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得认识你自己

时间:2019-05-15 02:1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庄子心得认识你自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庄子心得认识你自己》。

第一篇:庄子心得认识你自己

【庄子】心得〗于丹心语 ——认识你自己

1.人最难认知的是自己的心。

2.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去善待他人。

3.不要因为世俗的标准而远离了自己的赤子之心。

4.在我们成长中一定有某种潜能从没有被开发出来。

5.心斋(审视内心、反躬自省)是认识自己、获得人生效率的好方法。

6.外在世界有多大,内心的深度就有多深。

7.你必须亲自丈量脚下的每一步路。

8.对自己的评估,只有内心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第二篇: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希腊和后来的哲学家经常拿来引用来规劝世人。人们对这句箴言可以有三种理解。

第一是人要有自知之明。这应该是箴言本来的意思,它传达了神对人的要求,就是人应该知道自己的限度。古希腊人大概也是这样理解的。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之事,泰勒斯回答:“认识你自己。”接着的问题:什么是最容易之事?泰勒斯回答:“给别人提建议。”这位最早的哲人显然是在讽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无几,好为人师者比比皆是。而苏格拉底领会了箴言的真谛,他认识自己的结果是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为此受到了德尔斐神谕的最高赞扬,被称作全希腊最智慧的人。

第二种理解是,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世界的秘密,因此,都可以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世界。在希腊哲学家中,哲人赫拉克利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他说:“我探寻过我自己。”还说,他的哲学仅是“向自己学习”的产物。不说认识世界,至少就认识人性而言,每个人在自己身上的确都有着丰富的素材,可惜大多被浪费掉了。事实上,自古至今,一切伟大的人性认识者都是真诚的反省者,他们把自己当作标本,借此反而对人性有了深刻而同情的理解。

第三种理解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认识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实现自我,真正成为自己。这种理解最流行,但未必符合作为城邦动物的希腊人的实情,恐怕是文艺复兴以来的引伸和发挥了。

如上所示,几千年来,人们对“认识你自己”作了很多阐述和理解,谁对谁错姑且不论,我想的是,人为什么要“认识你自己”呢? 在我看来,这大概可以这样来说明:

人,生而无知;知,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所谓生而知之的说法是不可信的。如颜渊说老师孔子是“生而知之”,是他对老师的崇敬使然,我们不可这样理解,否则,我们就难以理解孔子说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了。)一个生而无知的人,一开始的时候,对陌生的世界是既好奇又无畏,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而好奇无畏的人,犹如无头的苍蝇,难免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这样,无知的人就会产生恐惧,同时,他“吃一堑,长一智”,开始由“无知”向“知”(“小智”)转化了。

“知”的人,因其“知”而对陌生的事物产生畏惧,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为了逃避对陌生事物的恐惧,一般来说,他只能依赖既有的经验行动,而不敢冒险。这样,“知”(“小智”)不仅没有能够促进人的健康成长,相反,他却阻碍了人的前进步伐。从这种意义上说,“知”即“小智”,实与“无知”不相上下,严格说来,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知”,而人天生的“无知”其实是无所谓的,它仅仅是“不知道”而已。“知”即“小智”,实乃“无知”,它是普通人的精神意识状态,它受一种“鼠目寸光”的功利主义原则支配,只能支持普通人应付熟悉的环境,免受外界伤害,而对陌生的事物和突如其来的变故,它就很难应对了。

为了应对个体经验的有限性,人们发明了“学校”和“教育”,以众人的经验弥补个体经验的不足。“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个体知识的有限性。因此,我们通常把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称为“知识分子”。可是,“知识分子”的知识仍是有限的,更不用说普通人了,因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而现实是不断变化的,很多事物的出现和事件的发生是超出人们现有经验的,“诱惑”与“恐吓”无处不在,因此,人依据经验行动总是有限的。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那么人的现实生活就难免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很难从从容容地过好每一天。即,这时的人不是生活在寻欢作乐中“乐不思蜀”,就是生活在对未知的“恐惧”之中。生活在贪婪中,人就会利令智昏,丧失原则,放弃人生的最终目标。生活在恐惧中,人的精力很难集中,生活质量和效率必大打折

扣,故必延滞和推迟人的生命的进程。换言之,所有生活在贪婪和恐惧中的人,将有限的生命耗费、浪费在半路上了,他很难到达人生的终点。因此,生活在贪婪和恐惧中,使得本应享其天年的人生“夭折”,这是人生的悲剧,实无异于死亡。

由上可知,人的不幸的根源在于人后天的“无知”而非天生的“无知”。而要免于人的不幸到达幸福的彼岸,人就必须从后天的“无知”状态中解放出来,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而这种“知”,我认为就是这里所说的“认识你自己”的智慧。

在我看来,可以把“认识你自己”理解为认识你的最内在的自我,那个使你之所以成为你的核心和根源。认识了这个东西,你就心中有数了,知道怎样的生活才是合乎你的本性的,你究竟应该要什么和可以要什么了。

然而,最内在的自我必定也是最隐蔽的,怎样才能认识它呢?各种宗教有静修内观的功夫,对于一般人来说,那毕竟玄乎了一点。而且,内观的对象其实不是上述意义的自我,而是这自我背后的东西,例如,在佛教是空,在基督教是神。

这里有一个认识自我的方便路径。事实上,我们平时做事和与人相处,那个最内在的自我始终是在表态的,只是往往不被我们留意罢了。那么,让我们留意,做什么事,与什么人相处,我们发自内心深处感到喜悦,或者相反,感到厌恶,那便是最内在的自我在表态。就此而论,知道自己最深刻的好恶就是认识自我,而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倘若有了自己真正钟爱的事和人,就可以算是在实现自我了。

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怎样“认识你自己”呢?现代人生哲学为所有人设计了一幅完整的科学的“人生地图册”,它可以让所有人在自己的人生未真正到达彼岸之前,就在理性的灵魂的高度熟悉通达他的所有路径,从而使自己在人生之路上从容不迫。所以,学习哲学也是可行之路。

人啊,要认识你自己!

第三篇:认识你自己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前辈支使和指教。”

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熟悉一下寺里的众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了?”

方丈微微一笑,洞明睿犀地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了解、去认识吧。”

三天过后,小和尚再次来见老方丈,满有把握地说:“寺里的所有伴侣我都认识了,我想有事做。”

方丈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 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着、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着。在阳光里、在月光下,他一遍遍地琢磨、一遍遍地寻思着。

不知过了多少天,一头雾水的小和尚,在一口水井里忽然看到自己的身影,他豁然顿悟了,赶忙跑去见老方丈。

找来找去,却忘了还有个自己。

并不是老方丈要故弄玄虚,这事看起来小,其实很大;看起来只是个个案,其实十分普遍。

这世上最能影响自己的人,不是父母老师,其实只是我们自己;

这世上我们最不了解的人,不在天南海北,其实就是我们自身。

这是一个天下人普遍忽视的问题。

骑驴找驴这件事很多人都没做过,但与“骑驴找驴”类似的事情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在做着。尤其是在意识方面,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却偏偏要蒙着眼睛背诵别人看到的东西,而那个“别人”往往也是从别处背诵来的,而大家都在得意于自己的记忆力是如何的高人一等,等后来终于无书可背需要自己睁眼去看时,却早已近视得什么都看不大清楚了,只好凭着些许记忆过活。

第四篇: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

我们给自己编故事,只是为了更安心地生活。---Joan Didion

人为什么对自己的人格(希金斯,自诩为礼貌的绅士,其实粗暴、歧视女性、控制欲强)茫然无知?

弗洛伊德的解释:压抑或许是罪魁祸首,自诩为有修养的英国绅士,而不是自我洞察看清真实自我,这样能免遭巨大的精神痛苦。

适应性潜意识对此有一个简单的解释:多数人的习惯特性、品质、气质都属于适应性潜意识范畴,人们无法直接感知,所以只好通过其他渠道构建自我人格理论,与其说,这种理论构建是受压抑和逃避焦虑的驱使,倒不如说,纯粹是受到自我连续叙事(不能接触无意识人格)的构建需求驱使。

适应性潜意识自我与意识自我,两者对于回应社会时都有固定模式,因此,单讲“自我”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这种差异受到心理学领域中人格理论的普遍忽视。

第一节何为真实的自我

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指决定一个人“特定性为和思想”的一种心理过程。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是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冲突、妥协,从而对“我们是谁”做出了界定。近年来,人格研究的主流方向是特质理论,该理论试图对人们共有的某些基本人格特质进行独立研究。人格特质理论很少研究人格特质起因,更多是对人格测量结果的定量分析。比如大五理论。研究发现,在人格特质差异形成的因素中,遗传因素占到20%--50%的比例。与上述研究相比,后现代主义学派认为,根本不存在单一的、连贯的人格或自我,在他们看来,自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文化、角色扮演及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米歇尔和国王的新衣 米歇尔研究发现,没有哪一种研究取向能够完全符合人格研究的黄金准则,即奥尔波特提出的带有某种确定性去预测人们的实际行为。米歇尔发现,人格特质和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他进一步分析认为,人格心理学家低估了社会情境对行为的影响程度。社会情境对行为产生强有力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个体差异对人格的影响。【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差异是最好的行为预测期器,社会心理学家则投注在社会情境的本质和人们的理解方式上】

米歇尔认为,与其将人格看成是归类人的静态特质,不如将其看成一组独特的认知-情感变量,用来决定人们解读情境的方式。

其他人格理论更多地侧重自我的意识构建,在作者看来,最好将米歇尔的认知-情感系统看成是适应性潜意识的一部分。

两种人格:适应性潜意识和意识自我

作者认为,人格存在于两个地方:适应性潜意识和意识构建的自我。适应性潜意识符合奥尔波特的人格定义,包括解读社会环境的一些独特方式,以及引导人们行为的稳定动机。但是,意识自我也符合奥尔波特的人格定义,由于人们无法直接接触自己的潜意识特质和动机,所以通过其他渠道构建一个意识自我,包括个人经历,可能自我,外显动机,自我理论及关于

感觉和行为诱因的信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意识自我和潜意识自我并不相符,两者看上去是相互独立的。这就表明,通过两种人格就可以预测人们不同的行为。适应性潜意识更可能对人们失控的、内隐的反应产生影响,意识构建的自我更可能影响人们审慎的、外显的反应。【遇到意见分歧时,是否要争论一番,下意识的快速决定受到无意识需求(权利和归属感的需求)控制,但是否邀请他人共进晚餐,这受到意识层面的自我归因动机的控制】 人们不能直接观察他们的无意识特质,所以必须尝试采用间接手段来推断这种特质,从通常意义上讲,对适应性潜意识的本质做出准确推断,对我们更有益。

第二节为什么我们很难了解自己

大量研究表明,适应性潜意识能够运用稳定的、具有典型性的方式对周围环境做出回应,它符合奥尔波特对人格的定义。

潜意识的“假设”判断

米歇尔认为,人们拥有一组独特的认知-情感变量,以决定我们回应世界的方式。“人格中介系统包括五个部分:编码(对自我、他人、社会情境的解读),对自我与社会世界的期望,情感与情绪,目标与价值,能力与自我调控计划。简而言之,人们会把自己设想成不同的角色,以决定他们对某种特定情境的回应方式。【五个变量,每一部分都带有适应性潜意识的特征】

对孩子的情境观察表明,特质论的研究用处不大,因为:

1、孩子的攻击性取决于他们解读情境的方式;

2、孩子对情境的解读会随着时间流动形成固定模式;

3、孩子们是通过适应性潜意识去解读情境的。

扫描模式:习惯性可进入性

用适应性潜意识辨别信息的一项标准是“可进入性”,这种扫描模式使人们快速而高效地对社会情境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我们越是可进入那种类别,我们对此方面的信息就越敏感,对敏感信息的获取速度极快,意识通常察觉不到。(一些人对诚实敏感,一些人对幽默,等等,见到新朋友,我们更可能习惯性的可进入某种特定类别)

移情:新旧交替

学术界将弗洛伊德对移情(婴儿时对父母的感觉转移到他人身上)的发现称为最具独创性的发现。

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家安德森将移情看作无意识的社会信息处理系统,将移情看作是日程生活的正常化运作,她主张,我们对他人的心理表征,与其他“习惯性可进入”类别一样,能迅速深入脑海并称为习惯可进入的类别,用来了解、评价新认识的人。安德森研究发现,如果人们新认识的人跟自己心目中的重要人物很像,对此人的评价也与对重要人物的评价类似,即使人们并未意识到,目标者与自己心目中重要人物的特征有哪些相像。

依恋的运作模式

研究者对成年人的依恋模式进行研究,他们认为,人们在看待重要的过去关系时,例如与父母的关系,会采用习惯性的方式,这使他们不能正确地理解自己在当前关系中的行为,尤其在与恋人的关系中。

双重动机与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归属感、成就和权利的需求属于人格的范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动机是适应性潜意识人格的重要部分。内隐动机生成于童年时期,之后逐渐变成自动的、无意识需求。

主题统觉(潜意识动机)和自陈量表(意识动机)测试之间毫无联系,但结果都有效。无意识动机与意识动机相分离,比如依赖需求中,外显的、有意识的依赖测量中,女性评分高,而无意识的依赖测量中,男性的评分高。

我们看自己和别人看我们一样吗?

如果我们有双重人格,无意识人格和意识人格,两者都会诱发个体的行为,那么,别人是如何了解我们的?我们无意识的、无控制的行为会反映我们的内隐动机和特质(例如对归属感的内因需求),而可控制的、审慎的行为则反应我们的外显动机。但从某种程度讲,人们似乎可以留意到他人适应性潜意识的外显行为(比如一个人说自己害羞,但他却是个聚会狂),正所谓旁观者清。

人格的自我评定,以及他人对自己的人格评定,两者的相关性并不高,这种相关度,部分取决于人格特定,比如内外向,观点通常较为一致,但责任心等通常分歧较大。

还有研究表明,人们对他人行为的预测,要好于对自身行为的预测,比如慈善买花,比如献血。

人们为什么不能准确预测自己的行为?

1、我们往往“自命不凡”,且认为,自己比普通人更加道德;

2、在预测自身行为时,我们更多地根据自我人格的特质,而忽视了环境的限制,此外,内部信息还无法准确概括人格,所以当然不完全准确。

第三节不可靠的自我界定

独立于适应性潜意识人格外的意识自我,本质是什么?

麦克亚当斯曾经对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部分进行研究,即人们构建的关于自我的生命叙事,人们对过去、现在、将来所做出的连续性叙事,这些叙事的主要功能室将自我的各部分整合成连贯一致的同一性整体,这种同一性整体具有长期稳定性,且随着时间变化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研究结果显示,这个审慎的系统将自我的各个分散部分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叙事。

麦克亚当斯认为,生命叙事与客观现实不是完全一致的,也不需要一致,与其说,它们是以事实为基础对客观历史进行叙述,倒不如说,它们是对生命的解读。一个好的生命叙事有哪些方面组成,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它由多少事实依据。

很多理论学家指出,针对人们应该或可能成为那种人,意识构建非常重要,人们会有三种自我构建: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可能自我,这些构建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总之,当人们描述自我人格时,通常会陈述他们对自我的意识理论和构建,而这可能与适应性潜意识的特质和动机有分歧。

第四节自我究竟源于何处

有证据现实,适应性潜意识的某些性情,例如气质,具有遗传性,当然也受到文化和个人经历的影响,适应性潜意识的一个特征是自动化,将意识构建变为自动化的方法之一就是反复多次运用。人们并非生来就具有“如果-那么”模式,也没有心理学家所讲的“习惯性可进入”,这些都是通过频繁使用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第五节积极的自我和消极的自我

研究认为,人们一旦发展出一种自我的意识理论,就很难再否定它,我们会更多地注意到意识理论而不是潜意识指导下的行为发生的频率。

无意识自我与意识自我不一致会造成什么后果?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学生的无意识和意识目标进行测量,目标相对一致的学生,精神状态提升很快,而不一致的学生,结果正好相反。

第五篇:读“于丹《庄子》心得之四认识你自己”有感

读“于丹《庄子》心得之四认识你自己”有感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是幸福、是有效率的。只有真正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不但地完善自己的本能,才能真正获得成功的人生。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为什么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我们又怎么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呢?于丹在心得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西方寓言神话里,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他每天都在问过往的行人一个问题,有一个动物,它在早晨的时候,是四条腿,在中午的时候,是两条腿,在晚上是三条腿。那麽这种动物叫什么呢?过路的行人答不上来就被狮身人面兽吃掉了。年轻的阿狄浦斯在路过的时候,最终回答了这个答案“这种动物就是人。”斯分克斯大叫一声,就跑到悬崖边跳下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离我们最近的东西往往是最难认识的。因为我们人生的变化在不经意间经过很多的阶段:一个孩子,当他匍匐着四只爬行的时候,这是人生的初期阶段。等到他可以站起来的时候,走路是可以奔跑,在这个世界上就很多的东西需要积累,需要建立、同时也有了很多内心惶惑和游离。到晚年的时候,我们积累的那些财富、名声、情感、这一切的一切负累于心。这苍老了的生命,让我们日夜逐渐疲惫,这就要借助于拐杖,这也就是成了人的第三条腿了。

有些时候,我们人是以自己的标准去推断其它的事物,而大自然中的有很多的规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上的万物,千差万别,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就会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仅仅站在不同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去推断所有的事物,就会产生巨大的偏差。

有一段时间,我自己都认识不了我自己。好像自己是一个缺胳膊少腿的人一样,成天无所事事,排挤自己,反问自己,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甚至是做什么,目的不明确,大脑储存不够。终究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坐标点在哪里。然而庄子的《齐物论》中明确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以它自身的角度去观察,永远都有它自身的密码。对于这个问题还告诉我: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的心。最难解答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不错,有前因就有后果,有为然就有必然。总之我要随心所动。因而在这个世界里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即人生的坐标点。

下载庄子心得认识你自己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庄子心得认识你自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你自己教案

    《认识你自己》教案 xx镇成人学校:xxx 2013年5月 《认识你自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懂得全面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懂得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我......

    如何认识你自己

    如何认识你自己 你 有 五 大 特 点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判断准自己,是你处理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做为高中生,你要想搞好学习,你就必须做到知已——了解你自......

    认识你自己教案

    《认识你自己》教案xx镇成人学校:xxx 2013年5月《认识你自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懂得全面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懂 得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我,不断......

    认识你自己----周国平

    1 一个灵魂在天外游荡,有一天通过某一对男女的交合而投进一个凡胎。他从懵懂无知开始, 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但是,随着年岁和经历的增加,那天赋的性质渐渐显露,使他......

    你认识你自己吗?

    超准的心理测试(各大公司HR必选测试标准) 前言:本心理测试是由中国现代心理研究所以著名的美国兰德公司(战略研究所)拟制的一套经典心理测试题为蓝本,根据中国人心理特点加以适当......

    认识你自己教案

    认识你自己 【活动对象】 初中生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更深入、细致地了解自我,展示自我,在说优点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使自己快乐地学习......

    认识你自己[大全]

    《认识你自己》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你自己》。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第一......

    庄子心得

    庄子心得 1、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2、儒家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的信念;而道家看重的永远是更高旷的苍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