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色纪念地考察活动小结-鲁迅公园
“红色纪念地考察”活动小结
考察地点: 鲁迅公园 考察时间: 考察成员:
小组组长: 活动心得:
考察红色纪念地心得
对于鲁迅公园至今仍深深留在我脑海里的是鲁迅纪念馆一进门的地方看到的那面墙上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鲁迅先生是家喻户晓的,尤其在中学时,我不仅仅是被他写的小说著作深深地吸引了,不仅仅是他那种独特的细腻的描写笔风所震慑住,我更喜欢的是鲁迅先生在那个严峻的社会背景下,他的个人角色是那样的不得不多面性却又是那样的永远都是站在光明的那一方。
在纪念馆入口处,洁白的墙避上的烙刻着鲁迅先生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爱国仁人志士的人生信条的对联,传唱的正是当时大多数国人在外敌面前所缺乏的那种正气凛然的傲骨。在展馆中间有一片空地是先生和几位知识青年交谈的蜡像,从这副蜡像就可以看出,先生的那股痴痴的赤赤的救国热情,他们每一个人都向前倾着,激烈的讨论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先生在自己的申报·自由之谈刊设里就曾经使用过一百多个笔名,鲁迅只是其中的一个;这可以想象,先生在旧社会背景下为了唤起全国群众胸中那颗沉睡已久的爱国之心而不得不伪身的举动是多么的让人震惊,可以想象,先生在民主革命的先驱道路上所历经的风风雨雨。
纪念馆在一位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完毕,我们不得不从展有鲁迅先生生前用过的家具、穿戴过的衣饰、他的作品的石膏雕塑、木雕还有关于他的一些影视资料以及有他特殊笔迹各种演讲稿、原作品、作品手写稿的海洋中不舍的离开。在这里对那位志愿者表示感谢,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学习到鲁迅先生的精神,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也志愿加入中国志愿者组织,多为别人做些贡献。
在我们的这次党校活动中,我第一次这么零距离的接触到这个让无数志士都不得不钦佩的高人、哲者,这样的交谈是在我的中学语文课本难以享受到的,那真的是在和一位高人交谈。我去过一些烈士陵园,我想大多数红色纪念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和伟大的红色革命都有着一段或几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或者传说。我想,在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角度去看待周树人前辈身上的具有哪些需要我们学习的精神素养、思想品质真的是没有任何定数的了。但至少,作为我自身,我先得把他的一些小优点真正的像上课一样复习并消化掉:爱国但必须理智的爱国,不做所谓的没有思想信仰的愤青,遇事必须镇定,临危不惧;尽自己一切应尽的力量,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奉献自己的一切,必要的时候,党需要我,人民需要我,我就得挺身而出,哪怕是让自己辛苦些,哪怕是为国捐躯也是必要的,因为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鲁迅先生的笔锋甚是犀利的杂文,我们也可采取舆论文化的交流方式,在思想上精神上给一些正要走上错误道路的人士指明明灯;面对一切企图分裂国家、企图独立、企图通过某种手段干扰我们正常社会秩序的邪恶势力,我们当然也不能忘记他的那句名言,并且要一切听从党的组织领导,实施一些合法的措施,并采取实际行动,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阻止,就像今年的钓鱼岛事件,我们就应该站好自己的位子,时刻维护祖国的利益。
除此而外最令我感动的是鲁迅公园里那些活动的人们,他们悠闲的生活状态确实为人所动容,其中有一群人,有年轻的,有年长的,他们围成一个圈,在歌唱祖国,那一瞬间真的是被震撼到了,那种人的力量,让我坚信没有什么会阻挡我们,没有什么会让我们这个民族低头。
填写时间:
姓名:
第二篇:红色纪念地考察
“红色纪念地考察”小结
2011年11月12日,我们党课小组一行人来到了一大会址进行参观和学习。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的展览厅,里面排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物,收集了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战况,展示了中共革命前辈的资料,展品中有孙中山、黄兴、秋瑾等革命志士的遗物、手迹;展品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一批早期党员开展革命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和肃穆,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仿佛亲身体验到在时空那一端正在发生着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其中在我们身处的地方便有一件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那便是中共一大的召开。
另外在这次参观时我发现在展馆里新开辟了一个关于辛亥革命的展厅。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站在百年后的中国,回想百年前的中国,笔者不由感慨万千。
如今的中国,国家和谐统一,各民族和谐相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突飞猛进之发展,经济实力更是跃居全球第二。如今的中国,中山先生未了的梦想一一得到实现,中国变得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强盛团结。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80年光辉发展历程的了解,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大家在思想上都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更加珍惜现在的良好条件,努力学习,时刻准备为党的伟大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小组一行人又在11月18日去了学校的校史陈列室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学校的整个发展历程,从五十年前的二工大到如今的二工大可以说是开拓进取,砥砺奋进!五十年,印证了二工大的三次跨越;五十年,映照了二工大的创业历程;五十年,孕育了二工大的奋斗精神„„从过去的业余大学,到如今能够招收工程硕士,二工大无疑经历了质的飞跃.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还发现有诸多上海的领导曾为学校题过词,可见,学校是在领导们的殷切关心下成长起来的.接着,我看到了学校在这50年间在教育上取得的成果,有9门课被评上上海市精品课程,有3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以及数十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科研成果奖,从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后我看到了学校在设备,基地建设方面的进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富有二工大特色及时代特征的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人文建设,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培养了一大批符合时代需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多年来,学校坚持与国内国际开展全方位的教学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经验,提升国际视野,同时将我校在职业教育领域集半个世纪的专长对外进行交流,并与国内外教育界人士结下了深厚友谊.总之,通过这次参观,我为能成为一个二工大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
第三篇:寻访考察红色纪念地
寻访考察红色纪念地--鲁迅纪念馆
经过几次党课培训后,我更加对共产党有了深刻的了解。为了实际感受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接受生动而形象的教育,使我们感悟历史,感悟实际,感悟人生,学校组织了我们考察上海的红色纪念地。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沿,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经小组讨论,我们决定去鲁迅纪念馆,感受鲁迅这位用笔杆子唤醒中国人的精神并与敌人做斗争的历史伟人!
提到鲁迅,我是从初中的时候语文课上认识的他,那时学他的百草园给幼年的他带来的乐趣,了解了祥林嫂的悲剧人生,还有那个穿着长衫的孔乙己„时间过去这么久了,但我还深刻地记得那些文章。虽然那时并不了解那个年代背景下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但通过他的文章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少对那个年代的了解,并有种说不出的心酸。我长大了之后对鲁迅和他文章的了解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高中时我学了他的《藤野先生》,深深地被他的爱国情所震撼。后来的《阿Q正传》,使我印象最深,那时的中国人是那么地麻木又无力,看后伤心了好久。他的文章的确是那个年代给人们的指路明灯,唤醒了沉睡的中国。
下面就我在书本上了解的鲁迅做个介绍。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汉族。他幼年丧父,生活寒苦,就靠母亲和姐姐帮人洗衣服维持生计。曾有过百来个笔名,而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故乡》,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等18部。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早上8点钟,我们小组从学校出发,开始了我期待已久的参观鲁迅博物馆活动中。早上的天气很冷,还有点毛毛细雨,不过大家的兴致不减,都很激动。大约乘了一个小时的车,我们来到了位于虹口区的鲁迅公园。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1951年1月正式开放,周恩来总理题写了馆名。1999年9月扩建后的纪念馆新馆对外开放。200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上海鲁迅纪念馆包括鲁迅生平陈列馆、鲁迅故居和鲁迅墓,现有文物资料20余万件。鲁迅纪念馆免费开放,我们在入口的领票处拿票后就带着严肃认真的心情进入了馆内。
鲁迅生平陈列馆拥有1651平方米的陈列展厅,以鲁迅手稿、文献照片、遗物为基础,辅以展示艺术与雕塑、场景、蜡像及多媒体影视等多种展示方法,用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华夏民族魂等五个专题来表现鲁迅为追求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而英勇不屈地进行斗争的生平业绩,以鲁迅的作品、思想和人格来感召观众,让观众在走近鲁迅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馆内我看见了那个时期的一些报纸,杂志,上面都有鲁迅的文稿,还有一些鲁迅的真迹。那泛黄的纸张视乎在像人们诉说着那段不看屈辱的历史,像鲁迅那样的有为人在奋不顾身的为祖国的崛起而奉献!尤其是看到了鲁迅生前在演讲时穿的外套,视乎那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跨越了时空,就坚强地站在我的面前,那种眼神是那么的坚毅!馆内还有许多关于鲁迅翻译的外国著作,那是他把外国文学带入中国,用来激励中国人,让中国人了解外国的情况。
我发现他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也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带来了不少东西。馆内的壁上到处是鲁迅那激情又有力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多么激励人心的话呀!在那个年代不知道鼓舞了多少中国人的心!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一个伟人就这么离开了我们,然而他给我们留下的是无尽的财富,使我们永远铭记他的忠告!
从馆内出来,走廊的墙壁上带出是他的著作。这位伟人的光辉形象必然在我心中永存!
我们的国家现在繁荣了,没有辜负那些老一辈革命家对祖国的期望。现在我们学生的主要目的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奉献我们的力量!继承老一辈先烈的精神与力量,居安思危,报效祖国!
经过这次的考察活动,我获益匪浅,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我感受到了我的重担,作为一名进步的大学生,我更加坚定了我的入党意愿,我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早日为社会和国家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08机工A# ### 2010年9月28号
第四篇:寻访考察红色纪念地
寻访考察红色纪念地
3月20日早上,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党校的组织带领下,两辆坐地满满的校车载着我们缓缓驶出了二工大校门。怀着崇敬的心情,开始了我们淞沪会战纪念馆的参观旅程。在这里,我看到了一条路和一群人,一条来自不易的路,那是先烈们用鲜血浇筑,用身躯铺就的光明之路,他们就是那先行的铺路人,光明顶使者!虽然这里没有崇山峻岭,但却有庄严的场馆和潺潺的溪水,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深深的烙上了祖国光荣的历史,烙上了革命英雄永垂不朽的光辉。这不只是一次普通的旅行,这还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灵魂的升华·····。
在参观的过程中,导游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淞沪会战的原因,背景,过程,影响及意义等。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争标志着抗日战争真正开始。在此次战役中牺牲的中国军民中,有一些只是十几岁的少年,他们不畏牺牲,应用抗争的精神使我很受震动;特别是国民党军“八百壮士”英雄群体,在空前惨烈的战争中,他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的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整个参观过程都是刻骨铭心的,我只想用我们后辈寻找这历史遗迹来告诉我们当代青年:不要忘记历史,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用无数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当我们沉醉于歌舞升平的和平年代时,当我们赞叹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时,请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英勇牺牲的人,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而默默奉献的人。他们赋予我们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我们肩负着时代的责任,历史的使命,我们责无旁贷。
历史告诉我们,一切通过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实现本国利益的行为,一切把本民族利益凌驾于其他民族利益之上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都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尝战祸之苦,深知和平之宝贵。
步入一个新的世纪。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将在新的百年中将由我们接班。上一代人流血牺牲,历尽艰辛,才使得新中国能够屹立于世界东方。这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但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讲,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骄人的一步,离我们的理想目标还有着遥远的距离。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感觉到我们的前程是那么的光明,我们的事业是那么的伟大!因为那是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国人的事业,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也是我们先人在华夏这块土地上不断开创光辉历史的动力源泉。我们心目中常常涌动的一幅幅上下五千年来华夏儿女奋发进取的壮丽画卷,是我们“爱我中华”,在新世纪里“强我中华”的不竭动力!
恩格斯说:“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新的年代里,在党的领导下,我会珍惜青春,珍惜历史赋予我们的大好机遇;面对历史同样赋予的挑战,我们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实践,勇于创造,乐于奉献,用青春和智慧,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建设发展之路、富裕之路、和谐之路!我们要在奋斗中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青年。最后向那些在战争中遇难的先烈,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前辈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的精神将与历史同在!
2010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刘杉杉 年3月20日
第五篇:党校培训之寻访考察红色纪念地
党校培训之寻访考察红色纪念地
5月28日,怀着期待的心情我们走进了校史陈列室。引入眼帘的是学校发展简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原名为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1984年正式更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00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成人高校转制为普通高校,成为以工科为主,兼有经济、管理、理学、人文、艺术和语言类专业,以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隶属市教委直属的全日制本科院校。
我校的校训“厚生、厚德、厚技”六个苍劲有力得大字镌刻在墙上。学校强调贴近学业、贴近产业、贴近就业,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教学质量为保证、以办学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校四十周年校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四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激励我校师生员工为高职教育努力工作,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一路参观,我们看到了艰苦创业、拼搏进取、团结创新等版块。学校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与时俱进,不断壮大。先后经历了“树全国半工半读一面红旗”、“当成人教育战线的排头兵”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一次又一次的跨越。教学成果、精品课程、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学科建设等版块充分展示了我校老师的辛苦耕耘和为之带来的良好的教学质量。在贯彻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大力开展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我校努力形成“创特色学科,树品牌专业,建精品课程,铸一流技能”的教育教学新格局,保持培养高等工程与技术应用型、知识型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特色,努力推进学校在更高起点上的不断发展。
而后,校史陈列室又向我们展示了我校科研创新、科技服务、特色办学、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在迎来建校五十周年华诞之际,市委副书记殷一璀也曾讲话指出,希望二工大进一步坚持定位、凝聚特色,把培养知识型高技能创新人才作为目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办出水平,形成特色,凸现优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提升办学层次与彰显职教特色很好结合起来,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深化产学研联盟,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积极探索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创新、勇于创业、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进一步锐意改革创新,增强学校发展活力,以创新精神、开放思路,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现代大学制度,与国内外教育机构和企业开展更广泛合作,探索多层次的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新模式,把学校办得更具活力,努力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具有 “更高知识水平、更强技术能力、更大社会责任”的人才。
之后更有名师风采、校友风采使我们看到前辈们的努力。迄今,我校为上海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包括包起帆、李斌等代表人物在内的130多名全国劳动模范及上海市劳动模范。学校50周年校庆,上海起帆科技有限公司特地赠送了一个巨型抓斗。包起帆说道:“创新是最大的力量!”并且希望二工大在将来能够为祖国为社会输出更多杰出的新生力量!此次赠送的“抓斗”象征着航运码头火热的生产,也象征着劳模的奉献精神和杰出贡献;“抓斗”代表着一代代劳模求实创新的精神。“抓斗”将永远留在我校校区,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走向成功。
展望未来版块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坚持立足浦东,服务上海,面向全国,联系世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他方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合作办学之路。我校通过成立教育发展理事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联办二级学院、共建实验实训中心等途径,努力实现校企合作的“零距离”结合。又通过国际合作办学途径,引进、整合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深化,提高学校的教育国际化程度和办学水平。
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坚信:服务上海、面向全国,以培养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必将为上海乃至全国的高教事业发展增添一抹绚丽的亮色。
6月3日下午,我们一起来到鲁迅纪念馆。穿过树林,青瓦粉墙赫然入目。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鲁迅纪念馆”白底黑字的五个大字在正面墙上,苍劲有力。
看过了种着各色植物的庭院,走过摆着鲁迅铜像的大厅,参观了鲁迅生平陈列厅,我们看到了许多不曾在书上看到的东西。无论是文献手稿还是照片,抑或是鲁迅先生使用过的物品,好像看到了鲁迅先生生前的生活。鲁迅先生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投身社会的革命追求真理的不畏精神,不仅让人看到了他文学成就,更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光辉思想和人格魅力。看到这一切,我不禁深思,现在的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更旷阔的的舞台上,我们该有何作为?作为一代大学生,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又该如何咋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他人,为社会做更多更好的贡献呢?
前路漫漫,但我终究相信,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将走向光明,走向一个灿烂光辉的未来,我们将塑造一个新的时代。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08数媒A1
郑玲
2011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