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调解工作新格局的发言材料

时间:2019-05-14 09:1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和谐调解工作新格局的发言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和谐调解工作新格局的发言材料》。

第一篇:构建和谐调解工作新格局的发言材料

构建和谐调解工作新格局的发言材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调解工作新格局的发言材料

树立服务新理念构建调解新格局 积极打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更加和谐”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我市而言,整个城市已经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各种社会矛盾的逐渐累积和无序因素的不断增加,必然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考验。因此,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能否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格局和新的机制,正确把握社会无序因素的新

特点,化解不断产生的新矛盾,处理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对___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对___”四位一体”城市建设,对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现实作用。

一、推进理论创新,树立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新理念

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享有”东方经验”、”东方一枝花”的美誉,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当前,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形势下,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工作定位赋予人民调解工作以新的内涵,预示着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必将成为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的重要保障,必将成为化解社会无序因素、解决社会诸多矛盾的有效手段,必将成为维护社会持续稳定的重要防线。

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及

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能不能把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好,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好;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的大问题。人民调解工作依据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使纠纷当事人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在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前提下,文秘114 把大量的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为群众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民调解工作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同时,以和谐为基本特质的思维方式及”和为贵”的行为准则,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平文化观的基本内容,有助于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人民调解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利用调解的方法化解矛盾纠纷,依法维护纠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重视、关心和维护群众利益的执政理念。

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时代要求。当今社会,从国际看,世界处在国际化或全球化的历史变革时期;从国内看,正处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快速转型时期。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入,人与自然的不协调,人与社会的不和谐因素逐渐增长,积聚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解决起来也越来越困难。因此,逐步消除或努力减缓各种不和谐因素,是战略机遇期要达到的”社会更加和谐”目标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任务。实践证明,人民调解工作作为疏导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法人、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冲突的重要手段,注重以人为本,力求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赢,有效地化解了农村体制改革、税费改革和在实行村民自治过程中出现的纠纷,以及在城市建设、企业转制、职工下岗等方面引发的多发

性、群体性、易激化的矛盾,符合当前多元化、多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的基本走势,符合先进的诉讼理念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维护社会持续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提高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生活规则化、社会生活法治化”是我市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创建法治诚信城市和安全城市,提高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是我市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因此,加快实现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不但是推进”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造法治诚信城市、提高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特别是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司法部也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范围、组织形式、调解行为和程序等做出了新的规定,为强化人民调解

工作的调处功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标志着人民调解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契机,大力加强和深化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把工作理念由维护社会稳定转变为打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上来,加快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程,提高人民调解制度的社会公信力,使之适应”三化”建设和提高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强化公民法律素质的客观要求。法律素质是公民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

构建和谐调解工作新格局的发言材料 首发公文范文

第二篇:构建和谐调解工作新格局的发言材料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调解工作新格局的发言材料

树立服务新理念构建调解新格局

积极打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更加和谐”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我市而言,整个城市已经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各种社会矛盾的逐渐

累积和无序因素的不断增加,必然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考验。因此,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能否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格局和新的机制,正确把握社会无序因素的新特点,化解不断产生的新矛盾,处理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对___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对___“四位一体”城市建设,对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现实作用。

一、推进理论创新,树立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新理念

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享有“东方经验”、“东方一枝花”的美誉,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当前,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形势下,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工作定位赋予人民调解工作以新的内涵,预示着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必将成为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的重要保障,必将成为化解社会无序因素、解决社会诸多矛盾的有效手段,必将成为维护社会持续稳定的重要防线。

(一)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能不能把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好,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好;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的大问题。人民调解工作依据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使纠纷当事人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在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前提下,好范文 wenmi114.com把大量的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为群众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民调解工作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同时,以和谐为基本特质的思维方式及“和为贵”的行为准则,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平文化观的基本内容,有助于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人民调解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利用调解的方法化解矛盾纠纷,依法维护纠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重视、关心和维护群众利益的执政理念。

(二)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时代要求。当今社会,从国际看,世界处在国际化或全球化的历史变革时期;从国内看,正处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快速转型时期。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入,人与自然的不协调,人与社会的不和谐因素逐渐增长,积聚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解决起来也越来越困难。因此,逐步消除或努力减缓各种不和谐因素,是战略机遇期要达到的“社会更加和谐”目标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任务。实践证明,人民调解工作作为疏导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法人、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冲突的重要手段,注重以人为本,力求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赢,有效地化解了农村体制改革、税费改革和在实行村民自治过程中出现的纠纷,以及在城市建设、企业转制、职工下岗等方面引发的多发性、群体性、易激化的矛盾,符合当前多元化、多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的基本走势,符合先进的诉讼理念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维护社会持续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提高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生活规则化、社会生活法治化”是我市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创建法治诚信城市和安全城市,提高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是我市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因此,加快实现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不但是推进“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造法治诚信城市、提高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特别是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司法部也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范围、组织形式、调解行为和程序等做出了新的规定,为强化人民调解工作的调处功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标志着人民调解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契机,大力加强和深化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把工作理念由维护社会稳定转变为打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上来,加快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程,提高人民调解制度的社会公信力,使之适应“三化”建设和提高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四)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强化公民法律素质的客观要求。法律素质是公民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需要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还需要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特别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全民普法教育,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人民调解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坚持依法调解,并注重从法律的角度对当事人进行解释和劝导,促使当事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其合法权益,履行法定义务,自觉依法办事,使社会主义法律在基层得以贯彻实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的鲜明特色。人民调解组织还通过调解纠纷,运用具体案例在基层和群众中开展生动直观的法制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这对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推进实践创新,总结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新经验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和重大举措,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维护社会稳定,加速改革开放,促进和谐发展,实现长治久安,推进人民调解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进程,我市开展了具有创新性的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创新。

(一)建立高标准的工作目标,引领人民调解工作迈上新台阶。高起点的工作体系、高素质的调解员队伍、高效率的工作程序、高标准的工作载体和高质量的考评指标,是我市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五高”工作目标。在此目标下,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按照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计划从2003年起,在三年内分步骤地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在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庭”,在街道设立“司法信访综合法律服务窗口”,在社区设立“调解室”,使人民调解工作的受理、调处具有专门的场所和服务的平台,保证全市60%的街道和80%的社区达到“四无”(无自杀、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械斗、无群体上访)。从实践来看,高标准的工作目标激发了广大人民调解员和各级调解组织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使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在工作体系建立、队伍素质提高、工作程序规范、工作载体创新和考核指标量化上都上了新档次,有了新发展。

(二)建立多层面的责任体系,确定各部门人民调解工作新分工。人民调解是一项多层面、多角度、多元化的工作,其责任分工也涉及到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委员会、人民法院和街道办事处等多个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所需,我市对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的各部门分工进行了重新确定:市、区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负责制定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人民调解员的培训以及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调解工作等;区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定期听取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汇报,组织协调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共同做好重大疑难纠纷和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调处工作等;区人民法院负责配合区司法局共同搞好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对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的调解协议依法确认其性质和效力,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制度与民事诉讼制度的有效衔接等;街道办事处负责抓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场所建设,在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调解疑难纠纷、重大纠纷以及包含权利义务争议的民事纠纷,对于涉及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在司法所的指导下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等。人民调解工作任务的重新划分,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责任分工,有效保证了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和开展。

(三)强化全方位的保障措施,促进人民调解工作新发展。针对人民调解队伍庞大、分布广,工作开展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状况,我市采取了五项保障措施,使人民调解工作在人、财、物和内部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创新的基础和保障,有力推进了人民调解工作的新发展。一是领导保障。各单位、各部门领导对人民调解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委员会通过不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和协调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二是机制保障。建立联动保障机制,强调在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进行细化落实的同时,要统一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相互配合,通力协作,确保信息畅通,行动统一,力量集中。三是制度保障。通过制定《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方案》、《重大纠纷的受理和调解工作程序》、《人民调解协议书审核确认制度》和《人民调解员培训制度》等,实行人民调解工作的制度化管理,做到依法调解,按章办事。四是人员保障。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人民调解工作能够得以有效开展和逐步推进。五是经费保障。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用于人民调解工作场所硬件建设及人民调解员的教育培训、表彰奖励和工作补贴。

三、推进机制创新,构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新格局

现时期的社会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尖锐性、复杂性,社会矛盾纠纷的类型、程度发生了质变,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纠纷呈高发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以往强硬的行政手段容易令人生厌,单兵作战的调解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形势所需,社会的更加和谐稳定也迫切需要推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因此,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现阶段民间矛盾纠纷发展的新变化,积极推进机制创新,整合各类调解资源和手段,建立起“大调解”格局,已是大势所趋。

(一)积极整合各部门调解职能,建立联动机制,实现组织机构网络化。“大调解”作为一种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机制,是将民间调解、治安调解、信访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有机结合,对涉及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或重大、疑难纠纷,在区、县(市)中心统一组织下,由各单位共同参与、协同作战、多管齐下、联动调处,实现信息联网、部门联手、上下联动、条块联合的工作格局。“大调解”一方面强调和整合相关部门的调解职能,优化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凸显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司法部门依法调解的重要性。“大调解”不是司法部门的大包大揽,也不是相关部门调解职能的简单合并,而是强调资源整合与部门联动。资源整合是手段的整合、措施的整合、力量的整合;部门联动是依靠于调解工作网络的健全、调解工作触角的延伸以及调解职能的充分发挥。调解网络健全能够及时获取社会矛盾纠纷信息,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进行多层面调处,保证将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工作触角延伸能够对矛盾纠纷进行有效预防,实现调解工作的“以防为主、调防结合、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战略预期;网络的健全、触角的延伸又都依赖于各相关部门调解职能的充分发挥。

(二)全面建立调处服务中心,协调服务机制,实现工作运行法制化。在区、县(市)及街道两级成立社会矛盾调处服务中心,以信访办的矛盾纠纷接访、综治办和司法局的矛盾纠纷排查、司法局的矛盾纠纷调处三大职能为基础,实行公安、检察、法院、综治、信访联合办公办事接访调处,政府主要部门包括涉案单位、驻区大型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动办公办事接访调处的方式,全面负责辖区内社会矛盾纠纷的受理、调解和指导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各项配套管理制度,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分级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由区、县(市)和街道两级矛盾调处中心统一受理各类矛盾纠纷,并及时梳理,根据案件性质、涉及范围、难易程度和轻重缓急等情况,或由中心直接调处,或分流处理。特别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切实加强和改进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对因经人民调解组织调解达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人民调解协议而产生纠纷的,要依法予以受理,并尽可能多做调解工作,以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尊重;对合法有效的人民调解协议,要依法予以维持,树立人民调解协议的公信力;在依法纠正无效的或可撤销的调解协议的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切实帮助人民调解组织提高依法调解的水平。

(三)大力加快司法所基础建设,落实保障机制,实现指导管理规范化。司法所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管理和指导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因此,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是落实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定职责,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的基础性工作。按照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对司法所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在政策、财力、物力及建设用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要努力解决司法所的立户列编问题。在人员配置上要严把“用人关”和“进人关”,严格按照用人标准、考录程序以及审核、审批、任免权限规范运作,加强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廉政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尽快达到组织健全、业务规范、人员充实、队伍稳定、设施完备的工作目标,努力建设组织机构、队伍建设、业务工作和基础设施规范化的司法所,为其全面履行工作职责创造良好条件。

(四)不断充实排查调处内容,健全防范机制,实现纠纷排查经常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很大变化,民间纠纷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民间纠纷的主体由公民与公民转化为公民与经济组织、与企业、与基层干部、与基层政府及管理部门;民间纠纷的内容由婚姻、家庭、邻里、继承、赡养等简单的涉及人身利益、财产权益方面的纠纷,发展为经济合同纠纷、干群关系纠纷、下岗待岗职工与企业的纠纷、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纠纷、城市建设噪音扰民纠纷、拆迁征地纠纷、物业管理纠纷等;民间纠纷的表现形式由当事人之间、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家族之间转向群众与集体、与经济组织、与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纠纷。因此,在民间纠纷出现许多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趋势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充实民间纠纷调处内容,使排查调处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而要真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现新矛盾,掌握新变化,预见新发展,解决新问题;必须充分发挥民间纠纷大排查的预防功能,主动介入社会难点、热点纠纷排查,主动参与涉及村务管理、农民负担、计划生育、土地承包及流转、征地拆迁、噪音扰民、下岗待岗等社会难点、热点纠纷的调解,防止矛盾纠纷激化,防止群体性上访;必须开展经常性的民间纠纷大排查活动,要根据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及时掌握新矛盾的产生,赋予排查工作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要在广泛、深入、经常性地开展民间纠纷大排查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矛盾产生规律,科学划分矛盾纠纷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化解矛盾,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五)广泛利用法律人才资源,完善培训机制,实现调解队伍专业化。在社会矛盾快速发展变化的同时,人民调解队伍素质建设显得相对滞后。这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工作方式方法陈旧,司法助理员队伍不稳定,缺乏相应的奖励制度、补贴办法限制和影响调解工作发展等方面。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人民调解员队伍素质的提高,并加强其后续力量的发展。一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在广大人民调解员中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及时解决生产、生活和各种社会事务中产生的矛盾纠纷,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要加强人民调解员与基层人民法院的联系,组织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培训。通过邀请法官任教授课,讲解法律、案例,传授调解方法和技巧,使人民调解工作能随时得到人民法院业务上的指导和帮助。三要鼓励优秀的法律人才加入到人民调解工作中去,积极培养“专家型”人民调解员,积极利用有效的法律人才资源,大力充实兼职人民调解队伍,充分发挥法律在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作用。四要大力表彰和宣传人民调解员的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考核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做人民调解工作光荣、化解矛盾纠纷有功的良好氛围。

《构建和谐调解工作新格局的发言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构建和谐调解工作新格局的发言材料。

第三篇:构建和谐帮扶新格局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帮扶新格局

工会如何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在关注民生中促进社会和谐呢?具体来说,就是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形成“和谐帮扶”新格局。

———由小帮扶向大帮扶转变。工会帮扶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元旦、春节送温暖搞得热热闹闹,而平时则显得冷冷

清清。再比如,帮扶救助项目单一,满足不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群众的需求。有鉴于此,建议工会实行“大帮扶”的工作思路,把各种帮扶救助资源整合在一起,重组帮扶体系,打造“和谐帮扶”品牌,形成“和谐帮扶”新格局。在帮扶对象上,建议把原先只帮扶下岗失业职工和患重大疾病职工两类人员,扩大到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职工,生活困难的全国、省、市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本人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残疾、子女上大学、单亲等原因导致家庭困难的职工,自然灾害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再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和有困难的农民工等帮扶对象。在帮扶项目上,把原先零散的、有关部门的帮扶项目整合在一起,形成生活救助、意外救助、助学圆梦、医疗救助和义诊、互助互济、职业介绍和培训、农民工“一卡通”服务、法律援助、信访调处和送温暖活动等帮扶项目。在组织架构上,帮扶中心与法律援助工作站、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投诉中心等机构合署办公,并把女工部的女工维权、互助保险的理赔、经济技术部的劳模慰问等职能纳入帮扶中心。在工作格局上,把单一的送温暖活动和生活救助整合成生活救助、送温暖活动、法律援助、信访调处等多项服务内容,做大做实帮扶中心服务平台,形成大帮扶格局。

———由生活救助帮扶向综合服务帮扶转变。许多企业职工和农民工找上帮扶中心,往往不是要救助金,而是企盼工会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形成“大帮扶”新格局和开展“和谐帮扶”,将实行由单一生活救助帮扶向综合服务帮扶转变,在生活救助的同时,加大维护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力度。工作中,必须注重两个结合:一是把帮扶工作与信访调处工作结合起来。凡是有企业职工到信访局上访,可以及时掌握情况;对上访职工提出的合理诉求,能及时作出答复;对确有特殊困难的上访职工,一经核实,帮扶中心将给予必要的救助。另一个是把信访调处与法律援助结合起来。与司法局联手,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办好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与法院合作,坚持职工维权合议庭制度,对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件,及时受理,给予必要援助。

———由坐班等待帮扶向跟踪回访帮扶转变。以往困难职工上门到帮扶中心来,拿着企业或街道办事处签署意见的申请报告,找工作人员求助,经核实后发给其相应的救助金就了事了。这种一次性帮扶,不可能起到使困难职工满意的效果。实行“大帮扶”新格局和开展“和谐帮扶”,就是改变这种做法,变被动帮扶为主动帮扶,变上访求助为下访施助,变一次性帮扶为全程帮扶,建立长效机制。

《构建和谐帮扶新格局》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构建和谐帮扶新格局。

第四篇:构建和谐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和谐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南石头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街道社区是整个城市的主体,和谐社区是和谐城市的基础,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党组织是党员和居民密切联系的基本平台和载体,是社区和谐建设的政治保障。近年来,南石头街道党工委在区委的指导下,高度重视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确立“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

一、街道社区党建基本情况

南石头街道位于海珠区西南之隅,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面积约4.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2730人,流动人口20302人,下设16个社区居委会,社区党组织16个,(其中党总支部15个,支部15个),其中截至2007年12月止,社区党员(含专职人员)1324人。社区党组织书记与居委主任全部“一身兼”,(总)支委共123名,其中35周岁以下的25名,占20.3%;女性的35名,占28.5%;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93名,占75.6%;大专及以上的35名,占28.5%。

党的十六大以来,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的总目标和总方针,完善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从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辖区经济发展战略出发,积极推进社区党建实践,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机制,拓展社区党建领域,初步形成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大事共抓,资源同享,文明共建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解决了辖区单位和人民群众关心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辖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先后被评为“广州创安先进街”、“海珠区1996-2005年优秀政研会”、2006年有两名同志被区授予“优秀共产党务工作者”的称号,有五名党员被区评定为优秀共产党员。截至2007年12月,街道共有4个社区被评为市文明社区,7个社区被评为区文明社区的称号;南景园、顺意、保利被授予广东省首批“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称号。

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成效

(一)严标准稳健基础,着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平台

加强社区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街道党工委在实践中注意发掘、整合、利用社区资源,为不断推进社区党的建设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优化组织配置,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城市社区成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阵地。

一是严标准起步,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的组织格局。

首先04年底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自治的原则,根据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重新划分社区,由原来21个社区居委会缩减为16个社区居委会。按照“一社区一(总)支部”的原则,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并逐步建立党(总)支部,对党员的组织关系进行了调整。截至2007年12月,随着社区党员人数的增多,15个社区党支部——党总支部。其次加强对“两新”组织的领导,组建“两新”组织党组织,对社区内新经济组织、新的社团组织实行属地化管理,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在社区中的建设作用,探索完善社区党组织和“两新”组织的协调机制。

截至2007年12月底,我街辖内现有非公有制企业 10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有10家。2007年成立南石头街广纸幼儿园党支部,是街道辖区内第一个“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是街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一个崭新的开始的标志。近年来,多次组织社区党(总)支部党员与非公企业党支部党员到区党建活动中心进行交流、学习活动,开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再次,加强对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的管理,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根据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对党员进行属地管理,凡是居住在辖区的离退休党员或在辖区工作无组织可以挂靠的党员,组织关系可全部转到社区,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对在职党员,要求在职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党的活动,在8小时工作之外,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二是严标准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创新社区自治组织框架设计。街道着眼于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将决策、执行和监督三种权力进行相对分离,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构建起决策层(居民会议)、执行层(居民委员会)和监督层(监督委员会)为主体的新型社区事务管理框架,确保居民对社区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重点调整了两个机构设置:设立居民会议,居民会议主席一般由党组织书记兼任,将党的领导融入自治组织体系之中;将社区事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进行整合,设立监督委员会,对社区事务的管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质询权、评判权和建议权。制定了决策、执行、监督以及社区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四项规章制度,促使决策由“两委”决策向民主决策转变,执行由随意向依法转变,监督由结果向决策和执行全过程延伸。民主科学地推选党支部书记。2008年,街道党工委将以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为工作重心,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严格按照党章等相关规定,定期换选党支部委员以及党支部书记,把社区中善管理、居民群众信任、拥护的党员选为支部书记。同时组织党务干部培训班,增强了他们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是严标准选配,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党建工作,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针对社区居委会干部结构单

一、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工作能力局限等问题,近年来,街道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岗位设置的要求,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方式,面向社会选拔了10多名社区工作者,文化程度都在高中以上,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了2/3,改善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为提高社区干部工作能力,街道把社区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列为重点,坚持高起点培训,社区成立以来,每年都组织社区干部进行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的社区工作。同时,街道还选派年轻的机关工作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的一线进行锻炼。

四是严标准投入,大力加强社区硬件设施建设。

为保证社区硬件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确立了“社区建设重在建设社区”的理念,强化社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16个社区不断投入大额经费,每个社区基本达到了“五室三站二栏一校一场所”(即社区居委会办公室、社区党建活动室、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室、社区警务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社区生活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计生服务站、居务公开栏、宣传栏、市民学校、文化健身活动集聚场所)的配置设立,为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去年,街党政主要领导非常重视社区办公环境的建设,争取到了纸厂以及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以置换的方式解决了纸南社区的办公用房;以扩建方式完成了纸北社区办公用房达标建设,以租赁的方式解决了庄头、南箕社区的办公用房,使我街全面完成了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达标工作。

目前共建有19个“星光老年之家”,并为了给辖内的残疾人提供更好的良好的社区康复和训练的环境,社区继续拓展场地,组建了康园工作疗站,增设康复器材。继续抓好社区固本强基示范点建设,完善党员教育活动点,在翠城等8个社区党(总)支部举行了“党员教育活动点”揭幕仪式,通过活动点的辐射作用,带动全街16个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六好平安和谐社区”这个中心,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一流的硬件配套设施,逐步形成街道自身的社区特色。

(二)注重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党员社会化管理路子

针对社区党员结构层次多、素质差异大、社会面广,而传统的单位型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社区需要的实际,街道突出分类指导,加强教育管理,积极探索党员社会化管理的新路子。

一是坚持党员目标管理与民主评议党员相结合,加强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的教育管理。针对社区中居民党员、退休职工党员、企业下岗职工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等不同党员群体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不同要求,结合民主评议活动加强教育管理。对居民党员,通过实行党员结对、建立党员联系户等方式,引导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在社区的离退休党员,利用开办书画协会、社区居民学校等形式,开展居民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并通过建立老年党员志愿者义务巡逻队和关心下一代协会等,发挥他们的余热,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对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等一些困难群体中的党员,社区党组织通过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困难入手,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

二是建立双向结对帮扶机制,整合街道党建资源,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在总结前五年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今后较长时期内街道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未来几年街道创建特色街道的一个有力的抓手,除了明确了今后党建工作的目标之外,还详细制定出了完成目标的措施,分别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对今后的党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落实。组织建立党员数据库,采集所有党员的基本情况、职业特点,个人专长、联系方式,参加社区活动情况等。从中掌握一批有专长、有名望、热心社区建设在职党员名单,并与之联系,力求做到党员基本情况、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活动去向、思想状况“五个清楚”,同时要求做到社区党员家庭有矛盾时必访、生病住院必访、新春佳节必访、有特殊困难必访。

(三)着力共驻共建,不断拓展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社区党建工作是一项网络式社会系统工程,单靠社区党组织的努力是难以奏效的。只有聚合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凝结广大社区成员的奉献,实行共驻共建,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基于这一认识,街道确定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社区共建工作思路。并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区委统一领导,街道具体指导,辖区单位广泛参与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社区管理体制。近年来每个社区党支部都与驻区单位进行了结对共建,例如:红棉社区党支部与辖内的保利广州物业有限公司、红棉管理处、红棉小学、“山东老家”等单位的合作,协调各方利益,促成各方资源共享、服务设施互相开放。通过结对共建,有力地推进了街道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工作合力。

(四)注重创新载体,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社区党建工作的核心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任务是服务居民群众,关键工作是构建服务网络。街道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各社区党支部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大力开展面向居民群众的便民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是突出服务重点。把社区服务重点放在面向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引导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办好事实事,在服务中稳人心,暖人心,对于生活困难群众我们尽力为其争取低保,解决其生活问题;对于下岗失业的困难家庭,积极帮助寻找工作岗位,一户家庭至少安排一人就业;对于困病致病的困难群众,通过街道资助一点、党员捐献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帮助其渡过难关。通过广大社区干部的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2007年共为283户办理了续期和新申请低保救济,为94户办理了“低收入家庭证”。为376户家庭申请了减免消费性收费工作;为377户低保家庭办理污水处理费返还,合计46642元。为29户困难家庭送上每户360元的助残、助学、助困、助医款项;为“扶贫济困送温暖,慈善捐助献爱心”捐助活动中,共筹得捐款12097元,衣物及电器10200多件;为韶关等灾区救灾及慈善捐款工作中,全年共筹得善款4.8万多元;全年共筹款18.85万。街道零就业家庭一人就业率达100%,办理社区就业人数1455人。

二是拓宽服务领域。按照政府引导的原则,吸引民间资本兴办社区服务项目,实现了社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社会化、业务经营市场化。目前,每个社区都开设了十余项服务内容,居民的一般性需求能够在社区得到及时满足。在社区卫生上,按照“以医院为依托,以社区为辅助”的原则,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方便居民就医咨询。在社区治安上,设立了警务室,社区组织了义务巡逻队、治安联防队,形成了以社区党团员志愿者为骨干,以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群防群治网络。在美化环境方面,借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东风,社区紧紧围绕“创卫”这一中心工作,以宣传发动,整治“六乱”、环境卫生、市场周边环境和河涌整治、查处无证照经营为工作重点,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城区环境不断优化,逐步改变了原住民的生活习惯,同时,大力开展卫生清扫、植树绿化、种花种草等活动,基本上做到了楼院卫生整洁,垃圾分类收集,道路保持洁净,绿化养护管理。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街道投入资金74万元,积极指导社区,推进河涌整治工作,完成辖内人纸涌的综合整治,拆除人纸涌上的危桥并改造为一条八米宽的道路,解决了周边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改变了周边环境脏、乱、差的旧貌,还居民一个清新舒适的环境。一系列服务项目的开展和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较好地满足了居民群众对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各方面需求,有效杜绝了黄、赌、毒等社会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是壮大服务队伍。发展社区服务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光靠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把广大居民群众特别是社区党员的热情调动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作用发挥出来,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长期稳定、有奉献精神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此,各社区党支部在街道的指导下,利用社区工、青、妇条线优势,首先从党员、青年、妇女开始,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加到各类志愿者服务组织中来,在为民服务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过努力,目前各社区平均已建立起以帮贫扶困、治安巡逻、文化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各类志愿者队伍2-3支,广大志愿者积极活跃在社区的舞台上,带头协调邻里关系、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带头创建文明楼栋,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社区工作得到了推进。

三、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尽管街道的社区党建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些有益经验,但作为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一项新尝试,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不够平衡

街道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仍存在8条自然村,各社区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社区硬件上仍不过硬。硬件上主要表现在社区办公条件不达标,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相对迟缓,教育、管理、服务功能不全,虽然经过这几年来的不断完善,但仍有社区办公条件达不到应有的标准,致使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作用发挥受到牵制。

(二)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街道社区一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理念陈旧,跟不上新时期社区工作的要求,年龄偏大,后继无力,针对当时这种情况,近五年来,街道不断进行调整,采取招聘、选派、居民推荐等方法选拔了一批居委会工作人员充实到了社区干部队伍中,大大降低了平均年龄,提高了平均文化水平,同时大幅度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使工作任务与收入达到平衡,解决能力强与留用难的矛盾,逐步形成了社区干部队伍的良性循环,但是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整体水平不高

一是组织网络较为松散。以社区党建联席会的形式将社区内党组织维系在一起,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共同发展,这是对以往街居党建工作模式的组织创新。但联席会成员单位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利益上的制衡关系、工作上的监督关系,组织网络相对松散。

二是工作机制尚不成熟。街道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居核心地位,但与辖区单位党组织间无领导关系,在开展社区党建工作过程中,为争取支持,扩大参与,必须以服务求认同,以双赢求发展。街道社区的工作制约力有限,以双向互动的管理与服务为基础的社区党建长效运作机制尚未形成。

四、社区党建的对策建议

(一)解决社区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问题

定期召开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会,对全面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增强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重视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宣传,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挖掘在社区党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老党员带年轻党员”、“树典型、育示范、带一般”,加大宣传力度,使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效进一步彰显,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舆论的引导造势作用,在辖区范围内营造出社区党建的浓郁氛围。

(二)夯实社区党建工作物质基础

一要严格党费管理、使用的各项制度。重视党费收缴工作,对那些因主、客观原因不足额交纳党费的党员,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进行严肃认真的教育引导,确保社区基层党组织党费不少交,不漏交,以保证社区党组织及党员活动的正常开展。二要加大财政投入,改善社区服务设施。各级财政应对社区建设重点倾斜,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的报酬和工作经费,改善社区的办公条件和服务条件,推动社区建设向前发展。三是发展社区经济,壮大社区经济实力。社区要充分利用大力开展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的有利时机,自办、联办社区服务项目,使社区在服务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的服务。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兴办社区企业,增加社区集体收入。

(三)健全完善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的居民自治实现社区自治,必须强化社区民主,确立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要尊重居民的自治权利,在社区全面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社区居委会要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认真执行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决议,自觉接受社区议事委员会的监督,并定期向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述职,接受居民群众的评议。同时,完善社区事务公开制度,建立开放式、参与式社区管理,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知情权、参与、监督权。拓宽居民参与的渠道和途径,让居民表达自己对社区建设的要求和建议,加强对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合作,提升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

(四)加快构建以社会化管理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最根本的是要解决目前社区中存在的“有责的无权”和“有权的无责”等问题。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进一步理顺政社关系,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实行工作重心向社区下移,做到管理进社区、责任进社区、工作进社区、服务进社区,把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有机衔接起来,使城市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基层、落到实处。对政府职能部门管不了、管不好,确实需要社区承担或参与的工作,实行“准入制度”,由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才能进入社区,下放相关的职能,下拔相应的经费,使社区真正做到有权力管事,有能力做事,有财力办事。

第五篇: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在发展中彰显先锋模范作用

回龙观地区工委书记贺军

今天,区委召开创先争优暨党员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这是区委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全区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的重要载体,对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回龙观镇党委围绕“抓基层,打基础,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基层党组织、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回龙观建设“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现代文化居住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格局。一是建立职责任务体系,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针对全地区“安全、稳定、环境、发展、创业”面临的形势任务,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政齐动、上下联动和部门互动,建立四级党建工作网络,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推进。二是建立规章制度体系,规范基层两委班子的工作。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及时制定和完善了关于农村“两

委”班子建设、管理、考核、农村集体财务“收支两条线”、社区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进一步提升了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三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我们采取“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干部抓紧培训”的方法,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党员的不同需求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了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的能力,使党员干部逐步向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强化服务上转变。四是建立典型激励机制,激发党建工作的活力。通过开展“一支一特色”、“支部互动,党员互助”、“党员承诺之星”等一系列党建创新活动,总结先进经验,宣传典型做法,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进行奖励,将优秀的党支部书记推荐为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镇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五是建立活动保障机制,为基层党组织工作奠定物质基础。在区委按照党员每人每年100元标准下拨党组织活动经费的基础上,镇财政按照1:1配比每人每年追加100元;同时镇财政拿出30万元建立基层党建专项经费,大力支持村(社区)党组织改善办公条件、开展活动等。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镇充分发挥“五位一体”党建优势,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地区科学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为群众办实事好事436件,群众对镇机关和基层单位学习实践活动测评满意度分别达到了100%和99.3%。镇党委先后获得市级“五个好”镇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区委要求,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

开展党员作风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区委“一三四七”的发展思路,立足“五个好”的基层党组织创建目标,进一步完善“五位一体”党建工作格局,加强班子建设,发挥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和谐稳定、整治地区环境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增强创建活动的实效性和整体合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创新能力和党员干部服务能力,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地区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为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构建和谐调解工作新格局的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和谐调解工作新格局的发言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廉政工作新格局

    构建廉政工作新格局 (2003-05-20 07:44:36) 王振有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那么,如何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呢?我认为,要从抓“一把......

    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一要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驱动力。要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社区党建工作机制,明确社区党组织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强化牵头负责意识和协调管理职能,努力形成以社区......

    围绕中心 促进和谐 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围绕中心 促进和谐 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中共XXX县委组织部 ( 年 月 日) 在省市委组织部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我们坚持立足发展大局,不断创新机制,通过细化目标、健全机制、创......

    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 促进和谐xx建设

    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 促进和谐xx建设近年来,xx县按照‚大调解‛保‚大和谐、促‚大发展‛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党委政府领导,政法综治协调,司法行政、法制部门和人民法院分......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核心要点: ■ 生态文明是我们党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主动破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中华民族永续......

    构建党建新格局 建设和谐新林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构建党建新格局 建设和谐新林区 作者:王建国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5期 摘 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紧紧抓住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

    如何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如何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前言: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就是通过积极整合调解资源,形成化解矛盾的综合优势,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国人......

    构建和谐机关发言

    县委办在构建和谐机关上的发言创建和谐党办,实现党办和谐,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委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作为县委办公室的一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