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心得

时间:2019-05-12 01:4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子女教育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子女教育心得》。

第一篇:子女教育心得

子女教育心得------个体成长

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家庭无法给与的培养团队精神和培养独立性的教育环境。平时上班比较忙,下班后还要兼顾孩子的教育,所以教育孩子不能“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对孩子要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习惯的的重要: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导师,应该教会他们学会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譬如在答应孩子的事情,都要尽力做到,给孩子一个诚实的典范,身先士卒;亦如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收拾自己的房间等,疼爱但不娇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使他受益终生。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的作文等。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不要想的太复杂,抓好了习惯培养、学习这些要点,就能在繁忙的工作中兼顾好子女教育。

树立榜样,小朋友发自内心的一句话: “爸爸,我也要像你一样‘高绩效’!

第二篇:外来工子女教育培训心得

外来工子女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一学期来,我们青云小学就“外来工子女的教育”这一方面作了一些研究、探讨。学校还构建了学校、社区、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定期召开座谈会,研究解决外来工子女学习生活问题。另外,学校还邀请专家举办家教专题讲座,普及家教知识,引导外来工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促进其健康成长。通过这些共同探讨、研究的活动,本人也受益良多。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针对外来工家长普遍存在关心孩子不够、对子女教育方法不当、忽视亲子教育等问题,我们结合一些中外家教的典型案例进行探讨,说明了“爱孩子,一定要懂孩子、要信任孩子、要宽容孩子、要赏识孩子、要学会批评孩子”的道理。在平时与家长沟通或家长会中,我帮助家长们增强对子女的认识,改进教育方式,掌握与子女沟通的技巧,现在班里的家长大部分对子女的教育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

二、外来工子女刚刚进入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在没有熟识之前,他们往往不愿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为此,我们在这方面也作了探讨,探讨的结果是要求老师要有更敏锐的洞察力,观其行而知其心。我结合班里的实际,把它融入到我平时的教育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班有一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整天寡言少语,作业也做得一塌涂地。经过观察,我发觉该生有许多闪光点:爱劳动,讲卫生。于是,我利用早会课的时间,表扬了他。他当时满脸通红。后来在一次作业中,我发现他书写较工整,正确率也比以前高了,我给他画了个大大的笑脸。他捧着那本作业本,满脸笑容,眼中折射出喜悦的光芒,看了又看,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那一刻,我知道我的表扬生效了。渐渐地,他在课堂上举手的次数多了,作业也做得越来越好了。

总之,通过培训,我从中学会了很多,懂得得很多,并把这些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第三篇:优秀心得体会:子女教育心得

优秀心得体会:子女教育心得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她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女儿今年6周岁半,刚上小学一年级,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是:

一、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

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绝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拌舌头吵嘴,那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自卑甚至厌恶的心理。不仅会疏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同伴之间还可能会出现偏激行为现象。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在这方面,我们是以实际行动让女儿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二、逐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很重要

女儿从3周岁起上幼儿园,步入正规的教育系统,我们要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她一些优良品德,借此也可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比如:给她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让她知道尊敬长辈的道理;告诉她帮助别人是件很开心的事,让她知道应该助人为乐;在和小伙伴之间嬉戏时要相互谦让等等。闲暇时,常和女儿做连句的游戏,我说上句:“妹妹摔倒了。”女儿连下句:“我马上把她扶起来。”……乐此不疲。

三、让孩子“自己来”,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能力

成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我认为孩子爱劳动良好习惯尤为重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和各种能力。因此,在我女儿很小时,我就开始让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绢、洗袜子、整理床铺等,当然,孩子干活常常不一定能够干不好,就此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他们。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家长就要充分肯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四、让孩子少一点压力,多一份轻松。在学习之余要注意让孩子适当放松,每晚抽出半小时进行散步、慢跑,并利用这一时间,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并经常和孩子谈心,随时观察其身心的变化,善于利用生活小事,敞开心扉,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于捕捉她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将子女与别人的孩子相比,将子女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纵向看进步,及时发现和肯定自己孩子所获得的任何一点成绩,使孩子感受到我们的赞美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果,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因此,我真诚地希望家长们撒下的是美丽、善良、友爱的种子。让美丽、善良、友爱的花开满孩子的心田。不要让“望子成龙”的心理变成孩子的压力,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让孩子轻轻松松学习,要相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第四篇: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调查研究心得

这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随着时光增长的不只是年龄,还有扑面而来的风险。

坦白地讲,这并非危言耸听。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听说过“大头娃娃”的故事,后来“三聚氰胺”事发。国民便开始反思,究竟是何使得商人如此唯利是图,将嗜血的魔爪“从娃娃抓起”?我们引以为豪的口号“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为何成为笑谈?后来又出现“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回锅油”等,新名词层出不穷,冲击你的视神经,挑战你的心脏,食品行业究竟还有多少骇人的发现?老祖宗说“民以食为天”,细细品之,心情不只是沉重。还有,外出坐车你怕它追尾,走在刚建好的桥上你怕它塌掉,哪怕稳坐在自己的家中,你的房子也难保不被轰鸣的挖土机推倒。。。未知的风险犹如盒子里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会出现这些集体的谋财害命行为?中国何以至此? 我们认为,把其简单地归结为“唯利是图”并不妥当,西方友邦包括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人比其更“唯利是图”,但他们并不像中国商人这样肆无忌惮地把人民的生命绑架在逐利的战车上。我们无法回避的是,中国的发展少了一些东西,譬如信仰和道德的沦丧,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的泯灭。那么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何处呢?我们把寻觅的触角伸向了教育这个让人之为“人”的领域。中国教育的弊病不可谓不多,而最令人关注的要数教育不公,点中了教育不公的穴道也就摁住了中国教育的痛点,一个社会里贫困阶层的受教育状况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教育的良心。

教育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意义重大,贫困子弟实现向上流动的关键机会和途径。教育不公容易导致阶层固化板结,阶层之间上下流动的停滞将会滋生一系列社会问题,而相当一部分社会问题又非贫困者所能及,比如说“豆腐渣”工程,这些问题与阶层板结化不无关系;另一方面贫困家庭又无法承担较高水平的教育费用,这个矛盾在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

帮助的前提下将会持续下去并不断激化,它将不利于贫困群体的发展,甚至有可能威胁到国家的安定团结,因此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鉴于此,我们确定了城市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问题这一研究方向,试图了解贫困家庭的教育诉求,以期真切地感受中国教育的心跳,从而为某些社会问题找到病灶,并尝试找出解决的途径。

从这一课题的申请到梳理研究思路,从整理文献到设计调查问卷,再到后来的实地调查,乃至数据的初步分析,在负责人的统筹和组织下,我们直面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获益匪浅,不禁感慨知识竟在书本之外。比如说整理文献,在浩瀚的书海中打捞我们所需要的书籍并非易事,在学校图书馆网站上搜好书籍之后,便到各个借书室去找,有些图书并不在原位或被借走,我们只得动用一切资源,想方设法把书借到;调查问卷的设计则考验了我们思维的周密性。我们绞尽脑汁去分析每一个问题的选项,考虑能否穷尽、是否重复,我们设法把宏观的问题微观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认真考虑每一个问题的影响因素。还得考虑我们用的词句能否被受访者理解、是否适应等问题;在实地调查中,我们聊得更多,超越了结构性访谈,尽可能多的了解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现状,并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中感受他们的处境;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团队合作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无论多么棘手的问题,在大家的合作下总能迎刃而解,负责人的领导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团队分工井井有条,负责人时不时的鼓励让人顿无倦意。这些东西都是书本上所学不到的,spss软件最是令人头疼,学了一学期依然茫然,但是到用的时候,按照需求,也能从容操作,考试和实践原来是两回事,实践最有发言权。

上述感受只是限于技术层面,整个调研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分析中国贫困阶层的教育问题,以下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涌出的疑问和想法,我们尚未找到答案,或许根本就无答案,但是我们已经发问。

古语说,“寒门出贵子”。即出身下层的贫困子弟会比富人子弟更努力读书,从而跃出

“农门”,跻身于上层社会,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但是,近十几年来,“寒门”出贵子的几率越来越渺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王斯敏等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不仅仅是北大清华。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得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我们想知道,“寒门出贵子”是否真的成为历史?如果真是这样,中国的教育令人寒心。教育不公与阶层流动板结的关系是什么?阶层固化对社会是curse还是 bless ?

从调查中发现,这些贫困家庭的家长文化程度都不高,从小学到高中不等,而大部分是小学及其以下,从概率上讲,这些家庭的贫困与父母文化程度高度相关。同理,这些家庭的孩子若是因为家庭的经济状况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或无法享受与一般家庭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那么,多年以后,孩子会不会走父母的覆辙呢?当贫困重复上演,教育跟着重复上演,这些家庭就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陷阱里。为了避免这些家庭发生世代轮回的悲剧,教育救助刻不容缓。

有一个现象,我们很难理解。就是在调查中尚未看到贫困的孩子拿奖学金。这本身倒不是问题,只是与我们求学的那个时代(小学初中时)相去甚远。我们上学的时候,家境贫寒者读书都很用功,而且你用功就会有回报,成绩优异,风光无限,很多纨绔子弟才是班级的垫底者。时代变了?还是寒门子弟真的竞争不过“纨绔子弟”?成绩的好坏难道与家庭经济状况成正比?

在录入调查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内心弥漫着几丝隐忧。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是只有父亲或只有母亲,即单亲家庭。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非常重要,年少时的经历会影响其一生。

我们知道,单亲的家庭容易对孩子的性格造成负面的影响,独生的子女本身也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而再加上贫困的生活和不公的教育,当这些因素相遇,我们担心他们能否阳光健康地成长,呼吁公众对这些家庭的孩子多一些关怀,多一些爱。

时代在进步,教育的重要性早已被公众所认可,但调查中不少家长的回答令我们失望。“如果您无力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时,您是否会让孩子辍学?”大概只有60%的人坚定地回答“不会”,30%多的人回答“不清楚”,另有少数回答“会”。也就是说只有一半多一点的人坚决不会让孩子辍学,而另外一半则不能确定,至少是不坚定。是家长没意识到读书的价值,还是明了读书所能带来的回报已心灰意冷?在我们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依然存在这种观念,不知在各地该是什么情况。

从调查中还发现,城市贫困家庭的教育费用大半花在辅导班及家教上,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孩子自学能力究竟如何?用家庭的经济压力去换来孩子的课外负担压力,是否是明智的选择?

我们在想,中国的教育病患是不是真的由于政府所拨经费有限或政府不够重视?这个问题不要轻易回答。想起了西南联大,那个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外敌入侵,山河破碎,师生们住茅草屋,每日还防着敌机轰炸,就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下,该校还是培养出许多国学大师、文学巨擘,乃至后来的诺奖获得者。究竟如何才能办好教育?是不是必须要有巍峨的高楼、一流的设施?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公平是第一要义,教育不公就是对国民基本权利的侵犯。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孔子的“有教无类”,让所有人都有同等的机会接受教育,共享教育资源,而不是由某类人独享。教育事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都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问题,是关系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讲,绝对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益事业。

第五篇:单亲子女教育

单亲子女教育存在的不足

马治民

成长环境的变化,使不少单亲子女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单亲孩子普遍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浮躁,抑郁悲观,性格孤僻,好走极端,这种情况即为心理失衡。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会扭曲性格,造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单亲子女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而现阶段我国的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家庭教育职能弱化

1、教育方法简单

家教缺位,心理压抑。由于单亲子女随父母一方生活,家庭中三脚架的坍塌,造成单亲子女的心灵上缺憾。随母亲生活的孩子面临的情况:母亲对女孩的影响:对单身母亲来说,如果把再婚看作是卸下了生活的重担的话,但对女孩而言却很少能分享母亲的快乐。反而把继父看作敌人和侵犯者,继父也往往可能给女孩带来性危险。母亲对男孩的影响:因男孩失去父亲特殊的爱以及权威者、决策者角色的熏陶,阳刚之气削弱。随父亲生活的孩子面临的情况:父亲对女孩的影响:随着女孩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产生一些个人生理心理方面问题,又不便与父亲沟通,造成一时的压抑而与父亲产生隔阂,使孩子更加思念母亲,思念往日的生活,对母亲的感情强烈而依恋。父亲对男孩的影响: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缺乏母爱的儿童是有缺陷的儿童。由于缺乏母爱,往往表现为冷漠、粗暴。一旦父子火爆脾气相撞时,即会引发“爆炸”。如父亲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非打即骂,则造成孩子产生不轨行为。由于无法释放心理的压抑,离异家庭中的子女将会出现:

①越来越觉得母亲(父亲)陌生、讨厌,并对自己和未来失去信心。

②愤怒的孩子具有破坏性,在行为举止上出现暴躁、好斗、学习成绩下降、攻击性过强和对抗社会行为。

③失落感一直埋藏在心中,有时会再度表现出来,尤其是在假期、生日、重大的学校活动,或是家庭中加入新的成员时。

2、不良的家庭教育导致单亲子女成长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1)单亲家庭将导致单亲子女人格发育受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是指人的性情、素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发展成熟有其渐进性。家庭解体后,父母双方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容易产生推诿、扯皮,有的父母甚至视子女为负担,干脆撒手不管,使未成年子女容易产生自暴自弃,对社会、他人情感上产生距离,缺乏责任意识等。由此,人格发育的“后天不足”成为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根源。如:暴力恶性案件青少年居多,且作案时手段残忍、凶狠,就是缺乏善良、正义等基本人格素质的反映。

(2)单亲家庭使部分单亲子女性格扭曲。

性格是区别他人的个性特征,家庭氛围对其影响极为重要。对离异家庭的子女来说,离异过程中家庭被紧张、矛盾或争执甚至打骂的气氛笼罩,这个阶段,对单亲子女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离异后父母各奔东西,有的祖父母便成为单亲子女的监护人或是抚养人,昔日亲情不再,而祖父母大多年迈体弱,以及“代沟”的客观存在,故很难培养出健康性格心理的青少年来。某些单亲家庭的子女缺乏归属感、安全感,极易受人唆使,在不良环境影响下,一旦有犯罪动机,就会导致不计后果的群体犯罪行为。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孤傲等性格以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心理特征。

3、单亲家庭使某些单亲子女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异

人生观、价值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价值的认识,这种认识支配并制约人的具体行为。人生观、价值观是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完善的,这个发展完善过程又受家长、老师、朋友等人的影响,最直接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是家长。某些离异家庭在家庭破裂过程中,家长语言和行为的反差变化,及时行乐的腐朽人生观和片面讲求互相利用的消极价值观,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单亲子女。

4、单亲家庭使部分单亲子女社会适应能力弱化

人具有社会性,即作为单个的人必须适应社会才能生存、发展。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首先是从家庭养成并强化的。而单亲家庭的特征是就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情感的麻木,甚至冷酷,相互适应和包容性明显降低。以家庭为背景来考察分析单亲子女犯罪,不难看出家庭缺陷带给单亲子女生活能力上的种种缺陷,其犯错的可能远远高于那些生活在健全和谐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

(二)学校教育不够深入

对于单亲家庭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存环境比较特殊,在本应享受更多家庭温暖的年龄,由于家庭的不幸,给他们的生活、学习、成长造成许多的变故,造成成长中的缺失。因此他们的这种缺失,使我们很希望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作为学生,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家庭和学校。许多单亲家庭学生表现出对学校的较强的依恋,单亲家庭学生更喜欢自己的班集体,并且认为老师能理解自己心情的单亲家庭学生比正常家庭学生多很多。所以,学校的环境,教师的关爱,同学的友情对他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感到许多老师对单亲学生的关怀和理解,以及同学们的友谊给单亲家庭学生带来极大的安慰。但是我们也看到,学校环境仍有一些情况令人遗憾。单亲家庭学生认为曾被老师误解过的比例远远高于比正常家庭学生,说明由于我们有些老师的失误和粗心,也有意无意地伤害了他们。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有些老师的观念比较陈旧,“面向全体学生”还没有真正落实,教师对他们眼中的“好学生”倾注了较多的情感,而对其他学生的关心,帮助不够,单亲家庭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因为家庭的不幸,性格上出现一些毛病,情绪经常有些波动,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还有一些是后进生,自然不会被列入老师喜爱的学生之列。

对单亲子女的教育,有许多乏成功的地方。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对单亲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却不够深入,有的教师干了一年多的班主任工作,却不知道学生中哪几个是单亲家庭,更谈不上对个别学生思想,性格的了解,所以教育工作就缺乏针对性。

(三)社会关爱不足

社会对单亲家庭子女持有偏见,直接影响了单亲家庭子女接受正常教育。

1、偏见来自社会他人

因为单亲家庭的特殊性而遭到同伴的讥笑和社会的轻视,给单亲子女带来严重的心灵创伤。有的人认为,单亲家庭的子女生长在破碎的家庭中,很难长成好孩子。原因之一是父母离异,父母本身就不好,还能生出好孩子。原因之二是父母离异是父母长期冲突的结果。在打骂中成长的孩子,也不会长出好孩子。单亲家庭的子女长期与持有这样见解的人相处,悲观孤独、失落等不良的心理反映会自然而生。而且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受到怂恿,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并受到社会上坏朋友的认可,使孩子产生错觉。

2、偏见来自社会舆论的导向

广播、报刊、杂志,以及电影、电视等时常出现数字和镜头显示:出生在单亲家庭的子女很孤独、很自卑、很忧郁,很难相处,长大后感情生活一团糟,占统计青少年犯罪的百分之多少。这种舆论导向会产生两个不良结果:[10]

一是有些生长在单亲家庭的子女,本来很正常健康的,会对自己的处境产生怀疑,是否自己真的应该像社会上所讲的那样?有些生长在单亲家庭的子女,想来由于种种原因自身具有了像社会上所讲述的“特点”,这些孩子会认为,既然社会这么认为那么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就很正常了。这样会使“特点”在他们身上变得更加严重。

二是人们普遍认为单亲家庭的子女心理不会健康,社会舆论一再渲染单亲家庭的子女心理不健康,使人们有了“心理定势”,一提到单亲家庭子女,马上就会认为心理不健康。有些媒体虽然出于良好的动机和愿望,但其效果未必都良好,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效果。过分渲染单亲家庭子女所面临的困扰。其结果只会给单亲子女造成心理压力和不良社会成长环境,误导他们怨恨父母,不满社会,影响将来孩子适应社会。

在社会偏见的压力下,单亲家庭的子女心理上受到较多的负面影响,社会上越认为这些孩子不正常,社会上越认为这些孩子孤僻,这些孩子就会更加自卑、忧郁、孤独、不爱与人接触,产生了恶性循环。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这种心理状态下,单亲家庭的子女是无法受到社会的正常教育的。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存在的优势

于红灵

在当今社会,单亲家庭时常被说成是异常的、破裂的或组织混乱的一种家庭形式,并且往往只强调单亲家庭的负面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有的单亲家庭子女学习成绩优异,个性发展也相当好,决不亚于完整家庭的孩子。那些在单亲家庭中遇到的子女教育问题,在双亲家庭也存在。因此,我们看待单亲家庭教育问题时不能一味的只从消极的方面看,也应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在世界任何地方,单亲家庭同其他家庭形式一样都有养育子女和向子女提供感情支持的功能。当这种家庭与庞大的相关亲属家庭结合起来时,它们就能比孤立的核心家庭为子女提供更多的感情支持,就能为自己的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完全可能在某方面比完整家庭更具优势。事实上,如果我们能给予单亲家庭孩子完整家庭的温暖,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这些孩子会比完整家庭的孩子在情感、智力、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更有优势。

(一)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中家长的教育优势

家庭是进行教育的场所,单亲家庭作为一种家庭模式,也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单亲家庭的面貌由于父母的离婚而发生变化,这对子女的养育和教育是不利的。但是,单亲家长如果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教导、适当的关爱,也会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教育优势。具体如下:

1、爱的给予十分强烈和专一

在任何一个家庭中,子女的成长都需要家长的关爱,子女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就如同植物缺少阳光雨露一样。单亲家庭因离异失去父亲或母亲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要缺失很多东西,但是悲痛之余,缺位家长也常常会产生一种补偿情绪,通过各种方式把爱和经济支持传递给孩子。共同生活的父亲或母亲出于怜爱之心,会更加关心、爱护子女,使这种爱的给予和教育的投入更加强烈和专一。[5]

2、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更有保证

教育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家庭教育尤其重要。在一个家庭中,家长对子女教育能做到一致的话,就会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对子女形成一种震撼的影响作用,从而会大大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单亲家庭中抚养者为父亲或母亲一人,在这种环境,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具有一致性的。相反,家庭教育如若不一致,则会使教育效果不好甚至养成子女的两面性习惯,形成分裂人格,而这种现象在单亲家庭中十分罕见。

3、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更加突出

家长的威信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子女来说是一种坚持正确、纠正错误的驱动力。在单亲家庭中父子或母子的沟通机会在机率上已经大于非单亲家庭,而且教育过程中不会产生极大分歧,这对于家长威信的建立是有益的。在单亲家庭中家长可以把自己的教子设想,在自己的长期努力下,无干扰的顺利变为现实。

(二)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中子女的教育优势 和“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一个道理,困难有时也是一种财富。越是由于自身或家庭的环境造成自卑心理的人,越是有改善不利境况实现自我的强烈愿望。离异家长如果善于利用这一条件来锻炼子女,坏事也会变成好事。好家庭是一所无法替代的好学校,这里滋润着无私的爱,孕育着力量和坚强,培植着智慧和才能。这样的好学校并非完整家庭所独有,单亲家庭同样可以建造出这样的好学校。离婚的父母只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中的困难和有利条件,并学会扬长避短,就可以使孩子更加顺利地实现社会化的进程。

1、自立教育更易取得成效

多数单亲家庭子女经历一段单亲生活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单亲生活有所适应。由于单方家长的精力有限,即使对孩子的爱有所增长,还是需要为生活而更努力地工作,这就需要孩子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并培养起较强的自理能力。此外,当单亲家庭产生时,子女会自觉承担起一部分责任,给家长以情感慰藉,帮助家长处理各方关系。因此,单亲家庭的子女较之其它家庭的子女会更自立与早熟,为他们适应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2、自我实现的愿望强烈

一般来说,单亲家庭的经济条件较差,社会地位也很低,这种状况导致他们缺乏双亲的有力保护,生活其中的孩子有着切肤之痛,对单亲家庭的不幸遭遇难以释怀。有些孩子从此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但同时也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子女因此而发奋,把改变单亲家庭不良的生活状况作为自己的远大志向,努力用成功来报答家长的辛苦抚育之情,改善自已及家长所处的不利境遇,他们从中获得巨大的前进动力,因此这些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有更强的自我实现的愿望,成就感更强烈,成功的可能性也就会越大。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环境的改变,很可能会因此变得发奋图强。那么,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把单亲家庭的不利因素转换为有利因素,那就需要单亲家长与子女多交流、多沟通,多给孩子鼓励与支持,那么单亲家庭也会燃起希望的光芒。

单亲子女的教育现状

贾晴

(一)单亲家庭的概念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单亲家庭比例的不断增加及伴随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社会学家对单亲家庭的研究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我国对单亲家庭的研究起步较晚,其相关理论仍不完善,对于单亲家庭的定义说法不一,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的来说应包括三方面:

1.家庭成员关系只有一种,即只有单一父亲或母亲子女关系;

2.子女应有年龄界定,以成年为标准,我国年满18周岁的法律上已被赋予成年人的权利与义务,因而单亲家庭子女年龄可界定在18周岁;

3.子女的婚姻状态就是未婚且不具备生活能力。

根据这三点,单亲家庭就被定义为:只有父亲(母亲)一方与未婚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现状

如何教育单亲子女,无论对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而其现状更令人担忧,可谓是问题重重。

1、单亲家庭教育子女的方式普遍不当(1)家长认识不足,单纯对子女迁就溺爱。

在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对子女一味娇宠,有求必应,认为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子女的各种愿望,以弥补其失去父亲或母亲的遗憾。可结果常常是导致单亲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专横和任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甚至不尊重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2)单亲家庭中简单精暴的教养方式比例高。

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自己的心情好坏为转移,把子女当出气筒,打骂不断。采取此种教养方式的比例很高,致使很多单亲子女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而且易在家中无爱的情况下向社会上寻求“温暖”时,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道路。河南省公安机关曾破获一个盗窃集团,11名成员中竟有10人是单亲子女,[2] 这是最好的说明。(3)对子女期望过高,形成负面压力。

许多单亲家长,把其子女作为惟一的精神支柱,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要求子女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殊不知过高的期望值势必给子女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一些“懂事”的子女为了不让家长失望,只得放弃娱乐和休息,用高分来安慰家长;而另一些子女则可能产生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干脆走向反面,得过且过,不求上进。面对数量庞大并且日益增多的单亲子女,对其教育的现状令我们深思,可单亲子女也是我们祖国灿烂未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其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容我们忽视。

2、学校对单亲学生教育缺乏理论与实践的专业知识

就学校而言,面对突然而至的单亲学生群体确实有点措手不及,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多学校虽燃问题是看到了,但并未把单亲学生视为一特殊群体来研究对其教育的方法,更没有与之相关的其他措施。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缺乏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当学生情绪波动,而导致行为过失时,没有认真加以分析,而是严厉训斥,横加指责,方法简单、粗暴,使得本来就失去平衡的心理,更是“雪上加霜”。甚至还有的老师主观武断,出现问题,仅凭自己的感觉判断,难免“产生冤案”。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脆弱,教师的一言一行,均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地关心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给他们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面向全体学生”落到实处,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给予特殊的学生以特殊的关爱,真正成为学生尊敬和信赖的良师益友。

3、社会对单亲子女教育的参与缺乏完整机制

社会上,给予单亲子女关心、帮助的专门机构几乎为零,对其教育提供指导的机构也大为缺乏。

对于单亲家庭以及子女面对的社会舆论压力,究其原因无疑是缺乏良好的社会态度与社会接受环境。政府部门未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仅仅看到这一特殊群体对社会的消极影响,但对单亲子女教育有益的心理咨询机构建设构思尚未落实到实处。

总之,缺乏了社会宏观的支持与管理,也就缺少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对于建立并完善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社会管理机制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方法

郭永亮 白亚军

如何教育单亲子女,无论是对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来说,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必须建立坚固的三位一体教育网,共同促进单亲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一)单亲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教环境

有关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能力以及教育方法等因素直接相关;父母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与品德素质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和改变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提高父母素质,在当今的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面对现实,摆正心态,消除不良情绪。单亲家庭既已形成,单亲家长应当在短期的抑郁、悲痛之后,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勇敢面对以后的生活,走出不幸就是幸福。因此,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是消除子女不良情绪的前提。单亲家长应表现出乐观的一面,以坚强的态度去影响子女,避免与孩子顾影自怜。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重建祥和的家庭气氛。虽然单亲家庭无法建立表面的完整,但如果单亲家长能及时消除心底的怨恨、焦虑等情绪,经常性的变化生活方式,强化家庭与外界的各种交往,打破单

一、沉闷、压抑的家庭气氛,则可使单亲家庭重建祥和快乐,淡化家庭不健全带来的负面影响。

3、和子女一起维护应有的社会地位。由于家庭的变故,单亲家庭子女会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十分敏感。家长应给子女以广博的情感,使其重新找回自己因情感体验过于敏感而丢失的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合理地位,增强自信与自尊,恢复自爱和自强,使孩子的情绪情感得到健康发展。

4、调动社会资源,发挥一切可能的性别影响的积极作用,创造互补性交往。要消除单亲家庭对子女的负面影响,最好的办法是为其创造优良的社会生活氛围,淡化单亲环境。对单亲子女来说,广泛地接触亲朋好友是其建立良好社会交往能力的基础,家长应充分利用单亲家庭子女同其他亲朋好友的感情,对其进行性别影响,达到“补爱”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智力互补,增强其人格发展中有可能被削弱的某些优势成份。

(二)单亲子女坚强面对现实,增强自我教育意识

1、建立良好的人际间的友谊关系。友谊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之一,友谊的力量可以使其在曲折困难的逆境中增强应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即使交友失败,也会使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2、尽可能多地创造高峰体验的机会。高峰体验是一种自我实现之后内心十分满足的非常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高峰体验多的人,其成就感高,自信心强;反之,高峰体验少的人更容易自卑、消极、冷漠。因此,单亲家庭子女应该注意发展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以便与其他人在更多的方面产生共鸣,从“自卑与补偿”的角度来强化自信,淡化自卑。

(三)加强家长、老师和学校的团结协作

1、社会应为单亲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全社会都应当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关心单亲家庭子女,保证他们享有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以及享有不受歧视的人格保障和尊严,要通过舆论的力量和环境氛围为教育离异家庭子女创造条件。

2、强化师生之爱,培养同学友谊。“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学校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着重要的作用[13]。特殊家庭的学生更渴望教师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但能弥补学生缺失的爱,而且会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期望塑造自己的行为。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及时了解、掌握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发展状况,运用教育者自身的人格魅力,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推动学生人格的发展。

(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设立帮助性活动及制度

1、家庭是社会这个大有机体的组成细胞,离开了机体,营养源缺失,支持物缺失,细胞没有存在、生长的必须条件必然小能正常存活、健康发展,家庭稳定幸福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帮助。同样,有机体是由一个个细胞团结协作组成的,细胞健康是有机体健康的基本前提和保障,社会的安定繁荣必须有大多数细胞的良好运转和协同合作。改革开放的今天,单亲家庭越来越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许多机构、部门、社区组织等社会团体都对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2、由于国内单亲家庭出现较晚,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还不全面,通过深入的研究思考,我认为我们的社会可以成立一些提供“亲人”的组织机构,如:职业奶奶、职业爷爷、职业爸爸、职业妈妈等专门满足大众对亲情渴望的职业亲人。通过这种方式,组织一些愿意奉献爱心的成年人,在需要的时候以“爸爸”、“妈妈”的角色进入离婚式单亲家庭儿童的生活,对其进行引导教育,满足其对父爱、母爱的渴望与需求。

3、教育、宣传等社会部门应该对单亲父(母)、青少年提供生活性、心理性、信息性以及发展性服务,如社区、居委会设立心理咨询帮助室,帮助单亲家庭减少心理伤害,扶助自信,通过外部干预和帮助增强单亲家庭成员的社会生存与竞争能力;让有经验有责任感的社会义工、支援者献出爱心,少年宫开展训练课程,帮助培养单亲青少年某些心理品质,建立父母学堂,向单亲父(母)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组织夏令营等活动,培养父(母)子间良好的亲子关系等。

下载子女教育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子女教育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工子女教育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到大城市,农民工问题应运而生,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当今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近几年来,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离婚或父母某一方意外死亡是形成单亲家庭比较常见的原因......

    加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帮扶

    加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帮扶近年来,随着区域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推进,各街道的流动人口急剧增多,几乎是常住人口的2倍多,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压力不断加大。对此,街道应采取措施加强......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主讲:许建华 时间:2005.8.13 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当代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是空前的,对孩子教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付出也是极大的。可是,......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个案 所谓单亲,即离异家庭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就意义而言是可想而......

    独生子女教育案例

    爱,演绎精彩 ――独生子女教育案例 胡集二中 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已走了30多年了,改革开放的日益全面深入,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品,加快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缩短的城乡的差距......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点点滴滴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点滴【内容摘要】 我们国家这些年正处于社会巨大转型的时期,各种凯里市第一小学章德娟 多元文化迅速涌入,与传统观念产生剧烈的冲击,使得现在人的思想越来越开......

    子女教育心得体会1

    浅谈子女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2010年8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相信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希望,子女是父母希望的寄托,子女的健康成长凝聚着父母的心血和汗水,也印刻着父母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