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示范桑园建设

时间:2019-05-12 11:5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农业示范桑园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农业示范桑园建设》。

第一篇:现代农业示范桑园建设

云南省现代农业园项目申报书

项 目

名 称:双柏县2.3万亩标准化高产优质高

效现代农业桑园建设

项目申报单位:双柏县农业局

申 报 日 期:2011年4月11日

一、现代农业示范园基本情况

(一)名称

双柏县2.3万亩标准化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桑园建设

(二)现代农业桑园发展情况

2010年底,全县实有桑园面积10835.4亩(其中含去冬今春新栽桑园2415.4亩),全年桑园投产面积2320亩,占桑园总面积的27.6%。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6个乡镇栽桑,5个乡镇养蚕,47个村委会、311个村民小组、2337户栽桑,养蚕户349户,饲养蚕种1420张,产鲜茧51吨,分别与2009年同期相比,饲养蚕种减130张,减8.4%,产茧量增5.3吨,增11.6%,单张产茧35.9公斤。2007年引进双柏县良源茧丝绸有限公司带动全县的蚕桑产业发展,该企业已成为楚雄州农业龙头企业。

(三)现代农业桑园经济发展情况

实施优惠扶持专业村、重点户、丰产示范园、小蚕共育室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药俱,加大养蚕技术的指导、老桑园的低产改造和蚕桑生产的科技培训等工作,促进桑蚕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县蚕桑产值产值148.2万元,比上年增50.7万元,增52%,单张产值1043.62元,综合平均价为29.06元,比全州平均价34.49元/公斤低3.43元,低10.6%,比去年增7.74元,户均收入达4246.26元。小蚕共育率达65.1%。全年蚕农养蚕收入均在1000元以上,1000—3000元 的有76户,3000—5000元的有154户,5000—10000元的有94户,10000元以上的有25户。实现了全年蚕茧增产,均价创历史新高,产业增收。

二、现代农业桑园的优势与特色

(一)区域优势

双柏县地处滇中高原中部,楚雄州南端,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水系与红河水系分水岭之南侧,东经101°03′~ 102°02′;北纬24°15′~24°55′之间,东邻玉溪市的易门、峨山;南与玉溪市的新平县接壤;西与思茅地区的镇沅、景东交界;北与楚雄市相接,东北与禄丰县相连。东西长94.7公里,国土总面积4045平方公里,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县,辖5镇3乡,共84个村(居)委会,1546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县总人口有15.8万人,总户数为4.2万户,其中农业人口14.01万人,农村劳动力人口9.04万个,占农业人口的65﹪,人口自然增长率6.52‰。有彝、汉、白、苗、回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47万人,占48%。全县有耕地面积182750亩,其中:水田79 688亩,占43﹪,旱地98405亩,占53﹪,人均占有耕地2.31亩。最高海拔2946米,最低海拔556米。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山头上豆类青,河谷地区栽种忙”的立体气候之称。森林覆盖率达84﹪,现有林地面积55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200多万立方米。年均相对湿度

73﹪,无霜期275天。县人民政府驻地妥甸,海拔1964米,距离州府楚雄58公里。双柏县历史悠久,素有“绿海明珠、水能之乡、畜牧王国、虎笙乐园、滇中秘境”、“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之美誉。

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5713.2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08公斤。全县生产总值达13.4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13366万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1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83元和13732元。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自然条件较适宜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蚕桑产业。发展蚕桑的有利条件:

1、市场前景好。蚕桑是一项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对蚕茧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大;同时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对我们贫困地区来说又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加之国家为推进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对蚕桑的扶持力度,这些情况对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有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2、产业优势明显。我县劳动力成本较低,栽桑养蚕的比较效益好。通过几年的发展,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蚕桑生产成为部分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3、扶持政策好。我县的部分乡镇把蚕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特色产业进行扶持,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县委政府把蚕桑产业列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

业之一来培植,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加大了投资力度,因此蚕桑产业在当前和今后,必然是群众增收致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4、宜桑土地资源丰富。我县有大量耕地适宜栽桑,光热资源丰富,土地集中连片,灌溉水源充沛,发展蚕桑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条件,为扩大蚕桑生产提供了条件。

5、有龙头企业带动。即双柏县良源茧丝绸有限公司扶持带动产业发展。

6、有一定的生产技术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我县早在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知州彭祖贻就倡导民众种桑养蚕。1982年,我县从浙江引进湖桑品种在双坝茶厂试种成功后,并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种植,最低海拔1200米(绿汁江边),最高海拔2200米(白竹山双坝茶厂)均有栽桑养蚕的历史。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群众有一定的生产技术经验。

(二)规划情况

全县适宜发展桑园的乡镇有妥甸镇、大庄镇、法裱镇、鄂嘉镇和安龙堡乡等5个乡镇40多个村委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部分蚕桑“专业村、重点户、丰产示范园”。

(三)规模化生产情况

目前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实有桑园面积10835.4亩,桑园初具规模,每年在于2000—5000亩的发展速度递

增,公司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即“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正在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四)农业基础设施状况

目前全县实有桑园面积10835.4亩(其中含去冬今春新栽桑园2415.4亩),6个乡镇栽桑,5个乡镇养蚕,47个村委会、311个村民小组、2337户栽桑,养蚕户349户。有收烘点2个,面积约450平方米,73-1烘茧设备两台,有小蚕共育点10间,400平方米,有大蚕室400间,面积约12000平方米,桑园灌溉率达10%左右,有省力化蚕台800套,纸板方格簇约12万片。

积极抓好全县蚕桑生产的专业村、重点户、丰产示范园和小蚕共育室的建设,为我县的蚕桑生产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州列的蚕桑专业村1个(三岔河村民小组)和重点户2户(何正富、李贵春)建设;县级培植的蚕桑专业村6个(波西场、小平掌、石板山、独家村、妈至底、新街村民小组),重点户35户,丰产示范园1个(梅子箐村民小组),小蚕共育室10个。通过抓重点、抓示范、抓样板,进一步促进了全县蚕桑产业发展。

(五)科技推广情况

县级设有茶桑站,乡镇设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同时各乡镇有1—2技术人员专人负责蚕桑生产技术指导、推广等

工作,科技网络健全,能指导好茶叶生产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等推广工作,科技推广率达100%,指导率达100%。

(六)农业机械化情况

部分桑园灌溉基本实现了机械提灌,少量桑园的中耕管理开展农业机械耕作,在桑园病虫害防控和蚕病防控过程部分桑农使用机动喷雾器。

(七)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全县实有桑园面积10835.4亩(其中含去冬今春新栽桑园2415.4亩),6个乡镇栽桑,5个乡镇养蚕,47个村委会、311个村民小组、2337户栽桑,养蚕户349户。有收烘点2个,面积约450平方米,73-1烘茧设备两台,有小蚕共育点10间,400平方米,有大蚕室400间,面积约12000平方米,桑园灌溉率达10%左右,有省力化蚕台800套,纸板方格簇约12万片。

(八)质量安全情况

蚕桑是一项健康、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产业,产品质量安全比较高,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收到任何污染,否则将影响产业发展。

(九)体制机制创新情况

1、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全县的蚕桑产业发展。即双柏县良源茧丝绸有限公司。

2、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生产格局。

3、县人民政府自2008年起出台扶持政策和激励政策,进一步推动全县的蚕桑产业发展;公司层层实行责任制承包到人、任务到点,实行激励机制促进蚕桑产业发展。

(十)农民培训教育情况

每年培训茶农达1000—2500人次,培训内容有桑树栽培、管理技术、蚕室蚕具消毒技术、蚕种补催青技术、养蚕技术、上蔟技术、低产桑园改造技术、桑树病虫害防治等。

(十一)生产效益情况

2010年全县蚕桑产值148.2万元,比上年增50.7万元,增52%,单张产值1043.62元,综合平均价为29.06元,比全州平均价34.49元/公斤低3.43元,低10.6%,比去年增7.74元,户均收入达4246.26元。

三、规划情况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书记白恩培在保山调研蚕桑产业发展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兴桑养蚕为中心,抓龙头建基地、抓重点(专业村、重点户和丰产示范桑园)上规模、抓项目强基础、抓科技创效益,着力推进蚕桑产业化建设,培强做大蚕桑产业,逐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努力把我县建成重要的优质蚕桑生产基地。

到“十二五”期末(2015年),使全县桑园面积达2.3万亩,投产面积达2万亩,占总面积的87%,生产鲜茧1400吨(鲜茧70公斤/亩),蚕桑综合产值达4520万元(鲜茧28元/公斤;蚕桑附产物产值300元/亩)。

(二)重点任务

到2015年优良蚕种推广率100%,新桑园良种推广率100%,方格簇推广率80%以上,小蚕共育推广率85%以上,省力化养蚕推广率80%以上。

1、抓发展。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思路,积极抓好年度新植桑园的宣传、动员、规划、落实、实施等工作。

2、坚持以典型引路、样板示范、效益带动、集中连片、高产优质、群众自愿、逐步发展的思路,突出重点,积极抓好蚕桑“专业村、重点户、丰产示范园和小蚕共育户”的建设,使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每年计划发展蚕桑专业村16个以上(即每个乡镇发展2—3个以上),发展重点户100户以上(即每个乡镇发展20—30户以上),发展丰产示范园1个,新建小蚕共育点16个以上(即每个乡镇发展2—3个以上);新建大蚕室17.4万平方米(12平方米/亩),新 建小蚕共育室280间(48平方米/ 间);推广省力化蚕台1.45万套(1套/亩);推广纸板方格簇261万片(180片/亩)。

3、抓养蚕,促产业效益。一是充分挖掘现有老桑园的潜力,努力转变栽桑不养蚕的现象,解决蚕桑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减少烟桑矛盾和用地矛盾的发生,加强技术指导,加强桑园管理,积极宣传茧价政策和扶持政策,积极动员广大桑农养蚕,养好蚕,稳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蚕桑产业提质、增效;二是确保新植桑园的规划、落实和种植规格、质量,努力做到栽植一亩、养蚕一亩、成效一亩。

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蚕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到2015年全县建设有蚕茧收烘站9个(大庄,法脿,鄂嘉,妥甸各2个;安龙堡各1个),每季处理鲜茧能力350吨;建设缫丝生产线一条,2400绪,年处理干茧400吨。

5、开展蚕桑附产物综合开发利用。利用桑叶、桑枝、蚕沙、蚕蛹、桑葚等开发蚕桑副产物,开展桑园间套种(蔬菜和中草药)、养殖畜禽、桑枝食用菌栽培等,实现综合经营和循环利用,多途径提高桑园的综合产出率,延伸蚕桑产业链条,增强蚕桑产业发展后劲。

6、抓培训。一是抓好县、乡、村三级辅导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二是抓好各村、组桑农的栽桑、养蚕、嫁接、管理、桑园低产改造技术等现场培训。年内计划培训桑农2500人(次)。

7、抓低产桑园综合技术改造。即老桑园的施肥、嫁接改造、灌水、修剪、伐条、封梢、培土、中耕、除草、病虫

害防治、老树复壮、更新改造、补植补缺等技术指导工作。

8、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药具(省力化蚕台、纸板方格簇)、新桑蚕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

(三)具体目标

到2012年亩桑产茧达60公斤以上,亩桑园副产物产值达200元以上;到2015年全县亩桑产茧达70公斤以上,亩桑园副产物产值达300元以上,其中亩产茧100公斤以上的丰产桑园占30%。张种产茧达35公斤以上,张种产值达980元以上。

项目区户均栽桑2亩以上,养蚕户占栽桑户的95%以上。全县用五年(2011年—2015年)时间在大庄、法裱、妥甸、鄂嘉、安龙堡等5乡镇新建优质高产桑园1.45万亩,改造中低产桑园0.5万亩。

(四)措施与步骤

1、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有关乡镇党委政府要成立以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农技、国土、林业、水利、财政、税务等站、所及相关行政村负责人为成员的蚕桑产业工作协调小组,指导和协调本乡镇蚕桑产业发展工作。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乡(镇)长具体抓的良好机制。

(2)深入调研,科学规划。有关乡镇要组织人员开展深入调研,根据本乡镇的土地资源条件,本着“宜桑则桑、群众自愿、适度规模、相对集中”的原则,确定基础好、潜力大、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社,将蚕桑列入发展“一村一品”范畴,及时分解每年发展计划。每个自然村原则上不能少于60亩,每一小片不低于10亩以上,每个新发展户不能少于2亩以上的蚕桑种植面积。每个乡镇每年要建立一个面积不低于100亩的优质高产蚕桑丰产示范园。

(3)整合资金,周密安排。各乡镇要将蚕桑发展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退耕还林、整村推进、村容村貌整治、人畜饮水、中低产田改造、交通、水利等项目有机结合,加大新发展桑园的基地设施建设投入,确保早投产,早见效。

(4)加强技术力量。建议每个乡镇成立茶桑站,设编3—5人指导该乡镇蚕桑产业发展。

(5)认真落实,严格验收和奖惩。县政府每年与各乡镇签订蚕桑发展责任书,列入乡镇年度考核内容,并按中共双柏县委办公室、双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蚕桑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双办字[2008]115号文件精神进行考核奖惩。各有关乡镇每年7月底前务必将计划面积分解到有关村、组,8月底将新发展桑园面积落实到户、地块,11月底完成种植沟开挖、预整地工作,对验收合格的桑沟及时调运优良桑苗栽植。县领导小组将于次年2月至3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兑现奖惩。

(6)加强引导,充分发挥部门作用,走集约化发展道

路。发展蚕桑产业,既能涵养水源,又能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一村一品”、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关乡镇要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农业部门要抓好技术培训,制订栽植标准及桑苗调运工作,水利、交通部门要帮助重点村组、重点示范片解决通路、灌溉等问题,相关单位加强协调,抓好土地流转工作,鼓励养蚕大户、技术能手承包闲田闲地进行蚕桑产业发展,促进蚕桑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7)抓养蚕,促产业效益。一是充分挖掘现有老桑园的潜力,努力转变栽桑不养蚕的现象,解决蚕桑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减少烟桑矛盾和用地矛盾的发生,加强技术指导,加强桑园管理,积极宣传茧价政策和扶持政策,积极动员广大桑农养蚕,养好蚕,稳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蚕桑产业提质、增效;二是确保新植桑园的规划、落实和种植规格、质量,努力做到栽植一亩、养蚕一亩、成效一亩。

(8)科学建园、科学管理。

A、行向的选择:南北向、等高栽植或顺水流方向栽植。B、确定栽植密度、开挖种植沟和施底肥。①、实生苗或杂交桑:一般采用密植速生丰产栽培,亩植桑1800株,种植沟开挖深、宽各0.3米,行距1米,株距0.37米,亩种植沟总长667米,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②、嫁

接桑:一般采用密植速生丰产栽培,亩植桑1500株,种植沟开挖深、宽各0.5米,行距1.33米,株距0.35米,亩种植沟总长525米,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

C、定植前苗木的准备和处理。

苗木的准备:苗木的植物检验。注意品种要纯正。新鲜、粗壮、大小均匀、冬芽饱满、根系完好、无病虫害。

苗木的处理:苗木分级、分类。适当修剪根(20cm以上的根)、干、侧枝;20%的石灰浆浸根或泥浆蘸根。放臵荫凉背风处保存。

栽植深度:适当浅栽。实生苗或杂交桑,根颈(青黄交界处)埋入土中10厘米为宜;嫁接苗,嫁接口埋入土中10厘米为宜。一般粘土宜浅,沙土宜深,洼地宜浅,山地宜深。定植:要做到先施底肥、再覆表土、后覆底土、桑苗深浅一致、苗正根伸、株行整齐、土细踏实。定干(剪干):一般冬栽的春剪(离地面15厘米剪去主干,即顶芽上方0.5厘米45度角斜剪,留2—3个侧芽,剪口要求平滑),春栽随栽随剪,秋栽的不剪,修剪时最好在晴天进行。

定植后的管理:浇透定根水后覆膜,干旱及时浇水,雨季及时排水。做好补植补缺工作。新芽长到15厘米以上时,按照树型养成进行疏芽。做好中耕、培土、施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到采养结合,每次养蚕采叶留叶6—10片进行光合作用。

2、步骤和方法

(1)材料上报审批阶段:2011年上半年完成项目上报立项、审批,种植区规划,设计。

(2)宣传动员阶段: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对蚕桑产业的领导,配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制定科学可行的五年的发展规划和各年度的发展计划。加强对蚕桑产业发展的政策宣传、动员、规划、落实、实施等工作。科学论证、先易后难、先优后差。

(2)土地的开发、整理,科技培训,苗木的准备等阶段。

(3)分年度实施阶段:2011年冬季发展新植桑园2500亩,2012年发展新植桑园3000亩,2013年发展新植桑园3000亩,2014年发展新植桑园3000亩,2015年发展新植桑园3000亩,五年累计发展新植桑园1.45万亩,期末全县桑园面积达2.3万亩。

(4)检查验收、考核阶段:各乡镇各年度的蚕茧产量、新植桑园任务完成情况、桑园低产改造任务完成情况、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由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第二年的2月20日左右组织各有关人员进行年度考核。考核严格按照双办字[2008]115号文件《中共双柏县委办公室、双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蚕桑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兑现奖惩。

(5)完善资料阶段:各年度实施任务完成后,各乡(镇)要加强对项目的材料、图片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

第二篇: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管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提高项目的示范作用,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是国家计委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加快开发大西部”等重要指示而安排的专项示范工程。各地计委要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对示范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抓紧抓好。

第二章 目标与要求

第三条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目的是探索我国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趋势,组织方式。

第四条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必须紧紧围绕调整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示范项目要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生产手段先进、管理水平高,在各地处于领先地位。

第五条 示范项目要形成专业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科学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格局,探索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各地农业现代化提供引导、示范作用。

第三章 项目选择原则、类型和建设内容

第六条 为真正发挥引导、示范作用,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要具备以下条件:

1、示范项目要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进行综合建设,发挥综合效益。

2、示范项目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规模适度,设施先进,技术领先。

3、示范项目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和管理,体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与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密切结合,兼有超前性和实用性。

4、示范项日原则上在原有的示范基地基础上完善提高,突出重点,选择本地主要产业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进行试点,便于普遍推广。

第七条 项目类型和建设内容

1、农业可持续发展型示范项目。围绕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和持续利用,扶持特色农业发展,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农业高新技术综合应用型示范项目。主要发展优质高效低耗农业,对农业新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推广新品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等,加快农业技术进步。

3、农业结构调整型示范项目。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本着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改善生产条件,引导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结构升级。

4、外向型农业示范项目。促进农业扩大对外开放和出口,主要以农业新品种的引进,发展设施农业、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探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项型农业发展道路。

第四章 示范项目建设与管理

第八条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是国家计委扶持各地计委组织实施的一项综合性示范工程,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带有超前性。各地计委要全面负责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报告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积极探索项目组织和运行机制,及时做好总结经验,推广示范成果等工作。示范项目要有专人负责实施和管理。

第九条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要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各有关地方计委要积极做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明确项目法人、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限额以下项目可研报告经专家评审论证后由省计委负责审批。国家计委将根据前期工作情况和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安排原则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列入投资计划。

第十条 经审查同意纳入计划的示范项目,要按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组织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做调整,都要上报国家计委,未经批准,各项目实施单位不能自行变动项目实施方案。

第十一条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国家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等非经营方面。各项目地区应按1:1以上的比例安排地方配套资金,其中省本级应安排一定比例预算内投资或机动财力与国家补助资金配套。积极吸引其它渠道的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建设,探索建立项目资金积累发展机制。同时,各地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设立专门帐户,实行专款专用。

第十二条 各地要结合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加强对现代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思路的研究。同时要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及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经验认真进行研究和总结。第五章 项目验收及后评估

第十三条 项目竣工后,必须严格组织验收。项目验收分为省验收和国家验收。省级验收由各省级计委组织验收,并写出验收报告,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验收在省级验收的基础上进行抽验。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1、项目投资是否按批复的计划完成;

2、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达到设计规模;

3、示范项目运行机制和保证体系,服务体系如何;

4、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第十四条 凡验收合格的项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确认为示范点;初次验收没有通过的项目,限期修正、完善,至验收合格为止。

第十五条 项目建成运行一年后,各地计委要组织项目后评估。项目后评估的主要内容为:

1、是否达到项目规划与示范要求;

2、对项目的运行机制,运行情况和效果的评估;

3、示范推广价值等。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解释。各地计委可依据本办法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篇:巾帼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申请报告

2012年“宝坻区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基地名称:天津市金地园园艺场

申请单位:天津市木林森园艺有限公司

申请时间:

申请报告

2012年12月 天津市金地园园艺场位于宝坻区北外环南侧,由天津市宝坻区海滨社区纪家园村村民纪桂军、禹春芝夫妇于1997年联手创办。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基地由当初的40余亩扩大到现在的200余亩。基地的影响力也由宝坻逐渐扩大到京津冀鲁等华北地区。欣闻宝坻区正在进行“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评选,特将本基地的情况做一个说明。

一、基地概况

天津市金地园园艺场,主要种植经销各种绿化苗木、花卉。现有土地200余亩。乔木种类30多个类别共计20万余株,花灌木种类10多个类别共计15万余株。现有固定资产500余万,流动资产50余万。不但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创造了生态价值。既美化了环境,又净化了空气。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做出了贡献。

二、基地发展情况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基地带头人禹春芝的带领下,天津市金地园园艺场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在基地规模、经营品种、用工人数、技术含量等方面相比建设基地之初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基地规模。1997年金地园园艺场建场之初,只有土地40亩。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夫妇俩的奋斗,现在有土地200余亩。目前,基地负责任禹春芝女士正在接洽谈判,准备再租土地300亩,并计划在2020年前基地规模扩大到1000亩。

2、经营品种。金地园园艺场已经由当初单一规模的乡土树种扩大为乡土树种和新奇树种相结合,大乔木与花灌木相搭配,绿色叶树种和彩色叶树种相衬托,大规格苗木和当年生小苗相组合的格局。目前,本基地有大规格乡土树种国槐、白蜡。有新奇树种速生国槐、白蜡系列。彩色叶树种有金叶、金枝系列,美国红枫等。特别是金叶、金枝系列的苗木,目前已经是宝坻区最大规模的基地。花灌木有碧桃、榆叶梅、西府海棠、北美海棠、密枝红叶李等品种。现在基本做到,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树成荫、秋有彩叶飘霜,冬有踏雪寻梅。

3、用工人数。随着基地规模的扩大,用工人数也逐年增加。经统计,最近三年的用工人数男女共分别达到500和1000人次,800和1800人次,1200和3000人次。极大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为农民增收做出了些许贡献。基地特别注重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让工人掌握一整套苗木修剪、嫁接、管理等技术。并组建了嫁接服务队。每年除给基地嫁接外,还外派到其他苗圃嫁接。仅一个嫁接,每位妇女劳工都可以达到200元日薪,收入1万余元。

4、技术含量。基地负责任禹春芝女士特别注重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上的运用,高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大旗。首先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用于小苗培育,并采用喷灌技术,极大的节约灌溉用水。其次购置了翻地机械、打药机械、起苗机械等工具,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仅如此,基地还聘请林业科技人员作为基地的顾问,对一些苗木的管理、栽培做指导。

三、基地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我国的人均绿化面积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几年,还将是绿化苗木高速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本基地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发展,争取创造更优异的成绩。

1、发展规模。基地计划一至两年内,增加到500亩的规模并在2020年前达到1000亩的规模。同时增加经营种类,做到数量多、规格大、精品化。

2、销售情况。为了更好的扩大销售渠道与网络。基地负责人禹春芝女士于2012年年初在天津蓟县邦均镇苗木市场内创办了天津市木林森园艺有限公司。木林森公司的定位就是作为基地的销售窗口和品牌形象窗口。2012年公司售出苗木2万余株,接穗50万节,销售收入达到70余万元。并与河北遵化、定州、博野、安国,山东冠县、惠民、临沂,河南鄢陵等苗木产销大区保持联系,扩大了销售范围。今后几年,公司还准备继续扩大北方市场,重点开发东北三省、西北等省市的绿化苗木市场。争取2015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2020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3、就业情况。随着规模扩大,今后几年基地的用工人数也一定会逐年增加。初步预计年增长量不低于20%,将极大的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农村妇女能就近工作。同时,基地也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努力增加工人收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4、带动致富。基地负责任禹春芝女士已经决定联合更多的农民朋友成立绿化苗木的农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给予合作社的农民朋友以品种选择、技术指导、销售帮助,以带动更多的农民朋友从事绿化苗木产业。初步预计将新增绿化苗木面积3000余亩,将极大的促进农民的致富增收。

5、生态效益。基地除了能促进就业,增加致富。还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增加宝坻区的绿化面积,生态效益明显。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四、基地负责人情况

基地主要负责人禹春芝女士,生于1949年,政治面貌为群众。之前为人民教师。创办金地园园艺场后,身体力行,为基地的发展壮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因此受到上级的多次嘉奖与鼓励。主要个人荣誉如下。1、2001被评为城关镇“先进个人”; 2、2002荣获宝坻区“发展经济带头人”称号; 3、2003荣获宝坻区科技局“科技兴农带头人”称号;

4、在全国“三八绿色工程”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获得者。

5、金地园园艺场也被天津市科技局评为“天津市科普示范基地”;

6、禹春芝女士还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登陆新闻联播节目,成为致富带头人。

禹春芝女士不但获得了各种荣誉,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受邀出任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更为纪家园村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并积极提高政治觉悟,学习党的著作和理论。准备申请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

宝坻区进行“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评选是鼓励妇女创业、展示自身风采的好事。禹春芝女士创办的金地园园艺场,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各方面条件基本符合评选标准,特申请成为示范基地,以便更好的为绿色经济发展、为妇女就业增收服务。

第四篇:2009桑园镇党委工作报告

党委工作报告

—— 在中共桑园镇第十一届二次代表大会上

陈在君

(2009年1月1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桑园镇委员会向中共桑园镇第十一届二次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08年的主要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级各部门支持下,镇党委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2008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全年实现地方税收357.1859万元,增长19.5%,引进成都市以外资金3580万元,超额完成了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5476元,增长14.5%,农业增加值增长8.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823万元。

(一)创新发展思路,做大农业产业

1、探索土地集中运作机制,培育做大果蔬产业。打破镇村组界限,扩大“股田制”应用成果,以全域发展、全民参与的理念引领果蔬产业的发展。依托邛崃市童桥果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大学生创业园区(以绿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农户以土地两权入股),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现代观光农业和无公害果蔬产业,实现了农民可持续增收。新建果蔬基地1300亩,建蔬菜房地产项目1个,完成土地总面积流转7532亩,规模流转4000亩。

2、增强产业经济辐射效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抓住农业产业发展契机,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将集体经济与产业发展对接起来,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根据4个片区产业发展优势,相应成立果蔬、猪业、花卉、生态农业等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并通过运作机制创新实现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3、转变产业发展观念,做强优势畜禽产业。以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建设为抓手,引导群众和业主转变产业发展观念,扩大“股份”合作发展范畴和规模,撬动、激活民间资金、资源,提升生猪、肉鸭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全年出栏生猪18万头,优质肉鸭185万只。

4、加快优质粮油基地建设,发展水稻22197亩,玉米1100亩,油菜15244亩。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4个。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200人,绿色证书培训80人。

(二)整合优势资源,抓活工业经济

一是充分挖掘整合现有闲臵工业资源,特别是挖掘闲臵厂房、闲臵设备、闲臵品牌、闲臵技术的发展利用潜力,对接市场搞好招商引资,现已引进2家小型企业入驻发展。二是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二、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度,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镇就在高店村展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目前高店村的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其余非试点村也已全面推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于2008年6月13日全面实施,9月23日“桑园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现场会暨全市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工作会”在我镇召开,我镇确权颁证工作全面开始,同时完成了镇乡层面内外业工作,农村产权改革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

1、抗震救灾工作成效明显。“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全力保障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安全起降,镇党委、政府迅速组织精兵强将,加强宣传教育与查处力度,实行24小时全天候巡查,快速高效遏制了秸秆露天焚烧,及时保障物资顺利空运。先后组建了27支志愿者服务队转运、装载物资1000余吨,并协助公安、交通部门保证了桑园生命通道的畅通。组建了生活服务队,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基干民兵供给了三餐,最多一天保证700多名服务人员的生活供给,六天共供给5600余人次的伙食。桑园镇抗震救灾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普遍好评,并获“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全镇在“5.12”地震中,共有863户群众房屋受损,其中357户重建户,506户维修加固户,截止12月22日,506户加固维修户全面完成了维修加固,321户重建户完成新建房屋主体工程。

我镇灾后重建工作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的肯定和认可。2008年10月17日“邛崃市灾后重建工作会”在我镇召开。10月21日成都市招投标站在我镇调研灾后重建工作。11月11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在我镇调研灾后重建工作。

四、邛名高速工作有序推进

我镇主要领导亲自到村民小组会上讲解征地拆迁政策,工作人员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工作。到目前为止,邛名高速已拆迁农户28户,安臵拆迁户22户,向施工方交地230亩。由于迅速(工作进度居全市首位)、保质保量完成此项重大工作,我镇邛名高速征地拆迁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受到省交通厅、邛崃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五、和谐社会建设效果明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充分就业卓有成效。实现劳动保障所规范化建设,做到机关、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结案率达96%以上,一级网络达标率90%以上,二级网络达标率50%以上。完成农民工培训539人,培训合格率达100%,就业率达77%以上。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0826人,转移输出率达92%。建立了比较充分就业社区1个,完成100%。全镇富余劳动力11745人,累计实现非农转移就业10826人,就业率92%。社区失业42人,再就业41人。再就业率达98%。其中,再就业援助对象5人,援助率达100%。

公共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配合教育部门加大全镇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力度,巩固“普九”成果,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普及率100%,中学入学率95%,毕业合格率100%。启动标准化卫生院建设,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大力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完善了农村药品集中配送,为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用药条件。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启动文化站建设,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活动载体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发展广电事业,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500户。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开展农村扶贫工作,采取资金、项目、技术等多种帮扶形式,积极开展帮困助学、帮困助医、法律援助等社会救助活动,给予30户特困残疾人家庭每户每年600元的专项生活补助,对5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扶持4名残疾人就业,全额资助68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额资助29名残疾少儿参加少儿互助金,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420户农村居民和87户城镇居民实现应保尽保,免费向贫困残疾人配发轮椅30辆。一年来扶贫45户,脱贫25户,在向阳中心村建民福院一所。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2008年我镇出生188人,合法生育率96.5%,三结合率100%,新生计生三结合含基地一个,计生流动人口惠民兑现10户,“三结合”新增户5户,帮带户、联系户57户,共计投入资金2万多元,建立生育文化大院2个,计生中心户,出生缺陷干预发放叶酸达120%,流动人口统计率95%以上,办验证率100%,我镇计生协会被四川省计划生育协会评为“全省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社会政治和谐稳定发展。狠抓安全生产,切实搞好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除安全隐患,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持了平稳的安全生产形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组建治安巡逻队,加强治安巡逻,随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积极维护农村稳定,积极配合上级部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开展“平安创建”工作,效果明显。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加大信访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积极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启动了“五五”普法,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显著增强。充分利用标语、专栏、群众会、院坝会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科技、文化送到千家万户;认真抓好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完善民主管理和“一事一议”制度,提高了村民自治整体水平,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社区)等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大力营造文明乡风;用健康有益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优化我镇发展软环境。

六、狠抓基层党建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一)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1、抓好自身建设,争创优秀党委。

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工作部署、目标要求,通过深入调研,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党委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了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形成了领导班子“合心、合拍、合力”的良好氛围。党政一班人心齐、气顺、劲足,理顺工作关系。镇党委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制定了我镇的党建工作计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措施,总揽全镇工作大局,驾驭全盘工作,正确协调党委、人大、政府的职能关系,努力在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党委始终坚持把握大方向,对具体工作做到总揽而不包揽,放开而不放手,使政府能够全力创新方法,狠抓工作落实。

2、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狠抓了干部队伍建设。年初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了一些切实可行操作性较强的规章制度,制定印发《桑园镇机关首问责任制》、《桑园镇机关限时办结制》《桑园镇机关责任追究制》,完善了机关干部管理办法,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调整了中层干部和办公室人员,明确了办公人员责任,夯实了干部责任。针对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实行“党委书记全盘抓,分管领导牵头抓,业务干部具体抓,包村干部共同抓”,建立健全了镇村两级干部考核激励约束机制,这一整套加强、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度的建立,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逐步走上正规划、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党员发展,积极探索党员发展“两期统筹”,一年来发展新党员13人,其中通过“两期统筹”发展党员3名,使全镇党员队伍的数量、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结构有了一定改善。

二是抓好党员服务,建立党员服务站,流动党员服务站,落实责任,分级负责,加强对党员、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

三是抓好党员培训,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村级管理员的培训,扎实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增强了农民致富的本领,每月至少为党员、群众播放两次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和经验,传播积极健康的先进文化。

(二)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基础党建工作,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1、强化目标责任。

镇党委年初与村、社区签定了党建目标责任书,建立完善镇、村两级干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并牵头成立目标任务督查与考核领导组,组织实施对党委政府下达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督查与考核,镇党委按阶段组织检查验收,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逗硬奖惩。

2、狠抓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是坚持镇“三会”、村(社区)“两会”开放制度,提高党委会、村“两委”会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全面实行党务公开,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是全面推行“阳光五日”、“六步工作法”等民主管理制度,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提高工作质量,加大工作开展的监督检查。

三是充分发挥“新村发展议事会”议事机构作用。凡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和村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交议事会议定,真正把对重大村务的决策权、村务管理的参与权和对村干部的监督评议权都交给群众,有效地避免了决策不严格、不规范、不透明等现象。

四是推行“三联”、“四联”制度。

五是充分发挥“一村一名大学生”的作用,让他们负责或参与到党员远程教育、党务公开、村(社区)规范服务、科技兴农、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工作中去,工作效果明显。

3、深化制度执行,抓实信访稳定。

一是结合实际,注重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问责制”,“双重目标责任制”,完善“三包责任制”,建立“信息动态管理制度”和“信访代理制度”等配套制度,竭力将上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二是自警自律,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为民意识,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做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今年被信访局推荐为成都市“三无”镇乡先进集体。

(三)突出特色创新工作。

1、积极探索党员发展“两期统筹”

实行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评分,探索“两期统筹”发展党员的机制。经过探索,全面推行党员发展“两期统筹”;“两期统筹”发展的3名党员都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均在35岁以下,群众比较认可。

2、创新党组织设臵方式,撤支部建总支,组建产业支部

在去年撤销村支部跨村联建党总支的基础上,今年,各片区党总支根根产业发展需要设臵了产业支部,共组建13个产业支部,通过公推直选方式选举产生了支部班子。取得的成效:一是通过撤村支部建总支,组建产业支部,真正实现了对接“五龙产业”,深化“支部建在产业龙头上,党小组设臵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在创业岗位上”的发展模式,促进党的建设与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相融互动;二是撤支部建总支,组建产业支部以强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发挥党组织在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高效推进我镇“三个集中”进程;三是完成了产业支部组建任务,同时也完成了我镇非公企业建党工作。

3、实施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 与川农大和邛崃市委党校结成队子,在全镇开展针对性和实用性技术培训,组织村(社区)干部参加党校函授大专、学历教育以及开展常规培训。主要成效:一是干部、群众理论素质、政治素质普遍提高;二是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立了生猪、水稻制种、渔业、养鸭、果蔬等5个专业合作社。特别是今年新增规模种植蔬菜基地1000亩,涌现了3名党员致富带头人;三是 “一村一大”以科技为靠山,在川农大的技术指导下,组建了大学生创业团队,成立了成都市绿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为邛崃市第一家以新、奇、特蔬菜、水果为主、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蔬菜产业园区。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财经制度规定,并从机关招待、财务收支入手,严格按制度办事,实行“责任追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廉洁自律民主生活会,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各自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着力抓好经常性思想教育、健全配套制度、强化制约监督三个环节,把党内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以及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加强了对镇、村、组财务的管理,坚持“三公开”制度,政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统筹推进桑园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和谐桑园新农村,全面并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2009主要经济发展指标是:地方税收确保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增长12%,农业增加值确保增长8%。

一、统筹编制我镇产业发展规划,加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

(一)创新发展思路,做大农业产业。

积极引入大农业理念,实现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思想,将农业发展与二三产业相结合,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最终实现富民目标,让农民在产业上、生活质量上、思想观念上能尽快向市民靠拢,真正融入城乡统筹发展氛围。

1、推进当代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依托邛崃市绿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逐步建立当代大学生农业创业观光示范园,开创一种全新的蔬菜种植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大学生科技、信息和思想禁锢少等优势,整合邛崃蔬菜产业资源,引领邛崃周边蔬菜产业提档升级,致富老百姓,壮大集体经济组织。

2、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为依托,打造邛猪品牌。以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建设为抓手,引导群众和业主转变产业发展观念,撬动、激活民间资金和资源,促进生猪一体化发展,提高生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水平,打造邛猪品牌;同时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畜禽—粪便—沼气—沼液还田—蔬菜—畜禽),打造种养平衡、循环利用、有机食品和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园,使我镇成为生态产业的先头兵。

3、着力发展优质粮油基地。依托国田农业、嘉禾面粉厂、瑞泰米业,在太山、大林、中田、艾河村,规划万亩优质粮油基地,实行抱团发展,建成优质制种基地2000亩以上,农民以土地量化入股,公司投入资金、技术,共同做大优质粮油基地。马鞍、通泉村依托集镇及其周边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勇升鞋业、启元肉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农民向集镇集中后的就业问题,促进其持续增收,真正实现农民脱离土地和转变身份。

(二)整合优势资源,抓活工业经济

1、突出招商引资,搞好企业服务。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招商引资是关键,充分挖掘整合现有闲臵工业资源,特别是挖掘闲臵厂房、闲臵设备、闲臵技术的发展利用潜力,对接市场搞好招商引资。实行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企业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2、促进劳动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转变群众就业观念,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全年力争新增200个就业岗位。大力开展劳动力培训、实用劳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自主创业能力,完成城乡劳动力培训10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00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同时加强就业实名制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

(三)抓好特色餐饮业发展,打响桑园品牌。力争引入或帮助一至两家特色餐饮店做大做强,如桑园血旺、桑园豆花饭,桑园红汤面等,注重特色,打响品牌,宣传桑园,推出桑园。全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引领桑园旅游业提档升级。

二、注重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建设,促进乡风文明。一是抓好群众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培训,开展大宣讲活动,促进乡风文明。指导制定适合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村规民约,并抓好执行。二是深化组织建设,培养造就一支素质过硬、有本事、有思想、带头致富作用明显的党员队伍和村组干部队伍,同时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干部服务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以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不断改进党工作。以市委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提升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加强各项制度建设,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同时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服务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做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不断提高干部执政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确保办事高效、运转协调、政令畅通。

3、推进科技、文教、卫生等事业健康发展。探索建立符合桑园实际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推广应用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巩固教育强镇成果,确保今年教育强镇复查验收合格达标,控制中、小学辍学率,积极发展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整顿规范幼儿教育市场,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壮大文化产业,加强文物保护,规范文化市场,着力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完成农民集中居住区有线电视信号户户通工程,实现全镇农村广播满覆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抓好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坚持党管武装工作,扎实做好民兵预备役、征兵工作,发挥民兵预备役参治参建作用。全面统筹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双拥、侨台、档案、民族、宗教、老龄等各项工作,推动社会事务全面协调进步。

3、提高计划生育水平。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制,健全“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完善技术服务、信息网络,突出孕前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依法查处计生违法案件,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搞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发放及符合省定扶助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发放工作。

4、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关注和研究信访信势,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理顺信访处理机制,促进信访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经常研究不稳定因素,制定和完善应急预防措施,因势利导,认真落实综治责任,强化组织、经费和舆论保障,大力开展平安创建工作。不断加强治安防范能力,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加大扫黑除恶工作力度。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发展意识,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和处臵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能力。

5、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管理。抓好“五五”普法,增强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巩固村民自治成果,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务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完善“一事一议”、重大事项决策和热难点问题处理公示制、村级理财小组公示制、发展党员公示制等制度,积极探索村“两委”干部向群众代表会或村民大会述职和群众评议村“两委”干部,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营建新农村建设的民主氛围。

6、抓好城乡一体的社会化救助工作。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少儿互助金参加率达95%以上。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对符合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和符合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城乡居民实现应保尽保,实现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逐步提高全市低保对象生活补助水平,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逐步提高。

7、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新农村“二十字”方针为目标,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抓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臵工作,完善中心村、聚居点新型社区管理及规范各项制度,完善农村新型社区治理机制,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统筹发展。

三、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发展保障

一是增强政府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便民意识,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二是全面推进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行“阳光五日”、党务村务公开、民主管村“六步工作法”制度,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三是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廉政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增强党建工作的整体效应,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完成2009年的各项主要工作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同志们: 回首过去,我们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新的机遇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新的重任激励我们的斗志。让我们让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聚力发展,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区域中心强镇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关于建设现代农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鸡西市现代农业建设的调查报告

前言: 调查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红星乡

调查时间:2012年2月5日至2012年2月10日

调查对象:黑龙江省鸡西市红星乡的农民,年龄主要在三十岁至五十岁之间,文化水平一般为初中,但有一部分为小学文化。

姓名:尹园鑫学号:101242143联系电话:***

摘要: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提出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机械化。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是我市面临的主要问题,立足于解决此问题,我市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采取一系列方针与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建设现代农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与红星乡农民的亲身交流,我了解了我市建设现代农业的成效与进程,也发现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并对出现的问题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 现代农业建设发展转变

参考文献:现代农业建设——唐明良2006

鸡西日报

鸡西新闻网

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困扰我市经济发展的长久问题。农民的收入水平低,生活质量差,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这些都是我市面对的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以“注重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为奋斗目标,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与遇到的实际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通过不懈的努力,在过去的五年内,逐步提高了农民的人均纯收入。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是2006年的2.5倍;三次产业比重为26.5:43.5:30,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农业总产值实现127亿元,比2006年增长106%,这些都是我市通过努力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通过阅读了有关现代农业建设的书籍,并查阅了我市关于现代农业建设的相关资料,大体总结了我市针对现代农业建设所采取的方针政策:

1.坚持城镇化工业化的同时,发展农业现代化,着力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体系。

2.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不懈的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由低端农业像高端农业转变,由大地农业向设施农业转变,由常规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

3.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积极发展蓝莓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抓好农业示范带建设,稳步提高粮食产量。

4.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

5.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

大体了解我市农村目前的发展状况之后,在过完年的正月十四,我去往了红星乡,看望仍然居住在农村的舅姥一家人,更重要的也是去真切的感受一下农村的变化,亲自看看现代农业建设的成果。当我到达了红星乡时,真的被眼前我看到的景象震惊了,原来在几年的时间里,这里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入眼的早已不是几年前所见的破旧不堪的小房子,替代的是重新修葺过的宽敞明亮的平房,安装的都是塑料门窗,有的人家甚至盖起了二层小楼,赶上是春节,更是每户人家都挂起了大红灯笼,宣示着今年的丰收与幸福。真的足以看出,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到了舅姥家,受到了热情的款待,问好过后,闲聊时,我感慨着农村的巨大变化,也偶然从舅姥那得知就在我来的前一天,在村里还发生了一件非常热闹的大事。原来,我市围绕着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科技化,机械化,水利化和合作化,举行了“四下乡”活动,将近年来比较成熟的农业实用新技术作为集中示范的主要内容,展开了示范活动,并派遣了一些知名的专家对村民进行答疑。而红星乡恰好是这次活动的主会场。据舅姥的描述,当天的场景很热闹,市里派来了很多专家,她的几个儿子都去村政府听了关于养殖方面的讲座,而且还有现场培训。几个舅舅也表示,这对他们来讲很有用,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可以引

进一批新的作物进行养殖。舅舅们还说,这种活动已经举办过很多次了,他们每次都去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耕种中,粮食的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而且学会了饲养农畜,赚的钱比以前多很多,生活质量自然也是越来越好了。看着舅姥一家人生活的很好,我也很开心,同时也为我市建设现代农村所取得的成效感到骄傲。随后,我又随着舅姥走访了几户邻居,大家也都纷纷表示,现在的农村跟以往不一样了,引入了很多高科技技术,他们紧随着发展的方向走,日子也过的越来越好了。就这样在红星乡待了几天,受到了舅姥一家人的热情款待,也切身的体会了一下农村近几年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到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可喜的成果的同时,根据我了解到的发展政策以及实际的调查走访,也发现了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阻碍现代农业建设的问题:

1.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民队伍的不全面性

我市采取的是积极倡导农民引进新技术,学习新方法的方式,可是,实际过程中,有些农民并不能意识到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性,并没有参与到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潮流中,仍然坚持原有的老方法,老途径,成为了阻碍现代农业建设的一股势力。使现代农业建设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农民技术水平的局限性

引进新的品种种植,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农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即使是敢于挑战的农民,也面临着饲养技术的匮乏,农民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缺乏系统全面的培训课程。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农民仍然持有怀疑,不敢尝试,担心会赔本,这些都导致了,建设现代农业想要在一定时间内取得成效,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3.农民人口素质的普遍低劣性

农民的人口素质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有限,文化水平程度高的几乎都不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农民甚至没怎么上过学,字都认识不全,对他们来讲,学习新知识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理解掌握也不是那么容易。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需求,只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才能较容易的接受和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方法。因此,文化水平正是阻碍农村快速发展的一个障碍。

4.资金的相对匮乏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农民手中的钱有限,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中,这也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只有国家和农民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的建成现代农业。

以上是我认为在我市现代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并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市应该实行一系列转变以及解决方法,以下是我的个人看法:

1.应该转变倡导方式,由以往的示范带动转变为全面推动,保证农民都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中,保证现代农业建设的全面进行。

2.应该转变帮助方式,由传统的简单培训转变为帮助建立生产模式,管理方式,帮助农民成功的引进新物种,帮助农民真正的掌握新技术。

3.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使他们具有接受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只有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接受和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管理方法。因此,应该将教育资源,人才与知识及时的送到农村,满足农民接受知识的要求,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农业建设的的基本需求。

4.倡导农民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接受新知识,共同分享经验成果。农民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才是发展的最佳捷径。

5.加大政府关于农村发展的资金投入,对于农业发展要大力支持,只有政府和农民一同努力,才能早日建成现代农业。

后记:

建设现代农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建设现代农业,也是解决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方法。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齐心协力,不断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的建成指日可待,农村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下载现代农业示范桑园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农业示范桑园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全5篇)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 解决“灯下黑”问题 2008年,示范区开展了“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在讨论中,示范区人普遍认为,杨凌现有的示范点规模小、零星分散、尚未形成集中......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挥农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

    XXXXXXX现代农业庄园建设

    XXXXXXX现代农业庄园建设 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XXXXX现代农业庄园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实施单位:XXXXXX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XXXXX 联系电话:XXXXXXXX 项目主管单位:XXXXXX......

    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汉中市农业局 (2012年10月16日)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机遇,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

    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引领,是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跨越的重要支撑。经过学习调......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座谈会材料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座谈会材料回山是一个偏远乡镇,也是农业大镇。全镇共有耕地2.7万亩,山林近4万亩,水面2.9万公顷,农业资源极其丰富。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业,尤其是特色农......

    发展农业科技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业科技建设现代农业 ——绥德县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报告 □ 杨崎筠 为了促进我县经济跨越发展,全面落实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

    烟草现代农业建设探讨5篇

    烟草现代农业建设探讨 作者:徐枫 更新日期:2010年7月9日 烟草在线专稿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对发挥烟草产业的龙头作用、解决农业资源与发展的矛盾、提高烟叶生产种植和质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