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学习心得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学习心得
-----安玉荣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1934年1月2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发言的一部分。重点强调了两个问题:一是关于群众的问题;另一个是关于工作方法的问题。
文章中提到的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来讲都是涉及群众的重要问题,主席一一列举,关心群众就是要关心这些实际的问题,解决实际的困难,就是现在也一样,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依然关心的。
关心群众的实际问题,就是要解决号召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实现目标的问题。主席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依靠群众就具备了铜墙铁壁的保护,就有了革命的力量。关心群众生活,很多同志发言说是一种工作方法,我认为是注意工作方法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
文章讲到的思想就是我们的党群的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的前身。因为,关心群众生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拥护。历史也证明了,人民群众是我们的革命的一切智慧的力量源泉。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坚持群众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不能丢。邓小平:“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这个问题不是说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要做许多踏实的工作。”
邓小平又说:“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因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党制定和实施的方针政策都必须充分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标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胡锦涛:“三民主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者,同时也是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既是管理者,又是责任者。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一切一切都影响政策的制定、贯彻和执行,影响宗旨的体现,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这篇文章指出了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指出关系群众的生活是调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根本途径。注重工作方法是实现革命任务的重要保证。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是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的前提条件。如何做好关心群众的工作: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摆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2、做好弱势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关心群众生活中所说的群众是弱势群体。他们是我们社会的基本劳动群体,是载舟之水,大厦之基,是否关心和维护这些群众,关系到人心向背,这是决定一个政权存亡的根本性要求。怎样做思想工作。
1>、和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联系到一起。主席提到长岗乡、才溪乡、兴国县政府的做法,长岗乡有一家农户房子被烧了一间半,乡镇府就发动群众捐钱帮助他;有三个群众没有饭吃
了,互济会就捐米救济他们,和汀州市的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是绝对的不相同。
2>、弱势群体较为实际,重视运用实践检验一切口号和政策。所以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就必须要说到做到,不能跟群众耍心眼,只有恢复主席所说的关心群众生活和方法的结论,群众才会拥护。
3>、要理解弱势群体。理解他们的思想,不能把他们推到对立面。用弱势群体的普遍意见来衡量和纠正改革的举措和方法,而不是就把弱势群体定位为“消极”,把弱势群体的思想定位为“ 消极思想”。
4>、经常性地向群众通报我们工作所取得的决策和成果,并争取他们的加入,组织起来一起投入改革发展中。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脱贫致富。
3、领导者一定要做好“抓大事”与“抓大家的事”的事。
抓大事是抓管方向、做决定的事,是全局的事,这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讲不讲政治的标准。抓大家的事,是指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是指群众关心的事。这是衡量领导干部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的标准,也是对待群众的热情和态度的问题,得以体现党的宗旨的问题。大家的事一般往往都是小事,但是与大事紧密相连,大家的小事做不好,大事更做不好。一个领导干部只有抓好大事,又善于抓好“大家的事”,把群众关心的想到,把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帮到,尽心尽职地为群众谋利益,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就能调动群众积极性、创造性,使社会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关于《关心群众生活_注意工作方法》学习心得
学习《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体会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三四年一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的一部分。当时江西革命根据地正处于国民党的第五次包围之中。因此,当时的共产党把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正是在这样危险而革命还刚起步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会上还是要求广大代表在工作中要关心群众的生活,注意工作的方法。
从文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把关心群众生活与共产党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他把它们比喻为“过河”的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船或没有桥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由此使我再次体会到“凝聚力工程”的含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抓教育、抓教学,如果把它比喻成是一个“过河”的任务,那么“凝聚力工程”就是一个“桥或船”的问题。不解决学校的“凝聚力”问题,那么学校的中心工作——抓教育、抓教学就是一句空话。这么浅显的道理,在以前我一直将它们当作是两项独立而又必须的工作,现在看来这是一项工作的两个阶段,或者是两项工作的因果关系;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只有把握好这因和果的位置,学校的教育教学才能提高,中心任务才能落实。
“凝聚力工程”的中心工作,从三十年代毛泽东提出的关心群众的“吃饭问题,穿衣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到九十年代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题,到以“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新三项。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关心群众生活”的内容已从物质生活转变为精神生活,关心的对象已从农民、工人„„工农兵„„知识分子„„扩展为全体党员、群众、社会。“凝聚力工程”的工作内容丰富了,目标要求也更高了。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为教师办实事、排忧解难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党组织的资源整合和利益协调功能。特别是如何关心当今学校的老党员、老教师,他们面对着社会飞速发展的压力、知识更新的竞争、体质的下降,在改革的形势下,他们的利益受到了限制,因此他们有心理不平衡的时候。而青年教师、青年党员,面对社会环境的变化,新旧观念的相互碰撞,不同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新时期的党员、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作为学校支部应探索如何更好的履行教育、管理、关怀党员、教师的这个课题。要不断寻求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凝聚力工程”的载体,即解决“凝聚力工程”的“桥和船”的问题,健全“凝聚力工程”的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党在教师中的影响力,团结广大教师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去。
第三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学习要点(范文模版)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学习要点
毛泽东同志所著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蕴藏着许多关于如何做好当前群众工作方法,他指出关心群众生活是调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根本途径,注意工作方法是实现革命任务的重要保证,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是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前提条件。重新学习该篇文章,深入领会文章中的内容,对今后我们的工作仍有很大的帮助。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第一位。具体说就是把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放在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在能力,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要最大限度的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在工作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早在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是把人摆在第一位,从关心人民群众生活入手,从解决群众柴米油盐问题入手,使人民群众体验到共产党是真心实意为群众利益而工作的,是代表群众利益的,从而接受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积极拥护共产党,投身革命。可见我们的领导干部在执政时首先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这样才是能做一个好领导、好干部。
二、注重作好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这里,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并不是指人的主观方面的条件有什么低下或缺陷,而是指在权力和权利方面、发展的机遇方面、生活的物质条件方面不具有任何竞争优势的普通劳动者。当前我国的弱势群体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弱势群体不同。西方国家的弱势群体是在资本主义残酷的竞争环境中,陷于失败的人群。他们对于自己处于弱势的现实,一般从思想上采取无可奈何的态度。而当前中国的弱势群体则不然,他们是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产物,他们在原先稳定,甚至优越的生活处境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劳动方式,而在市场经济改革中被突然宣布下岗、失业的人群。过去虽然收入少、但国家包下了人们的一切个人无法解决的社会福利问题,免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人们一般都是对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十分执着,一心一意想按照选定的职业干一辈子、报效国家。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运作,原本对劳动执着的人们便成为社会变革中付出较多牺牲的人。企业的“转制”,使许多人失去原有的依靠;资产重组使相当数量的人成批的下岗;拉大分配差距使许多人的基本生活条件处于紧张的状态;物价的持续上涨,使曾经一度得到改善的城乡“剪刀差” 重新加大并难以填补,从事粮食种植业的农民整个成为经济实力最薄弱的群体,连子女上大学的学费都是他们难以接受的天文数字等等。
这样,不同于西方,具有中国独特情况的弱势群体就出现了。目前这个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失业、待业、下岗的工人;离休、退休和提前离职“退养”的职工;生活在政府规定的贫困线以下的城市居民;少数的城市无家可归者和无人抚养的青少年;农村以种粮为生活来源的农民;城市里的打工族;传统产业的普通工人群众。
弱势群体具有许多客观特点。他们与政权的联系比较疏远;他们与权力、金钱、热门行业无缘,不具备职业、教育、家庭等方面的任何优势。在改革中他们是受益较小的一部分人。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处于紧张状态,有的难以为继。我们经常说的“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其实很大成分上是指他们,因为这种承受能力的极限正是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弱势群体的这些客观特点就决定了他们的许多思想特点。一般说来,他们容易怀旧,不但怀念过去的生活状态,而且怀念过去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由于他们是为改革付出代价的人们,所以对改革的新举措十分敏感,生怕自己处于更加困难的境地;由于他们在物质上失去了追求更高水准的条件,转而致力于追求较高的精神境界,以便获得自己的超脱;他们较少有浪漫的思维,通常较为实际,较重视运用实践检验一切口号和政策。
怎样作好弱势群体的工作?
弱势群体是我们社会中的基本劳动群众,是我们政权的重要支撑的基础,是载舟之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厦之基。作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中关于“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尤其包括他们。近期,江泽民同志在讲到干部联系群众时指出,关心广大群众的利益,特别是要关心下岗职工、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他以历史兴亡的教训告诫全党,是否关心和联系这些群众,关系到人心向背,这是决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要素。作好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并且联系弱势群体的思想特点。第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一起进行,继承党的光荣传统作风。想一想毛泽东同志在江西革命根据地时期表扬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长冈乡、才溪乡、兴国县的干部,他们就是把解决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的典型。这样的传统,我们今天是不是很好地继承了呢?真正恢复这样的传统,群众就会拥护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取得预想的效果。第二,要理解他们的思想历程和某些思想认识形成的原因。人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有它的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弱势群体的处境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倾向和特点。对此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比如,弱势群体对改革的现实有一些批评的言辞和看法,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就把他们列入“消极思想”,这是不妥当的;难道只有顺情说好话才是“积极的思想”吗?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根据弱势群体的普遍的意见来衡量和矫正改革的举措和方向,而不是把群众打入对立面上去。否则,就使自己站到群众的对立面去了。第三,及时而全面地向他们介绍和通报改革决策的过程和进展的情况。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同心同德地对待改革举措。第四,组织起来,加强学习。通过党的组织,社会团体的组织,尽量把可以组织的弱势人群组织起来,研究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提出这样的要求,有的已经自行组织起来了,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弱势群体的问题是改革进程中新出现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是否重视、解决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政权的巩固和政治的安定,我们不可等闲视之。加强就业和和保障工作
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对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成就。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前景是美好的,而任务艰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让人民生活年年有所改善。关心群众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执政为民,就要时刻关心群众生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特别要下力气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老百姓最大的生活保障。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当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的基本框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继续贯彻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到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把中央的好政策落到实处。要立足于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重视和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提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多种形式和灵活方式实现就业。
继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解除人民群众后顾之忧的根本性措施。要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进一步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建立并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妥善解决城市特殊困难家庭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认真落实扶贫纲要,加大扶贫力度,增加扶贫投入,着力改善重点扶贫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继续开展定点扶贫和协作扶贫,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三、抓大事与抓大家的事
领导者基本来于群众之中,必须根植于群众之中,对群众的态度必须谦和,和蔼可亲,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领导者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利益纷争的协调者、裁判者,领导者切忌不能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因为利益是人们追逐的焦点,也是人们判断领导者是为公还是为私的焦点,在这一焦点问题上稍不注意,一失脚就会形成千古恨。大事与大家的事,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大事”是指管方向、作决策的事,是全局上的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当然要切记不忘,始终抓住不放,这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讲不讲政治的重要标志。“大家的事”是指事关大家切身利益的事,是指群众关心的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不能主动关心和认真抓好“大家的事”,不仅是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的问题,而且是对待群众的感情和态度问题,是能否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本单位、本部门得以真正体现的问题。
“大家的事”,一般来说往往是“小事”。但这些小事与大事是紧密相连的。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里讲得语重心长。他举例说,长冈乡一个贫苦农民被火烧掉了一间半房子,政府帮助他。有三个人没饭吃,政府救济他。这都是小事吧?把群众的小事做好了,群众就热烈地拥政爱党。当年红色政权号召扩大红军,长冈乡青壮年男子百人中有八十人当红军去了。汀州呢?有些群众没柴烧,有些群众没房住,有些群众没盐吃,当地干部不理睬这些生活“小事”。他们只抓大事,扩大红军,组织运输队。结果呢?群众连动员会也不愿参加。对此,毛泽东同志号召:“我们要学习长冈乡、才溪乡,反对汀州市那样的官僚主义的领导者!”时至今日,几十年过去了,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对我们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有些领导干部借故抓大事而忽略“抓大家的事”,这不仅暴露了他们领导能力和素质的差距,不懂得抓大事与抓小事的辩证关系,而且也是他们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淡化的表现。试想,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导,对“大家的事”漠不关心,不去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这样的领导群众会拥护吗?能有人格魅力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既然得不到群众拥护,那就无法充分地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抓大事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抓大事与抓大家的事是紧密相连的,体现了讲政治的具体能力。领导干部只要坚定地抓好大事,又善于抓好“大家的事”,把群众关心的问题想到,把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帮到,尽心尽职地为群众谋利益,那就能够把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形成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只有做好了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团结,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盛。
第四篇: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有感
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有感
【关键词】:毛泽东工作方法群众生活关心
【摘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文章,是毛主席在一九三四年一月写的。当时,革命根据地正遭到国民党反动派一百万大军的第五次围攻,党面临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粉碎第五次围攻,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在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同时,切切实实地关心群众的痛痒,解决群众的生活问题;并且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
《关心群大家生活,注意工作办法》是毛泽东主席在一九三四时一月二十二日至二月一日在江西瑞金召张地第二次全国工农兵帮表大会上所作地结论地一部分。当时江西革命根据地正处于国民党的第五次包围之中。因此,当时的共产党把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正是在这样危险而革命还刚起步的时候,毛主席提出了两个至今仍值得我们大家反思回想地问题,一是关心群大家生活; 二是注意工作办法。如今读罢,仍有很深地感触。
关于“关心群众生活”,毛泽东在大会上就提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他强调,“我们应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当时苏区的干部都满怀深情地关心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实际问题,树立了共产党人甘为“人民公仆”的形象。正因为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拥护。历史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党和革命政权的力量源泉,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毛泽东说:“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许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农民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的拥护我们。同志们,那时候,我们号召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能够不能够呢?能够的,完全能够的。”
这就是毛泽东同志为什么能够带领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最终战胜一切敌人的最根本办法和最好的政治法宝。首先就是应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解决群众的一切困难和问题而去做各种各样的工作。只有把他们的问题解决了,他们就会真心实意的跟随我们中国共产党去进行革命斗争,去取得一个又一个革命的胜利。
但是,这些年来,有些人把本末倒置了。不去关心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教育问题、医疗卫生问题,而是在这些问题上利用“改革”的名义来忽悠和欺骗人民群众,反倒把土地、教育、医疗卫生等等各种公共应该属于广大人民的资源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造成了人民群众的贫困与那些少数人和富裕之间的巨大差别。造成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分配不公平的怨恨,也因此形成了许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酿成了一个比又一个更为严重、更为恶劣的,在国内和国际上影响极坏的群体事件。这就是有些领导人的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不同之处。毛泽东是以首先解决群众的生活问题为第一要义,其次才是发展和进行革命。而他们却是以所谓的经济发展为第一要义,把解决群众的生活问题为其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总有一批官员,总是在媒体上公布一些虚假的数字来糊弄老百姓,但在实际的问题上不给他们解决一点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他既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既是国家和社会一切事务的管理者,又是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问题的责任者,经济是不是发展,政治是不是稳定,文化是不是繁荣,社会秩序是不是正常,社会环境是不是安全,人民生活水平是不是提高,社会生活中一切的一切,党员干部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和一言一行究竟怎样,都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贯彻和执行,影响党的宗旨的体现,影响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和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是口号和纸上要求,必须落实到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现实、最直接和最关心的事情上,特别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关心群众疾苦,着力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的过程中,要始终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说实话,办实事,沉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呼声,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只有这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才能真正做到“关心群众生活”。
此外,关于工作方法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并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工作方法问题, 是关系到能不能很好地完成革命任务的重要问题。这段话, 充分地说明了工作方法对完成革命任务的重要性。
什么是正确的工作方法呢?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曾经作过许多深刻的论证。在这篇文章中, 毛主席着重提出了两个极其重要的工作方法:一个是要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 反对官僚主义, 一个是要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 抛弃命令主义。
所谓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就是要我们各级干部, 特别是各级领导于部, 一定要深入群众, 深人实际, 实行面对面的领导, 把根子扎在基层, 扎在群众当中, 决不浮与表面, 脱离实际, 光说空话。所谓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 就是坚持做思想工作, 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 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 从而推动各项工作, 解决群众中的各种问题。比如, 有的群众觉悟不高,在工作中犯有错误, 就要启发他的思想自觉, 耐心进行个别教育, 不要随便当众斥责, 不要讽刺挖苦,更不要乱扣帽子。要欢迎他的微小进步, 帮助他改正缺点错误, 教育他自觉地遵守纪律, 服从领导。
这种工作方法, 也就是毛主席一贯教导我们的, 坚持调查研究,采取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是充分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的表现,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70多年过去了,关于此文,感慨良多。毛主席当年提出的这两点内容“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正是共产党取民心,打天下的制胜法宝之一。只有真正去关心群众,解决群众生活中的难题,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巩固统治。但是现在有太多的领导干部凌驾于人民之上,只顾自己仕途高升,甚至是贪图享乐,作威作福,而置人民的利益与不顾,有的人生活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却不管不顾;或是一些政府部门、执法机构,不重视工作方式,暴力执法、钓鱼执法等事件时有发生,人民怨声载道。这些人打着“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却干着反党、反人民的勾当,实在令人寒心。
70多年过去了,毛泽东同志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在今天看来,仍不
过时,仍然需要很多政府官员反复研读。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毛泽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都将成为领导干部打开群众心灵之锁的“金钥匙”。我们应当随学随用随践行,把它作为指导工作的永远的航灯。
参考书目:《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毛泽东
第五篇:读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从问题出发
——读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作者:韩毓海 《光明日报》(2016年07月05日 11版)
【经典重温】
毛泽东同志曾说:“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毛泽东同志最初全面领导经济工作,始于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后遭受错误批判,被迫离开红军领导岗位,专职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那个时期。毛泽东同志当时所面临和要解决解决的经济问题非常严酷,那便是由于敌人对于苏区的封锁,苏区的“盐很贵,而且有时还买不到,同时,谷价的波动十分剧烈”,这使得苏区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成了严重的问题。
1933年8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苏区南部17县经济建设大会上发表讲话,题为《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同志算账说,由于私商垄断苏区进出口贸易,结果一担谷子运出苏区,私商就赚了7倍的价钱,而私商在苏区外买盐一块钱7斤,运到苏区一块钱卖12两。这种垄断,就是造成“盐很贵,而且有时还买不到,同时,谷价的波动十分剧烈”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个严峻的问题,在毛泽东同志建议下,成立了苏区粮食调剂局和对外贸易局两个机构,并且发行了300万建设公债,以为调剂局、外贸局的经营资本,从而一举解决了苏区的食盐短缺问题、物价波动问题、货币贬值问题、缺乏资本问题。
毛泽东同志是怎样理解经济工作的呢?他说,人民的要求,就是我们经济工作的目标。经济问题的核心,就是“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结论部分题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其中这样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同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来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经典文献,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经济工作,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比如说:我们的经济工作是从解决群众的一切迫切问题,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出发,还是从抽象的模型、数字出发?是从解决群众住房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生疮害病的问题、养老送终的问题出发,还是从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出发?
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是因为党的工作是从解决群众具体的生活问题出发的,是真正代表群众的利益,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从革命战争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党中央经济工作的目标,就是改善人民的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共产党人的经济学的实质就在这里。
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如果不是从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具体问题出发,而是从抽象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出发,也许有人就会这样说: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苏区打击私商垄断、建立外贸局、调剂局,是“典型的政府干预”。而实际上毛泽东同志是这样指出的:“我们不是说粮食完全专卖,也不是说一千五百万元盐布生意都由政府经管不准商人插手。我们不是这样说,也不是这样做的。我们说的做的,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输出粮食和钨砂,输入食盐布匹,暂时从两万资金再加上群众的股本做起。”
如果从教条主义的、左的立场出发,有些人也许就不会懂得马克思主义反对的是“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把资本变成公共的、属于社会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成社会财产。”而如果从教条主义出发,那么,也许另外一些人会说:毛泽东同志在苏区发行公债,那就是在苏区搞资本主义。
如果不是从群众的具体的生活问题谋划我们的经济工作,而是空谈西方的经济学理论,那么,就是忘记了毛泽东同志的这样一段话:“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打不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错主意。”
如果离开了迫切的、具体的群众生活问题,空谈西方经济学理论,幻想着用这种理论指导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不但不会使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而且 3 更会丧失真正的铁墙铁壁。毛泽东同志说,“同志们,真正的铁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33年对博古、王明这些教条主义者说的,就是在那个时期,毛泽东同志写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段话讲到的,就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