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南映象的感想

时间:2019-05-12 11:5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云南映象的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云南映象的感想》。

第一篇:观云南映象的感想

观<<云南映象>>的感想

这学期我选修了舞蹈艺术知识与欣赏课,在这堂课上我学到了很多。我观看了许多的优秀舞蹈表演。每到周二我都期盼着去教室上这堂生动有趣的课,记得老师给我们上过一趟非常震撼的课,他给我们看了一段原生态歌舞名叫《云南映象》。我当时看的第一感觉就觉得它要表现的东西很原始,很野性,同时又很有生命力!

舞蹈,可以说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礼乐”中“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曾言:“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所谓原生态舞蹈,应当是在古代先民们的日常生活劳动时间中产生的,它是民间的舞蹈,具有“文化源头”的意义,较少受到“现代化”的入侵。

开始时有一段沙哑的旁白,是杨丽萍说的,很鬼魅:“天地混沌的时候没有太阳,没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东边亮了,再敲一下,西边亮了„„”伴着“神鼓”歌谣,《云南映象》拉开了序幕,舞台上大约几十面大鼓响起了粗犷、豪放的鼓声,那鼓点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头,表达出如火山爆发般的原始生命力。

《云南映象》是一台传统和现代之美兼而有之的舞蹈。全剧由《太阳》、《土地》、《家园》、《火祭》、《朝圣》和尾声《雀之灵》组成,“云”、“日”、“月”、“林”、“火”、“山”、“羽”等舞蹈元素展现人们的劳动、欢唱、爱情和信仰。虽然当中没有太多的语言,一般都是以当地少数民族的人民为主要演员,不论男女,都是相当的豪放,动作和穿着都很原始、野性。这台舞蹈,通过灯光、舞台的转换来变换场景。声光效果的奇妙运用,将舞者的肢体语言发挥到了极致。有的舞台上只有屏幕,没有演员,演员的人影和热带雨林的光影在屏幕上虚虚实实地交错,像五彩的抽象画也像云南工笔重彩画。它使舞者变成了林中的精灵,与自然融为一体。

整台舞蹈,舞者们的动作很是夸张,跳跃的幅度很大,击鼓的声音也很大,我想,这应该是要很多力气的吧,所以看得出来,不管是男的还女的,体格都很强壮,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强硬的体格,从这一点,也可以或多或少的反应出少数民族人民的淳朴。整场歌舞,没有太多人工雕逐的痕迹,演员脸上自然的笑容和对舞蹈的沉醉,以及举手投足间恣意狂放的喜怒哀乐,都可以让观众体会到强大的生命力。就连歌词都是那样的本真。“太阳歇是歇得的,女人歇歇不得;女人歇了火塘会灭,女人歇了男人要病”、“哪里好吃哪里在,哪里好玩去哪里”„„旁白又是出自杨丽萍,她跳舞的时候,我已经分不清是真的是她在跳还是她的灵魂在跳,她的身体很是柔韧,使我想到了康河的柔波里的水草,既柔软又有生命力,舞蹈时快时慢,一抬头,一转身,动作都很有力度,总之就是该柔的柔,该有力的又很有力,仿佛,她就是舞蹈的女王!这使观众能深深体会到这些歌唱和舞蹈的灵魂,在烟盒舞中,男女的情爱是如此的真挚、圣洁。人是万物生灵的一族,是生灵就会有繁衍,有了生生不息的繁衍才能体现情爱和生命的无尚崇高。

再来看看服饰和服装。《云南印象》充分展现了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具有本民族人文文化与审美趋向的服饰、服装。例如:白族的风花雪月,纳西族的披星戴月,彝族的莲花图案,火图案等,都是原始人类对自然万物的心灵感应。这种心灵感应无不出自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尊严、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形成了各民族的人文文化和审美意象。

最后再说说道具和舞美。对于一台大型舞蹈来说,道具和舞美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像《云南印象》将民族民间的原始道具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确属罕见。如:佤族的木鼓、太阳鼓、牛头;哈尼族的芒鼓;彝族的铜鼓及藏族的转经筒等,都是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蕴含着各少数民族最原始、最古老的文化传承和精神。

我认为,这种民族味道很浓烈的艺术应该得到大力的支持,传承和发扬下去,因为这些能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生命的真谛,我们现在的社会很需要这种淳朴而又生命力旺盛的东西,来不断的激励我们,同时,如果作为单纯欣赏的东西,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道德情操,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会喜欢。

我从小虽然没接受过什么舞蹈训练的熏陶,但对于舞蹈还是知道些的,央视举办的电视舞蹈大赛陆陆续续也看过一些,人们总说,练过舞蹈的人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比如,芭蕾演员的一举一动似乎都透漏着高贵,我想这就是舞蹈的魅力。对于舞蹈家,也是知道一些的,比如60余岁的孔雀公主刀美兰曾经给周总理跳过孔雀舞,黄豆豆艰辛拔高终于考入上海舞蹈学院。这学期由于教育部八大类选课要求和自己的喜好,加入了舞蹈鉴赏这个班,在这一学期的舞蹈鉴赏课中,欣赏到了黄豆豆舞蹈作品的《醉鼓》,只是一小段节目,黄豆豆在舞台上全心的表演着,可曾有几个观众了解他如今的风光背后曾有着怎样的汗水和泪血的付出。我想,舞蹈就是台上一分钟的表演,台下十年功的付出。年幼的孩子们为学习舞蹈压腿而疼的哇哇大哭,在课上,老师曾说过,在练舞房里,最不值钱的就是眼泪,所以,当我们不管通过任何途径领略到舞蹈家用自己的身体诠释给我们的美以后,请为他们鼓掌,不仅是为了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美的享受,也是对他们舞台后辛苦付出的肯定与赞赏。

第二篇:云南映象的观后感

<<混沌初开>>个人赏析 首先,它是一部大型原声态歌舞表演,通过美妙的音乐、优美的舞蹈反映了云南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它的主要内容有太阳、土地、家园、祭火、朝圣五个篇章。讲述了云南人民对太阳的崇拜,对土地的向往和酷爱,对家园的眷恋,以及对火神的敬仰,朝圣虔诚的心理。自力更生舞蹈语汇音乐、语言表现了云南人民的美好心情。全剧结构严谨,一个篇章接着一个篇章,尾声《雀之灵》把观众带进了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意境。

节目在淡淡的音乐中拉开序目,天地一片混沌,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传说中的盘古出现在眼前,充满了激情,顿时开天辟地,崭新的世界映入眼帘,升起了红日,人们欢歌载舞,一副热闹的景象,令人心潮澎湃,配上混厚的话外音,东边亮了,西边亮了,彝族人民敲起澎湃的锣鼓,唱起幸福的歌谣,非常雄伟、壮观。

接着的一个篇章是土地,人们用歌舞,反映了人民热爱土地的心情,最有特色的是《月光》,各族少女穿上不同的服装载歌载舞,轻舞霓裳,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表现人们对土地的眷恋。那种源自内心的喜悦随着音乐在升腾,穿透肢体,身体在舞动,灵魂也随之摇摆,欢悦。姑娘们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自由灵动的光芒,那笑意如此自然,让所有的观者都为之动容。

在“朝圣”这一个场景中,虔诚的人们满怀着自己坚定的信仰,不畏艰难险阻,不怕高山激流,只为了心中的信仰,最艰苦的过程便有了意义,一切的努力都有了目标。那么单纯的信仰,那种单纯的执著,令人感动。最后,经历了千辛万苦,只为了把洁白的哈达献给最崇敬的信仰。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最有特色的节目就是尾声《雀之灵》,悠扬动听的音乐,衣袂翩翩的孔雀舞,舞蹈家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情感、表情、全情的投入演出,展示了最美好的画面。宛若一只美丽的孔雀,在大自然中,时而抬头,时而嬉戏,时而欢歌,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观众的心也不由自主的进入那空灵的世界,一起翩翩起舞,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与快乐!傣族人民把象征爱情的孔雀的太阳鸟,以此表达人民对火神的崇拜。

舞台上的演员们,恰似来自民间,田间地头,那一种深深的投入,用舞蹈演绎着对生活的热爱。以最朴实的生活状态,用最简单的歌词,歌颂着母性,歌颂着任劳任怨,为全家辛勤劳作的女人。用最朴实的舞蹈,诠释伟大孕育于最平凡的生活。

高亢的海菜腔,久久回响在舞台上。其中留下最美好感人的一个画面,“蚂蚁走路”的结尾,男人和女人孕育了下一代,一家三口甜蜜温馨的生活画面,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最平凡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生活;最简单的生活,也就是最快乐的生活。

最后的尾声:雀之灵。悠扬动听的音乐,衣袂翩翩的孔雀舞,舞蹈家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情感、表情、全情的投入演出,展示了最美好的画面。宛若一只美丽的孔雀,在大自然中,时而抬头,时而嬉戏,时而欢歌,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观众的心也不由自主的进入那空灵的世界,一起翩翩起舞,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艺术的感染力,让人的心灵净化,感受一切的美好!这用灵魂舞蹈出来的美让人久久回味,深深震撼。感官愉悦是表层的,而心灵震撼才是美的力量的极致。

总之,这是一切都是精彩绝伦,独特的音乐,现代式的舞台,反映了民族的习俗,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第三篇:魂之舞——《云南映象》印象(文图)

魂之舞

——观杨丽萍的《云南映象》

文/ 兰质慧心

摄影/兰质慧心

“天地混沌的时候没有太阳,没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东边亮了,再敲一下,西边亮了„„”

古老的“神鼓”歌谣单纯中混合着亘古洪荒的味道,在一点点混沌的光亮里迎来第一声鼓点,也迎来了杨丽萍策划并主演的《云南映象》的序幕。

所有人被那鼓声摄魄,接着看见了黑夜,天地,光亮,太阳,看见大地终于苏醒,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那与神对话的鼓声。

《太阳》一场开始了,太阳鼓,老虎鼓,铓鼓,神鼓几十面鼓合鸣,它带我们寻找那逝去很久的人类的语言,鼓在他们眼里不仅仅是一种乐器,而是一种崇拜,他们用鼓声和舞蹈来与神对话。那些敲鼓的人们,用他们的刚劲,激情交结着虔诚与信仰,仿佛在说,“我是野火,我是风,我把魂魄铸进鼓里了,把种子留在腹中”。因此那鼓声摄破天地,神听见了,神看见了,神感动了,神给予了。就像那“神鼓”庆贺生育的唱词:“刚生下来的娃娃,听不见,看不见,话也不会说;敲一下,耳朵就听见了;再敲一下,眼睛就看见了„„”。他们在向神述说自己的生活和愿望,他们崇拜生殖,祈望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希望绿草常青,清山净寨,他们要驱邪避灾,表达美好的祝福。这是人类自古以来最单纯的愿望,这愿望真诚而纯净,所以神很容易听得见。为什么现代社会,神已听不懂我们的语言,听不见我们的心愿,是神不满意我们过度膨胀的欲念吗?还是我们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诚挚过,虔敬过,无论是对神,还是生活。那鼓声,让人觉得,也许我们最终还将走向最初的纯净,只是我们迷失得太久了,已找不到回归的路。那鼓声带着我们走过千百黑夜,终于走在了看见光亮的路上。敲鼓的人们纯净而虔诚的眼睛,让我相信,重要的不在于神是不是真的存在,而是我们不曾像他们那样单纯过,相信过,真诚过,虔敬过,因此我们得不到,也找不到归路。那鼓声让我突然有种惊梦之感,是不是原本真的空空无大千!

“太阳和月亮从东到西追不停,开天的时候就走成一路了。”

太阳落下了,月亮升起。《土地》一场开始了。《月光》一节,在柔婉轻灵的音乐中,凝脂净盈的月光下,女神般的身影出现了,在月的华彩下,有形而又无形。那舞姿轻灵得没有呼吸,因为那是和神的约会,所以柔美,轻盈,宽广,圣洁。她让你觉得舞蹈是一种可以通灵的语言,如同小时候奶奶告诉她的,舞蹈是为了和神对话。天地无限,人心可以穿过广袤的时空而融进大地的呼吸,日月的明暗,从而由有形变得无形,由渺小而变得广大。那一刻,你会相信,只要你可以拥有和那月光一样圣洁的愿望,你就可以做得到。

“男人和女人从生到死离不得,辟地的时候就连在一起了。”

男人和女人出现了。那“海菜腔”的歌声清亮,高亢,一切的音色和高度都是世俗之外的,而这又恰恰是他们日常生活里唱着的,彝家姑娘们捕鱼时,一边划船,一边唱歌,歌声就像水中随波浪起伏的海菜。“花腰彝歌舞”里,他们劳动,蓬勃,欢畅,信仰,他们把声音送到云彩里,小河边,树尖上,还有大地里。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他们走过白天,穿过黑夜,哪里来,就哪里去。“烟盒舞”和“打歌”里的男女谈情说爱,用模仿各种动物交尾展现爱的高潮,如“鸽子渡食”,“鹭鸶追鱼”,“阳光下的蚂蚱”,“蜻蜓点水”,那身体的接触方式融合了美感和人们最本真的爱的愿望,趣味中体现着与天地生灵最自然的贴近与契合。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人可以和天地万物沟通,而不是现代人那自以为是的高高在上。同时,舞蹈也是他们真实生活的一种记录,一种叙述,如同《女儿国》中杨丽萍那近乎天籁的声音:女人不去吃苦麽,日子过不甜呢;天上不有个女人在这麽,天就不会亮了;地下不是有个女人在这麽,地就不长草了;男人不是有个女人陪着麽,男人就要生病了;山里不是有个女人在这麽,山里就不会有人了。此外,舞蹈也是人们对大自然现象,对生命本质的一种认识和表达,所以舞蹈的美不再表现为一种技术美,而是表达着形体美之外更真纯的生活和内在精神。那些舞者大部分来自田间地头,他们不是演员,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一种融入血液的本真,所以,舞台不再是舞台,而是一种真实生活的重现,一种精神之旅的重生,是人们和天地之间对话的最美的记录。是杨丽萍又回到民间,将那来自土地深处的宝藏挖了出来,并还原了它本该拥有的瑰丽。艺术是需要用一颗朴素的心来表达的,艺术离不开真实的大地,而在这个喧嚣浮躁和习惯雕刻的时代,是什么让她拥有了一颗纯净的坚守之心?

“走过雪山,走过荒漠,你从哪里来?嗡嘛呢呗咪吽„„”

在日常生活的欢趣和无限延伸里,总要迎来那光明神圣的时刻。《朝圣》一场以一种盛大,庄严的画面,时而空灵,时而厚重的音乐,让所有人舞动在风雪里,走向神秘的救赎之路,走向那座金色的山。那童谣唱着:金色的山里有一个金色的湖,金色的湖里有一颗金色的树,金色的树上有一只金色的鸟,金色的鸟唱着一首吉祥的歌。那童谣引领所有人一起跋涉在路上,有转经筒陪伴,用身体丈量路途,亲吻大地,走近神山,走向理想。风雪的来临是为了卷走苦难,踏过荒凉是为了走向安宁。他们想明悟自己的罪孽,希望有圣湖一样明澈的心,并愿意穿过火,而走向光。他们祈祷,不为自己,是带着牵念和祝福,带着神的意愿,走向神。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嗡嘛呢呗咪吽”伴随,就有神护佑左右。也许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包括文化传统,象征体系,以及宗教信仰。我知道他们是真的相信有神在的,而我在他们的相信里看见了心系一念的力量,看见了心灵干净就可以飞起,看见艰难后面就有光明的火焰。而我们,要经过多少苦难,才能相信平安就是福?要承受多少折磨,才能体会宁静就是禄?要轮回多少生灭,我们才能明悟涅磐就是寿?如果真是这样,神的暗语对我们人类是多么好,不管神是否真的存在。

“你在哪里舞蹈?月中寂寞的身影?云头飘落的羽毛。你在哪里舞蹈?彩虹上旋转的舞裙,心里猜不透的梦兆?”

一只云南人们心中崇拜的美丽图腾——孔雀,出现了。《雀之灵》以她静谧中的灵性,和谐中的圣洁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每一个轻盈的舞动都是一次飞升,每一次飞升都是对光明的融入。舞蹈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优美的形体的呈现,舞蹈变成了她求道的方式,她的舞姿就是她的魂魄在飞动,她在用灵魂舞蹈。岁月没有在这只孔雀的姿体和脸庞上留下任何痕迹,也许这是她已经虚空粉碎而走向神性的象征,所以,她有了其他舞者没有办法体会的感觉,“每当在我心里的场地里伸开双臂起舞时,我感觉到臂膀无限延伸,延伸,这时,神会握住我的手,我能感觉到的灵魂从我的身体里飘荡开来,这种美妙的感觉使我的灵魂得到了最清静的安抚。”也许那感受就是破尽无明,朗然大觉。

“天大,只有一个,地大,只有一堆,不要说草木无言,万木造大地都有原因。祖先告诉我,大地时原创者骨肉变化。我把身体紧贴泥土,立刻明白了祖先的传说。”

也许,是这样的,《云南映象》的所有舞美,鼓声,光影,音乐都会在落幕的瞬间关闭了一种投入,一次震撼,一种融合,一次回归,但在我转身走出大剧院的每一步台阶上,又分明都能听见一声回响:紧贴大地,灵魂安宁。

第四篇:云南感想

云南考察总结

姓名:侯芝

学好:080602135

班级:08环艺2班

这次我们美术学院到云南考察,对云南丽江、大理、昆明等进行半个月的专业考察让我们了解云南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民族建筑特征等知识。

云南是一个以卡斯特地貌著称,连接着高原雪山和热带丛林的神奇国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沟谷纵横,湖泊遍地。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也是宗教最多的,道教、佛家、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民族的建筑通过一系列的雕刻、彩绘、构建以及排列。都反映出各民族自身的文化艺术特点。比如大理白族居民的建筑形式,丽江纳西族居民的建筑特色,和宗教建筑雕刻等等。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 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玉龙雪山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丽江古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束河位于云南丽江城北,河、白沙一带是纳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点,也是木氏上司的发祥地。束河的青龙桥,四方街,龙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三眼井是一种特别的水井,它的特点是通过地势,从上到下,三塘水相连,第一眼为出水口,亦即严格意义上的井,用于取饮用水;第一眼井中溢出的水随地势进入第二眼,为洗菜用水;随地势又进入第三眼,此为洗衣用水。因水往低处流的原因,不会污染上面的塘,而用水又比较节约。这一点也说明了纳西先民虽然生活在水资源十分丰富的丽江,但依然对自然怀着一种合理使用,物尽其用的规则。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大理古城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城墙的外墙为砖,上列矩堞,下环城沟。城内市井俨然,布局呈棋盘状,从南到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8条巷。给人以繁盛喧闹的感觉,那么大理城则是古朴而幽静,大理古城内流淌着清澈的叮咚溪水,家家户户养花植树,花果并茂。那隐没在街巷深处的花园茶社是游人憩息佳所,风味小吃餐馆也是外宾喜爱光临之处,传统的大理石工艺品,摆满街道两侧。大理喜洲民居代表了大理市白族民居的风格,观看了三道茶和掐新娘演出都体现了白族文化特色,白族民居特别重视照壁、门窗花枋、山墙、门楼的装饰。门窗特别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门,多为云木、红椿、楸木、云杉等名贵木材,喜上眉梢、麒麟呈现祥等民间吉祥图案,多为透雕或圆雕,门楼等凤凰在上龙在下的雕饰都体现了白族母系当家做主的象征。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东距大理古城1.5千米,影视城造型风格“优美、飘逸、奇特”;结构上以砖木结构效果为主体,青砖青瓦为主要建筑材料;影视城里还可以尽情欣赏大理无限的秀丽风光。

昆明为云南省会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世居26个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傈僳等民族。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各种小吃特产,能使人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素有“高原明珠”之美称的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在滇池里有成群的海鸥,也是因为滇池秀丽宜人。

通过此次云南专业考察,我们领略了不同区域的各个特色,感受到不同数民族灿烂的文化。丽江的纳西族,大理的白族等的民族传统服饰、歌舞、建筑形式,建筑样式,建筑雕刻各具特色,此次的云南考察也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第五篇:观十八谈映象版济源篇心得体会

《“十八谈”映象版·济源篇》观后感

时钟定格在2012年8月29日22时05分。这一刻,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时刻,是济源市永载史册的时刻。由河南电视台录制的大型时评栏目《建设中原经济区 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十八谈”映象版〃济源篇》在这一刻通过卫星频道向全国乃自全球隆重播出了。观后,令人欣喜、促人回味、催人奋进。

围绕这一课题,为了实现济源城乡一体化、为了济源在全省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为了在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中当好先行、为了济源的山更青,水更蓝,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济源市历届领导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拼搏奋进,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实现蓝图目标,带领全市人民干!实干!大干!促成了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个中的艰辛、付出、欢乐、幸福,只有身在其中的市委市政府领导知道,只有牵头在先、落实在前的各个局委、镇办的干部知道,只有为此而付出的全市人民知道。

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济源市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瓶颈、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

从1988年县改县级市开始,济源就踏上了一条改革、创新、探索、发展的艰辛之路。一路走来,风云变幻,回望历程,弹指一挥间。有经验、有教训、更有累累硕果,在探 索中前行、在总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从封闭落后、鲜为人知的边陲小县,到“十八罗汉闹中原”;由县向县级市、省辖市的体制跨越;人均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三;荣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一系列殊荣…… 这些字字珠玑、如数家珍的成果承载着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和真诚付出,是我们济源人为之骄傲的历史名片。

在《“十八谈”映象版〃济源篇》中市委书记何雄和市长王宇燕的访谈即高瞻远瞩、意识超前,又切合实际、勇于实践,并创新性前行,把济源的今天,明天表达、描述地淋漓尽致。始终围绕强市富民战略,突出城乡一体这一发展主题,贯穿持续,着力提升,凸显重干,以“主动改革,先行先试,敢为人先,创先争优”为引领,通过 对规划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要素配置一体化等六个方面的思路、布局、做法和深入解读,全面展示了济源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持续求进、力求先行、创新创造、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下面我就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展示在这里,以使大家深化理解、共同学习、付诸行动,把济源建设的更加美好。

规划布局一体化:全域济源三规合一

按照“市域一体、城乡一体、产城一体、三规合一”的 指导思想,以全域城市的理念规划城市发展,确立了以城乡“一”体化为统揽、建好“1”个中心城区、开发“3”个复合型组团(城区周边4个镇和3个产业集聚区相融合)、打造“3”个重点镇的“1133”总体发展规划。今年,在高标准完成“1133”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将全市528个村(居)规划为42个新型农村社区,重点编制了新型农村社区的控制性、修建性规划,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区—复合型组团—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为主格局,布局优化、衔接紧密、功能完善、统筹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基础设施一体化:同质同向幸福城乡

大力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目前,建成区面积近40平方公里,构建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辐射全市、联通外界的30分钟交通圈,燃气、自来水覆盖率达到100%,供热覆盖率达到4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城镇化率达到51.4%,形成大气、秀气、灵气的城市特色。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镇镇通”高速公路,“组组通”硬化路;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和“村村通”自来水;实现了农村用电、广播通讯、有线电视、宽带“户户通”。今年以来,按照先行建设学校、医院、自来水厂、“六通五化两集中”和“1+10”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原则,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产业发展一体化:产业融合统筹发展

着力把产业发展与中心城区建设、城市功能完善、新型 农村社区建设、农民转移就业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了玉川、虎岭、高新技术3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引导城市规划区内的产业向产业集聚区集聚,工业经济比重占到全市的70%以上,富士康、伊利、特步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我市,吸纳劳动力超过6万人。重点围绕蔬菜、烟叶、薄皮核桃、冬凌草、畜牧养殖五大支柱产业,打造产业核心区、生态集聚区、农业高效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8年以两位数增长。编制了《济源市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0.5%,比去年提高1.7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一体化:精品宜居山水相依

围绕打造精品宜居城市的目标,按照“显山、露水、见林”的生态建设理念,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十大重点区域综合整治、“五小”综合治理等。同时,沿山、沿水、沿路建设生态廊道,使城乡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等荣誉称号。全市的林木覆盖率达到52.24%,城市的绿地覆盖率达到40.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26平方米,全市90%的村(居)达到了绿树环绕、树木围村的目标,城市空气质量连续5年在河南省环境质量良好城市行列。

公共服务一体化:全面覆盖服务均等

优化学校布局,推动高中和职业教育向市区集中,初中向小城镇集中,小学和幼儿园向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推动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全民共享。率先在全省打破城乡居民身份限制,实现了医保、低保、养老保障的全覆盖。医保实现了“六统一”:统一参保范围、缴费标准、财政补助、医保待遇、用药目录、社会保障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均衡城乡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市级医院与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联系的医疗集团,实施全民健康档案工程,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延伸。加大健康城项目规划建设力度,加快医疗中心、康复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健身养生中心建设进度,着力提供集医疗、保健、养老为一体的新型医疗服务。

要素配置一体化:平台延展要素同权

市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左右,用于土地流转奖励,全面推动土地流转。目前,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83.9%,组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1个,培育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16个,直接带动了5万余户农民发展致富,全市职业化农民达到4万余名。把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延伸到社区,构建市、镇(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率先在全省出台城乡居民就业服务均等化政策,实施无差别的城乡就业创业服务,建立全省最高标准就业补贴,全面提高居民就业创业能力。实施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和小农水工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对部分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颁发了《集体土地房产证》 和《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

下载观云南映象的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云南映象的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云南采风感想。

    云南感想 云南短暂的采风生活过去了,回想想起来,有苦也有甜,有美也有丑„„最大的感受就是云南的民族建筑风格、云南的民间艺术、云南的古城建筑给我们带来的新鲜感。其中最另......

    观《非你莫属》感想

    《非你莫属》观后感 去年偶然的一次上网中看到了《非你莫属》,看了一次之后感觉还不错,主持人的风格以及老板的问题也不错。从此,基本上每期我都看。特别是上了事业规划课之后,......

    观房展会感想

    观2011济宁金秋房展会有感 房展会圆满结束了。 三天的华丽登场给济宁房产界带来了无限的荣耀,房展会不仅是各家房产公司展现自己实力、展示良好员工形象的平台,也是各家房产企......

    观信仰感想

    每个共产党人应撰写好自己的信仰故事 看完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一个个共产党人用自己真实的故事把信仰这个看似抽象的东西刻画的生动真实,把信仰这个看似“高......

    观《钱学森》感想

    观《钱学森》感想 中国,这个响亮而伟大的名字伴随着新世纪的步伐,走进了我这小小的世界。每当我看到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就会为这伟大的祖国而乔傲,为党与国家领导而自豪。自己拥......

    观烈士陵园感想

    观烈士陵园感想 2011年8月10日下午,我们陆丰社会实践分队来参观了参观了雄伟、壮观的陆丰市革命烈士陵园,通过参观访问,使我们对陆丰老区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更透、更清晰的了......

    观训感想

    军训稿 那一排排的队伍犹如大树般伫立在塑胶跑道上,那一声声口令响亮的回荡在每一个莘莘学子当中。口令变了,队形也变了,这就是军训,一次有组织性的活动。 军训,是一种考验、磨......

    观升国旗感想

    观升国旗感想 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是我们一生中难忘的日子。 今天早上三点半,我被闹铃吵醒,只见闹铃的名字叫国旗,我当时就从半梦半醒的状态醒了,心想一定不晚了。我穿好衣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