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立四破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新格局
文章标题:四立四破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新格局
立足观念转变,破解思想定位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要为这个目标去奋斗,以人为本是核心,科学发展是途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保障,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实际工作之中。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首要问题是统一思想认识,做到入脑入心。有了思想共识,才有自觉行动。一是树立人本发展理念。丹江口市浪河始终把振兴镇域经济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结合起来,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群众利益关系上,把群众长远利益、集体利益、直接利益放在首位,让群众感受到发展带给他们的实际利益和最大实惠。二是树立现代发展理念。用市场化理念抓产业发展,用现代科技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使发展不仅加快了速度,而且提高了质量。
立足奋斗目标,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发展是一个追求和谐的过程,和谐是一个促进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本身就是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既要下决心解决以往因观念陈旧导致的发展不足问题,又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重新确立我们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就浪河镇而言,一是要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有新突破。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突出抓好茶叶、蔬菜、柑桔、盆景花卉四大产业。二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有新突破。重在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引进,积极引导资本、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和重点产业聚集,逐步形成以磷化工、橡胶等为主的化工业,以铸造和零部件加工为主的机械加工业,以制锅、印刷、猪鬃为主的轻工业三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力争使工业园区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亮点和重要增长极。
立足具体实际,破解影响和谐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找准又好又快发展的着眼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统筹好各方面的工作,善于从众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从众多问题中找准突出问题,从具体问题入手,从点滴事情抓起,立足具体实际,积极创造社会和谐因素。几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浪河镇的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亿元,建成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在集镇先后兴建、改造了中心路、车站路、银梦路等一批基础性工程。引入市场机制加快集镇建设,高标准建设能容纳500户居住的源祥小区和阳光小区,实施了道路硬化、街道绿化、集镇美化、小区亮化四大工程,集镇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功能不断完善。
立足转变机制,破解社会管理问题。当前,乡镇正处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重大转型期,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广大基层干部承受了很大的改革压力、工作压力,改革中的不少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到位,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调动干部积极性等方面,都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这种情况下,基层组织、基层干部更需要组织上的关心、支持和爱护,要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一方面,要努力解决好基层干部的切身利益,切实保护好、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干工作。另一方面,要从健全基本组织网络、加强基本队伍、建设基本阵地等入手,帮助基层组织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工作,使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有积极性,想干事、有条件干成事,能够担负起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
《四立四破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新格局》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四立四破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新格局。
第二篇:坚持四立四破
坚持四立四破 当好保护漓江的排头兵
叶兆泉
近几年来,临桂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自治区作出“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决策后,桂林市作出了全面推进临桂新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要把临桂新区建设成为桂林市解放思想的先导区、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临桂县按照区、市部署,紧紧抓住临桂新区建设这一历史机遇,以工业强县带动为核心战略,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对桂林市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桂林市紧紧围绕‘科学保护漓江’这个主题,在深化学习中统一思想,在汇聚民智中理清思路,着力破解科学保护与科学发展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地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务必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注重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针对临桂实际,结合科学发展观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临桂要贯彻好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必须坚持做到“四立四破”,全面服务临桂新区建设,才能当好保护漓江的排头兵,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树立全面发展理念,破解规划设计难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既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的利益,也影响着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关乎城市未来和区域长远发展,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首先必须牢牢抓住规划设计这个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第一要务,把规划工作摆在城市建设的优先地位,科学谋划、精心布局。一是高起点完成 临桂县城总体规划。“十五”期间,临桂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对临桂县城进行总体规划,合理划分县城小区功能,实现了县城的高起点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加快推进县城建设,目前已完成县城中心广场、金水路、金山路等“一场七路”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了一大批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的住宅小区,形成了世纪大道、天下桂林步行街等“一道三街三十区”的城区格局,县城面积与2004年相比,扩大了2倍,达到16平方公里,为新区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全力配合市里做好新区规划。临桂新区建设肩负着落实“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部署的历史重任,因此,新区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桂林市作出建设临桂新区的战略部署后,临桂全力配合市里做好新区规划。新区规划用地54.1平方公里,以临桂新区中心区为主体,由临桂新区中心区、临桂县城建成区、西城工业区、庙岭片区等组团构成的临桂新区,在传承桂林城市“山水特色”的基础上,将以产业为依托,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为目标,实现产业和人口的相互匹配。临桂新区建成后将使桂林老城区从基本上以漓江为中心,从上游向下游“纵向”延伸变为“两城两中心区”的城市新格局,从而使桂林真正得以实现“工业强市”、“环境立市”。三是精心设计旧城改造规划。为了能与临桂新区相媲美,我们邀请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的城市规划设计院,按照一街一特色、一路一风格、一栋一精品、一片一景观的要求,对老城区改造进行精心规划设计。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编制旧城改造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旧城改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使旧城改造工作走上有序推进、规范运作的轨道。四是确保规划工作权威。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经过上上下下反复研究讨论,多次修改得来的,凝聚了众多专家和广大市民的智慧,是集体力量的结晶。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抓好实施,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的原则,加强城市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始终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破解征地拆迁难题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源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几十年来一直遵循的准则。要建设临桂新区,首先必须做好新区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这是新区建设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但征地拆迁 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诸多矛盾、利益交织在一起的系统工程。这些矛盾的解决,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各种社会保障体制,使被拆迁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为此,我们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补偿安置方案,力争通过妥善安置、亲情服务、文明动迁、依法征地,全力打好新区征地拆迁攻坚战。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我们从乡镇、部门抽调330名骨干力量,成立临桂新区建设协调组、临桂新区征地安置组、临桂新区违章建筑拆除组、临桂新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组等四个工作小组。各工作组按照目标责任要求,细化工作方案,倒排工作时序,层层分解任务,人人明确职责,做到定组、定人、定时、定任务、定责任,不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任务誓不收兵,确保新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二是严格程序,依法征地拆迁。坚持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做到“思想工作到家,经济补偿到位,依法办事坚决,具体责任明确”。严格执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认真调查核实,既不擅自降低标准损害农民利益,也不允许个别人漫天要价以种种不合理的要求破坏和阻碍征地拆迁工作。对主动支持城市建设的拆迁户大力宣传肯定,对不配合城市建设征地拆迁工作,阻碍城市建设发展的,依法按程序采取措施。对不讲原则,要求过高,漫天要价的,按市场评估、行政裁决的法律程序完善工作后,依法处理。三是落实政策,完善保障机制。创新被征地农民安置途径,根据安置对象不同,采取技能培训、岗前培训、优先就业等途径安置,确保安置到位。同时加强征地补偿费用监督管理,确保补偿安置费用支付到位,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至目前止,我们已为临桂新区征下土地6200多亩,保证了新区创业大厦、山水大道等一大批项目的顺利开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扬“5+2”、“白+黑”的艰苦创业精神,耐心细致的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确保今年如期完成2万亩土地的征收任务。
三、树立统筹兼顾理念,破解经济发展难题
坚持科学发展,就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贯彻落实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必须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把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推进产业联动,为新区建设培育强有力地产业支撑体系。近几年来,我们把项目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抓手和突破口,以工业强县带动为核心战略,协调推进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实现了量的跨越和质的飞跃。从2004年到2008年的4年间,临桂县GDP从31.8亿元增长到89.4亿元,翻了一番多;财政收入从2.03亿元增长到7.04亿元,翻了近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1.9亿元增长到85亿元,翻了近三番。今年我们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主动迎接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和“党组织服务年”活动,全县经济实现了逆势增长。1-6月,全县完成GDP33.21亿元,同比增长11.8%;组织财政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16.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075元,同比增长13.1%。一是科学谋划建设项目。紧紧抓住中央、自治区出台扩大内需政策等机遇,充分进行项目前期论证,出台可行性报告,全力争资立项。仅今年1-6月,全县已确定工业、农业、城镇、民生等建设项目240个,计划投资累计达141.3亿元。同时,根据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及时调整项目扶持战略,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机械电子和食品、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项目,纳入重点扶持项目,突出抓好铁路、高速公路、乡村公路建设,重点支持加快贵广铁路、湘桂铁路复线、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和一大批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等项目建设,着力抓好福达产业园、三金产业园等在建项目建设,力争为经济逆势腾飞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优化项目建设环境。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把优质高效的“保姆式”服务贯穿到项目洽谈、立项、建设、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把全县30多个部门318项行政和非行政审批事项纳入到中心办理,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的办公模式,做到“进一家门办成、盖一个章办好、收规定费办完、按承诺日办结”,极力提高办事效率。健全县、乡、村、屯四级服务群众网络,为企业、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疏解各种社会矛盾,及时化解群众和投资者之间的纠纷。充分发挥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的职能作用,坚决查处破坏临桂形象、侵害外商权益、扰乱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法行为,为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三是确保项目落实推进。以 “一个项目一名县领导一个服务班子”的方式挂钩联系一个重点项目,对全县100个重点项目实行“县领导+部门”挂点联系责任制,在报纸、电视上予以公示,并对项目进行细化分解,明确项目内容、工作安排及完成时限,使每个项目有明确的专人落实,每个目标有具体的时间要求。由于加大了对项目的管理和协调服务力度,贵广、湘桂铁路、机场路扩建、福达锻造中心技改及奥林匹克花园等大规模投资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加上临桂新区的全面建设带动和县乡道路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等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全面启动,临桂固定资产投资呈高速增长势头。今年1-6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07亿元,同比增长302.8%。
四、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破解生态保护难题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破解生态保护难题,使经济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一是修复会仙湿地,保护“漓江流域之肾”。会仙湿地是漓江大水系“六江四库四湖一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临桂县会仙镇与四塘乡之间。宋朝以前,会仙湿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渺无人烟、湖泽遍布、水草丰盛、树木参差;上世纪50年代湿地内尚存20多个湖塘,面积约25平方公里;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来水量减少,开荒造田、围湖造塘等行为的增多,会仙湿地现存面积已缩小到6平方公里左右。水利和湿地专家将会仙湿地称为“漓江流域之肾”,具有巨大的环境净化功能及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保持水源、调节径流、蓄洪抗旱、净化水质、控制土壤腐蚀、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其他系统不可代替的作用。会仙湿地的生态修复工程具有特别重要的生态价值,是维护漓江健康生命的必然选择。当前,国家水利部、自治区水利厅的专家已对会仙湿地的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讨论,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已着手规划设计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下一步我们将想方设法全面启动投资数十亿元的会仙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二是实施“青山绿地工程”,打造国家生态县。以城市道路为主线,结合临桂新区水体、山林及周边公共绿地,形成完整的生态景观绿带。进一步加快出入城干道绿廊建设,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宜林路段绿化率达95%以上,形成环网相连的绿色生态景观通道。以义江、桃花江为轴、远近山峦为依托,加强对沿江自然山林的保护和抚育,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在丘陵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恢复植被,增加林地面积。加强林业产业基地和河湖源头水源涵养区的建设。到201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国家生态县的标准要求。三是强化“生态立县”,发展生态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严格控制低效益、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引进,要求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临桂新区总体规划。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努力做到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增产不增耗、增效不增污,力争在经济总量翻番的同时,使资源消耗、污染排放有所降低,实现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生态转型。依托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化。发挥临桂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将生态观念和生态文化融入旅游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加快发展义江沿线的生态旅游业。积极发展绿色商贸、绿色物流、绿色住宅等服务项目,推进生态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者系中共临桂县委书记)。
第三篇:构建和谐帮扶新格局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帮扶新格局
工会如何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在关注民生中促进社会和谐呢?具体来说,就是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形成“和谐帮扶”新格局。
———由小帮扶向大帮扶转变。工会帮扶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元旦、春节送温暖搞得热热闹闹,而平时则显得冷冷
清清。再比如,帮扶救助项目单一,满足不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群众的需求。有鉴于此,建议工会实行“大帮扶”的工作思路,把各种帮扶救助资源整合在一起,重组帮扶体系,打造“和谐帮扶”品牌,形成“和谐帮扶”新格局。在帮扶对象上,建议把原先只帮扶下岗失业职工和患重大疾病职工两类人员,扩大到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职工,生活困难的全国、省、市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本人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残疾、子女上大学、单亲等原因导致家庭困难的职工,自然灾害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再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和有困难的农民工等帮扶对象。在帮扶项目上,把原先零散的、有关部门的帮扶项目整合在一起,形成生活救助、意外救助、助学圆梦、医疗救助和义诊、互助互济、职业介绍和培训、农民工“一卡通”服务、法律援助、信访调处和送温暖活动等帮扶项目。在组织架构上,帮扶中心与法律援助工作站、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投诉中心等机构合署办公,并把女工部的女工维权、互助保险的理赔、经济技术部的劳模慰问等职能纳入帮扶中心。在工作格局上,把单一的送温暖活动和生活救助整合成生活救助、送温暖活动、法律援助、信访调处等多项服务内容,做大做实帮扶中心服务平台,形成大帮扶格局。
———由生活救助帮扶向综合服务帮扶转变。许多企业职工和农民工找上帮扶中心,往往不是要救助金,而是企盼工会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形成“大帮扶”新格局和开展“和谐帮扶”,将实行由单一生活救助帮扶向综合服务帮扶转变,在生活救助的同时,加大维护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力度。工作中,必须注重两个结合:一是把帮扶工作与信访调处工作结合起来。凡是有企业职工到信访局上访,可以及时掌握情况;对上访职工提出的合理诉求,能及时作出答复;对确有特殊困难的上访职工,一经核实,帮扶中心将给予必要的救助。另一个是把信访调处与法律援助结合起来。与司法局联手,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办好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与法院合作,坚持职工维权合议庭制度,对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件,及时受理,给予必要援助。
———由坐班等待帮扶向跟踪回访帮扶转变。以往困难职工上门到帮扶中心来,拿着企业或街道办事处签署意见的申请报告,找工作人员求助,经核实后发给其相应的救助金就了事了。这种一次性帮扶,不可能起到使困难职工满意的效果。实行“大帮扶”新格局和开展“和谐帮扶”,就是改变这种做法,变被动帮扶为主动帮扶,变上访求助为下访施助,变一次性帮扶为全程帮扶,建立长效机制。
《构建和谐帮扶新格局》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构建和谐帮扶新格局。
第四篇:雷厉风行破“四风”
尊敬的党组织:
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
领导干部下基层,进农村,走进群众,目的是亲近群众、了解群众,为民解忧,预防腐败。事实上,群众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如果“四风”问题不解决好,不仅“为民解忧”成为空话,更让群众“希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高”,失信于群众会让政府公信度大打折扣,群众与领导干部距离渐远,谈得热火朝天的“群众路线”也将以失败告终。
破“形式主义”:用实际工作代替高喊口号;用雷厉风行代替虚张声势;用表里如一代替表面文章。群众路线,要实实在在服务群众、解决问题,不是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实际问题一个也解决不了;也不是为追求政绩,搞“形象工程”、“参观工程”,搞数字游戏,搞出一个地方的浮夸风。群众路线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破“官僚主义”:要深入群众切莫高高在上;要讲百姓的话切莫讲官话;要脚踏实地切莫老于世故。并不是“官”越做越大,脾气就该越来越坏,生活要求就该越来越高,房子就该越大越好,装饰就该越贵越好,供应就该越多越好。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利益,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只会毁了整个国家。列宁曾尖锐地指出:“我们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就是官僚主义”、“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
破“享乐主义”:要艰苦奋斗不要贪图享乐;要廉洁自律不要以权谋私。享乐主义就像房梁中的蛀虫,会不断侵蚀整座房子,导致房屋倒塌。国家领导干部在贪图享乐的时候,多少百姓正在受苦;国家领导干部在用公款吃喝玩乐的时候,国家却遭受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家领导干部在用公款讲排场、比阔气、有面子的时候,国家形象却给毁了。
破“奢靡之风”: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要提升修养不要腐化变质。历史上因奢靡而亡国丧身或被赶下台的统治者不胜枚举。尧的儿子丹朱,是有记载的奢靡第一人。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他不但活着要奢华,死后也不甘寂寞。看那出土的兵马俑的阵势,就知道他身前身后的腐化堕落。奢靡,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思想意识。要改改穷奢极欲,过分享受的生活方式;要改改腐朽没落、萎靡颓废的人生态度。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只有解决了“四风”问题,群众路线才能取得最终成功。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五篇:“四抓四创”构建和谐新社区
“四抓四创”构建和谐新社区
(前附:我区社区党组织基本情况),我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社区党组织建设创新工作中按照“四抓四创”要求,从社区品牌、社区服务、社区文化及社区共建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健全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完善组织设置和丰富活动载体,着力构建和谐的新型特色社区。
一、贴近实际抓“特色”,创“社区品牌”新格局
1、探索建立“135”党建机制,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在借鉴农村党建“168”工作机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城市社区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总结了“135”社区党建工作机制,1”,即建立健全组织“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 目标责任体系;“3”,即实行分类征求意见、联席议事决策,分工负责项目、联名公开承诺,分步组织实施、联合开展考评“三分三联工作法”,规范社区工作运行;“5”,即依托党建工作协调会、联席会等平台,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驻区单位、民间组织、群团组织共同参与,形成社区“五位一体、共建共促”党建工作强大合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135”机制与社区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推动社区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2、突出特点,着力打造“一居一品”。充分结合各社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居民素质等方面因素,因居置宜,发挥优势特点,先后培育了“居家养老”、“青少年乐园”、“志愿服务”等多个品牌。为辖区孤寡、空巢、行动不便等老人开展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法律咨询、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多种服务活动,探索建立了一条居家养老工作新路子。构建了未成年人实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三大教育基地。圳尾社区党总支每年通过举办社区夏令营,构筑“学校放假,社区开学”办学模式,并结合村居共建活动,定期组织辖区青少年参观设施农业、兴建QQ农场等实践活动,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各社区始终秉承着服务居民 的宗旨,根据实际需要办事,打响自身品牌。
3、注重学习,提高新政策执行水平。紧跟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及省市重要文件精神,提高社区干部思想政治素养。为保证学习实效,各社区围绕党建创新工作的需求,从基本概念、基本要求、基本思路为方向,安排专题辅导、业务讲座、远程教育、实地考察等各种学习培训,并组建了社区党员QQ群,建立了社区网站,加强党员之间交流学习、增强党员与社区的沟通联系,真正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二、立足民需抓“实干”,创“社区服务”新格局
1.突出“惠民”服务。我区根据下岗失业党员的需求制定服务计划,定期为社区下岗失业党员提供介绍职业经验、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辅导、推荐就业岗位等服务项目。针对创业就业意向较为集中的党员,采取区劳动部门联办的方式,定期为社区下岗失业党员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岗位等服务项目,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下岗失业党员的再就业能力。广泛开展“助老”、“护幼”、“帮困”等活动,在社区党支部成立了“医疗卫生站”、“义务医疗队”、“义务理发队”,建立“爱心捐助中心”,实施“一对一”帮扶机制,为孤寡老人、低保户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送上细心周到的人文关怀。
2.突出“便民”服务。建立“一中心、一热线、一网页”社区服务新模式。“一中心”,即:设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以无偿、低偿、有偿等形式,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家政、配送、法律咨询等服务,进一步弥补社区便民服务的盲点;对社区60岁以上老党员发放“爱心卡”,提供半价理发、免费修锁、换灯泡等便民服务。“一热线”,即:建立三路社区总机,联合中国电信开通社区总机服务,网罗辖区居民日常所需的全部服务电话,如社区卫生服务站、餐厅、粮油店等,使居民只需拨打社区总机,即可寻求便捷、高质、全方位的服务;“一网络”,即:依托
社区网站,增设社区商铺、小区论坛、回音壁等服务栏目,增强服务效率。
3.突出“安民”服务。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社区党支部开展了“入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的“三百活动”,主动了解群众困难,化解矛盾纠纷。扎实推进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工作站建设,加大“三防”投入,在社区主要道路及小区安装了163个监控探头,实行工作站与警务室合署办公,社区党员干部,每星期轮流到联动工作站值班半天,切实提高“1+N”联动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服务站成立以来,先后接待群众59批535人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98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46起,调处率达100%。青山社区党支部与三钢公安分局联动,成立义务巡逻队,对辖区大街小巷进行定期巡察,对违法行为、违规现象、不安全因素等,做出告发、告诫、制止、记录,对增进公民道德建设,维护辖区治安稳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受到三明电视台的专题报道。
三、着眼繁荣抓“内涵”,创“社区文化”新格局
1.壮大文化队伍,发挥组织带动作用。根据各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社区文化站为龙头,指定专人负责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文化组织网络。积极鼓励退休的党员、剧团演员、学校教师发挥所长,争做健康向上文体活动的带头人,根据居民的年龄、性别、文化兴趣等差异,分类组建文化队伍,社区文化广电中心,各居委会也成立文化活动小组,配备得力人员,形成 “党委领导、社区组织、群众参与、单位配合”的社区文化发展格局。目前,在各社区党组织文化队伍的带动下,我区居民已自发组建了腰鼓队、曲艺队、舞剑队、门球队、少儿舞蹈队等47支业余文体活动队伍,参与人数 7000 多人,并定期组织或参加各种训练、演出和比赛,成为社区文化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拓展文化阵地,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充分整合文化资源,利用社区居委会办公楼,建立文化活动中心、市民学校、网络教育学校,积极向文体局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配齐图书室、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及户外全民健身设施,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开辟文化健身广场、巷道棋牌走廊、江滨露天歌舞场等群众性文化场所,依托新华都、苏宁电器等商贸企业,将商场文化、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内涵丰富的广场文化。加强庭院和楼幢文化建设,设立文化墙、“读书角”、“英语角”等文化品牌,打造爱心楼道、团结楼道、清风楼道、绿色楼道等示范楼道,开展社区景观和亭台命名活动,加强与居民的文化互动,提升居民思想认识。
3.丰富文化载体,倡导社区文明新风。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邻里文化为主线,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搭建居民文化活动平台,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各社区党总支充分依托“邻里节”等社区文化宣传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和谐邻里”文艺汇演,大力宣扬邻里文化,搭建邻里沟通交流平台;发动党员在社区、街道开展“学好人、做好事”义务奉献活动,为群众免费提供家电维修、法律咨询、测血糖量血压等服务,树立健康文明风尚。翁墩社区为庆祝端午,在滨江新城中心广场举行“棕香亲情,共筑和谐”暨庆祝建党90周年端午文艺汇演及三代同堂包粽子比赛,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群英社区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携手三钢第三幼儿园联合举办“感恩重阳”活动,让辖区老人度过一个温馨快乐的节日,同时向下一代传承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
四、凝心聚力抓“互助”,创“社区共建”新格局
1.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社区党总支结合妇联组织特点,通过“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幢党小组--党员楼幢长”等四级组织网络,逐步建立了一支由主席、执委、妇女小组长组成的坚强妇联队伍。同时,社区党委充分吸收妇联组织优秀分子,不断充实和提升社区党委实力,以社区妇女为主体,建立了心理援助室、妇女维权工作站、教育托管中心、社区网站等“一室一站一中心一平台”服务阵地,建立了孤
寡老人、残疾人等特困难群体长效扶住机制,与32户困难家庭签定了“一帮一”帮困协议,推荐家政、幼儿园保育员、超市等就业岗位200多个; 全区共有200多名妇女党员,在“设岗定责”活动中积极认领了文明创建示范岗、文体组织岗、扶贫济困岗、民事调解岗等10余类80多个岗位,通过“巾帼建新功、奉献在社区”、巾帼志愿者服务等系列活动,各社区每年评选出先进家庭10户,好媳妇10人。
2.驻社区单位齐抓共建。共建是三明城市社区的优良传统,1990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圳尾社区调研时,题词:“好在共建,贵在坚持”。多年来,我区始终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原则,社区党委将工作进一步细化,形成具体工作项目,分解落实到各共建单位,同时,制定共建计划和考评方案。确定了工作任务,并研究制定了《目标任务分解表》,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了每个驻区单位、组织,并明确了各个单位目标、完成时限、责任领导、联络员及协办单位,使社区共建单位量化参与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