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工作总结
世行职教发展项目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一、项目建设概述
2009年7月23日,广东省政府与世界银行签定了关于广东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项目的协议。协议规定:世界银行提供2000万美元贷款,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实施,选择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简称省轻工,下同)、广东省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简称省城建,下同)、阳江高技(简称阳江高技,下同)三所学校,从2009年8月开始,用5年时间,重点实施学校校企合作、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为更多学校的改革和政策开发提供经验指导。
经过五年的建设,省城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五年中,学校的校企合作贯穿了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等建设任务的整条主线,紧紧围绕世行项目活动逻辑框架图和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工作,探索并实践了基于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二元合一、三阶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信息平台、项目研发与技术培训服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双制合作培养和引企入校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活动,圆满完成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二、项目情况总结
(一)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长效机制。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才能真正全方位、全过程地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学校在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方面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一是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两年建设期内学校先后出台和完善了《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工作指南》、《校企合作考核办法》、《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校企合作协议范本》等17项管
理制度,形成《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汇编》,同时,还聘请法律顾问指导校企合作工作,为校企合作工作规范安全、科学高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由省城建牵头制定,三校讨论认可的《校企合作工作指南》、《校企合作工作方案》、《校企合作章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校企合作合同范本》在三校使用,《校企合作合同范本》被广东省人社厅推广在全省“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大会使用。二是建立了校企合作工作机构。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校长亲自分管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中心,把校企合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校企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同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单独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配备办公室60m2、专职工作人员5人,成立校企合作项目审核领导小组、专业系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并设立系校企合作专职管理员。三是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2014年3月,在省人社厅的指导下,由学校牵头,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成立“广东省城市建设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共有3家行业协会、33家企业、5家院校入盟,会上,与海信、中兴、家商城、粤能工程、中天建设、吕氏国际、美霖装饰、松下万宝、思哲、创维等企业合作的10个校企双制班同时成立,至此,学校共有14个校企双制班。同时,学校还加入了广州市萝岗区校际联盟、产教联盟和政校企三方联盟等职教集团,职教集团有效搭建了资源共享平台、信息交流平台、企业用工平台、项目研发和技术攻关平台,集团运行正常,机制完善,推动了职业教育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四是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考核评价。学校根据《校企合作考核办法》和《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考核和奖励办法》,每年对校内各教学系各部门进行考核,奖优惩劣,表彰校企合作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同时,对合作企业进行评估考核,评出校企合作优秀合作单位;此外,对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从职业素养、工作技能等7个维度进行等级考核评定,并给与相应的奖励。
通过建立机构、完善制度、组建校企联盟和开展考核评价等一系列举措,促使校企合作多元共生共赢,着力打造成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产学研联合体,校企合作工作有协议、有计划、有总结、有考核 2
及有经费保障,从而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5年来,学校校企合作办积极推动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目前共有签订校企合作企业102家,开展了共建“校中厂”和“厂中校”等合作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目前在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1个,共建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55个。如,室内装饰设计在在校内广州九筑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邓泰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入广东省装饰总公司入校共建模拟室内装饰设计公司,在校外与广东省装饰行业协会、广州川上装饰设计有限公司、香港马斯其尼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广州美霖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汉逸精思文化空间设计传播机构、广州孝尊组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浩瀚图腾环境艺术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建立校外学生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初步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又如,建筑施工管理专业与广州吉华岩土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开展综合轮岗实训。再如,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与佳远钴业控股有限公司、立白集团、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等8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组织了本专业学生到食品所和省农业院等进行企业综合实训。项目建设期间,多次组织学生到中兴、海信、立白等企业顶岗实习实训,实习学生赢得企业的好评,学生实习满意率达99%。
(三)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平台和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系统近两年来,学校依托省人社厅搭建的“百校千企”和“校园对接产业园”等校企合作平台,乘势而上,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首先,学校牵头组建“广东省城市建设校企合作发展联盟”。有效地搭建了“四个平台”。第二,还参加了广东省建材行业协会等各妆也行业协会,掌握最新行业信息和动态。第三,学校也通过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等机构,并每年定期开展年会和专业建设研讨会,听企业专家对学校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意见,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调整优化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第四,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信息化水平,通过建立 3
信息平台服务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项目,项目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外部资源、畅通内部信息、实现项目策划及分析,为校内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流程化的服务。校企合作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学生实训,实习工作的开展,促进毕业生就业,帮助企业寻求到合适的合作学校,扩展学校寻找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的渠道,加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各类职业教育的力度,为企业寻求甚至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铺平道路。目前校企合作信息平台上有134家企业注册,校企合作企业注册率达100%,,并与三家院校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拥有477位学生会员,招聘职业多达143类,招聘岗位共有1460个,并且有6个合作项目。2014年的毕业生招聘会采取现场招聘和校企合作平台网络招聘同步进行,共吸引了包括海尔集团、中兴通讯、海信集团、中天建设、万科集团、中国电信、华润水泥、益海嘉里、菱王电梯等世界、中国500强企业和高科技新型企业在内的近170家用人单位。企业向1934名毕业生提供5900多个实习、就业岗位,求人倍率达3.01。校企合作信息平台有效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同时搭建了企业与毕业生双向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和企业沟通供需双方信息,也加深了校企双方合作。
学校依托世行项目开发了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系统,该系统的开发目标在于满足学校、企业、毕业生三方有效沟通,实现信息化管理,构建毕业就业跟踪服务长效机制。自上线运行以来,到目前为止,共有120位教师注册使用,1200多名学生注册使用,注册企业达102家,开展网上招聘会一场,企业提供招聘岗位共有988个,通过系统向毕业生发送电子邮件问卷调查8次,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同时搭建了企业与毕业生双向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和企业沟通供需双方信息,也加深了校企双方合作。目前正着手系统的二期开发和优化部署,预计12月底完工。
(四)开展企业项目研发与技术培训服务
为了促进校企融合,主动服务企业,三个重点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革与工艺改进项目,面向企业,通过举办技术培训讲座、4
深入企业授课等形式,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等服务项目共28项。如,室内装设计设计专业与广东省装饰总公司、富力集团设计院等12家企业共建“广东省室内装饰设计职业研发基地”,着力于室内装饰设计职业的技术研发、培训与推广,目前已修改审定《室内装饰设计职业标准》,开发室内装设计师(三级、一级)实操和理论题,新开发室内装饰设计员(室内配饰方向)职业;同时以校内外实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为依托,室内装饰设计专业21名教师先后为874人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服务,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 25.7万元,培训内容包括室内装饰设计中级工、装饰美工高级工等。室内装饰设计专业邓泰、朱锦辉等教师还与参与广东省装饰总公司设计南方花园2期样板房等室内装修设计项目9个。又如,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教师为广东真正工程检测公司测定砂中氯离子含量技术服务项目,该项目为企业提供了砂中氯离子含量准确而方便操作的实验方法,确保了建筑用砂的质量安全。与汇科公司共同建立“汇科精细化工”等技术研发中心3个,开展食品添加剂等项目研发,校企共同申报获得国家专利3项。为佳远钴业控股有限公司和云浮亨达利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200多名员工开展分析工、建材物理检验工等职业工种的在岗职工培训鉴定,大力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再如,建筑施工管理专业古娟妮、张海霞等教师参与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软土岩溶地区板梁式双排桩与止水帷幕复合支护施工技术项目,施工技术成功应用于荔湾区西湾路改造工程项目。类似的技改项目有5个。同时,建筑施工管理专业还为广东泽宝变形监测研究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训施工员、测量员等工种培训127人次,为优化企业人力资源有效配臵起到积极作用。
(五)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2年,我校室内装设计专业申报筹建的 “邓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获国家人社部批准并得到国家和省级财政30万元的资金支持,我校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工作室的发展,大师工作室积极按申报项目开展工作。工作室积极探索新颖的人才培养模,传统学徒模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工作室初步形成了老师“推荐— 5
—考核——培训——入选”的招徒模式。邓泰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一是校企合作,传技授艺。2012届有三十位弟子入选“邓泰大师工作室”。工作室还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企业、行业的活动:2012年8月工作室成员参观天河区弁师傅红木家具制作过程;2012年10月工作室成员参加了在广州美林国际软装论坛; 2012年10月工作室部分成员参观了“广州方纬装饰有限公司”等。大师工作室与广州市集美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技能人才培养。二是项目设计,产学结合。大师工作室利用工作室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企业合作将装饰工程项目引进大师工作室,由师生共同完成的设计项目有:2012年8-10月完成《茂名交通高级技工学校规范设计项目》;2012年10-11月完成实验项目《沿海地区传统乡村别墅设计》;2013年12-11月完成实验项目《湖南现代乡村别墅设计》等。三是指导竞赛,技能成才。工作室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项设计技能大赛,在“2012年广东省第一届家具设计技能大赛”和“2012年广东省岭南杯室内装饰设计技能大赛”中,工作室弟子获得了五个一等奖,九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家具设计技能大赛还获得学生“团体第一名”和“特别贡献奖”。此外,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与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共建吴惠勤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同建设了产学研创新工作室机制带领专业教师、学生合作共同开设了综合课程教学、新检验技术研究等教学与项目工作。
(六)开展“校企双制”合作培养
“校企双制”订单培养模式即企业根据用工需求向学校提出培养数量和规格,委托学校进行培养;学校按企业的要求招生和安排教学计划,双方以签约形式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毕业生一般由委培单位安排就业。一般由企业确定委培人数和规模,企业考核学生职业技能并根据考核结果和生产需要确定录用与否。目前全校与企业合作共办有“校企双制”班14个,聘请78名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教学,培养750名校企双制班学生。各重点专业积极与企业共同开办冠名班、校企双制班,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实施校企“八个共同”教学。如建筑施工管理专业与广州市吉华岩土检测有限公司共建“吉华岩土”校 6
企双制班、粤能工程校企双制班,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与佳远钴业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佳远钴业”校企双制班,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与广州孝尊组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孝尊组”冠名班,企业参与了制定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体系开发、组建师资队伍、实施教育教学和学生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这充分说明了企业深度参与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
(七)引企入校,产学研用一体
一是建立“家商城”产学研实训基地。从2013年以来,学校与“家商城”电商公司通过多次互访、调研、沟通达成共识,双方共建“家商城产学园” 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采取引企入校,建立“校中企”的战略合作模式,把电子商务整套业务流程引入实训基地内,设臵产品摄影、产品编辑、美工设计、网站客服、网络营销、采购助理、SEO专员、仓储物流、质检专员、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网店运营等12个实战工作岗位,通过这种真实的工作岗位、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流程,使得工学紧密对接产业、企业,校企双方联合建立“职业感知——职业体验——职业实践”的“二元合一、任务驱动、三阶递进”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校企共建时尚智造产业园实训基地。学校与广州雅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和鹰机电集团、思纳可时尚设计机构、广州光影摄影设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长福校区共建 “时尚智造产业园”。校企将以共同培育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致力打造时尚服饰产业设计专业化、应用信息化、制造自动化、资讯网络化为目标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时尚智造产业园”目前已形成四大板块的功能用途。工业板块:“时尚工业数字智造平台”引进工业制造的全生产过程的先进数字设备,涵盖拉布、切割、裁片传送、缝制各生产环节的数字设备;信息板块:“时尚信息科技应用平台”提供行业专业的CAD(电脑辅助设计)、PAD(产品辅助设计)、PDM(产品数据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化应用技术;产品板块:“时尚产品设计展示平台”通过引进设计机构与设计名师搭建“时尚设计名师坊”实现设计市场 7
化、产品化;传播板块:“时尚传播电子媒介平台”拥有专业的时尚产品摄影影棚及后期处理制作机构,为产业提供相应服务。
世行项目建设期间学校的校企合作和校企双制办学案例多次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易、搜狐和广东职业技能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由于校企合作工作出色,学校连续两年在全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督查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被省人社厅批准为首批“校企双制”示范创建院校。
第二篇: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近年来,由于招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与此同时,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却不断攀升。如何解决二者间的矛盾,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一直是制约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学校领导经过认真分析当前中职发展的趋势与学生实习就业的优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创了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推进了学校的发展。
一、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的意义
“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根据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结合我县发展的实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职业学校办学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的去处是工厂、企业。职业学校与企业是社会中关系平等的两个单位,职业学校要实现就业的办学方向,就得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式”、“双元式”、“专业委员会指导式”、“产、教、研”等方式的开展,促成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学以致用、促进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情况
我校紧跟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成立了招生就业办公室,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通过规范学生实习就业程序,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1、创新模式,开拓校企合作新途径
根据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发展的需求,我校与县幼儿园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并且在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校园内建立了较高标准、固定的幼儿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信宜通公司、利达公司的合作为学校电子电器专业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2008年,学校领导经多次考察与调研,与美的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在我校开设了“美的班”,采取“1+1+1”的培养模式;2011年,学校与上海英业达集团举行了盛大的协议签定、授权与挂牌仪式,英业达集团委托学校为上海英业达集团人才培育基地,开办英业达人才培育班(电子电器专业);学校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创建了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此红色部分需要学校进行修改,尤其是划线部分)
2、开展工学结合,保障学生的就业实习
为进一步落实和做好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就业实习的工作程序,即:搜集招工信息—筛选招工企业—班子集体确定后选企业—征求学生意见—考察相关企业—召开家长会议—护送学生上岗—专人跟踪服务;近几年,学校分别与青岛海尔集团、山东恒星基电子厂、常熟达富公司、上海英业达集团、苏州和硕集团签订了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协议,学生到上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就业,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企业工作与在校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在培养人才职业技能、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等方面显示出了优越性。
3、全程服务,促进实习就业工作的发展 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就业的稳定性很差,这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和中职学校的社会声誉都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服务好学生实习就业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我校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企业不稳定的因素,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是每批学生离校实习、就业之前,我校都要召开学生专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求学生在岗位上要有四种精神,即:学习精神、吃苦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二是在安置企业的选择上,我们把 “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社会保障全、发展空间大的企业做为首选,保证让学生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的、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我校积极与企业沟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及指导,对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压力进行疏导。
四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我校在学生实习单位设立了办事处,有一名中层领导坐阵负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问题,同学们的信任,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理由。
五是我们懂得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小事的背后就是大事,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我们感觉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让家长放心。
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中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加之我校全体同志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落实,使得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做到了实习岗位好、就业率高,且稳定性强,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好评。
三、学校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发展的思路
中职学生实习就业是一项既重要又面临诸多困难的工作,我校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走向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54321工程”,即提升“5”个“共同”——在过去已有的校企共建基础上,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和合作内涵,与行业企业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进行评价、共同组建基地、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展研发;推进“4”项合作——明确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强调全面持久的合作理念;实行“3”层对接——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建好“2”种“课堂”——学校建到企业中,企业建在学校里;最终实现“1”个目标——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一主线,持续深入地展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抓好五个方面的共同合作作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抓手,通过实行三层对接,建立两种“课堂”等举措,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共赢,最终达到彰显中职特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我县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第三篇: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
2012年全省职业教育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办好“创业园区” 推进校企合作
祁阳县职业中专学校
由于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也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祁阳县职业中专紧紧抓住了这些难得机遇,全面贯彻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助力祁阳工业园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学校自身也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湖南省“双示范”学校。
一、校企合作助推办学模式的转型
(一)校企合作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近4年,学校办学规模增长了2倍,在校生人数达了6393人(其中全日制学生5163人,非全日制学生1230人),成为了永州市规模最大的一所中职学校。校园面积由150亩扩大到260多亩,形成了“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专业12个,涵盖加工制造、电子、服务财经、农产品加工等四大专业大类。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全面推行 “校企互融、多元共建”的开放型办学模式与“厂校合一、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正在争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二)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办学模式的转型的契机
永州市是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先行区,而祁阳县又是永州市的一个大县。祁阳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总人口101.7万人。县委、县政府根据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确定把祁阳工业园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并于2007年开始规划建设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新区,而祁阳县职业中专就位于园区内。目前,园区现有工业企业198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个,将需员工10万余人。
根据园区现有产业结构,已初步形成了以科力电机、美星光电等为龙头的微电机、电子元器件及五金件等机械电子业。以凯盛鞋业、富福服装等企业为龙头,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的制鞋、服装产业。以金浩茶油、五洲药包、湘妹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的粮油加工、果蔬加工为主和以营养液、大肠液、生物制剂和药用包装材料的食品医药业。以祁阳海螺水泥为龙头,引导现有建材企业优化升级的节能环保新型建筑材料业。
学校审时度势,积极主动迎接产业转移,重新定位发展,明确办学思路,按照“专业围绕市场转、课程围绕岗位转、教师围绕学生转、学生围绕就业转”的思路融入园区产业链,调整专业设置,新开钳工、美妆等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工学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办学模式改革的一个主流方向。良好的“校企合作”可以顺利解决中职学校所面临的“招生难、实训难、就业难”等几大难题,使学校快速发展。我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注重实效,结合专业和企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校内“创业园区”模式
建立“教学、生产、经营三位一体”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好,但现状是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 内在动力,一边热一边冷。为此,学校果断决策,投资1200多万元,在校内建立“创业园区”,占地30多亩,自建厂房,招商引资,创办股份制企业“中兴制药机械厂”、“阳泰电子厂”、“阳光服装厂”和“祁阳县职业教育印刷厂”4家校办企业,学校掌握了校企合作的主动权,为机电、电子、服装、平面媒体印制等主体专业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企业有独立生产经营的决策权,又有接受学生实习、就业、培训教师等义务,校企一体,利益双赢,共同育人。
在日常管理上,工厂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并提供实践教学所需原材料;学校负责学生的管理和理论课教学,学生入厂锤炼技能,工厂高级技师手把手指导操作,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即工厂的技师就是学校的学习指导教师,学生就是工厂的工人,参与产品的生产制作全过程。“教学链”与“产品链”对接,使企业和学校相融,企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满足了对口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坚持“一个产品锻炼一批教师,一个项目培养一个团队”。目前,学校长期聘请校办企业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企业专家共5人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和实习指导教师。近3年,学校共安排专业课教师共计34人次在校办企业任职,参与企业生产、研发等技术实践活动。
学校与企业“血脉”相连,共生共荣,才能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长效机制,保证学校可持续良性发展。
(二)定向培养模式
目前,祁阳工业园区随着以凯盛鞋业、富福服装、成信鞋材等制鞋、制衣等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日益增多,园区劳动用工需求量大,特别是鞋、服设计与制作技术专门人才更是短缺,已出现“用工难、用工荒”现象。经 过考查调研,2010年,学校与凯盛鞋业、富福服装达成合作共识,重新调整了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结构,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入校即入厂,毕业时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考核,由企业负责安置就业。通过与企业实行定单式培养,学校负责招生、理论课教学,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训。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和安置就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同时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负责授课、讲解及学生的入厂实践指导。服装专业2011年秋季招收新162人,全部实行订单定向培养。该专业从一年级就引入了企业培训教材,由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实行“4+2”教学模式,即每星期安排4天校内学习,2天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活动。
(三)校店合一模式
目前,商务外语、财经与导游、美发与形象设计等部分专业在祁阳本地较难找到合适的合作企业,学校想方设法集社会之力,筹资金办企业,为确保学生实习与专业对口创造条件。例如,2010年,学校与广东百莲达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东魅力·祁阳店”,一年来,不仅安排接纳了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的实习,还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2011年,学校与祁阳县鑫利大酒店合作,在学校创业园开办了“鑫利商务会所”,给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实践教学环境。
(四)项目运作模式
祁阳县是被农业部命名的“油茶之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都非常适宜种植油茶,油茶的种植历史也非常久远。以金浩茶油为代表的茶油品牌更是享誉全国。2008年,学校以油茶种植专业为依托,投入 30万元与祁阳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油茶种植改良、加工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油茶种植改良的理论研究与农户种植指导培训工作。形成了“公司+专业+农户+ 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生及农户运用从这里学到技术走向了致富的道路,扩展校企合作受益群体,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这样的模式,我们也参与创办了一些经济实体,既掌握了校企合作的主动权,在协议中规定这些实体有接受学生实习、就业、培训教师等义务,又遵循市场规律,不干涉企业的独立生产经营决策权,校企一体,成为工学结合的利益共同体。
三、校企合作的启示
总结我校多年校企合作的经验,总的情况是国家在推行校企合作制度方面的建设还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虽然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推动了校企合作开展,但企业均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只有学校多方面采取主动措施。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应当遵循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互利双赢”的基本原则,具体做到四个“共同”,达到三个“零距离”。校企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实施的培养计划;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四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方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方案
为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培养出与社会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相适应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队伍。我校狠抓契机,创新办学思路,树立正确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一、建立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
1、人员组成委员会由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学校教务、学管、招生就业部门,有关专业组学科带头人和企业负责生产、技术、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组成。
2、主要职责和任务
①向学校提出培养高技能人才专业设置的建议。
②研究课程设置,修订教学计划,提供职业岗位能力要求。③构通信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研讨交流活动。
④协助安排学生实习,推荐学生就业。
二、合作专业、培养规模及合作企业
l、合作专业。合作专业为我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
2、合作培养规模。2009年预计首批招收建筑工程管理三个班专
业共160人,并认真总结和摸索经验。到2010年,力争开设4-5个建造工程管理,在校生人数达到260人以上。
3、合作企业:根据我校的培养方向和开设的专业,首批选定了n家对口合作企业,其中(以下企业名称):
三、校企合作职能范围分工
1、定期召开咨询委员会、分析形势、研究措施、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
2、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实践研修的学习、生活条件。
3、学校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专业课或实习指导课兼职教师(每个专业不少于2人),并参加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
4、合作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对口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及必要的生活条件。安排学生实习时间每年不少于120课时。
5、利用学校的教学优势,积极承担合作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每年要达到500人次。
6、根据合作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学生毕业时优先向合作企业推荐。
四、合作的主要内容
1、开设订单专业或定向培训。企业就缺口岗位与校方达成培训协议,每年将需要专业人数通报校方,由校方负责招生、培养,学生毕业后择优并与企业双向选择。这样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够与市场有个
良好的对接
2、企业为校方提供实践基地。由企业指派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
3、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短期文化知识培训。
4、校企经常开展联谊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五、学期合作方案
二月份:上旬与企业商谈合作事项,并拟定有关协议下旬邀请合作企业代表参加市职业教育“校企”联席会;
三月份:分批到企业进行不同专业的见习活动;
四月份:学校的招生宣传月,通过与企业的各种联谊活动增进双方感情,并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五月份:组织好毕业学生供需见面会,通过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好进入合作企业的人选;
六月份:①对入闱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应专业技能的强化培训,作好其正式上岗的过渡工作;②组织开展好所有毕业生与社会各企事业的就业推荐会。
五、保障措施
1、积极争取系统行业支持。要经常向有系统行业反映情况,大力宣传,以引起重视,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并在师资配备和教学设备购制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2、改善实训条件,加大设备投资。在现有基础上,拟在三年内投资n万元,建成一个系统、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即预决算系统;土木实训中心、岩土实训中心、校外实训中心和土建实训基地。改进
教学手段,提高培训能力和质量。
3、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培养高技能人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培训领域,缺乏师资和经验。为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学校拟每年拿出n万元用于师资进修培训。
4、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每个专业确定一名专业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既是校企合作的协调员,也是专业建设的责任人。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成效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工作不利的及时调整,以确保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力顺利实施。
六、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及具体条款见附件。
第五篇:工学结合技能校企合作促发展
工学结合强技能校企合作促发展
——路桥073班顶岗实习顺利完成 为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发展。近日,应中铁十一局五公司的邀请,建艺系路桥083班全体学生前往浙江海宁参与沪杭高铁第六标段项目进行顶刚实习,实习时间从5月10日至6月6日。
该班共有37名学生,分别分配到项目部测量班的GRP点放样、GRP点平面测量、GRP点高程测量、轨道板精调四个组。实习期间与项目部测量技术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好学上进,勤奋敬业,较熟练地掌握了工程测量员相关技能,协助项目部顺利完成了相关测量工作。
实习结束后,参与顶岗实习的同学与路桥教研室部分老师一起召开了座谈会。会上,实习学生就实习中的感受、收获以及遇到的困难进行纷纷发言,与会教师对顶岗实习的同学进行了鼓励和祝贺并就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
通过实习,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感受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促进了校企之间的交流,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