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

时间:2019-05-12 11:2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

第一篇:“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

“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20条)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课程,人类忽然进入了微时代。我和我的作业搭档,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反思微课程。

我的作业搭档是东营综合实践的赵俊芳老师。我们先讨论主题,由原来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缩小为“调查问题的设计”。从讨论主题,到设计方案,到制作课件,到录音,到学习任务单,彼此切磋。制作时借鉴了青岛城阳二中张启贞的公开课。至少我们对“调查问题的设计”思路更清晰,思考更有深度,语言更简练。9分钟的微视频,集中了三个人的思考。体会到了1+1 〉2,瞎子背着瘸子过河,双赢。这个过程,我们用到了QQ、电脑、手机,也可以说体现了技术对学习的支持作用。没有技术的加入,我们的异地探讨、信息传输是无法实现的。

微课程是什么?如何制作?如何使用?价值何在?如何辩证看待技术的作用?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我总结了20条体会:

1.牢记微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学生

微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学生。上课时,我们是用课件对着学生讲。录屏时,是用课件对着电脑讲。但是要假设是对着学生讲,有虚拟的听众、虚拟的互动。2.目标的清晰很重要

明确到底要解决什么目标。短平快,聚焦一个问题的解决。

目标引领。目标的摇摆,将带来设计的变化。改设计、改课件都是很费时间的。制作者牢固树立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是给学生讲。3.设计很重要,牢记“少就是多”

明确了目标之后,到底选择哪些资源、哪些问题,进行筛选。使资源、问题都聚焦到目标的解决上。要有选的能力,能够勇敢去掉那些无关的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常永和老师反复强调“设计”的重要性,制作中我感受到了构思的重要。

在计算机老师的帮助和我们的摸索下,解决了技术的问题之后,微课程的关键还是回归到了学科的教学设计上。把设计、课件考虑成熟再录,否则录好再发现问题很麻烦。修改的过程着实考验耐性。

录屏时,不要认为越多越好。牢记“少就是多,多就是少”。少而精,可以把思想传达出去,而多了,核心信息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又如我们给学生总结100条规律,学生一条也记不住,多反而是少。4.微课程不仅是知识,还要有情感

上海历史特级教师周飞老师认为:微课程不仅是知识,还要有情感。

我在录制时,用“我们”等语言,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觉“我的老师就在我身边”。也许你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那种标志性的方言、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是有感情的,是学生感觉亲切的。而播音员发音再标准,对学生来说缺少感情的温度。学习需要情感的支持。5.控制语言速度和语言留白,对接学生思维的流速 我发现,我们容易按照自己思维的流速讲问题。其实,教师语言流动的速度,不是和自己思维流动的速度一致,而是要和学生思维流动的速度对接。

通过控制语言速度,语言留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思维参与到学习中来。心得:要保证10分钟不说错话,挺有难度!要熟练内容,保证环境安静,多录几次。6.依然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设计微课程,遵循简单到复杂、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规律。7.依然要以问题推动学生思考

设计中,以问题推动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避免灌输式。如让学生回忆小结,提问后留出时间,再出现答案。避免一次性直接呈现。8.微课程并不抛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微课程与班级授课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形成补充、优化。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有很大好处,我依然恋恋不舍。

微课程到底如何用?华东师范大学的戚业国教授5月底在我校的讲座中指出:可以把知识重点难点做成一系列资源包,便于学生复习,可以利用技术给学生讲解习题。发挥技术的引领作用。我想,也可以支持教师备课,但教学重点的突破感觉还是要在课堂上进行。9.突破课堂45分钟的设计惯性,实现碎片化的微学习

我们容易以45分钟为单位设计教学,这是一种思维惯性。而微课程是5-10分钟。一个微课程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15分钟。因此对一个大的问题,可以分解为微课程系列,切成几个碎片。我们习惯于把一个水果一次性吃完,可以切成四片,分四次来吃。10.技术是手段,教学是目的,微课程并不抛弃原有的课程论、教学论

微课程是用技术改变教学,技术是手段,教学是目的。原来的课程论、教学论依然适用。目标——内容——程序——评价,这些要素依然重要。只不过现在是“微”的课程。11.微课程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包”,实现师生时空相异的个性化学习

技术可以支持教学,但是技术无法解决人的学习动机问题。那么,花大力气设计了微课程,有什么用?对学生,可以给想学的学生提供资源。

微课程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作为班级授课制的补充。微课程可以实现范在学习、移动学习、微学习。

微课程可在师生时空相异的条件下学习。而传统的班级班级授课制,师生必须同时在场。12.微课程可以给教师提供“资源包”,作备课中的参考,实现教师智慧共享

除了对学生的价值,微课程的另一个价值是可作教师备课中的参考资源,实现教师智慧共享,实现教师的碎片化、个性化学习。和教参不同,微课程是可视、可听的微资源。13.电影传达的是“故事”,微课程传达的是“教育”,二者都依靠内容取胜

微课程和电影、电视相似,只不过电影承载的是故事,而微课程承载的是教育。目前电影、电视技术,已经不是问题,依靠什么来吸引观众?依靠内容、思想、构思取胜。微课程同样要靠内容、设计、思想取胜。14.微课程的制作需要技术,需要合作 我和赵俊芳一起制作微课程,在这个“项目学习”中,我们优化了教学设计,对调查问题的设计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上。有些观点如“设计出问题不是问题,难的是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影响调查的成败”就是在谈话中自然产生。也体会到了技术、合作的价值。

我们借用了张启贞老师的课件。微课程可以“拿来主义”。但是拿来的时候要尊重知识产权,同时要有自己的思考。把自己的思维整合进去。15.若微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可一定程度推进教育公平

择校择的是教师。优质教师资源的不足与分配不均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有些学校在本地区一家独大,独揽优质教师与学生资源,这种现象有利有弊。微课程的共享,可以使学生和教师短、平、快的分享到其他教师的智慧。当然,其作用大小还需要在实践中观察。16.微课程或许可以减少家教的数量,进而一定程度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

课外辅导班的流行,已加重了家庭的教育负担。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如教育在社会阶层晋升中的作用、行业的差别、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欠缺、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更高等都是相关因素。这种现象令人忧心。或许微课程的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孩子居家的自主学习,从而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把经济的余留投入到疾病、养老等民生方面。17.微课程的制作带来成就感

作品呈现和计算1+1=2给人的成就感是不一样的。

录《调查问题的设计》,比解出一道题更有成就感。此外,在东营地理谢守有、泰安物理齐玉勤老师的帮助下,我用录屏,录下自己写的打油诗《花》(模仿回文诗的写法,正过来,再倒回去,情感从悲观到乐观),配上《致爱丽丝》钢琴曲,合成后,课前两分钟在班里播放,学生给我鼓掌了。我自己也感觉到创造的成就感。文字如下:

生命是一朵绚烂,而终将凋零的花。人们奋力挣扎,梦想难以到达…… 梦想难以到达,人们奋力挣扎……生命是一朵终将凋零,而绚烂的花…… 18.不再排斥技术对教育的介入

教育是技术影响的最后一个领地。

现在打车都可用打车软件,及时沟通供需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但完全排斥技术也不适合。对技术应是开放、理性、冷静的态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不宜棒杀,也不宜捧杀。我们对技术应抱有“有限的期待”。

虽然微课程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需要在实践中观察。但学了、制作了微课程后,至少我对技术引领教学不再是犹疑、徘徊的态度,而是也想尝试一下。比如:制作学科知识重点和难点的微课程资源包,薄弱的学生选择性的观看,自主复习。利用技术把讲题录下来,便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等等。

有了理念的改变,才可能有实践的跟进。19.一分为二看技术的作用

对于微课程,技术改变学习,人们容易陷入“技术决定论”。实际上,技术对学习是手段,要接受和实现它的辅助作用,如利用微课程提供资源包。但是,不能夸大它的作用,技术有其局限性。如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人与人之间鲜活、有温度、有碰撞的交往,都是技术难以实现的。

我看到,在公交车上,不少年轻人拿着手机、ipad看屏幕。人们忙于看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人机交流已经侵犯了人人交流的时间与质地。技术是否会使人成为“屏奴”,而淡漠了人与人之间有温度、有深度的交流?人们竭力的关注外部的信息与人,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和身边人的需要。这是需要警醒的。

我想,人类在追求知识,追寻智慧,或者在追寻权力,累积财富,而情感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温度与柔和,对人生旅程来说不是选择品,而是必需品。

人类发明信息技术是一种智慧,人类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更是一种智慧。剥开知识和物质的层层包装,教育应回应人类心灵的需要。发挥技术的正能量,警惕技术对人类的腐蚀。20.教育应回应人类心灵的需要——如学会关心……

人类对技术的追逐,对物质的崇拜,对消费的热衷,似乎使人淡漠了人的情感属性。在这一切(技术,知识,物质)的控制之下,别忘记,心灵,需要温暖的关照。人需要感觉到自己重要。关心,爱护,倾听,倾诉,关注,关切,安全,温暖,回应,在意,这些,都是美好的词汇。它们是构成完满人生的重要材料,它们的获得,让人生不再荒凉。

此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何美国哲学家内尔·诺丁斯在其教育名著《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倡导“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或许我们的观点相合,是因为都是女性?

为用而学,走向实践。立足于当下教育问题的解决,让我们思考并实践:技术改变教学,我们能做些什么?

第二篇: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新-刘娜

“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

青岛综合实践

2014.6 青岛17中 化学组 刘娜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课程,人类忽然进入了微时代。我和我的作业搭档,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反思微课程。

我的作业搭档是东营综合实践的赵俊芳老师。我们先讨论主题,由原来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缩小为“调查问题的设计”。从讨论主题,到设计方案,到制作课件,到录音,到学习任务单,彼此切磋。制作时借鉴了青岛城阳二中张启贞的公开课。至少我们对“调查问题的设计”思路更清晰,思考更有深度,语言更简练。9分钟的微视频,集中了三个人的思考。体会到了1+1 〉2,瞎子背着瘸子过河,双赢。这个过程,我们用到了QQ、电脑、手机,也可以说体现了技术对学习的支持作用。没有技术的加入,我们的异地探讨、信息传输是无法实现的。

微课程如何制作?如何使用?价值何在?如何辩证看待技术的作用?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我总结了18条体会:

1. 牢记微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学生

微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学生。上课时,我们是用课件对着学生讲。录屏时,是用课件对着电脑讲。但是要假设是对着学生讲,有虚拟的听众、虚拟的互动。2.目标的清晰很重要

明确到底要解决什么目标。短平快,聚焦一个问题的解决。

目标引领。目标的摇摆,将带来设计的变化。改设计、改课件都是很费时间的。制作者牢固树立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是给学生讲。3. 设计很重要,牢记“少就是多”

明确了目标之后,到底选择哪些资源、哪些问题,进行筛选。使资源、问题都聚焦到目标的解决上。要有选的能力,能够勇敢去掉那些无关的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常永和老师反复强调“设计”的重要性,制作中我感受到了构思的重要。

在计算机老师的帮助和我们的摸索下,解决了技术的问题之后,微课程的关键还是回归到了学科的教学设计上。

录屏时,不要认为越多越好。牢记“少就是多,多就是少”。少而精,可以把思想传达出去,而多了,则把核心信息淹没在信息的信息的海洋中。又如我们给学生总结100条规律,学生一条也记不住,多反而是少。

4.技术是手段,教学是目的,微课程并不抛弃原有的课程论、教学论 微课程是用技术改变教学,技术是手段,教学是目的。原来的课程论、教学论依然适用。目标——内容——程序——评价,这些要素依然重要。只不过现在是“微”的课程。

而技术有其局限性。如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人与人之间鲜活、有温度、有碰撞的交往,都是技术难以实现的。

我看到,在公交车上,不少年轻人拿着手机、ipad看屏幕。技术是否会使人成为“屏奴”,而淡漠了人与人之间有深度、有温度的交流?人们竭力的关注外部的信息与人,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和身边人的需要。这是需要警醒的。

我想,人类在追求知识,追寻智慧,或者在追寻权力,累积财富,而情感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温度与柔和,对人生旅程来说不是选择品,而是必需品。

人类发明信息技术是一种智慧,人类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更是一种智慧。剥开知识和物质的层层包装,教育应回应人类心灵的需要。发挥技术的正能量,警惕技术对人类的腐蚀。5.微课程不仅是知识,还要有情感

上海历史特级教师周飞老师认为:微课程不仅是知识,还要有情感。

我在录制时,用“我们”等语言,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觉“我的老师就在我身边”。也许你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那种标志性的方言、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是有感情的,是学生感觉亲切的。而播音员的发音再标准,对学生来说缺少了感情的温度。

学习需要情感的支持。

6.控制语言速度和语言留白,对接学生思维的流速

我发现,我们容易按照自己思维的流速讲问题。其实,教师语言流动的速度,不是和自己思维流动的速度一致,而是要和学生思维流动的速度对接。

通过控制语言速度,语言留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思维参与到学习中来。7.依然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设计微课程,遵循简单到复杂、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规律。8.依然要以问题推动学生思考

设计中,以问题推动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避免灌输式。如让学生回忆小结,提问后留出时间,再出现答案。避免一次性直接呈现。

9.突破课堂45分钟的设计惯性,实现碎片化的微学习

我们容易以45分钟为单位设计教学,这是一种思维惯性。而微课程是5-10分钟。一个微课程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15分钟时间。因此对一个大的问题,可以分解为微课程系列,切成几个碎片。

我们习惯于把一个水果一次性吃完,可以切成四片,分四次来吃。10.微课程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包”,实现师生时空相异的个性化学习

技术可以支持教学,但是技术无法解决人的学习动机问题。那么,花大力气设计了微课程,有什么用?

对学生,可以给想学的学生提供资源。

微课程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作为班级授课制的补充。微课程可以实现范在学习、移动学习、微学习。

微课程可以在师生时空相异的条件下学习。而传统的班级班级授课制,师生必须同时在场。11.微课程可以给教师提供“资源包”,作备课中的参考,实现教师智慧共享

除了对学生的价值,微课程的另一个价值是可作教师备课中的参考资源,实现教师智慧共享,实现教师的碎片化、个性化学习。和教参不同,微课程是可视、可听的微资源。12.电影传达的是“故事”,微课程传达的是“教育”,二者都依靠内容取胜

微课程和电影、电视相似,只不过电影承载的是故事,而微课程承载的是教育。目前电影、电视技术,已经不是问题,依靠什么来吸引观众?依靠内容、思想、构思取胜。微课程同样要靠内容、设计、思想取胜。13.微课程并不抛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微课程与班级授课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形成补充、优化。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有很大好处,我依然恋恋不舍。

微课程到底如何用?华东师范大学的戚业国教授5月底在我校的讲座中指出:可以把知识重点难点做成一系列资源包,便于学生复习,可以利用技术给学生讲解习题。发挥技术的引领作用。我想,也可以支持教师备课,但教学重点的突破感觉还是要在课堂上进行。14.微课程的制作需要技术,需要合作

我和赵俊芳老师一起制作微课程,在这个“项目学习”中,我们优化了教学设计,对调查问题的设计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上。有些观点如“设计出问题不是问题,难的是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影响调查的成败”就是在谈话中自然产生。也体会到了技术、合作的价值。

我们借用了张启贞的课件。微课程不拒绝“拿来”,但是拿来的时候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把自己的思维整合进去。15.微课程的制作带来成就感

作品呈现和计算1+1=2给人的成就感是不一样的。

录《调查问题的设计》,比解出一道题更有成就感。此外,在东营地理谢守有、泰安物理齐玉勤老师的帮助下,我用录屏,录下自己写的打油诗《花》(模仿回文诗的写法,正过来,再倒回去,情感从悲观到乐观),配上《致爱丽丝》钢琴曲,合成后,课前两分钟在班里播放,学生给我鼓掌了。我自己也感觉到创造的成就感。文字如下:

生命是一朵绚烂,而终将凋零的花。人们奋力挣扎,梦想难以到达…… 梦想难以到达,人们奋力挣扎……生命是一朵终将凋零,而绚烂的花……

16.若微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可一定程度推进教育公平

择校择的是教师。优质教师的缺少与分配不均衡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有些优质学校在本地区一家独大,独揽优质教师与学生,这种现象有利有弊。微课程的共享,可以使学生和教师短、平、快的分享到优质教师的智慧。当然,其作用大小还需要在实践中观察。17.微课程或许可以缓解家教的数量,进而一定程度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

课外辅导班的流行,已经加重了家庭的教育负担,这种现象令人忧心。或许微课程的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孩子居家的自主学习,从而减轻家庭教育负担。18.不再排斥技术对教育的介入

教育是技术影响的最后一个领地。

现在打车都可用打车软件,及时沟通供需信息。教育陷入“技术决定论”是不对的,但完全排斥技术也不适合。对技术应是开放、理性、冷静的态度。

虽然微课程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需要在实践中观察。但学了、制作了微课程后,至少我对技术引领教学不再是犹疑、徘徊的态度,而是也想尝试一下。

有了理念的改变,才可能有实践的跟进。

对技术的进一步思考

青岛综合实践

2014.6.20 青岛17中 化学组

刘娜

对于微课程,技术改变学习,人们容易陷入“技术决定论”。实际上,首先,技术对学习是手段,要接受和实现它的辅助作用,如利用微课程提供资源包。但是,不能夸大它的作用。

技术促进了人类的交流与学习。但是,技术本身有两面性,它有局限性,有负面作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近在眼前,却在看手机”。人们努力的关注远处的信息和人,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和身边人的感受。实际上,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人机交流已经侵犯了人人交流的时间与质地。人类是否会成为“屏奴”?技术已经对人类产生腐蚀作用,尤其是对年轻人。人类发明信息技术是一种智慧,人类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更是一种智慧。因此,人类需要提升的,不仅是技术水平,还有技术素养——能够理性、冷静的看待和 使用技术,而不至于成为技术的奴隶。

QQ聊天已经可以了,网友为什么还要见面呢?技术的能力不是无限的。技术即使实现了交流也有局限性。

跳出技术,回归到人心灵的需要:我把人生的状态概括为三种:追求学问,追求权力和追求财富。当人们在奋力追求这三样东西的时候,感情是不可缺少的温暖。

教育,要回应的不仅仅是知识如何更好的获得,还要回应人的心灵的需要。那么,人的心灵的需要到底是什么呢?人如何发现自己,实现自己,把自己活得明白?

好奇心可以推动人们追寻知识。当人的精神对知识感兴趣时,知识就可以满足人心灵的需要。

人们又在努力的追求物质。当物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后,人还是有需要。这可以回到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吧。

安全感,爱和归属,自我实现,审美,这些都是构成完满人生的材料。

人类对技术的追逐,对物质的崇拜,对消费的热衷,似乎使人淡漠了人的情感属性。人到底需要多少物质才可以感觉到满足?人类似乎上紧了发条,无法停止自己追逐的脚步。人不过是自己欲望的奴隶。剥开知识和物质的层层包装,人的心灵到底需要什么?什么是可以使人安定的?从容的?

在技术面前,物质面前,人还是不能绕开人的情感属性。技术取代不了人类心灵之间的关怀,而这份关怀正是人类心灵深处的呼唤。我们要做理性的教育者,不要在现世的喧闹中忘记了人类原点的需要。教育应让人把自己活明白。

此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何美国哲学家内尔·诺丁斯在其教育名著《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倡导“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或许我们的观点相合,是因为都是女性?呵呵。

在这一切(技术,知识,物质)的控制之下,别忘记,心灵,需要温暖的关照。人需要感觉到自己重要。关心,爱护,倾听,倾诉,关注,关切,安全,温暖,回应,在意,这些,都是美好的词汇。它们是构成完满人生的重要材料,它们的获得,让人生不再荒凉。

第三篇:微课程制作建议

微课程制作建议

阳泉市矿区教育局张日平

一、对微课程的认识

我们正处于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技术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的时代到来,BYOD(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传统的课的组成结构将会发生变化。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传播,这种录制教师上课的“微视频”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教师辅导疑难”教学组织流程相结合的“微课程”开始在国内流行。微课作为一个小“课堂”,它可以有不同的学习者,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老师,因此微“教程”是微课,课堂实录也应是微课。当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所做的微课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实录这样的微课应该由教研员来制作)。因此,以下关于微课的评价和制作建议是针对学习者是学生的微课。

二、微课程评价:

1、聚焦:微课程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课程。

2、简明: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注意点。3、清晰:微课程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有

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无质量缺陷。(例如:PPT画面能够清晰地呈现学习内容;视频画面清楚,不抖动、不倾斜等。)

4、技术: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流畅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

5、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三、微课程制作建议

1.2.3.4.5.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

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学习他的语言表达方式(诙谐、幽默,HOLD住学生)。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

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

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

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

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

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

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第四篇:初识微课程体会

又一轮网上研修学习开始了。从学习中,我知道了:微课是一个教学视频,是一个浓缩在短短的5分钟之内的精华。简而言之,微课就是一个微型课堂,它拥有2大要素:声音+ppt制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我点击过一些微课,想要进行学习,但却无法打开,令我遗憾不止。当然,我也欣赏到了一些文质兼美的微课。专家告诉我:

1、微课绝不仅仅是一个视频那么简单,从视觉听觉上要舒服,从网络技术讲文件越小越好,所以要求ppt要简洁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从网络用户习惯上讲希望能精确搜素,所以要求微课名称要包含知识点,体现适用对象;从学习者角度来看希望越容易懂越好,所以建议要做微课设计。所以前期的微课设计、简洁大方的PPT制作、主题明确的微课名称、有信息提供的片头、有逻辑的正文内容、有引导性的片尾,这些都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做好以上这些,再注意一下细节处理,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微课。

2、微课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呢?是声音。其它的元素都是起辅助作用的,所以一个具备教学意义的音频也可以说是一个微课。声音包含了大部分的信息,讲解时用“你”而不用“你们”满足的是用户被重视的心理,响亮清晰能够使人振奋,语言活泼自然能让人不觉的呆板,作者与用户的交流包括情感的交流大部分都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

3、制作微课一定要有耐心。接触新事物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没见过的困难,要有耐心一一去解决。

第五篇:微课制作中的收获与体会

谈谈我对微课的理解,以及在学习制作微课的过程中的收获

观田逸夫小学胡菊梅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老师的微课程专题,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有思考,很能启发老师们的思维。

在这里,我和大家交流一下微课收获和体会。“微课程”我早有所闻,只是自己对它没有太多关注。刚接触微课的时候,我也想当然的以为微课就是一段短小的教学片断。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觉得微课不是“瞎子摸象”,只看到局部,而应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想录制一个微课,首先应该构建整节课的重点知识框架。抓出学生难理解难掌握的地方,把这个难点的解决方法,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学习使用。这里没有废话,直击问题的要害,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小这个特征是微课必备特征,小就容易接受,就使问题集中,就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而不宜疲劳。微课制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ppt,可以用手机录象,也可以用各种录屏软件录制。微课的生命力在于创意,微课要突出“微”,以“微”见长,其长度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下载“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微课程制作心得

    微课程学习心得 在这次学习中,对微课也总算有了一定认识。微课并不是一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内容完整、精炼的课程。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能把这些章节中的重点都录制成微课再......

    微课制作中的收获与体会[5篇]

    微课制作中的收获与体会 莱西四中 封艳梅 大家好: 在这里,我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出示这节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收获和体会。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微课程”我早有所闻,只是自己对它......

    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1、微课程定义 微课程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十分钟以内就整节课内容讲解的视音频。 微课程能在短时间內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学习,它将在......

    课堂教学中的微课制作范文

    我主要从微课的背景,什么是微课,制作微课的观念和微课的制作方向四个方面谈下微课 概括的说翻转课堂的精髓就是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把知识的传授放到了课前,课堂上才是内化知......

    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精选五篇)

    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 吴秉鸿 微课程是当今教研的一个比较热门的一个新生事物, 2009年起源于美国,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而闻名, 微课程的概念,在国内,......

    校本课程_微电影欣赏与制作

    校本课程 微电影欣赏与制作 前言 管理论学家们如何定义电影的本体,无可否认,当初电影的发生始于新技术的发展,而且之后若干次,电影走进历史新时代的起点都和技术表现力的丰富息......

    微课程大全

    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微课程是一种简单的易于大众接受的教学方式,于细微处见功底,见微而知著。微课程是浓缩的课堂,是最精彩瞬间的集合,是课堂浓缩的精华,是课堂上的闪光点,......

    微课程

    刚接触微课程,是既好奇又疑惑。微课程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示某个知识点。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