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贯彻中宣部“走转改”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中宣部“走转改”心得体会]接“地气” 长“灵气” 扬“正气”
——学习贯彻中宣部“走转改”心得体会
11月23日的部门学习例会上,xxx提出“宣传就是生产力”,学习贯彻中宣部“走转改”心得体会。对于宣传就是生产力怎么理解?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干宣传工作的人,我认为必须做到走进基层接“地气”,贴近现场长“灵气”,宣传引导扬“正气”。
走进基层接“地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煤矿企业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员,想要抓到“活鱼”,写出有思想、有深度、能让人记忆深刻的新闻稿件,必须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主动走进基层,听声音,接“地气”,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情况,挖掘有深度的信息。
当然,接“地气”不能走马观花,要有正确的调查研究方法,比如某单位有个技术创新,这样的事件除了能写个动态新闻报道之外,还要挖掘创新成果背后的故事,以小见大,见人见事见思想,用深度报道的方式来反映这项创新成果。做到这些,要求我们必须要走下去接“地气”,听声音,切忌不可“泡在”办公室里,高高在上,心得体会《学习贯彻中宣部“走转改”心得体会》。
贴近现场长“灵气”。
这里所讲的“灵气”指的是知识面。宣传工作者要当一个杂家,从事煤矿宣传工作,了解煤矿专业知识很有必要。如什么叫石门揭煤?什么叫局部瓦斯积聚?等等。类似的专业知识掌握不清,写稿很容易概念出错、模棱两可,写出的东西往往疙疙瘩瘩、读之乏味。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必须贴近现场,深入到职工中去,来个“热点问题面对面”,对照实物,探个究竟,问个明白,这样记忆才能深刻,写稿才能准确。
同时,还要注重高处着眼与深度研究,注意日常知识的积累。如,不仅要知道什么叫石门揭煤,还要掌握揭煤有几种方式等。掌握了这些知识,不仅有利于在编辑稿件中咬准字句不易出错,还有利于在采访中牢牢把握主题不游离,更有利于写出生动鲜活、记忆深刻的新闻作品。
宣传引导扬“正气”。
宣传是喉舌,宣传是引导。除了要宣传矿井安全管理的好做法、好经验,还要宣传身边优秀的好职工,弘扬时代正气,要让那些工作认真、默默无闻的老实人受尊敬,要让那些甘于奉献、不计得失的“草根”职工被认可。
今年以来,xxx每季度评选出一大批奖牌职工。他们中有规范操作的“安全标兵”,有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有大胆创新的“五小”带头人,这些职工都是推进矿井安全高效发展的模范代表,为矿井安全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必须弘扬这种正气,发扬这种工作作风。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把这些优秀职工的先进事迹宣传出去,用强大的舆论声势给这些优秀职工鼓劲加油,用不间断的宣传阵势给后劲职工树标杆,从而达到为矿井安全生产鼓与呼的目的。
第二篇:走转改心得体会
“走转改”让新闻作品更加被群众喜闻乐见
为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初步研究这项活动之后,我有了以下体会。
走基层:走到最基层
新闻工作者走基层一定要一走到底,走到最基层。哪里才是最基层?我认为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就是最基层。只有走进这个“最基层”才能明白百姓所求,才能知道百姓冷暖爱憎,才能懂得百姓苦乐哀愁。有人说:“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有这样做,党员干部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才能在新闻战线上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才能在新闻写作上真正反映民情民意。”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
自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人民网在新闻写作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记者们也有了很深刻的体会。人民网社区部编辑说,通过下基层,我们深刻体会到新闻报道要和受访者交心,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受访者的意愿,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新闻报道也只有走进基层,掌握更多事实,才能确实提高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英文部记者张茜说,走基层不仅仅是一中形式,只有真正脚踩在土地上,心里才能踏实,也只有拥有了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做人民的记者。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我们真正的导师。
总之,只有走到最基层,拥有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做人民的记者。转作风:要真正“俯下身”
只有真正俯下身,深入到基层,新闻工作者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有了对群众的深切体认,才能更好地转变作风,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新闻主题,以深厚的积淀丰富新闻内容,以真切的感受谱写新闻篇章。不可否认,一些新闻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得到受众的认可,就是因为他们反映了人民群众自己的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自己的感情,传递了人民群众自己的呼声。
“勿忘人民”四字语重千钧。这是新闻工作者杰出代表穆青生前最喜欢,最常写的几个字。穆青一生六访兰考、七下扶沟、九进辉县、四访宁陵、西上红旗渠„„借由他的笔,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走进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他曾饱含深情地说:“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我的目光和笔触时刻地不能离开人民”,“只有生活在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
改文风:抓到点子上
改文风必须抓到点子上。何为抓到“点子”,我认为就是要深入基层,在实际中感受生活,在生动的实践中形成思想,在现实问题中凝练语言和文字,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思想,写出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自活动开展以来,央视的《新闻联播》栏目也改变了不少,其内容不再是只有大事的报道,而是在细微处有了些许“调皮”,增添了老百姓也爱看的小事趣事,比如前些日子报道了赵薇的爱情片《爱》的拍摄情况。
“走转改”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成效显著,但要真正做到让我们的新闻作品被群众喜闻乐见,还需坚持一段较长的时间,毕竟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第三篇:走转改心得体会
让新闻报道散发泥土芬芳
——记“走、转、改”活动心得体会中宣部今年下半年开始开展宣传战线“走、转、改”系列活动,全国各大媒体也纷纷开辟专栏对基层进行报道,而我们也开辟了“在基层”系列报道,我作为新闻记者,也深入乡村学校等地进行了宣传报道,此次“走、转、改”动收获颇多,总结一下有三点感悟。
日常积累很重要
这次走转改活动,大多数媒体选择采写三农问题或者民生问题,贴近生活,相对容易采写。而《蒲江新闻》作为一个党的喉舌新闻,新闻类节目不可避免会涉及到一个产业、一个转变现象,这恰恰是走转改带给《蒲江新闻》的机会,我们作为记者要抓住这个点。我们做为最为基层的媒体,在处理这方面采访时比其他媒体更容易。走基层对记者要求比较高,因为在不同地方会遇到不的主题,需要平时的储备,不是说单纯跑某一些方面新闻,有三五年积累,就会觉得对这个方面比较熟。我们接触大约有三个主题,一个是城乡一体化、一个是建设最美现代田园城市、一个是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内容是非常开的,这就需要平时搭建一个比较好的框架。这次走基层回来之后对自己是个提升、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收获的不只是感动,还有一种感受
这次走基层,真正能够体会到生活中间一些变化,甚至是一些问
题,敢做敢想,这是走基层能够达到的真正目的。你从火热的生活中间跳出来,能够对这些有一个的思考。走转改的本质就是走群众路线,我们之所以开展这个活动,也是因为现在新闻战线的确有一些浮躁,我们做一些问题探讨的时候如果能够从基层视角出发,感受着他们的感受的时候,我们文章写出来哪怕主题很宏观、很宏大、也能写得喜闻乐见一些。
发现问题 探讨问题
在此次走基层采访中遇到有一个镇学校的校长特别欢迎记者去,校长握着我们的手说感谢所有记者,很欢迎记者去,不管记者报道内容是正面还是负面,只要问题探讨能够促进学校发展,他们就非常欢迎。这趟“走、转、改”之旅,能够让我了解感受到基层迫切需要发展的心情。所以说,应该经常出去走一走,发现一些问题、探讨一些问题。
最后,我觉得,基层工作中很多好的东西、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以及老百姓生活中巨大变化的事件和亮点需要记者一步一步走下去、挖掘出来,这样的新闻才能真正老百姓需要的。
黄磊
2011-9-26
第四篇:走转改 和三项学习教育
走转改
提出时间及事件背景
2011年8月,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水平。很快,全国新闻战线积极贯彻部署“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WHY,必要性(重要性、作用)
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贯彻炉石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神话“三项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新闻工作者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立场,更好的贯彻党和群众的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1、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
2、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新闻是时代变迁的记录,是社会生活的反应,是群众实践的写照,贴近实际生活,贴近群众,是做好新闻宣传的不变法则。在新历史条件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迫切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新引力和感染力。
3、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4、“走转改”活动也是对近年来媒体存在的低俗化、娱乐化、贵族化倾向开出的一副良药。
走,即是实践新闻的精髓在于实践。基层是新闻时间的课堂,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老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区,这是新闻工作本质属性的要求也是转变作风和文风的方法。
老老实实转作风,是方向和本质。走向基层、深入实际、服务群众,是我国新闻传播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要求。作风决定走得态度,文的质量。
切实改文风,是标志和结果。
“走转改”三者关系
三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共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走基层是基础,只有走基层才能转作风。转作风是根本,因为作风决定文风,改文风是关键,要想改进文风必须走进基层
HOW怎么做
1、“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要在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下功夫见成效,自觉贯彻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好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
2、要在把握基本国情、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上下功夫见成效,进一步明确新闻工作的坐标,着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
3、要在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见成效。
4、要在培育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上下功夫见成效,继承弘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5、要在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见成效,不断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公信力。
6、必须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责任、细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要改进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媒体格局的变化、队伍结构的实际、业务工作的需要,打造富有特色的活动载体,广泛吸引编辑记者参与。
7、要建立完善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机制,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三项学习教育
WHAT内容:
三项学习教育”指的是在新闻宣传部门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
主要任务:认真解决好对新闻工作各种各样的模糊观念和错误认识;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对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方针原则,认真解决事业心、责任感、纪律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紧密联系作风实际,对照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要求,认真解决工作精神、工作状态、工作追求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对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问题,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集中进行整改,务必得到解决。
WHY意义
1、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是新闻战线具体落实中央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要求的重要举措,2、是新闻战线加强自身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的有力抓手,是新闻战线内强队伍素质、外树队伍形象的重要途径
3、是新闻战线改进新闻宣传、提高引导水平的良好契机。
第五篇:新闻工作者走转改心得体会
“走转改”心得体会新闻战线开始号召广大的采编人员进行“走转改”活动,当时,我正处于工作最忙的时候,每天有连轴转的新闻稿件要写,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常态,更谈不上休双休日„„坦率地说,当时对于“走转改”活动,虽然称不上有抵触心理,却觉得这活动似乎没有那么紧迫、那么必要。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走基层的采访报道。大半年的时间里,我在走基层的活动中,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无关乎采写的报道是否获得奖励和认同,仅仅是自己内心起的变化„„
1、走基层,是起点走基层之前,我一直在想:作为一线的采编人员,我们难道不是一直在基层吗?我们还需要走基层吗?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开始关注环卫一线工人。以前,我也采访过环卫工人,他们的辛苦,我自认为能够体会——工作累、环境脏、薪水低——但到底多累、多脏、多低,我却是在这次的走基层活动中才真正深刻体会的。现在,我更愿意说,走基层确实是一种形式,但这种形式是一个起点,一场出发,一次行动。这样的形式,让我有机会停下来倾听,不敢说倾听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至少能够还原比较本真的百姓酸甜苦辣。
2、转作风,是洗礼如果说走基层是起点,转作风更像是一场心理变化,一次心灵洗礼。转作风,听起来不容易,要在思想上、在行动上加以改变,但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哪怕是对自己多问一句,这样做对吗?应该吗?哪怕是做任何事情的,少些浮躁,多些谦逊,少些冲动,多点成熟,一步一步,也许我们的作风,也能在这个过程慢慢地更贴近群众,更贴近真实。
3、改文风,是责任新闻媒体采访的落脚点是撰写报道,而对于记者而言,报道得出彩,报道得深入人心就成了最重要的使命。转变这种文风,也是在这次“走转改”活动中的收获之一。平实、朴素的语言,其实更难,也更有动人的力量,更是对追求匠心的一种挑战。我想,作为新闻媒体的记者,是工匠,透过我们的镜头,透过我们的话筒,透过我们的笔头,将世界传递出去;但更是普通人,用我们的笔触、用我们的语言去描绘我们看到,但观众、听众、读者没有看到的、世界的那一面,生活的那一面。我们不仅仅是在客观的报道,也是在传递温暖和感动,传递人性真善美的那一面,这应当称得上是一种责任,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我们的采访对象,那些在基层默默付出的螺丝钉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