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子夜》中的吴荪甫形象
论《子夜》中的吴荪甫形象
姓名
(单位 地区 编号)
摘要:《子夜》是矛盾创作成熟时期的一部作品,作者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站在时代铁高度,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勾画出一系列典型的资本家形象。然而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决定了他们性格的复杂性,终究是走不出时代悲剧的结果。关键词:子夜 民族资本家 两重性 悲剧性
正文:矛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原名《夕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它形象的概括出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一主要特点,历史地,形象地,具体地,深刻的反应出旧中国社会盛造民族资本家的实质。文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深刻广泛的反映了三十年代旧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关系,尤其对于民族资本家形象的刻画最为突出,成功的塑造出一个极具代表性艺术人物——吴荪甫。
吴荪甫是《子夜》中一切事件和人物联结的核心,是矛盾的焦点,他拥有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几乎所有特点,具备作为资本家的手腕和魄力,但又不可避免地具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茅盾把他置于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来加以刻画。主要描写了吴荪甫与官僚资本家赵伯韬的关系、与工人的关系、与中小资本家朱吟秋等的关系。以这三方面的关系为核心又展开了更为错综复杂的关系:吴荪甫与作为没落地主阶级象征的吴老太爷的家族关系,与其亲属的关系,与屠维岳的关系,与同伙王利甫的关系,与双桥镇农民的关系等。所有这些不同的社会关系如同一面面镜子从各个侧面照出了吴荪甫多方面复杂的性格。
本文将人物还原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从历史性、阶级性进行分析,尝试给主人公一个准确的定位,找出主人公作为典型民族资产阶级两重性的本质和这一形象悲剧的社会根源。
一方面,吴荪甫年轻时曾去过欧美,他的留洋经历使他成为一个具有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的人。他有比较雄厚的资金、产业,先进的科学管理经验,刚毅果断、富有胆略和冒险精神,雄心勃勃地想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独立发展民族工业,他有很强的事业心,不是庸碌卑琐的人物。他有雄心,要把“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他有魄力,深谙“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名言,知道怎样将别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还有作为老练企业家的教养、阅历和丰富的经验。茅盾也借书中林佩瑶的嘴称他为“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
吴荪甫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愿望,而且想要和倾销中国市场的外货竞争。为此,他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家孙吉人、矿业资本家王和甫一起建立起了兼办金融和实业的益中信托公司。梦想有一天在他控制下的益中公司“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 [1]P168,他的许多工厂里的产品销行全国,深入穷乡僻壤。吴荪甫自信有振兴中国实业的实力,在遇到困难时善于反省和调整心态。《子夜》中第二节中有一段叙述:他顿了一顿,用手去摸下颔,但随即转成坚决的态度,右手握拳打着左手的掌心:“不!我还是要干下去的!中华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尤大!只要国家还像个国家,政府还像个政府,中国的工业一定有希望的!”[1]P218然而他生不逢时,现实是残酷的,他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正如茅盾所说:“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中虽有些如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的人,但是因为1930年半殖民地的中国不同于十八世纪的法国,因此中国资产阶级的前途是非常暗淡的。”[2]
另一方面,吴荪甫在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无力。在表面的果决善断背后是他的狐疑惶惑,在充满自信的背后是悲观绝望,在遇事胸有成竹的背后是张皇失措,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在吴荪甫和赵伯韬二人的斗法中,最初吴荪甫对赵伯韬的挑衅是胸有成竹的,他对赵伯韬的圈套看得十分清楚,他自己也有一套一一应付的主张,这时的吴荪甫给人的是种伟人般的气魄,他镇静自若,应付自如,颇有王者风范,可是客观的时局总是与他开玩笑,使得他的计谋逐渐落空,他逐渐陷入困难的境地。吴荪甫和王和甫的密谈,使我们看到了一个言行反常、孤独无助的吴荪甫。这一过程吴荪甫的情绪经历了“松口气——高兴——镇静地微笑——脸色变了——恐慌”这一戏剧性的变化,这反映出吴荪甫的心乱如麻,失了分寸,他的斗志已严重动摇了。他烦躁的情绪波及到吴公馆,一些平常在他看来不屑一顾的琐事,他总是找借口来发一通火。工人的罢工对他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像毒蛇一样缠绕着他,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交易所里的失意,使得吴荪甫初出场时的镇静茫然无存;浦江夜游的纵情戏谑,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普通的吴荪甫,长期的压力逼得他在无奈与苦笑中放纵自己的言行,这表明:吴荪甫并不是百毒不侵的,他和其他资本家没有什么区别,他也会沉浸于资产阶级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之中,这之前只不过是道貌岸然掩盖了他的虚伪罢了。在这种矛盾状态下,吴荪甫的沉着冷静再也不能左右他的行为,他决定把厂和房子抵押,表面看来,吴荪甫此举实具魄力,而这实际上是他无助困境之下的孤注一掷,是他失去理智之下的痛苦挣扎,所以交易所里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吴荪甫在对待工农群众的态度上有自己独到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一面,完全实行资产阶级的法则,然而在家庭生活中却依旧施行的是封建家长制,同时在残酷地压榨剥削工人、农民和仇视工农革命运动上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吴公馆简直是吴荪甫施行封建家长制的王国,茅盾先生竭力描绘的吴公馆与三十年代的“贾府”,曲径通幽,长廊迂回,主人客人都做着一些荒唐的事情。在封建的吴老太爷眼中,吴荪甫过着“离经叛道”的生活,但实质上吴荪甫却正是以封建礼教来统治吴公馆的,这种封建性集中体现在对待四小姐蕙芳、七弟阿萱和小姨林佩珊的态度上。四小姐蕙芳从乡下来到繁华的上海,最初,觉得一切是那么新奇,可时间长了,她感到了吴公馆气息的窒闷,这里固然有她长期受封建思想行为的渲染而无法适应新的环境的原因,但吴荪甫的专制兴许才是她想回乡的主要原因。甚至四小姐在吴公馆中与范博文很投缘,他也有理由竭力反对。
吴荪莆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空间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摆制度与军阀会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当局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这种两重性使得他落入了中国现代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网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其命运必然的悲剧结局。
周扬曾这样评论吴荪甫:“《子夜》里面的吴荪甫是一个具有刚毅、果敢性格的人物,这个人在那以软弱、无能、屈服为共同特征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群里,不能不说是特殊的,但在他的性格的发展、矛盾和最后的悲剧里,我们却读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共同命运。”[3]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华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参考文献:
[1] 茅盾.子夜[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1月 [2] 茅 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N].新疆日报.1939年6月 [3] 周 扬.周扬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第二篇:论《子夜》中吴荪甫的人物形象
论《子夜》中吴荪甫的人物形象
摘要:《子夜》是茅盾的里程碑式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以“子夜” 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首先,它完整概括中国现代革命的宏伟构思。通过对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各阶段关系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入地反映了当时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其次,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多样化手段,注重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的性格,再次就是“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塑造。茅盾在人物创造中,不仅写出了人物的性格、命运、精神状态、癖好等,而且表现出了他们所体现的时代特色,是时代、阶级和政治思想斗争在人物身上所铭刻的烙印。
子夜;吴荪甫;民族资本家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原名《夕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它形象的概括出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一主要特点,历史地,形象地,具体地,深刻的反应出旧中国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实质。文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深刻广泛的反映了三十年代旧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关系,尤其对于民族资本家形象的刻画最为突出,成功的塑造出一个极具代表性艺术人物——吴荪甫。
一、吴荪甫性格的二重性
1、吴荪甫性格的进步性
(1)表现在他敢于反抗帝国主义的控制,敢于同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帝国主义的掮客赵伯韬相对垒。他在唐云山的支持下,联合太平洋公司经理孙吉人和大兴煤矿公司经理王和甫组织了“益中信托公司”,经营银行信托业务,决心与赵伯韬抗衡。最后倾家荡产,背水一战。其的这些行动,说明了他同帝国主义、金融买办资产阶级是具有直接的矛盾的,对帝国主义企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的野心是有反抗精神的,他不仅 “仇恨” 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同时吴荪甫与反动政府之间的统治也是具有矛盾的,他说:“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这就透露他对当时连年军阀混战、政府黑暗的不满情绪。
(2)吴荪甫是要竭尽全力发展和振兴中华民族工业的。他不公在农村兴办了企业,还在上海开办了裕华丝厂,成立益中信托公司,随着资本的增加,经营范围的扩大,除了丝织工业外,他还有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橡胶鞋等。他想振兴中华民族工业的理想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虽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从当时的中国特殊的中情和特定的历史环境来看,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吴荪甫与圭亚那势力的联系较少,希望自己能建立起一个美妙的资产阶级王国。他是一个游历过欧美,具有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知识的工业资本家。为了发展民族工业,他在家乡双桥镇农村开设了电厂、米厂、油坊、钱庄、当铺,这种举动,在客观上来说,是对当时农村封建主义进行资本主义改造的一种努力和尝试,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
2、吴荪甫性格的反动性
(1)表现在他对待工农群众的态度上。吴荪甫有残酷压榨剥削工人、农民和仇视工农革命运动的一面。他在企业经营上所受到的损失,在公债投机中所遭的失败,都要从工人农民身上寻求补偿。如延长工时、压缩工人、削减工资 引起工人为争取自己的生存、生活的权利而进行罢工时,他的 “脸色突然变了” 等等一些言语和举动都说明其反动方面。
(2)吴荪甫还具有投机取巧、损人得已、唯利是图的阶级本性。他出于 “个人利害的筹虑”,不仅吃掉了朱吟秋的丝厂和陈君宜的绸厂,还乘众人之危,运用阴谋诡计,一口气吞了八个日用品中小工厂。他的所谓民族工业,实际上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扩大自己的经济实力。他反对金融投机,决心与买办势力较量一番,然而,为了谋取暴利,却又与赵伯韬勾结,钻进井疯狂的公债投机活动里。最后以破产告终。吴荪甫的悲剧,提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法则。
二、吴荪甫形象塑造艺术手法
1、吴荪甫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吴荪甫同赵伯韬的矛盾,是贯穿全局的中心线索。吴荪甫同赵伯韬的斗争反映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及其主子帝国主义的矛盾。作者通过吴、赵斗争过程的具体描写,既刻画了吴荪甫刚愎而虚弱的个性特征,又提示了中华民族资本家必然失败的悲剧根源。他同赵斗争,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心和民族感。
2、吴荪甫性格的发展过程
吴荪甫出场时,颐指气十足。唯吴荪甫镇定沉着。可到了后半部,处境危难的吴荪甫回到家时,则表现出另一种精神状态,不禁发出了“公馆不像公馆”的哀叹!作品的前半部,当吴荪甫在事业上兴旺时,他指挥一切,君临一切,派头十足。后半部,事业不景气时,他举旗不定,垂头丧气。这是从发展中刻画吴荪甫形象,表现了吴荪甫性格的基本特征: 外强中干,色厉内茬。
3、吴荪甫的性格特征
比如,吴荪甫同朱吟秋等,是同行关系。作者通过吴的种种要挟手段描写,提示了他贪婪、心狠。
4、吴荪甫的专制、冷酷和无情等性格特征
《子夜》 还以逼真的笔法描写了人物的生活细节,并且常常寓深刻的思想于平凡的生活细节描写之中。这些细节描写的特点既是实在的,又是具有象征性的。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作品的生活细节描写得不是实在的,便是象征性的很少象茅盾这样做到兼而有之。作者反复描写吴老太爷虔诚信奉所谓劝善惩恶的《太上感应篇》的细节,这个细节是实在的,然而又象征着他的老朽,顽固的地主阶级的思想性格。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吴荪甫是一个三十年代初中国社会极具有法兰西工业资产阶级性格又具有反帝爱国精神的中华民族资本家。以往的评论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大脑中烙上“阶级”的印记,而缺少对吴荪甫这一人物进行艺术的分析,他们只看到了吴荪甫身上体现的资产阶级的一般的东西,而看不到她人性当中值得肯定的方面,这不利于对吴荪甫这一人物做出深入全面的理解。
其实,要给文学形象一个精确的评价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文学形象呈示给读者的不是直观可感的形象,而是通过具有不确定性的文学语言勾勒出来的,勾勒的过程中采用了许多文学创作技巧,而作为读者只能通过自己的文学知识、文学涵养在脑海中描绘出这一人物,这都造成了人物形象的不确定性,这也正是人们对吴荪甫这一人物争论不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说我们不可能给吴荪甫一个公正的说法,我们需要以艺术分析为主导综合多种分析手法去评价吴荪甫,只有这样才能给吴荪甫一个客观的评价。
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空间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摆制度与军阀会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当局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这种两重性使得他落入了中国现代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网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其命运必然的悲剧结局。
周扬曾这样评论吴荪甫:“《子夜》里面的吴荪甫是一个具有刚毅、果敢性格的人物,这个人在那以软弱、无能、屈服为共同特征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群里,不能不说是特殊的,但在他的性格的发展、矛盾和最后的悲剧里,我们却读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共同命运。”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华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子夜》.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1月 [2] 《茅盾选集·自序》《茅盾文集》第二卷第499页。[3]《武汉大学学报》1978年第六期。[4]《论茅盾的生活和创作》,孙中田著。[5]《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册,林志浩主编。
[6]《吴荪甫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年第4期。
第三篇:《子夜》中吴荪甫的悲剧性的原因
主观原因:性格方面,可以从弱点说起
按1、2、3、4说
思想方面,可以从特征说起
按1、2、3、4说 客观原因:社会背景
再从各个方面说
历史条件
再从各个方面说
第四篇:小说《子夜》中的主人翁吴荪莆形象分析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子夜》中吴荪莆是30年代初期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工业资本家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即在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主义压迫前表现出一定的反抗性和进步性,又在压迫工人农民压迫同行业的弱者时唯利是图,毫不手软,表现出其保守和反动的一面。吴荪莆形象的典型意义还在于他鲜明的个性矛盾:他精明强干,有眼光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有欧美现代化的管理知识,有振兴中华民族工业的雄心,但这一切都基于欺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个人利益,因此他的性格又表现出相当的盲目性,刚愎自用,色厉内荏,遇到挫折一筹莫展,软弱无能。在家庭生活中,他也充满了矛盾和虚伪:一面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尊者,一面却玩弄交际花,奸污女仆,与妻子貌合神离。作家笔下的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不是庸碌卑琐的人物。他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打算以一个发电厂为基础建筑起他的“双桥王国”来。但是仅仅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不是“英雄用武”的地方,他要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他的“目的是发展企业,增加烟囱的数目,扩大销售的市场”。他有这样的野心,把一些“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不仅这样,他还知道如果要发展民族工业,首先需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因此他除了永不倦怠地注视着企业上的利害关系而外,还“用一只眼睛望着政治”。他具有游历欧美得来的管理现代工业的知识,有魄力,有手腕,炯炯有神的眼光常常能够煽起别人勃勃的事业雄心,愿意和他合作。《子夜》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来突出吴荪甫的性格特征。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吴荪甫的性格是一个鲜明的矛盾的统一体。他一方面有“站在民族工业立场的义愤”,但另一方面,压倒他的一切的却是“个人利害的筹虑”。他是“办实业”的,他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他向来反对拥有大资本的杜竹斋一类人专做地皮、金子、公债的买卖;但是他也不能不钻在疯狂的公债投机活动里。他希望实现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想,盼望国民党反蒋派与地方军阀的联盟“北方扩大会议”的军事行动赶快成功,然而当北方的军事进展不利于他的公债活动的时候,他又“惟恐北方的军事势力发展得太快了”。他精明强悍,但又不能不表现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他有时果决专断,有时狐疑惶惑,有时满怀信心,有时又垂头丧气;表面上好像是遇事成竹在胸,而实质上则是举措乖张。这一切,都是如此矛盾而又很自然地统一在吴荪甫的性格里。吴荪甫是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
第五篇:从《子夜》中吴荪甫探寻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足迹
从《子夜》中吴荪甫探寻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足迹
摘要:矛盾《子夜》中正面展开的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奋斗、发达、失败的悲剧。这位曾经游历欧美,精明强干并具有丰富现代管理经验的工业巨子,有一个发展实业建立强大工业王国的梦想。但是在旧时期的中国无法为其提供一个为其发展的环境,梦想最终也成了泡影。作为旧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吴荪甫的悲剧就是同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缩影。同样是民族企业家,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下却有着截然相反的际遇,就让我们通过旧时期的吴荪甫来探求新时期民族企业家成功的足迹。
关键字:吴荪甫
失败的原因
民营企业家
正文
他本该是个英雄,可惜生不逢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就决定了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暗淡前途,因而他的悲剧命运就不可以避免。
他始终执着而坚定:“不!我还是要干下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就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国的前途尤大!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的!”他时常沉迷于自己对未来的宏大企业的遐想中,尽管最终他失败了,但他这种精神和豪情不能不令人钦佩和感动,但最终也只能以破产后携夫人外出避暑黯然收场。纵观《子夜》全文,我们将吴荪甫的最终失败归结于以下原因。
一、社会原因
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吴荪甫具有游历欧美得来的管理现代工业的知识,有魄力、有手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侵略的魔爪紧紧扼住中华民族工业的咽喉,他和帝国主义及其羽翼下的买办金融资本家之间存在着必然的依赖关系,构成了他性格中软弱的一面,山河飘摇的中国无法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无法改变的社会现实,这就注定了它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也只能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
以赵伯韬为代表的买办资产阶级的竞争和压迫。赵伯韬是上海公债市场上的魔王,由美国人为他撑腰,又和军政界有联络,神通广大,可以说在当时的上海翻云覆雨。他扬言要“直逼到吴老三垮台,益中公司倒闭”,他一步一步的做到了。通过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巧妙地运用阴谋诡计将吴荪甫逐渐的套入股票市场,在一步一步做空股票市场,使得吴资金运转不济,最终破产。在赵伯韬与吴荪甫的最后搏斗中,帮助赵伯韬取得胜利的却是吴荪甫的亲姐夫—杜竹斋,可见赵伯韬的居心叵测与阴险,同时也反映出吴荪甫和其企业生存的心酸与艰难困苦。
外国资本主义也极力打压本国的民族企业,日本物美价廉的纺织原料,冲击着中国的市场。中国国内也内讧不断,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工人的罢工此起彼伏。吴荪甫虽有民族资本家最基本的良知和拯救民族工业的激情,但在强大竞争的压力下,在战争的影响下,他不得以将危机转嫁到工人身上,企图通过克扣工人工资来摆脱困境,但这样只是杯水车薪。民族企业在狂风暴雨中摇摇欲坠,濒临破产倒闭的危险边缘。吴荪甫也只能愤然骂道“那红军光景也不过是匪”。虽有不切,但亦在情理之中。
二、个人原因
吴荪甫身上展现出了一个爱国民族企业家的种种优点,但作为现实生活中自然人,他身上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些缺点。他倔强不屈,性情暴躁,刚愎自用,具体表现在对待屠维岳和杜月斋两人的态度上。吴荪甫和屠维岳的初次交锋,经历了一个情感的变化。对屠维岳的感觉由愤怒到赞许,由厌恶到诧异,由犹豫到决定任用,整个过程将吴荪甫的多疑和刚愎自用刻画的淋漓尽致。刚愎自用还表现在他对他的亲姐夫绝定的信任上,殊不知最后在紧要关头出卖他的却是他的亲姐夫,着实让人心寒啊!
《子夜》的结尾,吴荪甫和夫人破产后收拾东西在子夜将至的时候外出避暑了。在这里吴荪甫的事业虽然已经宣告失败,但吴荪甫选在子夜的时候出走是不是也在暗示着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就要来临,心中还怀有一份希望呢?不管吴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但之后的中国却是一步步的迎来了光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来看看当代的民营企业家他们的际遇。
作为改革开放后创业的典范,柳传志创立的联想品牌,是当之无愧的。让们来看一下联想公司发展史。
1984年,在世界的东方,柳传志带领的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前瞻性的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成功产品的坚定决心,这11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年轻的公司命名为“联想”(legend,英文含义为传奇)。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联想勇于创新,实现了许多重大技术突破,其中包括了研制成功可将英文操作系统翻译成中文的联想式汉卡,开发出可一键上网的个人电脑,并于2003年,推出完全创新的关联应用技术,从而确立了联想在3C时代的的重要地位。凭借这些技术领先的个人电脑产品,联想登上了中国IT业的顶峰,2006年时联想已然连续十年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1994年,联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4年后,联想生产了自有品牌的第一百万台个人电脑。2003年,联想将其英文标识从“Legend”更换为“Lenovo”,其中“Le”取自原标识“Legend”,代表着秉承其一贯传统,新增加的“novo”取自拉丁词“新”,代表着联想的核心是创新精神。2004年,联想公司正式从“Legend”更名为“Lenovo”。
联想在2005年5月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收购,新联想的梦幻组合由此形成。
现在联想企业已经成为世界IT行业的巨头,并继续向前发展成为国人的骄傲。同样是民族企业家,而柳传志的联想企业能够做大做强,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这值得我们探讨。
第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取得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已经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同于旧时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能力为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具备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第二,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就民营企业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给与民营企业积极的引导和扶持。不同于吴荪甫时代的受到帝国主义和买办资本主义压榨,在两者夹缝中生存的现状,有着良好的竞争环境。第三,处在比较开放的时代中,积极的吸收新观念,具备一种开阔的视野和能力,创业的企业家在此背景下自身的各方面的素养应景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强,个人实力有突破。
读完以上,我们会感叹吴荪甫的生不逢时,在那个时期,让他饱尝了心酸,最后也难逃破产失败的命运,我们为他惋惜心痛。同时我们也应该为我们当代民营企业家拥有的社会环境而感到高兴,谁会是下一个柳传志,我想还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中华民族工业的繁荣富强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