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时间:2019-05-14 07:0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第一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王培先

姚东伟(1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处,河南郑州,450121; 2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江苏扬州,2251011)

摘要:职业教育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是执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保障;构建和改革人才培养运行模式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构建和开发人才培养教材体系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支撑;构建和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促进,构建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中文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A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和管理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和转变。工学结合体现了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行业、企业办学,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持续发展运行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关系,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1]。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浅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广泛调研人才需求和就业市场,研讨行业、企业的工作岗位、岗位能力需求和就业潜力,校企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委员会研讨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原则既保证基础文化素质和专业主干课在学校的学习,还要结合企业文化、职工素养、岗位能力,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理论知识、技能项目,制定培养和实训内容和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和涵盖三个方面:

(一)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大胆探索服务行业、企业的办学方向,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模式,建立学分制、弹性学制、企业认证等管理制度,以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要积极推行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着力形成前期以学校培养为主体,后期以企业培养和训练为渠道,校企共同教育管理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采用培养模式,要根据不同专业和校企的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学生入学后,先到企业感受和学习一段时间,再回学校学习,最后到企业强化培养;也可以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到企业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还可以在学校完成基础文化课的学习,再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实行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边学习边工作,完成学业;还可以一开始就切入校企合作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订单”培养和“定向”就业等模式[2]。

(三)人才培养方案要涵盖切合实际的管理机制,具有可操作性。学校和企业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和培养工作,通过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校构建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织机构,专门督查、督导和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执行情况、合作过程、授课和技能训练、顶岗和就业等情况。通过督查和督导,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发现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沟通和完善合作方案。

2.学校应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培养人才,向企业提供生源保障,依托企业培训人员,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和培训,选派骨干老师全程参与企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管理、专业知识辅导、专业技能指导等工作。

3.学生在学校培养期间,建立企业选派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并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和指导制度,促建企业在学校建立工程研究开发机构和产学基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式、课程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4.企业可以依托学校进行岗前素质、岗位知识、岗位技能和员工再培训,学校可以给企业提供一些技术改进、攻关、科研开发和技术指导的支持,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实训岗位、实训设备、实训场所等条件,充分实现校企双向流动,实现校企资源互补、资源共享的双赢局面。

二、构建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又是企业储备人才,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保持可持续性的战略,因此,人才培养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构建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等,才能着力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运行。应构建和完善以下机制:

1.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机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主目标和企业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成立由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共同论证和制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开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课程和教材,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细化人才培养实施过程,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控制、评价和认证体系,以及学生就业信息反馈制度等等。

2.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待遇机制。在市场调查、校企论证和学生听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和工作岗位,制定出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顶岗实习的待遇制度,确保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权利和利益,实现三方共赢[3]。

3.构建确保能进行专业理论辅导、技能指导、顶岗实习和日常管理的教师(培训师)团队机制。出台鼓励、激励老师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方案,并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专家和工程人员纳入学校兼职教师管理队伍,并制定绩效目标管理和考核的劳动报酬支付标准和制度。

4.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双方管理范围和责任。通过协议,明确、规范校企双方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行为,为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也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法定保障。

三、构建和改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模式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选择适合专业、学校和企业的运行模式,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才能够确保合作的顺利实施,成功运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

(一)运行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0.5+1.5+0.5+0.5”的人才培养运行模式,即1学期入企感受企业环境和文化,熟悉职业工作岗位、岗位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初步实践职业能力,3学期实施以在校为主的基础文化素质和主干课程的学习,以企业为辅的企业文化和基础岗位技能课程的学习,1学期实施在企业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以学校管理和辅导指导为辅的培养和训练,最后1学期实施顶岗实习。

2.“1.5+0.5+0.5+0.5”的培养模式,即3学期在校进行基础文化课和职业岗位基础课程的学习,1学期实施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在校学习,1学期实施校企合作开发的岗位职业能力项目在企业的培训,最后1学期实施顶岗实习。

3.“1.5+1+0.5”的培养模式,即3学期在校进行基础文化课和职业岗位基础课程的学习,2学期采用工学交替(阶段性在校学习、阶段性企业实践)或是在企业实施校企合作开发的文化课程、职业岗位课程和职业岗位能力项目,校企合作利用晚上或业余时间,讲授和辅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职业岗位实践和职业岗位能力项目通过工作过程来培训,最后一学期在企业定岗实习。

(二)改革和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了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如果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者,可以延期一年,这一年内,学生可以不参加规定的学习时间,可以自学,但必须参加顶岗实习,按新一届学员考核时间参加考核,取得学分后,还可以毕业;如果在第二年生产实践中,参加市级以上技能鉴定考核或是大赛获得名次,并有荣誉证书的,也可以证书(本专业的)

[3]换取学分,予以毕业,超过规定的时间不予毕业。

(三)改革传统卷面考试为职业技能鉴定或企业认证的考核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来讲,对于任何一个专业,它所涵盖的工种是多个的,理论内容和实践项目的开设无非都是围绕一个专业、多个工种而设置的,但学生在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中,也只能是从事有限工种的实践,掌握有限工种的操作技能。因此,考核应当根据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情况,让学员在一个专业岗位区域内,把多门课程考核转化为技能鉴定或企业认证的来完成。

四、构建和开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材体系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

目前,高职教育体系已日趋成熟,人才培养方案在提高专业技能方面有一定的突破,所覆盖的理论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适度、深度和广度。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参加企业岗位训练、顶岗实习的岗位是具体的,所覆盖的技能也是具体的,并不是哪方面的知识都需要,因此开发校企合作教材体系的内容应体现以够用为度,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出发点,随着岗位的不同,教材内容也要随之变化。教材体系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应体现专业技术的基础性、先进性和企业岗位的实用性。教材的编写应紧紧围绕专业核心基础技能和企业需求的岗位技能,教材内容不仅具有专业知识的基础性和广泛性,而且具有企业岗位应用的专门性和工艺性[4],这样才能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同时具有职业转换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企业岗位的生产工艺、工艺标准,典型的工作岗位和技能要求,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专业技术,应该融入到教材之中。这样,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完成基础教学内容,又要完成企业涵盖内容的传授等。总之,要成立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教材编审委员会,进行专业市场调研,收集和研讨合作企业的岗位群、岗位要求、生产工艺和前沿的技术,开发出符合企业需求,学生满意,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材,以确保工学结合的顺利开展。

五、构建和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促进

构建和创新管理机制是在校企合作签订相关协议基础上,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职责的同时,与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组织机构,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培养方案,共同负责学生的管理。

宏观控制,学校通过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织机构,专门督查、督导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合作过程,全程跟踪和监控,及时引导和指导,做出阶段性成果总结和信息反馈,总结工作和肯定成绩,查找和解决问题,沟通企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者的关系,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实施管理,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派敬业精神强、责任心强、管理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熟练生产能力的骨干老师和企业骨干,组成人才培养团队,共同实施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辅导、指导工作。形成以专业课教师带队,以企业专家和技术工人为主的实践教师,专业课老师和企业工程人员共同辅导和管理的机制。真正形成校企双方落实计划与管理以学校主,严抓教学督导——专业课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带队——企业技术工人带徒——学习和生产并进的培养体制[5]。

总之,职业教育要适应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就必须面向社会,服务社会,面向企业,走进企业办学。以就业为导向,是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就业,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依托企业办学,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完善和发展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周济.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突破.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讲话.天津.2005.8 [2]吴启迪.全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青岛.2006.10 [3]刘晓岩.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 [4]赵永林.对校企合作办学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03 [5]李文玲.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J].《职业技术》.2010.02

Shallow xi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dustry-l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WANG Peixian1 YAO Dong-wei2,(1Zhengzhou Technical College, Henan Zhengzhou, 450121;2Jianghai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su 1,Yangzhou, 2251012)Abstract: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 basis;to build and improve the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protection;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operation is implementing ”cooperation of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is implementing ”cooperation of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combination of“ support;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ork-study combination“ to promote, constructing and implementing ”cooperation of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combination "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is advanced occup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the effective way of reform.Key words: occupation educa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combination;personnel training

姚东伟:男.1973年3月出生.河南鄢陵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学科方向:车辆工程,江海学院机电系主任。

联系方式:0514-87579310 *** 邮箱:xcydw@126.com 联系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江南路5号江海学院机电系,邮编:225101

第二篇:侯文亚《关于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关于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摘要】中等等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以及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 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问题,阐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几种实践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必须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 导向”的办学方针,依靠行业企业办学,找准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的 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职业学校与企 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只有企 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职业学校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需求,使职 业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搞好课程开发,按照企业的要求 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那么在理论转化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如何达到上述目标?工与学、校与企在此过程中应该各自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样的工作呢?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中职学校应把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学工作并且常抓不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对营造继续 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托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就要使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平台,让他们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专业特长,培养“能文能武”的“实战型”教师,以确保带出的学生能顺利实现与企业的对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制度和条件作为保障。

(一)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锻炼

要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包括企业工程师、技师和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校企订单合作”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教学,同时开展教学研究、课题开发、企业技术攻关、企业职工培训等工作,定期进行技术交流和双向互动,实现学校和企业产学研的结合。学校应根据总体计划安排,结合教师的具体情况,分期、分批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和挂职锻炼,深人实训基地,以解决青年教师专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提高青年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积累实践经验

通过与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式合作,使学校教师向企业工程师角色转换,实现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便于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平台,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专业特长。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把企业生产情况与所教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将企业最新的生产工艺、技术成果应用到教学中,使学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

(三)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聘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来校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战水平,使教师真正理解消化本专业知识。同时,学校也可聘请企业工程师、技师来校兼职授课,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制定激励机制,正确引导教师自觉提高

为使中职教育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制订一套适合中职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与调整上,引人竞争机制,实现量化和科学化管理,体现政策的导向性和激励性。

二、学校依托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开发职业教育教材

成功的开发职业教育教材离不开 准确地把握职业岗位群的需求,离不开企业提供的前沿信息和技术支持。职业教材应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要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引入原厂第一手资料,力求教材科学、规范、实用。尽量接近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根据企业对学生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的要求进行编写。校本教材是在“把企业引进学校,把课堂搬到车间”“生产教学一体化”的模式下,根据企业的生产和技术需求而编定的适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材,要体现“教学与生产同步”、“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同步”。此外教材要遵从中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适应多规格、多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学校应加强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学校应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和应用技术研发等功能于一体,具 备“系统性、生产性、开放性”特征的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专业”的 思路,创新“系企一体”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产学一体”的、满足学生综合实训和生产 实习需要的系办产业;紧紧依托合作办学企业,完善校企共建共管的长效运行机制和校企一体的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确保全部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经验。

四、深化管理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围绕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完善顶岗实习管理、指导和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学生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质量 保障体系。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搭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学 生就业服务平台。确立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开放的、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的育人环境。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和科技创新活动。加强人文教育,广泛开展第二

课堂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坚持以引导为主、限制为辅的原则开展学生工作,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五、学校与企业都应当深入思考可能产生的问题

怎样化解“校企合作”中“企”的经营活动与“校”的教学活动的矛盾。“校企合作”的优 势在于“企”受制于“校”,企业由专业系统管,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具有培养学生和为学生提供 实践训练的义务,利于校企深度融合。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企业得到了学生的智力支持,但由于 工学结合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当学生的技能和经验不足时,或多或少地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对 一些关键技术的使用和处理,学生还只能停留在观察体验阶段。因此,如何解决企业经济效益与 人才培养的关系,是“校企合作”模式应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和鼓励政 策,企业之所以愿意与学院实施订单培养,目的是为得到零距离上岗员工带来的劳动力支持。目 前我国就业市场总体疲软,人才相对过剩是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对人才有较大的 挑选余地,从企业角度出发去积极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开展订单培养的热情不是很高。相反,面对 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寻求订单合作培养的积极性却很高。在合作双 方积极性不对等的情况下要开展大规模订单培养,具有一定难度。另外,由于订单培养方案要按 照企业的要求“量身定做” “量体裁衣”,针对性较强,一旦企业经济效益滑坡,就会给订单学生 的就业与转岗带来一定困难。

如何解决“工学结合”中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转换。在企业的生产施工高 峰期,企业不希望用新的实习学生来替换那些已经掌握技能的员工。怎样实现企业的施工进度与 学校学习内容的转换和衔接,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内容。

综上所述,我国在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大胆开拓思路,大胆创新,还需要积极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大胆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子,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加快实训中心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紧密结合市场,贴近职业教育发展前沿,办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有特色的高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 号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构筑中职学校 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的思考》

蒯晓牛 范学银.2009年

【3】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意义》 《中国教育报》 2010年 【4】《探索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2010年江苏职业教育创意论坛

【5】《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教学改革探析》 何涛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 2011年 【6】《“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 王林 《教育与职业》 2008年 【7】《浅析关于中职学校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讨》 李靖 论文天下论文网 2011年.

【8】《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程与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邹蕾 2006年

作者单位:贵州省商业学校 姓名:侯文亚

详细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果园沙坡路124号贵州省商业学校 邮编:550000 Email:40085869@qq.com 电话:***

第三篇: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总结材料

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中餐烹饪专业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材料

撰稿人:贾祯 校稿人:冉永红 审核人:李斌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在内的八点要求。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处理好学生“工”与“学”的关系。因此,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是各中职学校共同面临的新课题。由于不同层次的中职学校工学结合采取的形式和方法不同,学校与企业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但在结合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困扰着学校和企业,阻碍着工学结合的开展。

我校中餐烹饪专业近两年来,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以就业和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在实践和探索中也遇到一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校中餐烹饪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

1.创新模式,开拓校企合作新途径

根据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发展的需求,我校与西水湾大酒店创建了较高标准、固定的中餐烹饪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上海铭源大酒店的合作为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2012年,学校领导经多次考察与调研,与凤城大酒店、金阳酒店、西水湾大酒店、肖老四清真餐楼、上海铭源大酒店等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采取“1+1+1”的培养 模式;2013年3月,学校与西水湾大酒店举行了盛大的协议签定、授权与挂牌仪式,把西水湾大酒店作为我校中餐烹饪专业实训基地。学校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创建了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2.开展工学结合,保障学生的就业实习

为进一步落实和做好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就业实习的工作程序,即:搜集招工信息——筛选招工企业——班子集体确定后选企业——征求学生意见——考察相关企业——召开家长会议——护送学生上岗——专人跟踪服务;近两年,学校分别与凤城大酒店、金阳酒店、西水湾大酒店、肖老四清真餐楼、上海铭源大酒店等签订了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协议,共有100余名学生到上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就业,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企业工作与在校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在培养人才职业技能、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等方面显示出了优越性。

3.全程服务,促进实习就业工作的发展

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就业的稳定性很差,这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和中职学校的社会声誉都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服务好学生实习就业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我校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企业不稳定的因素,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是每批学生离校实习、就业之前,我校都要召开学生专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求学生在岗位上要有四种精神,即:学习精神、吃苦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二是在安置企业的选择上,我们把 “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社会保障全、发展空间大的企业做为首选,保证让学生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的、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我校积极与企业沟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及指导,对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压力进行疏导。

四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我校在学生实习单位有一教师坐阵负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问题,同学们的信任,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理由。

五是我们懂得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小事的背后就是大事,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我们感觉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让家长放心。

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中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加之我校全体同志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落实,使得我校中餐烹饪专业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做到了实习岗位好、就业率高,且稳定性强,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好评。

4.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

开发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每门课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课程标准和讲义;积极把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以职业能力本位为特征的专业培养方案。

推行双证书制度,在基于职业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了公司、企业,大大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二、中餐烹饪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不足。

1.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够。一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同时企业缺乏能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方面的人才,使得校企合作中存在许多困难。

2.当前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职前教育对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尽管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参照国家标准和地方需要,完全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学校也尽量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的要求,还有一些专业课学习的内容,理论性太强,难度大,学生学习存在困难,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存在距离,对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3.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难以掌握。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尽管注重了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但由于受到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的影响,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4.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单一。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虽然对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但有个别专业课教师是脱离企业实际,在评价学生学业时,不能给学生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上述问题,影响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必须更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中餐烹饪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

1.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从培养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出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以利于使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以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加强。为此,学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寻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体系。成立有行业、企业成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组,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评价标准,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需要。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为学生提供的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熟悉熟练岗位项目与标准,并由企业有关人员予以考核。学校在制订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时,也应积极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学生职 4 业能力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到充分落实。

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的考核标准、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反映学生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中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对学生的评价是要立足于激励,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才。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评价。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效果分析等方面的改革,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实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平时学习记录和考试相结合,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要综合学校成绩、企业实践、职业资格鉴定、参加技能大赛等,形成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3.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

许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育人理念、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竞争、激励、监督、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引导教师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理念,鼓励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加技能大赛、定期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课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专业对所授基础课的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渗透;鼓励文化课教师编写实用基础课教材。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校多年的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真正实现了“三满意”。即学生强化了技能,实现了预就业,完成了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生满意;企业得到了“量身订制”、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得到了学校这个人才培养平台,企业满意;学校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得到企业全方位的支持,构筑起稳定的实训和就业基地,学校满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举措。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培养模式,也是我校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通过学习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行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措施,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不断给职业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能创出职业教育的新特色。随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不断完善,我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能够为我市餐饮企业输送大批技能强、适应性好的高素质人才。

第四篇: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总结材料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

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材料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要求。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处理好学生“工”与“学”的关系。因此,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是各类职业学校共同面临的新课题。由于不同层次的中职学校工学结合采取的形式和方法不同,学校与企业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但在结合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困扰着学校和企业,阻碍着工学结合的开展。

我校机电工程系近年来,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以就业和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在实践和探索中也遇到一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系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

1.创新模式,开拓校企合作新途径

根据我系专业发展的需求,我系与山东陆宇斯通车轮有限公司,山东大王金泰集团有限公司,东营博瑞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山东沃森橡胶有限公司,山东鸿亦机械有限公司,东营信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山东汇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广饶县华骜钢丝帘线有限公司,东营恒力威管件有限公司等周边企业建立了机电、数控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与山东经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电气自动化,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新加坡远东航海公司合作为学系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专业学生提

供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近2年,学校领导经多次考察与调研,与山东沃森橡胶有限公司,山东鸿亦机械有限公司等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采取“1+1+1”的订单培养模式;学系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创建了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系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2.开展工学结合,保障学生的就业实习

为进一步落实和做好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就业实习的工作程序,我系每年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就业,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企业工作与在校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在培养人才职业技能、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等方面显示出了优越性。

3.全程服务,促进实习就业工作的发展

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就业的稳定性很差,这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和高职学校的社会声誉都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服务好学生实习就业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我校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企业不稳定的因素,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是每批学生离校实习、就业之前,我校都要召开学生专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求学生在岗位上要有四种精神,即:学习精神、吃苦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二是在安置企业的选择上,我们把 “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社会保障全、发展空间大的企业做为首选,保证让学生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的、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我校积极与企业沟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及指导,对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压力进行疏导。

四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我校在学生实习单位有一教师坐阵负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问题,同学们的信任,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理由。

五是我们懂得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小事的背后就是大事,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我们感觉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让家长放心。

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为高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加之我系全体同志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落实,使得我系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做到了实习岗位好、就业率高,且稳定性强,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好评。

4.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

开发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每门课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课程标准和讲义;积极把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以职业能力本位为特征的专业培养方案。

推行双证书制度,在基于职业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了公司、企业,大大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二、我系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不足。

1.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够。一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同时企业缺乏能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方面的人才,使得校企合作中存在许多困难。

2.当前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职前教育对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尽管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参照国家标准和地方需要,完全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学校也尽量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的要求,还有一些专业课学习的内容,理论性太强,难度大,学生学习存在困难,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存在距离,对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3.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难以掌握。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尽管注重了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但由于受到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的影响,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4.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单一。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虽然对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但有个别专业课教师是脱离企业实际,在评价学生学业时,不能给学生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上述问题,影响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必须更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我系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

1.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从培养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出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以利于使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以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加强。为此,学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寻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体系。成立有行业、企业成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组,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评价标准,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需要。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为学生提供的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熟悉熟练岗位项目与标准,并由企业有关人员予以考核。学校在制订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时,也应积极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到充分落实。

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的考核标准、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反映学生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中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对学生的评价是要立足于激励,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才。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评价。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效果分析等方面的改革,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实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平时学习记录和考试相结合,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要综合学校成绩、企业实践、职业资格鉴定、参加技能大赛等,形成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3.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

许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育人理念、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竞争、激励、监督、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引导教师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理念,鼓励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加技能大赛、定期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课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专业对所授基础课的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渗透;鼓励文化课教师编写实用基础课教材。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系多年的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高职学校的办学特色,真正实现了“三满意”。即学生强化了技能,实现了预就业,完成了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生满意;企业得到了“量身订制”、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得到了学校这个人才培养平台,企业满意;学校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5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得到企业全方位的支持,构筑起稳定的实训和就业基地,学校满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举措。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我系一贯坚持的培养模式,也是我系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通过学习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行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措施,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不断给职业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能创出职业教育的新特色。随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不断完善,我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能够为我市餐饮企业输送大批技能强、适应性好的高素质人才。

第五篇:构建工学结合_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_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交替教学

本文由sgne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Oct.21,2007 Total No.286

2007 年 10 月 21 日 旬刊 总第 286 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ZHONGGUO ZHIYE JISHU JIAOYU

培训与就业

PEIXUN YU JIUYE

工学结合

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 朱 蓉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我院金融与证券 专业于 2006 年 1 月开始实施“ 工学结 合” 教学改革。本文对该专业在“ 工学结合” 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的原则、课程设置、教学内容 和教学考核方法等一系列改革探索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金融与证券;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与证券 专 业 于 2006 年 1 月 实 施 “ 学 结 合 ” 工 教学改革,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先 后有金融与证券专业 5 个班级约 300 名学生上岗完成了教学实习任务。本 文对金融与证券 专 业 在 “ 学 结 合 ” 工 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构建人才培养 模式的原则、程设置、学内容和 课 教 教学考核方法等一系列改革探索进 行介绍。

一、滚动式 ” 学 交 替 教 学 模 式 工 “ 的内涵 为推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 人才培养模式,金融与证券专业实 行灵活学制。该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利用二年级上半学期或下半学 期 2—3 个 月 的 时 间 实 行 在 工 作 岗 位 学习的 办 法,从 2007 年 3 月 起 实 施 “ 动 式 ” 学 交 替 教 学 模 式。该 滚 工 模式是将全年工学交替教学实习的 学生分为 5 个批次,每批学生实习周 期 为 10 周,实 现 每 批 实习学 生 之 间的无缝对接(即中间不断档),以 免影响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 滚 动式” 学交替教学模式有效解决 工 了工学交替中学生实习期满回校学习后,岗位空缺的问题,得到了企 业的充分肯定; 也使企业的利益在 工学结合教育中与学校利益取得了

一致。

二、滚动式 ” 学 交 替 教 学 模 式 工 “ 下课程体系、考核评价及课程置换

实习内容协调一致的原则制定专业 教学计划,基本做到了针对学生顶 岗实习岗位所需同步安排单元模块 教学,使专业学习与实践实训密切 结合。

1. 以 职 业 岗 位(群)为 目 标,构 建

课程体系 经过专业 教 师 对 几 十 家 银 行、证 券和保险金融机 构 上 百 人 次 的 调 研,并通过与金融专家组建的金融与证 券专业指导委员 会 共 同 商 议,学 院 确 定了金融与证券专业主要就业岗位 大(群)为: 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堂经 理助理、户经理、贷、计等; 证 客 信 会 券、险代理、险经纪人、务员 保 保 业 等; 外资银行综合柜员及证券、险 保 代理、业务员等。以专业的职业 岗 位(群)为 目 标,我们构建了与此相适应的金融与证 券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了教学内 容。课程设置以 银 行 业 岗 位 为 主 体、同时兼顾证券与保险业岗位。其课程 模块如下: 我们对原教学模式下的理论课 程体系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专 业基础理论不强调系统性和完整 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 度,加大实践课程门数和课时量,并 结合所确定的岗位能力,对课程内 容进行整合,设置了单元教学的课 程模块。本着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

2. 以 职 业 素 养 为 质 量 标 准,构 建

考核评价体系 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还必须 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行业调研我们了解到,很多企 业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 因不是因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差,而 是因为其职业素养的欠缺。职业素 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 态 度。我 们 在 教 学 与 教 学 评 价 中,积 极引入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并构建 了以职业素养为质量标准的 “ 学 工 交替” 绩考核评价体系。“ 学交 成 工 替”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实行职业理 想、业道德、业意识和职业态度 职 职 教育的有效途径,真实的企业环境 和企业文化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 养 成。在 操 作 中,我 们 采 用 了 职 业 道 德(20 分)、勤 与 守 纪(20 分)、出 合 适 作 能 力(20 分)、应 能 力(20 分)和 工 作 表 现(20 分)五 个 项 目 考 虑 学 生 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 并将其作为实习岗位指导教师评定 岗位实习学生成绩的标准。

13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0

工学结合培训与就业

PEIXUN YU JIUYE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ZHONGGUO ZHIYE JISHU JIAOYU

旬刊

2007 年 10 月 21 日 总第 286 期

Oct.21,2007 Total No.286

3. 以 弹 性 学 分 制 为 保 障,完 善 学

分制条件下“ 学交替” 程的置换 工 课 及成绩评定 为实现培 养 目 标,使 学 生 全 面 掌 握该专业各岗位要求的理论知识和 实践操作技能,我 们 对 开 展 工 学 交 替 教学实习项目及课程进行了调整。方 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主要就业行业

职业岗位群

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主要课程模块 财经综合技能

银行综合柜 面 业 务 操 作 能 银 行 储 蓄 与 出 纳 基 本 知 识 和 工 学 中、外资银行综合柜员 力、普通话沟通能力 交替岗位实训相结合 综合柜员基本技能实训 职业礼仪课程和工学交替岗位实 客户接待、客 户 关 怀 能 力 训相结合 大堂、客户经理 银行业 以及银行服 务 业 务 的 咨 询 实用口才及实训 服务能力 客户关系管理及实训 大堂经理助理岗位实训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及业务模拟 实训 信贷员、会计等 银行会计账 务 处 理、企 业 货币银行 信用分析、评判能力 银行会计 国际结算 银行会计实训 证券基础 证券代理、经纪人、证券业 业务员 客户接待、证券、资 基 金 证券投资实务 投 等金融产品 的 营 销 能 力 和 证券投资模拟实训 一定的投资分析能力 金融产品营销实训(工学交替岗位 实训)保险概论 保险实务 金融营销 保险代理、经纪人、客户接待、沟 通 以 及 各 类 保险业 业务员 保险产品的营销实作能力 商务谈判基本知识和工学交替岗 位实训相结合 保险产品营销实训(工学交替岗位 实训)①课 程 的 教 学 内 容 与 实习岗 位

所应用知识的相 关 性 不 强,即 不 属 于 该岗位的课程模 块,其 实习成 绩 不 能 替换课程成绩,其 课 程 总 学 时 数 按 原 教学计划执行,采 用 增 加 周 学 时 数 的 方法补足,如大学英语、息存储与 信 检索等课程。

②课 程 的 教 学 内 容 与 实习岗 位

所应用的知识有 一 定 的 相 关 性,我 们 采用教师指导、生 自 学 加 课 程 置 换 学 的方法,其课堂 教 学 总 学 时 因 工 学 交 替教学实习而比原 计 划 减 少,但 工 学 交替学时可置换其课程的实践教学

14

学时数,因而该 门 课 程 的 最 终 成 绩 由 课 堂 教 学 成 绩+ 工 学 交 替 实习成 绩+

1 200 字与课程内容 相 关 的 实习报 告

组成。其比例为 0.5: 0.25: 0.25。如消 费心理学、金融市场概论等课程。银行储蓄与出纳 等 课 程,其 课 程 的 最 终成绩由课堂教学成绩 + 工学交替实习成绩组成。其比例为 0.5: 0.5。参考文献: 产 与 工 [ 1] 陈 解 放 . “ 学 研 结 合 ” “ 学结合” 解读[ 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 2] 耿洁 . 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框架设想[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1). [ 3] 李 忠 华,姚 和 芳 . 构 建 校 企 合 作人才培养模式的 实 践 与 探 索 [ J] . 中 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责任编辑: 车明朝

③课 程 的 教 学 内 容 与 实习岗 位

所应用知识的相 关 性 较 强 的 课 程,其 因工学交替教学实习而比原计划减 少的学时数可全部由工学交替的教 学实习内容置换。如财经综合技能和!!!!!!!!!!!!!!!!!!!!!!双 骨(上 接 第 12 页)课 程 建 设 为 龙 头,实 施 “ 师 型 ” 干 教 师 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度,定期进行目 标、责任考核,实 行 奖 优罚劣。(9)实 施 教 师 职 务 聘 任,完 善 教 师 考 核 制 度。实 施 双 教 双 “ 师 型 ” 师 岗 位 职 务 聘 任 制 度。制 定 和 完 善 “ 师 型 ” 兼职教师考核管理办法,规范考核指标体系和形式,将 考核结果作为专业职务晋升、资晋级和实施奖惩的主 工 要 依 据。进 一 步 完 善 “ 师 型 ” 师 资 格 准 入 制 度 和 持 证 双 教 上岗制度,建立一支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师资 队伍。(10)加强兼职教师的筛选和引入。为充分发挥兼职教 师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保证会计专业实 践 教 学 目 标 的实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一方面,应提高现有教师的实 践教学能力并从中选拔专门的实践教学教师 ; 另 一 方 面,从一线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 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和 实习指 导 教 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 严格教师聘用制度

制定严格的教师聘用制度,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推行 全员聘任制,严格教师业务考核,破除职务和身份的终身 制,采取定期聘任和终身聘任相结合的办法。根 据 教 师 的 考核业 绩和综合表现确定聘任岗位,实现教师 职 务 能 上 能 下,促进教师师德修养与业务素质的提高。责任编辑: 车明朝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0

下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

    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 畜牧兽医专业始建于1975年,前身商丘农学院畜牧兽医系,与商丘市畜牧局两中心合作,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送省人事厅继续教育协会论文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构筑中职学校 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的思考 蒯晓牛 范学银 [摘要]本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及人才......

    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合集)

    2012年全省职业教育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办好“创业园区” 推进校企合作 祁阳县职业中专学校 由于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技......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方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方案为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培养出与社会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相适应......

    工学结合技能校企合作促发展

    工学结合强技能校企合作促发展 ——路桥073班顶岗实习顺利完成 为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发展。近日,应中铁十一局五公司的邀请,建艺系路桥083班全体学生前往浙江海宁参与沪杭高......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梁南丁 (河南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1)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应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探索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办......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名词解释:工学结合是指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校企合作是指一种工学结合实现的方式,校企合作顾......

    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第528期 作者:□文/刘菁婉 时间:2016-1-1 16:39:28 浏览:288次 [提要] 本文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分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本质,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