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2:4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

第一篇: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

一、项目简介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位于景色优美的国家级4A风景区青岛城市阳台风景区,中心总占地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目前总投资1200万元,是省内最大的非遗文化体验中心。

项目位于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阳台风景区内。中心结合城市阳台的自然景观,将可利用的小木屋与城市展厅相结合集非遗展示、展演、展销及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展示体验中心。非遗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荣获青岛市社会课堂、青岛市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示范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战略发展联盟单位、青岛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学实践基地等荣誉。

二、项目定位

中心围绕非遗文化知识普及、亲子互动体验、文化旅游、非遗项目体验及非遗文化展示作为主要定位,辅之以相关的配套餐饮、文创产品及旅游纪念品商业街开发销售。

三、项目意义

1、园区将非遗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着力于打造新区特色的旅游研学新地标。让广大游客能够在非遗中心体验到来自全国各地特色的传统文化,带动新区旅游业的发展。

2、项目以亲子互动体验的形式、进一步增强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性与合作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及想象力,激发学生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尝试探索的欲望。

3、让孩子在体验过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兴趣,特别是在我们项目中的非遗游戏体验馆,它的存在就是让孩子从电脑、iPad等电子设备中走出来,亲临大自然,既可以培养对传统游戏的兴趣又可以强身健体。

4、中心坚定文化自信,注重改革创新,推动文化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开创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四、展望未来

放眼未来,体验中心将发展成为创新型文化旅游产业平台,积极落实非遗文化的引进和输出,将非遗文化走进学校、走入社区、走出国门作为发展目标,摆脱同质化,突出自身文化特色。

五、园区项目介绍

·体验项目

园区设有古法造纸、活字印刷术、传统扎染、手工陶艺、潍坊风筝、泥老虎彩绘、传统剪纸、木版年画、皮影戏体验、创意脸谱绘画、国学体验、汉服体验以及非遗游戏互动体验等多个非遗文化体验场馆,真正让游客零距离接触非遗文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展示项目

中心设有联合国、中国、山东、青岛非遗名录展示,烙画葫芦展、民间传说

展示、传统戏曲展示、麦秸画展示、鲁锦制作展示、非遗文创产品销售区等展示项目。

六、体验项目

在非遗项目体验区,顾客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了解非遗历史,并与实践相结合,近距离体验非遗工艺、并手工制作专属的特色非遗文创产品、纪念品等。目前非遗中心共开设的非遗体验研学项目有:古法造纸术、活字印刷术、传统印染花布、手工陶艺、剪纸体验、木版年画体验、泥老虎绘制、风筝制作、脸谱体验、国学体验、汉服体验。体验现场将有体验师与志愿者共同完成授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顾客度过一个愉快的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课堂。

第二篇: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推荐)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2011年7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2011年7月29日公布 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活动。

本条例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记录、建档等保存工作,加强对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等保护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传承、传播、濒危项目抢救等保护、保存工作。

第五条 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在资金、人才培养、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的扶持,并在其设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中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协调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涉及的重大事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予以协调。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民族宗教、财政、税务、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第八条 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在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的相关工作。文化馆(站)、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给予指导和支持。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行为,有权向文化主管部门举报或者投诉。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受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相关数据库。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文化主管部门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本行政区域内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应当具有世代传承传播、活态存在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或者地域特色,并在当地有较大影响。

第十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向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

第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申请。申请主体为非申请项目传承人(团体)的,应当获得申请项目传承人(团体)的授权。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从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向上一级文化主管部门推荐列入上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

第十五条 向文化主管部门提交的申请材料或者推荐材料应当包括:

(一)项目介绍,包括项目的名称、历史、现状和价值;

(二)传承情况介绍,包括传承范围、传承谱系、传承人的技艺水平、传承活动的社会影响;

(三)保护要求,包括保护应当达到的目标和应当采取的措施、步骤、管理制度;

(四)有助于说明项目的视听资料等材料。

第十六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认定实行专家评审制度。

评审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十七条 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建立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家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

第十八条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五名以上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小组,对推荐、申请或者建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进行初评。初评意见应当经专家评审小组成员过半数通过。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五名以上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初评意见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

专家评审小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中随机选择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未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的,从相关领域选择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小组的成员不得同时担任专家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人数不足的,专家评审小组成员可以参加专家评审委员会,但不得超过专家评审委员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第十九条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将拟列入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二十日。

公示期间,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异议的,应当书面提出。文化主管部门经过调查,认为异议不成立的,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告知异议人并说明理由;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重新组织专家按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评审。

第二十条 文化主管部门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和公示结果,拟订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应当报上一级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文化主管部门对通过调查或者其它途径发现因自然或者人为原因而面临消亡、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目录,并将该目录报上一级文化主管部门。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抢救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抢救性保护、保存。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时,对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予以优先考虑。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和保护措施 第二十二条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保护规划,对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保护,并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重点保护。保护规划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负责执行。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保护规划未能有效实施的,应当及时纠正、处理。

第二十三条 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文化主管部门可以认定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

第二十四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应当具有该项目相对完整的资料,具备实施该项目保护计划的能力和开展传承、展示活动的场所及条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经文化主管部门组织五名以上专家评议、公示后,由文化主管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五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收集该项目的实物、资料,并登记、整理、建档;

(二)推荐代表性传承人;

(三)保护该项目相关的文化场所;

(四)开展该项目的展示展演活动;

(五)为该项目传承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六)制定并实施该项目保护计划,定期报告项目保护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七)其他应当履行的职责。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保护职责并拒不改正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撤销其保护单位资格并按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重新认定;因客观原因无法继续履行保护职责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另行认定。

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文化主管部门推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人选,公民也可以自行申请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推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的,应当征得被推荐人的书面同意。

向文化主管部门提交的推荐材料或者申请材料应当包括:

(一)被推荐人或者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二)该项目的传承谱系以及被推荐人或者申请人的学艺与传承经历;

(三)被推荐人或者申请人的技艺特点、成就及相关的证明材料;

(四)被推荐人或者申请人持有该项目的相关实物、资料的情况;

(五)其他说明被推荐人或者申请人代表性的材料。

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参照执行本条例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的规定,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经文化主管部门批准后予以公布。

第二十七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法定条件。下列人员不得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

(一)仅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员;

(二)文化主管部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

(三)其他不直接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活动的人员。

第二十八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依法履行义务,并享有下列权利:

(一)开展传授、展示技艺、讲学以及文艺创作、学术研究等活动;

(二)享受人民政府规定的传承人补助费;

(三)开展传承活动有困难的,可以申请文化主管部门予以支持;

(四)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

(五)其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权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在活动经费、场所等方面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依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活动。

第二十九条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档案。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将本行政区域内代表性传承人的情况报送上一级文化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依法保护其享有的知识产权。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列入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给予项目保护传承经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给予传承人补助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挤占前款规定的项目保护传承经费和传承人补助费。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扶持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鼓励采取与经贸、旅游相结合的方式保护和传承具有生产性、表演性或者观赏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结合节庆、文化活动、当地民间习俗等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展示、表演等活动。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文化馆(站)内设立专门展室,或者根据需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的公共文化设施,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收藏和研究。

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应当有计划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社会免费开放。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密切相关的珍稀矿产、动物、植物等天然原材料的保护。

严禁乱采、滥挖或者盗猎、盗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密切相关的珍稀矿产、动物、植物等天然原材料。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直接关联的建筑物、场所、遗迹及其附属物划定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专门档案,并在城乡规划和建设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前款所称标志说明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名称、级别、简介和立标机关、立标日期等内容。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文化机构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可以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和实物进行征集、收购。收购时,应当合理作价,并向所有者颁发证书。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将其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和实物捐赠给政府设立的文化机构收藏、或者委托政府设立的文化机构保管或者展出。对捐赠者,应当予以表彰,并颁发捐赠证书;对委托者,应当注明委托单位的名称或者个人姓名。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成立研究机构,兴办专题博物馆,开设专门展室,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和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应当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专题展示、专栏介绍等方式,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第三十九条 学校应当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因地制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内容。

第四十条 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通过资金资助、物资支持、提供场所等方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活动。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参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研究。

鼓励依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地区和国际交流合作。

第四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的建设,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等各类专门人才。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截留、挪用、挤占项目保护传承经费、传承人补助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返还,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非法采挖或者盗猎、盗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密切相关的珍稀矿产、动物、植物等天然原材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或者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规定,弄虚作假的,由文化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已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或者代表性传承人的,予以撤销,并责令返还项目保护传承经费、传承人补助费。

第四十五条 行政主管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截留、挪用、挤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

(二)未按照本条例第九条规定处理举报或者投诉的;

(三)未按照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第二十七条规定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的;

(四)未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目录或者及时进行抢救性保护的;

(五)未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组织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或者未对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

(六)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讲会在我院成功召开00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讲会在我院成功召开

(实习记者区健彤廖曦如周慧敏 摄影黄珩 麦嘉雯)

为传承广东传统文化,推进我院文化建设,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2012年10月11日晚上7时,我院组织各班同学在K109召开“非遗”宣讲会。学院党委书记韦华腾教授、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林识见、常务副所长陈文椿、铁汉生态公司总经理陈国志及学院非遗保护研究所的各位成员出席了此次会议。

此次会议在充满广东特色的生动、醒目的醒狮表演中拉开帷幕。此次宣讲会主要介绍了广东省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与同学们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交流,还对我院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作具体介绍和总结工作。学院秘书处副秘书长许炜毅宣讲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及非遗的保护价值,并呼吁大家积极响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对非遗的关注。宣讲过程中还与在场全体同学进行了互动,同学们热情高涨,品尝了地方特产,了解到地方的特色文化。秘书处常务秘书长全锦沛作对我院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作介绍,提出了他们的宗旨、研究方向和发展规划,旨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学院的文化发展。还详细地介绍非遗研究所的构成和研究所精彩的文化活动及历年来非遗的大事纪要。他还指出“中华经络疏通法”是我院申请非遗文化的重点项目。同时对自非遗研究所成立以来默默奉献的各位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表以衷心感谢。同时对后期工作安排作了简单介绍,并倡导大家都能踊跃地参与非遗文化保护的工作中来。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韦华腾教授为本次宣讲会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校园文化建设要从传统文化抓起,并希望同学们勇于发现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他对研究所寄予期望,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非遗研究所能更好地推动学院文化的建设,争取把我院发展成我省大学的文化示范点,为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作出贡献。宣讲会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相信通过本次讲座,不仅有利于促进同学们对非遗的了解,更有利于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品格。

第四篇:呼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观后感

呼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观后感

孙悦 旅游管理 0141113288

我国有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而使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现、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从现实来看仍旧有许多在发现和待发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亟待解决。所以,我就参观完呼市非遗中心并结合一些现实情况来谈谈我的看法。

1、呼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馆设置(1)细节设置

在展馆中,泥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体展示非常生动讨喜。但我注意到,除了表现传统工艺的遗产,许多遗产都属于文艺性质的,例如爬山调、二人台等等,如果仅以泥塑的形式难以让人生动地体会到它的魅力,虽然展馆内也播放了这两种不同的曲风,但是声音很小,很难让人注意到,我觉得可以在这类展示台下设置实体播放器,比如收音机,或者mp3等,以此吸引人们注意力。此外,我还在介绍和林格尔剪纸投影的展示柱上发现介绍其他遗产的内容,这样的设置会稍显混乱,应当分开介绍。(2)实物展出

我们通过观看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了五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展馆中并没有这5项遗产的实物展出,让我感到很诧异。所以,我想在新的布局规划中,展馆可以可以从它们的起源、发展历程、形成过程、突出特点几方面详细介绍并展出实物。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市场化的社会力量(1)转变政府角色

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都是由政府主导执行的,比如组织修建博物馆、文化园、体验馆等。这种做法有利有弊。好的是政府的保护会更加及时全面;坏的是增加了政府的投入,而且有时候效果可能并不尽如人意。而在现实情况下,我觉得政府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国内其他省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余杭区非遗资源丰富,政府肩负着巨大的非遗保护任务,如果仅靠公共财政的投入,难以适应保护事业的迫切需要。2011年,余杭区委、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社会力量兴建和运营非遗场馆、举办公益性宣传展示活动、建立公益性非遗保护队伍等给予优惠措施。而近4年余杭区社会资金投入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约占全区投入保护资金总量的35%,而且这一比重还在不断提高。我们也可以效仿这一做法,鼓励社会力量加入非遗保护的队伍。(2)政、校、企三方联合互助

展馆中各种特色产品的展柜,主要目的是推销产品,同时也向人们宣传这些文化产品的内涵。假使我们能够让企业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成为非遗保护工程中投资的主体,再由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专业教授等组成顾问,提出保护的策划方案,进而实施,相信这样的合作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由政府牵头,投资方(企业)与非遗继承者或传承地区达成协议,将企业形象或产品的宣传与非遗保护工程相结合,企业出于自身利益和社会责任会对于遗产保护更加尽心尽力,考虑的更周全。而随着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会关注其背后的企业,这样就可以实现“双赢”。

3、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与明星效应(1)利用明星效应来提高知名度

近两年,各大卫视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开展的非常火爆,比如《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以及《偶像来了》等等。节目本身会吸引很多观众注意,也会引发观众们对于这些地方的兴趣,这样看来,就能给地方文化宣传发展带来“生机”。在节目中,让明星学习和体验优秀的非遗文化,更加的生动全面,具体可感。例如,在《偶像来了》中,偶像们去到了安徽呈坎古镇,通过他们的游戏,让我了解了呈坎的砚台制作方法,撕字艺术等等传统文化遗产等。如果我们能将这种模式利用到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上,对提高我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有裨益。

(2)媒体宣传中的重点和尺度

在节目中,许多地方都已经拥有了自己品牌。例如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节目组除了在拍摄时着重突出了草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还通过一些小环节的设置,介绍了蒙古族的服饰、餐饮、礼仪习俗等等人们所不熟知的文化习俗。这样既可以加深和细化人们对于已知东西的认识,并将人们所不知道的东西,一下曝光和捧到人们面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采用这样的方式保护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考量当地遗产的文化内涵并且突出特色,也要把握尺度,适当地保留一定的神秘感,才会更吸引人。

4、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的正确态度

在我们问到有关于非遗保护的问题时,杨书记的回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京剧戏曲等面临着传承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并不喜欢的尴尬境地,我们当地也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生存困难,这不是我们不想保护,而是它已经与时代脱节了。”因为科技进步,世界经济发展,世界正在衍生新的文化,多东西会在这过程中消灭或者产生,我们也许无法让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存在。虽然有人尝试创新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来使其得以延续,可是在改造的过程中却逐渐的失去了它们本来的内涵,使它们蒙上了很严重的商业气息,变得功利、世俗、廉价,面目全非。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只留在展柜中。所以我们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应历史的选择,正确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问题。

以上就是我在参观呼市非遗馆后的所感所想,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我们仍旧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需要探索。

第五篇: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才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采取进校园的方式,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有益尝试,让我们能够看到传承的希望所在。像贵州省各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不仅以兴趣为导向,播下对非遗文化热爱的种子,可谓给非遗传承传来“一脉香”。

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最大的效果就在于开启学子们的兴趣点。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着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而非遗文化的传递,如何培植兴趣才是重点。贵州省的例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因为作为多民族的省份,非遗文化的资源也极其丰富,让这些文化资源走进校园,成为孩子们的必须课,不仅丰富学生们的文化修养,更为非遗文化传承带来新契机。学校是一个重要载体,学生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与现实结合,懂得呵护民族文化的传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在非遗传承的链条上,人才辈出是最理想状态。对很多非遗项目,往往面临着“人走技失”的困局。而打破这个困局,关键问题在于完善人才培育机制,让非遗的传承能够源远流长,能够有不同时代的“手艺人”代代相传。而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形式,对于小学和中学阶段来说,只是启发学生的兴趣,让其懂得非遗的文化价值,而对于高校来说,就需要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育上努力。目前,高校可以从开设非遗选修课上作为突破口,再进一步设置非遗必修课,从而在高校中能够培养合格的人才,为非遗传承续上薪火。

文化遗传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文化遗传就是保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推进“非遗”进校园是至关重要的,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非遗”进校园大有可为。

开设“非遗”校本课程是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作为学校,完全可以制作符合本校校情和地方文化特色制定内容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本土“非遗”文化遗传的独特魅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本土“非遗”文化的理解,更有利于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比如,开展方言课,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我们的语言文化,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比如,引导传统戏曲进校园,让学生感受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诸如此类,都是有效传承本土“非遗”文化的重要手段。

立足本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作为学校,可与文化单位建立对口的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开展文化夏令营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开展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感受本土“非遗”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创设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文化环境熏陶。学校可充分利用橱窗、板报、广播节目、班会课等形式对学生开展本土“非遗”文化教育,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本土文化面对面,让文化的种子扎根在学生心中。

本土“非遗”进校园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学校要做有心人,要做用心人,真正搭建平台,让文化传承大优可为。

本次活动联合了县文化馆在教学楼大厅特设了五个方阵,依次是变脸馆,越剧馆,剪纸馆,布袋戏馆,提线木偶戏馆,每个方阵分别由民间艺术大师张永新、邢玲娟与柯秀容、金素清、郑运德、许正桃坐镇。民间艺术独特的魅力,大师精彩绝伦的表演,吸引了大批的幼儿及家长驻足观看,大家纷纷送上了热烈的掌声,与此同时每个班级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活动,幼儿与家长都积极参与其

中。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机关幼儿园处处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孩子们在民间艺术家的魅力中,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体验到了民间文化的独特之处,萌发了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感。展望未来的一切,我们更加珍惜美好的六月,让游戏点亮幼儿快乐的童年!

当然,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实现非遗传承,更需要有创新的理念。而学校,尤其是高校往往是创新高地,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人们能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也能够激发创新的灵感,从而换取非遗传承新的形式。可以说,在非遗传承上,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共同呵护非遗的传承。非遗文化进校园,可行且有新的启示。同时,非遗文化也可以走进社区,走进更为基层的地方,让非遗的未来传承更为广阔。(苏彦)

“教训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身不移”。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校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让传统文化精髓与教育教学工作实实在在地融为一体?各地纷纷从改革教材、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以及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等方面入手,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传统之美”。

让孩子从小学习传统文化,教材是基础。当下许多城市推陈出新,编写适合适龄儿童阅读的教材,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引入教材,使阅读过程既有教育性又有可读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除了注重教材革新外,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形式上,非物质文化因其新颖、有趣,容易被儿童接受,成为许多地区推广传统文化的范本。全国中小学校纷纷邀请大师名家走进校园,与孩子们一起互动,为幼小的心灵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的保护教学基地,真正做到了非遗项目保护从娃娃抓起,加强了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珍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郝萱琳在傅山小学传授剪纸技艺,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和兴趣爱好,推动剪纸艺术的传承。苇编老艺人给孩子们传授技艺。

除了古文经典,中秋、重阳、清明、春节等文化传统节日及习俗,传统戏曲戏剧,传统礼仪,等等,都是目前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短板”。

学校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增加古文比例?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走进课堂?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哪些误区?这些问题的确引人深思。

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领悟”,把传统文化当作生活中的智慧与美,而不是一种“古书”、“落伍”或“久远”。对于,孩子们而言,千万不要小看小孩子们的“鉴赏力”,如今的孩子,既然能“三岁读诗”,更能在小小年纪领悟“传统之美”。而孩子天生对文化美的鉴赏力,需要家长、学校、老师、社会形成一个呵护“传统美”的氛围,这样,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就会对“传统文化之美”有一个内心的意愿和感受。

传统文化“近生活”,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最重要的是“文化自信”,这是民族文化之魂,自信才有美丽,而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之中,传统文化自身的魅力一定要通过“必要的形式”去展示和发扬,但一定不能“就形而形式”、“重形式而轻内容”。

传统文化教育就要从“小”下手,让传统文化之美从孩提始起就培养文化和艺术的欣赏力,而生活中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生存能力”,还有对美的“鉴赏力”。不管今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一定要有对本民族文化的欣赏力,这表示民族生命力和精神的成长。一个民族最兴旺的时候,一定是传统文化发扬最广大的时候。所以,传承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责任和使命。

下载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

    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昆曲 中国古琴艺术 新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定在我心里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城市,在中国的历史上,尤其在清代以来,特别是近代史,在中国历史进程上,它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比如说我们现在所在的直隶总督署大院里,知道这个院子曾......

    社区文化展示体验中心

    社區文化展示體驗中心一、設計概況1. 地理概述: 基地選在長沙市城北開福區,位於北正街和湘春路交匯處的工人第二文化宮現址內,近鄰湘江和湘江風光帶,緊靠一條名叫“西園北裏”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1国考申论范文点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华图 2010-11-24 18:26:09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本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

    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扶贫开发与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略论 罗燕 (贵州省黔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古籍办) 论文摘要:水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民族,有着独具的特色。文章着重论述扶......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情况

    灵武市非遗工作进展情况及2011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安排一、非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灵武市历来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几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非遗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文翻译

    如何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12月11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首发式上,有专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外文翻译过来的名词,“英译汉做得不够好”,造成我国“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