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港之行,感悟香港戒毒康复,收获良多
赴港学习收获与感悟
宝山
常敬芳 七天的香港之行,主要进行了一天的理论培训,九家戒毒机构的参观学习。这次培训是对我八年一线戒毒工作的一个总结与反思,通过与香港戒毒工作比较我找到了我们工作的差距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香港戒毒工作的优势:
香港戒毒工作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中也经过了很多的困难与挫折,但通过各方人士的努力已经探索一套符合香港政府特色的戒毒模式。总的感觉香港戒毒工作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大。每个自愿戒毒所或多或少都有政府资金的投入(福利署、禁毒署、卫生署),个案进行自愿戒毒可以申请福利救助。二、一大批热心公益的慈善机构。例如香港赛马会、狮子会对戒毒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三、一批有爱心、有热情、有专业手法的戒毒社工及戒毒工作人员。这次培训充分感受了香港社工的专业精神及奉献精神。香港的戒毒机构大部分远离市区甚至是偏远的山上,社工要与个案同吃同住,24小时一个轮休,辛苦程度不言而喻。一名香港大学中文专业、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在蛋家湾福音戒毒机构负责中文、数学的教学工作,已经工作两年。问他的感受,有两点:喜欢这个工作,在这里很安静。
四、戒毒工作的理念新。香港提倡有尊严的戒毒,由于戒毒工作 的人性化,香港有一大批“过来人”从事志愿戒毒工作。例如灵爱福音戒毒中心有学员30名,但有10名“过来人”参与中心的管理工作,虽然领微薄的薪水,但是他们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石鼓洲康复中心的院长介绍时就给我们一个理念:你既然承认吸毒者是病人,那病人反反复复去看医生有什么不可以,这跟一个高血压的病人经常去看医生一样的道理。日出山庄司徒院长介绍,戒毒所成立之初他的大老板曾经对他说:尽可能的为个案对象提供舒适的生活,有尊严的接受服务。因此日出山庄没有保安,全部是“过来人”参与管理。
上海戒毒工作的优势:
上海的戒毒工作虽然只有9年的发展历史,虽然时间短,但也有我们的优势:
一、管辖范围广、情况清、底数明,出所后的后续帮教时间长
特别是吸毒人员信息库的建立基本上将全市的吸毒人员纳入管理帮教的范围。而香港的戒毒机构做得比较深、比较细,但对社会面吸毒人员的管控力度不强,因香港法律规定不可进行强制尿检,戒毒所也是来去自由。
二、兴趣戒毒、艺术疗法、同伴教育、家庭学苑这方面的戒毒模式正在逐步的尝试与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戒毒模式让我看到了香港戒毒模式的影子,证明我们正在学习香港的戒毒社会工作。
香港戒毒工作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社工多领域的参与服务 香港的戒毒模式基本为自愿戒毒所9个月,3个月中途宿舍,12个月社会面的跟进服务。24个月基本是同一名社工全程跟进。因此社工能否在强隔所对少量对象进行一站式服务,实现真正的无缝衔接。
加强美沙酮门诊社工的参与度。就目前的情况看社工与美沙酮门诊是缺乏沟通与联系的,社工一旦将个案转介美沙酮门诊后,对个案的服药情况及心理变化缺乏了解,个案脱失、个案美沙酮与几种毒品混用现象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建立多元化的戒毒模式
目前上海的自愿戒毒所全部以盈利为目的,运用美沙酮递减治疗方法,时间为两周。作为探索哪怕建一所有禁毒办、卫生局、民政局及慈善机构出资的戒毒所,采取9+3+12个月的香港戒毒康复模式。自愿戒毒所可以配备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社工等戒毒团队。
如果建立自愿戒毒所有难度的情况下,各区站可以尝试多元化戒毒模式的小组,社工在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将个案对象进行转介。
三、加强机构项目化运作的力度
通过参观香港的戒毒机构,机构的每个社工是有分工的。一部分做机构的管理工作(督导),一部分日常基础工作,一部分做机构的项目,每个机构每年可以向政府申请单独的项目经费。例如香港的日出山庄的中药计划、口腔计划,民爱乐协会无毒驾驶宣传计划等。
作为自强这样一个庞大的机构,一方面我们可以做为对象及家 庭提供服务的项目,同时我们也可以拓宽思路为全社会提供各方面的服务。例如香港民爱乐协会的“无毒驾驶宣传计划”,“大浦区校园验毒试行计划”以及为潜在对象及隐藏对象进行服务的“早期预防计划”、“非常体验计划”这些项目,深圳的“无毒新人类”计划等可以作为我们拓展思路的参考。
四、深入开展同伴辅导员工作
香港戒毒机构利用了大量的“过来人”参与了机构的日常管理,有一定的微薄薪水。虽然上海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由于缺少香港这样宽松的戒毒环境以及基本工资收入的保障,有一定的难度。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几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通过戒毒机构、社工的推荐;一方面加强“过来人”的培训,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请香港的“过来人”进行现身说法,目前深圳的彩虹中心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另一方面得到民政部门的支持,解决他们的收入来源。
五、与香港在大陆的机构分布取得合作
据深圳的社工介绍,香港灵爱福音戒毒机构在湖南、东莞有他们的自愿戒毒分布,上海有这种类型的个案可以联系转介。一旦转介成功可以免费进行九个月的福音戒毒,灵爱福音戒毒的目标是在大陆培养一批“过来人”从事戒毒工作。
戒毒机构面临的挑战
一、如何应对新型毒品人群上升的趋势,如何对新型毒品如何进行帮教。
新型毒品的泛滥较传统毒品有上升的趋势,虽然新型毒品成瘾 性没有海洛因厉害,但精神类毒品对人中枢神经及人整个机能的伤害是比较巨大的。对新型毒品的治疗方式是很多精神科医生研究的课题,香港目前也没有更好的治疗方式,一般通过精神科医生用药处理精神方面出的状况。
对新型毒品人群的帮教是社工面临的新的课题。目前香港对新型毒品的戒毒主要是福音戒毒,脱毒不用药物,完全用信念戒毒。戒毒弟兄的两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吸毒本身不是问题,吸毒前的问题才是问题”,当一个人能平静下来,就会想吸毒以前的问题,很多人吸毒前抽烟、喝酒、打架、家人关系紧张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解决吸毒的问题。问到如何保持操守的问题,一个戒毒弟兄回答:“每次戒毒出去,实际上内心是怕的,但就是因为怕所以就会更加小心!”因此对新型毒品人员的帮教可能更复杂、更专业,需要精神科医生的全程参与。
二、入职门槛的提高、继续教育的加强 关于入职门槛:
香港社工的入职必须社会工作本科,900小时的岗位培训,如果做戒毒社工还要接受香港禁毒署为期一年的禁毒知识的培训,才能成为一名机构的注册社工。
如果说9年前刚建立机构时为了吸纳大量热爱社会工作的各行各业的人才,而降低了对专业的要求,而9年后的今天为了机构的良性运作,应大量吸纳社会工作专业的优秀大学生,机构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关于继续教育:
这次参观深圳的彩虹中心给我很大的震撼,深圳戒毒机构建立四年不到的时间,无论个案、小组、项目的运作还是社工队伍人才的培养都走到了社会工作的前沿。当然得益于深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深圳的社工不仅有香港督导的指导,每周社工也可到香港的合作机构培训。上海社工走出去可能面不是很广,但请进来会使很多的一线社工受益。上次香港彭盛福先生在总社的培训就可我们社工眼前一亮的感觉。
香港之行是短暂的,但给我的受益是终身的。就我看到的、想到的谈了一点想法,可能比较片面、可能是一家之言,但我能保证这是我的肺腑之言,希望领导、同工批评指正。
第二篇:香港之行体会
浅谈香港自由经济体制
——香港之行个人体会
此次香港之行,确实让我看到、听到、学到、体会到了很多。我的专业是政治经济学,我喜欢了解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史和当前社会经济现状。我认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肯定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而对于香港而言,世界公认的原因就是香港是自由经济体制发展的典范。因此,在香港的学习和参观过程中,我一直带着一个问题,即香港为什么被世界公认为“自由经济体制”的典范。
我不知道用什么指标或者方法去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自由度,但这14天我的所见所闻,确实让我看到了香港经济自由的一面。首先,在香港,贸易不设置关税壁垒,除对烟、酒、汽油及柴油、化妆品和若干不含酒精饮品这6类商品征收进口关税及消费税外,对其他一般商品的进出口均不收关税。另外,进出口手续极为简便,甚至有些商品在航运出口后再办理手续。其次,香港是以市场竞争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形式。在香港,政府只直接经营一些港口、机场、道路、邮政等公共事业,以向社会提供一定有益的公共服务,而其他绝大多数投资领域的进入及经营均是由投资者自我决策的。同时,企业进入及经营门槛低,并且在香港设立并经营企业,不管资金来自本地还是海外,资产所有制为集体或私人,均一视同仁,不因身份不同而受歧视或偏袒,经营环境相当公平。最后,香港外汇管制宽松,金融市场开放,金融企业开办自由。同时,黄金在香港也完全自由进出口,自由买卖。
事实上,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种自由的经济发展模式维持了香港近6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香港自由经济体制的形成,我有两点感受。其一,香港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岛型经济城市,山多平地少,山地占总面积的70%以上,并且自然资源贫乏,导致了香港不可能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但是,香港地理位置优越,位处亚洲中心地带,还拥有世界少有的深水港——维多利亚港,航运便利。如此的地理环境,注定了香港必然走上服务业发展的道路,而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多企业并存,是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因此香港逐渐形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
其二,英国自由经济模式对香港的影响。我认为,在香港辟建自由港是英国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措施之一。同时,香港作为自由港也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贸易利润。而维护香港的自由港地位和巨额贸易利润,英国就需要在香港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如今,香港已回归中国,而我也产生一点疑问?英政府的离开带走大批的资源,包括管理模式、市场资源等等。同时,世界各国的很多投资者对中国政府的认识一直不是很清楚,认为香港回归中国后,会被内地政府过多的干预,而失去自由竞争的经济市场。因此,这些投资者会因为对香港的信任度降低而不在香港投资。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回归后的香港为什么还能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和参观,我发现,香港社会是一个“小政府,大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做到“大市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市场一定要有足够多的竞争者,这样,价值规律这双“看不见的手”才可以对市场自动加以调节。而在香港,贸易发展局和投资推广署在维持香港的“大市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投资推广署通过宣传,使得世界各地投资者更加了解香港,使投资者重拾了香港是自由港的信心,为香港招揽了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贸易发展局则为在港企业的发展提供咨询和指导,为香港创造了十分优越的营商环境。因此,这两个机构为香港回归后持续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诚然,这次学习让我体会到了香港经济自由的一面,但我同时也发现香港对内地市场的依赖在不断扩大,这也成为我的一点担忧。自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签署以来,每一次中央领导出访香港时,又会签署更多类似CEPA的协议,而这些协议使得香港对内地的贸易在所有对外贸易份额中的比例不断扩大,香港如今的繁荣似乎是由内地经济总量增长来维持的。因此,我产生了担忧。总之,很庆幸自己能够参加此次香港之行,很感谢---和----为我提供如此好的学习机会。香港这个东方之珠的魅力确实让我感受颇多,以上也仅仅是对香港经济的浅薄之言。希望自己以后还有机会更深入地去了解香港。
2012年8月14日
第三篇:香港之行新闻稿
初中学子参加“孙中山事迹赤子情”粤港交流会
本报讯 3月11日,我校初
一、初二两个年级的10名优秀学生代表在初中部张太平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在香港九龙工业学校举行的辛亥革命——孙中山事迹赤子情粤港交流会,他们凭借良好的素质、优异的表现赢得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赞扬。
本次交流会由由香港国民教育学会和香岛国际交流中心主办,香港科学艺术交流中心主席、港澳收藏家协会会长、八十五岁高龄的周耀祺先生、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博士、国民教育学会主席梁炳华博士、台湾大学校长、粤港两地部分中小学领导、博物馆馆长等数百名嘉宾出席交流会。
在交流会上,孙穗芳博士做了题为《我的祖父孙中山》的演讲,她回顾了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介绍了他对辛亥革命的卓越贡献,指出在中国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慎独前行。在学生交流和展示环节,由我校学生张嘉、张善茹、张雪莹朗诵,林扬同学钢琴伴奏的诗朗诵《中国船》,情真意切,文辞优美,深深地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整个朗诵过程全场鸦雀无声,朗诵结束掌声雷鸣,包括台湾大学校长在内的多位嘉宾向我校师生祝贺演出成功,孙穗芳博士的秘书专门向我校代表团索取了诗歌的原稿和参演学生的名单。随后,同学们观摩了香港中山公园孙中山雕塑的制作过程,参观了孙中山事迹图片和实物展览。香港九龙工业学校校长与我校张太平主任互赠校旗,以示两校友好之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次交流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港粤两地学生的交流,扩大了我校在港粤两地的影响,树立了我校走高端发展之路的良好形象。同学们通过参加本次交流会,深切地感受到先辈们为民族复兴的伟业和民主共和的建立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高尚情怀,表示历史待有后来人,一定不辜负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本次赴港交流,机会难得。与香港的各位中学生交流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在我上台汇报交流成果时,我能体会到香港学生的热情以及学习气氛的浓厚。主持这次盛会的主持幽默风趣,能适时活跃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本次交流会,加深了我对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背景的认识,提升了我对历史的兴趣,增强了历史使命感。
————初二十三 罗开元
我们到了香港九龙工业中学,这个学校在香港那边算挺大的啦,可是和南开比起来还小的多,香港真是寸土寸金啊!但他们学校小却五官齐全,比较综艺化,一点也不严肃,那些海报呀什么的都比较活跃。交流会首先是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博士讲述《我的祖父孙中山》,她讲得很激动,都流泪了。然后是雕塑家朱达成博士讲述他为孙中山先生塑像的过程,他讲得很形象还带上了动作。我看见在后台操控大型机械、录像摄影的都是由学生,由此我觉得他們的学生都很独立,他们的社团也很不錯,五花八门的很丰富。可是有一点令我觉得不大好,就是他们经常爆粗口,其他的我觉得都还不错。
————郑锟
人们一直都说香港的和大陆的有一段差距,并且还不小。这次我的收获不仅在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还有借这个机会,亲身深入到香港的学校里,亲身体验人们所说的的差距。香港的先进并不在于他们的科技而是他们人以及还有点点滴滴的细节。学校的栏杆有分左右,还有嵌有紫米的白饭。在男女同学关系的方面,同学的尴尬总是会在老师面前迎刃而解。整个汇报过程,后台的“工作人员”全是学生,老师、领导更像是去那里打酱油的。
————初二十三 张善茹 在九龙工业学校的大礼堂里,我很荣幸地与其他三位同行伙伴展示我们精心准备的朗诵。表演时,台下一片肃静,观众用心聆听我们的朗诵。表演结束后,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女士的秘书找到我们,说要让我们把名字从左到右写下来,并要走了我们的稿件,看到他脸上难以压抑的激动的神情,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香港,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华民族,只是因为战争而失去过。两地学生,自古以来便是心连心,只是因为友谊大门尚未敞开罢了。此次香港之行,我们以一颗诚挚的新,开启了这扇大门。
————初二四 张雪莹
第四篇:香港学习感悟
香港学习感悟
南山区育才二小王凤丽
我以前去过香港两次,都是游玩,时间短,走马观花,没什么感受。这次不同,总共5天,时间充裕,去的地方也多,看到的也多,所以感想颇丰。
香港教育学院是最早的八所大学之一,就像内地的师范大学,以教师教育为主,也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还有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在我们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几位博士生导师与我们见面,让我吃惊的是这些专家多数为女性,从年龄上看,绝对算不上年轻,但他们还在搞科研的第一线,教师的素质,导师的造诣,严谨的工作态度,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具有亲和力的言行,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她们的风采,感受到文化人,学者的厚重。
还未到香港就听说了那里的人工作作风严谨,每天上午9:30-12:30下午1:30-4:30是我们学习的时间。每天上下午学员本人签到,领取自己的标签.周三上午11时我们去照了集体的合影,照完我们以为就可以直接午休了,可教授们组织我们回来继续上课,看出对我们的培训是很重视的。同时体会到了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他们这种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人,在小组研讨时,我们为了研究一节课,对一些观点达成共识,到了4:30我们都迟迟不愿离开,在研讨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专家们的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我想会一直影响着我今后的工作。
在香港学习处处体会到了人文关怀,上课期间我们可以喝咖啡,喝茶,吃饼干,还可以与老师们互动,有问题随时提问,专家们就他们的理解给予耐心的讲解,让老师们有充足的时间、空间来提问及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位专家深入我们每个研究小组,与我们共同研究、探讨,从不凌驾于我们之上,让我们感觉那样亲切,专家们对我们评价很高,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之所以愿意表达,动力来源于他们这种人文关怀。餐厅的服务人员也是那样热情、友善,让你感觉那样亲切。作为教师,我们的形象,说话语气态度等,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一个好教师的一个手势、温和的眼神,就能牢牢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因教师的魅力而产生学习的冲动。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引领者,合作者,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处处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的关怀,我想会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短短五天的学习,让我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是只给出结论,我自认为做的已经不错了,但通过学习使我感受到在我的教学中落实的还是有差距的。比如,在讲分数除法时,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他们采用让学生画图、剪纸等动手
1操作的办法来了解其中的道理,比如6他们会让学生用图的形式21去理解,6里面有多少个,多出几个类似的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
2案,从中发现其中的规律。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教他怎样做。这样学生不但对知识加深了理解,同时思维也被打开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不断的增强,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一定会变被动为主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在教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在教学中,学生一看就知道了,还用去深挖掘知识的内涵吗?但经过导师的指导,让我知道了这部分知识学好,会给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奠定基础,使学生感悟到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教学时,要考虑知识是否有迁移。通过学习让我感受到责任之重大,时间之紧迫。做为一名教师,要珍惜属于学生的每节课,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最多、最好及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养成开放、创新、跳跃式的思维方式。
香港和深圳的比较------深圳崭新、活力、浮躁、宽厚、大气、缺少文化氛围,历史感不强,是一座年轻,朝气蓬勃,包容性很强,移民城市;香港老城多,街道狭窄,历史积淀较深厚,商业和金融业发达。长期受英国殖民统治,并受欧美,日本,东南亚的影响,多重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港岛文化,香港定位于面向世界的发达的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香港给人一种新旧融会贯通,生机活力孕育在安静祥和之中,一切都好像是顺理成章似的,香港给人温馨感,但略带点拘谨感。以前以为香港文化底蕴差,其实不然,现在每年高考招生时,香港大学的分数段都超过清华,北大,这说明香港教育水平是和国际接轨的,他们用高额奖学金吸引内地的高材生就读香港,可见他们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发展战略的高远。
我对香港人的印象非常好。一天,下了地铁找不到回酒店的路了,我们问了一位中年女士,她向我们摆摆手,我们就继续往前走,过了好一会儿,身后好像有人在喊我们。正纳闷时,才发现刚才的那位女士赶上来,用不流畅的普通话告诉我们,应往相反的方向走,并且抱歉的说,自己的普通话讲得不够好,不能及时给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到前边继续打听一下。她一直目送我们过路,看到她脸上淡淡的笑,倍感温馨,看出香港人的素质真的很高。他们不浮躁,热情,有礼貌,谦卑,平和,友善,积极进取。
看着车站长长的队伍,行色匆匆的人们,文明的举止,不禁让我想起小平同志说过的话: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是多么有道理。
发展是硬道理,祝愿深圳快速发展,短时间内赶上香港。
第五篇:香港社区精神康复工作
当代护士·上旬刊
▲香港精神科社区服务概况 冯奕梅 ▲▲
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笔者作为粤港合作培训专科护士计划中的成人精神科专科学员中的一员,在香港医管局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得到了一些很好的启发。特别是香港社区精神科的服务,形式多样,体系完善,为患者融入社区生活提供了保障,对今后我们精神科社区康复工作规划出很好的前景,对以后开展工作也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1概述
目前的世界趋势是减少以住院方式护理精神病患者,改而发展社区精神科服务。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已引起关注[1~3]。这种趋势由多个因素促成,包括新药的面世,医疗观念的改变———正常化理念:相信精神科患者可以有尊严地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发言权,当他们能够与社会保持联系时,对他们的治疗更有帮助。根据张明兰等人的研究提示社区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如不加干预,精神症状易复发,并加重社会功能的缺损,同时影响生活质量的提高[4]。顺应上述国际趋势,香港医管局近年陆续加强与地区团体合作,加强以社区为本的精神科服务,目的是要增进市民的精神健康,为他们提供全面、多元化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服务。强调把家居和社区作为治疗环境,令患者及早得到优质的医疗、护理及康复服务。2香港精神科社区服务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2.180年代香港精神科社区服务
1982年,香港发生了一起精神患者砍人血案,造成6死44伤。这一惨剧引起公众对精神病患者危险性的恐惧。同年,香港医管局开展了精神科社康护理服务。开始的十年里,服务模式主要是以医疗为导向,护理的重点是患者的病情,唯一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1983年建立了高危患者监察系统优先
跟进类别(Priority-followup,PFU),主要目标患者为重性精神病患者,如一些病发频密的,或因为曾经有高危行为而被列入“优先随访系统”中的患者。此类住院患者要在资深精神科医生领导下的跨专业小组评估并要接受有条件地出院后方可以出院,“有条件地出院”是指要住在特定的地方,定时到指定地方复诊,一定要服精神科药物,并接受社工或精神科社康护士的探访。2.290年代香港精神科社区服务 1994年,青山医院成立了精神健康社区服务组,由医生、护士、职业治疗师、社工及心理专家组成,定期上门探访较严重的精神病患者,让患者在家居及社区环境接受治疗。通过这些服务,患者的住院天数、暴力及企图自杀和非自愿入院的数字都有所下降。2.32000年代香港精神科社区服务
2001年,精神健康社区外展服务已扩展至全港九龙新界七个联网,并在同一年开始推行思觉失调服务计划,计划旨在及早发现和诊治患有精神病的青少年,把严重精神病病发和患者求诊时间缩短。同年也推行了毅置安居计划,为长期住院的精神科患者提供康复训练,以协助他们重返社区生活。2002年推行防止老人自杀计划,为怀疑有自杀倾向或抑郁症的长者提供速治服务。2008年在九龙西及新界东医院联网成立社区精神科支持小组,为经常入院的患者提供出院后的社区支持,并加强老人精神科外展服务,增加的服务涵盖50间私营安老院舍。2009年开始以个案管理的模式为有复杂需要的出院患者提供复元支持服务,协助他们康复和融入社区。2.4未来五年发展计划
根据香港医管局《2010~2015年成年人精神健康服务计划》,在未来的五年里,会进一步发展及扩展社区精神健康医护团队,在所有医院联网聘请个案经理,为所有适合在社区接受治疗的严重精神病患者推行综合个案管理计划,并由经适当训练的人员透过医管局24h精神健康热线提供支持;发展个案管理模式,并遵照个人数据私隐指引应用个人电子健康记录,加强住院及社区护理服务的融合及互通;试行跨专业社区精神健康专科服务团队,并与社会福利署的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联系,在社区提供全面的精神科及精神健康服 务。
3香港社区精神科服务内容 3.1社康服务部
精神科社康护理服务是由一群受过特别训练的护士组成,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向精神病患者提供社区护理,将医院的护理服务伸延至病者家中,使其可以在家居环境中康复。每位社康护士大约要分管80~100名患者,主要工作是跟进患者出院后的情况,每月要上门1~2次,通过家访、面谈或电话与患者取得联系,了解患者服药情况,教导患者和他的家人有关精神健康与正确服用药物的知识,指导患者家属如何与患者相处,协助患者重新适应社会,以减低患者病情恶化或者旧病复发的机会。患者病情稳定后,社康护士可以将患者转介到社区的庇护工场、辅助就业部、康复中心参加适当的工作和活动。家人发现患者在家有意外情况也可以随时打电话与社康护士联系,以获得帮助。患者接受这些服务是免费的。3.2外展服务队
在社区生活的精神病患者特别是住在私营安老院舍内的老人精神科患者,复诊率很低,据港岛东医院联网2008年6月的调查发现,52%受访的私营安老院舍,只有少于10名院友会到精神科门诊部复诊,复诊率偏低。因此医管局辖下各大联网在2008年推出老人精神科外展探访服务,增加的服务涵盖50间私营安老院舍。派出由医生及护士组成的专业团队,前往各私营安老院,向长者提供及早介入、复核服药情况等服务。社区外展队透过家访,为有需要精神科服务的人士提供评估、诊治、转介和治疗。患者也可以利用电话热线,在有需要时获得有效的危机处理。此外,外展队会定期到社区精神复康机构进行会诊服务,为机构内的工作人员提供支持。这些服务能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病况,亦能减低精神科门诊的患者求诊率及再度入院率。3.3中途宿舍与长期护理院
中途宿舍主要是为15岁以上的精神状况稳定、能自我照顾的精神病康复患者提供过渡期的社区住宿及健康服务,是出院后的精神患者免费或廉价(以青山医院中途宿舍康恩园为例,其膳宿费及杂费每月不到港币1500元)的临时住处,期限为2年。主要功能是协助康复者改善人际关系、社交技巧、自我照顾能力及工作能力。工作人员根据舍友的能力安排其白天到辅助就业部或去庇护工场工作,通过劳动让患者自食其力,增强患者回归社会的自信心。另外会提供服药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独立生活能力训练(包括认识社区资源、复诊预约、紧急求助、援助金申请方法等)。工作人员会定期组织舍友外出活动,教他们如何使用社区资源,如带患者外出郊游,教患者如何使用八达通乘地铁坐巴士;带患者去超市购物,教患者一些简单的理财办法;教患者如何应付公共的社交场合。通过上述现实的模拟活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及使用公共设施的技能。若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较差,则转入长期护理院。长期护理院着重于患者自理能力的训练,以减缓患者的进一步衰退。中途宿舍和长期护理院均有专职的精神科护士关心患者的服药情况、康复情况,观察患者的精神状况,定期向医生汇报及安排随访患者。3.4庇护工场
庇护工场主旨乃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工作的训练,以便日后能从事一般工作。除庇护工场外,新生精神康复会还于本港未有庇护工场前,已在青山医院邻设新生农场。庇护工场为康复期的精神患者提供既受照顾又具康复作用的工作环境。通过培养患者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工作中学习与人相处,为重返社会打下基础。香港共有50家庇护工场,分工业性质和农业性质2种。在工业性庇护工场根据工友的能力将其分入不同的工作小组,如包装组、木工组、缝衣组、零售组等;新生农场是香港唯一的农业性庇护工场,主要安排患者从事种花种菜、蔬菜加工、零售等工作,目前可收纳140名工友。庇护工场有导师负责指导工友,工场要求工友按时上班,并计件算工资,多劳多得,促使工友能积极地投入工作[5]。3.5日间医院
3.5.1日间医院主要接收的患者:定期在门诊复诊,精神状况不大稳定,但又不需要住院的患者。刚出院,未能立刻适应社会的患者。
3.5.2日间医院每天为患者提供8h服务,来这里的患者必须有医生的转介,并进行预先登记,每次收费55港元。3.5.3日间医院有专职精神科护士为患者提供服药管理,观察患者病情,为患者开展各种各样的康复活动。日间医院设有患者图书馆,患者可以自行前来借书;娱乐室,患者可以打麻将、打台球等;小影院可让患者观赏电影;音体治疗室为患者提供演唱的机会和体能锻炼的健身器;职业治疗部提供职业训练、工艺制作、电脑培训、家居料理训练等,给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机会。丰富多彩的康乐活动将社区的患者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实患者的余暇生活,并在活动中培养患者的自立能力和互助精神。3.5.4 日间医院(DayHospital/DayCentre)的优点在于患者没
有被长期性禁锢或消极性的隔离感觉,不单如此,患者仍可保持其在家中的位置,履行在家庭中的角色,经常与家人接触,更可享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减少依赖和退缩的心理,有助他们康复及早日回归社会。若以提供服务者的立场来说,日间医院让患者家庭分担了部分照顾和经费的责任。此外,患者亦可享有如全日住院的治疗护理服务。3.6社区辅导就业服务中心 辅助就业部的患者要求病情稳定,工作能力较强并适合外出工作,他们主要来源于医院、中途宿舍、家庭,由社工和社康护士根据患者的能力转介到此。以新生精神康复会屯门辅助就业部为例,目前有145位患者,分为擦车组、除草组、环保清洁组等外出工作小组,另外还有患者经营的菜档、水果档、便利店和餐厅。每位工作组均有导师指导患者的工作,一般一个导师负责20位患者。每位患者有一底薪,每日记工资,并根据患者的表现予以适当奖励,外出工作的患者每月约有3000港币的收入,足以支付日常开销。通过持续训练、辅导及跟进使精神病康复者能公开就业,发挥工作潜能,融入社会。3.7 续顾服务
含有外展与跟进性质的续顾服务,主要是关顾到将离院的精神患者或中途宿舍的舍友在生活、住宿、工作和家庭适应上的进展,以便提供适当的服务。患者会先接受适当的社交技巧和职业技能训练,包括出现病征时的自我处理方法,如何处理与服用药物相关的问题,预备膳食、理财,以及使用现有社区设施等技能,然后才安排将他们由精神科病房转往家庭式宿舍。参加这项计划的患者会由所属医院的精神科人员照顾,在这些辅助家庭式宿舍接受为期一年的重点治疗计划,并透过参与特别患者设计的日间活动,学习独立生活所需的基本技能。在完成为期一年的重点治疗计划后,会安排这些精神病
康复者重投社会,而精神科社康护士会继续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令他们在社区安居。相信这项计划可以和地区上其它活动相辅相成,发挥最大的效益。4小结
香港社区精神科服务是建基于一个已发展完备的社会福利系统及公营的医疗系统,这些服务对一般市民来说是容易接触到和能负担的。香港政府对精神卫生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视,已受到全社会的认同,其服务形式多样,体系完善,由多学科和多部门合作,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得到更多的关心与照顾,减少由于不良的社会环境、缺乏正确及时的疾病指导而导致的病情复发及肇事肇祸的事故。同时也为患者家属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方便。参考文献
1王延祜,唐济生,柴新生,等.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效果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4):244~246.2张喜梅,肖春玲,朱凤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150~152.3 施季华,曾祥莉.医院、街道联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143.4张明兰,温从美,程兆萍,等.社区综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2:55.5 李萍,庄英兰.香港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59~60.责任编辑曹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