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态与幸福生活--听彭凯平教授讲座有感5篇

时间:2019-05-12 12:0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心态与幸福生活--听彭凯平教授讲座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心态与幸福生活--听彭凯平教授讲座有感》。

第一篇:积极心态与幸福生活--听彭凯平教授讲座有感

积极心态与幸福生活

——彭教授讲座听后感言

8月27日,新区组织了全区教师在人民大厦学习,听了彭凯平教授的积极心态与幸福人生的讲座,听了之后感触颇深大有收获。

彭教授在开始讲座之前,先抛出了3个任务。

1、随口说出:你觉得什么是幸福?

2、拿手机给自己拍一张照片。

3、找个时间打电话给别人,然后说谢谢了,看对方反应。在彭教授布置任务的时候,就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彭氏幽默。对于心理学也是我所热爱的学科,加上彭教授幽默的讲解,更让我听得津津有味,不想结束。整个讲座中他主讲了积极心态与幸福人生,彭教授认为,只有科学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才能帮助我们寻得幸福,创造一个和谐、快乐、幸福的人生。

首先,彭教授阐述了关注心理问题的重要性,讲解了为什么要上积极心理学。他表示,积极心态与中国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当今中国正在向现代化阶段迈进,除了要增强经济实力,更需要重视社会深层次的因素,心理问题就是这个深层次因素的关键所在。彭教授通过对比了西方传统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来阐明积极心理学的内涵,他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反驳西方传统心理学当中的一些观念,举出如充满消极心态的弗洛伊德心理学等例子,深化了听众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讲座中他提到“由于心理障碍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教育的问题,一些美国大学在近年来招收新生时,将心理健康列为重要的考评因素”。彭教授分析了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不同之处,给出了一些关于美国教育的案例,让我们更加理解了中国和美国教育的差别,让我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改进。

随后,彭教授还从神经学、生物学等科学的角度帮助听众理解积极心态的合理性,表明人心理活动中有积极天性,还具体地列举了积极心态的一些外在表现,如真心微笑等。他表示,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所导致的后果是截然相反的,心不正则事不成。而对于如何保持积极心态,他列举了一些具体行为,如幽默、谈心、交友、运动和闻香。让在场听众全方位地理解了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内涵和实际做法。

讲座中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分析了心理学对幸福的发现。他说人类进化有利于我们追求幸福。人类体毛越来越少使我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因为“接触能带来愉悦的心情”。他认为愉快的心情、幸福的感受、满意的生活、乐观的性格、自信的行动和善良的美德等积极心态和行为,有利于增强幸福感。他建议大家经常微笑,这样生活会更加幸福,除了微笑,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欣赏大自然、参加社交活动等,也能带来愉悦的心情。这种愉悦的心情,能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灵活性更强,才更有创造性。

讲座最后,彭教授抛出了一个“福流”的概念,“福流”意即延绵不断的幸福感。他认为,专注地沉浸在某一项工作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主动且目标明确的行动,就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福流”。他介绍,“福流”事件越多人越容易找到幸福的感受,“福流”经历越丰富,人也越容易培养幸福的习惯。

整个讲座持续了3个多小时,一直贯穿着许多笑声和掌声,在笑声和掌声中我们也学习到了很多,不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也让我对以后的教学也有了一定的想法。希望以后能多听听类似此类专家教授们的讲座,从他们那学习更多的知识。

第二篇:听彭教授讲座有感

听彭贤智教授讲座随笔

10月31日,河北省初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彭贤智教授应邀到我校指导教育科研课题工作,并作了《爱的课堂文化构建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听了彭教授的讲座,我受益很深。

世界经济一体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着基础教育走向国际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可持续发展,由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到人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素质的发展。知识经济,教育国际化不单是指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外延形式的国际化,更是指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内涵发展的国际化,归根结底就是人才培养方式的国际化。

一个学生在学校70%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待过的,哪怕待一分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价值取向。学生每天都在呼吸着“课堂文化的空气”,这个空气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对学生一生发生作用的可能并不是知识,而是价值观,包括在其影响下的思想。

我国十年课改,最大贡献就是文化影响力,带有深刻的文化诉求来的,这种文化诉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标志性的话语,一提起课改,人们马上就联想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是我国课堂文化的解放;二是学生素质的发展全面。

课改是一场文化启蒙运动,课改对基础教育界的思想影响无疑是一场大的地震。

课堂是教育最核心的地方。只有在这里恢复人的尊严,教育才能重新赢得尊严;只有在这里摆正价值取向,人的发展才能获得真实的突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学生的活动确实增加了不少,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好事,好于学生不动只听。但多数学生的行为是“被活动”,被老师预设的教案调动得团团转,尚未达到主动参与、主动发问、主动思维、主动解难、主动创新的境界。学生行为应体现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体验,在体验中生成新的认知。师生互动使传统的教学相长理念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使当代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师生互动行为强调教师要走出“讲”的误区,让学生在“读、问、答、做、练、讲、结”的互动过程中,学会知识、夯实基础、增长能力。包括师生间、生生间的“思维互动,问答互动,情感互动,行为互动”等。

当书本知识不再压制师生的合理需求;当兴趣和自主性被解放出来;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人发展的核心价值;当每一个个体受到关怀,人就从不恰当的“工具”角色中解放出来。

作为一名教师,彭教授指出:应始终围绕如何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的成长这一生命主题,其核心价值是儿童主动发展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为宗旨。把学生个性化发展放到突出地位,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信任理解学生。

一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文化濡染的过程,研究课堂教学,核心要研究课堂文化,不研究课堂文化,就抓不住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内涵,就只能在教学技术层面打转转,课堂教学就不会有深层次的变革。课堂是教育发生影响力的核心地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如果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人文关怀与温情,评价更多的指向学生生命成长,那我们的评价一定会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会引领我们的学生走向更高的目标。

构建爱的文化课堂,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知识的平台,让他们的智慧在深层次的思考和碰撞中升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直至争论。

通过教师的爱,培育学生的爱,在爱的互动中,师生感受到的是生命的鲜活、生命的灵动、生命的创造,真正成为我们追求的生命化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加深加厚自己的文化积淀,提高自己的文化与思想素养。语文教师在传授语言文字的同时,要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其中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传递个当代中小学生。其实,语文的大部分篇目都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值得我们去探索、挖掘。语文上课,最喜欢放开让学生辩论,因为“思维民主是创造力迸发的前提”。生命文化课堂是充分尊重、关爱学生的生命的课堂,是体现师生生命价值的课堂。1·课堂充满关爱、真诚。

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是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人,因此教学过程充满关爱、真诚,用“心”去上课,用爱和真诚感染自己的学生,真正关注学生,做到因材施教。2·课堂要求真务实。

教师在尊重教材知识的体系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学习指导等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接受水平,与教学内容相衔接。3·要创新教学过程。4·课堂充满生命活力。5·要有情感投入。

面对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有激情,富有感染力;对教材的理解深刻,能抓住教材中的情感来点燃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有人情味、有亲合力。6·课堂要体现核心理念。

循生命之道,彰显出生命文化独特的魅力。

在教学中能体现出生命意识、生命关怀、生命责任、对生命的尊重,在课堂中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7·课堂教学要有效率。总之,听了彭教授的讲座,我受益颇多。以上就是我的几点感受。“勤读+勤写+勤思+勤行=完美教师”。今后,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努力实现这个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真理!

第三篇:积极心态与幸福生活

积极心态与幸福生活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事:去年,我在北京大学参加领导干部研修班作工作人员时,听了彭凯平教授幸福生活的讲座,近期,我认真学习了哈佛大学的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并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觉得很有体会,今天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不当之处,请大家多批评指正。在开始交流之前,我想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既然交流幸福生活的理论,那么,你自己幸福吗?按照幸福理论来讲,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要对人是否幸福作出判断,需要熟悉幸福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我们就从基本原理谈起。

一、对幸福生活理论的合理预期——真理来源于常识幸福生活的理论研究范畴划归于积极心理学。从当前学者研究情况来看,幸福生活有严格的学术科学基础,是建立在大量事实论证、数量分析、理论推导乃至于生物神经的研究基础之上,有良好的学术规范和体系,是学术界知识的结晶。既然幸福生活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基础上,而且是一门应用科学,我们完全可以信赖,并把普遍的科学原理创造性的用之个体生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幸福理论的基本目标,让人正确阐释人性、成功、失败、困难、进步等各种人生经历,从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维方式或通道,不断创造更高层次的幸福感觉和生活,包括个人内在的愉悦体验,外部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事业上的更大成就。目前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往人的大脑里装各种信息,理论、概念、公式等,越多越好,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信息本身无法决定我们的幸福感、成功、自尊、动机水平、恋爱关系及质量。除了所以这些信息外,还需要我们更好的理解把握认识和运用。举一例子来说明,一个干部去参加我区公推干部的PK,上平台的人暂不考虑,对于不上平台的人会如何想呢?有两种基本的反应,一种人觉得失败、失望、垂头丧气、否定自己,甚至再也不想参加这种竞争性的选拔;一种人觉得从PK中展现了形象、积累了经验、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因而变得更有动力,更为积极向上。也就是说,同样的客观信息,不同的人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解读。一种人解读为灾难,丧失了动力;另一种人解读为机遇,而使人充满动力。再举另一个简单的例子,世界人有很多人看起来拥有一切,生活富足,但他们却并不开心幸福。世界上还有另一些人,他们拥有很少,却从未放弃,对生活充满热情。另一方面,也有拥有一切的人怀着感恩的心享受生活,而贫穷的人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同样的事实,在不同的眼里,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就有完全不同的结果。这里说明,幸福生活重要的不仅是人们的客观环境或事件,即如何解读、如何理解和关注的焦点。解读信息的方式往往比信息本身更重要。结论是,人的快乐最重要、最关键取决于人的心态,而非身份地位或是存款多少。当前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如何解读、阐释、运用,成为我们是否能得到幸福的关键。正是因为解读信息非常重要,因此,幸福理论不需要提供更多信息,而是要在既有的社会或信息中,发掘人自身与生俱来创造幸福的潜力,关注它,理解它,运用它。有个故事阐释这个道理:有人问雕塑《大卫》创作者,你是如何创造出《大卫》这样的巨作?创作者答道:很简单,我去到采石场,看见一块巨大的**石,在它身上我看到了大卫,我要做的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去掉那些不该有的**石。当我凿去多余的**石时,大卫就诞生了。这个故事讲出了幸福生活的精髓,即凿去多余的石块,摆脱限制、阻碍,或是面对失败的恐惧,这些东西在我们儿时并没有,但是在当今的文化环境下,却出现在了大多数人的身上。现在我们要凿去完美主义,它使我们虚弱并常常伤害我们;要凿去我们成功的能力,因为我们可能害怕成功;凿去多余的限制,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这是幸福生活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没有什么新奇的理论,其实在大家的内心深处已经知道了,是简单常识,但就像应付考试一样,往往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最有用,看太多乱七八糟的辅导书没有什么帮助。幸福生活也一样,最简单的是最有效的。现在书市上有很多畅销书,许多是推销幸福生活的灵丹妙药,宣传许多花哨理论,比如:培养多少习惯或花多长时间就可以让人幸福,这些书往往言过其实,于事无补,甚至误导别人。幸福理论就是是要帮助自己、别人、群体、社会更幸福。这里需要注意,这里用的词是更幸福,而不是幸福。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你幸福吗?”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无法回答的。因为无法找到一个标准(金钱、地位、职务?),超过这个标准就是幸福,没达到这个标准就是不幸福。是否幸福不是非此即彼的概念,要么我幸福,要么我不幸福。所以这个问题无法回答。幸福有连续性的,幸福需要我们终生去追求。我们要问的问题应是“怎样才能更幸福。”幸福理论就是为这样的人创造的,如果你现在幸福,那么你可以更幸福,如果你不幸福,也可以让你更幸福。总之,所有追求幸福生活的人,都需要学习幸福理论。

二、幸福生活理论的重要性——历史和现实的误区在2000年的时候,美国有个著名学者做了一项研究,即:从1967年到2000年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的研究文章之间的比率。结论是:这33年里,有5000篇文章研究愤怒,5000篇文章研究愤怒,超过41000篇文章研究焦虑,还有超过50000篇研究抑郁。而关于快乐的研究,只有415篇;关于幸福的研究,接近2000篇;关于生活满意度研究,约2500篇。但是,如果看看消极研究和积极研究的对比,就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比率是21比1。每份积极因素的文章——不管是研究健康、满意程度、快乐还是幸福——都有21份消极方面的文章,包括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神经衰弱等等,21比1的比率。这里也说明,学术界对人类的短处、缺点、过失的研究比对人类美德、积极、快乐方面的研究成功要成功。就拿一个人来说,在22天中,有21天在抑郁、焦虑、压力等消极情绪中度过,只有1天在快乐、幸福、满足的情绪中度过,这个人会快乐吗?现实似乎于学术研究相互印证。今天我们看到,世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抑郁症、焦虑症和自杀率、离婚率。当然,我也起了一点作用,我在法院时审理的离婚案子中,当事人都离婚了。当前社会的抑郁症病例比1960年高十倍,这里原因将在后面继续谈到。一种最客观的“衡量”抑郁症方式,就是自杀。当前,自杀人数在世界范围内明显上升。(党政干部心理状态也不容乐观,**市**区两任区委书记自杀事件:当年,邬学新被免去中共**市**区委书记后,保留原职待遇,改任调研员。两年后,邬学新从办公楼七楼跳下坠亡。今年2月17日,**市**区委书记苏力在其住宅内自缢身亡。据初步分析,苏力在工作上受到一些困扰,导致思想上产生很大压力最终选择自杀。还有其他领导自杀相信大家都记得起来,福建**市长张国胜、四川**县宣传部副部长冯翔,等等,还有很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抑郁、焦虑、精神紊乱、自杀率的上升,全世界都是如此,这是全球性流行病。似乎21比1的比率,还不够,人们应更多关注人类的消极方面。我们怎么可以去研究?我们不是应该首先处理,真正迫切的问题吗,比如抑郁,焦虑,神经衰弱等等?这里存在严重的问题就是,人们过度关注消极因素,而忽略积极因素。这并不是说,关注消极因素不重要,而是说过多或只关注消极因素,肯定存在严重问题。事实上,除了关注人类的消极因素外,人们还需要关注更重要的积极因素,比如幸福、健康、爱和快乐,这才是人活在世界上的真正目的。与传统心理学主要研究消极因素不同,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因素,不去问为什么有的人失败了,而是问是什么让某些人成功了,即便面对的是不理想的环境?通过研究分析幸福成功人士的有益因素,并且学习借鉴于其他人,开创了学术的新领域,通往幸福的新途径。这里涉及到幸福生活的一个最基础的理论,就是只要转变关注点,分析角度,就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人走向健康幸福快乐的人生旅途。关注点导致改变,关注点缔造现实。举例来说,我们人生可以分为很多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参加工作、参加工作后的发展,仔细分析一下,每一阶段刚开始时大家都差不多,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分化,一部分人会脱颖而出,成为优秀成功者,而一部分会落于平常一般化,这时候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为什么这些人会取得成功,他们身上有哪些可贵品质值得借鉴。仔细分析于成功人士,他们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人,实际上是普通人,他们性格普通,但是成就非凡。通常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乐观,不是那种不切实际的盲目乐观,而是乐观地相信,事情会被圆满地解决;有信仰,明确自己从事工作或事业更高层次上的意义感,有理想主义情怀;主动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帮助自己,能在社会上得到有效支持;为自己设定目标,树立榜样;适应力强,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快乐工作生活。这些积极因素还不是全部。分析出这些积极优秀特质后,将之运用到其他人身上,也能促使其他人更成功、更幸福。要享受阳光积极的心态,享受幸福的生活,我们人生关注点需要有所转变,就是关注有用积极的因素,有四个重要理由:一是集中关注研究积极有用的东西,这些东西会成为现实。二是关注消极东西不能让我们幸福,如果我们关注抑郁或者焦虑,是否摆脱了抑郁或者焦虑,就必然变得幸福?事实不是这样,幸福好像一个数轴,不痛苦也不幸福是零,幸福,满足,愉悦,兴奋,快乐,这些积极方面是正数,而紧张,愤怒,焦虑,压抑,精神病,这些消极和痛苦的方面是负数。摆脱了抑郁或者焦虑只能是人生到了零,但还没有到正数区域,要想到幸福区域,就需要关注积极因素。三是预防困苦最有效的方法,不管是抑郁还是焦虑,改变人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专注于培养积极心态来做到。四是很多人观察人观察社会的角度存在误区,只看到别人或社会消极一面,没有看到积极一面,没有看到主流、中坚。从认识论来讲,没有看到就是不存在的。如果人思想中不存在积极的因素,都是消极阴暗负面的东西,真不知他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怎么可能会幸福。人当日三省其身,以后,我们每天自我反思的时候,不要只问自己,我的缺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还有什么需要改进。还应更多的分析长处、优点、美德和特长,并且充分发挥好自己的积极一面,让自己智力上,情感上,心理上,人际关系上,人格上全面发展。对别人有也一样,不要只看到别人的不足,而要更多的看到优点,去欣赏肯定鼓励帮助别人。在一个团队生活中也是如此,领导者领导团队如此。欣赏既是对好事物的肯定,也会让美德增值增长。当我们感激好的东西,好的东西便会增值,它会增长。当我们不感激好的东西,把它看作理所当然,好的东西会贬值。美德需要关注呵护,像阳光雨水对种子的呵护一样。假如有一粒种子——种子是有潜力的,它会长成花草树木——假如有一粒种子,如果它没有受到灌溉,没有阳光照耀会怎样?它会枯萎死去。人类的潜力也是这样,如果我们不灌溉它,如果我们不照耀它,它会枯萎死去。幸福生活如此,良好人际关系如此,社会、国家如此。对于教育来说,如果我们在学生身上看到伟大的潜能,那么这种潜能就更可能被激发,或者,如果我们看不到这潜能,它就会像刚萌芽的幼苗一样被扼杀。正如汪洋书记所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的社会风气也要靠大家讴歌和鼓励好的现象。

三、我们可以作出改变——让自己变得更幸福吗?我们想让自己更幸福一些,还需要解决另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幸福感或幸福指数是一成不变的,还是可能继续提高?有学者研究得出,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是不可变的,甚至是由基因决定的,比如关于双胞胎的研究,有些双胞胎出生后两人就分开了,虽然在不同环境生长,但快乐和幸福程度差不多。再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发生了重大变化,是否显著改变幸福程度?比如,考上著名的大学(大学中的压力的竞争),在区的公推PK中上了平台,并且顺利当上处级领导,中了几百万的彩票,取了个非常漂亮的妻子,你努力的多年的目标终于实现了,等等。这些好的事件发生时,会人高兴幸福一段时间,但是否能持续一生提高幸福感呢?研究发现,在这些好事件过去几个月后,这些人的快乐幸福程度又回到了原来是的水平。如果他原来是快乐的,几个月后也快乐,原来不快乐,几个月后同样不快乐。同样,一个人经历一些失败,受到一些挫折,短期内可能会很痛苦,但从较长时间来看,他的幸福快乐水平也会回到原来的水平。也就是说,每个人有相对稳定的幸福水平,当发生好的事件或坏的事件后,幸福水平会产生波动,但最终又会回到原来的基础水平,就像一个波浪曲线,围绕基础水平波动。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在满足基本衣食住行教育需要后,外部环境、收入水平等对幸福影响就非常的小。比如,居住地影响不太,生活在北京、上海、**的人不一定比生活在重庆、**、**或生活在农村里的人幸福,曾经大家还在热议逃离北上广。富裕不一定让我们幸福,我们这一代比父辈富足比祖父辈更加富足,我们享受的生活是古代皇帝都无法想象的生活,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听全球著名音乐家的演唱,交响乐团的演凑,全球同步的电影,还可以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文娱活动。但我们不是更快乐,这是全球现象。在外部环境中不能找到让我们更幸福的方法,我们需要从内心出发,改变心态、认知、心境、关注点、对世界的诠释、理解事物的方式,才能让自己更幸福。我们需要改变、转变!然后,前面说一个人的基础幸福水平是难以变化的,心理学的研究有很多,很多证据显示,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那么改变可能吗?有什么途径让我们作出改变,变得更幸福呢?从整体上来讲,人的基础幸福水平不会发生变化。就像人的发展来讲,大多数人是普通人,有着普通的工作和生活。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平均统计水平的基础上,有少数人事业取得的极大成功,有少数人非常幸福。如果我们把关注点不要放在平均水平上,而是转移到少数成功人士身上,就看到了光明的出路。在统计学上有个笑话,一个水池平均深度50cm,是否我们谁进去都不会有危险?事实上,平均或统计角度就存在严重问题,平均水深50cm,但最深的地方可能有2米,不会游泳的人进去就会危险。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幸福水平,就不能把眼光放在人的平均水平上,而应关注那些最成功、最优秀、最幸福、心理最健康的人身上,从他们那吸取营养,运用他们的成功经验帮助自己。因为这些人的潜能,代表了人类的最高水平,一切从平均角度去考虑问题,只能低估埋没人的潜能力,创造幸福的能力。我们基础幸福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性是否可以改变?这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人认为人性不受约束、可以改变,因而尽量追求完美的人性,让自己在人性不能有任何缺憾,在集权统治下,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改变人性,纳粹德国、朝鲜、我国文革时期就是这样,总之是人定胜天。一种观点认为人性受到约束,很难改变,所有情绪反应都是人性的表现,因而要顺其人性自然,不要强迫压抑人性。作为人的物种只有与生俱来的东西,我们的缺陷不可避免,无法改变,不论好坏,我们只能接受。比如,我们开车等红灯时,心里会烦燥;身边人提拔时,有所忌妒;别人收入比自己高时,心里会有所不平衡。像愤怒、嫉妒、失望、悲伤、不快乐、抑郁或偶尔的焦虑,都是人的本性使然,人只要是人,就会有就这种体验,不可以改变。我今天给大家交流完后,大家不要时时监督我,认为我时时刻刻都会幸福快乐,其实由于人性的本能,我一样会生气、不开心等等。事实上,只有神经病人才可能永远快乐,死人才体验不到人的一切情感。如果你有痛苦的体验,说明你很正常,还活着。因此,我们要接受人的本性,准许我们成为正常的人。我们唯一能做的,是通过研究好好理解它,利用它,引导它,完善它,只有这样的理念,我们才可能从根本上、长期上提高幸福水平。人性是压抑不住,比如,大多数人在面对众人演讲时会紧张,通常心理说“不要紧张,不要焦虑,今天不能焦虑,不要紧张,不要紧张,不要······”事实又是怎样?还是会紧张又焦虑,企图压制人性时,它们会加强。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认识到自己会紧张,允许自己紧张,并努力作好充足准备,正确处理自己的紧张,相反会得到更好效果。愤怒也无好坏之分,抑郁和焦虑也无好坏之分,那是人性的一部分。我们要准许自己为人,关键的问题在于,我怎么去正确认识,选择怎样的行为,正确去表达情感。幸福生活理论不会让你不再感受到痛苦的情绪,只是你的心理免疫系统会变得更强;不会让我们不再得病,而是意味着我们更有抵抗力,更快地康复。极其快乐的人和极其不快乐的人,区别不是在于一个会伤心、难过、焦虑或抑郁,而另一个不会。两类人都会,区别在于他们能够多么迅速,多么快速地从痛苦情绪中恢复过来。当我们准许自己为人时,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会加强。幸福生活理论要培养我们积极乐观健康的情绪,这对人非常重要。积极情绪具有扩建、拓展效果,通过体验积极情绪,人们实现改变,变得更有创造力,更博学,适应性更强,更易融入社会,获得更健康的人格,更开放的胸怀,思想心理状态会形成一个向上发展的通道,形成良性循环。消极情绪具有收窄、向下的效果,体验消极情绪时,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思维变得狭窄,收紧,失去创造力,经常会进入下行螺旋通道,是一个恶性循环,这是很多抑郁病人难以康复的重要原因。越快乐积极的人越成功,因为他们有更多精力,工作更努力,因为他们在追求,他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开放更宽容,创造力更强,所有这些因素最终导致更高层次的成功。乐观的人,不是指盲目的乐天派,而是脚踏实地的乐观主义者,平均而言,明显更加长寿,免疫系统更强,所以对身体健康也有帮助。快乐积极也是可以传染的,这是快乐很美妙的地方。如果你自己很健康快乐,可以给周围的人带来健康快乐。你快乐并努力争取快乐,就是间直接对他人的快乐作出贡献。有一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人的善举做好事是自私行为,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自己继而帮助他人,让别人得到快乐,其实自己收获到更大的快乐。

四、创造良好的成功环境——心理与环境暗示的重要性我们内心的信念(自我实现预言)、心理暗示对人的成功非常重要,它们经常决定我们的表现,它们是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头号预言。这里有一个经典的实验证明:美国一个心理学家随便走进几间学校,让学生接受一次测验,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你们的学生刚接受了一个新测试,一种新的学业测试,测试让我们找出了最有潜力的学生名单”同时告诉老师说:“这只是仅供参考,不能向学生透露,我们不希望学校有歧视行为,只是让你们知道,这些学生有巨大潜力,这是一项新发明的测试,只有你们知道就好”。老师们不知道的是,对学生进行的测试,只是普通的智商测试,那些所谓潜力巨大的学生,都是随机抽取出来的普通学生。但老师们以为他们有巨大潜力。学年结束时心理学家再回来,发现那些最有潜力的学生有明显进步,比其他学生的进步都快。接下来才是有决定性的结果,心理学家又对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商测试,发现被最有潜力的学生智商在一年间有很大增加,而且在长期研究中保持着增加。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结果。智商,本来是生而有之的,它是相对恒定的,从出生到死亡时都不会有较大改变。但它却因为,老师对学生的信念而改变。这项研究说明了什么?老师们被骗了吗?不是的,而是因为他们之前看不到,就在他们眼前的东西,即每个学生都有的巨大潜力。当老师认为某些学生最有潜力后,老师就会关注欣赏那种潜力,潜力得到升值,他们灌溉,播撒阳光,种子开始发芽生长。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的潜力,如果我们看到它,只要我们看到它、欣赏它、灌溉它、播撒阳光,它就会感恩,成长。这个实验也表明,只要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有用的东西上面,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实验曾在一个工作场所里重演过。同理,在一个组织机构里面,对于领导来说,更多看到部下的优点、潜力、特长,加以肯定和引导,则部下将会表现更优秀。肯定激励人的潜力,让他们相信他们能获得成功,他们一生中能有所作为,这是他们的责任,这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因为他们有了动力,所以非常刻苦,最终走向成功。真的管用,信念即自我完成预言,我们创造我们的现实。歌德说过,“人是怎样便怎样待他,他便还是那样的人。一个人能够或应该怎样便怎样待他,他便会成为能够怎样或是应当怎样的人”。上面谈的是内在信念对人的改变,下面谈谈外部环境对人的重要作用。目前,网络上有一部较经典的电影《死亡实验》,反映了深刻的心理学道理,这个电影以监狱里真实进行的实验为篮本,大家可以找来这个电影看看。实验内容是:从街上随便找来一些人,分别扮演监狱长,狱警和犯人,这项实验预计进行两周,证明进入角色的效果。一周后,他们发现,实验必须终止,因为随意找来的,随机分配的监狱长们,变得非常残暴,他们侮辱犯人。进入犯人角色的人受到侮辱,就像犯人经常感受到的侮辱。随便一个人一旦进入角色,他们进入得太深,实验者不得不在一周后终止实验。这个实验较好解释了伊拉克战俘的遭遇,美军虐囚丑闻,以及我国监狱内发生的非常死亡事件。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外部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强大。如果我们造积极的环境,将人的最佳状态充分调动起来,就会让我们获得更快乐更幸福的生活。如何去做呢?我们可以从显意识及潜意识两个层面进行,是指在我们的意识或潜意识中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就像植入一粒种子,一种信念,一个词或一幅画面,就会对我们行为产生影响。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爱人或喜欢地方的照片,或名人名言、励志警句挂在墙上;把让自己开心的东西布置在办公室或家里,比如纪念品,鲜花,画、字、雕塑等艺术品;平时可以多听听经典音乐,看看优秀电影,阅读健康有益书籍。这些东西和活动能帮你创造积极的环境,有助于成长,获得成功与产生幸福感。其作用机遇大部分都是在潜意识层面上进行的,不管你看到或没看到,意识到或没意识到,都将影射到你思想中,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走向积极健康和成功。同理,如果我们总是关注消极研究,焦虑,压抑,精神分裂症,就会被这些研究影射,让自己变得更易于消极。现在组织部强调机关文化建设,准备制作机关文化墙,这是件非常好的事,能给我们带了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我们都要积极参与进来。

五、成功的唯一途径——失败信念(自我实现预言)作用重大,但不能过头。大家知道当今最畅销的励志书,全球销量第一是什么?《秘密》,成功的秘密就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thelawofattraction)”,即,你的生活是被你吸引过来的。无论你想象什么,无论你相信什么,就在我们说话当口,仍在热卖,它传达的讯息其实很简单:相信就会成功,构想就会实现。本书已经卖出了几百万本,拍成了纪录片,名字还是《秘密》(thesecret),大家有机会找来看一下。《死亡实验》和《秘密》我都有,也可以到我这拷来看。吸引力法则,还有很多类似的书籍,这些理论揭示了部分真相,但是言过其实,过分鼓吹。这种说法短期内可能能让你,坚定信念,获得幸福感,但是长期来看,只会让人感到挫败,内疚,不快乐,离成功越来越远。这些理论最大问题就是忽视了成功还需要的更重要因素:自信、乐观、热情、勤奋、学习、坚持、经历失败等,这才是成功的真正秘密。纵观历史,你很难找到哪个成功人士,不是如此。爱迪生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富创造力最多产的科学家发明家之一,他经历了5000多次失败后,发明的电灯。当他进行5000次实验后,有人劝他“你失败了5000次,放弃吧”。爱迪生回答说“我没有失败5000次,是成功了5000次,我成功证明了哪些方法行不通”。然后继续努力做实验,最终发明了灯泡。他不是干坐在实验室说,“相信就能做到”,而是我相信,而且我会加倍努力,满怀斗志、非常勤奋地工作。爱迪生的一条名言是“我从失败走向成功”。史上最成功的人往往是,失败次数最多的。学会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学会失败,从失败中学习。成功别无他法,学习如何工作别无他法,要学习如何在科学,政治或艺术界,取得成功,别无他法。纵观历史,那些有过最多次挫折,最多次失败尝试的艺术家,也是最终看来最成功的艺术家,成功没有捷径。只是坐下来思考,构想和相信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比这多得多。要在失败中走向成功,需正确解释失败?失败,大惨败,放弃,还是一个通向成功的机会?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一次没发明电灯,是不是永远不可能?还是意味着,向成功的更进一步,告诉什么是不可行的?想找一份工作被拒了,这意味着我永远都找不到工作,或者这是个暂时的挫折,来看看我学到了什么,来看看我怎么样能重新寻找并,最终找到我理想中的职位。如果在区在公推PK中失败,是自己不行。还是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努力学习,争取下一次机会呢?如果考试得了低分,就认为自己就是白痴,还是认为只是具体这一次考试没考好,从中能吸取什么教训并且下次如何能考好?如果自己失败了,是认为自己是失败者,还是认为自己只是失败一次、二次、三次,但下次或以后一定会成功?在上述两种可能的选择之中,那一种答案是正确,这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我们正面积极乐观地解释失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增强我们的心理免疫能力,促使我们获得成功,更高层次的成功。成功没有别办法,只有去尝试、去努力、去勤奋、去坚强,在失败中学习,在失财中成功,屡“败”屡战。我们失败后还能继续战斗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原理,根据前面讲的内容,人失败后,短期内的幸福指数或心理感觉会降低,而且经历失败时,我们脑中想象的失败的痛苦,比实际的痛苦要多得多。但过一段时间后,心理上又会恢复过来,达到相对稳定的幸福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尽快调整适应,提高免疫力,投入到新一轮努力中。在失败中成功也符合人生的发展规律,如果用一个线条来形容人生的话,这个线条是螺旋形线条,对于消极者来说,是螺旋形下降,对于积极者来说,是螺旋形上升。没有哪个人的人生发展轨迹是一条直线。失败和挫折就是螺旋形线条中转折部分,这些必须经历的部分,是为以后积聚力量的部分。只有经历这些部分,我们才更成熟稳定坚韧,经得走风吹雨打,更可能成功。当我们看到自己去面对、努力奋斗时,我们对自己做出结论、我们的自信增长、我们的动力增加、我们的信仰上升等等,形成一个上升螺旋的趋势发展,一时失足而导致失败,不可避免。而我们不去应对,选择逃避,形成一个向下的螺旋,影响自尊与我们的成功和幸福。记住,不要害怕尝试,不要害怕失败,不要患得患失,学习失败,或在失败中学习,成功没有其他途径。来听听关于ThomasWatson的故事,他是IBM的创建者,他至今仍旧每天不断地改造它,所以IBM能发展至今,IBM刚成立时,还在生产打字机时,有一名员工,犯了战略性错误,给IBM损失了一百万美元,当时对于IBM来说这是一大笔钱,于是他犯错后第二天,去找了创始人ThomasWatson,给他写了一封信,ThomasWatson打开信读了读,问那名员工,“这是什么”,他说,“先生,这是我的辞职信”。“为什么辞职”。“先生,我刚犯了个错误,为您的公司造成了一百万美元的损失,我不想„„您对我一直很好,我不想让您烦恼,是否要炒了我,所以我主动辞职”。ThomasWatson把信撕了,说“炒了你?我刚为您的教育投入了一百万美元,现在我要炒了你?”无论这则故事是否100%真实,还是部分真实,在IBM公司广为流传,在IBM公司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告诉大家“你必须尝试”。我们还要树立一种观点,成功无捷径,任何一个成功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研究表明,一个人要想在某一领域有较大成就,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沉淀,真正的厚积薄发。现在社会是一个浮燥的社会,许多人都追求快速致富,快速进步,对人生发展有个不正确的预期。如果没有在短期内实现目标,就可能怀疑否定自己,影响心态,影响工作和生活。书店里各种快速成功的书也误导人们想快速成功。上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幸福感不断下降,人变得更加抑郁,更加焦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希望相信他们能发到一步奏效的办法,想快速取得成功。这是不可能的,人生无捷径,唯有长期的付出、努力的奋斗,才有可能取得成就。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们要深刻领会龚部所说,一个人不要看他走得有多快,要看他走得有多远。

六、为什么我们会消极?——社会和媒体的责任前面内容反复强调,培养积极正面的心态非常重要,但真正要培养也非常难,现实社会中是消极负面悲观心态的人多过积极正面心态的人。这不是人性出了问题,而是社会环境舆论出了问题,很多人体验观察真善美的双眼被蒙敝住了。以下是昨天腾讯网新闻版面首页内容:香港前政务司长及新鸿基郭氏兄弟涉贪被拘,胡锦涛会见辛格谈边界争端,校车管理草案赋予校车通行特权,重庆组织政法讲坛号召政法干警忠于党和国家,日韩美将海陆空立体拦截朝鲜卫星动用反导导弹,中俄海军四五月间将在黄海及日本海联合军演,中国无隐性军费空军在**实弹军演,国内五大行去年日赚18亿主要靠利息和手续费,京沪穗出现财政负增长媒体称不能再靠房地产,经济数据泄露案被告人泄密达144次获刑5年半,美赞臣雀巢奶粉下月提价三鹿事件后洋品牌强势,江苏跑路美女老板曾赴新加坡被抓时自残受伤,**黄河大桥上市10年收费金额超建设成本10倍,**杀医疑犯谈案发经过称医生不了解其辛苦,江西贫困县股长贪亿元外逃出境证件来自广东,贵州**约70名小学生食用牛奶和面包后中毒,****干部上班下棋浏览色情网站遭曝光,浙江贪官夫妇潜逃13年靠给按摩店女做饭维生。分析一下以上标题。大家看看,以上这些新闻,有几条会让你开心,有几条能让你培养积极正面阳光心态?如果没有独立思辩判断能力,看到上述新闻,特别是天天看到上述新闻,心理上肯定会产生负面变化,2012真的来了,社会要完蛋了,没有希望了,党政干部真腐败真黑,等等,事实上也是这样,我们与社会上各种人打交道时,经常听到类似的观点。因此,媒体是让很多人成为消极悲观者的最大元凶,们推动我们从一些负面例子中进行联想演绎放大!那么,我们从媒体那里看到的内容是否属于真实全面的世界呢?拿**彭宇案来说(简要说明一下案情),还有**小悦悦,导致许多人认为好事做不得,社会很冷漠的看法。先不管彭宇是否真正撞了老太,我们只要科学规律角度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存在的严重问题。目前,我们中国很快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行动不便、容易跌倒是客观规律,从统计学上来讲,每天在全国都有很多老人跌倒,他们跌倒后,又有很多人去把他们扶起来。这些事实媒体不会报道,却真实存在于社会。媒体为追求轰动效应,吸引眼球,天然会关注负面新闻,忽视正面事实。**小悦悦事件只能是说明少数人冷漠,大家讨论、声讨冷漠的人,就说明大家都有良心、正义感,只是还没完全激发引导出来而已。党政机关虽然有个别的腐败分子,但我们也要看到有更多的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公务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由他们,我们国家和社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我一直在想,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天的变化,再过30年,我们国家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想象不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定比现在更好。每当我想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就感到热血沸腾,我是一个坚定的积极乐观主义者。我们看待世界社会和人生,不能像媒体一样,只关注负面消极的方面,而要转变关注点,多看积极正面的方面,要知道什么是人的真善美,什么是社会的主流,是什么人在推动社会进步。要在正确全面认识社会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利益观、权力观、事业观,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和道路。当然,媒体在注重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重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多宣传报道好人好事,引导社会风气向真、向善、向美转变。总之,在各种喧嚣的思潮信息面前,我们要有火眼真睛,要学会辩别,要能拔开云雾见日出。除了媒体外,还有一个原因导致我们,忽视了好事,专注于坏事上,就是我们会适应于习以为常的事,吸引我们的是不平常的事。因为世界上有很多好事,好事太平常了,我们就习惯了。我们就再也看不到好事,而坏事,是一种反常,总能吸引到我们的注意力。因此,我们认识到身边平常事其实不平常,学会对身边平常事的感恩。感恩与欣赏一样,对好的事物感恩,既能表达心情,也能让好的事物增值。我们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电影看、有地铁、高铁坐,享受人类文明成果,既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是别人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们要感谢他们。组织部现在有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每周可打篮球、网球、羽毛球,大家还会有个好的发展前途,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是组织培养、领导关心、同事努力的结果,我们既要感谢组织、感谢领导,还要感谢同事。我们回家后,有个温馨的环境,可爱的小孩,幸福的家庭,我们要感谢我们的亲人。我们要始终保持感恩的心,及时感谢,真诚感谢,对身边人感谢,对身边事感谢!不要等到美好事物不在时,再去感谢。就像我们孝敬父母,一定要在父母健康时,多孝敬感谢,如果等父母生病时,吃不了玩不了什么时,再孝敬就晚了,如果父母不在世时才醒悟过来,那就会后悔内疚一辈子。上个周末有一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我带我女孩(4岁8个月)去上星海青少年宫上钢琴课,她上课时不认真,也没学好,下课后我非常生气,责骂了她。她没有反过来表示对我的不满,或不接受,只是认真的听我的训话,一直跟着我回家,她对我的情感不会因为一次责骂而产生任何变化,仍然是真诚纯真。如果我因为某事责骂老婆,她心里肯定不舒服。但我女儿不会,也许女儿长大后,接受不了我的严历批评,但小孩却不会,小孩很纯真,这种纯真是人类最最最美好的感情。我想起我每次回家时,女儿都高兴得跳起来,纯真感情表露无遗!我也非常感动。我总说,父母对小孩的培养是付出了很多,但小孩给予了父母更多。我们应感谢小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人之常情,老吾老我自从有小孩后,真正体会到了为人父亲的幸福感情,而且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别人的小孩也非常喜欢。以及人之老可能难以做到,但我们也要去体会、去实践,这同样是人类美好的情感。所以,我们也要尊敬关心帮助老人,看到老人跌到时,一定要去主动过去扶起来。感恩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个小礼品,一次请吃饭,一个微笑,一次善举,等等,不拘形式。还可以是写日记,研究表明,即使只是在日记中写下感恩的思想,对自己对别人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此,我也借此机会,对各位领导和同事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

七、提高幸福的生物学原理——培养健康积极的神经通路提高我们的幸福水平,让我们更幸福,就需要我们作出改变。前面讲的改变主要是从意识角度进行论证,其实我们能够改变还有生物学基础。幸福感主要决定于主观感受,即我们大脑的反应。我们学过哲学知道,大脑具有物质和意识的二元属性。那么从大脑的物质角度来看,是否可以改变,而提高幸福水平呢?直到1998年,神经科学家认为大脑是不变的,我们生来具有一定的神经元,一定的通道,大脑在三岁之后不会生长,不会改变。直到1998年,科学家开始发现大脑其实是改变的,并得出神经可塑性的概念,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元有可塑性,它们会改变。大脑在很多方面很像一块肌肉,使用它就不会失去它,使用它能让它再生,让肌肉更发达。如果经常锻炼,人的肌肉会变得发达,即使到了一定年纪,肌肉仍然充满弹性和活力,如果不使用,则肌肉会痿缩。大脑也一样,经常学习、使用大脑的人,思维很敏捷,记忆力不会减弱,如不经常用脑,脑功能也会退化,患老年痴呆的可能性更大。人们的记忆和意识,从大脑的物质基础来看,表现为神经元的联接、通道。大脑里有数以百万计的通道,形成了整个意识的物质基础。神经通道有些很薄,是新生的;有些更厚,更健全。神经通道作用的方式很像自然界的河流,即有大河,宽敞的渠道,也有小河,狭窄的渠道。换言之,思维模式有特定的路径运作,那个路径会成长,像河流一样,每次有水流过,河流都会变得宽一些。没有水的时候,神经元不工作时,打个比方,它会萎缩一点。使用时神经通道得到扩展,不使用时就会萎缩。一条新的神经通道刚刚生成时,开始时很薄,举个例子,学习单词,学了一个新词,大脑里形成新的联系,如果我只听了这个词一次,以后再也不复习,神经通道会分裂,会消失。如果不断重复听到那个词,最后通道会变得越来越厚,就会一生记得这个词。就像形成了一条新的河流,不再是涓涓流淌的小溪,可能在某一天消失,而像黄河、长江千百万年都不会消失。如果天空下了雨,水流会流向已形成的河道,且更容易流向宽阔的河道。习惯是一种神经通道,一种做法被反复巩固,就变成一种习惯。比如打网球,你反反复复运用正手击球,开始时你要考虑怎么打,必须集中精神,手腕翘起来一点,知道球拍应该停在哪里。但一段时间之后,挥过几百几千次后,你不用再考虑怎么打,因为巩固的神经通道已经形成,当球飞来时,你不再考虑如何使用动作,而是神经通道自然告诉你怎么做。开车、弹钢琴等很多活动能自动做好,就是形成了固定的神经通道。以上原理是我们理解改变思维并最终提升我们幸福感的关键方面。消极心理与积极心理都是我们大脑中的神经通道,看哪个更宽阔和稳固,消极者的消极负面神经通道发达宽阔,积极者的积极极正面神经通道发达宽阔。我们身边发生的事物就像天上下的雨滴一样,我们如何解释,看我们哪方面神经通道发达。积极者会对发生的事物容易作出正面积极阳光的阐释,即使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下,仍然能积极向上。而消极者对发生的事物容易作出负面消极的阐释,即使对于好的事物,都可能悲观失望。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自已的关注点,多看正面积极主流阳光健康的方面,培养积极心态,培养向上的神经通道,培养追求卓越的习惯,最终促使自己走向成功,人生更加幸福。

八、设定长期目标——享受实现目标的过程提高幸福水平还有一个重要方法,那就是设定目标。只要我们有目标,一切皆有可能,我们更能克服困难,目标让我们更成功,就跟积极信念发挥作用的原理一样。无论是工作方面,还是个人生活方面,目标至关重要。同时,我们要正确理解目标,只有正确理解的目标才会让人幸福。因为我们知道,实现目标本身,并不会带来持续幸福。前面讲过,得到职位、中了彩票、赚大钱都会有短暂的幸福,但很快我就会回归基础水平,不会带来长期的持续的幸福。实现目标不会带来幸福,那什么能带来幸福?就是拥有目标让人幸福。例如你去远足,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你没目标,心中没有方向,你就不大可能,不大可能享受旅程。因为每分钟你都在左顾右盼,不知道是否错过什么,如果你知道要去哪,你有方向感,你就被解放了,你就更可能享受旅程。回想我们的生活,有些时期里不知道何去何从,没有目标和方向感时,会让人很难受,急剧降低满足感和幸福程度。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退休后,变得不大开心,尽管他们多年来一直期待着退休,到他们真的退休后,就变得闷闷不乐。那些退休后更开心的人,为自己设定了目标,或是上一门课,或是学新知识,或是和亲人朋友相处更久。我们需要目标,结果,未来的导向。那样我们就能更享受此刻,目标让我们得到解放,才能享受当下。精确归纳一下,目标不是我们的目的,目标是一种手段,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体验当下,体验过程,享受人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如此多的成功者,沉沦于药品及酒精。表面上看那些人似乎已得到一切,似乎已得到一切,名声、财富、美人,他们想要的任何人,大部分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为什么他们最后还不开心?多年来,他们不断努力向上,想着成功后,他们会很快乐,当他们成功时,他们意识到并没有料想中的开心,快乐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基础水平,这时开始会感到无助、压抑、沮丧、失望,不知道怎么办好,这么多人会经历中年危机。幸福并不在于我们的地位,或银行存款的多少,或是否实现了目标。幸福与我们的思维状态有关,就视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现状,以及我们专注于何事,想变得更快乐,当下更重要。“幸福并不是登上山峰,也不是在山的四周没有方向地乱爬,幸福是向山峰攀登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选择什么目标与道路并不重要,只要不是害人害已就行,关键是设定目标,关键是对正在做的事全心投入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当我们投入其中,就能享受这旅程。我们有自己的目标吗?如果没有,赶快去寻找吧。

九、完美主义——一个美丽的错误我们周围有很多完美主义者,他们做事做人总想做到尽善尽美、完美无缺,选择配偶也想找一个非常完美的人。这是对待人生事业工作的一种态度和思维方式。现在我们要思考,这种态度或思维方式是否有利于提高幸福水平呢?完美主义有多种定义,我觉得一种定义最准确深刻,完美主义是一种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每个人都会多少有点害怕失败,也会因为失败而感到尴尬或沮丧的人。这是很自然的,这是人性。但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是一种让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裹足不前的恐惧,让人不敢行动。下面来详细说明,我们人生是一个过程,从A点到B点。对于从A点到B点的过程,完美主义者与追求卓越者有两种不同的认识(追求卓越者是与完美主义者相对一个分析概念)。在要达到目标上,一个追求卓越的人可能和完美主义者一样。或者比完美主义者更有野心,两者之间的不同,在于他们面对旅途的方式。完美主义者,他正站在A点,他想到B去,什么是最完美最有效的方式呢?就是直的路线。一个最求卓越的人,和完美主义者一样雄心勃勃,也想从A点到B点去,没什么不一样。不同之处哪里?最求卓越的人明白,当他进步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失败,也会犯错,但他们都会不断地吸取教训,永不放弃一直向前。最求卓越的人对人生的理解图景是螺旋形上升的线条。完美主义者在对待人生上有下列问题:完美主义者理解人生是一条直线,任何偏离直线的情形都被认为是失败,因此为对直线的完美方式的偏离所困扰。举个例子,如何看待半杯水,完美主义者只注意到空着的那半个杯子。为什么?因为完美主义者为。而不管是什么,他或她一直关注未能完成的东西,关注潜在的可能失败或者真正的失败。完美主义者会过度夸大化问题,非黑即白,要么是完美的,要么是一无是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接受不了失败的,恐惧失败,恐惧来自于内心的自己将自己视为失败者的失败,也恐惧他人将自己视为失败者,恐惧来自于内心的。而不是将失败视为反馈,不是说要享受失败!完美主义者只想着怎么实现目标,只针对目的!直来直去的。完美主义者有较强自卫性,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不能很好别人合作,就很难和别人形成亲密的关系。完美主义者只能感受到暂时性的轻松!在追求目标过程中,会感受到持续的压力,无法享受旅途快乐!完美主义者也会希望别人是完美的,如果结婚后,发现配偶不完美,就会感到非常失望,进而伤害到亲密关系。当我们被失败所困扰的时候,我们就更不会付诸行动。完美主义是事情耽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失败的失能性畏惧。因为只要我们不行动,我们就不会失败。追求卓越的人,则会关注已经满的那半个杯子。为什么?因为他或她既享受达成目标,又学会享受过程中的每一步,那就是旅途。即便是失败也能是机遇。对于最求卓越的人来说,能够接受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弯路,而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能够接受个人的失败。对于追求卓越的人来说,旅途和终点都是成功,既追求目标,也不会放弃旅途,享受更加持续的成长。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完美主义,“就是瘫痪”,他在写作时就经历了这样的“瘫痪”,写作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但他就是没法写好,因为他很害怕写不出那最好的文章,在没有想好之前不敢动笔。后来,他转变了思维,他说“在我生命的结尾,我会写出我的巨著,在那之前,一切都只是草稿”。这让他得到解放,因为他不再焦虑了,他现在写的是草稿。就是这样,他写出了无数优美的诗篇—----有些是英语中最美的文字,以及许多非常强有力的,具有影响的,结构精妙的文章,而他们都只是“草稿”。龚部也反复讲过,在谋划工作时,不要等到一切成熟、准备100%时再开展,而是只要方向对,就努力去做,推动落实,这样反而更有利于开展工作。我们不要执着于要变得完美,毫无瑕疵,这是永远无法达到的。如何解开完美主义这个的结呢?三个词:许可、积极、转换。许可就是充分理解人性,准许自己为人,接受困难挫折失败,不追求完美;积极就是把从积极角度诠释发生的各种情况,在失败中发现闪光点,在失败中努力获取成功。转换就是换角度、移关注,当消极的想法或者负面的情绪出现时,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到别处。比如说,听听音乐、跑跑步、和别人聊聊这件事或者别的事。记住,心理成熟就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转换角度、调适心理状态的能力,而不要沉浸于某些思维中出不来。在这里要讲一下2、8规律。这个世界很多方面都体现了2、8规律,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运用到工作中,我们只需要20%的时间就可以完成80%的工作,所以要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思考,享受生活。在读书时,可能只要看20%的内容就可掌握80%的精髓,而不需要逐字去阅读。现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最缺乏的就是时间,思考、学习、交流的时间,被大量会议和事务性工作占去了时间,这极大的影响了幸福指数。有时,我们不需要那么完美主义,有些工作暂时放一放,甚至不做,有些工作不要太拘泥于细节,粗放一点,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一定要留时间进行有意义的思考和学习,探求人性最本质的需要。

十、提高幸福指数的“灵药”——坚持体育运动让自已变得更幸福还有方法,可以称之为“灵药”,与**的“灵修”不同啊。这个灵药一试就灵,能显著提高自尊、自信、效率、创造力、变得更聪明、有吸引力、更加幸福,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已被科学界反复证明有效。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个灵药不收费,大家都不用担心。这个灵药就是每周三至四次半小时的体育锻炼。当今心理学的问题在于我们关注的大多是脖子以上,而真正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问题都在脖子以下。脖子以上是指精神,脖子以下是指肉体。人是精神和肉体二者组成的复杂有机体,精神和肉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我们要让精神和肉体互相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精神帮助肉体,肉体帮助精神。当今社会普遍缺乏运动,现在越来越多人享有无需进行辛苦体力劳动就可享受便利生活。然而,我们要深刻反思一下,这样一种生活状况,是否符合人性本来的需要?我们回顾一下人类的进化史,从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从类人猿到人类,原始人到现代人,每一步都充满艰辛,都是奋斗抗争的结果,其中劳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比如,摘果子、狩猎、钻木取火、制作劳动工具,等等。在进化过程,人的身体结构、机能和体内化学成分都适合了运动,我们有运动的需求,这就是的本性之一。如果不进行适量运动,则是违背了人进化出来的本性,并必将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当今社会普遍缺乏运动,付出了非常高昂的代价,身体上和心理上的都有代价。从20世纪60年代来,抑郁的程度已经增加了十倍!慢性疾病,不管是糖尿病还是心脏病亦或是癌症,还有肥胖症,当前社会的数量是非常惊人的。糖尿病,有些糖尿病原本只有45岁以上的人才会得,现在小学生都会得这种糖尿病,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营养问题以及缺乏体育锻炼。缺乏体育锻炼就是违背自然规律,必然遭到自然的惩罚。因此,无论是治疗心理疾病还是身体疾病,第一个需要开出的药方就是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的好处怎么形容都不过分,能提高身体素质,减轻压力,增强创造力,提升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让人变得更开朗,提高自信,让自己各方面都感良好,获得幸福,治疗一些心理或身体疾病,研究证明,治疗抑郁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运动,通过运动治疗好的抑郁症不易复发,而通过药物控制抑郁症的三分之一会复发。经常锻炼的人,更不容易得慢性疾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减少了50%以上患心脏病的风险以及得癌症的可能性。经常锻炼的人免疫系统更强。总之是让身体达到符合自然规律的最佳运动状态。如果我们不运动,就是违抗自然,所以幸福革命的基础,必须始于脖子以下的身体。对于我们来说,坚持运动有较大难度。首先就是刚开始运动时较为痛苦,全身会酸痛。因此,要克服困难坚持下来。开始时运动量可小点,以后逐渐增加,秩序渐进,具体运动量以可以恢复为标准,一般需要一周三到四次,每次半小时以来,会有较好效果。如果过度锻炼,就会产生反作用。另外,运动最好和其他人一起做,有人一起做运动,支持做运动,是坚持运动下来有效方法。要坚持运动还有另外一个困难,那就是我们没有时间,当大家工作学习任务较重时,可能放弃的第一件事就是运动。其实,最不能放弃的是运动。参加运动虽然你失去了45分钟,冲凉换衣30分钟,但你收获了更多,这时间花得其所。因为做运动,记忆力提高,所以你更能充分利用学习时间,你的创造力提高了,精神更集中,能更有力促进工作学习。现在组织部有非常好的运动氛围,大家不要认为这是应该的,很平常的事情,其实这是部领导重视,同事积极参与的结果,机会非常难得,大家一定要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各种运动,这对组织事业对个人身体发展都有好处。

十一、创造幸福婚姻——改变对婚姻的关注点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讨论幸福生活,这是个绕不过的话题。这个话题不展开谈了,主要是提出几个理念供参考。第一条是:经营爱情需要付出努力。努力是成功的秘诀,是个人成功的秘诀,是感情成功的秘诀,成功没有捷径,若想让一段恋情一直美好,我们就得为之努力。人们往往误以为寻找最合适的爱情对象是最重要的,其实更重要的是如何经营你选择的爱情。这种观念与我们从小受到的文化薰淘有关,我们小时候看的童话的结尾大多是“从此,王子和公主一起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现在爱情电影往往是以男、女主人公结婚的大团圆结局,给人感觉也是从此男、女主人公过起来幸福生活。其实,结婚是爱情的开始,真正的考验在后面,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和投入,如果我们不继续投入,则爱情之花会凋谢。就跟工作一样,如果我们找到了梦想中的工作,然后翘起腿,什么也不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样的,如果我们在一段爱情中抱有寻找心态,我们的恋情也不会成功,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爱人。第二种维持爱情重要的途径是做出改变,从想要被认可,到想要被了解。我们要被了解,而不是被认可。表达自己,而不是粉饰自己,坦开心扉,坦诚自己的弱点,优点,渴望,热情,恐惧与不安。这样的爱情,恋爱中的双方如果这样做了,会渐渐变得更加亲密,更加快乐,感情更好。第三点是要允许恋情中出现冲突。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往往误以为理想的爱情没有冲突,这是不可能的,除非双方都在房间躲避严重的问题,所以爱情中时有冲突发生。当然在一段恋情中,我们的挑战就是要让积极大于消极的,而且要学会如何应对分歧应对冲突。最后,关于健康恋情的第四点。要做优点感知者,不仅如此还要创造优点。要赞赏对方,要记住若不懂赞赏对方,美好就会贬值。关于幸福生活的理论博大精深,我今天介绍的内容只是冰山一角,我主要是拿出个人的感觉帮助较大的内容与大家交流。这些内容不是每一点都对大家有用,但绝大多数是有用的,我们不妨在实践中予以运用。大家在生活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体验,有更好的理论,有时间也可以请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四篇:听吴刚平教授讲座有感

听吴刚平教授讲座有感

听完吴教授吴教授见解独到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并且感受到教授的魅力和水平。吴刚平教授为我们讲了“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关内容。吴教授强调,改革几十年,但我们的课堂没有多少改变,讲、练、考的顺序基本没有改变。原因是观念没有改变,其关键在于知识观的问题。

吴教授认为知识观的核心是知识分类。知识从性质上分为三类,即事实性知识(学科知识)、方法性知识(学科方法、学习方法)、价值性知识(学科意义、学习意义)。其中,事实性知识是以记忆为主要获取方式(记中学),方法性知识以“做中学”为主要获取方式(做中学),而价值性知识是以体验和感悟为主要获取方式(悟中学)。记中学获得的知识短期高效、中期低效、长期无效、长远有害;做中学获得的知识短期低效、中期有效、长期高效。

吴教授的讲座使自己彻底醒悟了:目前学生负担过重、课堂低效的真正原因是教师将方法性知识甚至价值性知识当成事实性知识由教师去讲,学生只能记中学到!记中学到的知识忘得快,为了记住,只有反复强化训练,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增加学生过重的负担,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被泯灭。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吴讲授指出三改:第一,改变模式,做到先学后讲;第在教学效果上,不能一味追求近期外显的质量,更应注重长远的效果,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二,改变时间结构,做到教师少讲,少占时间;第三,改变内容,做到教师讲学生不会的。

在教学效果上,不能一味追求近期外显得质量,更应注重长远的效果,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听宗教授讲座有感

听宗树兴教授“双有效教学”专题讲座有感

2月23日上午,有幸在馆陶宾馆聆听了宗树兴教授“双有效教学”专题讲座。

宗树兴教授是河北省教科所所长助理、研究员,著名的教育教学专家。讲座中,宗教授就双有效教学实施的背景和原因、双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特点、课程教学对双有效的落实、双有效实施的区域和学校管理的层面要求、双有效教学与三维十度的关系、实施三维十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六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宗教授的讲座思路清晰,高屋建瓴,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听完后深受启迪。邯郸市永和中学副校长张建华围绕“校长听评课”做了专题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对三维十度评课表进行了细致讲解。

两位专家的讲座内容丰富有极强的指导和实践意义,为我县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回来后我们积极组织讨论会,深入学习讲座精髓并认真落实张局长“十字”要求,总结感悟,明确方向,制定工作方案,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三维十度”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对照三维十度评课表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教师引导和课堂呈现等不同层面下功夫,使教师的课堂评价水平得以提高,教学方法与双有效教学融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提升。

魏僧寨实验小学 张庆全

2014-2-26

下载积极心态与幸福生活--听彭凯平教授讲座有感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心态与幸福生活--听彭凯平教授讲座有感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极心态与幸福生活交流会演讲稿 (汇编)

    积极心态与幸福生活交流会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事:去年,我在北京大学参加领导干部研修班作工作人员时,听了彭凯平教授幸福生活的讲座,近期,我认真学习了哈佛大学的公开课《幸......

    彭凯平教授幸福讲座感想——今天你福流了吗?

    今天你“福流”了吗? ——彭凯平教授《积极心理成就幸福人生》讲座感悟 2013年11月11日,应董事长向克坚先生的邀请,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先生莅临我校做有关幸福的讲座,我......

    听张雪龙教授讲座有感

    听张教授讲座有感 何川新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邀请到上海市教育界专家,张雪龙教授为我们作了精彩的讲座。张教授堪称教育界的太斗,他介绍说:他主持研究的课题多次曾获上海市教育......

    听叶澜教授讲座有感

    听叶澜教授讲座有感 从听到叶澜教授要来师大开讲座,心里顿时欣喜,自从接触教育学开始,就知道“南叶北裴”的说法,叶澜教授是华东师大博导,从考研之初,就拜读过叶澜教授的教育概论,......

    听国培教授讲座有感

    听国培教授讲座有感 国培一班三组 云梦杨海燕 7月5日,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姜勇教授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启示良多。 在偌大的汇报厅里,来自湖北省一百......

    听钟志农教授讲座有感

    听钟志农教授讲座有感 2013年4月12日,我作为XX二中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在甘肃省教科所主办,金昌市金川公司承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会上有幸聆听了钟志农教授做的题为《教育必......

    听钟志农教授讲座后有感

    听钟志农教授讲座后有感 兴庆区五小:陈静 2015年3月22日——23日两天,我在银川唐徕回中西校区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培训,这是今年的第一次培训,由钟志农教授为我们......

    听熊焰教授讲座有感[本站推荐]

    听熊焰教授讲座有感 2013年11月14日下午,听了著名教育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系熊焰教授的“教师教育智慧与专业成长--校本研修”专题讲座。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