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题阅读三人行》读书心得
读《主题阅读三人行》
同安区埔后小学 纪亚凤
有幸参加了主题阅读的教学研究,我发现以前就模糊感觉到的多读书,多读适合的书的语文教学方法竟然有人在专门研究。拿到《主题阅读三人行》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这本书是由吉林省科研型校长刘宪华、特级教师于永正、陆恕三人合著的。全书紧紧围绕着“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一课程标准的理念,向我们阐述了“主题阅读”“‘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大单元教学法”这三大核心概念,向我们描述展示了一个引领师生成长的语文教学最高境界。
主题阅读是一种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来构思教学过程展开教学流程的阅读教学法。它根据学生阅读的需要,构建了“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这里的“一主”即指作为主要核心的、在教材单元中体现的主题(即语文教材);“两翼”则是指围绕这一主题所扩充的、体现在另外两套读本中的同主题单元内容(即《新语文主题阅读》《主题式·经典诵读》)。一个主题统领三套教材并列的三个单元,形成了有22篇文章组成的一个同主题大单元。而因为这一大单元的出现,主题阅读创导了“大单元教学法”,即遵循“整体性原则”组织主题阅读教学。其最大的特点是,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把“一主两翼”三套教材中相关联的三个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用“单元主题”统帅整个教学流程。这样,实现了“课内得法”马上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的理想境地,更是实现了“课外阅读”往“课内前移”的理想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相同时间内的同一个单元的教学中“主题阅读教学”比普通的单元教学多了五倍的阅读量。
主题阅读找准了孩子们语文素养提高的根本点,一切从读开始,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巧妙地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孩子们在有主题的阅读中,获得思想,获得情感,获得知识体系的生成。多好的一种语文教学理念啊!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还苦吗?学生还苦吗?不,不苦,都在享受,享受着种种主题带来的情感熏陶;都在吸收,吸收着种种题材课文带来的理解、写作的方法。
这学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开始尝试这种做法,发现课堂上,孩子们活跃了许多,要知道,高年级的同学较不喜欢回答问题,特别是我们班,不管你怎么鼓励怎么激发,不管他们会不会都不举手回答的。而且现在没学完一个主题,我相对应的有一篇同主题的日记让他们完成,在读了很多同题材的不同表现方法的文章后,他们写出来许多精彩的文章。就说第二单元的民风民俗的主题,孩子写出来的体现家乡味道的《封肉》、《腊肉》、《罗锅》、《游龙灯》《百手舞》„„篇篇出彩。
参加这个研究,我期待我更坚信我将在学习与实践中上出更精彩的语文课。
第二篇:主题阅读三人行
主题阅读教学,引领师生成长的语文教学高境界
──读《主题阅读三人行》有感
作为一个从教几年的语文教师,面对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状况,我一筹莫展过,细细探寻过,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努力地探索着,可始终没有找到良方,感觉自己的语文教学天空中乌云密布,看不到一丝曙光,那是怎一个“苦”字了得,苦着为师着的“苦”,痛着为生着的“痛”。《主题阅读三人行》这本书书让我有了拨开云雾见月明的突悟。
“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话语从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关注,却在这本书中如雷贯耳般地振醒了我。“主题阅读教学”实验研究遵循着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努力地建构着实现这一理念的语文教学最高境界。而现已经研究出的成果,就让深陷在语文教学困境中的我如沐春风豁然开朗,苦痛着的心田恍如瞬间注入了涓涓甘泉,黑暗的前路中有了一丝曙光。
全书紧紧围绕着“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一课程标准的理念,向我们阐述了“主题阅读”“‘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大单元教学法”这三大核心概念,向我们描述展示了一个引领师生成长的语文教学最高境界。主题阅读,是塑造心灵的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主题阅读中,倡导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的一个智慧世界。”这,给我带来的是豁然开朗。冥冥中觉得,似乎苦苦寻觅的语文教学曙光已经看到,我仿佛看见了我跟孩子们正在课堂上极力地、有滋有味地吮吸着阅读的养分,好像还能听到我们一起在语文天地中拔节成长。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哪里来?特级教师于永正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是孩子们读书读来的,并不是依靠着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讲来的,并不是依靠着老师给他们天天做题目做来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也一直在告诉着我们老师,可我们老师们似乎没有领会到课程标准的最精要的理念主旨。你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一直走在“一课一课地教”“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一个点接着一个点的讲”的路上,课堂上孩子们干得最多的事情是“顺着老师的意思满堂回答”,课后孩子干得最多的事情是“完成铺天盖地的试卷”“做完一本又一本的练习册”。当这一叠叠的试卷一本本的练习册完成后,你让孩子们下笔写写东西,你会突然发现,孩子们笔下凄凉。时间长了,你还会发现原本眼睛会发亮的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已经黯然无光,所以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可悲啊!师生们就这样痛苦地一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上演着“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悲剧:老师苦不堪言,痛心疾说,什么学生啊,讲了这么多,都是不会读不会说不会写!学生苦不堪言,讨厌地说,什么语文啊,做了这么多,都是不理解不会写的!
而这主题阅读则找准了孩子们语文素养提高的根本点,一切从读开始,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巧妙地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孩子们在有主题的阅读中,获得思想,获得情感,获得知识体系的生成。多好的一种语文教学理念啊!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还苦吗?学生还苦吗?不,不苦,都在享受,享受着种种主题带来的情感熏陶;都在吸收,吸收着种种题材课文带来的理解、写作的方法。
主题阅读,是习得方法的阅读
主题阅读是一种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来构思教学过程展开教学流程的阅读教学法。它根据学生阅读的需要,构建了“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这里的“一主”即指作为主要核心的、在教材单元中体现的主题(即语文教材);“两翼”则是指围绕这一主题所扩充的、体现在另外两套读本中的同主题单元内容(即《新语文主题阅读》《主题式·经典诵读》)。一个主题统领三套教材并列的三个单元,形成了有22篇文章组成的一个同主题大单元。而因为这一大单元的出现,主题阅读创导了“大单元教学法”,即遵循“整体性原则”组织主题阅读教学。其最大的特点是,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把“一主两翼”三套教材中相关联的三个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用“单元主题”统帅整个教学流程。
这样,实现了“课内得法”马上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的理想境地,更是实现了“课外阅读”往“课内前移”的理想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相同时间内的同一个单元的教学中“主题阅读教学”比普通的单元教学多了五倍的阅读量。随着大单元教学法的切入,随之而来的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大胆的变革和创新。不变革,如何能完成如此大容量的教学任务。因此有了特级教师陆恕的“读占鳌头”“一读解千愁”的精辟教学法,课堂上书声琅琅,学生读中识字,读中理解感悟,读中明写法表达,这怎不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学法呢?以读代讲,少了老师的繁琐分析,孩子们直接与文本亲密接触,文本的美言美语更比老师的教学语言强得多。也有了让学生有思考地读书的“批注式阅读”法,还有了让学生悟其神的“情感式诵读”。试问,这样的大单元的主题阅读教学中,孩子、老师能不受益吗?读中,老师省时了,孩子明了;读中,老师素养提高了,孩子更是如春笋般拔节了!
“少一点讲解,多一些诵读;少一点提问,多一点阅读;少一点模式训练,多一些文化建构。”说得多好啊!语文教学追求的便是这样的境界,便是这样一种纯语文的、纯阅读的、纯享受的一种境界。曾几何时,面对语文教学,想说爱你太辛苦,现在似乎可以大胆地说,爱你,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此时我脑海中勾画出了这样的一个语文教学的美好境地:师生同遨游于经典美文中,乐不思返,读啊读,读啊读„„舍不下,放不掉的是读那一本本厚厚的书;爱的是,与那一个个智者对话。
此刻,捧着这《主题阅读三人行》的书,我最大的感触是:主题阅读教学,将是引领师生成长的语文教学高境界。最后,让我们所有语文老师幸福着教育教学的幸福,快乐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快乐,做一个语文教学的探究者、幸福者吧!相信有我们的搀扶前行,我们一定能朝着语文教学最高境界更近一步!
第三篇:读书心得主题班会
读书心得主题班会
齐: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
女:我们走过鲜花盛开的春天,步入烈日炎炎的夏天,在这季节交替的美好时刻,我们迎来了读书心得主题班会。师生们又可以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又可以笔舞蓝天,说古道今.同学们又可以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在背诵中积累底蕴,在写作中体验成功。男:历经苦难的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读书带给我们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灵的和平,精神的慰籍。朋友可能离去,书却是最忠诚的伙伴,我们在书中读李白的潇洒,读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感味冰心的意切情长。时光不断流逝,阅读却让我们永葆青春!女:有了书籍,在七年十五班的每一天我们都是充实而快乐的;总有不断的收获和进步!读书,提高了我们的阅读、分析、综合能力;更快速的提高了我们的写作能力。
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多体会,才能丰富我们的语言词库,提高语言品味,才能将学习、生活、艺术完美的结合和统一,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更生动、形象而有趣!
女: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努力做到:每日必读书,每天有收获。让我们用知识来武装成长的自己,用智慧来升华宝贵的人生!让书籍真正的成为一把开启知识财富大门的金钥匙!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和情趣!
齐:我宣布七年十五班读书心得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在书中我们曾经与诗仙李白斗诗百篇;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书不仅让我们乐不思蜀,也让我们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因此,书如同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目并说明理由。
男:(让同学发言)看书使我学到了很多道理,比如:《当危险来临的时候》这本书教给我当危险来临的时候要勇敢面对,以及采取的措施,《生命之谜》让我了解了人类的进化史,和许多人各种奇异的生活习惯。《西游记》使我知道了做人要勇敢、善良,像孙悟空那样敢于承担责任,还要有一颗坚持到底的恒心,要勇于克服困难,最终一定会胜利。《三国演义》,让我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让我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福尔摩斯》,则让我领会到其侦破诸多离奇案件的机智和勇敢。我觉得读书是件快乐的事。它已经成了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真是“三更梦中书当枕,半山绝自当早餐。
女: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让同学发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男: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故事。(让同学读)•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女:在读书中可以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还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请大家说一说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在小组中讨论。
男:请大家说一说自己的读书心得。(让同学发言)
男:读书非常的重要,如果不读书的话就有可能因此闹出许多的笑话。比如„„ 男:接下来为同学们介绍两首关于读书的诗歌。(让同学发言)女:“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让我们畅饮这“源头活水”,攀登这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为祖国21世纪的高素质的建设者。
男:让我们带着一份热情,带着一个梦想,带着一份执着,尽情地去畅游书海,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齐:我宣布七年十五班读书心得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本周开展读书活动,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营造了书香校园,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四月是读书学习的好时机,为了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博览群书的习惯;使学生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感悟,寻找生活的榜样;促使学生知识的更新,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实力,我班于2014年4月13日开展了以“‘我会读书,我爱读书”为主题的班会。
因班会展开前班上要表演的同学准备得非常到位,学习委员的活动流程也安排恰当,班会能够顺利进行,主要活动流程如下: 1.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全班同学齐唱班歌《和你一样》
2.由学习委员用有关读书月主题的PPT将大家引入主题,并代表发言 3.就着PPT的引入,请各位同学们谈一下各自的的读书体会,并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以及从书中你们学到了什么,得到些什么启发
4.各位同学参与知识竞答
此次班会展开后同学们都养成热爱读书、博览群书的习惯;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感悟,寻找生活的榜样;得到知识了的更新,活跃了思维,提高了综合实力。
活动效果与改进之处:
首先,这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通过读书节活动,使每个学生“读好书,净化心灵,启迪人生”。通过读书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再者通过开展读书节活动,班级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教室里,书声朗朗,歌声嘹亮。课堂纪律好转了,课间学生有事可做了,同学们能静心学习,小主人意识增强了,日常行为习惯也规范了。
班会活动虽已结束,但活动的开展,将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意义。读书学习活动是一项长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今后,要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在全班形成人人读书的良好风气。
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
第四篇:真情三人行(本站推荐)
《真情三人行》观后感
“宝贝别哭了,别再伤心,好吗„„”这一曲动听的歌声结束之际,此时此刻,我们早已日泪如泉涌,泣不成声。这首歌曲便是今天我们去看的电影《真情三人行》中的片尾曲。这部影片不仅使我更透彻地理解了人间真情,而且教育了我从小就要磨炼独立生活的能力。
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深刻地体会了亲情。5年来,阳阳的父亲又是当爹又是当娘的,当自己身患绝症时,想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自己走了以后阳阳该怎么办,于是努力磨炼阳阳独立生活的能力,我真正体会到父母的朴实与伟大。还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中那一位伟大的母亲吗?还记得那一条简短却又饱含爱的短信吗?一块又一块的巨石与水泥板从上空落下,重重地砸在她身上的每一处,可是,她从不改变自己的姿势,她就像一座拱桥屹立在那儿,她又像一尊雕像一动也不动。“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记住妈妈永远爱你!”简短的一条短信让每个人都黯然泪下。多么伟大的母亲!多么浓厚的亲情啊!多么幸福的孩子啊!想起这位伟大的母亲,我也油然想起我的父母,他们虽没有那位母亲那么伟大,却也是无时无刻在爱着我,为我操劳着一切。
电影中的于乐老师是一位十分漂亮,非常善良的老师,阳阳失去了父母亲,是于老师帮助他,没放弃对他的关爱抚养,这让我体会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他们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于亲人,这是一种超越血缘的爱。我不禁想起谭千秋——一位在地震中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将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伟大的教师,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发现还有几名同学撤走不出教室,他立即返回教室,千钧一发时刻他奋不顾
1身地按住讲台,用双臂护住了学生。当救援人员将他的遗体挖掘,他的手还是紧紧地按住讲台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老师不是父母,但对学生付出的也丝毫不比父母少啊!想想我们身边的老师,他们为了我们学习而焦虑,为我们的未来而忧心,为我们的进步而欣喜„„老师,谢谢您们!
“起来!站起来!”这是在电影中阳阳父亲对阳阳的吼声,阳阳骑自行车摔下,父亲严厉地命令他站起来。难道这只是在训练阳阳骑自行车吗?不!是在训练阳阳的独立能力。教会阳阳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遇到困难不退缩,勇于接受挑战,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从影片中明白了独立生活能力,是每个孩子必备的,只有磨炼好了,才不会长大依赖父母,做一个自信、自立、自强、自尊的人!
《真情三人行》让我受益匪浅啊!
第五篇:《三人行》读后感
《三人行》 叶开/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开始读《三人行》就像享受一场语言的盛宴,叶开用他幽默、辛辣的笔触端给读者一道道味道各异的小菜,拌着智慧、博学、调侃、嬉笑怒骂以及属于这个时代的俚语趣闻。但是随着叙述的行进,当我们渐渐走进人物和事件的核心时,心底不免会涌现一些沉重、一丝伤感、一声叹息:与其说作者在嘲讽笔下的那些庸俗丑陋的当代知识分子,不如说作者冷静地记录着他们的悲哀,以及这个时代的悲哀。
人到中年的梅子川虽然在批评界小有名气,但因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摸不着其中的“门道”,一直没有升职;而早年离婚的他,在爱情婚姻上也是一个失败者,他迷恋性感的女研究生安可,却总是“狗咬乌龟不知道怎么下牙”,而安可的室友,平凡的周晓萍钟情于他,但他在她身上始终找不到爱情的感觉。当他评职称初审未通过,周晓萍也离他而去之际,却突然出现了转机——升职,周晓萍回到身边——这一切仅仅是由于一场荒唐的误会:别人以为他要自杀。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结局充满了对人世的嘲弄,也隐隐透着苦涩和悲哀:梅子川就像一把被欲望的铲子翻炒的青菜,在辛辣的锅子里被随意地翻来覆去。他已经丧失了知识分子曾经拥有的人文精神和精英意识,被物质利益、肉欲、权势等低级欲望所纠缠、所啃噬,在他身上依然残留着些许人文气质,这种气质只不过让他在欲望面前成了束手待毙的俘虏,他想要踏上时代浊流的浪尖,然而处处不得意,只是沦为一个滑稽可笑的小丑而已。
小说的背景是上海一所著名高校,作者也以戏谑的笔调刻画了教师们的种种丑态,不由让人联想起《围城》里的大学教师,但阅读《三人行》,更有一种“破墙而入”的感觉,读者无需站在大学的门槛边,带着无数想象和传说向里面作浪漫的张望,“围城”的墙已经轰然倒下,你可以随意地踏在尘土四扬的废墟上,看看大学里面那些丑陋而滑稽的真相。
这些大学教师,为了职称、金钱互相斗争,不惜使出卑鄙的手段,对女学生,也有着赤裸裸的欲望,知识分子的身份,并不能掩盖他人性中的软弱和卑劣。比如文中有一段梅子川观察蚂蚁的叙述,他捉起蚂蚁,掐掉它们的尾部,再扔进蚁群,扰乱蚂蚁的爬行秩序,这种残忍的游戏,让梅子川“感到一阵阵快意”。可以说,作者不仅要撕去大学这张文雅的面具,也要撕去当下时代的伪装,让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人——清楚地看到了它的病痛和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