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盛世中国,我们80后责无旁贷范文
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盛世中国,我们80后责无旁贷
踏着全球化的巨浪,迎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在党的正确引导和各族人民的团结奋进下,我国的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应接不暇,政治的体制改革让我们鼓足干劲,文化的繁荣盛放让我们积极向上,社会的安定团结让我们奋勇争先,可以说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初步的营造了大繁荣、大发展、大跨越、大团结、大和谐的局面。作为一名80后,我在感到幸福的同时,更深感责任重大,特别是在听了老师您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这门课的绘声绘色的讲授后,我的感想又得到了升华,我深深的体悟到: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盛世中国我们80后责无旁贷。
(一)爱国篇——在这里,读懂中国
对于我们80后,提起爱国这两个字眼,或许没有太多刻骨铭心的个人记忆,有的只是支离破碎的历史片段的无病呻吟和无所谓的感伤,毕竟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没有经历过文革的无情,没有经历过贫穷的残忍,没有经历过愚昧的无奈。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更是给力的。正因为如此,我们80后才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去热爱祖国,回报祖国,建设祖国,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直面血泪史,面向新未来。读史书让我们明白自从1848年鸦片战争开始,我们中国变开始了一步步走入水深火热的血泪史,1921年中共成立,领导人民搞革命,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才真正的实现了民族独立自主,开始了新纪元。作为80后,在享受富裕幸福的生活的同时,我们怎么能忘却落后就要挨打和妥协割地赔款的耻辱呢?我们怎么能忘记八国联军侵华和南京大屠杀的屈辱呢?我们怎么能忘记军阀割据国内混战和白色恐怖的摧残呢?我想我们80 后不会忘记,我们也不应该忘记,我们更不能忘记,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以史为鉴,直面未来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谨记英雄人物,培育民族气节。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无数的史实也见解告诉我们,历史的滚滚向前,除了人民群众外,英雄人物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种历史变迁和进步。在我国的血泪史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有志之士和英雄人物,李大钊、刘胡兰、赵一曼这些革命烈士用生命向我们无声的彰显了坚定的革命情怀;毛泽东、周恩来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志呈现了伟大的民族气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就是对这份沉重而又伟岸的爱国情怀的真情抒发。我们80后,准备好了吗?
瞩目祖国盛会,鼓舞昂扬斗志。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发展是主流,所以我们厌恶局部冲突和战争的爆发,从二战后,和平与发展的主流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都说明了世界战争将不会出现。近年来我国频频传出捷报,从2001年的WTO到2008的奥运会再到2010的上海世博会,这些不仅增强了我国的世界影响力,更鼓舞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昂扬斗志。2008年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奥运社区志愿者活动,并有幸前往现场观看了垒球和沙滩排球的赛事,这种参与让我目睹了一个新奥运新北京,感受到了一个日益崛起的中国,更看到了一个日益文明强大的民族。这种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是无法言说和难以形容的,我想,作为我们80后,现在我们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更多的应该由以往的激进变成了一种平和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气节。
(二)励志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曾出任中国教练的米卢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的确如此,作为我们80后,现在社会对我们的看法褒贬不一,如何使已经步入青年行列得我们,向世人证明我们可以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想我们 只有端正谦虚谨慎的态度,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引人生道路,才能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大有一番作为。
一方面,时刻加强学习,注重素质培养。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告诉我们,知识就是力量。的确,在我们80后一代,受教育程度比我们之前的几代人都要高,我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提高,但是这只是相对国内的70之前的参照群体而言,比一比发达国家的同龄群体甚至我国的90后、00后,我们80后的确还要好多功课要补。不仅时代要求我们不能夜郎自大,鼠目寸光,而且为了我们自身发展,我们更要不断充电,社会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自出生以来直到死都要经历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不论我们愿不愿意都要接受社会化的影响,既然如此,我们何必要做一个被动者,积极社会化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实惠和成长。尤其作为青年的我们,正处在思想活跃、创造力旺盛、激情似火的人生最佳时期,我们80后要沉下去,伏下身子,虚心长知识、耐心搞研究、踏实学做人,使自己成为一名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思想教育素质都过硬的优秀人才和合格接班人。
另一方面,保持理性头脑,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我们80后作为年轻人虽然有诸多的有点,但是有时候这往往也会成为致命的缺点,我们要培养理性思维,用清新的头脑和科学的视角,去应对现在纷繁杂乱的政治阴谋。相信上世纪还未彻底消散的89**一定会给我们这些热血青年上一堂深刻的政治课。我们80后的一些愤青们一定会质问,难道在当今中国就不可以行使言论、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是要保持清醒头脑,走正当的途径和合法的途径。诚然我们党在执政期间,有不足和问题存在,现在网络媒体也有很多的不和谐声音,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我们党不优秀,不称职。如今,我们高校的很多的80后都光荣的加入了我们中国共产党,这说明我党的威信和口碑还是获得了很多有志青年的肯定。所以我们不要人云亦云,要理性爱党、理性爱国,更要理性做事,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的努力奋斗。
(三)实干篇——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
说到不如做到,光做不说不行,但是光说不做更要命。我们80后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要秉持“Practice makes perfact.”的信念,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也告诉我们,实践决定认识,没有实践的认识也只是肤浅的,感性的,无指导意义的,只有经过实践的认识才是深刻的、理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总而言之,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80后的我们,不论在工作中,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要坚实做到,积极实践真抓实干。
身处学校中的80后,不要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多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校外尤其是去农村多调研多做实践课题,让书本的枯燥知识变成具有灵性的活水;已经毕业的80后,多去工农业生产一线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可以报考大学生村官——引领农民走上致富路、报考“三支一扶”——改变贫穷地区的落后面貌、加入西部计划——为西部增添上一抹绿色以及自主创业——为社会增添就业原动力,让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在这些生动的实践中实现价值最大化;已经工作的80后,更要多实践,就是做到“三干”——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让自己在干中学,学中干,相信我们不同领域和层次的80后,一定能在生动实践中,干出一番新成就,开辟一片新天地,引领一个新时代。
今年是我们党成立90周年,明年是十八大盛会召开的日子,我们作为80后,深感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如今,在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的伟大引领下,我们要时刻准备着,迎接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重任。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盛世中国,我们责无旁贷。80后,are you ready?
第二篇:构建和谐校园 工会责无旁贷
构建和谐校园 工会责无旁贷
——浅谈工会在打造教师团队精神的措施
[摘要]打造教师团队,提升学校教学与管理质量是一个老话题,成功的关键在于从学校实际出发,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团队,发挥教师团队在提升学校教学的功能。一是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拨动教师奋进之弦;二是构建学校管理模式,打造教师优质团队。[关键词]团队精神,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提升
赣榆县石桥镇中心小学——黄海之滨、龟山脚下一所苏北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江苏省实验小学,充分发挥对所辖村小的管理和指导作用,在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学校教师大多是农村出身,经济条件不好,这就隐含了潜在的问题: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产生惰性,没有上进心。为了解决学校这一潜伏的危机,工会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实践探索,不断激发教师成就感,努力打造团队精神。
一、搭建发展平台,拨动奋进之弦
重拾教师的职业激情,学校一方面创新评价机制,通过制度约束外力驱动,使教师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另一方面,引入激励机制,努力为教师提供创业的舞台,让他们不断走向成功。同时,还不断进行榜样激励激发教师的成就欲望,从而产生较强的内动力。
1、创新评价机制,发掘潜能
为了避免追求教学成绩的过度竞争,学校坚持德育为先,构建了“班级集体”考核制,实施“捆绑式评价”,将全体科任教师分配至各班,共同担负教育的责任。班级中有一学生出了问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每月的绩效奖金都有可能有所影响,考核“评优”、“评先”将无望,这样就促进教师们必须加强合作,自觉关注每一位学生。再是质量考核以年级为单位,年级中的各学科只要一个教学班的成绩上不了,将影响整个年级教师教学质量奖。其次是每月的“文明办公室”评选等都体现团队精神的打造。正是得益于这种评价机制的创新,学校形成了人人争先、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整个队伍始终保持着和谐奋进的活力。为提高我校考核的质量,校委会首先规范学校考核管理体系,促使考核活动正常化、制度化。
管理网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有骨干教师参加的、由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职责明确。这样由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构建形成了由分管校长牵头,教务处、教科室等职能部门实施具体管理,形成了校长——分管校长——教导处——教研组——班主任——科任教师的管理网络。
考核制度。学校就“优胜劣汰”管理理念,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各项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了《教育科研管理奖励制度》《教师成长手册》《梯级教师帮扶制度》《教师申诉制度》等,在实践 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规范。从组织制度、常规管理、成绩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并逐步完善了教师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团队形成三级考核机制,即班级、完小、中心校,使学校人人置于团队之中,人人分担责任,人人承担责任,形成团队精神。
2、唤醒自我意识,尝试自塑
“教师角色专题讨论”、“教师职业道德论坛”,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的建立,帮助教师认识了教学活动的本质,增强了教师主动发展自己的意识。
学生反馈制,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学生对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心理、兴趣、爱好出发,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堂组织与管理及其效果等做出评价,不仅有助于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下面是我校姜老师的心理健康案例: 教师节那天,我兴致勃勃地打开办公桌的抽屉,这是我和孩子们心灵对话的平台。意料之中,我收到了很多孩子节日的祝福。我无比惬意地打开一张留言,清秀的字迹顿时跃入我的视线:尊敬的姜老师,您是不是以为自己很成功?在您的规定下,我们课间静静地读书,轻轻地说话,悄悄地做事,每天还得做功课似的完成一篇日记……可是您知道吗?我并不喜欢在课间读书,因为上完一堂课,我需要的是休息;我也不喜欢轻轻地说话,悄悄地做事,因为我天生爱唱爱跳,我需要的是自由地宣泄;我更不喜欢
天天写日记,因为有时我根本没啥写,硬是无中生有,这是不是太累?冒昧地问老师一句:“您知道我们的需要吗?”。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及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并遵循其认知及思维规律。教学的成功与否,应以学生的反映、体验、领悟、发展和评价为标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我们的教学太功利了……
撰写心理健康案例,能促使教师联系自己的教学行为调适教学方式,学习心理知识,反思成长心路、调整心理行为,在研究探寻策略过程中进行心理自塑。
3、搭建发展平台,引领成功
学校根据教师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心理需求的变化,设计了多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案;建立了以岗位学习、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市内、县内、校本结合的教师培训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研讨和竞赛,致力于打造学习型、专家型的教师群体。
工会携相关科室通过“十佳教科研教师”、“师德标兵”、“我最喜欢的老师”的评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专题科研会、校本培训展示会等活动,为教师的成名、成功搭建广阔的平台,对于教师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功,工会不断进行榜样激励,利用各种会议、专栏等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引领他们不断尝试成功,激发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追求;每学期利用开学典礼或教师节表彰大会,为优秀教师颁奖献花,让他们觉得人生价值在教坛上得到体现,感到人生无怨无悔。
4、构建娱乐氛围, 投资感情
工会的调控管理,将教师社会支持系统内部“自学、自省、自悟、自调式”的干预与外部“环境、制度、培训、辅导式”的调控相结合,通过建立教师沙龙、教师社团、教师心理辅导室等,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源,降低教师的职业压力水平和人格解体水平,指导教师在完善自己教育行为的实践中进行心理调适,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效能感;组织教师开展适宜的文体活动,培养教师的业余爱好,提升了教师的生活质量。
比如,中老年教师的压力困扰主要集中在职业失落感带来的心理郁闷和失控,人际关系紧张引起的心理困惑和冲突,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家庭因素造成的心理疲劳。以往,可以通过同事倾诉等个人化方式加以缓解矛盾,作为学校行为的有效举措鲜见。见于此,工会实施了“三大举措”:筹建了教师心理咨询辅导室;搭建了教师学科工作室网站;成立了教师业余兴趣团队,给教师提供一方舒缓压力的空间。教师们在感受快乐的活动中,舒缓紧张的神经,恢复生理的疲劳,调节自己的身心。同时,每逢教师生日,工会都会送上一份生日祝福;每天早晨有、晚上学校开放操场,开展打羽毛球、乒乓球等健身活动,使教职工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得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和休息,引领教师走健康道路,干健康事业。这些虽是微不足道的细节,但细节就是一种管理文化,细节体现出一种情感,教师会觉得校领导眼中有人,心中有人。当然作为校领导还要富有知人善任的
敏锐性,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长处,容人之短,用人所长。通过投资教师,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构建管理模式,打造优师团队
管理学认为:群体的准则、规范、舆论和人际关系,往往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有效地影响和改变着一个人的态度。群体的影响不仅是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力,而且还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只有形成自然合作的教师群体文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1、管理制度,追求整体效益
学校建立了“一团”“三队”的教学管理模式,同时,实行完小教育教学质量承诺制。“一团”指的是学校分学科的课堂实效导课团;“三队”,一个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师团队,二是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团队。三是以课题组为核心的科研团队,有了“一团三队”的和谐互动,我们的教学才有生命的活力。我们的评价是看整个团队打集体战的能力,看重整体效果,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变“要我合作”为“我要合作”。
2、感悟合作共赢,形成团队精神
学校实行精细管理,构建团队积极进取的运作机制。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校校本研究,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平台。并用以下策略:
目标管理:每学年末,工会携相关科室对教师进行调查、摸底了解教师对研修的需求,为下一学年作准备。开学初,学校领导与主管科室、骨干教师一起商量确定研修主题后,再制定学校研训、教科研工作计划,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总体安排,结合本组实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确定目标,制定工作计划。要求完成规定动作:围绕主题学习相关理论,进行观课、议课、磨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在组内上一堂公开课),每学期至少一次的读书沙龙。同时围绕主题根据学科特色,组织并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化,个性化。
过程管理:有了计划就要落实和实施,我们加强了教研组工作的过程管理。根据教科研考核方案加强检查、督促,实现制度化、常规化的教研组活动。
在开展活动时做到“三定、四有”。“三定”是定时间:学校给老师们排好课程,教研活动时间内,本组教师都没课,保证参与时间。每周三上午英语、综合教研组活动,周三下午语文组,周四下午数学组,周五上午体艺组活动。定人员:学科教研活动本学科全体教师及分管领导一同参加。定地点:各学科教研组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地点。“四有”每次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有具体整改措施。具体教研活动流程如下:确定教学研究主题——专业引领、理论提升——个人自主进行教学设计——围绕主题进行集体备课——个人修改教学设计——实施初次课堂教学
展示——围绕主题开展教学研讨——实施二次课堂教学展示——观看名家课堂实录——活动反思、总结,形成理性认识。
效果评价: 每学年结束时,学校根据考核方案,对教研组进行效果量化考核。按考核成绩排一、二、三等三个奖次。考核第一名的为优秀教研组,组长是优秀教研组长,考评的结果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对教师个人进行业务考核评估评出优、良、及格的档次。对教师教育科研进行考核,评出“优秀科研教师”。每学期教研资料按课题管理模式操作,分教研组基本情况、计划、活动记录、教研成效等几个版块。
通过团队的合作,为了学校共同的愿景而有了真正的凝聚力和内动力。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近几年除了从制度创新上促进教师的人为合作外,我们一直致力于形成自然合作的教师文化。工会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使教师认同、感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即“合作比竞争更重要,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每一学期教师的各项文体比赛,在奖项设计方面,不仅设立了团体奖和个人奖,让大家真切体会“众人划浆行大船”的道理。同时,为了促进自然合作文化的形成,学校注重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各项活动,从中感悟“教师与学校是发展的共同体”的理念。比如,我们让教师们参与学校《石桥小学发展规划》《校本课程——乡情》等的修改和编写,让教师达成共识:“只有学校充满生命活力,不断向前发展,提高社会感召力,教师自身的价值才能充分得到体现。”由此让教师产生乐于合作的意识。
典型引路。工会开展寻找、挖掘、树立和学习身边典型,努力提高典型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1、开展年轻教师成长足迹汇报,孙娟、杨广东、霍西江等老师的个人成长讲座对全校老师触动很大,特别是年轻教师认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树立了新的目标。
2、工会举行的“我心中的师德模范”教师演讲比赛,我们根据“组织一次活动,全员参与大家受益,促进一批人快速成长”的原则。先请大家找一找,写一写,议一议身边的典型,再以完小组为团队,推荐选手参赛,比赛前再进行预演,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点评指导,选手以年段这一团队为坚强后盾,加强练习,最后进行比赛。这成了我们学校的一大特点,凡比赛都认真练习,积极参与。效果很好,活动培养了一批人。
心理成长。模仿企业拓展训练的模式,最先在班主任培训上进行尝试,进行职业生涯回顾,沟通与感悟等活动,深受教师们的喜爱。接着就在赣榆县素质教育基地进行全员培训。教师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获得成长。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学校在教师可持续发展方面成效明显,教师对自身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体验到精神幸福,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学校形成了一个和谐、奋进的优秀教师团队,同时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执笔人:单红梅
工作单位:赣榆县石桥镇中心小学 形成时间:2012年10月
通讯地址:赣榆县石桥镇中心小学 邮编:222114
联系电话:***
第三篇:《预防艾滋病 我们责无旁贷》
《预防艾滋病 我们责无旁贷》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预防艾滋病 我们责无旁贷》。每年的12月1日都被作为“世界艾滋病日”以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对抗艾滋病。
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之后,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确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目前,我国的毒品和艾滋病形势非常严峻,统计,近20多年来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艾滋病是一种可怕的病,一旦感染,我们目前的医疗水平是无药可救的,但是只要我们洁身自好,科学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可出现危险的环境和场所,比如不要出入夜总会、歌厅;晚上不要单独外出等等。
2、不和他人共用牙刷、不吸毒品,不纹身,不纹眉,不纹唇线和扎耳朵眼,不和别人共用针头和注射器。不到消毒不规范无营业执照的医疗机构和诊所拔牙治牙。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一般性的接触,比如握手,共同进餐,共用学习用品,公用电话机,打喷嚏、咳嗽,蚊虫叮咬,游泳等均不会感染爱滋病。
老师、同学们:学校是传播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殿堂,加强对大家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保证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防止滋生新吸毒人员和毒品向社会扩散的一项重要措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构建一道坚强防线,远离毒品、艾滋病,珍惜生命。预防艾滋病从我们做起!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2011.11.28
第四篇:环保生产,我们责无旁贷
环保生产,我们责无旁贷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保部对全国电解金属锰行业生产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批示和整治要求,我们中信大锰大新分公司电解金属锰总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我厂存在的环保问题,作出了详细周密的环境保整治工作方案。
我厂从2001年开始建设至今,已经设有生产车间及生产辅助车间总共21个,生产规模在不断地发展扩大,各种生产设备、设施也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但是也存在着不少污染治理不到位和环保设施、设备不完善的情况。在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之前,各种管道走向凌乱、管路标识基本没有,没有做到清淤分流、雨污分流、污污分流,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少跑、冒、滴、漏的现象,各车间地面的防渗、防漏和防腐措施不到位,各种环境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国家环保生产标准还有不少的差距。因此,我厂从2009年6月份开始,对全厂进行环保整治,到现在已经初见成效。针对我厂各种管道摆放杂乱,不易辨识的情况,我厂从10月份开始进行管道更换,将不易整齐摆放的白管换成聚丙烯管或铁管,沿路边走的管道全部上架,并且对每种管道都进行了颜色和文字名称及走向的明确标识,车间的锰水、铬水经相应的水池收集处理后,循环利用,不外排,达到污水的零排放。建立了独立的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进入收集池经处理检验合格后才能外排。完成了“清淤分流、雨污分流、污污分流”的工作要求,在雨水总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控装置,达到了对污水外排的实时监控。各生产车间的防渗、防漏和防腐工作也已完成。并且建成新的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能力由原来的400M3提高到600M3,大大提高了污水循环系统的处理能力。3个化合车间的化合槽换上了新的酸雾吸收塔,8个电解车间的剥离区装上粉尘吸收装置,使剥离产生的粉尘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大大地改善了车间工作环境,保护了员工的身心健康。
在完善环保硬件设施的同时,我厂也在不断地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厂部在推行国家环保生产法律法规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生产实际制定出我厂的环保生产及环境管理制度,做到环保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与此同时,每一位管理人员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去感动身边的每一位员工,从而达到清洁生产全民参与的目的。
我们要生产,更要保护环境。为了金属锰总厂这片热土的蓝天绿水,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做好环保生产我们责无旁贷。
第五篇:家庭教育指导我们责无旁贷(范文模版)
家庭教育指导,我们责无旁贷!——在家庭教育指导讲师团成立会上的发言
区教研室
杨小勤
感谢区教育局、关工委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今天的发言主要是把我近期学习家庭教育指导知识的情况作一个汇报,并把我的一点收获与大家分享,敬请各位指导。(以下谈两点认识)
一、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初步认识
1、学习背景(引发对家庭教育指导关注的始末)我对家庭教育指导关注缘于今年暑期的两件事。一是一次视察活动。
8月初,区政府组织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督办会,会上专门安排了针对社区管理的视察活动,我们参观了社区服务中心。在服务中心,我看到心理咨询师位置上的是我们教育系统的几个心理咨询师,很是羡慕,于是也想学学有关心理咨询的知识,考个心理咨询师。
二是一次同学聚会。
8月中旬的一次同学聚会,改变了我的初衷。我的一个同学,在夷陵中学任教,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她向我讲述了一段经历和感受:中考以后,她作为学校招生宣传的一份子,对准高中生家长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家庭教育指导后,结果出现令她意想不到的情况——家教咨询异常火爆,用她的话说就是公布的咨询电话都打“爆”了!可见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如此之大!她对我说: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本来想学心理咨询的我一下子被她所讲的内容吸引住了,回来以后,我开始在网上搜索,居然发现有一个类似于心理咨询师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我象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把这一信息告诉了她,并商定我们一起来学习。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时间的盲目地学习,之后发现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要学的东西和要做的工作都实在太多了,觉得有必要理出个头绪,于是就制定了一个学习研究方案。
确定了学习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对象:家庭教育的有效指导
范围:基础教育阶段(幼儿园至高中)学生的家庭教育
方法:参加培训;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边学习边实践)等。并确定了如下目标:通过一两年的学习和研究,做到:
(1)取得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认证,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水平,实施家庭教育的有效指导;帮助家长较好地完成家庭教育任务。
(2)寻找有效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途径),积累家庭教育指导的经验,实践和创新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法。
(3)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并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在此基础上,还作一个初步的安排。
2、目前的进展:(兼谈本人对家教指导的认识)到今天为止,我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学习和工作:
(1)搜索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全国家教指导事业发展现状。
通过搜索整理,我感觉到,家庭教育指导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认识之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指导事业。相关政策、法规主要有:(不一定全面)
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2007年5月,全国妇联、教育部 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全面提高家长素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010年2月,我国首份家庭教育指导性文件《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发布,阐述了各年龄段家庭教育的要点。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发,多处涉及家长、家庭和家庭教育,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要求,十年内完成家庭教育立法的任务。
2010年9月1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
业的政策措施,其中对家庭教育指导尤其重视。
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把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职业,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进行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颁发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
在整理中我还发现,尽管国家有统一的要求,但各地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湖北省相对滞后,北京、上海、厦门、河南河北等地走在前列。(河南省幸福一家家庭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厦门爱和乐家教指导中心等,但都是商业运作模式。)
(2)下载并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教材,收看相关视频讲座。下载并部分学习了由全国家庭教育专家顾晓鸣编写、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专用教材《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教程》;
下载并读完了周弘著的《赏识你的孩子》;
收看了周天系列讲座之《提高家长的素质》和《孩子高分高能的法宝》; 收看了华东交大王东华教授谈家庭教育的系列讲座; 购买了并准备迅速读完王东华著《发现母亲》。
通过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教材,对家庭教育指导有了更多的了解,觉得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
——认识之二: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专业人士的专业指导。(3)本地家教现状和家教指导需求调查
通过调查、学习,我的第三个认识是:家教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家教指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今年9月,我在实小、猇中、十八中针对家教指导方式、家庭教育的途径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个家庭教育指导现状与需求的调查,发放调查表290份,收回263份。调查显示,作为学校,家校联系、家教指导的工作做得主动也卓有成效。同时,我还走访了区妇联的领导,了解了由妇联在社区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情况。情况表明政府对此有着明确的要求,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但从家长的需求来看,这些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家庭教育指导需求量大是由家庭教育这一工作本身的特点(复杂性、长期性)所决定的。因为家庭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职业。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要求,都需要有不同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长期性表现在从生命的孕育开始,到0—3岁,小学,中学,大学,踏入社会,甚至到孙辈的教育等,都需要接受或多或少的家庭教育,可以说,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家庭教育就成了父母的终身职业。我们知道,任何简单的职业在上岗前都得培训,然而作为要完成家庭教育这个复杂工作的孩子父母,却没有参加任何培训。有不少家庭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确实感到束手无策。因此家长们需要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从国际教育发展来看,发达国家每300——500个家庭都有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
结合家教现状,在此与大家分享王东华(谈家庭教育)教授的观点,从而认识家庭教育指导的紧迫性。
一是要高度清醒地认识当前家庭教育的难度。主要原因有:父母缺乏家庭教育的知识(跟长辈习得的知识,而现在的父母都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他们本身就是严重缺乏家庭教育的一代人);独生子女使家庭教育的难度增大;应试教育的弊端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实为人口危机的现实反映);新兴隐患——网络游戏。
二是要清醒认识到家庭教育失败的严重后果。
比较极端的案例有:99年的徐力事件:无法忍受母亲的苛刻要求,棍棒打死母亲;两名14、15岁男孩报复网吧老板放火导致北京蓝极速网吧失火,烧死25名20多岁的大学生„„现在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高速度、快节奏。在这种高速转轨列车上,肯定有一些孩子、家庭被淘汰!
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家庭教育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身边的案例:本学期初,我和卞股长在对去年招聘的教师进行了访谈式的考核,从这批刚参加工作的孩子们身上,我体会到,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任何形式教育所无法替代的,而且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对一个人而言,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无法代替家庭教育上的失败。
三是高度认识家庭教育特别是母亲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一千个孩子就是国家的希望。因此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这个高度来认识家庭教育指导的重大意义。“家教没有捷径,需要父母都是教育家。”要使他们成为教育家,教师、班主任是家庭教育指导的合适人选。——所以,我们责无旁贷!
(4)收集、整理了一些成功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案例。
案例1:周芬《请别“目的性颤抖”》、“分班后”、《帮儿子解开心结》 当孩子为自己的学习效果感到茫然时,当孩子质疑老师的责任心时,分班后孩子心情燥动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案例2:王琳琳《女儿有了零花钱之后 》、《钱长“脚”了》《借钱的故事 》,教育孩子从管好自己的零花钱开始,学习如何理财。
案例3:孟玲在《儿子,谁动了你的“奶酪”》中教孩子宽容地对待小朋友的错误,应对成长中的烦恼。
这些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无不证明:
——认识之四:家长的素质(正确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证。
家庭教育十大理念 学会向孩子学习
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
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
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的家长
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
关注家长生命成长,改善家长自身素质
学会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基石
亲子教育要向亲职教育转变 家教的内容和方法
基本内容: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壮的体魄和最大限度的智能开发
主要方法: 说服教育法——言传 行为训练法 家规制约法
客观评价法——赏识教育法 实际锻炼法 自我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身教
环境熏陶法——良好的家庭氛围 艺术陶冶法
还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讲)
如此种种,都是为人父母需要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的知识。谁来教?我们责无旁贷!
同时我还收集了一些家庭教育指导的案例: 针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的—《家有学童始忙碌》 针对初高中衔接时期的——孩子中考之后的家庭教育 针对高一学生家长的 ——《高一家长应该做什么?》 个案:朱玉蓉的家教征文
二、对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的认识
1、意义: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家庭教育指导是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现实需要,是党和国家的明确要求,是广大父母的强烈愿望,也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坚实基础。所以区教育局在此时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今年省教育厅组织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比万家”活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讲师团的成立必定会为“访万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理论支持。因此,家庭教育讲师团的成立也是非常及时的。
2、表态:
我作为讲师团的成员之一,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定要在区教育局领导下,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做一个家长喜爱的家庭教育指导师。
三、建议
最后,借此机会表达一个小小的愿望。
家庭教育指导,打开了我透视世界的另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原本熟视
无睹,然则不曾领略的风光变得旖旎多彩,让我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尽管我制定了一个所谓的学习研究方案,但我所学的知识依然零散;尽管我收集了许多案例,但我的所有积累大多纸上谈兵。我迫切希望能有机会系统学习家庭教育指导的知识;迫切希望能与在座的一线教师班主任、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者、成功家庭教育的家长和家庭教育指导的专家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更希望能跟家庭教育指导的既得利益者——家长共同探讨,交流分享。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