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围绕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不断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围绕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不断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区地处浙江省市中心城区,区域内城市与农村并存,既有江南水乡也有山区丘陵,典型反映了全国面临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当前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一个创新课题。作为县区级机关党工委,如何按照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载体,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急需研究的课题。前段时间,我们组织力量进行深入调研,系统分析机关党建在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中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对策。
一、准确把握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对机关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什么叫城乡统筹发展?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指出,城乡统筹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一种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其实质就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现代结构。我们认为,统筹城乡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与既有的、传统的基层党建格局相比较,其新就新在“统筹”二字,是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实践。构建统筹城乡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区推进“统筹城乡实验示范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党建面临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只有准确把握“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深刻内涵,明确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对机关党建的新要求,才能更好把握机关党建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任务定位。
1.认清新目标:推进统筹城乡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相适应的机关党建工作,要求机关党组织要以统筹党建理念、党建资源、党建载体为抓手,以健全组织体系、完善互动机制、创新共建载体、搭建共享平台为重点,在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改变城乡党建自成体系、相互分隔状况,促进城乡党建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着力消除机关党建和农村党建两大党建体系的分离状态,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共同发展,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
2.把握新内涵:准确认识与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相适应的机关党建工作内涵,需要把握以下四个基本特性:一是把握城乡发展的整体性。增强城乡统筹意识、树立城乡统筹观念、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思维模式,把城乡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做到思路谋划“一盘棋”、制度设计“两相益”、工作推进“两手抓”。二是把握主体地位的平等性。牢固树立党员是党内生活主体的观念。不管是农村党员,还是机关党员,都是党内生活的主体,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从根本上消除党员的“城乡差别”。三是把握党务活动的统一性。以城乡对接、城乡融合为突破口,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建共享”,促进“组织共建设、党员共管理、活动共开展、资源共享用”,切实增强机关党建的带动力、农村党建的发展力。四是把握党建工作的服务性。坚持把机关党建融入到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基层党组织班子,配置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党员队伍,开展党的工作,把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3.明确新任务:加强与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相适应的机关党建工作,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主要推进“四个一体化”:把机关党建和农村党建作为有机整体,在统筹城乡发展大局中加以谋划,既要统筹安排又要有所侧重,既要坚持共性标准又要实行分类指导,正确处理推进一体化与尊重多样性的关系、主体目标一致性与实现方式灵活性的关系,使城乡党建工作相互衔接,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谋发展、促和谐、抓党建的整体合力。二是推进资源配置一体化。整合党的组织资源和行政资源、群众资源、社会资源,优化城乡党建资源配置布局,在人财物等方面做到优势互补、城乡共享,改变基层党建资源短缺的状况。加强机关和农村基层党建设施建设,把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盘安排,同步实施,重点解决农村党建设施落后、配置不齐、功能不全等问题。三是推进事务管理一体化。改变机关和农村党建事务管理相对封闭的状况,积极推动机关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动态管理、发展新党员、支部目标管理等方面做到双向拓展,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开展党内关爱等方面做到同向加强,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四是推进服务发展一体化。把机关党建工作更好为党员服务、为发展大局服务作为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切入点,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体系,在就业创业、教育培训、科技文化、信息咨询等方面做到
对机关和农村党员一体化服务,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向城乡全体党员开放,党建服务资源向农村和农村党员倾斜,党建服务网络由机关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党建基本服务均等化。
二、我区机关党建在统筹城乡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初步实践
统筹城乡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必须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近年来,我区机关党
建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实验示范区”的现实需要,以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创新为载体,适时转变方式,创新方法,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城乡党建互动联动,为构建统筹城乡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进行了有益探索。
模式之一:“组织联建”。深入组织部门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以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党组织依托,大力推行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协会+支部、商会+支部、“村企联建”等模式,通过组织手段实现了城乡联接。初,区东林镇创立了全市第一个“专业合作组织+支部”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镇农业服务中心党支部班子成员进入合作社,指导合作社开展工作,带动了全镇360多户农户入社,年产值近3亿元。截至目前,全区依托产业主管单位党组织围绕花卉苗木、特种养殖、童装生产等块状特色经济,帮助建立各类合作社、协会、商会党组织15个,共有86个村与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建立了区域性党组织。
模式之二:“人才流动”。加大城乡干部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强化双向挂职、双向培养力度,完善“双岗”制,全面推行“一人双岗”的“一线工作法”制度,通过选派区、乡镇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等方式,引导机关干部统筹工作精力和工作方法,帮助基层发展;选调一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乡镇新农办、拆迁办等重要的职能部门担任副主任,努力培养一支既会想问题又会做事情、既熟悉基层又适应机关的复合型村级干部队伍。依托区、乡镇党员服务中心平台,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大力实施“三引”工程,鼓励农村流动党员引资金、引项目、引人才回发展。,共有216名党员回吴创业,引进项目37个,带动了白茶种植等产业发展,扩大了知名度。
模式之三:“活动互联”。积极开展“城乡党支部结对共建、城乡党员结对互助、机关干部与农村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在区机关部门中广泛开展了以“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服务型、自律型”为主要内容的“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并把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党员、服务农民纳入到“五型”机关创建范畴,区级机关党组织以“部门领导领衔破难”等多种形式,掀起了城乡班子联创高潮。目前全区共结成各类“一帮一”对子1735对。9月,在八里店镇章家埭村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区域共建理事会”,把区公安分局八里店镇派出所等共建单位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探索形成了以村党委牵头、结对单位全力配合支持的区域共建新模式。依托社区义工平台,组织开展城乡党员志愿者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实际需求。
模式之四:“资源共享”。以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契机,组织了45个区级部门、166名科局级领导干部、22个非公企业与行政村、城市社区开展“三结对”活动,通过部门帮村、干部驻村,在发展资金、致富项目、实用技术等方面给予农村基层党组织帮扶。统筹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整合机关党组织资源,将村级办公阵地建设成为机关党员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教育基地。在区供销社党总支的协调下,妙西镇妙山村与浙北大厦“牵起了手”,投资建设了集商贸、娱乐等服务业的集中场所,为引导企业多行业、多层次参与农村、农业开发、经营、建设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积极鼓励城市企业、营销公司、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乡村联姻,通过建基地、建企业、建协会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市场化。在市、区相关部门党组织的关心支持下,成功探索了八里店镇后林村“物业项目经营型”和埭溪镇经济薄弱村脱贫基地“异地集中开发型”两大经济薄弱村脱贫发展的有效模式,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我区机关党建在统筹城乡党组织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们在推动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党建联动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初步形成了统筹城乡党建的基本框架。但在实践中,我们感到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内循环”现象。这是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之间,党建工作条块分割,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的一种失衡现象。调研发现,当前不少部门的机关党建工作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院墙内”党建。看起来组织活动基本上没有间断,但总是里面“热热闹闹”,外面“冷冷清清”,基层没有感觉,群众没有感知。部分机关党组织缺乏活力,仍是关门抓党建、闭门讲奉献、守门搞服务,党建工作体内循环。机关党组织定位也很模糊,变成机关的一个部门,行政领导思想上也把机关党组织当作一个处室,机关党组织很难开展工作,机关党建工作在推动城乡统筹中的效果就可想而知。
2.“撂挑子”现象。这是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间联而慢动、联而不动的一种不良互动现象。调研发现,虽然通过组织机关党建联动活动,机关与农村党组织以结对子、找项目等形式“联”起来了,但其中部分对子没有很好地“动”起来,有的结对还停留在签协议书的活动初期,导致活动进展慢、人员难到位、经费难保障,甚至有少数农村党组织认为党建互动就是城市帮扶农村,存有等、靠、要等传统观念,从而导致此类联而不动、单向帮扶等现象的出现。
3.“反扩张”现象。这是机关与农村党组织间负债结对、效益反弹的一种负面互动现象。开展机关、农村基层组织联动,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城乡共赢发展、让群众得到实惠。但实际操作中,少数机关党组织在互动过程中,没有真正找准城乡双方的对接“共赢点”,盲目结对,使得活动的反向投入大于实际效益。同时,在上级评比、同级攀比的促动下,有些结对村党组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应,难免会导致与城乡党建联动的初衷相违背的“负效应”出现。
四、围绕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对策措施
围绕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就是要顺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在总结现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方法,着力在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在“组织共建、人才共育、党员共管、活动共联、资源共享、机制共筑”上做文章,全面协调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
(一)确定具体目标
1.加强基层组织。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解决城乡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使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组织架构更加适应城乡统筹,基层领导干部更加胜任发展使命,工作方式方法更加有利于城乡和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巩固。
2.激发党员活力。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及时对党的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改革,使党员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解决,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进一步保持和发展。
3.服务城乡统筹。通过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建共享,增强机关事业单位党员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意识、推进城乡统筹的责任意识,提高统筹城乡发展的谋划能力、引导能力、服务能力、参与能力、帮扶能力,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本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改进,真正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4.促进科学发展。通过统筹机关党的建设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机关党的建设与农村党的建设,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得到进一步树立和落实,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真正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南太湖农村幸福社区”建设顺利实施。
(二)紧扣关键接点
1.共赢是“生命线”。在机关与农村党组织互帮互助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整合城乡资源、推进区域合作的有效途径,始终坚持城市支持农村与农村反哺城市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注重促进和加快农村的发展,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要注重兼顾和符合城市的利益,加速促进机关工作的全面发展,努力开展城乡经济社会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2.项目是“牛鼻子”。项目既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应,又可以催生社会效应。因此,要全面树立“主题转化为项目,项目转化为效应”的工作理念,在充分挖掘区域资源优势、找准城乡供需关系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项目,将组织结对延伸为项目结对,变项目共赢点为互帮互助对接点。在项目对接过程中,要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对项目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有步骤、分阶段进行科学规划,确定不同阶段达到的工作目标和行动方案,避免长期的科学规划被求新求异的短期实验所取代。
3.考核是“检测仪”。在实践过程中,如何科学评判活动效应、合理划分参与主体的职责,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衡量机关党建工作,完善机关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把统筹城乡党建工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注重考核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实效,注重考核党员、群众对城乡一体党建工作的公认度和满意度,形成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局面。
(三)探索工作路径
1.着眼于推进组织联网,创新城乡互补、整体联动的组织体系。一是建立城乡党建联席会制度。按照构建“统筹兼顾,统一规划”的要求,建立城乡党建联席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各级地方党委协同配合,加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共同营造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二是推动机关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向农村覆盖。在现有按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创新党的组织设置模式,按照系统管理为主、属地管理为辅的原则,对派驻镇、乡站所(如工商、公安等)实行双重管理,使系统机关党组织成为城乡结合的党的基层组织。依托重点项目,采取以牵头机关党员为主,联合项目建设聚集的其他党员,共同组建重点项目党组织,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对重点项目完成的保证、监督作用。依托产业链条,将机关直属站所与龙头企业、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单位联合起来,共同组建产业型党组织,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直属站所的行业管理和产业服务作用。三是进一步明确上级机关工委对下级机关工委的领导或工作指导关系。继续加强县区机关工委对乡镇机关党组织的领导或工作指导关系,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理清工作关系,总结推广交流成功经验,推动城乡机关党建工作的整体发展。
2.着眼于推进活动联谊,创新城乡互动、条块结合的工作体系。
一是建立一批机关党内互动机制。以机关党建研究会、机关党建片区协作组为依托,借鉴省级机关党建研究会—市机关党建研究会模式,将区县、镇乡机关党建进行“串联”、“并联”,以研究会、片区组等固有联系模式来强化纵向指导、横向协作,增强机关党建带动力。二是建立一批城乡区域共建理事会。突破条块组织关系和党员隶属关系的局限,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与农村党组织、“两新”组织及社区党组织,采取强强联合、强弱帮带、弱弱共建等方式组建党的区域共建理事会,作为城乡基层党的外围工作体系,按照平等协商原则,搞好城乡基层党组织对接,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建立一批城乡特色党支部。按照行业相同、地域相近的原则,以机关直属站所、行业协会为基础,以产业链条为纽带,在乡镇或跨乡镇组建“特色党支部”,由机关相关站所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并指导各产业“链”、行业“链”党支部工作,实施相应考核,促进党建工作和产业协调发展。
3.着眼于推进载体联建,创新城乡互促、覆盖全面的共建体系。一是推进创优争先结对共建。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途径、创新方式,双边互动、注重实效,促进工作、推动发展”的要求,以城乡结对共建活动为重点,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与农村党员、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与农村困难群众跨区开展“一对一”结对共建;以城乡党建示范带同创共建活动为重点,组织地域相近的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两新”组织及社区党组织开展同创共建,着力形成主题活动共开展、人才干部共培养、信息资源共享用、基础设施共建设、建设项目共实施、双边工作共促进的良好局面。二是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党务干部教育培训。各级党组织在编制干部培训计划时,要统筹安排城乡机关党务干部的培训,在时间、内容和要求上同样对待,以提高城乡机关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上级党组织要定期或不定期派遣机关党务干部到对口帮扶的乡镇机关和农村挂职锻炼。同时,接受对口帮扶的乡镇机关和农村党务干部到上级机关党组织挂职锻炼;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乡镇和农村党员到机关来,与机关党员交流机关党建工作经验,介绍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共同研究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有关问题,以提高城乡机关党员对城乡统筹发展的认识。三是健全党建工作责任考核机制。积极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农村党建工作制度,逐级建立督查指导制度,定期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考核办法,把结对共建党组织的工作业绩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适当增加权重,增强各级党组织抓好城乡联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着眼于推进发展联姻,创新城乡互助、共创和谐的发展体系。一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城乡流动。统筹发展规划,以“全面小康示范村”和“新农村实验示范村”建设等为抓手,加强农村工业与城市产业的协作配套,形成城乡一体、产业互动的产业新布局。统筹城乡发展资金,推行财政支农资金“打包”整合办法,探索“银农合作”办法,引导金融资金向产业协会、种养大户重点扶持。统筹商贸流通,深入实施以千镇联锁超市、万村放心店为主要内容的“千万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二是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会事业城乡联动。推进城市优质服务资源进入农村,增强社会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一体化。制定统筹城乡的就业规划,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不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推进城乡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三是推动合作双赢,促进经济发展城乡互动。积极引导机关党建资源向农村流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实行“领导干部+机关部门+优势企业+村”模式,开展组团式结对共建活动。组织区农林、财政等涉农部门和各对口帮扶单位,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资金、项目、技术等全方位支持。
第二篇:关于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关于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的调查与思考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趋势。近期,我们组织力量,采取问卷调查与座谈相结合、普遍调查与重点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到各基层党委、各村党组织,对城乡统筹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绥芬河市现有基层党(工)委17个,党总支2个,基层党组织207个,党员4134人,其中,社区党组织17个,农村党组织18个。近年来,市委紧密结合口岸地缘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基层党组织班子,配备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党员队伍,开展党建工作,做到统一规划,同步投入、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努力使城乡党的建设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工作成效上相促进,初步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组织体系,加强领导统筹。在现有按单位为主设臵党组织的基础上,从改革、完善党组织建设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以及区划设臵入手,调整原有系统党委管理格局,实行扁平化管理,进一步明确职能,与机构改革相适应、相配套,保障经费、人员,构建职责明确、执行有力、一抓到底的工作运行机制,由原来12个党(工)委扩大到17个党
域、身份和所有制等界限,加强城乡基层干部的选拔培养,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实现干部资源统一整合、统一调配、综合使用、优化配臵。为配合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工作,阜宁镇党委将2名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镇干部下派到菜营村和北沟村任党组织书记。全市13名村党组织书记中有5人担任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党代表,2人分别上挂为市人大常委和镇党委副书记。
(三)动态党员管理,联动关爱机制。针对我市党员在城乡、产业之间频繁流动的实际情况,我们实施“一体动态化”管理,着重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努力构建城乡衔接、全面覆盖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实施党员双向管理制度,改变过去由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单一化管理的模式,使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参加双重学习,接受双重管理,双重服务。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25个,对于流动党员,我们将所有亮出身份的流动党员纳入相应的基层党组织进行管理。流入社区的企业党员,由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接纳管理,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中的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或农村党组织,实行属地化管理。流动党员所在单位有无建立党组织,均到社区、农村报到,参加社区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形成了“关系在企业,活动在社区、农村,奉献在岗位”的党员管理方式。
建立“双向互动”式的思想帮困、“雪中送炭”式的物质帮困、“授之以渔”式的就业帮困的党内关怀互动机制。结合党员信息库建设,建立了城乡困难党员、企业退休党员、失业党员档案和帮扶记录档案。市委还开展了“双结对”活动(一个基层党支部与一名需要帮助的困难党员、群众结对,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以“精神
“双百分”绩效考核,每增加1分奖励50元,每扣1分相应扣去50元,贡献奖即为创收奖,按各村创收的10%标准返还给各行政村。2009年,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工资2.99万元,其中最高工资3.98万元,最低工资2.05万元,提高了村党组织书记的政治待遇。为全市7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全部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当年由市财政为村党组织书记补贴“两险”保费3.1万元。市财政拿出10.57万元,为23名正常离任的村党组织书记发放了离任生活补贴。其中,对19名连续任职或累计任职不满10年的,给予一次性离任补助;对4名连续任职10年以上的,按照本村现任党组织书记年基础补贴的30%,发放了离任定期生活补贴。
(五)统筹城乡资源,全力服务群众。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员义工、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等形式和途径,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机整合。市委建立共建共育工作联席会,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共建共育活动。目前,26个中省直、市直部门与11个村签订了共建共育协议书,明确共建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发挥“五帮”作用。各级党组织与经济薄弱村结对,通过物质帮扶、项目帮扶、智力帮扶、文化帮扶以及党建联建等各种形式,帮助薄弱村发展经济、建设公共事业、改善村容村貌,全市共建立党员服务区153个,带动农户1537户,“三人群体”229名。学习借鉴外地农转居成功经验,推动农村“空挂户”整体“农转居”,统一登记“居民户口”。盘活现有农村存量土地,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用出租、入股、臵换等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构建以
工党员在流动中流失,无法解决在外务工党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三是流动党员作用难发挥。流动党员责任承诺管理机制不健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归属感与荣誉感缺失,没有将发挥党员流动性优势与加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二)统筹“工、青、妇”组织工作亟待落实。主要包含三个问题。一是农民工权益问题。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工在身份上受到歧视,由于没有建立农民工权利保护的长效机制,农民工权益没有保障,部分农民工工资难以得到落实,并且因诉讼经费问题难以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二是青少年教育问题。部分农村青少年由于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造成了性格上偏执、缺乏管理、法制观念淡薄,生活态度消极。“留守孩”犯罪情况出现增多趋势,辍学率增高,素质参差不齐,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多数青年缺乏劳动技能,就业率偏低。三是妇女带动问题。广大农村妇女由于思想觉悟局限,社会位臵低下,多数基本以在家务农为主,在城乡统筹新格局中没有发挥出妇女群体优势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四、对策建议
(一)健全双重管理,实现党员动态机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双重管理机制,对流动党员管理实行追踪式和网络化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探索流入两地实施以“安家、立户、搭台、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流动党员管理“风筝工程”。采取“六个一”的办法,建立组织部门与公安、农业、人事、劳动社保、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全面实行流动党员登记备案制度和持证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与流动党员
知识和外出创业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以提高流出党员的综合素质。
3、半年一汇报。流出党员每半年必须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向流出地党组织作一次汇报,将自己在外的工作情况、思想状况、学到的新技能新知识等如实反馈给党组织,以便于党组织能定期掌握出门在外党员的思想状况。
4、带动一帮人。鼓励和支持能人党员在外创业,创业成功后带领一帮人外出创业,回乡后带动家乡能人创业,使流出党员在全民创业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5、好事一件实。结合党员公开承诺,每位流出党员每年至少为家乡群众办一件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有成效的好事,确保流出党员人在外心不离党。
6、慰问一封信。每年“七一”前夕,党(工)委给流动党员寄发一封慰问信,通报党组织工作思路、核心任务以及取得的成效,让流动党员了解家乡发展近况,体会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7、腊月一座谈。在每年腊月流出党员返乡高峰,组织流出党员召开座谈会,交流在外务工心得,进行党组织述职,接受评议,查找不足,悉心听取他们对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将在外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向党组织回报,寻求党组织的帮助与扶持。
8、管理一协议。统一制定《流出党员管理协议书》,党员外出前与党支部签订管理协议,双方就如何发挥作用做出承诺,共同履行承诺事项,做到流出党员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工、青、妇”组织工作。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搭建活动载体,把党、工、团建资源整合起来。一是建立农民工保障机制。加大企业党组织协调作用,努力实现城乡保险和各险种之间的统筹发展。强化宣传,提高农民工的保险意识、积极转变观念、摒弃侥幸心里、增强务工人员投保力度。对一些高危行业和
0
青少年各项权利的保护力度,保障青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减少农村教育费用减轻学业负担,降低学生辍学率。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公安机关严格管理全市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经营场所,取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黑网吧,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创造校园周边和谐环境。
2、加强培训,提高青年就业机率。加强和改善农村职业化、技能化教育方式,拓宽农村青少年就业渠道,开辟青少年教育新领域,加强农村网站建设,增强对社会的服务和对青少年的职业教育功能,免费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建立健全青少年就业培训服务网络,切身服务于农村青少年的需求,创造条件,多筹建新型职教学校,可聘请农村中的能工巧匠作为师傅,允许农村青少年在中学阶段自由转学到职教学校,学校不收或少收学费,学校也可举办假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充分利用假期让农村青少年学会一门谋生的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最终改善农村整体经济结构。三是发挥妇女群体生力军作用。召各级妇联在农村广大妇女中广泛开展以“学文化、学技术、比发展、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比”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农业产业化调整和农村经济建设。
1、提高妇女素质,培养新型女农民。通过增加教育投资,建立农村教育发展基金,开展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多种措施,保证女童特别是贫困女童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减少辍学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力资源。协调有关部门创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学校,使每个农村妇女劳动力都能掌握一至二项比较先进的实用技术。在培训过程中努力培养农村妇女的“四自”能力、创新意识,使她们敢于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充分挖掘自己的致富潜力、创业潜能。
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各级妇联组织要紧紧抓住家庭这个妇联工作的有效阵地,大力开展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要以弘扬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家庭为主题,以打造文明整洁新农家为目标,动员组织农村广大妇女家庭开展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开展科技知识进农家活动。成立以家庭为活动场所的“文化中心户”,传播先进文化,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将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开展“明美德”进农家活动。充分发挥妇联在家庭领域中的工作优势,把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家庭助廉创建活动整合起来,引导广大妇女以德治家、文明立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
第三篇: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2010-5-17
编者按: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是随着城镇化、市场化快速推进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许多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但总的来看,这些探索都还是初步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继十七大提出的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之后,为会一体化的新趋势,进一步明确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战略构想。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以及城乡基层党组织神,创新实践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党的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同时注意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比较优势基层党建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工作局面,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活力。本刊本期围绕这一主题,选发基层的王秋实等同志的实践体会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侧面,重点探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指应顺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建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把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城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堡垒。
一、实行组织联建,建立城乡结合的基层组织体系
传统的按照地域、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方式,使城乡党组织处于相对分离状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设置在区域、行业界限上有所打破,但城乡基层党建的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这不利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因此,应义新农村和协调推进城乡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努力形成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例如,可以按照“按需互利共赢”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区居委会、企业、部门与村在产业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和职能上的带力推行村居联合、村企联合、部门联村等模式,跨区域组建城乡联合党组织,走出一条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二、实行共育共管,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机制
在城乡大流动、大开放、大融合的趋势下,党员跨区域、跨城乡流动日益频繁,呈现出从业方式多样、从业地点多变的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方面互动融合,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发挥他们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党员方面,对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优秀农民工和各类优秀人才,可以采取培养、专人跟踪培养、网上培养等方式,由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实行“双重培养考察、双重征求意见、双重张榜公示”城乡一体的党员发展机制。在教育培训方面,可以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城乡党建信息资源共享,让城乡党员同步学习、同步督方面,可以探索实施党员双向管理制度,对农村企业党员、机关社区党员等实行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双向登记、双向联系,使党
居住地灵活参加学习教育、接受管理服务。
三、实行活动互联,建立城乡共赢的互帮互助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应立足建立城乡联动的组织活动方式,积极开展互帮互助共建活动,实现城乡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如,开展城乡党活动,加强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工作协调,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比如,立足市、县、乡部门特点和优势,采取自由“结对”、群众“选对”等形式,大力开展部门包村帮扶活动,重点帮扶班子“软、散、懒、瘫、乱”的后进村,帮助其建班子、选准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四、实行资源共享,建立城乡互促的党建工作机制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把城乡党建资源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科学规划、有效整合,重点是推动城源向农村流动,鼓励城乡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资源双向开放,提高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互补伍建设上,应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区域、行业、身份等限制,通过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职、选拔企业能人进村促进优秀人才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在经费保障上,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党费划拨、基门支持、社会赞助等渠道,落实城乡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保证城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第四篇: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建设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梁子湖区积极探索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方式,初步探索了一条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下一步,梁子区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围绕区委确定的“打造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和谐区”目标,以构建“三大网络”为平台,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组织网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在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网络上着力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思维模式,打破城乡党建封闭格局,做到城乡党建工作统一规划、城乡党建资源统一配置、城乡党建事务统一管理、城乡党建服务统一开展。近年来,梁子湖区按照“城乡互动、区域联动”和“有利于促进党员管理、有利于促进党内和谐、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组织网络,通过以城带乡、以企带村、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方式,建立起立体式、网络化、全覆盖的城乡党的基层组织网络。2009年,梁子湖区通过创新“四联”结对法,安排党群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目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网络。基层党建工作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工程。要按照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统筹协调,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基层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做到党员管理系统统一建设、城乡党内事务统一管理、城乡党建互促共进机制统一建立、城乡党内关怀激励统一开展,积极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党务公开、发展党员、目标管理等方面实现双向拓展,在党
员教育、组织生活、发挥作用等方面实现双向促进,在开展党内帮扶、关爱、激励等方面实现同向加强,形成有利于推进统筹城乡党建的工作网络。2009年以来,梁子湖区全面实施“四五”工作制,建立起集体活动日、结对共建分析会、交流挂职、日常党建互助等“四个”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共签互助协议、共谋发展路子、共享实践培训基地、共过组织生活、共联困难党员和创业党员等“五共”活动,形成城乡统筹、共建共享、联动互通的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服务网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城乡统筹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根本价值取向。要坚持把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发展作为构建城乡统筹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切实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各类机制。要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建设,以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制”、“党员志愿者”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服务网络,使党员群众的服务需求与组织服务资源有效对接。要以加强区、镇、村三级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建立健全服务党员机制,使之成为综合展示梁子湖区“四位一体”和党建工作的新窗口、探索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阵地、体现党内关爱的新家园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纽带。要建立健全服务发展机制。
第五篇: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问题思考
近年来,××市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更好地服务于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着眼于夯实基础激活力,全面优化城乡基层组织设置。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传统领域党组织
主体架构正逐步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社区这三大新兴领域延伸和拓展,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必然要根据各自的规律和特点,逐步形成相对比较独立和运行协调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框架。这种组织体系框架必须体现出建立基层党组织的目的,并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在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基于此,××市着力优化农村、社区、高校、企业、“两新”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成纵文秘杂烩网横相融、有机互补的立体式组织网络:成立市委流动党员党工委和市直“两新”组织党工委,依托市政府驻外办事处,分别在北京、上海、厦门、深圳、南昌等地成立了流动党员党工委;在以地域为主、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在行政村和城市社区设立党总支,在工业园区设立党工委;积极探索把党支部建在农村合作社、协会、理事会上,建在城市居民楼、商铺上,建在高校年级、班组、学生公寓里的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
着眼于优势互补双受益,积极探索城乡基层党组织“六联六互”工作机制。随着城乡居民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不断加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城乡社区党建面临着观念转变、内涵延伸和机制创新的挑战与考验。××市深入开展以“组织联动互商、文化联乐互融、信息联享互通、人才联姻互补、服务联手互惠、爱心联献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基层党组织“六联六互”活动,探索出一条建立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www.的“互帮互助、共建共赢”的新路子。组织50%以上的城市社区党组织与农村(村落社区)党组织“1+1”结对子,使全市党建搭台、组织共建的力量迅速汇集,城乡联动、加快发展成为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共识,促进城乡党组织和党建工作交流融合;探索村企合作共赢途径,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
着眼于以城带乡促共建,强化部门包村结对帮扶。开展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创,有利于拓宽和丰富机关党建工作的内涵,是整合机关与基层党建工作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形式。基于此,××市充分发挥城市党建资源优势,建立市县党员领导挂村、部门包村、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帮扶制度,强化实行市直部门包村“四个一”要求,即帮建一个整洁规范的村部、发展一批符合群众意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化组织、培育一批农村党员经纪人等大户典型、每年开展一项促进基层和谐的特色文化活动;组织挂钩的村“两委”成员与机关党员交流工作经验,邀请结对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为机关党员上课,传授做好农村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联系农村的实际向机关党支部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机关党员进一步改进作风,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实际解决具体问题。
着眼于城乡一体全覆盖,统筹城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目前,流动党员管理基本上是由党员流出地负责,管理上没有与党员流入地党组织对接,流动党员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党组织难以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等情况,难以对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基于此,××市坚持从全局着眼,在强化党员的组织观念的基础上,研究和解决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全面推广“四级网络、纵横交错,分级负责、以纵为主,城乡一体、动态管理”模式,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在发展党员方面,对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优秀农民工和各类优秀人才,采取异地培养、委托培养、专人跟踪培养、网上培养等方式,由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实行“双重培养考察、双重征求意见、双重张榜公示”;在教育培训方面,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城乡党建信息资源共享,让城乡党员同步学习、同步提高;在管理监督方面,探索实施党员双向管理制度,对农村企业党员、机关社区党员等实行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双向登记、双向联系,使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灵活参加学习教育、接受管理服务。
着眼于人才互动求发展,建立城乡共建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城乡差距从根本上说是人才差距。××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坚持多措并举,努力为基层输“才”送“智”。坚持把基层作为培养党政干部的主阵地,积极推进城乡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下发《关于加强农村党员经纪人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大对农村党员经纪人培养的力度,以“农村党员经纪人培养工程”为载体,以提高农村党员经纪人素质和技能为目标,以搭建农村党员经纪人服务体系为支撑,加大经费投入,整合培训资源,建设一支有觉悟、懂技术、善创业的农村党员经纪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