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验式工学结合中师生的改变与成长
体验式工学结合中师生的变化与成长
材料汇编指南
金磊:管理系就业指导老师
建议阐述点:工学结合让专业发展更完善
提供对工学结合项目总的评价 曹芳英:管理系物流专业实训组长,班主任
2014年“双十一”企业驻点管理师;百世工学第五批驻点管理师
建议阐述点:老教师的新成长
提供1-2个班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转变与成长案例
沈宇航:管理系物流专业实训教师,班主任 百世工学第三批驻点管理师
建议阐述点:工学结合让理论、实践、技能兼备 周雄:管理系物流专业实训教师 班主任
百世工学第二、三、五批驻点管理师
建议阐述点:大专生也有梦,不断学习成长,物流实训技能突出
提供1-2个班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转变与成长案例
金梦力:管理系电子商务专业教师 班主任 百世工学第四批驻点管理师
建议阐述点:从企业到学校,工学结合孕育下的研究生梦
提供1-2个班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转变与成长案例
马欣欣:管理系物流专业教师 班主任 2015年“双十一”企业驻点管理师
建议阐述点:真情付出换认可,两度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提名
提供1-2个班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转变与成长案例
陈南旭:管理系物流专业教师 班主任 2014年“双十一”企业驻点管理师
建议阐述点:笃定教育的意义
提供1-2个班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转变与成长案例
屠晓佳:管理系会计专业教师 班主任 2015年“双十一”企业驻点管理师
建议阐述点:淑女成为“女汉子”一个班级风气的转变
提供1-2个班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转变与成长案例 盛淑娟:管理系电子商务专业组长,班主任
2015年“双十一”企业驻点管理师
建议阐述点:从企业到学校,从教育新手成为优秀班主任
提供1-2个班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转变与成长案例
熊雷:管理系文科组英语教师 班主任
百世工学第五批驻点管理师
建议阐述点:细腻出真挚,实践中提炼理论
提供1-2个班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转变与成长案例
钟尚亮:管理系电子商务专业教师 班主任 百世工学第一、五批驻点管理师
建议阐述点:从在校实习生到沉稳班主任 施粉:管理系物流专业教师 百世工学第六批驻点管理师
建议阐述点:物流专业硕士的两次企业熔炼
刘闯:管理系文科组语文教师 班主任 百世工学第一、六批驻点管理师
阐述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让管理更接地气
提供1-2个班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转变与成长案例
例文:
刘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让管理更接地气
从2013年9月带领第一批学生34位同学参加百世工学,到如今已经是第六批了,参与项目的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对项目的适应期越来越短,情况越来越稳定,管理起来更接地气。工学结合带给我的是教育理论与工作实践的融合,项目本身就是一个接触企业的平台,在这里能够了解到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自身的教育理论和学生管理经验不断得到丰富。运营工学交替微信公众平台,让企业驻点工作更加富有意义,经验的积累反过来能够更好地推动项目的深入。对物流电商专业的介入越深,自身的专业特长发挥地更加全面,从项目中,我获得了项目管理、组织运营、课题研究等多方面的锻炼和成长。
学生转变与成长案例
工学结合项目的实施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学生心理上的成长,同学们变得变得更加懂事,开始体会老师们的付出,懂得了感恩。同学们在实践中探寻到了当今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结合自己书本所学,更加憧憬未来的就业。同学们增强了时间观念,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懂得了责任,学会了团结关心集体。
1114班的陈宇洪同学,个子高大,思想单纯,性格急躁。通过物流客服的实际操作,他的性格稳定了许多。在与客户一次次的沟通中他懂得了如何耐心地表达,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很大地提升。在实习过程中他也乐于和老师交流感受,最终他被评为首届工学结合优秀实习生。进入到高职院校后,工学结合期间培养的耐性和定力让他在学习和专业技能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经过一个学期,他一跃成为班级的前五名,也拿到了学院优秀奖学金。
1318班的何胜遥同学,思维活跃,乐于表达,但是经常没有中心。通过“双十一”的电商客服实习,他的表达更加流畅自然,变得更加自信。他在总结中写到:“双十一后,我被分配到了电话组,这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应变能力,一开始我还是会有点不耐烦,特别是遇上很难缠的买家,说道理根本听不进去,有时还会被骂。刚开始几天心里还是会不舒服,后来组长组员都会一起想办法合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绪,分享自己遇到的快乐或痛苦的事情,快乐时多一个人分享,就会多一份快乐;痛苦时多一个分担,就会减少一份痛苦。”
如今他正在与另外90名同学一起参加百世工学第六批,在电话客服岗位工作的第一周他就说出了这样的话: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不用太计较。学着踏实而务实,越努力越幸运。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内涵和物质做后盾,人生就会变得底气十足。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第二篇:工学结合中的职业道德
工学结合中职业道德
“三明治”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情况,提出“多赢”是工学结合顺利开展的前提、规范化的管理是工学结合取得实效的保障。什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地分析与思考。”这种办学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
根据前一阶段市场营销专业工学结合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工学结合要取得实际成效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多赢”是工学结合顺利开展的前提工学结合符合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企业、学生是工学结合的主体,而学校是工学结合的组织者,教师是具体的管理者。要多赢就必须满足工学结合参与各方的利益,如果有一方的利益受到较大损害,工学结合就很难持续开展下去,特别是只有当企业尝到了甜头,校企合作才会进入良性循环。首先,学校是工学结合的组织者,高职教育始终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教育为本位”,因此,学校主要希望通过工学结合探索一条培养高职学生的正确途径,主要关心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学生素质是否能按设计要求得以加强,最终达到提高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的目的。为保证工学结合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学校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调研,制订一整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并仔细挑选合作伙伴,否则工学结合很可能流于形式。其次,企业是工学结合的具体承担方,没有企业的支持,工学结合就无法组织实施。而企业主要关心经济效益,即成本能否下降、收入能否上升,同时也会关心希望从中挑选部分合适的学生到企业就业,当然优秀企业也会关心社会效益。因此,当企业与学校磋商时,企业首先关心的就是学生能否顶岗,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所以,学校开展工学结合的学生必须已具备相关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彻底打破“三段式”;还有,学校在组织开展工学结合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律性,按生产经营的规律办事,尽量保护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部分学校现在采用的“2+1”模式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因为它更多地是一种预就业实习,学生的经常性流动是它不可克服的先天性缺陷,因此企业也仅仅把它作为挑选员工、使用廉价劳动力的一种手段,基本不考虑学校的教学要求。我院市场营销专业通过邀请企业直接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制订工学结合实施方案等手段,较好地保障了企业利益,包括国美电器、宏图三胞在内的许多企业均踊跃参与。再次,学生是工学结合的对象,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工学结合就不可能取得预定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主要关心的是个人的收入,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关心自己能力的提高。因此,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就十分重要。譬如,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原来的培养目标是机电企业的营销员,结果学生经过三个月左右的顶岗实习,绝大部分已能胜任岗位要求,甚至有的同学已崭露头角,因此有些同学直接提出三个月够了,可以终止实习。我们立即召集企业磋商,了解企业对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定位,并走访了20多名已毕业两、三年的学生,最终将培养目标调整为机电工业企业的地区营销经理、机电商业企业的店长,并及时在学生中宣传,学生通过单位了解,发现切实可行,深受鼓舞,实习积极性重新高涨。
第三篇:体验式教学文化引领师生共成长
“体验式教学”文化
引领师生成长
——城阳街道环城路小学发展掠影
城阳街道环城路小学位于城阳街道东郭庄社区,前身是西城汇小学、大周村小学和郭庄小学三校合一,于2002年迁至现址。学校占地26172平方米,建筑面积6847平方米,现有24个教学班,1000余名学生,56名教师,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学校坚持“每一天 为明天”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人为本、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全面发展”的校训,以“同伴互学”为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把多种社团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切入点,引领学生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先后荣获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现代化学校、青岛市数字智慧校园、青岛市篮球布局学校、城阳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课程建设——让师生在体验中成长
学校以“体验式”教学文化为抓手,家校携手,引领全体师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形成四大主题的课程体系。一是修身养性课程。学校有20支学生社团,涵盖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由家长义工与农大学生全程参与,进行组织开展授课,通过平日的点滴积累,关注日常生活的体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引领学生修其根本、养其品性;二是快乐求知课程。在国家课程体系下,形成“魅力语文、快乐数学、情景双语”三个特色学科,由“同伴互学”教学模式引领,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感悟求知的快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三是环城创新课程。快乐篮球和创新陶艺是创新课程的两大特色。凭借青岛市篮球布局学校和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的优势,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气势宏大的大型篮球操表演——XXX。另外,发挥办学社区西城汇悠久历史的黑陶技艺,将陶艺渗透到综合实践课程中,进行研究和实地操作,聘请紧邻的仇志海艺术馆的黑陶传承人定期到校指导,借助每年六月份体验节引领学生动手制作和烧制,形成学校的一大特色;四是校外体验课程。学校同潍坊地区部分学校和城阳周边的一些高校都建立手拉手关系,如青岛农业大学、上马生态示范园等,都是学校校外实践的基地。定期组织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体验机会,走进社会、亲近大自然,在实践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二、课堂建设——让师生体验合作的快乐
学校坚持“同伴互学”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先后分四步进行。第一步组建团队外出学习。派多批骨干教师赴山东乐陵实验小学挂职学习,深入课堂、深入教研活动,并结合学校实际着力研究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进行课堂教学转变;第二步梳理思路实地调研。乐陵学习后,团队成员共同研讨,初步摸索建立了“同伴互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在全校进行试点,还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到聊城市东方双语学校、泰安等地进修,赴全国各地参加教育教学专题会议和优质课观摩;第三步聘请专家培训指导。邀请区市各级各科教研员和专家来校指导等,通过讲座、评课、交流的方式,验证“同伴互学”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有效性。2014年至今学校派出10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而且更加坚定了课改成员的信心;第四步锤炼课堂完善评价。通过不懈的课堂研究,使孩子的位置真正发生了变化,形成“小伙伴推‘小先生’,‘ 小先生’教小伙伴”的“同伴互学”思路,还探索建立了独有的“同伴互学”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机制——“0532星语心愿”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和谐氛围中,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2015年4月,学校举行了城阳区“同伴互学”体验式课堂教学现场会,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肯定,使教师和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三、平台建设——让教师体验成长的乐趣
学校搭建三大成长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夯实基础。【“刘雪会”班主任工作室】名师造就名校,让名师带动名校。2014年,学校成立了以优秀班主任“刘雪会”命名的工作室,通过传(即定期举行全校示范课和班主任论坛)、帮(即结对指导青年教师)、带(即带领工作室开展教学研究),切实发挥专业带头人的作用。工作室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定期举行由家长担任主讲环城讲坛,加强了家校间的联合,方便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全国幸福教育联盟】2015年5月,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成功加入全国幸福教育联盟,成为联盟校的一员。借助联盟校的资源,学校教师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出去一睹专家风采,逐步成就自身。11月刘雪会老师参加“全国名师工作室建设研讨会”作为代表做主题交流,将学校的体验式教学文化带到了国家级的舞台上,让老师们真正体验到了专业成长的乐趣。【“问题研究”成长团队】借市区启动教改项目的东风,将教研活动与教改项目紧密联系,秉承“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指导思想,分解各级课题,建立子课题系统,鼓励教师从教学身边发现课题,参与研究。学校先后承接了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荣获“国家十二五科研课题四优两先实验校”称号,“国家十二五科研课题成果一等奖”,两名教师获国家级“四优两先”实验教师奖,十余位教师获市区级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等。
四、家校共建——让学校成为体验的舞台
名校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心,更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学校在“家委会”的牵头下成立了“家长义工站”,通过四大主题活动,全面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使家校共建熠熠生辉。主题一——今天我护航。学校地处交通要道,车辆较多,每天上下学,家长义工和学校领导老师一起护导,接送学生过马路,为学生撑起一把保驾护航的大伞;主题二——家长进课堂。每个月两期的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家长们走进课堂,与孩子们共同探索书本外的世界,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加深了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主题三——环城讲坛。每月一次的环城讲堂均由家长主讲,家长之间互相交流育子心得,让所有参与活动的家长们深感获益匪浅;主题四——家长导师。家长中有很多身怀绝技,学校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在层层推荐的基础上,聘请有特长的家长参与社团活动和班级实践,成为指导老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实学科学习的不足,而且进一步融洽了家长与学校和教师的关系。如 “读书节”期间,家长帮忙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和快乐小书屋等图书漂流,共同体验“书香之旅”;12月开展的英语节,邀请家长参与圣诞节和感恩节,体会浓浓的“西方味”;学校的健美操队获得全国健身操大赛特等奖的殊荣时,也是妈妈化妆小组给孩子们做的造型设计,学校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家长的鼎力相助。
展望未来,环城路小学正以崭新的步伐行走在教育的大道上,“体验式”教学文化建设,定会花开满园、香溢城阳。
第四篇:成长与改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成长与改变”。
朱自清先生说: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天之所以成为春天,是因为它改变了整个冬天。一个人从婴儿到成人的过程,是一种改变;一个国家从成长到壮大,更是一种改变。
从婴儿到成人,漫长的过程中有成长的阶梯、奋斗的方向、攀登的目标。一个民族从成长到壮大,同样有朝代的更替,年代的推移,政局的变革,体制的革新,这一切都因为它的目标是发展。发展是为了壮大,是为了进步,更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就是关注民生。石鼓区正是在关注民生中得以改变。
说起石鼓区角山乡三星村的改变,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解放前三星村又名“三管町”。曾流传着一首民谣:“养女莫嫁三管町,三只禾兜做餐饭,天旱半月无禾收,三年两载闹饥荒”。那时的村民,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缺吃少穿。
新中国成立以后,三星村经历了土改、办互助组、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的历史进程。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农民的温饱问题都还不能解决。没有良种、没有科技、没有电,化肥、农药紧缺只能靠计划指标供应,落后的生产力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步入80年代,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星村村民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了200万斤大关。
行政区划调整后,三星村划归石鼓区,更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南改北拓,城乡一体。战略决策的前瞻性与正确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的改观。首批蔬菜生产大户产生,养殖专业户逐年增多。村民用电由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发展到3台,实现城乡同网同价。要想富先修路,XX年起,区党委政府投资55万元改造、扩建、硬化乡村路面,使路面宽度达到6米,实现了村村通。“三星田园休闲农庄”、“三星农业蔬菜基地”,让你体验“ qq农场现实版”,还有耳目一新的反季节蔬菜大棚、休闲垂钓中心等等。
如今的三星村旧貌换了新颜。且不说这家家有彩电,户户有摩托。大家听我来数数:手机随身带着打,屋里座机闲唠嗑。山珍海味落满桌,营养食品更是多。穿的那是时尚妆,用的全是高档货。“农家书屋”学功课,文化娱乐具特色,有线节目随你挑,出门办事有的打,农民也开小轿车。
三星村历史变迁的一幕幕,仅仅只是石鼓区万千景象的一个缩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写照,他见证了石鼓区沧桑巨变的激情和荣光。让我们回望石鼓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各个领域。改变无处不在,改变无时不有。
政治的改变,让行动更高效!
经济的改变,让生活更富足!
文化的改变,让精神更充实!
民生的改变,让社会更和谐!
朋友们,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勤劳、智慧、勇敢的石鼓人又在石鼓区的发展蓝图上满怀激情的写上了熠熠生辉的两个大字:
改 变!
第五篇: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转变
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转变
大港第四小学 黄绍芬
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去感受知识,去探索知识,去应用知识,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实现知识学习的亲历性,使课堂学习成为学生智能成长的过程。通过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和亲自实践,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的主人。
一、“体验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验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的“我--你”关系。在体验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助者。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恰当的帮助,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体验式教学强调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教师在教授信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方法的传授。关注的根本点是怎样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式和体验式的学习,看学生学没学会,以及怎样学的。教师究竟怎样帮助为好,完全取决于学生的需要和自己的能力与特长。老师应知道哪些地方需要设置台阶,让学生自然习得,而非简单地包办代替,对一个话题的正、反讨论,着意地引导学生观察双方的辩论依据,指导学生积累阐述自己观点和结论的方法。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体验式教学应该因师制宜、因生制宜、因地制宜、因材制宜、适度推进。
首先,教师要认真的研读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把握教材,并根据教材内容,运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确定一个能够统领本节内容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一问题预设其他环节,因此它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真正做到先学后教,注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会做的不教,学生不会做的让学生先尝试后点拨,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自我感受的机会与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最后,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哪怕是错误的体验,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观、点和结论不要仓促地下结论“对”或“错”。学生所需要的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介入“参与—体验—内化—外显”这个过程中来。因为体验并不是艺术,体验有时可能是薄弱的、片面的、易逝的,随时都可能消逝。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让他们及时地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强化他们的这种体验,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体验的表达,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感受更清楚、更明确,这样会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体验式教学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为新知识的获取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一种开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对提高教学效益更是鲜明无疑,教师应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
二、“体验式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开展体验性学习。让学生在整个课堂及课余时间能坐着、站着、看着、读着、说着、问着、想着、做着,没有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自学探究和生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研究性学习的好滋味。真正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在学习中快乐。
在研究中,笔者发现体验式教学下的学生学习方式正在悄然改变。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教学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寻找规律,并试着运用已有知识,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合理论证。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能被调动起来,学生们都能为自己猜想的结论寻找证据,体验结论形成的重要过程。如一位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商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进行猜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它们的商会怎样变化;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或减相同的数,它们的商又会怎样变化?” 问题抛出后,孩子们纷纷进行猜想,都想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课堂十分有序而又活跃。经过努力孩子们自己得出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它们的商不变” 的结论。这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相信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学到的知识是不会轻易忘掉的。
通过几年的体验式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合作。而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引导者、辅导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去思考
带着问题思考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向下的自主探究。充分的自主学习是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有效手段,对自主度的把握是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教师善于抓住一节课、一个环节的认知目标,将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相结合,设计出统领性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有序的观察、操作、分析等自主研究活动。使学生都能用自己最有效的方式学习新知。如教师在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简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动手用分割或添补的方法,将一个比较复杂的多边形,转化为简单图形再进行计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将自己手中的多边形,转化成为已经学过的图形,有的学生很快计算出了多边性的面积。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定位为:“什么叫多边形?上”,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多边形开展自主观察、分析、交流,通过动手交流理解多边形的含义。学生们在掌握了复杂多变性与简单图形的关系后,多变性面积的计算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自然生成了分割(或添补)的解题方法,感悟到转化的数学思想,突出问题引领下的自我感受,有效的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实践证明:以问题为引领并不会限制学生的思路,而是更突出探究的目标,追求体验的有效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深度解读问题,自由地开展独立的身心体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不仅仅是结果,更有结果的发现过程。
以问题为引领要求教师要重新审视“情境创设”,情景创设不能被简单的仅定位于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社会环境,我们要简化情境创设,着重思想的渗透,为学生的自我感受提供必要的学科思想的启示,促进学生的自主生成。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思想去交流
带着思想交流,就是学生能够形成、说出自己的感受,倾听、辨析他人的观点。笔者认为学生不能积极参与交流,或在交流中不主动、有效表达的主要原因是还没有对认知对象生成自己的看法,而更根源的问题是教师的教学没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是否生成了自己的思想是体验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带着思想交流,要求教师要善于在组织的有序中求得有效,引导学生充分有条理的表达,仔细安静地倾听,积极主动地辨析,在思维的碰撞中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真正实现体验式教学灵动、高效的目标。本文仍以多边形面积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没有过早地让学生研究解题方法,而用了大量时间引导学生体验多边形的意义,让学生对多边形形成深刻、清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多边形的计算方法展开了讨论交流,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汇报出了多种计算方法,并且表述的语言也特别清晰、有条理。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学生对前期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充分的体验,从而生成了学生个人的思想认识,这种交流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所以学生乐于参与,合作过程中学生生成自己对知识的情感、体验,提出自己的疑问、写出自己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思路,使体验具有了很强的实效性。
带着思想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敏锐的思维品质,健康的与人合作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的落实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为教学参与、指导、组织者的中心作用,在集体交流中关注分层教学,在突出双基中,兼顾方法、经验、情感等多维目标的达成,在着重过程体验中追求教学的高效率。
让学生带着思想去交流,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是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一个人多交流的前提,教师的参与、组织、指导是交流的辅助,有效有序的过程组织是交流的关键,实现个人认知的完善与提升是交流的目标。
3、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带着问题去反思
带着问题反思就是让学生在反思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实现方法的获取,经验的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有效地体验应指向于会学和乐学,是解决合作学习时效性不高的重要策略。在多边形教学中,学生经历了对多边形含义、解题方法的充分的自我体验与互动交流后,学生虽然对解题方法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都有了深刻的体悟,但这种体悟对于相当一些学生只是隐隐的感受,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展开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解题方法、转化思想、研究问题的策略认识更深刻了,有效实现了由知识向方法、经验、思想的转化,使知识的获取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中的反思不同于以往的课后小结,它是学生自主或由教师点拨下对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学习目标的提升,意在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达成的目标在头脑中进行思想性提升和结构化处理。
反馈提升环节的关键是教师准确把握教材中所隐含的认知目标,并将这些隐性目标有机渗透于显性目标的达成过程中,以有效地体验建构智慧型课堂。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类比的以及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数学原理、方法,从而推出结论,达到自我疑惑、自我类比、自我更新、自我顿悟的体验过程。两类事物可能是类似的、相近的,可能是对立的,也可能是有因果关系的。联想提问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而提出问题。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先问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那么三角形是否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用你手中的学具试试看,你能把三角形转化成你学过的什么图形?转化后的图形与三角形有什么关系?你能试着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培养和发展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既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体验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