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就业与社会保障感想大全
大学生就业与社会保障感想
选课的时候也没有多想就选了“大学生就业与社会保障”,当时其实也没仔细想过这个课程可能会涉及的一些东西,那时候对这个课程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望文生义”的水平上。就觉得选了这个课肯定能帮自己提高在就业和社保方面的认识,以便以后走向社会时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直到今天,说实在的,我觉的整个这个课程的理论性非常强,强的让我们无法明白当我们走向社会时到底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虽然我们在概念上可能已经有所了解,但是我们真的没法把它们与实践想结合。
第一讲的时候,我们主要是了解了一些就业方面的概念,具体包括就业的概念,失业的概念,就业歧视的概念等。这节课让我们明白失业其实并不是我们以前理解的那样,我们原来以为没有工作就意外着失业,但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不愿意现在参加工作,即使他处于无工作状态,那也不是失业。另外,我们对就业歧视也有新的认识,原来就业优惠也是一种就业歧视。这节课还讲了有关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方面的内容,包括要提高竞争意识和创新观念的能力,培养适应变化的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重视能力补偿,培养良好的职业品格,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等内容,这个让我们对如何加强自己的实力在以后的就业上获得成功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其实大家在这之前就对这个问题有隐隐约约的认识,但是通过这堂课让我们有了一个更具体的努力方向。
第二讲的时候,我们主要学习了劳动合同法,虽然我们在高中的时候就对新劳动合同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当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试,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是比较浅显的。劳动合同法对于所有的劳动者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够在以后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事实上由于一般来说法律文件都是非常无聊乏味的,即使这节课对我们可能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心中也不是很喜欢听。可能是出于对裤子文件的反感吧,这节课我的笔记都显得很凌乱。我希望老师下次讲这方面的内容时尽量多用实例,少用法律条文。毕竟实例能让我们更有兴趣,也更能让我们印象深刻。
第三讲的时候我们讲的是求职信与简历。老师可能不知道,就在上这节课的前一周,大部分同学都写了一份模拟简历,这是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一个作业。很多同学都是在网上查找资料弄清简历是怎么一回事后才动笔写的。也就是说这节课要是提前一星期上的话,估计可以深受同学欢迎。也是因为滞后了一点的关系,很多同学心里可能就吧怎么把这节课当一回事了,毕竟自己连写简历的实战经验都有了。我估计很多同学都是只听了后半部分的求职信(包括我),我的笔记里完全没有有关简历的记录,倒是求职信方面笔记还挺详细的。这节课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如何写好求职信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虽然自己还没写过但是对于基本的原则和要求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如何向招聘者推销自己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从第四讲起我们主要学习了社会保障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社保的概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对于社会保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明白了社保的目标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化,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西方国家的社保能够做的比中国强那么多,也对中国社保更具有信心,相信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必然会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社会保障知道必然会越来越好,因为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就是一个维护政权稳定的工具,为了维护中国稳定的发展,中国政府也必然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进步。另外,社会保障体现出了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它能够帮助社会的弱者,能够维护弱者的部分利益。另外它还能在社会再分配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公平。虽然社会保障制度不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唯一工具,但是它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显然是无法被其他工具所替代的。它能够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失业保险的社会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古语有云:仓廪实然后才知礼节。要是所有的失业者无法领到社会救济,那么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我们真的无法预料。另外,社会保障制度还能够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改善和增进国民福利。虽然,中国的国民还没有享受到像西方福利国家那样的福利,但是像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也相信它的不断发展必然能够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多的社会福利,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像前些年推出的农村合作医疗计划,使得广大农民也分享到了社会发展的果实,从而更好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在讲养老保险的时候,着重讲了养老保险的筹资和运行模式包括现收现付,完全积累,和部分积累等,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保险方面很专业的知识。开始的时候我们很难理解这些专业术语,虽然我们对社会保险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说实在的,关于它的筹资和运行模式方面,我们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但是通过这个课程,我们对它的认识确实提高了不少,我们对它的筹资和运行模式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相信当我们走向社会时一定会比其他人对养老保险有更清晰的认识。我们也明白了因为区域内人员的年龄结构的不同,不同国家和不同城市之间养老保险的税率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是采用部分积累的筹资与运行模式,企业缴费的部分进入社会统筹部分,而个人缴费的部分则进入个人账户。不同的城市之间税率存在较大的差异。然后我们还讲了个人缴费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在北京个人缴费的基数是上一年北京平均收入水平为准,高收入者以上一年人均收入的300%为缴费上限,低收入者以上一年人均收入的60%位缴费下限。社会保险支付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及个人缴费从而形成的基金和基金的投资收入以及基金的利息收入。
然后,我们接着讲了与医疗保险相关的部分内容。其中广义的医疗保险包括工伤非工伤疾病生育等方面的内容,而我们所讲的狭义的医疗保险只包括非工伤和疾病两方面。通过学习我们明白,在管理上,因为涉及到第三方,而且费用支出具有不确定性,医疗保险比养老保险更复杂。而其国家也在试行不同的办法来确定医疗保险的经费能真正用到位。医疗保险实质上是一种风险转移和经济补偿保险,而且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存在一种交叉,所以医疗保险是一个非常具有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的模式和养老保险一样有三种:医疗社会保险,储蓄性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就是目前我国采用的医疗保险模式,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方式来保障参与人员的医疗费用与医疗服务。存在一种社会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的性质,即健康的人帮助不健康的人。储蓄性保险意味着医疗费用全部个人自理,不存在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转移,是一种个人在健康时补偿不健康时的一种方法。新加坡实行的就是这种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主要是在美国实行的一种医疗保险模式。我国医疗保险资金的运行模式主要是现收现付,一般是以支定收,略有结余。医疗保险的缴费的基数和养老保险一样,都是以上一年人均收入的60%和300%为上下底线缴费。不同的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的余额是允许提前支取的,而养老保险是不允许提取支取。
以上就是这个课程所讲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们对于我国的社保制度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对于它的筹资和运行模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是对于如何维权,我们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个课程的理论性强的让我们感到意外,我们原来都以为这课肯定是以浅显易懂的案例来给我们讲述如何在职场中巧妙的维护自己的权益。我想,比起专业知识来讲我们更希望懂得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些专业知识,毕竟我们并不是学社会保障这个专业的学生。我的建议就是希望老师下次开课的时候注意多选一些实例而尽量减少灌输式教学,毕竟我们已经经历了那么多年的填鸭式教育,心中自然对它非常反感。另外,关于作业我想说几句,3000字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我估计可能很多人的极限与我差不多,我真的就只能写到这了,希望老师见谅啦!!
(3200字左右)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政策与社会保障
大学生就业政策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有很多专家、学者、加收都对“社会保障”进行了不同的定义,但总可归结于一点,就是为社会成员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社会稳定。如:葛寿昌教授在《社会保障经济学》中认为“社会保障是社会(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葛寿昌:《社会保障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通过有效的措施,制度安排,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有保护、失业有救济、残疾有安置、贫困和灾害有救助,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有效地化解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实现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通过对社会成员的收入进行必要的再分配调节,将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另一部分低收入的社会成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促进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调节器”。雄厚的社会保障基金能够有力地支撑经济发展,并对经济运行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低迷的情况下,高额的社会保障基
金的投资能支撑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再次腾飞;而在经济发展过热的情况下,又可以通过调节社会保障基金在债券、房地产、股票、储蓄等方面的投资比例和投资结构,调整其投资比例从而对经济格局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从微观经济来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规范和均衡企业的社会负担,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特别是有助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社会保障的关系也日渐紧密。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其生活、医疗及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影响甚大,构建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以缓解上述问题便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并考虑如何解决的问题。
在此,我们主要考虑大学生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以及之间的问题。
首先我们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自1997年起,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分配政策彻底废除,并实行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这无疑是一项成功的,为社会创造巨大效益的政策,但由它带来的巨大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却更令人头疼。这就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最近几年严峻的整体就业形式,使得“天之骄子”也面临着事业的困境。特别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从1999年6月7日开始扩大公务员招收比例,这可以说是针对大学生就业保障的一项政策,对严峻的形式也的确起到了一定缓解作用,但数量毕竟是有限的。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国家出台一些指导性意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比
如大学生村官开展的如火如荼,同时这批优秀的大学生也为广大农村做了事,参与了工作,也取得了成效,但这对就业状况的改善似乎也是微乎其微的),在税费等方面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优惠,在公务员考试制度外设立了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专项贷款,还提出了“特设岗位”这一就业政策,大学生可以通过考试争取到一些特别设置的岗位,参加就业,但这些政策都没有形成规范的法律法规,实施起来缺乏力度,取得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并不尽如人意。
不仅是上面严峻的现实,另外建立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其必要性。
缓解当前我国失业压力
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主要原因是我国当前正处在体制转轨时期,以前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存在的隐性失业问题都暴露了出来,下岗职工、新增劳动力、农民工进城等造成我国每年的劳动供求缺口达到1 500万左右,失业问题非常严重,再加上大学生的扩招,每年有400多万大学生进入社会,加剧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失业问题。可以想象,一批虽然是年过20的大学毕业的青年,刚一结束近乎天堂的大学生活,便遭受刚就业便失业,或者是根本就不了业的打击,突然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却只能整天游荡在大街上的情景。构建大学生社会保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我国失业的严峻形势,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构建。这也是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二.减少人力资本的浪费
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是非常巨大的,据有关人士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花费大约在22万左右,这部分投资不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家庭,都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大学生失业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使人力资本投资失去应有的收益,给国家、个人和家庭带来很大的损失和不良的社会效果。如果长期下去,将降低人们对教育的良好心理预期和对教育事业的公信力,不利于国家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不利于社会的长久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
那么对“天之骄子”面临的如此的严峻形势,在社会保障方面,能有哪些可以有所帮助的措施呢?
特别针对失业这项,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存在。网上对此已经有很多评论,其中有很多都是对其可行性的质疑。我认为,这项制度的施行,确实没有难度,可这却是一项被动性的政策。大学生已经失业了,然后对他们发放救助,以示关心。有效果,却治标不治本。虽然社会保障制度看上去就有好像是,在悲剧发生之后对其实施的补救补助措施。但我们仍期待可以从中寻找一些可以触及问题本质的解决方法。比如在制度模式方面,在财政预算、补贴方面,在保障程度方面等等也许都可以找到一些方法途经。
最后,对于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失业问题,其实真的应该找一下主观原因不是吗?
公共事务学院政治系沈文博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感想
大四下半学期,我们都开始找工作了,这时候我们深刻感受到当今社会找个理想的工作并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5年,官方公布的该年大学生就业率是84%,即使以这个数字来计算,当年一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人数也达到了四十万之众,在如此惨烈的现状中,有人惊呼中国的大学生过剩了,有人抱怨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太低了。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学生找不到工作了,可是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抱怨大学生不好用,没有动手能力,没有工作经验。我们虽然有很大的教育规模,做了很大的投资,可是我们的质量不好,影响到了我们的人才市场和产业的发展。
就业难有很大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被动性。也许是受东方文化熏陶,中国人在性情上比较内敛,因此,在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畏畏缩缩,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放弃了一些就业机会。虽然就业需求有所减少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不能就此失望,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挫折,认清形势,确立适当的择业目标,客观冷静地分析就业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有一方面因素是大学生眼高手低,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若掌上明珠,这些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不能做到生活自理,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家务都不会,会的只是纸上谈兵。
现在是市场经济,公司要招聘进来就能为公司创造利润的员工,而不是实习生。而且,有过工作经验的人容易与人相处,他们会更好地安排时间,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走上了社会,我们不能再报着“我是一名大学生的”心态了,因为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我们若是再抱着这幅清高的样子,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现在是应届生,若等毕业了一年成了历届生时仍然在失业当中,那到时候就真的要检讨检讨自己的就业思想,重新自我定位了。
第四篇:大学生劳动与就业课后感想
大学生劳动与就业课后有感 这学期,我很荣幸地选修了“大学生劳动与就业”这门课。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就业的知识,它将会有利于我将来的发展。与此同时,课堂上讲的内容也拓展了我的视野,比如:沃尔玛与家乐福的竞争史、佳能与尼康的发家史等等。
一位位成功企业家的经历引起我深刻地思考,特别是在创业方面。我觉得,创业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业类型十分重要,既不可好高鹜远,又要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今后的创业之路是不是能走得稳走得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创业之前的准备是否扎实。我们年轻人心态比较浮躁,觉得准备期的积累与将来的创业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根本不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将来的发展,如果我们没有准备的创业,那么面临的必将是失败。首先,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吸收各方面知识,因为创业不是只有某一方面的知识就可以的了,创业需要的是见多识广。我们可以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在校期间可以多参加学校活动,实习期间多进行个人实践,甚至兼职时也能锻炼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能力。”其次,我们要虚心求教,以此吸取别人的经验。我们毕业后最好先到相关企业磨炼几年,这样既能增长见识,又可以吸取经营管理的经验。要做有心人,深入企业可以切身了解怎么做会成功,怎么做会导致失败、造成损失。
看着唐骏以身价十亿成为打工皇帝,我感叹不已。我觉得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增强个人竞争能力也是将来踏入社会前的重中之重。我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就不能闭门造车,而必须敞开大门,走向社会,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的洪流中去。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才能在创业过程中获得成功,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就业竞争的加剧,转变就业观念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件大事。从自身条件和当前的社会形势立足,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切忌好高骛远。大学生不想做普通员工,有学历的人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识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的身份!其实这种“架子”只会让路越走越窄,我并不是说有“架子”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但我相信,在非常时刻,如果还放不下“架子”,那么会让自己无路可走!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生,就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如果我们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当业务员,那只有挨饿了;如果能放下架子,那么路就越走越宽,也没有走不通的路!如果以一个平常人的心态去找工作,就业还是这样的难嘛?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架子,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你值得走的路!放下架子比放不下架子的人在竞争上多了几个优势:如果能放下架子,我们的思考会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而能吸收各种资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资讯库,这将是最大的本钱。如果能放下架子,我们就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身份的顾虑!其实放不下架子的人就是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阿里巴巴CEO马云的一句话“只有心中无敌,才能无敌于天下”让我感慨良久。我想,只要心中无所畏惧,则可以大胆地面对全世界。在平时浏览各种资讯时,我发现去西部发展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有利于开辟我们健康成长的新途径,有利于推动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在西部艰苦工作的磨炼,必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对于我们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现阶段国情、磨炼意志、砥砺品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今天的西部边远地区,依然比较艰苦,有的地方甚至还很落后、很贫穷。但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人才,人才发挥作用的空间就越大。许多服务西部的大学生的先进事迹都证实了这一点。我们到西部工作,既是接受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过程,也是创造业绩、做出贡献的过程。
经过了一年的思考,我还是决定准备四年之后去考取研究生。因为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男孩,喜欢与书本打交道。我也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虽然我觉得自己有点管理方面的能力,但我的心太善良了。在尔虞我诈的商场上,我难以应付。所以我不会选择经商,商场太复杂了。现在的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专业课,专业课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专业课的知识将来一定能用上的。我不能再像高考前那样的努力学习,那样即使考出很好的成绩也不能说明我的学习能力强,而且
离优秀有点远;我想成为貌似平时经常玩,到了考试前几天努力一下,就可以考出很好成绩的人,我觉得这种人有成功的潜力!我认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应该具备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能力,把从学校里、讲堂上、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科学转化并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做到不管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都能做到。我会坚持能力提升,培养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
第五篇: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副题
姓名 失业问题是我国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在应对这个挑战的过程中,政府的战略选 择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变,从最初实行再就业工程,在世纪之交的几年中逐渐过度到,采取“再 就业”和“失业社会保障”双管齐下的方针,来应对严重的失业问题,因此,促进就业和健 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两个影响深远的重要目标,两者之间有着紧密 的内在联系,一、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目前我国正处于失业最高峰时期,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今,从 我国下岗失业的总人数一直有增无减,特别是随着并轨工作的逐步推进,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急剧攀升,在应对当前现状时,俺们有必要理清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根本关系,这对于俺们解 决失业问题有着非常必要的意义,就业与社会保障分属不同的范畴,就业主要属于经济发展 的范畴,充分就业是各国宏观经济追求的目标,就业状况也成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之一,正如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要相协调,促进就业同样也需要与社会保障发展相协调,在就业压力较大时,首先要积极扩大就业,并通过适度的社会保障来促进就业,社会保障改 革与发展至少应以不妨碍就业为前提; 而在就业压力相对较小、就业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则应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适当提高保障水平,二、当前就业格局的变化与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中的问题
(一)新就业格局的变化给社会保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我国新增劳动力规模巨大,农 村劳动力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向城市转移,因此就业压力将长期持续存在,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入 wto 之后面对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加剧的大环境,我国就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就业市场化,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劳动力市场逐步发 育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初步形成,计划用人机制被基本摒弃,就业市场化格局已不 可逆转,其结果是就业双向选择,人员在公司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流动加速,供求矛 盾显性化,失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常态”,就业方式和渠道多元化,一方面,伴随着 结构调整,股份公司、私企、外企及个体经济成新增就业的主渠道,而国有经济单位正规就 业一统天下的就业局面已成历史,检举提问人的追问 2009-06-24 21:28 谢谢你,4000 一 6000 字,检举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4 21:28 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变动及全球化导致 的剧烈市场竞争,正规就业相对萎缩,劳动力市场中的部分弱势
群体,特别是下岗失业工 人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不得不进入非正规的灵活就业领域,此外,从就业的产业结构角度看,第一产业就业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明显上升,就业格局的深刻变化,给社会保障带来前所未 有的冲击和挑战,制约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也损害劳动者依法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二)新旧体制衔接的困难检举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4 21:291998 年以来,中央政府提 出“三条保障线”政策:国有公司下岗职工在就业服务中心最长可领取三年的基本生活费; 三年期满仍未实现再就业的,可继续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时间最长为两年;享受失业保险 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可申请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为实现失业保障的社会化,从 2001 年 1 月 1 日起实行“两条保障线”政策,国有企业原则上将不再建立新的再就业服务 中心,下岗人员原则上不再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而是与公司依法解除劳动关系,按照规 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实现下岗与失业并轨,不过,这新旧两种社会保障体制如何衔接的问 题,不论在实践中还是政策研究中,都是一个难点,目前来看,从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过渡,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第一,“下岗”转“失业”存在困难,第二,集体公司下岗职工 进入新体制存在困难,第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之后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检举回答人 的补充 2009-06-24 21:30
(三)社会保障制度普遍原则下的实质性不公平下岗失业人员内
部却具有很强的异质性,按照与原有单位关系的 不同,可划分为四类下岗失业人员,即国有公司失业人员、国有公司下岗职工、集体公司下 岗职工和“放长假”人员,四类不同的身份即意味着他们在失业保险、养老保险、治疗保险 等方面享有不同的待遇,一般来说,对于已经解除劳动关系的国有公司失业人员而言,养老 保险已经由 原来的单位足额交齐,失业后续保即可,他们往往比较愿意续缴,而对于大部分无法解除劳 动关系的下岗职工和“放长假人员”,个人账户不实的情况较多,续缴养老保险相对困难,此外,在职职工与下岗失业人员的差别、下岗失业人员内部的差别非常显著,但养老、治疗 等社会保 险是按照普遍原则征缴费用的,因此,在目标人群的身份、收入等因素存在种种不同的情况 下,看似程序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困难重重,公平的效果也没有足够彰显,反 而在某种程度上带来更大的不公,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身份认定不能象征下 岗失业人员的全部,第二,社会平均工资不能象征下岗失业人员的客观经济收入,这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