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代史总结1-13
第一讲
1中国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接受西方侵略者的挑战?
第一、中国是最早建立奴隶制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最早进入封建制的国家。秦朝是世界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疆土的辽阔,军队的强大,人 口的繁盛,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汉朝更是将这一制度推向了一新的高度,与罗马将世界一分为二。到唐朝时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发展到顶峰。随着西方商路的开通完善政策的开明,大景的西方商人大景油入中国,东西文化的交流频繁,使中国人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善于学习取长补短 使唐朝在任何领域在世界都有绝对的优势。但与此同时西方却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由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欧洲 文明发展缓慢,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封建社会经济结 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这也注定了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先进,也注定日后中国衰落的命运,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木清初,中国出现萌芽时西方已经走向成熟。第二、清朝经济方面。清朝最大的功绩是人口方面,但清朝生产力并没有提升,进入一种低生活质景的发展 模式。中国一直都出产大麻、鸦片等作物,并且是鸦片出口国,可到了满清时才有大量民众吸食鸦片,并成为最大的鸦片输入国。生理繁殖活动 的异常活跃和对麻醉品的大景需求,反映出文化思想活动的贫乏和压抑。在所谓的“康乾盛世”结束不久,中国工业产景仅为全世界的6%,无 论总产景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明代末年。第三,清朝的科技水平。事实上,清朝所有科技研究都已停止,直至近代以来才重新恢复。第四,清朝的对外交往。为了防止汉族得到3时在台湾的郑氏政权和日本、韩国等平夏附属文明的帮助,满清执行闭关锁国政策,富庶的东南沿海地区 被辟为无人地带,不仅阻碍了中国贸易的发展,也使得中国与世界主流文明脱轨,中国从1644年至1840年200年间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总 之,在清朝统治下,中国文明出现了严重倒退,与西方文明的差距愈来愈大,等到鸦片战争爆发时,在英国人眼里我们已经属于类似印第安人那 样的半开化民族了。当西方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向文明时,中国却从文明走向黑暗,东方的财S不断吸引外来的侵略者,但伎略者也来了先进的文 化,是接受还是拒绝,中国人陷入沉思。中国是一个喜欢墨守成规的国家,没有向西方或是邻国Id本那样彻底改革的勇气。不改革将亡国灭种。终于中国人选择了挑战命运。2根据案例,谈谈中国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中进入19世纪的?
1.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与清王朝的统治危机。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清朝统治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的鼎盛,到乾隆晚期,已经开始衰落。到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其末世,清王朝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2.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清朝建立全国统治后,汉族地主和满洲贵族大量兼并土地。加上清前期人口增长非常快,而同期土地增长是十分有限的。因此,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而土地问题是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和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3.君主专制强化、吏治腐败严重。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大大加强,军机处的设立使皇权集中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清朝前期的吏治腐败也是非常著名的,特别是乾隆后期和嘉庆年间更是厉害。官吏的贪污腐败使统治危机更加严重。4.实行文化专制、盲目闭关锁国。清朝统治者尊崇理学,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以笼络知识分子;又大力推行文字狱,对知识分子的思想进行严格的箝制;同时,清统治者昧于时势,实行闭关锁国,拒绝一切外来文化。
3马戛尔尼诅咒的应验说明了什么?
第一,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清王朝已经陷入严重的社 会危机之中(政治专制、文化封闭、军备废弛等等); 第二,在清王朝面临危机时,西方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并开始向全球开拓市场和殖民地;
第三,第三,英国殖民者在通过外交途径不能打开中国市场 的情况下,早有以武力开拓中国市场的蓄意;而中国 统治阶级对英国社会发展状况几乎一无所知。
第四,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由最初的民族、地 域的孤立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4你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①清朝封建统治由于日益腐朽,皇帝和多数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②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战和不定,指挥混乱,用人不当,抵抗派屡屡受压,妥协派日益得势,终于导致战争节节败退 ③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实行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蓄谋已久。④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5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中国造成了哪些伤害?在客观上又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伤害:一,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了索赔款,抢掠财富,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第二,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使中国在政治上不再拥有完整的主权。第三,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形成了对它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第四,在传教的名义下,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积极影响:列强在进行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列强的经济侵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当然,西方列强在侵华的时候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其主观动机是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因此千方百计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进步。相对于它们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消极作用来看,其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无疑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国家才能走上富强的道路。
6课堂讨论: 你如何看待“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西方文明”这一说法 ?
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2)英国殖民者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绝对不是传播什么 “近代文明”,而是要以武力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并用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市场。这场战争对英国来说,完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英国通过这次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不仅利用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损害。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它带给中国人民的,不仅是野蛮和掠夺,更是民族的创伤与屈辱。(3)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者的侵略,虽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在客观上激发了中华民族近代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忱,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奔走,上下求索;但这决不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者来中国的目的所在。(4)评价历史,要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历史地、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不能以片面的客观历史作用作为历史评价的标准。否则,就会不自觉地陷入“美化侵略”,为侵略者“歌功颂德”的误区。7如何评价曾国藩及其湘军的功过得失?
他镇压了太平天国有功有过。历史假他之手对南北两个封建政权进行了选择。曾国藩发动了洋务运动,使中国历史运动与世界近代化运动合流。中国历史由此走上一个新的阶段。历史的步履不管何其艰难,但历史并不是倒退,而是前进。曾国藩在外事的处理上,表现了能审时度势应付巨变的才能,他坚持民族正义立场,忍辱负重,力保和局,避免了新的战祸,使中国有了一个喘息之机,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里,进行„图强求富‟的建设。因此,曾国藩虽有一定的历史罪过,但其历史地位应划在近代进步的爱国人物之中,而且,其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历史前60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一湘军精神:湘军拥有勇猛的战斗风格和坚强的战斗意志,意志和精神力量比几件西洋火器有用的多,“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的湖湘精神在其所参加的历次战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湘军在平定太平天国、西北**以后,屡次参加了抵抗外侮的战争,包括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台湾抗法,甲午牛庄血战等。” 二湘军历史定位 湘军的历史定位历来有很大争议。有人认为湘军是帮助了满清政府,消灭了农民起义军,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湘军所发展的淮军人物李鸿章作为众多不平等条约签订者,更是被认为是民族罪人。洋务运动也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湘军亦成为开创近现代军阀割据的源头。肯定湘军的人认为消灭太平天国并非过错。太平天国自身也并非能够改变封建社会,其宣布的一套根本无法实行;太平天国的将领也贪图享乐,鱼肉百姓,争夺权力,实际与满清统治者无异。湘军的出现也客观上让满清政府的军事和政治权力落入汉族,中央政府的权威极大地弱化,和民国初的军阀也有渊源关系。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改变中国沦落的状况,但至少让中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使政府和人民懂得要学习国外先进科技和思想。洋务运动也带来了许多改变,如选派留洋学生,建立 北洋舰队等。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是湘军人物的一大功劳。第二讲
8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何新的时代特点?它对晚清政局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新特点:①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性质。②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近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表明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③太平天国的领袖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影响:一是导致清朝中央集权的衰落和地方督抚权力的膨 胀。太平天国兴起后,清朝派出八旗兵和绿营兵镇压,但收效甚微。清政府被迫允许各省举办团练,湘军、淮军应运而生,并且成为镇压农民革命的主力。这样,清政府权集中央的状况被打破,逐渐形成内轻外重、督抚专政的局而。二是导致满汉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清王朝是满汉地主阶级联合统治的政权,但是,满洲 贵族享有更多权力。太平天国期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的崛起造成了统治阶级中满汉力量对比的 变化,汉人地位明显增强,离心力不断扩大,使满洲贵族的统治日益动摇。三是太平天国运动为洋务运动 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太平天国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建立了一个与之对峙的政权。同时,英法 联军乘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加紧侵略中国。而对统治危机,洋务派应运而生,他们发起洋务运动,陆续 创办了一批军事企业、民用企业,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9幼童留美计划夭折的原因是什么?洋务运动能否使中国走向现代化?
原因:根本原因是制度问题,当封建制度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下摇摇欲坠,任何填装加瓦都是雪上加霜。清政府这种想在政治和思想上保持封建文化传统的前提下,把美国的先进技术学到手是行不通的;留美计划始终受到顽固派的反对;美国排华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政治上的斗争也成为了计划夭折的导火索。
不能,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他们大规模引进的只是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对西方的社会经济制度讳莫如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抵制和反对。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经营管理大权都被其委派的总办、会办、帮办或提调等把持,他们经营不善,管理腐败,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内部充满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这些企业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或瘫痪停办,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让私人经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再次,洋务运动的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了冲突,受到传统心理的束缚。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沿袭的基本国策,重义轻利是历代统治者提倡的修身准则,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僵化少变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习惯于安定平静的生活,具有较强的心理惰性,面对社会变革,求稳怕乱,抗拒抵制。
10为什么说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洋务派都不能救中国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地主阶级改革派归根结底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他们都承担不了救中国的历史使命
一、首先中国的农民阶级有他自身的局限性。农民阶级创造了我国封建时代的繁荣与辉煌;同时农民阶级受所处时代的影响,也具有本身所不可克服的阶级局限性。导致其阶级局限性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受封建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思想因素是其主要因素。二是受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导致其局限性的根源,生产过程来看,封闭保守,缺乏合作。产品分配方式上看,追求平均,缺乏进取,农民阶级作为统治者为维护其自身统治,加强思想控制的产物。没有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是不可能领导革命的。他们的起义时一种官逼民反的武装暴动,是一种自发的低组织的运动,他们所依赖的纲领实质上还是在田地和温饱上打转,所以他们不可能建立更好更有活力的政权。相反,农民军建立政权后往往迅速封建化等级化。
二、清朝末期,中国逐步由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处在最困难、最危险、被奴役、被瓜分的灾难深重的时代。地主阶级改革派在深重的社会危机刺激下,封建统治营垒中分化出来的。但仍然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他们在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的矛盾面前,都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作出了自己的抉择,采取了符合本阶级利益的行动。所谓改革也是在封建制度上做的修修补补,是不能从根本上触及封建体制的。学习西方也只是“师夷长技”。
三、历史证明: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在这亡国灭种的厄运面前,中国的各个阶层都亟恩探求挽救中国的道理,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都做了一系列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11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想一想,它们都不可能实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绝对平均主义理想是建立在非常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它试图把生产力的水平限制在分散的、落后的、使用简陋工具的个体小生产的水平上去,是违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
第二、绝对平均主义理想为了做到社会财富的绝对平均分配,主张取消一切商品交换,这是与中国近代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要求背道而驰的,势必阻碍社会经济发展,进而阻碍社会的进步
第三,在任何社会形态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不可能做到绝对平均分配的。如果在社会上强行推行绝对平均主义,势必严重地损害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12想一想:洋务派提出的“中学”和“西学”分别代表着什么文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是什么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中体”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西学”为“中体”服务。
从实质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晚清士人在近代西潮冲击下逐步形成的一个变革性共识,即中国传统的政教模式已不适应当时的局势,必须有所改变,有所革新;而既存思想或知识资源又不足以因应当下的变局,故变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学习西方。
13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纲领分析农民阶级思想的局限性?
《天朝田亩制度》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她所描绘的理想天国,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
《资政新篇》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14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为什么不能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 第三讲 15从百日维新的内容分析,改革会损害到哪些人的利益? 16“宾凤阳事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17湖南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8长沙抢米风潮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19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等“政治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你怎样看这个问题 20从各省政权更迭的情况分析,辛亥革命在胜利进行中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21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22如何评价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 第四讲
23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4如何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5青年毛泽东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历程才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 26青年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7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什么这样说? 28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9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又是怎样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30怎样理解近代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关系? 31十月革命对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第五讲
32在“城市中心论”思想指导下的起义为什么相继失败?
33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中有何转折意义 34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有何方法论意义
35.20世纪30年代的前期和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36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启示意义 ? 第六讲
37国共两党代表为什么选择在此时同祭黄帝陵? 38毛泽东所书祭文的主题是什么? 39蒋介石的“焦土抗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40为什么说长沙文夕大火是国民党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战略的后果? 41怎样评价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4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44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5抗日战争的胜利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七讲
46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主要有哪些民主党派?他们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民主党派的政治前途如何? 47抗战胜利之初,影响中国未来政治走向的因素有哪些?中共的处境如何? 48国民党丧失大陆政权的原因是什么? 49国民党政权为什么会迅速垮台?
50为什么说人民共和国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八讲
51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人说:“共产党军事100分,政治80分,经济是0分。”请你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分析新52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短板”是什么?
53工业化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一化”与“三改”的关系是什么?.54有人针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慨叹,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绪论
香港是怎样一步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的?
56旧中国政府为收回香港做了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
57从“香港的百年沧桑”这一案例,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主线的理解? 58曹火星为什么要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何理解这首歌的歌词? 59怎样理解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60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对其承担革命领导责任有何影响
6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62怎样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和阶级状况? 总结
63历史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64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65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篇:近代史总结
1、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魏源
2、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洪仁轩
3、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江南制造总局
5、近代史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6、谭嗣同在无需为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人学》
7、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张翻译为:《天演论》
8、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9、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陈望道 10、1925年国民政府管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11、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著名起义是:想干边界秋收起义
12、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是:李德
13、日本实施的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事件是:九一八事变 14、1938年11月,日本政府提出的对华三原则不包括:政治互谅 15、1941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创办了盟报:《光明报》
16、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的时间是:1945年8月25日
17、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8、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19、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2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的措施是:没收官僚资本鬼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
2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康乾盛世
2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2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军事侵略 2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民介绍西方情况的是:林则徐 2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
2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1851年
28、太平天国由胜而衰分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
29、最早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做出完整表述的人士:冯桂芬
3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同文馆 3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张之洞
32、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时务报》
3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34、武昌起义前期,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四川
3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 3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其主要领导人士:邓演达 38、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是文章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9、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井冈山土地法》
40、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1、1902年至1911年,在我国发生的爱国运动主要有:拒俄运动、收回利权运动、保路运动、抵制美货运动 42、1911年,直接参与领导武昌起义的革命组织是:共进会、文学社
43、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属于四大家族垄断的大银行有: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 44、1928年至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45、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的新的军事指挥小组成员有: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46、1946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 47、1947年“五二0”惨案发生后,国统区学生运动的口号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48、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49、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是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50、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可能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
试述抗日战争后的国际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
量明显增长。二是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执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
“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的内为“平均地权”。基本方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3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果实,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作风和艰苦奋斗
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
并吸取教训的。的作风。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遵义会议的一系列4
“文化大革命”发生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的历史原因。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十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情况下,独立自主的做出年中,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的。在指导方针上也有过重大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9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失误,出现过“大
跃进”斯势力做出了历史性的贡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立了一个以
义的革命纲领。
作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但并不彻底,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意义:第一,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二,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6
论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7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8
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及其意义。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的召开证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
第三篇:近代史总结
专题一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中法战争——进一步发展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签订——形成 3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基本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4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封建主义的腐朽
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经济技术的落后
专题二近代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和尝试 一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爆发的原因与进程
原因:半殖半封社会的主要矛盾激化的结果,是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尖锐化的产物进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北方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
戊戌变法——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改革派 二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失败的主要经验教训
失败的经验教训:
1.中国革命必须有一个先进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 2.中国革命必须有先进的思想理论来指导 3.中国革命必须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的道路
专题三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2.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壮大(阶级基础)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条件)
4.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条件)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实现 1.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革命转变的实现
a.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b.中共早期组织的建立 c.中共一大——党的成立
d.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e.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专题四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李大钊 瞿秋白 澎湃 毛泽东
二.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形成 193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1.首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文章指出了本本主义的危害,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3.明确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4.第一次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对于反对维新主义,克服本本主义,具有现实意义。
(二).内容
1.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半封大国(最根本原因)2)国民革命影响的存在(客观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客观条件)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主观条件)
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力量和他的政策不错误(最主要的主观条件)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3.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由之路
1)国情决定
2)革命的中心任务和主力军决定的3)反革命力量的特点决定的
(三)实践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7~1937.7 2.遵义会议实现的转折点 1935.1 3.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11937.7~1945.8 4.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迅速扩大与夺取全国政权 1945.8~1949.9
(四)意义 1.历史意义 2.理论意义
3.现实意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
专题五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民主革命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封建斗争
(一)反对北洋军阀的国民革命
1.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的方针和策略
1922.7中共二大提出实行党外合作
1923.6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革命政策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924.1~1927.7
3.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4.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原因:a.反革命力量的异常强大b.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c.共产国际的指导失误d.蒋介石 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
经验教训:中共必须坚持领导权
(二)反对国民党新军阀的土地革命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与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斗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九一八事变1931.9.18 卢沟桥事变1937.7.7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沉重灾难
(二)中华民族的团结抗战
1.从局部抗战到
第四篇:近代史总结[范文]
中国近代史
一、总体把握
1、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 矛盾。
4、革命任务:反对外国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
5、分期界标: 以“五四”运动为界,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旧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 年五四运动前为旧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年新中国成立前,为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时期特征:1840~1919年,共80年。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并进一步深化的历史。
2、基本线索: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与
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沉沦。②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争取 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③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以谋求近代 化。
三个阶段:
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864年):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
社会发生全方位剧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开始的标志,第
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剧变的表现:
①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进
程加快,为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中国政局发生变化:满洲贵族势力减弱,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清政府对西方
侵略者的态度由排斥到抵抗,再到妥协、投降,继而“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
始公开勾结。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以奕訢、曾国藩为代表的新官僚集团势力膨 胀。
④社会矛盾、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人民的斗争进入新阶段,带有新的时代特 点,即反封建的同时反对外来侵略,形成了以太平天国运动为标志的第一次高潮。⑤鸦片战争促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重新认识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萌发,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但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师夷长技 上”。
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马关条约》签
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阶段特征: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半殖民地 化,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②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居于主要地位。
③在抗争和探索史上,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运动,农民阶
级的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使历史的重担落在资产阶级革命派身上。
主要线索:共有两个主要线索,其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签订
不平等条约,一步步地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二,在遭受侵略和奴役
过程中,中国人民也在不懈地探索,逐渐顺应历史的潮流,开始近代化的历史进 程。
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①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为建立
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对外出卖国家权益,对内践踏民主共和和镇压民主革命。
③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化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⑤新文化运动兴起并发生了转向,前期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战线上的斗争比较激烈。
前期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战线上的斗争比较激烈。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 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
统中央极权制”)。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 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 《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 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这些都有划 时代意义。俄国通过历次条约,攫取了中国大片领土。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年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 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7、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8、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9、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 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0、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1、1895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 步蟾等。
14、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15、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6、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17、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18、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
阶级局限性。
2、洋务派及总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䜣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
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3、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4、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
侵略的目的。
5、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
义,建号太平天国。永安封王:1851年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后永安建制
封五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
为翼王,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7、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8、天京事变: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9、《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10、《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11、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 式)、官商合办。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12、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1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等。
14、“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由各省派公车送京赶考)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
15、宣传变法的理论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 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16、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 《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他们还 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17、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 第一次正面交锋。
18、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写有《劝学篇》是对抗维新变法的 代表作。
19、“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未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20、“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
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2、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3、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 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4、三民主义学说及五权分立思想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
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 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5、“回收利权”运动: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
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6、《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7、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 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
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8、“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 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9、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骨干
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0、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
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光复会等成立。
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 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 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
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
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 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
16、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
83天后取消。并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
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
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和民国时期的国会。
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第五篇:近代史总结
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们进行了对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与应用的学习。对这次学期总结,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老师教学能力强。
从课堂中我们发现,老师教学丰富,会很多种软件(ps、au、office等)。同时老师注重关注我们的生活经验、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比如,让我们自己加入一个论坛自己可以进行课下讨论,让我们自主探究出怎样更好的教育,也使我们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情感体验。
二、学习支持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习活动、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有很大的益处。我觉得学这门课,我们受益非浅,我们不再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相反我们可以做独具特色的课件,可以设计文本,可以设计精美的个人论坛,还学会做教学设计等等,这些是我们以前所不能的,我相信大家的感觉和我一样好。在这里可以学更实实在在的东西,并把它们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而不是那些纯理论的框框条条的东西。
三、教学作用
1.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大地增强了教学魅力,能使学习的内容图文声像并茂,栩栩如生。特别是在演示和实验方面的仿真功能,能使许多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生动有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由于网络上的教学工作是按最有效的、个人化的教学原则来进行的,并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因此能明显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和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时间缩短了50%,记忆力提高了80%,教学费用减少了一半。
3.通用的教育软件和激光视盘能支持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案和大部分的课程。在多媒体教育网络上,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将实物、教案、图表、幻灯、软件程序、动画、声像资料、课堂讲授以及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提供到学生的面前;可以在瞬间完成各种媒体的转换;可以利用现成的软件将一些难以计算和描绘的结果形象地显示出来;可以立即组成一个系统,并随时修正参数,重新演示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情况,从而提供了一个极其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环境,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开辟了一个空前广阔的舞台。
四、信息量大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以快速查询和调用网上遍于全球的大量的教学信息、教学资源和课件。对选择出的教材重新进行排序、包装和组构。学生既可以向学校里的教师学习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学,也可以进论坛互相讨论。或者向知识数据库与专家系统学习。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更加扩大,学生彼此是互教互学的对象。因此,从根本上结束了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式。
总而言之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可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向多方式、多途径方向发展。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日益突出,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把它最美好的东西表现出来,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为我们服务。
通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这一学科,自己在网络信息应用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网络信息的应用到制作ppt、au和思维导图,这些内容都能够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得到很大的应用。通过本次的学习是我们对现代教育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同时通过学习这样学科,对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帮助。在学期这节可之前上网只知道在百度里可以搜索一些东西,但是不知道在百度里的搜索也有很细的分类,这样使我们在网上搜索材料的时候更加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增加了我们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