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转改报告心得体会(写写帮整理)
烟草行业同样需要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由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领衔,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清新的新闻话语、质朴的传播语言、生动的文本载体、鲜活的艺术力量,对于广大信息受众而言,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彰显了新闻的本质,贴近了事实本身,深入了人的思考。今年是烟草系统“卷烟上水平”的起步之年,大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入了解基层一线真实所想、所思、所做、所获,进一步锤炼新闻工作者的心智、群众情怀,夯实传播体系的活力基础,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走入基层才能真实了解基层,务实反映基层。“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话,也是他作为一位院士的成功之道。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什么是大地?就是基层、群众、事件本身。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在于一线市场、在于一线员工、在于一线客户。对于烟草行业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就要树立市场意识、人本意识和客户意识。树立市场意识,就是要主动走向市场看市场,而不是闭门造“市场”、道听途说看市场,清醒的认识到市场就是行业的“天”,市场就是行业的“地”,市场活了,按竞争规则运行,行业发展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才有持久力。树立人本意识,就是要摆脱围着领导转,围着上级转的宣传思维,有的时候也要摆脱一味强调重点、一味强调关键的思维,要清醒的认识到员工的期盼和所思所想,以员工的视角看待新闻、看待问题、看待事件、看待部署,把一线的声音放大、响起来。树立客户意识,就是要切实把客户当成同事,当成朋友,当成亲人,零售终端是行业发展的驱动点,必然地应该成为新闻关注的焦点,关心客户就是关心行业,支持客户就是支持行业,宣传客户就是为了行业。同时,“走基层”不仅要懂得什么是“基层”,更要学会“走”。“走基层”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仔细研究,用心观察;不是蜻蜓点水,而是沉下身、静下心,有“坐到底”的勇气和“探到底”的本领;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带着自己的“脑袋”去思考。“走基层”不是视察,而是学习,以学习的态度来认识“走基层”,把卷烟市场一线的创新点挖掘出来,把一线员工“潜心做事、低调做人”的风貌凝练出来,把零售终端勤恳持家、善于经营的特色亮出来。“走基层”不是体验生活,而是珍惜价值,新闻的价值就是生命力,“走基层”就是解决新闻生命力的问题,如关爱自身一般珍惜每一次走基层的机会,把“走基层”看做检验自己发现价值、挖掘价值、报道价值、弘扬价值等各项能力的试金石。
只有转变作风才能得到群众欢迎,互动才有效果。一位外国摄影记者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摄影和文字报道都是一个道理,其采访距离与报道质量有密切关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走”是重点,“转”是关键。行业新闻工作者走向基层、深入一线,最关键的也是转作风。有的新闻工作者走向基层,喜欢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动辄用生涩的语言讲“新闻理论”,以受众的不懂为自己的价值;有的走向基层,“身子到了基层,心思却在高层”,不是了解市场情况、研究员工期待、关注客户发展,而是喜欢拉关系、走门子、搞人际,以多认识几个领导、多几次饭局为自己的价值;有的走向基层,以自己的身份稿特殊,出行讲排场、说话讲官腔、吃饭讲档次,以自己的身份摆设为价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是瑕不掩瑜,客观地讲,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凝结了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对于各种与新闻工作者要求不符的行为,我们要坚决抵制,转变作风,努力提高自身新闻涵养。为此,行业新闻工作者应该树立服务意识、价值意识和群众意识。树立服务意识,正确对待新闻战线的服务特质,服务于自己研究的课题,服务于区域行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领导交办的报道任务,服务于宣传一线干部员工精神风貌的本职,思想上高擎服务旗臶,行动上落实服务要求,成效上收获公众认可。树立价值意识,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在于信息的传播和运用,把报道的信息是否具有价值、是否对公众有正面启迪效应、是否与行业精神部署合拍,作为检验的标准,切实将新闻工作的价值体现在良好的个人作风、优质的信息文本和长远的价值传播上面。树立群众意识,以群众为师,充分尊重群众在劳动中的首创精神,以群众鲜活的劳动载体创新自己的新闻思维,刷新自己的新闻逻辑,擦亮自己的新闻价值。
只有改变文风才能实现报道价值,助力行业发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其中,改文风是目的。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文风反映作风、体现人品。什么样的文风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风气,尤其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文风的影响范围会更大、力度会更深。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有的领导讲话,文字优美鼓舞人心,但是要内容没内容,这样的讲话只能博得群众的一时掌声,谓之“文风不实”;有的领导讲话文字朴实,内容涉及众多民生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收到群众的一致好评,谓之“文风淳朴”。我们不难看到,有的新闻报道,虚话连篇,“张冠李戴”,混淆事实;有的新闻报道事实清楚,言简意赅,又给人启迪、教育的影响。无论是领导讲话,还是新闻报道,都有风气在里面。我们倡导的是积极的风气、正派的风气、朴实的风气,反对的是消极的风气、低迷的风气、浮夸的风气。文风正,则风气正,新闻报道的“心”就正。改变文风就是要变虚幻的文风为真实的文风,变浮夸的文风为实在的文风,变混淆的文风为客观的文风。变虚幻的文风为真实的文风,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报道信息追求真实,还原客观事实本来的面目,不无病呻吟,不虚假嫁接,文章语言能少尽少,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为丰富的价值内涵。变浮夸的文风为实在的文风,就是虚的不要、假的不要、脱离实际的不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文风牢牢的固定在基层这个“大地”至上。变混淆的文风为客观的文风,就是树立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良心,善心,责任心”,尊重事实,遵从新闻报道自身的发展规律,坚定正确的新闻立场,客观、公正地报道客观事实。
在行业新闻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待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是不能割裂的看,而要联系着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三者之间不是割裂的关系,而是互相联系的关系。“走基层”是转作风、改文风的大舞台,是重要平台;“转作风”是走基层的重要抓手,是改文风的思想基础;“改文风”是走基层、转作风的外在表现和最终目标。二是不能孤立的理解,而要全面的体会。“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关系,而是全面的关系,三者之间互相联系,而又共同服务于推动新闻报道工作科学发展。三是不能静止的对待,而要以发展的思维来对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当前,全行业正以激情奋进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卷烟上水平”,迫切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以理性的思维、客观的审视、超前的胆识来加强新闻报道工作,进一步凝聚全行业共同奋进的担当和勇气,进一步激发全行业推进各项工作上新水平的智慧和能量。为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就应该以服务行业发展大局为自身的最高使命,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第一时间发掘价值信息,第一时间宣传价值新闻,第一时间传递共同价值,第一时间赢得群众支持,第一时间实现自身价值,勇做服务行业发展的“信息弄潮儿”。
培训半个月心得体会
我们在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进行了新闻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使得我们对公司的企业文化,新闻的重要性,以及贯彻党的重要思想,等各个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体会。首先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与传播,是本着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表现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老百姓通过我们的作品来了解外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也是我们贴近群众的工作,拉近了老百姓与外界的联系。
对于新闻工作者走基层也做出了,三不准,和三必须的规定。通过这三不准三必须的要求,告诉了我们开展走基层活动是坚持党的号召,履行新闻工作者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要做到贴近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百姓生活,了解把握工农民众的思想脉搏。从而增强新闻宣传吸引感染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者综合素质。只有做到这三不准三必须,才能更好的深入民众,了解百姓,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才能找到我们工作的着力点。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要着眼于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走进群众实际生活,走进群众心灵世界,用真心,动真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靠近老百姓一步,他就贴近你一分。倾听群众意见表达群众意愿。并且坚持写工作日志,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做务实求真的工作,绝不脱离现实框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走基层新闻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制度给了我们明确的工作标准和工作准则。我们要严格遵守培训制度,从而更好的发挥我们的才能,更快的适应本职工作,完善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是受各种条框制度的制约,这并不是死板的控制,而是给我们标准的工作作风与态度。长城网员工日常行为标准化管理规范,以及十不准的要求,也同样是用以约束我们的工作行为,以防在工作中产生不必要的摩擦,一切本着群众利益,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要求来进行。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这是十分必要的。
培训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胡总书记七一讲话。胡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讲话中回顾了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并且瞻仰了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指明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年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与斗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新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它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此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如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领导地位等等。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由国内外条件决定的。第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十年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胡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到最高位臵。这也给我们新闻工作者以启迪。
新华网河北频道新闻总监杨星河告诉我们新闻应该怎样写作。新闻的共性,国内外新闻区别,全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趋势,怎样写消息导语,长城网稿件更新规范及奖惩办法,原创新闻三级编审制度。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新闻的发展过程,新闻“五要素”的历史背景。以及新闻的共性就是大家所关心的事儿,国内的和国际上的。写新闻要看读者对象。由于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国内外的读者对新闻的接收方式与阅读习惯也有一定的区别。我们应该抓住区别,把握要点。全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趋势:消息占主体。各媒体比较常用的是“消息”,约占70%“微博”也是“消息”的写作手法,类似“简讯”。不超过140个字节。“手机报”也是“消息”的写作手法,类似“快讯”,每篇70个字节。教给我们怎样写消息导语。导语是新闻的开头,也是新闻内部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在开头用最少的文字把新闻的要点阐述清楚。它可以是单独的一句或一小段,也可以指最前面的二小段。第二段也叫次导语。它用简明的语言揭示出新闻的主题思想,开门见山,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作用。导语可以根据新闻的内容和报道的角度不拘形式而变化。
通过培训让从业人员了解了长城网稿件更新规范及奖惩办法,原创新闻三级编审制度。激发了工作的积极性,端正了工作态度,是新闻从业人员竭尽全力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给了我们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让我们充分了解到自己的工作性质,并全身心的投入进来,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而奋斗。
新闻在路上,记者是行者。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8月以来,我们单位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国信办关于新闻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号召,努力深入到基层第一线,察文情,观文风,力求写出真实的新闻报道事件。但凡事都要讲究方法,如果方法用得不当,也会有相反效果。下面是笔者对此次活动的一些看法心得。
一、走基层切忌走马观花。执政之基在基层,人民群众在基层。基层是实践的主战场,基层是新闻的原产地。提倡新闻工作者走基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闻事业新形势新要求。身沉基层,心系群众,不只是认识问题和方法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世界观问题。到基层面对面接触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最终成效如何,群众能不能接受我们的宣传,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把根扎在基层,坚持在立场上、态度上、感情上贴近群众。如果走基层搞只是走马观花走过场、做做样子摆架子、搞些形式一阵风,就会失去意义和作用。我们必须真正把重点放在基层,把功夫下在基层,把心操在基层,把劲使在基层:基层有所想,我必有所感;基层有所呼,我必有所应;基层有所盼,我必有所办;基层有所求,我必有所助;基层有所需,我必有所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听到真话、看到实情,写出美文,赢得民心。
二、转作风切忌转弯抹角。新闻采编作风实际上是一个党性问题党风问题。这往往是人们评价党风、政风、民风的一个重要标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形成了三大优良作风。但现在一些地方和有些党员干部中,理论联系实际异化成联系“实惠”,密切联系群众蜕化为联系“领导”,而批评和自我批评根本就难以看到,人们更多看到的是表扬与自我表扬。如一些地方在换届前夕,便在报纸头版头条突出“歌功颂德”;机关单位进行作风评议,有的单位便开始大量在媒体刊登“政绩广告”等。一些人正在从转弯抹角到明目张胆、从羞羞答答到脸不红心不跳地“毛遂自荐”。新闻战线和新闻工作者可不能转弯抹角,也不能“隔靴搔痒”,更不能“里应外合”,既要弘扬主旋律、谱写正气歌,也要针对不正之风敢于拿起新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揭露阴暗面,求实报忧愁,也就是要坚持大张旗鼓地弘扬真善美,却不可转弯抹角地贬斥假恶丑。
三、改文风切忌改头换面。众所周知,“党八股”文风今天并未绝迹,而且在新形势下还有新表现,那就是人们深恶痛绝的“长、假、空”文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迫切需要改文风。文风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为文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毛泽东同志早就明确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改文风,有助于端正党风,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坚持求真务实、勤政为民;改文风是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永葆政治本色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有效手段,是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深切呼唤。如果改文风改头,就会感觉党的形象头重脚轻;如果改文风换面,就会造成政府印象面是心非;如果改文风改头换面,就会误解中国油头粉面。我们一定要会当凌绝顶,以善于把握、勤于研究、敢于解决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时代课题为要点,努力克服“长假空”不良文风,积极倡导“短实新”优良文风。
相信广大新闻工作者能做到以人为本,以事业为重,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把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推向新的高潮。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一个多月来,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入开展,编辑记者们在田间地头、工厂矿井,以实际行动探寻“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真实答案。
人民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源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走转改”活动的思想根源。从根本上说,新闻工作属于人民、为了人民,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走转改”活动要求新闻记者以深厚感情对待群众,以高度自觉服务群众,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也是新闻事业实现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传播格局深刻变革,受众需求更加多元,一方面工作条件大为改善,采访手段更为先进,另一方面也对新闻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更好服务群众有了更高期待。那种鼻孔朝天的“老爷记者”、隔窗看景的“车轮记者”、闭门造车的“文件记者”、粘贴复制的“电脑记者”,其作风飘浮、文风僵硬的背后,是丢弃了群众观点,放弃了群众立场,脱离了群众路线,遗失了基层这个最大的新闻源,忽略了群众这个最重要的新闻主体,也割断了新闻工作者与群众的情感脐带。
因此,“走转改”活动,实质上是在新的发展阶段,赓续新闻界“接地气”、“抓活鱼”的好传统,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执行群众路线。只有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才能走进群众内心世界;只有了解百姓生存状态,才能体会群众冷暖诉求;只有感受群众喜怒哀乐,才能把握群众所思所盼。带着感情走基层,加大民生报道分量,增强采写百姓故事力度,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从范长江提出“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到穆青以“勿忘人民”激励青年人,再到“走转改”提倡“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激荡着不变的赤子情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天的新闻工作者更需要带着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改革建设的关节点、抓住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把握服务人民的着力点,以卓有成效的新闻舆论工作,汇聚起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第二篇:走转改心得体会
“走转改”让新闻作品更加被群众喜闻乐见
为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初步研究这项活动之后,我有了以下体会。
走基层:走到最基层
新闻工作者走基层一定要一走到底,走到最基层。哪里才是最基层?我认为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就是最基层。只有走进这个“最基层”才能明白百姓所求,才能知道百姓冷暖爱憎,才能懂得百姓苦乐哀愁。有人说:“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有这样做,党员干部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才能在新闻战线上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才能在新闻写作上真正反映民情民意。”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
自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人民网在新闻写作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记者们也有了很深刻的体会。人民网社区部编辑说,通过下基层,我们深刻体会到新闻报道要和受访者交心,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受访者的意愿,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新闻报道也只有走进基层,掌握更多事实,才能确实提高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英文部记者张茜说,走基层不仅仅是一中形式,只有真正脚踩在土地上,心里才能踏实,也只有拥有了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做人民的记者。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我们真正的导师。
总之,只有走到最基层,拥有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做人民的记者。转作风:要真正“俯下身”
只有真正俯下身,深入到基层,新闻工作者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有了对群众的深切体认,才能更好地转变作风,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新闻主题,以深厚的积淀丰富新闻内容,以真切的感受谱写新闻篇章。不可否认,一些新闻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得到受众的认可,就是因为他们反映了人民群众自己的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自己的感情,传递了人民群众自己的呼声。
“勿忘人民”四字语重千钧。这是新闻工作者杰出代表穆青生前最喜欢,最常写的几个字。穆青一生六访兰考、七下扶沟、九进辉县、四访宁陵、西上红旗渠„„借由他的笔,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走进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他曾饱含深情地说:“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我的目光和笔触时刻地不能离开人民”,“只有生活在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
改文风:抓到点子上
改文风必须抓到点子上。何为抓到“点子”,我认为就是要深入基层,在实际中感受生活,在生动的实践中形成思想,在现实问题中凝练语言和文字,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思想,写出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自活动开展以来,央视的《新闻联播》栏目也改变了不少,其内容不再是只有大事的报道,而是在细微处有了些许“调皮”,增添了老百姓也爱看的小事趣事,比如前些日子报道了赵薇的爱情片《爱》的拍摄情况。
“走转改”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成效显著,但要真正做到让我们的新闻作品被群众喜闻乐见,还需坚持一段较长的时间,毕竟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第三篇:走转改心得体会
让新闻报道散发泥土芬芳
——记“走、转、改”活动心得体会中宣部今年下半年开始开展宣传战线“走、转、改”系列活动,全国各大媒体也纷纷开辟专栏对基层进行报道,而我们也开辟了“在基层”系列报道,我作为新闻记者,也深入乡村学校等地进行了宣传报道,此次“走、转、改”动收获颇多,总结一下有三点感悟。
日常积累很重要
这次走转改活动,大多数媒体选择采写三农问题或者民生问题,贴近生活,相对容易采写。而《蒲江新闻》作为一个党的喉舌新闻,新闻类节目不可避免会涉及到一个产业、一个转变现象,这恰恰是走转改带给《蒲江新闻》的机会,我们作为记者要抓住这个点。我们做为最为基层的媒体,在处理这方面采访时比其他媒体更容易。走基层对记者要求比较高,因为在不同地方会遇到不的主题,需要平时的储备,不是说单纯跑某一些方面新闻,有三五年积累,就会觉得对这个方面比较熟。我们接触大约有三个主题,一个是城乡一体化、一个是建设最美现代田园城市、一个是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内容是非常开的,这就需要平时搭建一个比较好的框架。这次走基层回来之后对自己是个提升、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收获的不只是感动,还有一种感受
这次走基层,真正能够体会到生活中间一些变化,甚至是一些问
题,敢做敢想,这是走基层能够达到的真正目的。你从火热的生活中间跳出来,能够对这些有一个的思考。走转改的本质就是走群众路线,我们之所以开展这个活动,也是因为现在新闻战线的确有一些浮躁,我们做一些问题探讨的时候如果能够从基层视角出发,感受着他们的感受的时候,我们文章写出来哪怕主题很宏观、很宏大、也能写得喜闻乐见一些。
发现问题 探讨问题
在此次走基层采访中遇到有一个镇学校的校长特别欢迎记者去,校长握着我们的手说感谢所有记者,很欢迎记者去,不管记者报道内容是正面还是负面,只要问题探讨能够促进学校发展,他们就非常欢迎。这趟“走、转、改”之旅,能够让我了解感受到基层迫切需要发展的心情。所以说,应该经常出去走一走,发现一些问题、探讨一些问题。
最后,我觉得,基层工作中很多好的东西、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以及老百姓生活中巨大变化的事件和亮点需要记者一步一步走下去、挖掘出来,这样的新闻才能真正老百姓需要的。
黄磊
2011-9-26
第四篇:新闻工作者走转改心得体会
“走转改”心得体会新闻战线开始号召广大的采编人员进行“走转改”活动,当时,我正处于工作最忙的时候,每天有连轴转的新闻稿件要写,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常态,更谈不上休双休日„„坦率地说,当时对于“走转改”活动,虽然称不上有抵触心理,却觉得这活动似乎没有那么紧迫、那么必要。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走基层的采访报道。大半年的时间里,我在走基层的活动中,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无关乎采写的报道是否获得奖励和认同,仅仅是自己内心起的变化„„
1、走基层,是起点走基层之前,我一直在想:作为一线的采编人员,我们难道不是一直在基层吗?我们还需要走基层吗?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开始关注环卫一线工人。以前,我也采访过环卫工人,他们的辛苦,我自认为能够体会——工作累、环境脏、薪水低——但到底多累、多脏、多低,我却是在这次的走基层活动中才真正深刻体会的。现在,我更愿意说,走基层确实是一种形式,但这种形式是一个起点,一场出发,一次行动。这样的形式,让我有机会停下来倾听,不敢说倾听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至少能够还原比较本真的百姓酸甜苦辣。
2、转作风,是洗礼如果说走基层是起点,转作风更像是一场心理变化,一次心灵洗礼。转作风,听起来不容易,要在思想上、在行动上加以改变,但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哪怕是对自己多问一句,这样做对吗?应该吗?哪怕是做任何事情的,少些浮躁,多些谦逊,少些冲动,多点成熟,一步一步,也许我们的作风,也能在这个过程慢慢地更贴近群众,更贴近真实。
3、改文风,是责任新闻媒体采访的落脚点是撰写报道,而对于记者而言,报道得出彩,报道得深入人心就成了最重要的使命。转变这种文风,也是在这次“走转改”活动中的收获之一。平实、朴素的语言,其实更难,也更有动人的力量,更是对追求匠心的一种挑战。我想,作为新闻媒体的记者,是工匠,透过我们的镜头,透过我们的话筒,透过我们的笔头,将世界传递出去;但更是普通人,用我们的笔触、用我们的语言去描绘我们看到,但观众、听众、读者没有看到的、世界的那一面,生活的那一面。我们不仅仅是在客观的报道,也是在传递温暖和感动,传递人性真善美的那一面,这应当称得上是一种责任,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我们的采访对象,那些在基层默默付出的螺丝钉们致敬。
第五篇:走转改实施方案
宣化区广播电视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根据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和《张家口市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广播电视台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部署,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践行“三贴近”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回应群众关切,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坚持正确导向、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不断提高新闻宣传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提升我台良好形象,为推动建设更具区域竞争力、影响力的知名美好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舆论支持。
二、组织领导
成立宣化区广播电视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李爱民
副组长: 任海霞 李浩 刘竹青 王雷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台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任海霞(兼)
成员:王雅晶 郭琛 裴建国 张卫华 郑颖 阴建栋 永炜
郑巨龙
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台活动的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督导检查。
三、活动安排
(一)活动时间
从8月下旬开始至12月底,利用4个月的时间,力求取得明显成效。之后此项工作进入常态化,稳步推进,真正做到深入群众走基层、融入群众转作风、服务群众改文风。
(二)主要工作
1、全面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1)开展全台大讨论、大调研、大学习活动。
建立学习制度。各科室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固定学习时间(一周不少于半天),制定学习计划,坚持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做好学习笔记。组织广大编辑记者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学习何亚星书记、岑万俊区长党代会、“领导干部大会”重要讲话,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群众观,进一
步端正新闻宣传指导思想。
台党支部成员和中层领导要深入一线,参与调研,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写出《调研报告》。台长办公室设立征求意见箱,鼓励职工积极建言献策。台党支部将认真听取并吸纳其中好的意见建议,完善改进落实到工作中,推动广电再创新辉煌。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在全台范围内分批分次开展专题讲座,主要领导带头授课,业务骨干分别讲课,教学相长、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营造浓厚的业务学习氛围。走出去,定期安排优秀同志到全国一流媒体培训学习,学习掌握先进的节目制作理念和管理技术,以他山之石推动我台节目质量提升。
各频道和各个栏目要结合各自特点,推广《宣化新闻》每日点评的做法,深入开展以“点评制度”为核心、以“改进文风”为主题、以提高节目质量为目标的业务学习活动。通过预先策划、提前准备,为节目“备好课”。通过新闻点评、挑错改错、范文学习、稿件评议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记者、编辑、主持人等的业务水平。要压缩会议报道,加大来自基层的报道、深度报道和民生类报道,积极倡导“短、新、实”的清新文风,用群众语言写群众身边的事,写出群众愿意看、喜爱看的报道,切实提高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2、开办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专题专栏。
在《宣化新闻》中开设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专栏。要在已有“干部下基层”等专栏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采取措施,继续加大下基层力度,推出“我在基层”专栏,持续播发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制的报道,每周保持3篇左右的发稿量。专栏稿件要精心策划选题视角,以小见大,全面反映我区转型跨越发展的最新成就,反映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的美好生活;同时,设立固定热线电话,倾听来自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并深入基层一线加大采访落实力度,确保每个来电问题都得到圆满解决;专题部对原有的栏目进行改版,开设《行风大家谈》栏目,开展“行风走基层”活动,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3、建立一批基层联系点,开展多形式的基层行活动。建立基层联系点,巩固宣传报道根据地。在农村、企业、社区等地建立常态联系点;新闻中心、专题部要建立1-3个基层联系点,每个记者也要有自己的联系点。领导亲自带头,组织采编播人员分批分阶段赴基层联系点,开展蹲点采访活动。各栏目每年深入基层联系点不少于20天,每名采编播人员每年去联系点采访不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两天,每月基层报道不少于2篇,实现活动开展与宣传报道相贯通。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
途径。为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真正取得成效,我们要把开展“走、转、改”活动和改进广播电视宣传作风、纪律作风结合起来,和开展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结合起来,和建设平安广电结合起来,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树立广电良好形象结合起来,和建立健全长效考评、奖惩机制结合起来。要把镜头、话筒更多的对准基层、对准百姓,让我们的宣传报道更鲜活、更深刻、更生动,让广电各项工作更扎实、更规范、更科学。
2、活动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宣传报道。以“走、转、改”活动为契机,结合区第八次党代会、“全区领导干部大会暨大干100天动员大会”精神的落实,开辟一系列专栏、专题、访谈,广大编辑记者要在深刻领会“两”会精神的基础上,到农村、企业、社区基层一线,采访全区贯彻“两”会精神的生动实践,报道全区上下争当转型跨越排头兵的新鲜事例。用崭新的视角、生动的语言,实现主流宣传和基层群众的融合对接,将贯彻“两”会精神宣传搞得有声有色,在全区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的热潮,用强有力的舆论助推全区转型跨越发展。
3、完善考评和奖励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全台要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岗前和在岗培训制度、加大考评和奖励力度,提升节目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引导激励记者编辑多下基层、多出好稿、多出精品,提高宣传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4、加强督查考核。各科室要分别制定“走转改”活动实施方案,及时向台领导组办公室上报本部门“走、转、改”活动开
展情况,总结其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广至全台。领导组办公室将不定期到各科室进行督查,年终将进行考评奖励。
2011
年9月20日 宣化区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