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九论学习体会之六-2
《中原崛起的强力引领》学习体会
201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原经济区的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面临的任务是:要做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具体、细化工作,做好相应的规划。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是“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型工业大省,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起来,全省综合经济市里显著增强,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河南有两个市超过1000万人,有20个县超过200万人,这么一个省情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探索河南的路子。要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新途径,通过新型城镇化引领继续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要探索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的新办法,就是要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办法上进行探索,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说农业的局限,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从破解“三农”难题入手,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了当前“农村到底怎么办、农民应向何处去”两个关键问题,实现城市与农村双轮驱动、统筹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农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社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过上城市人生活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青年人要求尤为强烈。突出表现在住房上,富裕起来的农民首先投入的就是改善居住条件,旧房危房得到翻新改造,青年一代结婚必盖新房,因此,农村建房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不可阻挡。抓住时机,做好规划,因势利导,适时地将农民建房积极性引导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轨道上来,扭转农村建房无序和浪费土地的现象,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
从发展机遇看,当前我国已把扩大内需特别是广大农村消费需求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根本措施,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是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扩大内需的要求。实践证明,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政府的一定量投资,就能拉动多倍的农民群众投资和其他社会投资,带动钢筋、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砖瓦等一系列建材工业的振兴,4-
第二篇:新九论学习体会之五-2
《科学发展催生革命变革》学习体会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新九论’系列报道‛是我省的又一次新的思想解放和思想动员,为坚定不移的走好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奠定坚实思想基础,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和保障,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当务之急。
新型“三化”协调,比一般意义上的“三化”协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要素组合上,强调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视野中优化资源要素的空间重组,突出节约集约、提高科技含量;驱动机制上,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并将现代城镇体系延伸至新型农村社区;目标导向上,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致力于走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新型“三化”协调的主要标志,突出体现为产业关系协调、产城关系协调、城乡关系协调。产业关系协调,就是要防止产业发展失衡、失序,甚至畸形发展,形成三次产业互补、互动、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产城关系协调,就是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适应、互为依托,形成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良性互动格局;城乡关系协调,就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平等、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局面。
产增产长效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和农业旱涝保收。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在提高农业效益上达到新水平。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特色高效农业和现代水产养殖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取得新突破。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创新农民增收机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把转变城镇化模式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依产促城、以产兴城,推动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格局向产城互动转变;更加注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优化配臵,低成本推进城镇化;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紧凑型城市、复合型城市,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构建布局合理、富有中原特色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等五级城镇体系。促进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功能区组团式发展,培育整体竞争优势,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和标准规划建设城镇,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
第三篇:新九论学习体会之六-1
《中原崛起的强力引领》学习体会
“新九论”系列报道第六篇《中原崛起的强力引领》,详细的阐述了破解“三农”难题,实现“三化”协调,必须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
2011年,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纲领性文件,将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省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生产大省、新型工业大省,“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如何实现“三化”协调,促进中原经济区更好更快发展是我省面临的一道难题,省九次党代会上提出,要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要求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与传统提法比较,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对整个城市空间的规划,强调城镇化对整个社会经济、工业的拉动作用,更重视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
局,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贫乏,投融资渠道单一,投入相对不足。经济的不发达,对城镇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市场化运作模式不成熟。一些应当配套的基础设施项目难以上马,造成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完善,难以形成对产业、人口等生产要素的吸纳集聚能力,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化发展水平不上档次,区域经济发展缓慢。
二、人口转移面临巨大挑战
新型城镇化关键因素之一是要实现人口的城镇化,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省常住人口9403万人,意味着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需要转移近100万农村人口。要把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提高规划建设标准,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就近转移。按照“三个一”的发展目标,每个县(市)建设一个产业集聚区,培育一个超百亿元的特色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个人口规模超20万的城市。到2015年,目前城区人口在30万以上的省辖市、县(市)人口要达到40万以上,人口在20万以上的县(市)人口要达到30万以上,人口在15万以上的县(市)人口要达到20万以上,其他县城要高标准规划建设成为宜居小城市。以此测算,每年全省城镇化率要增长1.7个百分点,即每年要新增加近170万城镇人口,五年累计增加近850万城镇人口。河南省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劳动年龄人口中初中和以下学历的人群占大多数,接受
第四篇:新九论学习体会之七-2
《务实重干的科学统筹》学习体会
中原崛起,“三化”为途,“三化”协调,贵在统筹。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也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增长稳中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发展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河南省GDP总量为2.7万亿,排名全国第五,人均GDP4446美元,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但是我省人口多,底子薄,工业化、第二、大力发展县城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按照集约发展、注重生态、效益优先、突出特色的原则,建设产业集聚区,安排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第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第四、破解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健全完善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宅基地管理、农村金融等,实现城乡发展规划、户籍、行政便民、公交、劳动就业等一体化。
去年,我省财政安排资金5亿元用于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包括新型农村社区内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沼气建设等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健身广场、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审视洛阳,截至“十一五”末,我市城镇化率为44.3%,虽然高于全省城镇化率水平,但低于全国水平。我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用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显得更为紧迫,城镇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面对考验,我们必须创新城镇化发展思路和路径,走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即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我们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
第五篇:何平九论学习体会
以服务为魂 以发展为要 以实干为先
-----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体会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在这关键的一年,学习何平九论显得尤为重要:
一、把握“四个重在”,转变思想理念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推动郑州都市区建设、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迫切需要,是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开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举措。何平九论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等方面,深入阐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要义、根本方法、基本路径和目标要求。领导方式转变,转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转的是一种思想理念,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就是要树立“以服务为魂、以发展为要,以实干为先”的理念,树立“监管就是服务、监管就是民生、监管就是民心”的理念。通过转变思想理念,改进方式方法,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把握“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始终将为民、惠民、便民、利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领导方式转变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源泉和重要支撑。
二、强化“四种意识”,转变监管方式 作为肩负市场监管执法重任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导方式转变就是监管方式转变,监管方式转变服从服务于发展方式转变,离开监管方式转变,服务发展方式转变将无从谈起。转变监管方式就是要转到优化环境、促进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记使命、改善民生上,转到实现监管职能到位上。监管方式转变的关键是优化环境,优化环境的关键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理念,切入点在强化“四种意识”:
1.强化服务意识。服务是旗帜、是方向、是灵魂、是形象。我们始终把服务贯穿于监管执法的全过程,努力在监管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改进监管,要把服务和推动郑州都市区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主动服务,积极服务,创新服务发展机制,提高服务发展水平。
2.强化责任意识。当领导要围着责任转,做公仆要围着责任干,责随职走,心随责走。要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首问”,就是第一个被“问”到的人,不管是解决、办理,还是介绍、答疑或指引,首问责任人都要负责到底,让请办人满意。只要是企业、群众需要的,企业、群众关切的和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的事情,都在首问负责的范围之内。我们必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各项工作。
3.强化效能意识,认真落实限时办结制,提升效能,贵在较真,贵争分夺秒。我们必须树立“等不得”的紧迫感,增强 “慢不得”的危机感,把为企业、为群众、为基层服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各项工作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优化办事流程,加快办事效率,压缩办事时间,提升服务质量。要充分发挥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的红黄牌警示功能,及时搞好信息反馈,注重请办事项的办理过程和结果,确保不漏事、不压事、不误事。
4.强化争先意识。建立“评优”和“评差”双管齐下的考评机制,提升整体效能。建立“评差”机制能够激励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在“恐后”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整改,奋勇“争先”,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服务效能低下以及行政缺位、越位、错位问题就会大大减少。
三、落实“五个更加”,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领导方式转变,转的是一种工作作风,转的是一种方式方法、能力水平,关键要转到实干上,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就是要在促进郑州都市区建设、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发展中,要有一股狠劲、闯劲、拼劲、钻劲、巧劲、韧劲,更要有一种干劲,要在运作上多下功夫,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三具”,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一抓手”,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努力做到“五个更加”:
1、更加自觉服务科学发展。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市场监管与服务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以服务为魂、以发展为重、以实干为先”的理念,始终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增强服务 发展意识,更新服务发展理念,创新服务发展机制,千方百计主动融入,强化服务。一是大力支持“三高”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提高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二是扎实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继续认真组织开展“百亿送贷”行动。三是大力实施商标战略,支持郑州都市区创新发展。四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支持郑州都市区“三化”协调发展。五是积极支持“早餐店、蔬菜便利店”进社区工程。
2、更加高效加强市场监管。其核心是不断转变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效能,以科学监管服务科学发展。我们要把市场监管作为第一职责,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一是既注重日常监管,又突出专项整治;二是既转变监管方式,又拓展监管领域、完善监管机制;三是既创新监管理念,又丰富监管手段。努力维护食品安全,坚决查处取缔无照经营,严厉打击传销、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严厉查处虚假违法广告,大力推进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全面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不断提高问题发现能力、案件查办能力、综合治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
3、更加有为强化消费维权,做好“三结合”、“三统筹”。“三结合”即一是坚持把消费维权与提振消费信心相结合,二是坚持把消费维权与推动消费升级相结合,三是坚持把消费维权与释放消费潜能相结合。“三统筹”是指一是坚持把消费维权与维护群众利益统筹考虑,二是坚持把消费维权与维护市场秩序统筹考虑,三是坚持把消费维权与维护社会稳定统筹考虑。坚持把消 费维权作为重要使命,高度关注民生,深入推进“一会两站”和12315“五进”工程建设,突出调处纠纷的功能,增强消费引导的功能。
4、更加努力推进依法行政,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生命线,加强法制建设,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坚持用制度和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二是创新执法方式,积极推行柔性执法和行政指导;三是加强执法监督。
5、更加严格锻炼干部队伍,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要求,逐步形成三种风气:一是扎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办实事,讲实效;二是踏实的学风,做到知行合一,不自以为是;三是朴实的生活作风,做到容得下(即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经得起(即勿为欲所困,勿为欲所败),耐得住(即耐得住名、权、利、色、亲情的诱惑);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使每个工商干部做到积极有为、主动作为、有所作为。
总之,我们要把握“四个重在”,强化“四种意识”,落实“五个更加”,高举服务大旗,站位全局、找准定位、主动融入、着力转变,提高监管效能,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