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国学经典 践行特色办学
传承国学经典
践行特色办学 ——在传统文化熏染下的南北中学侧记 齐河县晏城镇南北中学
赵春庆
在以创新为主竞争力、以和谐为主旋律的21世纪的中国,特色就是一个团队的标识和生命力。践行特色办学,亦是一所学校的立身之本。而传承国学经典,更是一所学校的生命之源。
学校以教书育人为宗旨。但当前的现状是,学校更多的充当了知识技能的训练场,“育人”内涵却普遍缺失,学生的道德素质普遍下滑。而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修身养性,最大的功效就是培养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个人修养、文化底蕴、远大志向和意志品质。在当前的环境和条件下,学校理应是提供这种育人环境和教育的最佳场所。而且,纵观各地的百年名校,其支撑不仅仅是教学成绩,更重要的是都有一股源源不断的文化脉动,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支柱与不竭动力。
齐河县晏城镇南北中学,充分利用全县2009年开展的创建特色学校的契机,依托学校已经形成的浓厚古诗文诵读氛围,提出了“以经典塑造经典,用精神熏染精神”的特色理念。以国学经典塑造经典名校,成就经典人生;以国学精神熏染精神世界,创建精神乐园。让国学真正走进校园,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
谈起创建国学特色学校,除了源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前社会形势的需求相契合,源于母语文化对民族性格的反复锤炼,源于经典书籍对正处于思想启蒙阶段的中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影响,更源于南北中学有一巨大的优势资源——校长讲座。奚兴华校长毕业于德州师专中文系,酷爱读书,知识渊博,尤其在《大学》、《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书经典上颇有研究。且说话幽默风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深得同学和老师们的爱戴,在当地社区也是很有名气的。“奚校长讲国学”早在2008年就已陆续开始。前期主要结合老师们的身心健康讲了点《黄帝内经》、《大学》。今年上学期解读了《三字经》,下学期重点研讲《弟子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校长讲座能挖掘国学精髓,注重在道德、精神、品性、修养、学习、起居饮食等方面的解读,与日常生活学习相融合,让历史悠久、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在每个学生心中扎根、传承!
校长讲座的前期运行,为2009年全面、系统的创建国学特色学校做足了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并积累了初步的经验。而纵观各地开展的国学传承活动,种类繁多,花样翻新。甚至如组织学生穿戴上古代的服饰,手中捧本线装《论语》,席地而坐,前仰后合等场面也屡见不鲜。难怪著名作家王蒙也戏称“难道大清朝复辟了吗?”由此可见,如何把国学教育做到内容大于形式,真正挖掘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把它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这才是当前真正要做的。
南北中学的国学教育就是本着立足实际,不搞花架子,以点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熏染学生的精神世界为第一要务和最终目的。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展开:①忠孝篇——百善孝为先。孝,徳之本也,立身之基也。忠,是对国家、人民的忠诚,而非对君主、个人的愚忠。②仁德篇——修身养性,存羞恶廉耻之心,在天地间挥洒大写的“人”字。③劝学篇——诸子百家,比肩而立,著述天下,文传千古,受惠国学,培育精英,开启未来。④宜生篇——人和还需天时地利来添翼,绩优仍要康健良习去护庇。
在以上四大模块的统领下,学校创建了文化长廊,将校内的四条主要道路分别命名为忠孝路、仁德路、劝学路、宜生路。每条街道为一个核心,设计安排文化墙报。正冲校门的是忠孝路。忠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忠孝路正处于学校的中心位置。我们选取了《弟子规》、《大学》、《孝经》、《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等古籍中的段落或句子。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弘扬孝敬父母、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塑造感恩情怀。仁德路和劝学路纵贯整个教学区,展板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实际,内容上选取了《论语》、《孟子》、《中庸》、《荀子》、《诫子书》、《三字经》等典籍。为避免呆板枯燥,在形式上设计有诗词欣赏、格言摘录、书法艺术等。在仁德路尽头的一面墙上,就赫然挂有一幅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条幅,给人很强的震撼。贯穿生活区的道路是宜生路,主要给学生生活习惯、饮食常识、休养生息等方面的指导。
学生走在校内,如同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之中,俯仰之间全是经典,谈笑之中尽被感染。这种环境熏陶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环境改变人”的经典格言,而且是“良好环境塑造美好品质”的经典格言,在这里得到了有力的验证。
除了学校整体外部环境的熏染,南北中学还特别注重了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学校创造性的开展了双班名的设计、挂牌活动。每个班级根据各班的情况从国学典籍中选取词句,设计成自己班级的另一个名字,并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如今走在南北中学的校园里,你就会发现诸如“睿智班”、“仁和班”、“智信班”、“仁静班”等新的班级,令你惊讶,让你深思。而且,不但室外有变化,同学们还围绕新班名设计制作了四块室内展板,将教室重新打扮了一番,可以时时刻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比如“静心班”的展板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学须静,才须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同学们还自发的将设计活动延伸到了宿舍里。“集贤居”、“卧龙居”、“静心阁”、“德馨斋”等新宿舍牌已挂了上去。宿舍内也设计张贴了有关传统文化的图画、文字,形成了以国学文化为内容的独特的宿舍文化。
同学们看着自己亲自设计制作的班牌、宿舍牌、展板,心里美滋滋的、暖融融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熏染与教育。
为避免学生因古文基础薄弱而感到学习苦闷乏味,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比如国学节目创作展演、就餐时校广播站的“国学之声”、墙报展示、手抄报比赛、班级汇报展演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国学学习的内涵。
在刚刚结束的“全县创建特色学校现场会”上,县教育局的段局长看了学生表演的国学节目后,感慨地说:“三天前,我来的时候还没有看到这些节目。现编是演不这么好的,看来平时就是这么搞的。”是的,把国学教育抓在平时,落在实处,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其实,国学不但要求学生学,教师更不能落后。学校为每位教师都印发了一份《三字经》、《弟子规》、《大学》、《论语》,在课余时间可随手拿来翻阅讨论,并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不但提高了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更给全体学生做了榜样。
有人可能会问:“你们搞国学教育,能有什么结果呢?”其实,许多人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凡事都注重最后的结果,而不看重过程(片面追求升学率就是典型)。而教育这项系统工程却应是最该关注过程的。学生的精神面貌焕发了,道德修养提升了,整体素质提高了,不就是最好的成果吗?如果非要找点有形的成果的话,那就请你来南北中学实地走一走,看一看。无任何污损的室内外展板,干净整洁的路面,文明有礼的言谈举止,邻里乡亲赞许的目光,这些就是最好的成果。
如果你愿意留下来再听一听,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同学袁x x说:其实,一开始学《三字经》时,我们并不主动。甚至认为小孩子们的东西干吗还让我们来背,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但随着奚校长解读《三字经》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我才认识到原来对《三字经》我真的并不了解,甚至可以说是相当陌生的。但逐渐的,我对它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奚校长能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从此,认识到尊老爱幼,修身养性是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发现了我身上存在的坏毛病是多么的可恶与羞耻,给其他同学带来了多大的伤害。现在,我真的改掉了这些恶习。原来从不打扫卫生的我,现在还能主动帮别的组的同学倒垃圾桶、擦黑板;原来打饭、刷碗、买东西都让被我欺负惯了的朱某某去,不去就恐吓他甚至揍他,现在我已经诚恳地道了歉,这些活都自己干,而且还主动帮他,同时还充当了他的保护者,我还主动承担起了抬饭、分饭等活;我感觉原来同学们都躲着我走,现在我主动与他们交朋友,用行动让他们相信我是真的想变好,真的想成为同学们中的一员。《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真的重新塑造了我的精神,可能还会改变我的一生。洒满阳光的日子真的很舒服!
老师张x x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做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理应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那也就更应该深入地学习研究。说句实话,其实当老师的也未必有几个对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尤其是象《弟子规》、《论语》、《大学》、《孟子》等经典古籍,更是只停留在当学生时积累的几句格言上,但这又是多么的肤浅啊!借着这次活动,正好可以充充电,补补课。再说,这个活动的好处并不只停留在增长学识,开阔视野上。它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更好的处理与家庭、同事、领导及社会等关系有更大的帮助。比如奚校长结合有的教师忙于工作而忽视对父母的关照,有的女教师婆媳关系比较紧张,开展了《弟子规》、《孝经》的讲座及组织观看录像《生命是一条河——国学宣讲团系列讲座之一》,效果很明显。“常回家看看”、“婆婆也是娘”。观念的转变,理顺了关系,增进了感情,稳定了秩序,这就是普通老师对国学教育最切身的感受。
如今,诵读国学已成为南北中学学生和教师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教育也已成为南北中学对外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0年,南北中学被授予全县“国学教育示范校”,县电视台《齐河方圆》栏目专门为南北中学的国学创建活动制作了一部专题片并连续播出3天,德州市关工委、县人大、县委宣传部等上级部门多次来校指导工作,各兄弟单位也纷纷派人来参观学习。
2010年暑假,南北中学与恒昌集团联合举办了“弘扬传统文化夏令营”活动,在当地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南北中学的师生面对纷至沓来的种种赞誉,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其实一开始,动机很单纯,就是想通过这一活动从根本上提升教师和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貌,是一次文化寻根的旅行。活动搞到现在,师生热情高涨,社会上也有了更高的期待。既已欲罢不能,就不如索性搞得更深入一些,影响更大些,说不定还能用学校的这块小土壤改变周围社会的大环境呢!
学校下一步的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成立国学宣讲团,走进社区。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讲孝道、讲感恩、讲邻里相处、讲社会交往、讲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讲经典名著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讲养生保健、、讲如何修身养性、讲提升自己素质对家庭及他人的影响„„为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建设文明社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
二是发挥每一个学生每一名教师的单核影响力,像原子弹爆炸一样,使其能量辐射每个家庭、每个村落,尽可能的革除陋习、扫清积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健康向上的内部动因。
三是将学校的国学教育深入下去。不能只停留在读几本经典,背几段古书上。可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纵向上对经典古籍的研读要深入,深刻体会经典在锻造人格精神、培育人文性情、积淀文化内涵上的重要作用,真正能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横向上要拓展国学的外延。不单经典古籍是国学,现代名篇同样是国学;不单文学书籍是国学,哲学、历史、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同样是国学;不单传承民族文化是国学,发展民族内涵创新民族艺术同样是国学。
总之,南北中学的发展愿景是要将国学教育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精神、灵魂中去,变成他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一名真真正正的中国人!南北中学也期待着有志于发扬传统文化,弘扬国学教育的有识之士前来多加指导。
第二篇:传承国学经典 彰显办学特色
传承国学经典 彰显办学特色
——郭艳萍主任关于学校办学特色在全体语文教师会上的报告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就我校的办学特色——国学教育,给大家交流一下。
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语文教学无疑肩负着比其他学科更重的责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早期阅读、背诵大量优美的经典,渗透到血液,深入到骨髓中的不仅是语言层面的感悟与表达,还有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
鉴于上述认识,我们学校自2011年起打造语文课改特色,开始把经典诵读引进校园,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着力提高小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改变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让经典的阳光照耀拔节的生命,让孩子的语言和精神携手走向丰妙,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逐渐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一、涵泳工夫兴味长——诵读特色形成
(一)立足校情发展特色
我们农村学生大部分父母因打工挣钱,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关爱、管教和引导,孩子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差,都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对父母不尊敬,不爱做家务,缺乏礼貌,甚至有撒谎的坏习惯。
为了改变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和孩子的行为习惯,我校以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来增强孩子的人文知识的积累,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同时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中培植下了爱心、诚心、孝心,通过学习《弟子规》、《论语》之后,他们懂得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也懂得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懂得了“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二)立足课堂研究,形成课堂特色
我们以课堂为圆心,向课外扩展,形成一个“文化场”。各年级组深入研究教材,寻找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典型文本,进行重锤敲打,在组内研讨、上课,然后推选优秀课在全校交流。于是,一道道以现代手段展示传统文化的语文“盛宴”呈现在我们面前:袁向春老师执教《但愿人长久》,勾勒了中秋月圆之夜的美景,带领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苏轼兄弟的手足情深和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尧菊香老师执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唱三叹,以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巧妙的艺术构思熏陶感染着学生;覃咏梅老师的《清平乐 村居》展示出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让学生在欣赏恬淡、自由且充满乐趣的农家生活图景的同时,体会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向往;白永忠老师的《孔子游春》则使学生走进春天,走近孔子,读懂“真君子”的内涵,真正沐浴到古典的阳光、文化的阳光。
三)精心选择教材
想成为有文化涵养的学生,一本语文书只是杯水车薪。2008年开始,我校将国学经典《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全校普及诵读,2009年分为低年级以《弟子规》、中年级以东坡诗词、高年级以《论语》和课本里的古诗文为教材,开展诵读活动。2010学年教材增加和调正:一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年级诵读《千字文》,四年级诵读《道德经》,五年级诵读《增广贤文》,六年级诵读《论语》教材,教材内容是经过老师们精心挑选的,旨在提高学生的中华古典文学品味。
(四)环境文化建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环境对人的熏染作用毋庸置疑。校园内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师生员工和谐向上,校园环境美丽宜人,于无声处润童心的境界。
1、在国旗下讲话中,我们跟学生谈《和好书交朋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诵读经典诗文,营造书香校园》,激起学生诵读的欲望。
2、学校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让古人睿智的形象和精辟的言论深入人心,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3、校园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4、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有个性班级橱窗,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五)建立两项机制 1.活动保障机制
开展诗文诵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否则就可能流于形式化、表面化。为了将经典诗文诵读落在实处,学校建立了三个保障机制:一是定诵读时间,每天晨读坚持诵读20分钟,为此特安排每天上午7:30-7:50的时间为经典诵读时间。语文课上,课前让学生诵读每周一诗或两诗(一、二、三年级一诗,四、五、六年级两诗);二是定检查人员,每天有专人负责检查;三是定诵读内容,各年级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诵读、背诵计划和内容。
2.评价激励机制
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各年级开展了各种实践活动。三年级“经典诗文大擂台”,设计了“为画配诗”、“我为古诗找作者”、“数字诗句大比拼”等活动形式,诗意荡漾、乐趣无穷;四年级“赛诗会”,以《课程标准》推荐的必背古诗为主要内容,分必答与抢答,学生争先恐后,一展风采;五年级“东坡文化”实践活动扎实有序地推进;六年级“诵诗会”、“诗文表演”、“名句接力”等异彩纷呈。
学校举行“国学经典诵读”等汇报活动,期末评选并表彰“经典诵读小明星”,促进了学生的持久兴趣和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确保两个延伸
我们坚持立足于校内、放眼于校外,实施两个延伸:
1.向家庭延伸。“家长学校”定期开课,聘请专家给家长做讲座,使家长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倡导父母子女共读。
2.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延伸。我们主张学生要将书读“活”。除了背诵、积累,同时引导他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和作文中学以致用,变“要我记”为“我要记”。
二、万紫千红春满园——初见成效
(一)早晨因经典而美丽 踏进学校的第一件事,孩子们便是享受经典的熏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将这首诗演绎得如同音乐一般美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老师带领着学生在品味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的声音如长夜中的明灯,点亮我们心中的智慧,在学校的上空回响……“口诵其文,耳闻其声,心通其意”,师生充满韵味的新一天开始了。
(二)课堂因经典而精彩
有人说,语文教育其实十分简单,十分素朴,无非就是“吟诵吟诵,再讨究讨究;讨究讨究,再吟诵吟诵”,如此必有大效。课堂有限的四十分钟有了如水的包容,像流水一样从容的是老师娓娓的朗诵,如溪流一样清脆的是孩子们投入的背诵;课堂短暂的四十分钟有了如水的追求,爱国情、智慧美、山水乐,老师矢志不渝地带领着孩子们去追寻人生的至情至理;课堂宽容的四十分钟更有了如水的自由,无论何种观点,无论是好动还是喜静,一切都开始顺乎天性,上善若水。
(三)思想因经典而深刻
诵读经典,我们的学生有了思想。流连于水绘园、花木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的诗句脱口而出;被老师表扬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谦逊表露无遗;松下读书,“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对话汩汩流淌……经典,像氧气一样慢慢浸润孩子的心扉,传统文化给他们注入的是富有灵魂的血液。
文以载道。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丽雅致,《诗经》的拙朴自在,《史记》的开阖跌宕……它们里面都蕴涵着“道”。在咀嚼中体悟,从体悟中吸收,学生的举手投足有了悄然的变化:学习上潜心思考的多了,交往中主动宽容的多了,家庭中体贴孝敬的也多了。我们期待孩子具有追求卓越的品质,天人合一的情怀,自强不息的意志,敢为人先的魄力,诚信公正的操守……而阅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可以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四)教师因经典而成长
教和学永远都是相辅相成的,当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实惠”的时候,我们语文教师同样也受到它的“滋润”。解读教材时,开始有了高屋建瓴的人文视野和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面对学生时,不再只盯着他们的学习,他们的作业;与同事、领导相处时,拥有了海纳百川的宽容胸襟和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老师们在对《论语》的分析中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在对“老庄”的解读中品味自己的哲理人生,在对唐诗宋词的吟诵中咀嚼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绵长滋味…… 可以说,老师们在选择经典的同时,更选择了一种成长方式。
三、直挂云帆济沧海——发展愿景
书海浩瀚,经典的阅读任重道远。我们将开辟经典诵读更美好的前景:
(一)在“听”与“读”中感悟积累
我们将把学校红领巾广播台的主播内容定为经典诵读,由学生主持,播放经典诗文诵读节目,安排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经典诗文的趣闻轶事、寓言故事等内容。另外每周安排1节课作为“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适当点拨,指导全校学生诵读教育局发下来的国学经典中的诗文。
(二)在“看”与“抄”中拓展积累
学校即将建设的文化长廊将开辟传统文化名人专刊,各班利用班级橱窗开辟“古诗角”、“经典壁”,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经典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帮助记忆。同时,布置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学会有目的地进行经典诗文的拓展积累等。
(三)用“赛”与“查”来强化积累
我们将扩大阅读经典的范围,继续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各种比赛。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辅助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浏览古诗词网站,向学生和家长推荐精品,加强自主学习,涂抹亮丽底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创建语言规范化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力求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古典与现代相交融,课内与课外相沟通,形成立体效应,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让我们记住历史和时间,去探寻语言的生命之源,去塑造一个个具有丰厚底蕴、完美人格、高尚境界的幸福的通小学
第三篇:特色美育办学、传承民族文化
特色美育办学、传承民族文化
——浅谈利川市都亭二小学校美育
利川市都亭二小位于利川市解放东路269号,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着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以科学的管理为前提,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优质的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有效的教育科研为手段,以特色办学为突破,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学校遵循前人对于教育、特别是美育的深刻理解,从尊重历史、注重传承、创新发展的核心理念出发,坚持把以美育人作为学校教育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孔子给学生定的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乐”就是最早的美育雏形。他说育人要“兴于诗,游于艺”、“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在某种程度上说,拥有丰富的心灵、健康的人格,学会如何感受生活,才是让一切知识学习有意义的前提。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生活离不开美,缺少美的生活就像沙漠少了绿洲一样枯燥单调,没有了生机;爱美是人之常情,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便体现了我们对美的追求,并且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它在每一社会、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同样也时刻在校园学生的生活当中。美育能丰富审美的感情,发展审美的能力,能给人带来活泼舒畅的情绪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美育也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充分感受健康的、进步的、革命的事物的美的能力教育。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渗透美育、发挥美育的作用,学校提出了美育特色的建设思路:营造美的环境,塑造美的教师,构建美的课堂,培育美的花朵,收获美的成果。都亭二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美育工作:
一、优化环境,以形育人。
1、美化学校教育环境
学生的审美趣味的习惯,是在优美的环境中形成的。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重视校园建设,引导学生参加美化绿化校园的工作,增强学生创造校园美的意识,培养他们创造美、珍惜美的观念与能力。从而以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个性,又以学生美的行为习惯为校园增添光彩。
几年来,我校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了校园的改造和建设,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建立了绿色花园,设立了环境报栏,美术展示室,改善了校容校貌,建设了多媒体展示台,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感觉到美的享受。
在教室布置方面,处处是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拼搏、乘风破浪、奋勇前进的的标志。同时教室里贴的各种条幅、功课表值日生轮流表、评比表还有墙报以及各种扫除用具的布置与陈设都做了统一安排,使教室布置得典雅大方,文明舒适,卫生整洁,使学生置身于教室便有一种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之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陶冶。
2、完善教师形象
在学校管理中,要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优化师德风范,要求教师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都体现为人师表的美德,做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无声的美的楷模。
首先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以完美的人格教育学生,使学生产生敬爱感、敬佩感、敬重感,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潜移默化的塑造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其次,要求教师要有美的仪表。这是教师形象塑造的最直接的自我展示,教师要有自然、潇洒的举止,给学生以轻松舒畅的感觉,以稳重大方的姿态,给学生的踏实,可靠的印象,以整洁合适的衣着,给学生体悟朴实、整洁的真正的美。
再次,教师要有美语言。正确运用语言是教师获得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语音、语调、语气来表情达意,做到侃侃而谈,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带动学生使用美的语言。
二、发挥教学阵地,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
学校以教学为主,美育必须以教学过程为主要途径,充分挖掘其他学科所蕴含的美育因素。确立各学科的美育标准,并强调教师要把美育自觉地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挖掘教材本身的审美因素,真正做到让美的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让美的课本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在教学的各环节力求融入美育教育的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实施美育教育,给学生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之中获得知识。校教师充分挖掘各科教学内容中美的因素。比如语文课上,让学生感受文字的深刻内涵美;数学课上,让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的缜密美、推理过程的逻辑美和空间几何图形的立体美;品德与社会课上,用精美课件向学生展示祖国的辉煌成就„„
三、课外活动中的美育渗透
在学校美育管理中,课外活动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也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之一。学校为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制订并建全课外美育活动的管理制度,配备辅导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各种体育、美术、环境等项目,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健美体魄,发展艺术兴趣和个性特长,丰富精神生活,优化教育环境。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延伸和补充。学校这几年来特别重视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先后从学校经费中拨出专款,并根据学生的爱好,组织成立了校园广播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要让学生把自己对美的理解表现出来,就要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为此,我校在近几年来组织了一系列的比赛活动。如:“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参加“都亭小学幼儿园文艺演出”、“都亭二小第一届美术、书法大赛作品展”、“都亭二小网络作文大赛”、校园集体舞比赛、红歌大赛、趣味活动比赛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美育方面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而且还成立了文艺队、合唱队、绘画兴趣小组、板报小组、与各学科的兴趣小组。并组织学生看电影、看小说、看作文、欣赏音乐和美术作品,学生抱着一种浓厚的情趣去欣赏,在各项课外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校还建立了多个特色校本课程,比如学校的主要项目: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莲响原生态舞蹈,学校舞蹈老师把肉莲响编排成了校园集体舞,全校师生在大课间跳起集体舞肉莲响,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拓展了美育的空间,同时,也传承了祖国的民族文化。美育特色教育,促进了学生高雅情趣的形成,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和优秀的个性品质;丰富的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促进了学生儒雅气质和高雅品位的形成,为孩子成人之后创造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通过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对学生进行美育 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选择一些美好的社会事物对学生进行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如,参观工农业生产,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清明节向烈士林园敬献花圈,听英雄模范的事迹介绍,培养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品德;在公共场所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带领少先队员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宣传文明,这些社会活动培养了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美好行为品质。
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教材。黎明的朝霞,黄昏的落日,夜空的星斗,都会引起学生美的想象。地上的小虫,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花间的蝴蝶,对学生都有极大的吸引力,使他们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经常带领学生到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学生对社会、生活、人、事、物、的正确理解,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美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不懈努力,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把美育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篇:传承国学经典 践行德行教育 2
传承国学经典 践行德行教育
幼儿德育应根据幼儿的特点从幼儿直接接触到的或易接触到的事物着手,在日常生活环境中逐步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加深道德情感。幼儿园应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将德育渗透于幼儿的全部生活中,坚持耐心、反复、细致的进行。具有生活德育之称的《弟子规》,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德育思想,以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为人子弟立身处世的规范与要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一)重视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
从幼儿心理学角度来看,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来说,他周围的人、事、物、境都能对他发生作用。因此,我们除了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外,还应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社会环境。
在物质环境方面,要让弟子规环境化、情景化。在园内创设有关《弟子规》的环境布置,建议每个班级都设计有一面与国学相关的墙,里面收集各种故事图片,原文的注解等;让幼儿每天都能通过环境来更深的了解《弟子规》,提高孩子们的兴趣。甚至可以打破空间限制,营造整体氛围,创造出良好的幼教氛围。
在人际环境方面,要让弟子规生活化、小品化。身教胜于言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在幼儿个体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模仿习得的,因此注重行为习得的身教更为重要。若言行不一,就很容易造成幼儿认知紊乱,导致不良认知,形成不良行为。另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的记忆以动作记忆和形象记忆为主,身教更容易被其感知与记忆。例如每天早晨入园,孩子们会和老师互相鞠躬问好。没有一丝矫揉造作,只有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和习以为常的恭敬。再如,“步从容,立端正”,“勿箕踞,勿摇髀”,“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细节,对于教师与幼儿都要一视同仁的。
(二)重在践行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获取知识的基础,是学习古诗文一个重要环节,运用多种方法诵读可以提高幼儿节奏韵律感。加强诵读,引导想象,在教学中注重“以读为本”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各班自行制定本班每学期的诵读计划,保障诵读扎实、有效地开展;确定诵读内容.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 指导幼儿进行《弟子规》的诵读。
以《弟子规》为主要学习内容,小、中、大班每周进行集体《弟子规》教学活动,从师生互相问好、鞠躬开始,形成良好的道德礼仪习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本班的诵读:如看经典、听经典、唱经典、读经典、画经典等形式, 巩固提高诵读效果.利用早晨到园以及午餐、离园等待时间组织幼儿诵读。在幼儿进行经典诵读的同时,老师同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学习。在班级设置《弟子规》学习阅读、表演区域,教师每天随时进行指导。
加强对幼儿达成目标的检查情况,扎实做好“三个一”,即:每日一读、每周一查、每月一评。每月评选一次文明礼仪标兵,班级表彰奖励。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弟子规》诵读比赛。
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诵读文本远没有践行来得有实际意义,为了让幼儿将对《弟子规》的理解落实在行动上,我们把《弟子规》的内容进行分解,做成《弟子规》生活力行表。比如“朝起早,夜眠适,老易至,惜此时”这四句,体现在力行表中就需要孩子们做到以下几点:晚上不长时间看电视,9点前上床睡觉。早上不赖床,上学不迟到。画画、做事时认真,按时完成。懂得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三)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弟子规》的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因为它是以家庭教育为主,那就一定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家长对传统文化认识越高,对幼儿的教育就越好。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诵读经典并从中受益。首先召开家长会,把学习经典的重要性讲给家长听,把学习的内容经常向家长汇报,让家长也参与到学习经典的活动中。请家长买大字的《弟子规》张贴在幼儿的房间,按老师的要求每天在家和幼儿一起诵读《弟子规》,跟幼儿讲传统故事,巩固幼儿的记忆效果。当幼儿行为习惯落实得很好时,家长多鼓励多表扬,让幼儿当父母的老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发动家长共同参与,学会亲子经典共赏,鼓励父母与自己的孩子一起诵读, 同背弟子规,并在三个月内通过孩子的检查。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以及《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和相关资料,让孩子的家长们潜移默化中学习如何结合《弟子规》培养幼儿习惯,进而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要求家长结合《弟子规生活力行表》指导孩子的行为,形成了一种共同学习《弟子规》、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良好氛围。
“入则孝”,在校老师教育孩子“孝亲”;“出则悌”在家家长教育孩子“友爱”,就这样帮助孩子学会“孝亲”和“友爱”。这样老师带动孩子,孩子再带动家长,家长又促进孩子,在这样良性的家园合作中,孩子得到进一步的成长。
总之,《弟子规》中的德育内容、思想与主要方法对当前幼儿德育工作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第五篇:传承国学文化 发展特色教育(精选)
传承国学文化 发展特色教育
高州市第一小学国学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五千年的文明积淀,更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增强炎黄子孙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凸现我校办学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促进我校可持续发展。经研究决定,将国学确立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特色方向
国学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不能全面开花。现根据我校实际,立足时代需要,将我校国学特色发展定向于经典诵读及书法研习。
三、特色主题
根据我校的特色发展方向,确立“经典修身,书法怡情”为国学特色的创建主题。其主要宗旨是让全体师生在吟诵古代的优秀经书典籍的过程中,受到民族优良精神文化的熏陶,切实有效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及道德素质。同时,加强全体师生书法的研习,借助书法的神奇魅力培养师生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毅力,尔雅的举止。正可谓:经典启迪心灵,书法润泽人生。
四、创建目标
1.一年见成效:营造国学氛围,开展国学活动,开发校本教材,建立国学网站。
2.两年成特色:一言惊人,个个谈经论道;一笔惊人,人人泼墨挥毫。3.三年铸品牌:校园国学氛围浓厚,师生言行举止儒雅,国学研究成果显著。
五、领导小组
组 长:黄兴光 全面领导策划,审核各项方案,保证资金投入。
副组长:
1、副校长:
(1)、制定国学内容,编写教材国学,组织师资培训。
(2)、参与国学内容策划,参与教材编写,组织师生书法训练。
(3)、协助各项国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各项评价。
2、主任:
(1)协助国学课程开设,监督课堂教学,抽查落实效果。
(2)协助相关活动的宣传报道,将相关内容存档,筹建网站。
(3)联系文化宣传专业公司,落实硬件添制等后勤工作。
组 员:班主任 打造班级国学特色氛围,组织学生参与国学
教育活动。
六、实施措施
(一)营造国学文化氛围,让国学经典教育感染学生。
1、建立国学文化长廊。内容分别为诸子百家的名人画像、人物简介、经典语录及唐宋八大家的人物画像、人物简介、经典诗词等。
2、建立孝德文化墙。内容定为古代的二十四孝图及孝亲故事。
3、开设国学宣传橱窗。用以展示师生的书画作品及相关的国学活动图片。
4、张贴国学语录画像。各主要楼梯踏步正面张贴国学经典语录,各走廊上方张贴或悬挂国学英雄人物或牌匾。
5、创设特色教室环境,营造儒雅书香氛围。
(1)用国学经典词句为班级命名。如班名:正德班、齐德班、仁德班、义德班、礼德班、智德班、信德班、善德班、孝德班„„
(2)用国学经典语录为班级寄语。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等等。
(3)布置国学活动主题墙。开设 “国学活动剪影”、“书画展示台”、“传统文化墙”等专题文化。
(4)创建国学书籍图书角。在教室角落摆放国学经典书籍(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史记故事》、《唐诗三百首》、《宋词》、《民族英雄列传》)供学生阅览,并在不同班级流动阅读。(二)调整课程课时计划,将国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1、额外增加3课时国学课程。在充分完成教育部颁布课时计划的基础上,各班增设书法、诵读、练字课程各1个课时,由教学处排好课表并组织、监督教师实施。
2、明确国学课程内容及要求。一年级以《百家姓》、二年级以《弟子规》、三年级以《三字经》、四年级以《千字文》、五年级以《增广贤文》、六年级以《论语》为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明确要求一、二、三年级以诵读为主,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四、五、六年级在读背的基础上添加默写和国学知识评比环节,达到理解和育人的效果。
(三)采用多种实施方式,事事处处开展国学教育。
1、采用“听、说、读、写、演、讲、画、唱”等八种学习方式,对学生实行浸润式教学。即,听经典故事,说名人名言,读英雄传记,写切身感悟,讲所思所想,画美丽风景,唱时代旋律。
2、落实做好“四每”工作,即每天必读、每周必讲、每月必听、每期必评。(1)每日诵读一句经典名句。全校师生利用每天课间操时间,集体背诵经典名言名句,各班在第二节课和第五节课的课前时间组织学生诵读。
(2)每周讲好一节国学课。由国学教师面向全体师生开设国学大讲堂课程。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做好课件,不得挪占它用。
(3)每月举行一次国学内容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全体师生必须参与听讲。(4)每期开展一次“国学经典伴我行”的大型活动,评选“国学知识小达人”。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让国学经典教育寓教于乐。
1、根据国学内涵,成立兴趣小组。如书画小组、剪纸小组、乐器小组、诗文小组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兴趣小组,开展活动。
2、举行经典诗文吟诵、传统文化手抄报制作、书法作品欣赏、交流读书笔记、讲历史故事、唱爱国歌曲等系列活动。
3、将每年六月第一周定为“传统优良文化周”,以文艺表演、书画作品展览、国学大讲堂、国学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国学特色及成果,并由教学处制定具体的方案,组织相应的评比活动。
(五)制定相关评价制度,确保国学活动切实有效。
1、班级建立过程性评价制度。过程性的评价要求班主任落实好进度计划、每周诵读内容,对本班学生进行抽查和评价。根据背诵情况确定优、良、一般三个等级,分别记分并纳入学生个人国学经典诵读考核。
2、学校建立分段抽查制度。学校教务处每两周对班级各抽3名学生进行背诵抽查,每学期8次。每次抽查结果由教务处通报,并纳入期末综合评价,作为班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学校将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和个人实施奖励。
七、成果展示
1、安排文艺演出。将课本中的经典故事排成课本剧,由学生进行全新的演绎,从中体会到经典的魅力。武术表演也是重要表演内容。
2、布置作品展览。将学生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集中展览,推选其中优秀作品参加校外更高级别的比赛。
3、编写创建画册。妥善保存创建国学特色的过程中的所有计划、方案、图片及宣传材料,汇集存档,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制作宣传画册。
4、创建操作模型。将操作过程中的若干做法,找到理论依据,形成一定的操作规程,并将其升华到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型。
5、撰写教学论文。总结、回顾创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将其提炼到理论高度,写成教学教育论文,向外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创建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