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工学结合的正确认识的论文
【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与基本路径,本文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对工学结合的探索和实践,分析了当前工学结合的主体——学生对于工学结合的错误认识,并提出了要正确引导学生,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工学结合的正确认识及具体对策。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模式 对策工学结合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基本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有效开展工学结合,远离形主义,提高合作质量,是摆在当今全国1100多所高职院面前、具有挑战意义和战略价值的一道“难坎”。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和建设,引导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工学结合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1)可以高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态度的形成。
(2)切实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3)有利于打通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绿色通道。
(4)有利于大大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效益。
根据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院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系率先实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2004级、2005级、和2006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学生在经过顶岗实习之后,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确实遇到了许多困难、阻力,这些困难、阻力除了来自于社会、企业之外,更多的来自于工学结合的主体——学生,他们对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不理解,造成了他们对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抗拒,抵触,痛恨,认为学校收了他们的学费,却把他们拿去做苦力,加上不能很快适应由学校到企业的过渡,使得顶岗实习在实施和管理起来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使今后的工学结合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积极参与其中,以减轻我们目前的管理压力,以下是我从我系的改革实践中总结得到经验和看法。
要想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根本途径就是从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和灌输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概念和理论,使学生逐渐了解和理解,并接受,这样他们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所准备,不会凭个人的想像或道听途说来理解工学结合,而是在一个正确的引导下做出自己的判断,在心理和专业上都为顶岗实习做好准备,不会再为由学校到工厂的过渡感到茫然和恐惧,而是想办法积极地去面对。学生对工学结合的错误认识
在提出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之前,我们应该了解目前学生对工学结合的认识水平,这样我们才能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了解,我认为目前学生对顶岗实习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错误认识:
(1)顶岗实习就是提前毕业
在和学生的聊天中,一提到顶岗实习,尤其是大二的学生,大家都说:“老师,我们就要下厂了,一天工作10个小时,三年的大学生活两年就结束了。”可见他们认为大学生活三年变两年,自己已经被迫提前毕业了。
(2)下厂实习,和普通的工人有何区别
许多学生都会问这样的问题,对自己顶岗实习做什么不了解,认为自己纯粹就是一个操作工,和没学历的工人没有区别,因此不愿意参加顶岗实习,也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
(3)学校收了我们的学费,却把我们放在工厂做苦力,不公平
我们交了学费,却把我们放在工厂,学校这样做不公平,这也是学生的一个普遍看法。
(4)把工资待遇作为顶岗实习的一个条件
一个月挣多少钱,工作几个小时,有没有加班费等都成了学生是否到某企业顶岗实习的衡量标准,钱少了不去,工作累了不去,俨然忽视了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部分,而是变成一年的打工赚钱。
(5)我们是大学生,拿的工资为什么比那些初中生、高中生要少
这是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认为我们都是大学生,凭什么还不如别人挣得多。这也使得学生不愿意顶岗实习的一个心理误区。加强学生对工学结合正确认识的具体措施
上面我分析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一些错误看法,但从整体上来看,我们的学生并没有理解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因此为使顶岗实习顺利进行,我们必须改变学生的认识,正确引导学生,只能从前两年的平时教学中抓起,每位老师都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和介绍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正确引导学生。
(1)顶岗实习是我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完成顶岗实习才能毕业。
给学生解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概念,将我们对顶岗实习的考核标准,学生在此期间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告诉给学生,使他们知道顶岗实习是我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所谓的提前毕业,更不要把工资待遇放在首位,而应该把提高自己的专业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
(2)教育学生正视工厂和学校的区别,顺利从学校过渡到企业
学生在刚刚来到工厂,都会将工厂和学校做一个比较,而往往会把工厂对工厂的不适应扩大化,一下子在心理上产生很大的落差。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有的学生这样对我说,“我们已经适应了,和厂里的老员工住在一起,也习惯了,大家有说有笑的”。因此,我们应教育学生正视工厂和学校的区别,顺利从学校过渡到企业。
(3)要学生理解学校和系里为顶岗实习所做出的努力
在校学生还没有走向社会,对社会还了解不够,往往凭自己的主观看问题,因此,让学生在假期或平时自己试着去找实习单位,亲自了解社会和企业的行情,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学校、系里,为联系实习单位所做的努力,使他们明白,并不是有很多地方需要他们去做“苦力”。同时老师在平时的讲课和聊天时也要向学生讲述学校和系里在联系实习单位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工作,使学生了解当前企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标准。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学校联系的实习单位盲目抵触和反对,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对实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会马上逃避,而首先想到应该如何去解决和面对。
(4)经常邀请顶岗实习中的优秀学生回来做报告,和学生面对面,讲述自己的实习经历、心得、收获以及思想变化,这样更有说服力,学生也容易接受。
不定期邀请已经毕业或正在顶岗实习的优秀学生回来作报告,用他们的亲身体验去感染学生,对学生的引导具有积极的作用。
学生是工学结合的主体,如果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工学结合很难进行,即便实施了,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以上是我从我系的改革实践中得到的一点看法和总结,很粗浅,但却是我对工学结合的一点思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向学生灌输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理念,使学生首先知道、了解,不至于到下厂的时候感到很突然,没有思想准备,而且要他们知道工学结合是我们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是本文的主要看法。
参考文献
[1] 谢建平,职业教育研究[J].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2008,12.[2] 程云燕,刘永福.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探究,2009,5.[3] 余斌,刘远东.教育与职业[J].工学结合模式下实践教学效能评价的探索,2009,3.
第二篇:对中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初探
2009“中国· 职教论坛”
对中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初探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方 俊
摘 要:本文从分析合肥市的地域经济特点入手,提出了中职开展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基本思路,结合笔者所在单位推行工学结合的实际做法,重点剖析了进行专业改革的实际做法,介绍了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要点,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最后谈了工学结合的体会。
关键词:工学结合 实习改革
工学结合这种办学方式在国际上一直比较认同,它是一种特别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来国家多次发文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加深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的模式。
顾名思义:“工学结合”是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半工半读”是一部分时间做工,一部分时间读书。这两种场所和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学中有工,工中有学”。这种办学形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又是中国的职教特色;既是中国历史的产物,又是当今职教的亮点。
下面介绍我校在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体会,希望以此作为引子,和大家分享交流,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一、工学结合的立足点是专业建设与改革
我校地处安徽省合肥市双风工业区,合肥市是安徽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正在大力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及合、巢、六经济圈、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汽车及电器制造业发达,政策环境优越,企业每年需用大量的有技能的劳动力,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人才紧缺,我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植与区域块状经济相适应的专业,增强专业“进口”的吸引力,“出口”的满意度。学校以汽车专业为基础,进行专业建设,多方引进人才,及时增添了近百万的汽车及数控设备,开办了数控应用大类专业、机电、模具及焊接等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大量、反复的实践技能训练才能完成。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专业建设与改革势在必行,我校实行工学结合的主要做法是:
1.进行专业改革,突出实践教学
以前我校各专业的教学存在着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对实践重视不够,技能训练的时间较少,且安排不合理,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近几年我们在进行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技能水平,对我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相应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分析和确定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如数控应用专业定为熟练操作工,汽车专业为制造工及汽车维护工。
(2)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出校本课程。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变化,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例如,围绕与江淮股份公司合作自编及合编教材;综合各门专业课程,自编了数控等实习校本课程,真刀真枪实施项目教学法,取得了好的效果。
(3)加大技能训练课时量,理论与实习课的教学组织形式采取周倒或轮倒制。理论与实习课时比为1:1,专业课与技能训练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数控专业上已成功的开展,通用班实施“了项目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开办两年来,已有多名学生在安徽省乃至全国大赛上屡获佳绩
2.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工学的核心内容。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是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保证。为此,我校在不断改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实习实训工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建设。自筹资金建设了可编程控制器、数控编程、电工、电子技术、机电控制等实验室;申请到了国家汽车维修示范基地项目,汽车维修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拥有的一个中级汽修厂的条件,近两万平方的实训车间,一个标准化的驾训场地。
(2)挖掘潜力、提高实习设备利用率。一方面,调整实习教学的组织形式。对校内实习教学的班次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每天一班制改成两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星期天,安排学生实习,避免了实习设备闲置,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设备的效能,提高了学生技能训练的有效作业时间。
(3)加大实习产品与实际产品的结合力度。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仅有通常的实习课题还不行,我们安排学生进行简单零件的加工生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适应企业生产的能力,同时还增加了经济效益。
3.建立一双支师型的队伍是工学结合的有力推手,我校通过外部引进优秀人才和内部按照老师的专业特长定向培养来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老师笔者认为其基本内涵有二点:一是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认为教师既能教学,著书立说,也能参与工程实践,解决一线生产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也就是说他既可以是教师又可以是专业技术人员。“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合理使用信息资源,及时将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传递给学生,使教学设计和实施具有超前性。“双师型”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包括一定的工艺能力、设计能力、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特别强调其必须掌握高超的生产操作能力,教师能以自己准确、熟练的示范操作进行演示,并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操作实际给予明确、有效的指导。
二、工学结合的突破口是校企合作
1.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优化工学结合环境。
我们在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努力开发实习产品、不断改善实习条件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了一批用工需求大、企业规模大、生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企业作为我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借助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优势,不仅满足了强化学生技能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拓宽了渠道。这些企业主要有:江淮集团、奇瑞汽车、合力叉车、星马汽车等。在校企合作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为使学生到企业实习更加顺利,也为防止工作中分工不清甚至出现推诿现象,我校与有关企业都签订有协议书,明确了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责任: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承担学生入厂后的一切生产、教育、培训活动。其中包括挑选思想、业务技能素质好的工人师傅来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和我校带队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任务;对实习学生进行厂纪厂规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按照我校校外实习计划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组织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并组织学生完成生产任务;这些措施的实施,既保证了学生的技能训练质量,又减轻了学生在学习、生活费用上的压力,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机会。
(2)校方的责任主要是:派出带队实习指导教师,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教育和实习指导;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培养目标要求,制定并实施生产实习计划;配合企业做好留厂就业实习学生的选拔工作。
三、工学结合几点体会
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建好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
1.学生在校内通过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后,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基本功,之后到校内生产车间或校外实习基地直接参加企业生产,不仅操作技能迅速提升,而且还增强了质量意识、工时观念和效益观念,从而提高了学生适应企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实习基地的教育功能。
2.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校企联合育人,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还具有导向功能。通过直接接触企业生产实际,使我们明确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各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从而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3.有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们的教师通过带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不仅可以做到对生产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心中有数,还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并弥补不足,从而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4.安排三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训练,腾出了学校的部分办学资源,相应的拓展了学校内部的办学空间,有利于扩大招生规模,从而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能力。
5.选择的大部分合作企业,既是实习基地,又是就业基地,因而具有就业功能。近几年由于我们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疏通了多种就业渠道,使我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了100%,且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
6.结合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为企业提供了现实劳动力,充实了企业的生产力量,缓解了当前企业技术工人紧缺的状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双赢”局面。
7.实行工学结合,能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能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
虽然我校在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上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也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和一定的成绩,但在工学结合的深度和校企合作的管理上还需要很多的工作要做,相信工学结合这一办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一定会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陈解放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推行工学结合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模式》作者:梁乃锋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作者:耿洁
第三篇:在工学结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工学结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同学、老师:下午好!
经过两年半的艰苦学习,同学们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节-工学结合阶段,这一环节对于大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大家在这一阶段也将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为此,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下面三个个任务。
一、工学结合的重要性
1、“认识”问题
对于工学结合的“认识”问题,应从思想深处认识工学结合的重要意义,充分重视这一环节。
⑴、工学结合是中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生产、实践一线,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我国正在加大中职教育改革力度,中职学校评估、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的一系列指标都是围绕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展开的,为此,各中职学校都在通过校内实训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但毕竟校内环境和真实的社会环境有所差异,特别是经管类专业,其职业技能都有很强的环境依赖性,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操作、体验才能完全掌握,因此,工学结合是前两年半学习成果的一个大检验,是同学们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炼过程和提升过程。
⑵、工学结合是实现就业的重要前提。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年全国就业大学生699万),就业竞争就是生综合素质的竞争。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实际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是中职学生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而这些须依赖于工学结合的过程的历练。因此,大家要充分珍惜这一机会,在实习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取得实习单位的认可、满意,从而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⑶、工学结合是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同学们即将踏上社会,将来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社会也非常复杂,要生存、发展,就首先要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而工学结合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认识、适应社会的良好平台,在这一阶段,你还是学生、还年轻,社会、单位、公众还容许你逐步改进,逐步适应,你还可以重新选择你的职业发展方向,而一旦正式进入社会,这种改进、适应的成本就会非常高昂,所以,大家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磨练自己,积累社会经验,为未来更好适应社会做好思想和行动准备。
2、“态度”问题
如何度过工学结合这段时间?端正态度,全身心投入。要眼尖、脑勤、手快、脚快、耳灵。
⑴、认清实习期间的双重角色。一是学生身份,是来学习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向老员工、向领导、向指导教师学习,甘于从基础做起。不要陷入“我是学生、外人”的态度,对工作任务袖手旁观,自由散漫,不守纪律;二是准员工身份,要将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员,用员工标准严格要求,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为企业发展出力流汗,献计献策,不要陷入“我也在上班工作,我怎么没有享受到其他员工的物质待遇?”,要知道企业接收你实习,你是在学习,企业接纳你实习是要花费代价的,而且你也不是正式员工,不能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
⑵、积极适应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企业不同于学校,包括赢利性、行政隶属关系、硬性的利润指标等,各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包括管理制度、价值观、行为准则),这些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形成的,都有一定的合理因素,我们首先要尊重这种文化,并且主动的去适应它,之后才能谈得上改变。切勿初到企业,就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目空一切,妄议企业文化。对于企业领导、老员工更是要尊重,学会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里我们前几届出现过一些(物流)好、不好的案例,希大家引以为戒。
⑶、勤于学习。实习就是学习的一个阶段,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业务、学习操作、学习技能、学习管理制度、学习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为人处事,学习老员工如何工作、如何处理问题,不断训练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⑷、勤于分析、思考,善于总结。工学结合一个重要任务是完成设计,这需要多观察、多分析、多总结,从实习单位、岗位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制度、业务设计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运用所学,创造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成熟时也可向单位领导提交建议报告。
⑸、主动工作、善于沟通,展示自我价值。同学中,相当多的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多有比较自我,其中包括自大。忽略他人感受,对所获理所当然,对所失迁怒别人,不懂感恩,不懂畏惧。懒散、不合群、好高骛远等不良习惯。为此,首先要改变懒散生活习惯,尽量早到晚退,主动做好卫生、打水等日常琐事;
其次,从基础做起,从杂事干起,对任何工作不挑剔,对大事小事都力求做的最好;
第三,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任务;
第四,树立主人翁意识,为企业发展、为工作过程、为他人出力、献计献策;
第五,注意与上下的交流沟通,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搞好与上司、指导教师、老员工、新同事的关系(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关系),为建立和谐的关系出一份力。当指导老师、同事、上司认可你、喜欢你,直至觉得离不开你时,那么,恭喜你,你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已经为你展开了一条星光大道。你就成功了。
二、离校带走或必办的资料(工学结合手册)
(一)办理离校手续
1、离校实习前做好一切实习准备工作,包括交清学费,妥善按排行李,并与家人沟通。
2、办理离校清单。
3、领取《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文经部工学结合手册》。认真学习。
4、认真填写并签订《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文经部学生实习安全协议书》(一式三份),1份留班主任处备案,1份交实习单位,另外 1份直接在《手册》(见附件1)上填写。学生自己联系实习指导老师,一般就是专业课的任课教师,要求实习指导老师必须亲自签字。帮助你解决实习中的专业技术问题和论文指导工作。
5、保存与系部联系的电话(电话***),与班主任和实习指导老师保持联系方式,随时注意学校网站通知。
(二)实习结束回校应提交下列资料:
1、《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文经部工学结合手册》(文经部存档)
2、《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文经部学生实习安全协议书》1份。有各方完整的签字和盖章。
3、《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文经部学生实习联系函》1份。工学结合单位盖章(就在附件2上填写);
4、《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文经部学生工学结合考核表》1份。实习单位给出鉴定意见,并盖章。(就在附件3上填写)另交1份,(装学生档案)
5、《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文经部学生实习报告》1份。(格式见附件4); 上述具备,才上传工学结合成绩、论文成绩。
三、班主任或辅导员、认真学习《实习手册》,明确职责。
2、认真填写《溧水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工学结合统计表》此表在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一周之内填写好(含电子档案),交文经部,存档备查。
四、实习指导教师职责
1、认真学习《实习手册》,明确职责
2、随时保持与所指导的学生的联系。
3、做好学生工学结合的成绩评定工作、论文指导工作和论文答辩工作。
4、做好工学结合教学资料的归档工作。
同学们在工学结合期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第四篇: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论文讲解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企业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还有就是国家没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推动企业参与。所以,国家必须要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通过一些税收政策上的支持,来调动企业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
高校在寻求合作企业的基础之上,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条件和质量,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学校在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要主动调整学校培养 “工学结合”概述
所谓工学结合,通俗地讲就是把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实现本质与内容上的沟通;企业与高校相结合,保证在校学习内容与工作实际的联系。这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把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的环境与资源,把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校园学习与校外企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为学校、企业、学生。
目前高职电子商务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之处
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电子商务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多,所以在课程结构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现在有些院校将该专业归类于计算机领域,还有些属于管理院系。所属专业领域的不同,学习的方向就不同。为了力求覆盖范围广,学科设置全面,很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所需要学习的科目非常之多,如商务管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市场营销、宏观/微观经济学等等。这种课程结构设计虽然满足了全面性的要求,但是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不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应该专攻哪个方向。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基本没有时间去参与到电子商务实际应用工作中,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自身学习的效果,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锻炼。
实践教学条件严重不足。电子商务专业的根本就是直接参与到社会经济经营活动中,它的很多课程都具有极强的实践特性。也就是说,该专业想要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学生实践课程的开发是非常关键的。不管是通过学校上机仿真课程实践,还是直接深入到企业中去学习,每学期至少要有一半的时间是参与实践的。但经调查显示,目前的情况是很少有院校可以提供充足的条件,去构建电子商务实验实训室,而且校企合作不充分,给学生提供的校外实践实训机会也非常有限。
教学方式落后,难以符合当前企业的发展需求。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大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因为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难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学校仿真实训基地设备较为落后,甚至于有些仿真课程变成了“不同教学环境下的理论教学”,学生无法长时间通过计算机来演练网上交易流程、网络营销模式等电子商务基本业务,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来说影响非常巨大。在当前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直接“拿来用”的人才。但是现在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多只能称之为“半成品”,企业还需要花费一定的经费来培训,这样势必会给企业增加一定的人力资源成本。
构建高职教育企业主导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主动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我国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定企业必须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很多高校都会感觉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处于学校“一厢情愿”的目前状况,企业基本没有参与到其中的意愿。这里既有学校自身合作能力不足的理由,还有就是国家没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推动企业参与。所以,国家必须要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通过一些税收政策上的支持,来调动企业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
高校在寻求合作企业的基础之上,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条件和质量,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学校在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要主动调整学校培养方案,把学生的双重身份考虑进去,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结合企业与学校的实际,充分发挥学校在模式中的作用。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沟通,对学校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策略进行联合制定,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依靠这种紧密沟通合作,来完善校企双方共赢方式。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企业发展过程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方向,定期的开展校企双方交流会,让学校明确企业需求,让企业了解学校的培养情况。长时间高频率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深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对企业有了更深厚的感情,企业对学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系统化课程体系。高职教育课程设计应该基于合作企业以及该行业的实际需求为准,通过考察来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标准。把企业实际经营过程转换为相应的课程内容,在课堂上就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内容,形成以企业工作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学科体系知识结构,设定具体的工作任务来丰富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更为具体全面的策略、技巧。根据企业具体岗位来确定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结合;整合学校与企业实训资源,根据企业需求来制定课程实训技能培训方案;学校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训考核相结合,构建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而言有非常大的实际作用,例如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产品采集、商品图片处理、商品描述等技能,这些都是将来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所必须的基本技能。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的助力,高职教育是直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地,只有更好地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可用、实用”人才。
第五篇:工学结合一体化在车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工学结合一体化在车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侯瑞生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3期
车工实习教学是一门直接应对零件加工的课程。从教学角度讲,它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已经不适应社会、企业、学生的要求。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对于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劳动者,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一、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在车工实习教学中的意义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需要采取适合学生特点且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行动导向教学,即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学习任务。学生通过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不但可以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促使其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高。
车工是机械加工的基础工种,它的应用非常普遍。车工的实习教学又是一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企业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应社会、企业、学生的需求,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传统的车工实习教学中,教师的备课、讲授、示范、巡回指导等环节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在听讲、观察、模仿、练习等环节中,处于被动的学习接受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限制了其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其相关知识的汲取。另外,所学内容只是单一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例如,在学习一个零件的加工时,教师只对其如何加工进行教学,而对于这个零件和其他部件的配合情况,如受力情况、磨损情况等不能充分讲解。学生学习不到应知道的相关知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用工的需求。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合作学习者,知识的获得不再是传递、传授、传播的过程。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作和学习是一体的。工学一体化,能反映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全面的劳动要素、完整的教学过程,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职业经验和社会经验、职业理论、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管理等知识。所以,根据车工实习教学的特点和技工学校学生的实际,笔者尝试在车工实习教学中引入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
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在车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学习。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是提炼出来的学习任务,包含了“工作”的方方面面。
1.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
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又称为职业行动领域。但是,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工作,可能并不具备教学所要求的综合性、典型性。工作过程的顺序也不是学习的顺序。所以,真实环境下的工作并不是教学,或者说教学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一定不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再现。典型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工作任务。一般情况下,根据企业实用的需要,将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找到学习内容的一个合适载体。在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前,要根据学情分析、授课条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企业实际等,设计典型工作任务。例如,锥度螺纹轴的加工,就是笔者在车工实习教学中开发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这个典型工作任务包含了外圆、阶台、沟槽、外圆锥面、螺纹等基本元素,需要注意的主要是它的完整性与综合性。
2.典型工作任务的组织与实施
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以后,应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由教师提出任务设想,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工作是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要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特点来决定。一般来说,对于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内容,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比较广、难度较大的典型工作任务,则应分组合作完成。一体化课程,是在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从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价的整个解决专业问题的全过程。
(1)明确任务。由教师下发图纸,提出任务设想。例如,“锥度螺纹轴”的加工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使用普通车床,在3小时之内完成一件锥度螺纹轴的加工,达到图纸的质量要求,并符合节能和环保的要求。然后,小组一起讨论,最终确定目标任务。
(2)获取信息。根据已明确的目标任务,小组内的学生根据分工搜集和查阅相关资料、信息,获取有用的信息。
(3)制订计划。由学生根据明确的任务和所获得的有用信息,对图纸进行分析,确定加工工艺路径,对工具、量具、刀具和材料进行选用。
(4)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任务中的分工,然后按照已确定的步骤进行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灵活运用讲授、提问、讨论、演示、巡回指导等教学方式达到教学目的。同时,采用相互竞技、互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施计划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更为突出。在实施计划过程中,保证每个组的计划顺利实施,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安全生产。
(5)检查评价。生产实习的评价标准一般以检查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工作协调能力、职业道德、职业习惯为主要内容,不能只评价操作技能和产品质量。评价可采用老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的形式。应对完成任务的全过程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以过程为主,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而且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学会反思、学会发展。
三、应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的体会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这种看似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从单调、枯燥的学习环境变为开放、活泼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2.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
通过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而且在教师有目标的引导下,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沟通、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职业能力。
3.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虽然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首席合作者,不仅指导训练过程、设计工作过程情景,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所以,要求教师具有理论与实践的、跨学科的综合知识。
(作者单位:山西省忻州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