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

时间:2019-05-14 10:4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

第一篇:浅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

浅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

2005年9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强调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按照国务院《决定》的要求,2006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从此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半工半读的新思路、新模式。

如何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创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已成为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层次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金堂县教育局抓住职业教育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2006年底县教育局和广东企石东方电子厂联合举办四川省金堂县职业高级中学。这样金堂县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春风就以我校为试点拉开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零学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序幕。下面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谈粗浅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精心准备

1、严格考察企业

在实习前学校应考察企业:考察企业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工作岗位是否适合学生进行实习。

2、学生规模不能太大

进入一个企业实习的学生规模不能太大。人数太多,一旦学生有了一定的情绪形成合流后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学校的声誉损失是很大,并且企业和指导教师很难控制局势。

3、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

在实习前应针对企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强化、培训。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是:上岗后就能进行工作、能够服从管理、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4、对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

假如学生到了企业后对企业不满意、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满意;在工作中消极怠工、不服从管理;在工作中出现工伤而家长无法接受;因为不满工作、待遇等原因而出现全面罢工;学生生病无法继续实习而家长不配合等等一些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校、指导教师要有预见。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备受社会的关注,一旦在实习中出现问题而未能解决,将给学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会因为少数的学生而使本次的实习失败。因此在实习前对于不可能通过做思想工作解决的问题进行制度化,让学生和家长及社会知晓,一旦出现此中情形后家长、社会就不会责怪学校,同时便于对其他学生的管理使实习圆满完成。

二、严格管理、热情服务

到了企业后,由于环境的变化,能否对学生严格管理和热情服务是实习成败的关键因素。

1、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严格管理

到了企业之后,由于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如果不加以严格的管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学生会学成年人的一些不良行为:赌博、抽烟等。而此时由于远离学校不能用学校的一些制度来约束学生,并且由于学生的岗位不同作息时间不同很难对学生进行监管,所以只能防患于未然。从到企业之后进行长时的严管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当然当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后不能采用学校的一些措施进行教育,而应根据环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究方式、方法。

2、关怀学生、倾听心声

在企业,由于环境的变化学生的情绪会产生;在工作时由于角色的变化学生会很难接受;当学生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时需要指导教师为学生排忧解难。在学生休息时教师应该深入其中,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学生工作时尽可能的到他们工作的车间去看一看,了解他们的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与车间主任、生产组长交换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指导教师无时无刻都在关心他们。

3、热情服务,让学生感受家的快乐

我们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苗,在家的时候享受着无穷的关怀和溺爱,而到了企业后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学生会随着时间的消失思念之情越来越强。此时指导教师能否给学生家的关怀是此次实习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从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关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快乐,如在学生生日时送上一张小卡片和一句温馨的祝福;在休息日带领学生游玩一些地方;带领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比赛等。让学生忘记工作的疲劳、感受大家庭的欢乐。

总之,“顶岗实习”是一件琐碎的事情,只有认真地做好了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和加强实习过程中的管理,才能让实习圆满完成。

2008.7

第二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名词解释:工学结合是指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校企合作是指一种工学结合实现的方式,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与企业合作,把公司的生产流程、技术要求、管理方式等引进学校教育课程,作为学生实践操作与学习的一门主修课程。

2011年-2012年第二学期,我校正式与铜陵江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合同,正式成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这标志者我校继机械加工、计算机文秘后,又一次的把工厂直接引进校园的工学结合方式。

此次与江威电子合作,我校在实训大楼开辟了200平米的电子机电生产线厂房、引进了多组高端生产设备和工位,并有江威电子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协助指导生产,学生无需离开校园即可参加工学结合,提高技能。

2012年3月13日,我校专门成立了工学结合管理项目组,项目组组长由分管全校工作的张孝马副校长担任,金国宏副校长、办公室吴琼主任、总务处周述涛主任担任项目组副组长,各专业工学结合小组组长均由我校该专业优秀教师或工程师担任,在一线与企业委派人员一起,手把手辅导学生生产、实践和学习。我校超前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着非常重大意义。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以外,还能学习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含实验室都学不到的企业生产流程、技术指标要求、产品成型过程、公司内部技术等。学生除适应和体验企业的管理、锻炼实践能力外,还能历练学生服从管理、刻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提前体会工作的辛苦和乐趣、认识社会、认识父母工作的辛劳,懂得珍惜在校其间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体谅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酸,从而更加激发学生自身发奋学习的求学欲望,也为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培养人才、提高社会声誉等方面奠定了更加良好的基础。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我国中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认识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意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存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我校以及每个职业院校的共同课题。

每个学生都能在智通成人成才,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我们有信心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我校不断更进的教育体制中逐渐锻炼成长,将来走进社会,成为有职业素养、能适应社会、愿吃苦耐劳、怀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在校期间获得职业生涯的第一桶金。

作者:程有华2012-05-06

第三篇: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总结材料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材料

一、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断探索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举措。“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根据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职业学校办学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的去处是工厂、企业。职业学校与企业是社会中关系平等的两个单位,职业学校要实现就业的办学方向,就得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办学模式,1 通过“订单式”、“双元式”、“专业委员会指导式”、“产、教、研”等方式的开展,促成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学以致用、促进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

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并实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中餐烹饪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情况

我校紧跟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成立了招生就业办公室,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通过规范学生实习就业程序,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办学模式,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1.创新模式,开拓校企合作新途径

根据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发展的需求,我校与西水湾大酒店创建了较高标准、固定的中餐烹饪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上海铭源大酒店的合作为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2012年,学校领导经多次考察与调研,与凤城大酒店、金阳酒店、西水湾大酒店、肖老四清真餐楼、上海铭源大酒店等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采取“1+1+1”的培养模式;2013年3月,学校与西水湾大酒店举行了盛大的协议签定、授权与挂牌仪式,把西水湾大酒店作为我校中餐烹饪专业实 2 训基地。学校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创建了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2.开展工学结合,保障学生的就业实习

为进一步落实和做好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就业实习的工作程序,即:搜集招工信息—筛选招工企业—班子集体确定后选企业—征求学生意见—考察相关企业—召开家长会议—护送学生上岗—专人跟踪服务;近两年,学校分别与凤城大酒店、金阳酒店、西水湾大酒店、肖老四清真餐楼、上海铭源大酒店等签订了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协议,共有100余名学生到上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就业,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企业工作与在校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在培养人才职业技能、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等方面显示出了优越性。

3.全程服务,促进实习就业工作的发展

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就业的稳定性很差,这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和中职学校的社会声誉都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服务好学生实习就业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我校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企业不稳定的因素,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是每批学生离校实习、就业之前,我校都要召开学生专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求学生在岗位上要有四种精神,即:学习精神、吃苦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二是在安置企业的选择上,我们把 “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社会保障全、发展空间大的企业做为首选,保证让学生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的、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我校积极与企业沟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及指导,对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压力进行疏导。

四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我校在学生实习单位有一教师坐阵负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问题,同学们的信任,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理由。

五是我们懂得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小事的背后就是大事,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我们感觉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让家长放心。

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中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加之我校全体同志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落实,使得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做到了实习岗位好、就业率高,且稳定性强,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好评。

4.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

开发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每门课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课程标准和讲义;积极把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以职业能力本位为特征的专业培养方案。

推行双证书制度,在基于职业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了公司、企业,大大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四、中餐烹饪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不足:

1.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够。一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同时企业缺乏能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方面的人才,使得校企合作中存在许多困难。

2.当前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职前教育对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尽管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参照国家标准和地方需要,完全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学校也尽量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的要求,还有一些专业课学习的内容,理论性太强,难度大,学生学习存在困难,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存在距离,对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3.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难以掌握。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尽管注重了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但由于受到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的影响,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4.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单一。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虽然对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但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是脱离企业实际,在评价学生学业时,不能给学生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教师自身职业素质与能力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上述问题,影响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必须建立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中餐烹饪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

1.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从培养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出发,“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以利于使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 5 起, 以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以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加强。为此,学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寻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体系

成立有行业、企业成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组,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评价标准,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企业需要。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为学生提供的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熟悉熟练岗位项目与标准,并由企业有关人员予以考核。学校在制订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时,也应积极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到充分落实。

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的考核标准、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反映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对学生的评价是要立足于激励,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才。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评价。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效果分析等方面的改革,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实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平时学习记录和考试相结合,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要综合学校成绩、企业实践、职业资格鉴定、参加技能大赛等,形成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3.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

许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育人理念、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竞争、激励、监督、保障机制,有 6 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引导教师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理念,鼓励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加技能大赛、定期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课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专业对所授基础课的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渗透;鼓励文化课教师编写实用基础课教材。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几点建议:

1、职业教育的教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一个复杂过程,仅仅靠一个学校很难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学生评价标准与体系,建议由市局组织有关人员统一制定。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建议采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进行管理与考核。

四、学校对中餐烹饪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思路

中餐烹饪专业实习就业是一项既重要又面临诸多困难的工作,我校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走向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54321工程”,即提升“5”个“共同”——在过去已有的校企共建基础上,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和合作内涵,与行业企业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进行评价、共同组建基地、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展研发;推进“4”项合作——明确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强调全面持久的合作理念;实行“3”层对接——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建好“2”种“课堂”——学校建到企业中,企业建在学校里;最终实现“1”个目标 7 ——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一主线,持续深入地展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抓好五个方面的共同合作作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抓手,通过实行三层对接,建立两种“课堂”等举措,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共赢,最终达到彰显中职特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我市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三、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 即理实一体,教、学、做结合阶段。第一学年在专业教室和实训室,以“理实一体”、“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模式进行专业基本知识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专业基本技能实训,重点培养面点制作、热菜操作、冷拼雕刻的基本技能。第二个阶段,即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渗透阶段。第二学年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采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渗透”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烹饪专业岗位技能,包括综合实操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为基础,实施教学计划,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半工半读(与西水湾酒店的深度合作),②订单培养(与肖老师餐饮有限公司的订单培养)。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建立赛学互动机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培养 学生技术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即无缝对接,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第三学年到企业,通过岗位锻练,拓展和提升专业技能,养成职业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实施了“订单式培养”,与肖老师餐饮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举办班等为用人单位对口培养专门人才。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学习,赴顶岗单位工作,实行工学交替,既增强了专业实践能力,又获得了一定的生活补贴,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合作企业还全程参与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在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使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到用人单位后很快能融入企业,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以首次就业率、对口行业就业率、就业稳定率、就业业内发展率作为检验办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考核结果反馈于教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四、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

开发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每门课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大纲和讲义;积极把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以职业能力本位为特征的专业培养方案。

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推行双证书制度,在基于职业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了公司、企业,大大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学习南方经验 开创实习就业新局面

介休市职业中学校 张 强

近年来,由于招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与此同时,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却不断攀升。如何解决二者间的矛盾,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这次南方学习和考察,并认真分析当前中职发展的趋势与学生实习就业的优势,坚定了我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创了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推进了学校的发展。

一、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的意义

“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 10 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根据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职业学校办学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的去处是工厂、企业。职业学校与企业是社会中关系平等的两个单位,职业学校要实现就业的办学方向,就得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式”、“双元式”、“专业委员会指导式”、“产、教、研”等方式的开展,促成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学以致用、促进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情况

我校紧跟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成立了招生就业办公室,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通过规范学生实习就业程序,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1、创新模式,开拓校企合作新途径

根据学校汽修专业发展的需求,我校与四通汽修厂合作十几年,创建了较高标准、固定的汽修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信宜通公司、利达公司的合作为学校计算机专业、机电专业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2008年,学校领导经多次考察与调研,与三佳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在我校开设了“有机硅班”,采取“1+1+1”的培养模式;2011年,学校与上海英业达集团举行了盛大的协议签定、授权与挂牌仪式,英业达集团委托学校为上海英业达集团人才培育基地,开办 11 英业达人才培育班(焊接专业);学校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创建了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2、开展工学结合,保障学生的就业实习

为进一步落实和做好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就业实习的工作程序,即:搜集招工信息—筛选招工企业—班子集体确定后选企业—征求学生意见—考察相关企业—召开家长会议—护送学生上岗—专人跟踪服务;近几年,学校分别与青岛海尔集团、山东恒星基电子厂、常熟达富公司、上海英业达集团、苏州和硕集团签订了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协议,共有700余名学生到上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就业,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企业工作与在校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在培养人才职业技能、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等方面显示出了优越性。

3、全程服务,促进实习就业工作的发展

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就业的稳定性很差,这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和中职学校的社会声誉都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服务好学生实习就业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我校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企业不稳定的因素,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是每批学生离校实习、就业之前,我校都要召开学生专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求学生在岗位上要有四种精神,即:学习精神、吃苦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二是在安置企业的选择上,我们把 “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社会保障全、发展空间大的企业做为首选,保证让学生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的、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我校积极与企业沟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及指导,对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压力进行疏导。

四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我校在学生实习单位设立了办事处,有一名中层领导坐阵负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问题,同学们的信任,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理由。

五是我们懂得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小事的背后就是大事,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我们感觉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让家长放心。

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中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加之我校全体同志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落实,使得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做到了实习岗位好、就业率高,且稳定性强,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好评。

三、学校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发展的思路

中职学生实习就业是一项既重要又面临诸多困难的工作,我校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走向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54321工程”,即提升“5”个“共同”——在过去已有的校企共建基础上,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和合作内涵,与行业企业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进行评价、共同组建基地、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展研发;推进“4”项合作——明确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强调全面持久的合作理念;实行“3”层对接——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建好“2”种“课堂”——学校建到企业中,企业建在学校里;最终实现“1”个目标——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一主线,持续深入地展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抓好五个方面的共同合作作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抓手,通过实行三层对接,建立两种“课堂”等举措,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共赢,最终达到彰显 13 中职特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我市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尽管我们在努力去实践,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1、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够,一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同时企业缺乏能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方面的人才,使得校企合作中存在许多困难。

2、当前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职前教育对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尽管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参照国家标准和地方需要,完全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学校也尽量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的要求,还有一些专业课学习的内容,理论性太强,难度大,学生学习存在困难,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存在距离,对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3、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难以掌握。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尽管注重了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但由于受到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的影响,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近几年,通过工学结合加大了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但没有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学校评价时随意性大,因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单一。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虽然对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但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是脱离企业实际,也不曾跟随学生到企业参与实习指导,在评价学生学业时,不能给学生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教师自身职业素质与能力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上述问题,影响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发展,必须建立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思考与对策:

1、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从培养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出发,“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以利于使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加强。为此,学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寻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体系

成立有行业、企业成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组,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评价标准,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企业需要。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为学生提供的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熟悉熟练岗位项目与标准,并由企业有关人员予以考核。学校在制订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时,也应积极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到充分落实。

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的考核标准、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反映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对学生的评价是要立足于激励,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才。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评价。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效果分析等方面的改革,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实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平时学习记录和考试相结合,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要综合学校成绩、企业实践、职业资格鉴定、参加技能大赛等,形成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3、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

许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育人理念、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竞争、激励、监督、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引导教师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理念,鼓励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加技能大赛、定期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课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专业对所授基础课的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渗透;聘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实训指导能力的兼职教师优化学校教师队伍。鼓励文化课教师编写实用基础课教材,鼓励专业课教师编写工学一体化实训教材,形成以实践技能培养培训为主的实用性课程。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几点建议:

1、职业教育的教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一个复杂过程,仅仅靠一个学校很难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学生评价标准与体系,建议由市局组织有关人员统一制定。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建议采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进行管理与考核。

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建设 介休市职业中学 张 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并在此模式下努力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建设。

一、做法与不足:

学校在合作条件成熟、合作要求满足的前提下,将机电专业、数控专业、化工(有机硅)专业、汽修专业分别与介休利达洗煤设备公司、介休多智管模公司、三佳新材料(有机硅)公司、介休四通汽车修理厂等企业实行合作办学。合作企业提供实训设备、部分专业教师(如三佳新材料(有机硅)公司把工程师派往学校,给学生讲授生产流程、工艺、安全等专业课程)、学生实习岗位,并接受优秀毕业生就业。与此同时,所有专业学生都实行了工学结合,改革以往“2+1”培养模式(2年的文化专业知识学习+1年的专业顶岗实习)为 “1+0.5+0.5+1”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1年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到实习基地进行半年的实践操作,再回到学校学习半年的专业知识,再到企业进行1年的专业顶岗实习。除机电专业、数控专业、化工(有机硅)专业、汽修专业分别在本地合作企业实习外,其它专业则在与学校合作多年的青岛海尔、常熟达富、苏州和联华硕、上海英业达等公司(集团)实习,并且上海英业达公司已经在学校挂牌,学校成为“英业达人才培养基地”。

办学模式的改变势必会带来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增加了学生专业实践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那么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也就应运而生。我们主要的评价方法是:记录平时表现,注 重过程性评价;增加阶段(单元)考试,注重发展性评价;改变考试方式,注重能力性评价;拓展评价主体,实行多元性评价。

尽管我们在努力去实践,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1、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够,一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同时企业缺乏能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方面的人才,使得校企合作中存在许多困难。

2、当前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职前教育对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尽管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参照国家标准和地方需要,完全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学校也尽量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的要求,还有一些专业课学习的内容,理论性太强,难度大,学生学习存在困难,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存在距离,对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3、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难以掌握。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尽管注重了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但由于受到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的影响,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近几年,通过工学结合加大了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但没有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学校评价时随意性大,因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单一。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虽然对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但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是脱离企业实际,也不曾跟随学生到企业参与实习指导,在评价学生学业时,不能给学生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教师自身职业素质与能力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上述问题,影响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发展,必须建立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思考与对策:

1、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从培养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出发,“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以利于使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加强。为此,学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寻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体系

成立有行业、企业成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组,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评价标准,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企业需要。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为学生提供的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熟悉熟练岗位项目与标准,并由企业有关人员予以考核。学校在制订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时,也应积极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到充分落实。

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的考核标准、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反映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对学生的评价是要立足于激励,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才。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评价。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效果分析等方面的改革,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实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平时 20 学习记录和考试相结合,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要综合学校成绩、企业实践、职业资格鉴定、参加技能大赛等,形成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3、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

许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育人理念、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竞争、激励、监督、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引导教师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理念,鼓励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加技能大赛、定期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课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专业对所授基础课的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渗透;聘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实训指导能力的兼职教师优化学校教师队伍。鼓励文化课教师编写实用基础课教材,鼓励专业课教师编写工学一体化实训教材,形成以实践技能培养培训为主的实用性课程。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几点建议:

1、职业教育的教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一个复杂过程,仅仅靠一个学校很难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学生评价标准与体系,建议由市局组织有关人员统一制定。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建议采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进行管理与考核。

第四篇: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

2012年全省职业教育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办好“创业园区” 推进校企合作

祁阳县职业中专学校

由于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也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祁阳县职业中专紧紧抓住了这些难得机遇,全面贯彻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助力祁阳工业园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学校自身也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湖南省“双示范”学校。

一、校企合作助推办学模式的转型

(一)校企合作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近4年,学校办学规模增长了2倍,在校生人数达了6393人(其中全日制学生5163人,非全日制学生1230人),成为了永州市规模最大的一所中职学校。校园面积由150亩扩大到260多亩,形成了“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专业12个,涵盖加工制造、电子、服务财经、农产品加工等四大专业大类。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全面推行 “校企互融、多元共建”的开放型办学模式与“厂校合一、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正在争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二)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办学模式的转型的契机

永州市是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先行区,而祁阳县又是永州市的一个大县。祁阳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总人口101.7万人。县委、县政府根据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确定把祁阳工业园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并于2007年开始规划建设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新区,而祁阳县职业中专就位于园区内。目前,园区现有工业企业198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个,将需员工10万余人。

根据园区现有产业结构,已初步形成了以科力电机、美星光电等为龙头的微电机、电子元器件及五金件等机械电子业。以凯盛鞋业、富福服装等企业为龙头,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的制鞋、服装产业。以金浩茶油、五洲药包、湘妹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的粮油加工、果蔬加工为主和以营养液、大肠液、生物制剂和药用包装材料的食品医药业。以祁阳海螺水泥为龙头,引导现有建材企业优化升级的节能环保新型建筑材料业。

学校审时度势,积极主动迎接产业转移,重新定位发展,明确办学思路,按照“专业围绕市场转、课程围绕岗位转、教师围绕学生转、学生围绕就业转”的思路融入园区产业链,调整专业设置,新开钳工、美妆等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工学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办学模式改革的一个主流方向。良好的“校企合作”可以顺利解决中职学校所面临的“招生难、实训难、就业难”等几大难题,使学校快速发展。我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注重实效,结合专业和企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校内“创业园区”模式

建立“教学、生产、经营三位一体”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好,但现状是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 内在动力,一边热一边冷。为此,学校果断决策,投资1200多万元,在校内建立“创业园区”,占地30多亩,自建厂房,招商引资,创办股份制企业“中兴制药机械厂”、“阳泰电子厂”、“阳光服装厂”和“祁阳县职业教育印刷厂”4家校办企业,学校掌握了校企合作的主动权,为机电、电子、服装、平面媒体印制等主体专业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企业有独立生产经营的决策权,又有接受学生实习、就业、培训教师等义务,校企一体,利益双赢,共同育人。

在日常管理上,工厂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并提供实践教学所需原材料;学校负责学生的管理和理论课教学,学生入厂锤炼技能,工厂高级技师手把手指导操作,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即工厂的技师就是学校的学习指导教师,学生就是工厂的工人,参与产品的生产制作全过程。“教学链”与“产品链”对接,使企业和学校相融,企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满足了对口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坚持“一个产品锻炼一批教师,一个项目培养一个团队”。目前,学校长期聘请校办企业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企业专家共5人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和实习指导教师。近3年,学校共安排专业课教师共计34人次在校办企业任职,参与企业生产、研发等技术实践活动。

学校与企业“血脉”相连,共生共荣,才能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长效机制,保证学校可持续良性发展。

(二)定向培养模式

目前,祁阳工业园区随着以凯盛鞋业、富福服装、成信鞋材等制鞋、制衣等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日益增多,园区劳动用工需求量大,特别是鞋、服设计与制作技术专门人才更是短缺,已出现“用工难、用工荒”现象。经 过考查调研,2010年,学校与凯盛鞋业、富福服装达成合作共识,重新调整了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结构,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入校即入厂,毕业时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考核,由企业负责安置就业。通过与企业实行定单式培养,学校负责招生、理论课教学,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训。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和安置就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同时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负责授课、讲解及学生的入厂实践指导。服装专业2011年秋季招收新162人,全部实行订单定向培养。该专业从一年级就引入了企业培训教材,由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实行“4+2”教学模式,即每星期安排4天校内学习,2天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活动。

(三)校店合一模式

目前,商务外语、财经与导游、美发与形象设计等部分专业在祁阳本地较难找到合适的合作企业,学校想方设法集社会之力,筹资金办企业,为确保学生实习与专业对口创造条件。例如,2010年,学校与广东百莲达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东魅力·祁阳店”,一年来,不仅安排接纳了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的实习,还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2011年,学校与祁阳县鑫利大酒店合作,在学校创业园开办了“鑫利商务会所”,给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实践教学环境。

(四)项目运作模式

祁阳县是被农业部命名的“油茶之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都非常适宜种植油茶,油茶的种植历史也非常久远。以金浩茶油为代表的茶油品牌更是享誉全国。2008年,学校以油茶种植专业为依托,投入 30万元与祁阳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油茶种植改良、加工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油茶种植改良的理论研究与农户种植指导培训工作。形成了“公司+专业+农户+ 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生及农户运用从这里学到技术走向了致富的道路,扩展校企合作受益群体,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这样的模式,我们也参与创办了一些经济实体,既掌握了校企合作的主动权,在协议中规定这些实体有接受学生实习、就业、培训教师等义务,又遵循市场规律,不干涉企业的独立生产经营决策权,校企一体,成为工学结合的利益共同体。

三、校企合作的启示

总结我校多年校企合作的经验,总的情况是国家在推行校企合作制度方面的建设还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虽然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推动了校企合作开展,但企业均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只有学校多方面采取主动措施。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应当遵循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互利双赢”的基本原则,具体做到四个“共同”,达到三个“零距离”。校企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实施的培养计划;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五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方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方案

为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培养出与社会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相适应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队伍。我校狠抓契机,创新办学思路,树立正确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一、建立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

1、人员组成委员会由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学校教务、学管、招生就业部门,有关专业组学科带头人和企业负责生产、技术、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组成。

2、主要职责和任务

①向学校提出培养高技能人才专业设置的建议。

②研究课程设置,修订教学计划,提供职业岗位能力要求。③构通信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研讨交流活动。

④协助安排学生实习,推荐学生就业。

二、合作专业、培养规模及合作企业

l、合作专业。合作专业为我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

2、合作培养规模。2009年预计首批招收建筑工程管理三个班专

业共160人,并认真总结和摸索经验。到2010年,力争开设4-5个建造工程管理,在校生人数达到260人以上。

3、合作企业:根据我校的培养方向和开设的专业,首批选定了n家对口合作企业,其中(以下企业名称):

三、校企合作职能范围分工

1、定期召开咨询委员会、分析形势、研究措施、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

2、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实践研修的学习、生活条件。

3、学校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专业课或实习指导课兼职教师(每个专业不少于2人),并参加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

4、合作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对口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及必要的生活条件。安排学生实习时间每年不少于120课时。

5、利用学校的教学优势,积极承担合作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每年要达到500人次。

6、根据合作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学生毕业时优先向合作企业推荐。

四、合作的主要内容

1、开设订单专业或定向培训。企业就缺口岗位与校方达成培训协议,每年将需要专业人数通报校方,由校方负责招生、培养,学生毕业后择优并与企业双向选择。这样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够与市场有个

良好的对接

2、企业为校方提供实践基地。由企业指派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

3、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短期文化知识培训。

4、校企经常开展联谊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五、学期合作方案

二月份:上旬与企业商谈合作事项,并拟定有关协议下旬邀请合作企业代表参加市职业教育“校企”联席会;

三月份:分批到企业进行不同专业的见习活动;

四月份:学校的招生宣传月,通过与企业的各种联谊活动增进双方感情,并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五月份:组织好毕业学生供需见面会,通过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好进入合作企业的人选;

六月份:①对入闱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应专业技能的强化培训,作好其正式上岗的过渡工作;②组织开展好所有毕业生与社会各企事业的就业推荐会。

五、保障措施

1、积极争取系统行业支持。要经常向有系统行业反映情况,大力宣传,以引起重视,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并在师资配备和教学设备购制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2、改善实训条件,加大设备投资。在现有基础上,拟在三年内投资n万元,建成一个系统、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即预决算系统;土木实训中心、岩土实训中心、校外实训中心和土建实训基地。改进

教学手段,提高培训能力和质量。

3、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培养高技能人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培训领域,缺乏师资和经验。为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学校拟每年拿出n万元用于师资进修培训。

4、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每个专业确定一名专业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既是校企合作的协调员,也是专业建设的责任人。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成效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工作不利的及时调整,以确保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力顺利实施。

六、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及具体条款见附件。

下载浅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学结合技能校企合作促发展

    工学结合强技能校企合作促发展 ——路桥073班顶岗实习顺利完成 为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发展。近日,应中铁十一局五公司的邀请,建艺系路桥083班全体学生前往浙江海宁参与沪杭高......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总结材料

    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中餐烹饪专业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材料 撰稿人:贾祯 校稿人:冉永红 审核人:李斌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

    顶岗实习学生校企合作协议书(大全)

    甲方: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学生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为确保甲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人身及财务等安全,使实习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华......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顶岗实习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顶岗实习摘 要:大连商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与日本樱花国际语言学校合作办学的商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灵活,注重课堂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上实施多轨......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协议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协议 甲方(学校):乙方(用人单位):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35号,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的精神,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

    顶岗实习学生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学生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确保甲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人身及财务等安全,使实习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总结材料5篇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 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材料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资源县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学生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顶岗实习期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