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者思维方式培训心得
培 训 心 得
——学习«管理者思维方式动作分解»感想
这次学习魏庆老师的培训课程《管理者思维方式动作分解》,让我受益匪浅。所谓管理,就是通过管人达到理事目的的一个过程,是一门“与人斗”的学问。而所谓的优秀管理者,就是那些善于用人、善于利用人的各种特点来激发他人主观能动性的人。
曾经的我在销售意识、思维方式、管理能力等方面一直觉得离目标距离差很远,但却一直不知道差在了哪里。通过此次培训,让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关键的差距是他在不断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认真客观的总结,把从事过的实践工作通过科学方法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再根据这些通过实战检验你的理论来指导日常的销售工作,而我在这方面却做得很少,仅靠过去的经验指导现在的销售工作。
此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围绕管理者思维方式的转变及动作分解展开,综合阐述了管理者思维方式转变分解的三个阶段,1、如何管理;
2、管理观念的转变;3管理者价值观的转变。魏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管理者在各阶段的销售管理要点及方式方法,指出日常销售中容易犯的一些错误,所论述的思想值得我们深思。
培训老师讲到从一线提拔上来的管理者常常会产生管理上的误区,如:视下属如兄弟、凡事亲力亲为,忽视对下属的培养等等。这些管理误区也时常在我身上发生过,这就是没有真正完成职业上的转型。把一些错误的或者是停留在优秀业务员的层面上的东西当成经验,重经营、轻管理,过度重视兄弟情义,轻易相信员工的自觉性、疏于
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和激励机制,刀子嘴豆腐心、表面上管理严格实际下属出问题就护短,不是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来帮助下属,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来完成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听到这些培训内容时,我突然开始警醒,是该静下心来认真反省了。应该彻底摆脱旧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及管理模式,按照现代市场发展的规律,虚心吸取公司优秀市场及优秀区域经理的成功经验,改造自己,重新打造一支全新的销售队伍。
其次讲的是关于管理观念的转变。执行力的提升及销售细节的掌控仿佛成了销售的灵丹妙药一般,那么如何提升执行力?培训中提到了具体的方式方法,其重点强调了销售过程中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具体措施,这点是我在以前工作中比较差的一点。曾经的我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事前布置工作不仔细周全,对工作中可预估性欠缺,导致执行过程中漏洞百出,没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防。事中没能亲临一线现场示范,没有现场指导下属完成相关的销售工作,并对正在执行的事项缺乏追踪指导,造成了手下的人员成长较慢。事后也没对下属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总结,让所有人员共同分享成功经验和反省失败教训,没有对执行过程中表现优异人员进行奖励,对出现失误的人员进行处罚,造成团队没能形成奖罚分明的团队氛围,久而久之,队伍的执行力、凝聚力就难以形成,很难完成公司下达的各种销售指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个真正成熟的销售经理,一定要学习一点财务管理知识,不管公司是否考核你的利润,你都要学会用财务经理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销售额,将你给公司带来的销售毛利减去你的办公费用、人员费用、销售费用、广告费用、行政费用后,看看能获得的毛利有多少。通过计算你会发现,这个利润简直低得可怜,你会发现当一个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它的利润根本不是赚出来的,而是省出来、挤出来的。”这就是魏庆老师最后阐述的管理者应该给公司创造有利润的销售。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在团队里树立正气,打击邪气,不能让消极东西在团队生存蔓延,防止打工者的心态在团队里形成主流民意。作为公司基层管理者,我们的主要职责不只是达成销售目标,而是在创造利润的前提下达成销售指标,这才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要学习控制销售成本的基本技能,树立节约营销意识。控制成本不是一味的控制销售支出,而是通过制定科学的价格体系来帮助公司及各供应商盈利,提高销售工作效率,要有成本核算意识,要时时刻刻维护公司利益,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时时刻刻勉励自己,在团队中推行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的管理信条。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深有体会。正如魏庆老师所言:每一个想成为优秀管理者的人首先要建立的观念是:管理实际上是通过管人达到理事的目的的过程。管理者要学会在用人上动脑筋,要善于利用人的各种特点来激发他人的主观能动性。今后我会自觉转变销售管理观念,用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站在公司这盘大局中考虑问题、管理团队,放弃小我,成就大我,争取成为魏庆老师所言的那只又“懒”,又“黑”,又“吝啬”的为公司谋福利的“好乌鸦”。
皮件部:马巧玲
2012-8-5
第二篇:管理者培训心得
一线管理者培训心得
在5月29号及30号两天的培训中,程清萍老师通过现场互动、具体案例分析以及理论阐述等一系列的形式,使我对现代社会一线管理者的管理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现代社会管理者所需的能力素质要求有了深刻的认知,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对此次培训的体会:
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并学会角色转换。
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每一个人针对不同的场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包括父母、子女、同事、上下级、牌友、球友等等,正如程老师所讲的关于撒切尔夫人敲自己家门,丈夫针对她的不同称呼给予的不同反应的案例,可以看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的认知定位,不同场合下进行角色互换以适应当时的场合。
而在管理者中,会经常出现角色的错位,包括土皇帝(过分看重自己的级别,官僚作风严重)、民意代表(站在下属的立场意气用事)、自然人(把自己当成普通员工)、传声筒,这些都是个人对于自己的角色认知出现偏移,对自己定位不够所致。在管理者的角色中,管理者应该掌握三个维度,相对于上级来说,管理者本身是执行者、协助者,对于同级来说,管理者是支持者及合作者,对于下级来说,管理者是督导者、培育者,只有正确掌握好这个度,才能正确定位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二、管理方式/思维的转换。
在培训中程老师分析了不同年代人出来工作的原因,从中我们可 以看出不同年代人出来工作的目的不同,故针对其不同需求管理者应当适当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否则正如程老师所讲“用以前的管理手法管理未来的人肯定会出错”。现代社会中90年代的人,他们有很大一部分人出来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50、60、70年代大部分出来都只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他们在根本需求上就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现代管理者的管理思维必须进行转换认识到“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留住人心”。
三、学会关心员工,多站在他的立场想问题。
在现代管理中,几乎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人性。每个人在生活工作中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员工也是如此,要想真正了解员工,掌握他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管理者要学会关注员工的生活、工作、健康等方面,了解其动态,在他需要帮助时以正确的方式对其给予开导、帮助,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和谐愉快。
四、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健康的身体(铁匠的身板)、做事拿捏上的精准(木匠的尺度)、很强的洞察能力(挖匠的慧眼)、高的工作技能(篾匠的巧手)、要有耐心做事很细心(缝纫者的精神)。只有具备这五项技能,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才能很好的去管理别人。
五、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要学会接纳跟你不一样的人。在社会中存在着各色各样的人,他们有他们的性格、处事方式,不可能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样,所以在管理中要正确对别人的性格特性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他的归属型(D、I、S、C),然后对其进行正确定位,将其置于适合他自己的岗位,充分发挥出性格中的优势,知人善用,这样才能在工作中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的体会到,管理者只有具备该岗位所需的素质要求,并正确的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对员工按其性格进行正确定位,知人善用,这样公司才能更好的发展,人员才能得到更好的利用。
第三篇:管理者创新思维培训心得体会
管理者创新思维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7月2日—7月7日,集团公司安排了5天的脱产培训,期间学习的主要课程为,高效执行力打造;项目管理;管理者创新思维;企业人力资源与绩效管理;企业营销管理。在《管理者创新思维》和《高效执行力打造》的学习中所收益最深,下面简单的汇报下,自己学习后的心得感悟。
在《管理者创新思维》培训课中,讲师张纲老向我们讲解了日本雪牌乳业年轻研究员TomoshigeHori和他发明的热线技术的故事。纵观这位年轻研究员的创新发明,可以说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其中有很多坎坷,有很多曲折,但是这位年轻研究员最终取得了成功,这种成功的基础来源于一个最基础的基石,这就是他参加的那次有关物质热性能的讨论会和那位来自庆应大学教授的讲座,也正是因为那一次他的认真听讲,为以后的发明创新点燃了星火;光光有那一次的听课经验,还是不够的,星火也未必能够真正燎原,燎原还需要东风,这个东风就是这位年轻的研究员日后持续坚持的探索,这为他带来了一次次的机遇,更带来了一次次的灵感,所以,个人认为创新思维的基础就是持续的学习,而创新思维最终能够真正的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产出效益,体现价值,还是要依靠持之以恒的坚持。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过:创新思维就是新思想的第一次商业化过程。它包含着四点因素,即是:“新思想”、“商业化”、“第一次”和“过程”缺一不可,这四点要素彼此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作为组织系统当中的每一员,无论是中高级管理者、还是普通一般员工,都要学习这种创新思维,建立这种创新思维,有了这种新思想,我们才有生机,才会科学发展。
与此同时,企业不仅需要有新思想、新思维,作为企业组织还必须要拥有高效的执行力,这也是《高效执行力打造》培训课的核心学习要点。在企业现实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影响企业高效执行力的因素有很多,如:人的因素,制度的因素、物的因素、文化的因素等等,这些因素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直接影响到了执行力的高低;而“管理”就如同一根红线,能将它们串联在一起,并影响着它们当中的每一个因子,也将会直接左右执行力,影响到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实际事例。
以我厂生产的铠装电缆用铝合金带材为例,该种型材目前市场占有率约60%且是在国有企业中惟一开发铠装电缆用铝合金带材的企业,该产品的市场潜力较大且产品的附加值高,具有开发的价值。为进一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我厂对铠装电缆产品进行了合金系列化开发,与此同时我厂为了提高在行业与市场中的影响力,还制定了该产品的国家标准即《铠装电缆用铝合金带材》,标准级别为国内先进标准,该标准2016年以发布。执行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我厂还将铠装电缆的生产工序进行了下一步延伸,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不仅为用户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投资成本,更为我厂增加市场竞争力。
纵观,我厂的这个实例,不仅体现出了创新思维,更体现出了高效的执行力。可以说“合金系列化开发”是全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的智慧的结晶,是创新思维最终的体现。而如何将这种创新思维转换为生产力,服务企业服务多元化的客户需求,最终产出经济效益,关键就是管理,就是要有高效的执行力。也正是依靠着这种创新思维和高效执行力,才让全厂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让企业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实现了企业和客户的双赢。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新状态,作为现代企业必须要注重“创新思维”和“高效的执行力”,它不仅是我们参与市场竞争法宝,更是我们生存的源泉。作为企业里的一名中层干部,我们的职责和责任要求我们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和“高效的执行力”,惟有此,才能更好的服务我们的企业,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想面对未来,我将朝向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加强学习,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学习是我们不断提升创新思维力的关键,也是基础。作为中层干部要始终将学习作为首要,努力的学习各种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才会为日后的工作创新夯实基石。
二是树立责任,提升执行力。作为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提升,首先就是要切实提升我们的责任心,要从思想上解决好工作是为了谁负责的问题,要有担当,有责任;其次要建设好自己的团队文化圈,一个团队的文化氛围十分关键,更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执行力;最后,要有督导和激励,对于团队的成员要有激励和鞭策机制,更好的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和主观性。
三是明确问题,达到目标。TomoshigeHori和他的热线技术之所以能够最终成功,其原因之一就是他在漫长的热线技术开发过程中,始终树立了问题导向。作为中层干部,在意识和行为上树立问题导向,在意识上要充分认识到“我”的问题,四不放过,作风问题;在行为上,要抓住关键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科学决策解决,达到预期目标。
面对未来,我将继续消化好此次培训的成果,并在工作和实践中,运用好此次培训的成果,不断鞭策自己,撸起袖子,继续努力,力求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为我们共同的事业和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MBA带给中国管理者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
MBA带给中国管理者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
236所获批院校、33.3万学生,这是中国MBA教育用20年时间交出的成绩单。从最初完全不为人所知的洋玩意儿,到慢慢成为受人追捧的“香饽饽”,再到近年来随着质疑声而渐渐开始的思考与沉淀,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轨迹。
MBA在中国经济驶入快车道之初进入中国,20年来为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打开了管理思维的另一扇窗,助推了中国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成长,加速了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步伐。
1991年MBA教育落地中国之时,正是中国经济市场化和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那时的MBA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更多地停留在概念的认知上。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中国企业产生了急待管理充电的渴求,这为MBA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热土。而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2007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可以说是给MBA浇了一盆冷水,使人们开始质疑西方那些先进的管理之术是否只是一堆华而不实的理论知识。
其实在国外,像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杰弗里·普费福(Jeffrey Pfeffer)这样的管理学者也早对MBA提出了“重理论不重操作”的质疑,但从MBA在发源地美国的发展轨迹中可以发现,MBA教育也是在膨胀和质疑之中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并在美国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中国而言,情况亦是如此,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在MBA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问题,就全盘否定MBA教育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总的来说,MBA在中国功大于过。
管理知识的传播
MBA作为一门管理学科,19世纪末在美国诞生之初,并非有着明确的实际操作意义,所以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共鸣。直到20世纪初,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平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对企业管理人员的需求也旺盛起来,MBA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很多人认为,MBA教育很好地诠释了美国梦,这与哈佛大学出类拔萃的1949届毕业生不无关系。这届毕业生中后来近1/3成了商业圈的领袖,其代表人物包括强生公司前CEO詹姆士?伯克、施乐公司前主席及CEO彼得?麦格拉,等等。这些商业领袖的成功故事虽然各有各的不同,但是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对他们事业起到的奠基作用不能被否定。
与美国MBA教育鼓励创新不同,中国传统的管理受到农耕文明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以组织稳定和社会稳定为最高原则,“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都阻碍着中国的创新动力(310328)。也正是在这种最高原则和思想的作用下,中国一直秉承着全局为重、求同存异、中庸适度的传统管理方法。虽然这种管理方法中蕴含了深厚的管理智慧,但如果无法真正做到平衡的话,也将从另一个方面扼杀创新性,给企业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束缚企业的发展。
MBA给中国的管理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从某种角度来说,MBA带给中国管理者的不光是创新型的管制知识,更确切的说,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企业在如何良性发展、如何做大做强、如何“走出去”等方面都有着强烈的探知需求。MBA教育在1991年适时地出现在中国,可谓正逢其时。企业的领导者们开始真正思考如何科学地去管理企业,而不单单是做生意那么简单。
MBA就是一个系统的职业教育过程,可以说是为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而量身定制的。在商业基础、理解环境和个性化发展三个学习阶段下,开设了细分的课程,主要包括了管理行为、应用统计、金融会计、管理会计和控制、营销管理、金融学、生产及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经济分析等,还提供了包括财务控制、企业精神、技术管理等很多可供选择的选修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重视实际商业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给中国传统的管理教育带来很多启发和借鉴。
管理人才的储备
哈佛商学院早年一位毕业生在毕业后拍摄了一部记录MBA校园生活的无对白电影,取名为《今天的未来领袖》。如今,中国有越来越多的MBA学子获得了成功,千橡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一舟、当当网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俞渝、优酷网CEO兼总裁古永锵是他们中的代表。虽然不是每个MBA的毕业生都能成为企业的领导者,拥有令人艳羡的未来,但MBA教育确实在人才储备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现代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再辅以商业案例的分析和决策技能的培训,MBA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那些具有实战经验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但是,MBA并不是一个人成功的“护身符”,它重在培养一种综合思维和管理沟通的能力。由于报读MBA的多为已有工作经验而选择继续“充电”的学生,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能够结合经验、取长补短、快速成长。在很多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中,案例练习与知识教学是同等重要的,有时练习更重于教学。很多案例练习的过程都与企业内部的合作非常类似,学
生被分成不同的团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完成案例练习的时候,不仅要应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与合作。这时,学习的过程也就成了积累管理经验的过程。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各行各业中对于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每个商学院都在课程设置上很用心。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为例,该商学院全年有300多门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比如该校从2007年开始设置了私募股权的课程项目,该项目的咨询委员会中,包括了已在私募股权领域从业多年的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校友,他们为课程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课程涵盖信用市场、后期Buyout收购、企业改组和风险投资实务等,带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和深入的案例分析。同时,商学院的私募股权及风险投资俱乐部还为学生会员提供在纽约地区投资公司实习的机会。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只是目前很多顶级商学院的一个缩影,它们希望提供更多的渠道来开发学生的潜能。
如今很多企业已经将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中国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是“求贤若渴”。当然不可否认,国外的优秀商学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跨国商业网络的机会,学生更具国际化视野,但是他们在学成回国之后,也许要更用心地去思考如何将所学到的先进管理知识更好地应用于中国的企业中。未来,中国企业也许将更加需要中西合璧的MBA,国内的很多商学院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而将更多的本土案例融入到课程中,调整了本土案例与海外案例的比例。
管理模式的创新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过:“管理者必须把社会的需求转变为企业的盈利机会,那也是创新的一种定义。”MBA教育其实就是在培养这样的管理者,即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者,而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考验管理者的一个重要方面。MBA扎根中国20年来,从某种程度上说推进了中国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成长,加速了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步伐。
在MBA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通过国际顶级商学院的案例认识和研究“经营之神”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培训之道、学习麦当劳的市场营销策略、借鉴迪斯尼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制度、消化通用电器公司的战略计划??虽然这些管理方法都是西方的经典案例,并不能完全照搬到中国,但是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MBA确实给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打开了另一扇窗。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断扩大,来自于国内国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领导者突然发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思路显然已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无法维持一部更大的组织机器的高效运转了。这时,如何在竞争中达到有效的管理实现永续经营,成了企业领导者对管理进行创新和适时调整的原动力。
说到中国管理模式的创新,不得不提张瑞敏带领下的海尔集团,海尔集团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管理的先行者。张瑞敏在引进西方的企业并购、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创新出了适合中国的管理模式,也就是着名的OEM(全方位优化管理)方法。OEM管理法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为准则,以“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三个体系为基础。这套方法的目标看似简单,但正切中了中国企业长久以来由于“大锅饭”造成的效率低下的要害。海尔集团在企业兼并收购方面也做得可圈可点,发展初期先后兼并了青岛红星电器厂、山东莱阳家电总厂、贵州风华冰箱厂等几十家硬件好但管理观念差,导致经营停滞不前的企业,这也是海尔集团结合中国国情最终选定的“休克鱼”(硬件好但管理思维落后的企业)类的兼并对象。在进入这些企业之后,海尔集团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管理改革,建立了质保体系和奖罚制度,调整组织内部结构,改革干部选报制度,调整市场销售战略,依托着先进的管理方法,企业最终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如今,中国企业已经在国际经济的大舞台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2011年7月《财富》杂志发布的最新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大陆企业达到了58家,这些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在代表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同时,也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管理能力。而在未来,中国将越来越需要MBA这样的专业管理人才,使管理越来越规范、越来越高效。
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成败,MBA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光是传授了管理的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创新。我们不应该将MBA教育中的瑕疵无限放大,而应该总结20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提炼出更适合中国的企业管理术。
第五篇:管理者角色定位培训心得
管理者培训心得
有人说“做一个好的管理者难,做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管理者更难。做一个完美的、有效的管理者难上加难”,但 要说,只要你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把握住了做事的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用人所长,应该来讲不太难。
找准自己的定位
管理者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监督者。不错,这是管理者要扮演的许多角色中的一种,但绝对不是唯一的一种。
曾有人这样形容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管理者是船长、家长、朋友、指挥家、将军、队长、教练„„。想想,这些都是对的,也都是很形象的比喻。在这些角色之外,想特别提出我们作为管理者的另外一个角色:管理者应该是榜样。
在多年的工作当中发现,公司所存在的问题是:下面的人不诚实,下面的人不听指挥,下面的人没有安全意识,下面的人素质太差。但很多次,我们发现,下面问题的根源在上面,在我们这些当领导的人没有扮演好我们应该扮演的角色——榜样。
在一本书里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在某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学校的校长在黑板上写下了CEO三个英文字母,然后问大家它的意义。所有的人都说:CEO等于首席执行官。校长说:“对,但首席执行官的意义是education,是教育,是培训!”而作为车间主任的我们同样是这样,教育、培训我们的员工、下属是我们作为管理者义不容辞的任
务,我们应该给员工一个榜样。帮助他们学习,帮助他们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扮演教育官的角色。
在这么多的管理者可能扮演的角色里面,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呢? 相信我们扮演的角色并无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与否之分。当 我们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是严格的监督者;当我们面临大风大浪时,我们必须是能给员工信心的船长、舵手;当我们面对激烈的竞争时,我们必须是英勇善战的将军;当我们面对需要我们扶持成长的下属时,我们必须是优秀的教练和导师。
但通常,许多的管理者只善于演好一个角色,不善于扮演其他的角色。例如一个人可能是很好的销售人员(球星),但当你把他提拔起来做销售经理(队长)的时候,他可能表现极差。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学会转换自己的角色;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帮助 们的下属学会转换角色。
通过这次管理培训课程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车间领头人的重要性,作为车间的领导者,不单单是一个管理者,而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我在车间所扮演的其他角色。
现在,我已经找到了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条件,找到了这个目标,我将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用一切可能做好车间员工的榜样,让员工和我一起成长。
洗煤厂:李永平
2012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