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围绕中心 促进和谐 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围绕中心 促进和谐 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中共XXX县委组织部
(年 月 日)
在省市委组织部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我们坚持立足发展大局,不断创新机制,通过细化目标、健全机制、创新举措等方式,在凝聚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活力和推力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齐抓共管、构建和谐、促进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强化“三个围绕”,注重结合抓基层党建工作 第一,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永恒核心。近年来,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纳入年度党建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内容,把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与基层党建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落实,并同奖同惩。根据县委常委会议研究的意见,于今年6月份重新修订了《XXX县201X年度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暂行)》,把项目提速、招商突破、综合经济运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安全生产、民生工程等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列入目标责任书的内容,并加强
了考核的权重,大力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合理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机制。
第二,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部署和重点工作。今年以来,我们把指导基层党组织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重大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主战场,积极倡导“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印发了《关于开展“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主题实践活动意见》,以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有效平台和载体,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的主题实践活动,又称“百日”主题实践活动,这一活动从9月份开始,到12月初开展“回头看”、有底进行总结。活动中明确安排了十项重点工作:招商突破、项目提速、民生工程、“双争”活动、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开展党员进社区、强化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深化难点村治理、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村级干部规范化管理等。十个系列活动:承诺践诺活动,上评下议活动,党群共建活动,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创争活动,党组织书记电视访谈活动,江淮志愿服务、党员带头先行活动,农村党组织星级创评活动,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走访
慰问送温暖活动和宣传报道典型活动等。涵盖了县委、县政府的中心任务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使全县上下形成了“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实现了“两结合、两促进、两发展”。
第三,紧紧围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坚持引导各级党组织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党建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积极倡导 “用党建推动服务,用服务来检验党建”的工作理念。一是县直各单位立足业务职能,面向发展、面向社会,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线,认真履职尽责。二是立足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党群共建、窗口争先、行业创优等系列活动,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始终。三是进一步推进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在职党员进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等重点工作载体,把服务送到基层、送给群众,全面掀起了“立足服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和谐”的工作热潮。
二、深化“三级联创”,多层互动抓基层党建工作 第一、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党建研究定期化。县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联席会,听取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县委组织部每月召开一次组织工作例会,总结经验,部署工作;乡镇(部
门)党委(组)每月召开一次党建情况分析和工作安排会,调整部置各项党建工作;支部每周召开一次班子成员自查自纠会,查找弥补工作疏漏。基层党党(工)委每月定期举办书记读书日活动,同时点评工作,部署任务。二是目标管理多维化。在科学提出 条共性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分类制定符合要求、对接需求、适应争优的10个方面个性指标,以便基层结合实际,选典树标,争先进位。同时,逐级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三是公开述职层级化。建立“定期述职”与“不定期述职”相结合的逐级述职制度,定期述职结合年度考核一并进行,各基层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分别向上一级党组织报告履行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的情况,并接受与会人员的满意度测评;不定期述职根据重点工作安排,采取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分片座谈会、阶段总结会等方式进行。今年以来,共召开各类工作推进会33次。
第二、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一是部门互动“抓”。县委印发了《XXX县基层党(工)委、部门单位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关于建立党建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党建工作联系点通知》和《关于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分解工作的通知》,把市委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和县委确定的工作重点,逐项逐条进行分解,采用“1+x”模式,量化到党建领导小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以及所涉及到的县直单位,由一个关联度密切的部门和单位牵头作为责任单位,多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参与作为承办单位,构建了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二是开展调研“查”。出台了《关于开展201X年度上半年党建工作督查的通知》、《关于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研的通知》,全面定期、不定期的工作调研、督查,调度、点评,反馈、整改,全力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今年以来,开展季度调研、督查3次,半年调研、督查1次。三是业务指导“帮”。县委组织部全体工作人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的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督促指导。四是上下联动“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认真开展好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的通知》,重点通过领导调研“引”、结对共建“联”、上下联动“促”,以领导联系结对、城带乡村(居)结对、以强带弱结对、共建共享结对、助困解难结对等“系列结对”活动。今年来,县直各单位分别与XX个村(居)党组织重新理顺了结对共
建关系,各结对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结对对象提支持,协调项目,培训技能,帮贫济困等,以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实践,为实施县委提出的“城乡一体化”战略提供了有效平台。
第三、履行“一岗双责”职能。按照“一岗双责”的职能要求,构建了党委书记负总责,副书记总体抓,党支部书记直接抓的基层党建工作组织管理架构,实行了基层党建工作目标化考核,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书》、《党组织书记承诺书》等,并通过“三个纳入”,确保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即统一纳入各级党党组织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统一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做到年初有规划、平时有计划、阶段有任务、重大节日有活动;统一纳入年终述职考核,实行综合评定,有力增强了各级党组织抓好党建是履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
三、拓展“三项活动”,转化成果抓基层党建工作 第一,转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健全完善长效机制。通过深化学习实践活动,转化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整改成果,转变方法、创新理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长效机制,科学的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今年以来,相继出台了《XXX县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XXX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实施细则》、《XXX县党建工作年度考评注意事项》、《XXX县股级干部选拔工作暂行办法》、《XXX县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第二,转化创先争优活动成果,表彰弘扬先进典型。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不断深入,大大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争先进位和争创一流的积极性、主动性,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我们不失时机的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多形式、广角度地宣传,为基层党建工作树立了正确工作导向和舆论导向,在全县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以此来助推基层党建工作。自活动开展以来,县委共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75个,优秀个人273名;市委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优秀个人14名;省委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
第三,转化“讲、重、做”活动成果,加强自身建设。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是提高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水平的有效载体。我们充分以其为契机,找准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着力点,切实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与服务
科学发展不相符合的问题,解决组工干部能力素质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着力把组织部打造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部门,把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过硬队伍,为全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总之,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和谐,才能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出实效;只有坚持党委重视、整合力量、齐抓共管,才能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只有转变理念、不断探索、努力创新,才能永葆基层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将在市委组织部坚强领导和指导下,准确把握基层党建工作规律、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路径、着力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成效,努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围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中共大连市委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充分认识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我们党作为一个由中央、地方、基层各级组织构成的严密的统一体,党的执政能力是各级党组织能力的综合反映。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的重要职责。党的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和战斗力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应当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使得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我们从本地区的实践中感到,目前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与这些重大变化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尚未完善,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同时,在原有的农村、国有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连市委提出: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就是要立足于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来认识和构架基层党建工作的宏观布局,逐步形成严密完整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和覆盖全社会的工作网络,从而有效地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党的有效领导。所谓“新格局”,是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而言的。具体地说,主要是指:在“面”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农村延伸到城市社区;在“线”上,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国有集体企业延伸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块”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机关事业单位职能的转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机关事业单位延伸到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由面、线、块组成的三大传统党建领域和三大新兴党建领域,构成了整个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格局。基于这种认识,大连市委以及有关部门坚持在探索中推进,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在全市逐步形成了功能定位清晰、组织体系完善、党员管理规范、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到位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从实际出发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立足新格局,统筹谋划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关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涉及一些深层次问题,必须从宏观和全局上加以正确认识和把握。传统党建领域和新兴党建领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必须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大连市委确立了“夯实基础、拓宽领域、分类指导、突破难点、抓好典型”的工作思路:在传统领域,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上;在新兴领域,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打好基础、逐步深化上,以此推动新格局的构建。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行之有效的。立足新格局,合理划分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通过研究和分析,大连市委提出:在“面”上,由于构成新格局的农村党建领域和城市社区党建领域,其党组织覆盖了全社会,支撑着城乡基层政权的建设,担负着对各自领域的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因而这两个领域的党组织的功能应当定位于领导核心上;在“线”上,由于构成新格局的国有集体企业党建领域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领域,其党组织是附在农村和社区这两个面上的经济实体中的,社会领导职能已由农村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承担了,企业党组织只是围绕生产经营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因而这两个领域的党组织的功能应当定位于政治核心上;在“块”上,由于构成新格局的机关事业单位党建领域和社会团体、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领域,其党组织也是附在农村和社区这两个面上的行政实体和社会实体上的,领导核心的责任已经由农村和社区党组织承担了,同时机关党组织还附在地方党组织的本体上,因而除了高等学校,这两个领域的党组织的功能也应当定位于政治核心上。立足新格局,科学构筑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体系。这包括两部分工作:一是根据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在三大传统领域完善党建工作体制,适时整合和拓展党的组织体系;二是在三大新兴领域建立相对完备的党组织体系。特别是后者,必须根据各自领域的规律和特点来进行。大连的做法是:在社区,建立由区(市县)、街道、社区、楼院等层次构成的组织网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由区(市县)、街道(乡镇)和非公企业等层次构成的组织网络,并依据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特点,分别采取“派建”、“内建”和“外建”方式建立党组织;在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建立由业务主管单位、行业协会、社团中介(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层次构成的组织网络。立足新格局,集中梳理、指导“隐性党员”归位。大量“隐性党员”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是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难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到,“隐性党员”多是因为体制变化和结构调整,党员在从三大传统领域流向三大新兴领域的过程中,新兴领域党的工作没有及时跟进而造成的。为此,我们先后在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对“隐性党员”进行集中梳理,帮他们接转组织关系,3年时间将72000余名“隐性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在此基础上,在全市普遍实行党员组织关系接轨“回执”制度,有效杜绝了新的“隐性党员”的产生。立足新格局,积极完成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针对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不同职责,我们研究确立了农村和社区、国有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介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任务和重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方针和目标,这就是:围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提升社区党组织建设水平;围绕培育市场经济主体,加强国有集体企业党组织建设,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围绕强化服务功能,切实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努力探索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党组织建设。立足新格局,合理确定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从实际情况看,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相对比较容易明确,就是必须由区(市县)委承担第一责任;而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党建工作,由于行政上无上级主管,确立责任主体比较困难。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实行属地管理为主、条块相对结合,以区(市县)委为第一责任者,在区(市县)成立非公企业党工委,区域内实行分级管理;对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本着有利于保证行业自律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加强行风行规建设、有利于围绕业务工作开展党的活动的原则,实行业务主管单位或行政挂靠单位党组织管理为主,行业自律组织党组织管理为依托,市县分级负责。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几点启示各级党委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关键。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的协同配合。地方党委作为一个地区的领导核心,对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负有全面的领导责任,是联系中央和基层组织的纽带,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就必须把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大胆探索,稳步推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正是由于坚持立足实际,把握规律,大连市才科学有效地构建起了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基层党建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坚持分类指导、形成配套制度体系,是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重要原则。基层党建工作的六大领域有各自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发展也不平衡,构建新格局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分类指导,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及时加以规范,巩固实践成果。大连市委为解决社区党建共驻共建协调难、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不理直气壮以及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先后出台了9个文件114条规定,使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明确了责任主体,完善了组织体系,有效地开展活动,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解决农村直选后“两委”关系不和谐、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力、机关党建“各自为战”等问题,先后出台了13个文件149条规定,使传统领域党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党组织的功能得到强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是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内在要求。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在基本框架形成后,我们适时提出,基层党建工作要由单个领域分步突进向相关领域整体推进转变,由抓党的组织覆盖向抓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并举转变,由具体抓应急性工作向探索把握规律转变,使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鉴于党政机关党组织在整个地方的党建工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以及农村和社区党建工作在整个基层党建工作中居于中心位置的情况,我们明确提出,基层党建工作要以机关党建为龙头,以农村、社区党建为重点,以此带动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团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实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篇: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在发展中彰显先锋模范作用
回龙观地区工委书记贺军
今天,区委召开创先争优暨党员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这是区委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全区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的重要载体,对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回龙观镇党委围绕“抓基层,打基础,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基层党组织、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回龙观建设“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现代文化居住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格局。一是建立职责任务体系,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针对全地区“安全、稳定、环境、发展、创业”面临的形势任务,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政齐动、上下联动和部门互动,建立四级党建工作网络,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推进。二是建立规章制度体系,规范基层两委班子的工作。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及时制定和完善了关于农村“两
委”班子建设、管理、考核、农村集体财务“收支两条线”、社区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进一步提升了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三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我们采取“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干部抓紧培训”的方法,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党员的不同需求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了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的能力,使党员干部逐步向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强化服务上转变。四是建立典型激励机制,激发党建工作的活力。通过开展“一支一特色”、“支部互动,党员互助”、“党员承诺之星”等一系列党建创新活动,总结先进经验,宣传典型做法,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进行奖励,将优秀的党支部书记推荐为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镇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五是建立活动保障机制,为基层党组织工作奠定物质基础。在区委按照党员每人每年100元标准下拨党组织活动经费的基础上,镇财政按照1:1配比每人每年追加100元;同时镇财政拿出30万元建立基层党建专项经费,大力支持村(社区)党组织改善办公条件、开展活动等。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镇充分发挥“五位一体”党建优势,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地区科学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为群众办实事好事436件,群众对镇机关和基层单位学习实践活动测评满意度分别达到了100%和99.3%。镇党委先后获得市级“五个好”镇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区委要求,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
开展党员作风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区委“一三四七”的发展思路,立足“五个好”的基层党组织创建目标,进一步完善“五位一体”党建工作格局,加强班子建设,发挥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和谐稳定、整治地区环境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增强创建活动的实效性和整体合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创新能力和党员干部服务能力,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地区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为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构建和谐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和谐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南石头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街道社区是整个城市的主体,和谐社区是和谐城市的基础,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党组织是党员和居民密切联系的基本平台和载体,是社区和谐建设的政治保障。近年来,南石头街道党工委在区委的指导下,高度重视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确立“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
一、街道社区党建基本情况
南石头街道位于海珠区西南之隅,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面积约4.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2730人,流动人口20302人,下设16个社区居委会,社区党组织16个,(其中党总支部15个,支部15个),其中截至2007年12月止,社区党员(含专职人员)1324人。社区党组织书记与居委主任全部“一身兼”,(总)支委共123名,其中35周岁以下的25名,占20.3%;女性的35名,占28.5%;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93名,占75.6%;大专及以上的35名,占28.5%。
党的十六大以来,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的总目标和总方针,完善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从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辖区经济发展战略出发,积极推进社区党建实践,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机制,拓展社区党建领域,初步形成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大事共抓,资源同享,文明共建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解决了辖区单位和人民群众关心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辖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先后被评为“广州创安先进街”、“海珠区1996-2005年优秀政研会”、2006年有两名同志被区授予“优秀共产党务工作者”的称号,有五名党员被区评定为优秀共产党员。截至2007年12月,街道共有4个社区被评为市文明社区,7个社区被评为区文明社区的称号;南景园、顺意、保利被授予广东省首批“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称号。
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成效
(一)严标准稳健基础,着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平台
加强社区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街道党工委在实践中注意发掘、整合、利用社区资源,为不断推进社区党的建设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优化组织配置,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城市社区成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阵地。
一是严标准起步,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的组织格局。
首先04年底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自治的原则,根据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重新划分社区,由原来21个社区居委会缩减为16个社区居委会。按照“一社区一(总)支部”的原则,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并逐步建立党(总)支部,对党员的组织关系进行了调整。截至2007年12月,随着社区党员人数的增多,15个社区党支部——党总支部。其次加强对“两新”组织的领导,组建“两新”组织党组织,对社区内新经济组织、新的社团组织实行属地化管理,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在社区中的建设作用,探索完善社区党组织和“两新”组织的协调机制。
截至2007年12月底,我街辖内现有非公有制企业 10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有10家。2007年成立南石头街广纸幼儿园党支部,是街道辖区内第一个“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是街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一个崭新的开始的标志。近年来,多次组织社区党(总)支部党员与非公企业党支部党员到区党建活动中心进行交流、学习活动,开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再次,加强对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的管理,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根据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对党员进行属地管理,凡是居住在辖区的离退休党员或在辖区工作无组织可以挂靠的党员,组织关系可全部转到社区,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对在职党员,要求在职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党的活动,在8小时工作之外,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二是严标准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创新社区自治组织框架设计。街道着眼于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将决策、执行和监督三种权力进行相对分离,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构建起决策层(居民会议)、执行层(居民委员会)和监督层(监督委员会)为主体的新型社区事务管理框架,确保居民对社区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重点调整了两个机构设置:设立居民会议,居民会议主席一般由党组织书记兼任,将党的领导融入自治组织体系之中;将社区事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进行整合,设立监督委员会,对社区事务的管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质询权、评判权和建议权。制定了决策、执行、监督以及社区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四项规章制度,促使决策由“两委”决策向民主决策转变,执行由随意向依法转变,监督由结果向决策和执行全过程延伸。民主科学地推选党支部书记。2008年,街道党工委将以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为工作重心,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严格按照党章等相关规定,定期换选党支部委员以及党支部书记,把社区中善管理、居民群众信任、拥护的党员选为支部书记。同时组织党务干部培训班,增强了他们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是严标准选配,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党建工作,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针对社区居委会干部结构单
一、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工作能力局限等问题,近年来,街道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岗位设置的要求,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方式,面向社会选拔了10多名社区工作者,文化程度都在高中以上,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了2/3,改善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为提高社区干部工作能力,街道把社区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列为重点,坚持高起点培训,社区成立以来,每年都组织社区干部进行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的社区工作。同时,街道还选派年轻的机关工作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的一线进行锻炼。
四是严标准投入,大力加强社区硬件设施建设。
为保证社区硬件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确立了“社区建设重在建设社区”的理念,强化社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16个社区不断投入大额经费,每个社区基本达到了“五室三站二栏一校一场所”(即社区居委会办公室、社区党建活动室、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室、社区警务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社区生活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计生服务站、居务公开栏、宣传栏、市民学校、文化健身活动集聚场所)的配置设立,为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去年,街党政主要领导非常重视社区办公环境的建设,争取到了纸厂以及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以置换的方式解决了纸南社区的办公用房;以扩建方式完成了纸北社区办公用房达标建设,以租赁的方式解决了庄头、南箕社区的办公用房,使我街全面完成了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达标工作。
目前共建有19个“星光老年之家”,并为了给辖内的残疾人提供更好的良好的社区康复和训练的环境,社区继续拓展场地,组建了康园工作疗站,增设康复器材。继续抓好社区固本强基示范点建设,完善党员教育活动点,在翠城等8个社区党(总)支部举行了“党员教育活动点”揭幕仪式,通过活动点的辐射作用,带动全街16个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六好平安和谐社区”这个中心,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一流的硬件配套设施,逐步形成街道自身的社区特色。
(二)注重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党员社会化管理路子
针对社区党员结构层次多、素质差异大、社会面广,而传统的单位型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社区需要的实际,街道突出分类指导,加强教育管理,积极探索党员社会化管理的新路子。
一是坚持党员目标管理与民主评议党员相结合,加强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的教育管理。针对社区中居民党员、退休职工党员、企业下岗职工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等不同党员群体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不同要求,结合民主评议活动加强教育管理。对居民党员,通过实行党员结对、建立党员联系户等方式,引导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在社区的离退休党员,利用开办书画协会、社区居民学校等形式,开展居民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并通过建立老年党员志愿者义务巡逻队和关心下一代协会等,发挥他们的余热,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对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等一些困难群体中的党员,社区党组织通过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困难入手,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
二是建立双向结对帮扶机制,整合街道党建资源,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在总结前五年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今后较长时期内街道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未来几年街道创建特色街道的一个有力的抓手,除了明确了今后党建工作的目标之外,还详细制定出了完成目标的措施,分别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对今后的党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落实。组织建立党员数据库,采集所有党员的基本情况、职业特点,个人专长、联系方式,参加社区活动情况等。从中掌握一批有专长、有名望、热心社区建设在职党员名单,并与之联系,力求做到党员基本情况、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活动去向、思想状况“五个清楚”,同时要求做到社区党员家庭有矛盾时必访、生病住院必访、新春佳节必访、有特殊困难必访。
(三)着力共驻共建,不断拓展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社区党建工作是一项网络式社会系统工程,单靠社区党组织的努力是难以奏效的。只有聚合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凝结广大社区成员的奉献,实行共驻共建,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基于这一认识,街道确定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社区共建工作思路。并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区委统一领导,街道具体指导,辖区单位广泛参与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社区管理体制。近年来每个社区党支部都与驻区单位进行了结对共建,例如:红棉社区党支部与辖内的保利广州物业有限公司、红棉管理处、红棉小学、“山东老家”等单位的合作,协调各方利益,促成各方资源共享、服务设施互相开放。通过结对共建,有力地推进了街道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工作合力。
(四)注重创新载体,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社区党建工作的核心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任务是服务居民群众,关键工作是构建服务网络。街道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各社区党支部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大力开展面向居民群众的便民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是突出服务重点。把社区服务重点放在面向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引导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办好事实事,在服务中稳人心,暖人心,对于生活困难群众我们尽力为其争取低保,解决其生活问题;对于下岗失业的困难家庭,积极帮助寻找工作岗位,一户家庭至少安排一人就业;对于困病致病的困难群众,通过街道资助一点、党员捐献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帮助其渡过难关。通过广大社区干部的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2007年共为283户办理了续期和新申请低保救济,为94户办理了“低收入家庭证”。为376户家庭申请了减免消费性收费工作;为377户低保家庭办理污水处理费返还,合计46642元。为29户困难家庭送上每户360元的助残、助学、助困、助医款项;为“扶贫济困送温暖,慈善捐助献爱心”捐助活动中,共筹得捐款12097元,衣物及电器10200多件;为韶关等灾区救灾及慈善捐款工作中,全年共筹得善款4.8万多元;全年共筹款18.85万。街道零就业家庭一人就业率达100%,办理社区就业人数1455人。
二是拓宽服务领域。按照政府引导的原则,吸引民间资本兴办社区服务项目,实现了社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社会化、业务经营市场化。目前,每个社区都开设了十余项服务内容,居民的一般性需求能够在社区得到及时满足。在社区卫生上,按照“以医院为依托,以社区为辅助”的原则,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方便居民就医咨询。在社区治安上,设立了警务室,社区组织了义务巡逻队、治安联防队,形成了以社区党团员志愿者为骨干,以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群防群治网络。在美化环境方面,借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东风,社区紧紧围绕“创卫”这一中心工作,以宣传发动,整治“六乱”、环境卫生、市场周边环境和河涌整治、查处无证照经营为工作重点,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城区环境不断优化,逐步改变了原住民的生活习惯,同时,大力开展卫生清扫、植树绿化、种花种草等活动,基本上做到了楼院卫生整洁,垃圾分类收集,道路保持洁净,绿化养护管理。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街道投入资金74万元,积极指导社区,推进河涌整治工作,完成辖内人纸涌的综合整治,拆除人纸涌上的危桥并改造为一条八米宽的道路,解决了周边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改变了周边环境脏、乱、差的旧貌,还居民一个清新舒适的环境。一系列服务项目的开展和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较好地满足了居民群众对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各方面需求,有效杜绝了黄、赌、毒等社会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是壮大服务队伍。发展社区服务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光靠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把广大居民群众特别是社区党员的热情调动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作用发挥出来,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长期稳定、有奉献精神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此,各社区党支部在街道的指导下,利用社区工、青、妇条线优势,首先从党员、青年、妇女开始,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加到各类志愿者服务组织中来,在为民服务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过努力,目前各社区平均已建立起以帮贫扶困、治安巡逻、文化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各类志愿者队伍2-3支,广大志愿者积极活跃在社区的舞台上,带头协调邻里关系、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带头创建文明楼栋,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社区工作得到了推进。
三、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尽管街道的社区党建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些有益经验,但作为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一项新尝试,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不够平衡
街道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仍存在8条自然村,各社区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社区硬件上仍不过硬。硬件上主要表现在社区办公条件不达标,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相对迟缓,教育、管理、服务功能不全,虽然经过这几年来的不断完善,但仍有社区办公条件达不到应有的标准,致使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作用发挥受到牵制。
(二)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街道社区一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理念陈旧,跟不上新时期社区工作的要求,年龄偏大,后继无力,针对当时这种情况,近五年来,街道不断进行调整,采取招聘、选派、居民推荐等方法选拔了一批居委会工作人员充实到了社区干部队伍中,大大降低了平均年龄,提高了平均文化水平,同时大幅度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使工作任务与收入达到平衡,解决能力强与留用难的矛盾,逐步形成了社区干部队伍的良性循环,但是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整体水平不高
一是组织网络较为松散。以社区党建联席会的形式将社区内党组织维系在一起,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共同发展,这是对以往街居党建工作模式的组织创新。但联席会成员单位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利益上的制衡关系、工作上的监督关系,组织网络相对松散。
二是工作机制尚不成熟。街道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居核心地位,但与辖区单位党组织间无领导关系,在开展社区党建工作过程中,为争取支持,扩大参与,必须以服务求认同,以双赢求发展。街道社区的工作制约力有限,以双向互动的管理与服务为基础的社区党建长效运作机制尚未形成。
四、社区党建的对策建议
(一)解决社区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问题
定期召开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会,对全面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增强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重视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宣传,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挖掘在社区党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老党员带年轻党员”、“树典型、育示范、带一般”,加大宣传力度,使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效进一步彰显,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舆论的引导造势作用,在辖区范围内营造出社区党建的浓郁氛围。
(二)夯实社区党建工作物质基础
一要严格党费管理、使用的各项制度。重视党费收缴工作,对那些因主、客观原因不足额交纳党费的党员,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进行严肃认真的教育引导,确保社区基层党组织党费不少交,不漏交,以保证社区党组织及党员活动的正常开展。二要加大财政投入,改善社区服务设施。各级财政应对社区建设重点倾斜,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的报酬和工作经费,改善社区的办公条件和服务条件,推动社区建设向前发展。三是发展社区经济,壮大社区经济实力。社区要充分利用大力开展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的有利时机,自办、联办社区服务项目,使社区在服务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的服务。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兴办社区企业,增加社区集体收入。
(三)健全完善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的居民自治实现社区自治,必须强化社区民主,确立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要尊重居民的自治权利,在社区全面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社区居委会要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认真执行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决议,自觉接受社区议事委员会的监督,并定期向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述职,接受居民群众的评议。同时,完善社区事务公开制度,建立开放式、参与式社区管理,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知情权、参与、监督权。拓宽居民参与的渠道和途径,让居民表达自己对社区建设的要求和建议,加强对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合作,提升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
(四)加快构建以社会化管理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最根本的是要解决目前社区中存在的“有责的无权”和“有权的无责”等问题。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进一步理顺政社关系,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实行工作重心向社区下移,做到管理进社区、责任进社区、工作进社区、服务进社区,把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有机衔接起来,使城市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基层、落到实处。对政府职能部门管不了、管不好,确实需要社区承担或参与的工作,实行“准入制度”,由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才能进入社区,下放相关的职能,下拔相应的经费,使社区真正做到有权力管事,有能力做事,有财力办事。
第五篇: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科学构建呼伦贝尔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
科学构建呼伦贝尔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呼伦贝尔市有9600多个党组织、15万名党员、100多万农牧民,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美丽与发展双赢”战略,实现打造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目标重要的组织保障。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市委组织部组成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组,深入13个旗市区的34个苏木乡镇、43个嘎查村、19个社区、11个非公企业和21个市直机关,采取座谈讨论、实地查看等方式,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经充分讨论、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全面把握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增强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为经济社会大局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美丽与发展双赢”战略的实施。
(一)夯实基础,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
各级党组织主动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抓基
村兼职,把人均收入不足1700元的团结嘎查建设成为全旗最具发展潜力的嘎查。在典型模范的带动下,全市基层党员干部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创新发展的超前思路及推进工作落实的务实作风。
(三)服务大局,着力破解基层党建科学发展中的难题
结合呼伦贝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各级党组织以合作组织为依托,加快实现信息对接、市场对接,引导农村党员群众积极发展市场流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资源有限地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可行路子。截至2008年末,全市各类农牧民协会、专业合作社总数发展到506个,带动农牧户4.6万户,实现助农增收额8412万元,户均增收1829元。海拉尔区胜利村党支部提出2009年实现4个超百万的发展目标。
为支持国企顺利转制脱困,2000年以来,市委要求企业移交党员由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接收,对新增13000余名党员实行社区化管理,全市社区党组织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组织社区党员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为消除国企下岗、分流人员多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基层党组织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广泛开展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深入开展社会救助服务。各社区大力兴建“爱心超市”,扶持建立就业实体,举办社区职业指导培训班,鼓励多种所有制形
657320人次,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409个,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375人协调解决了低保,帮助317名贫困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为143名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争取了减免学费或学费资助,帮助514名工人讨回拖欠工资232万余元。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农牧技术、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等“三下乡”活动320余次,扶助150多户贫困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为了更长期有效地实施爱民固边战略,共同探讨体制创新。呼伦贝尔支队白音哈达派出所与陈旗白音哈达嘎查结成对子,通过实行嘎查与部队党支部班子交叉任职,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引导树立文明乡风、建立新型警民关系、打造平安牧区环境,使白音哈达嘎查的落后面貌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成为陈旗新牧区建设标兵嘎查和“五有”创新活动标兵单位,并被自治区命名为“爱民固边模范村”。全市与嘎查村结成帮扶对子的边防支队共有36个。
各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公开、听证等民主的议事决策机制,积极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载体创新、机制创新,呼伦贝尔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30亿元,财政收收入达100亿元。
织服务企业发展的水平不高;党建先进典型提炼宣传不够、理论层次不高,典型引路作用发挥得不充分;多种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尚未健全,基层民主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双向互动”,统筹城乡党建资源,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臵,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设臵形式“对接”,构建城乡一体的组织带动新体系。打破地域界限、条块分割、建制束缚和行政壁垒,在坚持按地域、建制嘎查村为主设臵党组织的基础上,探索推行 “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村站联建”等新型党组织设臵形式,构建覆盖范围广泛、党组织直接服务发展的新型基层组织体系。2009年,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新建村村联建党组织8个,村企联建党组织2个,村居联建党组织10个,村站联建党组织31个,并逐步扩大联建范围,实现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以城带乡。加大支部在产业链上的工作力度,依托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新组织、行业协会和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等实体,建立跨区域的产业党组织,为农牧民提供信息、技术、资金和销售等系列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提高农牧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与嘎查村、社区、新经济社会组织结对共建模式,落实好领
制定我市关于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意见,继续选择部分旗市区开展苏木乡镇、嘎查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工作。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等界限,采取直接选任、培养选任、返乡兼任、村企联任等多种方式,从农村牧区致富能手、企业老板、复员军人及返乡务工人员中多渠道选拔能人“村官”。以嘎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支持和引导优秀嘎查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放大优质组织资源效应;聘请民营企业业主担任嘎查村名誉主任(嘎查达),探索民营企业参与新农牧林区建设的实现途径;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充实后备人才,争取用3—5年时间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今年要达到一般以上。加大从优秀嘎查村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专项事业编制”向农村牧区生产一线派遣力度,形成大学生到嘎查村任职,从嘎查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干部在一线培养的城乡一体化人才良性循环系统。健全农村牧区人才评价和培养体系。优选一批辐射影响大、带富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和产业协会,建立城乡党员科技培训基地,为能人创业提供项目筛选、创业培训、企业孵化等全方位服务。实施城乡统筹的创业扶持政策,对返乡农民工和有志创业的城乡党员,在创业资金上给予优先扶持,并把建立扶持机制与各包扶单位、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一条符合呼伦贝尔实际的能人队伍培育机
作用。建立城乡共享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加大“党费扶贫工程”的实施力度。
落实党员党内主体地位。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呼伦贝尔市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试行)》,做好我市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工作,进一步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机制、内容、方式和渠道。抓好党务公开制度的落实,畅通党代表、党员参与重大决策的实现途径,建立城乡互动的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落实村民主人地位,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坚持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等议事决策机构,抓好“村帐乡管”、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探索建立民主听证制度,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与加强财务管理并重,抓好村级债务化解工作。
(四)实现城乡党组织活动方式对接,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新格局。坚持把社会的热点、人民群众的难点、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作为创建“五好”党组织的重点内容,统筹谋划基层党建工作。以实现职能对接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推进部门职能向社区延伸,以一站式服务为平台,以建立社区“四大服务体系”(社区党员服务体系、社区综合服务体系、社区文体活动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一个信息平台”(社区信息化平台)为重点,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按照共驻共建的原则,根据社区服务对
1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等经验做法的总结推广,积极打造呼伦贝尔特色党建品牌。逐级建立基层党建特约信息员队伍,抓好典型经验的总结提炼。以开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为依托,整合旗市区资源,与呼伦贝尔电视台合作开发党建教材;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整合市直部门资源,开发践行“美丽与发展双赢”战略的特色教材,把呼伦贝尔更多的先进典型拍摄成声像资料,力争推出一批精品力作,纳入中央、自治区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让更多的人了解呼伦贝尔党的建设,学习呼伦贝尔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做法。坚持以会促建,定期召开基层党建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不断上新水平。
(呼伦贝尔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