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于丹《庄子》心得之四认识你自己”有感
读“于丹《庄子》心得之四认识你自己”有感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是幸福、是有效率的。只有真正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不但地完善自己的本能,才能真正获得成功的人生。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为什么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我们又怎么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呢?于丹在心得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西方寓言神话里,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他每天都在问过往的行人一个问题,有一个动物,它在早晨的时候,是四条腿,在中午的时候,是两条腿,在晚上是三条腿。那麽这种动物叫什么呢?过路的行人答不上来就被狮身人面兽吃掉了。年轻的阿狄浦斯在路过的时候,最终回答了这个答案“这种动物就是人。”斯分克斯大叫一声,就跑到悬崖边跳下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离我们最近的东西往往是最难认识的。因为我们人生的变化在不经意间经过很多的阶段:一个孩子,当他匍匐着四只爬行的时候,这是人生的初期阶段。等到他可以站起来的时候,走路是可以奔跑,在这个世界上就很多的东西需要积累,需要建立、同时也有了很多内心惶惑和游离。到晚年的时候,我们积累的那些财富、名声、情感、这一切的一切负累于心。这苍老了的生命,让我们日夜逐渐疲惫,这就要借助于拐杖,这也就是成了人的第三条腿了。
有些时候,我们人是以自己的标准去推断其它的事物,而大自然中的有很多的规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上的万物,千差万别,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就会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仅仅站在不同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去推断所有的事物,就会产生巨大的偏差。
有一段时间,我自己都认识不了我自己。好像自己是一个缺胳膊少腿的人一样,成天无所事事,排挤自己,反问自己,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甚至是做什么,目的不明确,大脑储存不够。终究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坐标点在哪里。然而庄子的《齐物论》中明确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以它自身的角度去观察,永远都有它自身的密码。对于这个问题还告诉我: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的心。最难解答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不错,有前因就有后果,有为然就有必然。总之我要随心所动。因而在这个世界里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即人生的坐标点。
第二篇: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
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
--------大道与自然
纵观整部《庄子》,所有理论,所有寓言,其实只有一个奥秘,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大道无非是一种规则。也就是说天地间所有规则都要合乎大自然的的规律,天之道才是大道!
人怎样才能知道大道呢?怎样才能安于大道呢?又怎样才能获得大道呢?当我们忘却一个一个人生坐标的参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内心,我们会把握人生独一无二的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人会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机遇会来,一切**会走,在每一个机遇中把握自己,这就是道家所说的合乎天地大道。
庄子最终要提醒世人的,叫做:“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谓之倒置之民”一个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中,这个人就本末彻底颠倒了。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如果一个人丧己于物,失性于俗,那么他就会彻底找不到自己内心真正的价值与力量。
人怎么样才能不丧失?怎么样才能不迷失?就在于我们应该明白:眼前遭遇的每一件事,最终都将被穿越。有太多美好的东西,我们享受当下,但这美好总会过去;有很多苦难的事情,我们要把它扛过去,这苦难也会过去。我们每个人都要牢记这句话“一切都会过去”。光荣会过去,辉煌会过去,苦难会过去。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只是过往。就在我们的生命穿越其中的时候,我们要追究每一个当下的质量。
庄子说,在天地间,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叫善养生者。那么,什么人是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呢?人生的大智慧是,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总是锦上添花。锦上添花是给别人看的,而雪中送炭是为自己的。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重要的莫过于认知自己,以自己的生命合乎大道,这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很多弯路。庄子认为,这个世界应该返璞归真。也就是说外在的道德少点,不要过分相信技巧,让我们回到最朴素、最本初的状态。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甚至有人不择手段获取利益和名誉。庄子对于我们现代人的意义在于,多一些内心朴素自然的淡薄,少一些投机取巧的刻意行为,否则,我们则有可能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迷失自己。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真正融进自然地大道之中呢?
庄子说:“虚无恬淡,乃合天德”。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做到虚无恬淡,让心真正静下来,不慌乱,不迷茫,就合乎天德。在很多时候生命是会陷入绝境的。陷入绝境之后,只有依靠我们明确的判断和心底的冷静,才能使我们真正走出绝境。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天地之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最终每一个生命的成全就是这一句话:“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第三篇: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
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他的文章气势磅礴,他的思想深邃宏阔。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看破功名,不屑名利,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知道庄子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最近呢,庄子确实火了一把。这得归功于一个人——于丹。
于丹何许人,她是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了七天《论语》,当于丹把国学经典通俗化,却出乎意料地抓住了全国观众,仅在七天时间里,于丹就从默默无闻变成一鸣惊人。于丹也因此被称为“女易中天”。
《于丹〈庄子〉心得》这本书共分为庄子何其人,境界有大小,感悟与超越,认识你自己,总有路可走,谈笑论生死,坚持与顺应,本性与悟性,心态与状态,大道与自然。
今天,我也粗粗浏览了《于丹<庄子>心得》,故事深入浅出,短小精干,确实引人入胜。庄子所代表的思想,在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对于浮躁而又忙乱的我们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在生活当中也是,当面对困境的时候,往往要把自己摆对位置,看清自己处于何种境界,这样过起来岂不是很轻松。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泊为大。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倒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只有真正清醒地认知了章节,才能获得成功的人生。从而达到庄子的“逍遥游“境界。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然而看过之后也有几分惆怅.我能达到这种境界吗?也许理性上我很向往这种境界,但感性的声音告诉我,我做不到。我也许能淡泊名利,但放弃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更加做不到笑谈生死。
庄子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庄子说,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畏死,不要觉得:生命在拥有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喜,死亡来临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怕。这样的态度,说起来潇洒,但是贯穿到每一个凡人的生命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个人这一生在忙忙碌碌、紧紧张张,在整个这个匆忙过程中,其实对于越来越短的时光,都心存畏惧,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笑谈生死呢?
更何况,今天的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每天勤奋地工作,可怜的一点薪水要孝
顺父母、养孩子、养车子,一不小心成了房奴,又得养房子,还务必要养好身子,病了,昂贵的医药费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又怎么能笑谈生死。不要说面对死亡,就是想想也心存畏惧,养育之恩还待报,培养孩子的责任压在肩头,生命可不是我们自己的。可不曾想,奋斗令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责任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意义,压力让我们不断成长,成就让我们充满自豪。原来,需要奋斗也是幸福的一种。不是吗?
庄子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
第四篇: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
让智慧引领人生
——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
自从上次在课堂上,看了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解读《庄子》心得的视频后。我深受影响,于是在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因为文言文的难理解,我以前很少读过庄子的文章,但是通过于丹教授的解读,我受益匪浅。
于丹教授从十个方面为我们解读了庄子,其中让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是“认识你自己”、“谈笑论生死”、“坚持与顺应”。
认识你自己
正如于丹教授所说“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发点,才能够去善待别人”,我们总在怪别人不理解自己,可是我们何尝想过,其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我们虽然无法向庄子那样,梦到自己是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从而得出“究竟是自己做梦化为蝴蝶了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了自己了呢?”的想法,但是我们可以向庄子学习,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看待推断所有的事物,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才会懂得如何认清他人,而不必把自己的方式强加于人。在当今社会上,不认识自己的人比比皆是,而把自己的方式强加于人得更是数不胜数,小到家庭,大到社会,每当产生矛盾时,就必然有争吵,自然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正如混沌的开窍,渔网教子的方式,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自知之明是如何重要,而我们又要如何能做到自知之明呢?于丹说:唯有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双灵魂的眼睛,始终审视自己。从认识你自己,到倾听你自己,到涵养、孕育你自己,这是一个美好的人生历程,通过庄子,通过于丹,我更加认识了自己!
谈笑论生死
庄子面对生死的态度,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绝不找死,第一点我无法参透,更加做不到,死对于庄子来说仿佛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他在《大宗师》篇里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子桑户死后,子情张和孟子反一个在编挽歌,一个在弹琴,对着子桑户的尸体唱歌。在现代,我从来没听说过有谁会这样做,当初我爷爷去世时,我只知道哭,只知道自己以后都没有爷爷叫了,我想,如果谁在办丧事时又唱又跳,说不定会被骂没良心吧。虽然我无法向庄子那样谈笑面对死亡,但是我绝对赞同他的不找死,人生只有一次,生命如此美好,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为何要轻生呢?即使对这个世界有多么地不满,但只要我们活着,活着就有希望,还记得那个故事:一只小蜘蛛在往墙上爬,爬着爬着,前面有一块湮湿了的雨迹,小蜘蛛一爬到潮湿的地方就掉了下来,然后,这个蜘蛛又从墙角开始爬,再爬到有个有雨湿的地方又掉下来了,如此一遍又一遍,周而复始。蜘蛛都懂得不屈不挠,我们为何要轻易轻生呢,再想想司马迁的忍辱负重,想想霍金受病魔的折磨,想想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人们,我们还有资格轻生吗?!这个世界还是充满精彩与希望的。
坚持与顺应
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不外化。所谓的“外化而内不
化”,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外表随物变化,而内心有所坚持,凝静不变,而“内化而不外化”,说的是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人的内心应该坚持住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我们生活的时代时时刻刻在变化着,渐渐地,很多人把持不住诱惑,过分追求名和利,看看那些贪官,贪一点又一点,最后落得坐牢的下场,如果他们能坚持住自己心中的尺度,时刻提醒自己不被外在影响,那么也不会在监狱中度过余生。我们再来看看小悦悦事件,越来越多的扶人遭官司的事件让人们渐渐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质疑,更对这个社会产生质疑,于是,更多的人变得冷漠,对身边发生的事件视而不见,小悦悦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面对那么多变数,究竟还有多少人能继续坚持自我?现代人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面对千变万化的外在世界而内心不变,如果我们没有内心的定力,就会随波逐流,桀骜不驯,本着内心的宽容和洞察,随遇而安,不与世争,这样的话会少了很多纷争,少了很多矛盾。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了哲学的魅力,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哲学,让我们更会做人处事!
第五篇:读于丹庄子有感
《于丹〈庄子〉心得》之总有路可走读后感
在于丹的书中是这样写道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
而善于讲寓言的庄子,却借用一个个或身有残疾,或外表丑陋的怪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庄子在《人世间》篇中写过一个叫支离疏的人。他的双肩高过他的头顶,头低到肚脐以下,他的五脏六腑都挤在后背上,还是一个驼背。他就像是一个怪物一样。像他这样的人怎么样生活呢?据说他替别人缝衣服,洗衣服,足以养活自己。写到这里我不经想说:像支离疏这样的人,他只要自食其力,一样可以养活自己,那在我们当今社会的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有一个武汉的男孩叫舟舟,他是患有先天智障的孩子,大家应该听说过吧。他的智力相当于三四岁的儿童,而且再也没有成长发育。但他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音乐世界。
每当有大型的交响乐演出的时候,指挥在前台,他在后台,一个人心醉神秘地指挥。他跟音乐好像有一种超越任何知识的默契。后来他不仅家喻户晓,还可以站在国际舞台上参加比赛。舟舟的故事应该说是一个生命奇迹。
庄子告诉我们
在天地之间,如果一个人真的顺应生命形态,那么首先把这些遗憾和残缺都接受吧,不要委屈,不要较劲,而是想怎么样使自己更好。而那些表面看起来稀奇古怪的甚至形貌恐怖的人,他们的内心有一种大境界,是我们健全人不能比拟的。看了庄子的文章我想到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无所谓垃圾和废物,所谓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大的财富。有很多财富无非放错了地方。
无论他们是后天受刑罚的,还是先天残疾,无论是肢体上残疾,还是智力上有缺憾,他们都是我们的镜子。
想想自己,我有些惭愧,我没有在他们的残缺里面照健全,反而在我自己的健全中照出了残缺。我不应该有时埋怨上天,埋怨这个不好,那个不公平……,跟他们相比我觉得自己很渺小。
我想这篇文章就是庄子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一种最好的启示。我相信每个人都应该保有一颗平常心,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相信“世界上总有路可走”心情就会轻松很多,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初二(3)班 马天惠
《于丹〈庄子〉心得》之总有路可走读后感 马天惠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