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有感专题

时间:2019-05-12 12:5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有感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有感专题》。

第一篇:读《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有感专题

读《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有感

——刘仪军

本学期,有幸拜读了徐光兴主编的《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本书编译、入选的心理咨询案例,是19世纪和20世纪社会人生的真实写照,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本人有过政教主任的工作经历,近两年因工作调动到新学校承担高中年级的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高中学生中更甚,不断有学生找我谈心,谈及学习压力、谈及学习强迫、谈及学习压倦。因而,就有主动阅读与心理咨询相关书籍的内驱力。带着这个强烈的欲望,拜读这本《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读完书中的《迷幻的情感世界背后——系障碍的精神分析案例》后,读完后让我顿悟了心理学的奥妙,也感受到重视潜意识的发掘和移情的作用。这个案例详细地介绍了人际交往适应障碍的精神分析方法。这在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的工作中颇有裨益,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袁某,父亲离婚后再娶,后来一个小弟弟是来到了这个家庭。虽然继母及弟弟对他不错,但她始终对这个家庭有潜意识的判逆与否定。表现在语言上便是污言秽语、行动上莽莽撞撞、经常上课迟到、在课间总是爱和同班学生闹矛盾……

袁某与案例中的当事人有类似的情况,应该比当事人的“症状”稍轻些。如果是阅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会按照迈克尔·派特先生的做法去完成孩子的心理抚慰工作并力所能及的进行心理治疗。

本人参加过“心理咨询骨干教师培训”,对此项工作有着难以抑制的热情。客观上也需要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案例及指导类相关书籍,这本书就给了我力量。袁同学按照我一个德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处置此类问题先从家庭成长的背景出发:首先,找他的爸爸了解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让其亲生父亲做此类的工作,不要打骂,不然效果更差;其次,开个这个班教师的专门会议,多以谈心工作为主,对于作业与学业可以暂缓一下——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第三,找与小袁有过冲突的学生了解情况,分清具体情况做相关的教育工作;第四,在班里号召学生找小袁的优点,并让班主任老师落实“放大”效应,让班 主任在班里树立起威信。一段时间以后,小袁找到了自信,与班级同学也能和睦相处了。但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由此形成的心理问题,在做工作以后也总有反复,因而工作起来,让作为德育工作的有时找不到自信。而按照心理咨询的这个案例来看,首先:重视移情在咨询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咨询师要保持治疗的宽松气氛,让他在没有责备的情况下表达思想和情感。在轻松的气氛下,让小袁对咨询师的情感体验,由此推广到继母、同学的交往的体验。其次,再辅以德育工作的相关经验,协调小袁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让他的自我真正强大起来。

实际上,德育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不矛盾,相辅相成。如果能够在德育工作中能够熟练掌握心理咨询工作的技能,学生工作能够解决实效性和时效性的问题,既解决了问题,又会避免了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正如本书主编徐光兴教授所说:“有许多人把心理学看作是一种神秘的东西,或者是一种堆砌辞藻概念、令人望而生畏的、拼凑起来的庞大理论构造。也许会有些人沾沾自喜地钻在象牙塔中,研究着脱离实际的‘学究理论’。但如果心理学脱离了人的真实精神世界,脱离了人类灵魂活生生的发展历程,则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终是麻痹而不是唤起人们对生活和心灵的感受力。”由此可见,心理咨询是人格重塑的过程,也是自我艰难成长的过程,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和希望。

常读此书,多学教益。以读此书开始,以学生为本,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做他们的朋友。

第二篇:读《西方哲学史》有感

浅议“哲学”

—— 读《西方哲学史》有感

张博文

自己近来断断续续地读着《西方哲学史》,一是因为兴趣,二是因为觉得这很有必要性。先来说说我们为什么要读点哲学。

大家可能是受《毛概》和《马原》的影响,一听到哲学就敬而远之。我们就该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们对于一门知识没有渴望,有的反倒是畏惧感和疏远感,知识应该是用来武装自己升华自己的有力武器。如果我们对所学的知识厌恶,只能说明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几乎无法意识到他的存在,或者说他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如果有人告诉我他一天不学《高数》就心里难受,每天不学就寝食难安心中抓狂,我想这种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天才。那么,对于哲学呢?我们之所以去学习哲学,是因为我们已经把他放在我们的精神行囊中,所以多去了解一点总是没有错的。正如胡适之先生说的:哲学是安身立命之学。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二分法”,经常在一起聊的“三观”,甚至我们津津乐道的政治问题??????这些都属于哲学的范畴,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哲学无处不在,而这恰恰也是哲学的伟大之处:将细小的问题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个惊天动地的结论,这很有一种平地惊雷的感觉。

可能大家会觉得上面的太空太泛,我举例浅谈哲学和我们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民主问题,几乎都认为它是个好东西,我们要尽快实现民主化,可是一定是这样吗?

民主是个好东西,可是他适合现在的我们吗?如果国家现在提出法治,我绝对举双手赞成:可是如果国家说,现在实现全民选举,权利下放民众,我誓死反对。不是说我们不想要民主,也不是说民主不是个好东西。这个时候有些人就出来说了:中国不适合民主,就应该强权政治。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有一天我们眼睛受伤了,看不见东西,庸医告诉我们你既然看不见了,那就永远也不要再看见外面的世界了。这真是无稽之谈。我们之所以反对普选反对,激进的民主改革,是因为我们知道那伟大的时刻还没有到来,想要实现真正的民主需要什么条件呢?我先举几个例子: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戈尔和小布什竞选失败后的讲话,十分精彩。大致有这么个中心思想:国家独立于于政党之上,他鼓励他的选民们支持小布什的政策,一切为国家着想。戈尔身为一个败选的政治家,我们看不到他的遗憾和失落,更多的是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深切祝福,这种精神是国人所缺失的;阿根廷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和美国的经济实力是不相上下的,可是在而是世纪中下叶我们看到的是哭泣的阿根廷,寡民政治和暴民政治轮番上演。每个政党都是靠对上个政党的仇恨获取民众选票上台(希特勒当年就是这么上台的),上台之后搞掉上个政治集团,就这样每个执政者上台免不了一次次的血雨腥风,同时也拖垮了阿根廷的经济,政治不稳定如何发展经济;高中时候,班里举行班会选班长,大家选了一个好欺负的同学故意让他出丑,班主任气的没办法,只能自己任命;台湾实现了民主,但是现在有是什么一种情况呢?阿扁在自己身上来一枪,污蔑给国民党,然后拉选票执政,基层买卖选票的情况层出不穷。我的故事讲完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对于未来的民主我们要有信心,同时更要有耐心,他就像初生的太阳,总有一天普照大地,那么我们能做点什么:我觉得应该从教育入手,去提高公民素质和全民修养,让公民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意识,公民现在没有这种意识,更需要去不断参与,不断地去锻炼这一方面的能力,对了,关于公民修养和学位知识水平没多大关系,西方可能目不识丁的老太太也有参政意识。正如里根所说:民主没有基因,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地培养。

第三篇:读《西方哲学史》有感

浅议“哲学”

—— 读《西方哲学史》有感

张博文

自己近来断断续续地读着《西方哲学史》,一是因为兴趣,二是因为觉得这很有必要性。先来说说我们为什么要读点哲学。

大家可能是受《毛概》和《马原》的影响,一听到哲学就敬而远之。我们就该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们对于一门知识没有渴望,有的反倒是畏惧感和疏远感,知识应该是用来武装自己升华自己的有力武器。如果我们对所学的知识厌恶,只能说明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几乎无法意识到他的存在,或者说他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如果有人告诉我他一天不学《高数》就心里难受,每天不学就寝食难安心中抓狂,我想这种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天才。那么,对于哲学呢?我们之所以去学习哲学,是因为我们已经把他放在我们的精神行囊中,所以多去了解一点总是没有错的。正如胡适之先生说的:哲学是安身立命之学。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二分法”,经常在一起聊的“三观”,甚至我们津津乐道的政治问题??????这些都属于哲学的范畴,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哲学无处不在,而这恰恰也是哲学的伟大之处:将细小的问题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个惊天动地的结论,这很有一种平地惊雷的感觉。

可能大家会觉得上面的太空太泛,我举例浅谈哲学和我们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民主问题,几乎都认为它是个好东西,我们要尽快实现民主化,可是一定是这样吗?

民主是个好东西,可是他适合现在的我们吗?如果国家现在提出法治,我绝对举双手赞成:可是如果国家说,现在实现全民选举,权利下放民众,我誓死反对。不是说我们不想要民主,也不是说民主不是个好东西。这个时候有些人就出来说了:中国不适合民主,就应该强权政治。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有一天我们眼睛受伤了,看不见东西,庸医告诉我们你既然看不见了,那就永远也不要再看见外面的世界了。这真是无稽之谈。我们之所以反对普选反对,激进的民主改革,是因为我们知道那伟大的时刻还没有到来,想要实现真正的民主需要什么条件呢?我先举几个例子: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戈尔和小布什竞选失败后的讲话,十分精彩。大致有这么个中心思想:国家独立于于政党之上,他鼓励他的选民们支持小布什的政策,一切为国家着想。戈尔身为一个败选的政治家,我们看不到他的遗憾和失落,更多的是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深切祝福,这种精神是国人所缺失的;阿根廷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和美国的经济实力是不相上下的,可是在而是世纪中下叶我们看到的是哭泣的阿根廷,寡民政治和暴民政治轮番上演。每个政党都是靠对上个政党的仇恨获取民众选票上台(希特勒当年就是这么上台的),上台之后搞掉上个政治集团,就这样每个执政者上台免不了一次次的血雨腥风,同时也拖垮了阿根廷的经济,政治不稳定如何发展经济;高中时候,班里举行班会选班长,大家选了一个好欺负的同学故意让他出丑,班主任气的没办法,只能自己任命;台湾实现了民主,但是现在有是什么一种情况呢?阿扁在自己身上来一枪,污蔑给国民党,然后拉选票执政,基层买卖选票的情况层出不穷。我的故事讲完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对于未来的民主我们要有信心,同时更要有耐心,他就像初生的太阳,总有一天普照大地,那么我们能做点什么:我觉得应该从教育入手,去提高公民素质和全民修养,让公民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意识,公民现在没有这种意识,更需要去不断参与,不断地去锻炼这一方面的能力,对了,关于公民修养和学位知识水平没多大关系,西方可能目不识丁的老太太也有参政意识。正如里根所说:民主没有基因,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地培养。这让我也想起曾经看过的《浪潮》,原来民主离纳粹只有一步之遥。

以上所举的例子并不是多么的高大上或者深奥晦涩,只是想告诉大家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人在无形中都在用哲学去探讨过问题,哲学应该是经世致用之学,并不是张口形而上,闭口形而下的高深的学问,当然了任何一个学问想要达到经世致用的境界,就必须对这门学问有十分深厚的研究。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多了解一点哲学知识,慢慢走进哲学,你会发现它是十分有趣的,并且可以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第四篇:读《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有感

发现生命的光彩

——读《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有感

在国家的战略思想里面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经略,青年人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就应该行动起来,但是我们反观世上忙碌的人们,如今读书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与教育行业以外的朋友交流到“读书”这个话题,他们都会说“读书,那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我读了《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其中一句话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人是追求目标的动物,必须要有精神的指引,追索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的最终目标是争取幸福,而幸福不是金钱的成就,是灵魂的成就。读到这儿,我在读书笔记上写道:只为精神目标活着,未尝不是一种痛苦的磨砺,但是目标都没有,就成了行尸走肉,更痛苦。

毕淑敏老师在题记中说到:我想,也许要换一种方式,把我的种种感悟,特别是许多来访者所给予我的宝贵的精神馈赠,用文字来表达,去传递一种友爱和成长的信念。如果有人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书中的某句话轻轻地碰撞了一下他的心,引发了一点点思考,就是我莫大的喜悦了。

这段话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我从事教育十几年了,教一届学生最长也就三年,如果在我教育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给他们一些知识,解决他们一些困惑,启发他们一些思考,多年后还能令他们回味,那“就是我莫大的喜悦了”。

毕淑敏老师这本书主要是讲述心理师和来访者之间的故事,可能因为她同时也是一个作家的缘故,文笔很生动,关于如何帮助来访者的细节,特别是操作性的东西,她讲得很少,比较遗憾。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书籍已经读了一些,而这些与实例结合的操作又是我们最需要的。

书中讲到:真正好的心理医生,是从根本上帮助来访者重新建立起对人生的进取态度„„这就是一个人真正成熟与心理咨询的成功。根据我的经验,可以这样来阐释:与来访者一起找出他(或她)的心理冲突,并化解或缓和之,平静和快乐会随之而来。

毕淑敏老师的文笔很舒服,如果不嫌啰嗦,请与我一起分享: 在《谁是你的闺蜜》中——

咨询师的脑海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电子计算机,来访者的任何一句话,都会在咨询师脑海中引发涟漪。一千种可能性像漂浮瓶在波涛中起伏,你不知道哪一只瓶塞内藏着来访者心中的魔兽。也许你以为是症结所在,穷追不舍紧紧跟踪,结果不过是一朵七彩泡沫。也许你忽视掉的只言片语,却隐藏着最重要的破解全局的咒语。

你不能以自己的主观臆测代替事实的真相。你永远不能跑到来访者的前面去,你只能跟随„„跟随„„还是跟随。

„„听完了这一切,我把她抱在怀里,她像一只深秋冷雨后的蝴蝶,每一根发丝都在极细微地颤抖。不知道这具小小的躯体里,隐藏了多少苦恼愤怒!

于是,我在笔记中写道:做一个倾听者还不够,一个高超的发问者才更重要。

在《红与黑的少女》中——

这女孩子似乎有种魔力,让人不由自主地关切她,好像她的全身都发着一个信息——”救救我!”可她又被一种顽强的自尊包裹着,如玻璃般脆弱。

她用了一个词,叫做”残酷”,很少有正当花季的女生这样形容自己,在她一身黑色的包装之下,隐藏着怎样深渊和惨烈?

很快,她就开始新的舞蹈,跳得非常投入,整个身体好像在舞蹈中渐渐苏醒,手脚的配合慢慢地协调起来,脸上的肌肉也不再那么僵直,有一丝微笑的模样。

„„从来没有人抱过我„„

她好像完全不会拥抱,她的重心向后仰着,好像时刻在逃避什么。身体仿佛一副棺材板,没有任何热度。我从心里涌出痛惜之情,不知道在这具小小的单薄身体里,隐藏着怎样的冰冷。我轻轻地拍打着她,如同拍打一个婴儿。她的身体一点点暖和起来,柔软起来,变得树叶一样随风飘曳了。(我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与少儿的交流,不能只停留在语言上,身体的接触,亲和的微笑,目光的赏识激励一样重要。原来孩子们那么喜欢拥抱我,有时撞得我生疼,我也喜欢抱他们,这是最好最彻底的交流和分享爱的感受,不需要语言。)

她未完成的愿望就是那一场精心准备的舞蹈,谁来欣赏?她无法挣扎出来,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重新生活的方向。

我很佩服”体会”这个词,身体里储藏很多记忆,身体释放了,心灵也就慢慢地松弛了。

在《出卖冥位的女生》中——

冥位就是埋葬人的地方,可以是一块地,也可以是一棵树,一个花坛,也可能是灵塔上的一个格子。„„我只是用我的方式来纪念我的父亲。

那就是思索和死亡有关的一切。比如,我认为死后是有灵魂的。我认为人是应该留下一点痕迹的。不然的话,我们的哀伤就找不到地方寄托。

出售灵位是为了让同样遭遇的人,可以找到寄托自己哀思的地方。其实,你最希望的是知道你父亲居住的地方。

这种没有经过处理的哀伤,一直潜伏在她的内心深处,所以才有了这种怪异的行为。

我的感悟:一切行为都有潜意识的诱因,只是有些角落没有照到温暖的阳光。

在《再选你的父母》中——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是凭借着他们的喜爱和给予,才得以延续自己幼小的生命。

那样平凡贫困的父母,在艰难中养育了你,你长得并不好看,可他们没有像你嫌弃他们那样嫌弃你,而是给予了你力所能及的爱和帮助。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都竭尽全力供养你读书,让你进了城,有了更开阔的眼界和更丰富的知识。他们明知你不以他们为荣,可他们从来不计较你的冷淡,一如既往地以你为荣。他们以孱弱的肩膀托起了你的前程,不是希求你的回报,而只是一种无私和无悔无条件的爱。

(想把父母换成乾隆和梦露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无望,不切实际的奢求。微前倾你的身姿,你就能听到心与心碰撞的清脆音响。

想说两句: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狗能做到,人不一定。特别是在为人父母之前。

在《你究竟说了什么》中——

(原文题记:一家人急得爸爸要跳楼妈妈要上吊,他却无动于衷,整体把自己关在屋里玩电脑,任谁都不见。家里人急着找心理医生。)以后我会在笔记前加上原文的题记,加上之后,大家就不会觉得突兀了。不然,看起来比较费劲。咨询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打开了来访者的创伤,在来访者离去之前,一个负责任的心理咨询师要把这伤口消毒和缝合,让来访者在走出咨询室的时候,不再流血和呻吟。

生理创伤和心理创伤一样,陈年旧疾和深在的伤口,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愈合如初。心理咨询师需要有足够的耐性和准备,第一次咨询主要是建立起真诚的信任关系和了解情况,其余的工作来日方长。

你可以使劲握住我的手,你可以感觉到我的手的力量,如果我是假的,我会退缩。

我非常高兴,你终于理解我的不上学,其实只是想证明自己有能力做一些事情,并能做好的。

(你的理解)让我觉得自己很开心,觉得自己不再孤独和愚蠢。我的想法:听即是打开伤口的”利刃”,说才是包扎的”纱布”。

只因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举动,一次轻率的误解,一个小小的挫折,就可能导致颓废、逆反、对抗,乃至厌学。说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但情绪的”蝴蝶效应”就是这样的,魔力无限。

父母和老师没有深究过偶发事件的原因,乃至觉得事情发生得太过突兀,震惊、不知所措。故①偶发事件后,找原因先于责罚和惩戒;②宽容应该作为一种常态心理。③要记住:有时候,孩子的异常行为只是为了证明些什么,一些他或他们觉得要去做的,并且觉得自己可以做到的。

在《最重的咨询者》中——

你可以有一个选择。你要觉得自己没有问题,你就可以走了。你要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好,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有关问题。毕竟你的体重超标了,这是一个事实。

12岁零3个月的时候,开始发胖了。13床就是我的外婆啊。

我觉得外婆的死,就是因为她太瘦了,瘦到了无法接受治疗。如果她胖一点,就能够战胜四神,就能一直陪在我身边。

至亲的人离去,给年幼的小男孩以怎样摧毁般的打击。他以自己的方式表示着痛入心扉的哀伤,表示着对于死神的强大的愤怒,表示着对于外婆的无比眷恋„„难怪他不认为这(超重)是不正常的,难怪他在每次减肥后,都让自己的体重更加升高。

读书笔记中,我这样写的:暗伤,潜意识的痛苦,或者叫痛苦之内化。当年在私立学校教书时,曾经接触过一个尿床的孩子。造成尴尬的原因很简单,他每晚给”火海”中的外婆施救,别无他法,只有撒尿了。他深爱的外婆在火灾中不幸了。

尴尬源于爱。深深的爱。

在欣赏美妙文笔的同时,毕淑敏老师给我们一个启示,其实心理咨询并不神秘,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是必须的,更多是爱与倾听。只有爱才能唤醒沉睡的的记忆,只有爱才能抚平陈年的伤口。学校是少年儿童最集中的地方,当然这里需要帮助的孩子也最多,但是很多老师缺乏基本的心理学常识,把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视为道德品质问题或行为习惯问题,家长就更是这样了。其实,做为教育者在抚育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养育他们长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发现他们生命中的光彩,哪怕是灰暗的,哪怕是黑色的,指引他们找到光明,给他们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吃好喝好学好一样重要。

第五篇:读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有感

读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有感

何少绮

我想,也许要换一种方式,把我的种种感悟,特别是很多来访者所给予我的宝贵精神馈赠,用文字去表达,去传递一种友爱和成长的信念。一本书的定价不过几十块,普通人吃一顿家常饭的花费。如果有人在看到这书的时候,书中某句话轻轻地碰撞了一下他的心,引发了一点点思考,就是我莫大的喜悦了。

——摘自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前言

这句话引起了我莫大的共鸣。作为老师,面对学生,难道不正是这种心理吗?如果我们能教给学生一点知识,给予学生一点生活上的帮助,给学生一点人生的启发,我心里也会感受到莫大的喜悦。同样,今天我所写如能给大家一点思考,我也同样感到莫大的喜悦。

《谁是你的闺蜜》一文中的张小锦不惜花钱要除掉妈妈的闺蜜,原因很简单她认为妈妈的闺蜜在毁掉她们的家庭。可是妈妈的闺蜜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是一个“小三”.相反,妈妈的闺蜜对“小三”深恶痛疾。正是由于她一直鼓励小锦的妈妈与出轨的小锦爸爸离婚,所以小锦才想着要除掉这个人。天真的小锦以为只要没有了妈妈的闺蜜,她们家庭就不会破碎。小锦之所那么讨厌妈妈的闺蜜,原因还有就是妈妈总是以为她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于是妈妈选择把所有事都瞒着小锦,只跟自己的闺蜜讲。而小锦认为自己才是妈妈最应该倾诉的人,自己才是妈妈真正的闺蜜。于是她想尽办法吸引家长的注意。她装生病,她逃学,她离家出走。小锦很苦恼,妈妈不理解她,以为她什么都不知道。爸爸不理解她,认为她任性胡闹。老师也不理解她,觉得她无心向学。

生活中我们总是以大人自居,小孩永远是小孩。殊不知,小孩已经在我们不知道不觉中长大了。他们想的,他们懂的比我们比能想象到的要多得多。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引导,也许她就走进了死胡同里出不来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可是为人父母却不用考证。可是大家都知道,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啊!父母教育孩子、与孩子相处的方式直接影响这个孩子的成长。

作为家长,我感悟到一定要以爱与平等的交流作为前提,一定的心理知识作为辅助,把我们的孩子引领到一条光明的大道上去。切不可以为孩子好,就作一味的隐瞒。这其实就是以爱的名义行伤害之实。家长也是需要考证的!如果你是一名合格的家长,决不能故步自封,()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提升自己的修养。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孩子的真正引路人。还记得以前我看过一部记录片《镜子》,讲的就是父母、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原来有很多时候,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作为老师,我感受到的是老师之路任重道远。老师一要定时开展心理教育,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数据信息和现象。而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学生的心理不像成年人,需要我们去挖掘,我们应走进他们的心灵,进行疏导或激励。要知道,站在讲台上时,我们的身份是教师。在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时,我们应该忘记教师的身份。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掌握的一门技术。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拥抱都可能改变一个人。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助人知识来帮助身边的人,减少或避免悲剧的发生。

我一向喜欢毕老师的作品,是因为我认为她的作品洋溢着人性的温暖。这一本《心理咨询手记》也是这样。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毕淑敏,总是面对千奇百怪的咨询者。这些形形色色的咨询者有着各不相同的生活和问题。从他们的身上,我们也许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

希望你我读罢此书,都有所获。

下载读《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有感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有感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西方的没落》有感

    读《西方的没落》有感 姓名;刘宇洁学号:080210279 专业:世界历史 【摘要】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理论—比较的文化形态学或历史形态学。他运......

    读《西方民主怎么了》有感

    读《西方民主怎么了》有感 《西方民主怎么了》这本书从“丑闻相伴”、“金钱政治”等方面对美国总统选举进行了深入剖析,也暴露出美国民主的虚伪性、欺骗性。民主,本意是多数......

    心理咨询案例

    2010年6月16日星期三18~20点。 来访者,×××,为隐私考虑,其他情况略今天,为一位来访者进行了咨询,使用的技术主要是朱建军的“意象对话技术”和“子人格分裂”技术的有机结合。给......

    心理咨询案例

    心理咨询案例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2岁,己婚,博士,公司职员。 求助者主述:快半年了,我为工作的事项,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内心很乱。 求助者自述:我博士毕业后选一家军队单位。进了部队......

    心理咨询案例

    樟湖中心小学心理咨询案例 三年(2)班陈志 辅导对象:胡志源 班级:三年(2)班 性别:男 年龄:9 辅导时间:2014年5月 问题表现:胡志源与别的同学交流时,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觉......

    心理咨询案例

    心理咨询案例:小学生懒惰个性问题 一年级的李明懒出了名,作业总拖拖拉拉、偷工减料,每次劳动就想方设法偷懒,不愿动弹。老师就拿他没办法,批评、体罚全没用,急得老师忍不住直皱眉......

    心理咨询案例(精选)

    案例 注:以下全部案例,均为化名,并在事件方面只选取了片断且有所加工,以符合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来访者的隐私,但在情感及关系方面,尽可能做到最真实地呈现。 小学......

    读《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有感

    读《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心得体会 最近,我读了《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咨询》一书,该书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如何防治做了详尽的讲述。书中列举了对杭州的一项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