴价值。
6、简析四大传说的形象系列及其特点。
四大传说的形象系列可分为三部分:
1、人物形象;
2、自然物形象;
3、人工物形象 特点:人物形象四大传说形象系列的中心和主干。可以看出,每个传说的中心人物都是女性,她们是勇敢追求自己幸福的主动者,而且构成其性格的主要因素都集中表现于婚姻爱情方面的叛逆精神。辅助人物有两种:一种是她们恋爱对象;另一种是恶势力的代表。其他形象在故事情节中也不是被动的道具,而是作为神话色彩的角色超出了本身的自然属性,各以其魔幻性的功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7、试述四大传说的结局艺术。
四大传说的结局方式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故事本来都是悲剧结果,但都进过了符合民众审美习惯的奇巧处理。
1、牛郎织女传说:鹊桥相会;
2、孟姜女传说:哭倒长城;
3、梁祝传说:化蝶相伴;
4、白蛇传:法海变蟹。
第五章
民间故事
关键概念
1、民间故事:故事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故事,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等。狭义的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事作品,是指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
2、类型:一种类型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传统故事,可以把它作为完整的叙事作品来讲述,其意义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故事。
3、AT分类法
1910年,芬兰的安蒂·阿马图斯·阿尔奈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将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1928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斯蒂·汤普森出版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他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故事类型分析法,被合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4、童话: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两种。
5、生活故事:是以民众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情节与表现手法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故事。
6、巧媳妇故事:主要塑造宗族文化背景下具有机智、手巧、善辩、勇于抗争等人格特征的
已婚妇女形象。
7、呆女婿故事:是讲述男人作为丈夫由于蠢笨而在妻子或岳父母面前露丑的故事。主要有四种类型:①媳妇教女婿怎样说话做事,女婿试图照做,却连闹笑话。②学话成功的故事。③到丈人家祝寿的故事。④呆女婿结婚时不懂房事而受别人作弄。
8、机智人物故事:围绕人物的机智多谋或滑稽幽默的人格特征而展开的故事。
9、寓言:是民众以生动简约的情节讽喻某种深刻精警的事理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思考题
1、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区别是什么?208 ⑴神话的内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间化得主角是神;
⑵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神奇的幻想较少,情节按照现实的逻辑来构想,主角是人; ⑶传说的内容虽然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都是与实有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相联系,而故事的内容都是泛指性的。
2、民间故事的特点是什么:贴近生活、泛指性、类型化
3、什么是民间故事的类型、异文和母题
类型、异文、母题是类型学研究的基本术语。一个母题是民间叙事作品中最小的情节元素。要如此它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一种类型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传统故事,可以把它作为完整的叙事作品来讲述,其意义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故事。
4、民间故事的主要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资料价值
第五章
民间歌谣
关键概念
1、民间歌谣:是民众创作的可以歌唱或吟诵的短小、抒情性的韵文作品。
2、劳动歌:是民众为指挥、配合、协助体力劳动而唱的歌。
3、仪式歌:是民众在祈福禳灾、过节贺喜、祭神送葬、迎宾做客等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谣。
4、法术歌:是在巫术或祭神仪式上唱诵的被民间认为具有超自然魔力的歌诀。
5、节令歌:是在与节令有关的节庆仪式活动中所唱诵的歌谣。
6、礼俗歌:是在婚礼、祝寿、待客、送葬等隆重场合唱诵的表示祝福、礼节等意义的歌谣。
7、时政歌:是民众从自己的观察和切身感受出发,以歌谣形式对所处时代的政治局势、政治事件、政治任务、社会风气等所作的评价和议论。
8、儿歌:又叫童谣,是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
9、教诲歌:是大人所编的教给小孩各种知识,做人规范与发展技巧的歌谣。
10、谶谣:是小儿传唱的对社会局势、政治事件的走向、政治人物的民运等进行评价和预言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歌谣。
11、山歌:指在山野间劳动、集会、社交等活动中所唱的形式较为自由、音调高亢悠长的歌谣。
12、花儿:是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部分地区,由回、汉、东乡、撒拉、土、保安、藏等族民众用汉语歌唱,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
13、爬山歌:是流传在内蒙古西部和晋陕北部的一种山歌,当地叫“爬山调”或“山曲”。
14、信天游:是陕北地区流传的山歌,又称顺天游。这种山歌形式自由,韵律优美,曲调高亢活泼,便于表达内心情感,深受陕北民众喜爱。
15、打歌:又称“踏歌”、“跳歌”,是西南地区白族、彝族、苗族等民族中流传的一种民歌。
16、双歌:是贵州东南部、广西一些地方流传的水族民歌。双歌结构独特,分“说白”与“吟唱”两部分,说白是散文体的讲述,讲一个以两种动物为主角的小故事,为后面的唱词做好铺垫,相当于引言;吟唱部分以两种动物的口气铺排词句,以此譬喻交际双方的情形和关系
等。结尾处以“我的某某友啊”尊称对方。
17、香哩歌:是流传在广西瑶族的一种民歌。
18、小调:是主要在街巷之中演唱的曲调与词句较为固定的民间小曲。
19、歌节:是歌俗的一种,以歌唱活动命名的节日或以歌唱活动为中心内容的节日。思考题
1、简述民间歌谣的分类法?从民歌的思想内容角度,可将民歌分为情歌、生活歌、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儿歌。
根据民歌的句式、章法、韵律、唱法等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可以将民歌分为山歌与小调两大类,每大类之下又有多种具体的民歌样式。
2、民歌有什么功能:⑴抒情娱乐功能;⑵教育规范功能;⑶实用功能;⑷文化资料功能
3、论述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
⑴天机自动,朴素混成;⑵形式多样,韵律和谐;⑶善用各种修辞手法。
4、简述仪式歌的主要形式:法术歌、节令歌、礼俗歌。
第七章
史诗
关键概念
1.史诗:讲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或者民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一种规模宏大、自古流传的民间叙事长诗。
2.创世史诗:讲述一个民族在远古时期所想象的创世过程以及本民族的历史大事。它反映了人类童年期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充满了神奇美妙的想象,也对人类创造世界,征服自然地精神、气魄予以赞美。
3.英雄史诗: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歌唱英雄、描写战争、记述民族历史的长篇叙事诗。它的题材重大严肃,场面恢宏壮阔。英雄史诗的故事常以历史事件为基础,有一定得历史性,所塑造的英雄一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4.《玛纳斯》:在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区流传的英雄史诗,讲述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共八代反抗卡勒玛克人入侵的故事。5.《格萨尔》:又称作《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描写了英雄格萨尔大王率领岭国人抗击侵略,征服岭国,降魔除暴、完成西藏统一的历史过程。6.《江格尔》: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勒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和冲突,描述了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一种建立和平幸福的理想国的理想。思考题
1.史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321 史诗主要有四个特点。1.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2.创世史诗与英雄史诗的区别是什么?
(1)在产生时期上,创世史诗要早于英雄史诗,前者产生于神话时代稍后的原始社会野蛮时期的中高级阶段,后者产生于原始社会解体,正进入奴隶社会或者封建军事民主制时代即英雄时代;(2)在内容上创世史诗以创世过程为主体,再加上民族的起源、迁徙等内容,英雄史诗则以英雄率领部族民众抗击侵略,完成统一为主体,前者的神话因素更多,后者的历史性更强;(3)在结构上,创世史诗大都没有完整具体的事件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英雄史诗则以英雄业绩、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由一个或几个有密切联系的英雄人物贯穿始终。
第八章 民间长诗
关键概念
1.民间叙事长诗:民众创作和传唱的一种篇幅较长的叙事性歌谣。它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形成时期晚于史诗。它的篇幅较长,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致力于刻画人物想象,这使它与抒情诗区分开来
2.民间抒情长诗:民众创作并传唱的一种用于抒发情感的较长篇幅的歌谣。3.《阿诗玛》:在云南彝族支系撒尼人中间流传的一部优秀长篇叙事诗。该诗在撒尼人中脍炙人口,撒尼男女多以阿黑、阿诗自居。长诗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阿诗玛、阿黑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们执着追求自由、不为富贵所动、不屈服于强势压迫的反抗精神有积极的思想意义。4.哭嫁歌:一些地方的姑娘在出嫁时所唱的告别娘家亲人并倾述自己即将成为别人家媳妇的悲怨之情的民歌。思考题
1、举例说明民间抒情长诗的主要内容。
第一种,配合和赞颂劳动的长诗。如《盖房调》。第二种,用于礼俗活动的长诗。如《哭嫁歌》;第三种,反映爱情婚姻生活得长诗。指婚嫁仪式以外的场合所唱的表达爱情感受的诗,这些诗一般都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如《游悲》。
2、简析《哭嫁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哭嫁歌的结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新娘以向各种亲人告诉和骂媒人为题进行哭诉,一部分是以婚仪中的具体项目为题哭诉。哭嫁歌的中心内容是哭别,形式上是向亲属邻友等告别,实际上也是向自己的童年与姑娘的幸福时代告别,这种告别自然要表达她对男权文化和父系婚姻制度的憎恶与反抗。哭嫁歌生动而深切地反映出男权中心制度对女性的压抑和父系家长制度媳妇的奴役,表现了妇女的痛苦、不平与反抗,以及对婚姻自由和爱情美满的渴望。
1.哭嫁歌既有浓郁的抒情基调,又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2.哭嫁歌的语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反复、排比等多种修辞方式。
第九章 谚语,谜语,歇后语
关键概念
1.谚语:谚语是民众口头流传的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教育作用的通俗而精辟的定型化语句。2.谜语:谜语死由谜面与谜底两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3.歇后语:歇后语,又叫俏皮话,是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俗语形式。思考题
1、举例说明谚语有哪些基本类型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言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放虎归山,必有后患”,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2、举例说明谜语有哪些主要类型
1.物谜,以固体形象的事物为谜底的谜语。这类谜语是数量最多的。2.事谜,以人的行为,动物的活动或者运动中的自然现象为谜底的谜语。3.字谜,以汉字为谜底的谜语。
3、谜语有什么艺术特色:
1.谜面与谜底结合奇巧。谜语要选择一个别致的角度,采用巧妙地辞令,是谜面与谜底有某种联系,既不过于隐晦难解,又不至于一目了然,要有高超的技巧,绕着弯子说话,将人引入迷途,但又不离谜底的某种特征,“词预显而隐”。
2.善用比喻、拟人、谐音等修辞手段。3.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一般而言,幽默的构成原理有三种主要类型:心理之期望的突然扑空、经验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情感郁积的巧妙释放。构成方式有四种:1.岔断型幽默。歇后语的两分式结构与间歇式表达具有使人心理期待突然扑空的效果,造成岔断式幽默。2.干涉型幽默。歇后语的目的语以双关的形式构成干涉型幽默。所谓干涉型幽默,就是以某种巧妙地方式,将两个在人们的经验里本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二者相互干涉,造成违背人们日常经验里的矛盾感和错讹感,并有一种因联方式的奇巧而造成的谐趣美,从而引人发笑。3.乖讹式幽默。歇后语引语部分的奇异构想往往违背常理,使经验与言语事实发生冲突,造成乖讹式幽默。如:板凳上玩麻将——扒拉不开;抱着地雷睡大觉-——活够了。以上内容就是违背人民的生活事理或逻辑常识的,是滑稽可笑的。所以,引语内容属于奇思异想的歇后语,其幽默效果也要更强些。其幻想色彩越强,构想越奇特,就越可笑。4.情感释放型幽默。与构成情感释放型幽默的两种途径想对应,属于这种幽默方式的歇后语也有两种:贬低别人的歇后语和解放禁忌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