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游戏与儿童发展》有感

时间:2019-05-12 12:5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游戏与儿童发展》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游戏与儿童发展》有感》。

第一篇:读《游戏与儿童发展》有感

《游戏与儿童发展》之我见

马波 2008050433

一、阅读对象基本信息及框架结构

我阅读的是由李燕主编的《游戏与儿童发展》,本书于2008年3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编号为G613.74044。.这本书主要偏向理论,但书中有大量参考文献,值得我们提取原文阅读。

本书共十一章,309页,系统介绍了玩物游戏、身体活动的游戏、社会性游戏、亲子游戏及其发展。并用较大篇幅介绍了游戏的功能、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游戏治疗以及游戏中的个体差异。同时,对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及游戏理论的发展略有提及。本书逻辑清晰,在介绍了游戏的基本理论之后开始介绍不同种类的游戏,并提及游戏的价值及游戏中的注意事项,结构完整。

首先,在本书的导论部分,作者简要介绍了游戏研究的历史、主要流派、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综合前人对游戏的定义,根据刘焱对游戏的分类,作者依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互动对象对幼儿游戏进行了分类。同时,在导论中,作者也对“游戏与发展关系的研究”做了文献综述,总体看来,这一部分主要为后面讲“游戏的功能”做准备。最后,编者按照章节内容对本书做了简要介绍。

基于以上对本书的分析以及我的阅读感受,我主要从游戏理论、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游戏环境创设以及游戏治疗几个方面做阐述。

二、对本书的简单评价

(一)对游戏理论的解读

本书第一章就介绍了古典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认知学派的游戏理论3大类。其中,古典游戏理论主要有“4大说”:精力过剩说、松弛消遣说、复演说、预演说。在这里可以看出,精力过剩与松弛消遣是对立的,复演说与预演说是对立的,如果一定要说这里面哪一种观点更让我赞同的话,我会更赞同拉扎鲁斯的说法:游戏是恢复能量的一种理想方式,因为游戏的本质在于“以自身为目的”或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但是,古典游戏理论适用范围非常有限,如松弛消遣说,它并不能解释不工作的儿童为什么要游戏,体力劳动者为什么要游戏这类问题。

在精神肥西学派的游戏理论中主要介绍了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和埃里克森的游戏理论。他们都认为游戏对于儿童的人格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儿童降低焦虑、补偿性地满足儿童的愿望。弗洛伊德认为:游戏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能控制现实中创伤性的体验。我想,弗洛伊德的这一观点与他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是有关联的,并且在游戏理论中更多的运用了本我理论。在弗洛伊德的游戏论中是将游戏作为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冲突和矛盾的一种机制,更多的体现的是本我的宣泄和补偿。埃里克森认为游戏具有自我探索的功能,个体可以在游戏情境中接触内在的自我并借以发现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主动感。这一观点与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8个阶段有密切联系。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每一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而游戏可以帮助儿童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创设模拟的情境,帮助自己处理现实中的要求。总体看来,精神分析学派主要着眼于游戏与幼儿人格、情感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游戏是调节受挫折经验以及释放消极情绪的手段,从而促进儿童情绪赫尔人格的健康发展。

在认知学派的游戏理论中主要介绍了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一种同化大于顺应的一种活动,能够体现儿童的认知发展。所谓同化是指主体将外界元素整合在已有结构中,从而丰富自己的动作模式或认知结构,而顺主要是指主体在环境的作用下使自身发生改变以适应环境。皮亚杰说:当顺应大于同化时,活动具有模仿活动的特征,只有当同化大于顺应是,所产生活动才具有游戏活动的特征,当同化与顺应取得平衡时,智力互动发生。在皮亚杰看来,游戏不仅反应了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维果茨基认为游戏起源于不能立即满足的愿望,它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并创造了最近发展区。他不仅肯定了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强调了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上游戏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游戏的重要性,无论是古典游戏理论对游戏价值的肯定,还是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的游戏对幼儿情绪和人格的重要性,还是认知学派认为的游戏对幼儿认知的重要意义都肯定了游戏对幼儿的价值及功能。对游戏理论的认识直接影响我们对儿童及我们教育实践的认识。因此,接下来我将谈及游戏与幼儿园教育这一部分的内容。

(二)游戏与幼儿园教育

这一部分编者主要从游戏的教育价值、游戏与课程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幼儿在游戏中可获得感觉运动能力的发展、情感、认知能力社会性的发展。也正是游戏对幼儿有这些方面的促进作用,才使得人们将游戏与教育联系起来,看到游戏对于儿童学习、对教育所具有的价值,且对幼儿来说,游戏即生活。同时,在本书中,编者还论述了游戏与语言学习、数学学习、科学学习、社会科学学习等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作者进一步阐述了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我个人一直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并不仅仅是儿童的随意行为,儿童通过游戏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因此,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园的游戏与教育分得太开,目前也提倡说通过游戏让幼儿获得发展。但事实上,在调查幼儿“什么是游戏”时,他们大多回答是在户外玩儿,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没有教师介入才算是游戏。由此反思:教师在游戏中的介入是否失去了游戏的本真,这样的游戏是否是儿童需要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又将何去何从?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在本章内容中的一大优点是它提出了幼儿园开展游戏的障碍。我们看到了游戏的教育价值,那么我们怎样发挥它的价值?我想每位学前教育工作者都应反思。我的初步设想是:多开展幼儿自主游戏,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我比较欣赏瑞吉欧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成为学习和教学的主体!其次,幼儿园甚至社会应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具体来说,幼儿园应减少集体活动和学业技能课程而让幼儿自主游戏。家长应顺应幼儿兴趣,让幼儿有足够的游戏时间而不是学一些孩子不喜欢的“兴趣”。面对幼儿园开展游戏的障碍还有很多,如硬件设施、教师素质等,在此不一一展开。

在“游戏与课程”这一部分,编者主要从游戏与课程结合方式以及游戏与课程结合方式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前者主要论述了游戏课促进幼儿形成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态度,提升知识学习对幼儿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为幼儿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在这里我认为编者是狭隘了幼儿园课程,只将教师集体讲授作为课程来看,所以只能看到游戏对幼儿知识学习的意义。如果从“生活即教育”这个角度来说,课程的范围会扩大且游戏与课程相结合的优势也会扩大。

在“游戏与课程结合方式”中主要有“由课程生成游戏”和“由游戏生成课程”两种方式。所谓“由课程生成游戏”是指从课程出发生成游戏互动,教师通过提供给幼儿游戏的经验,使儿童学习课程领域的知识技能,包括读、写等。所谓“由游戏生成课程”是指教师根据儿童在自由游戏中的表现所发生出的课程。第一种方式是现在幼儿园普遍使用的一种,游戏成为了幼儿巩固学习的一种手段。但第二种对教师要求相对较高,且操作会存在很大难度,类似于“生成课程”。

(三)游戏环境的创设

这一部分主要从“户外与室内环境的规划”和“游戏材料的提供”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主要论述了“户外与室内环境的规划”这一部分。在户外环境中编者主要从游戏场地的类型和规划两方面入手,从类型方面可知,传统游戏场地的设备多为铁质的、结构化程度高的、功能单一的大型玩具,且设施摆放独立、散布。这种游戏材料主要锻炼大肌肉,不需要太多的保养,但使用效率低,玩儿法单一,不具有吸引力。现代游戏场地多为塑料或木制,功能较多,摆放时彼此之间是有关联的,且多集中摆放,形成组合。现代游戏场地及设施对幼儿具有较强吸引力,且能引发幼儿较多的游戏行为。除此之外,本书还有关于冒险游戏场地的论述,但是鉴于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较少,所以不予探究。

针对游戏环境的创设,我主要探讨关于室内环境的创设。因为幼儿园内的游戏由于空间限制,幼儿绝大数游戏是在室内进行的。在讨论室内环境创设时首先应讨论的是游戏的空间密度和结构问题。因为室内空间密度较小的话容易引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而如果太大又容易导致社会性行为的减少,怎样做到适宜较为重要。

在空间结构中主要有开放式和分隔式两种,目前,在幼儿园采用的空间结构多为分隔式,因为分隔式能鼓励教师较多的与儿童互动。在本书中,编者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区域分隔应注意的事宜,在此不一一阐述。

在游戏材料的提供方面,编者主要为我们呈现了游戏材料的种类、特性以及游戏材料的熟练和品种搭配、儿童性别及年龄与游戏材料的选择等问题。我认为无论是种类的呈现还是特性的介绍都是为了后面的游戏材料的选择做准备。在游戏材料的分类中,作者分别按照幼儿年龄、财力爱哦的外表和屋里功能等将游戏材料分为了3大类,这些材料都具有真实度和结构化两大特性。值得注意的是,真实度高的玩具其结构化相对来说也比较高。通过课堂学习,我们知道结构化程度越高的游戏材料,其使用范围越小,玩法单一,反之,用途会较为广泛,玩法多样。为孩子提供怎样的游戏材料主要取决于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一般说来,年龄越大的孩子,所使用游戏材料的结构化会越低。

在为幼儿选择游戏材料时除了要考虑书中提到的儿童 年龄及性别外,我认为游戏材料本身也是需要考虑的。什么样的游戏材料能激发幼儿创造性,能让他们感兴趣,什么样的游戏材料安全、不会对孩子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什么样的游戏材料能让幼儿使用较长时间,且可循环使用等都应是我们在选择玩具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同时,前面有提到传统游戏场地的设施、现代游戏场地及冒险游戏场地的游戏设施,我们也可根据上面提到的这些游戏设施的优缺点加以甄别、筛选,结合他们的共同优势为儿童提供最优势的游戏材料。

(四)游戏治疗

其实这一部分在书中是放在“游戏与幼儿园教育”和“游戏环境的创设”之前的,但考虑到它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具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放在最后阐述。本主要呈现了“不同理论学派的游戏治疗”、“游戏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游戏治疗的应用研究”三方面的问题。在这三方面中,没有偏颇,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点。

在“不同理论学派的游戏治疗”中,编者主要论述了精神分析学派、阿德勒学派、格式塔学派、个人中心学派和认知行为学派,五大学派的游戏治疗理论。这与前面关于游戏理论的论述中相比较而言,多了阿德勒学派、个人中心学派和格式塔学派的知识。在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治疗中,游戏是游戏治疗师与儿童建立分析性关系和治疗师观察幼儿的媒介,是儿童分析资料的来源,还是导致儿童顿悟的工具。在这一学派的治疗中,治疗师可主动地为儿童设计种种不同的游戏,然后安排儿童进入这些经过设计的游戏情境,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然地将能量宣泄出来。在这里它倡导的游戏治疗是一种指导性的游戏治疗,即主动式游戏治疗。

在阐述阿德勒的游戏治疗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到阿德勒的一个著名概念:自卑情结。他认为,人自一出生就处于弱小、卑微、幼稚、依赖和无助的境地,因此每个儿童都需要依靠社会帮助才能生存,都会体会到自卑、随着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整个环境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人始终努力克服自卑,追求优越,这一过程构成了人的整个生活方式。阿德勒学派的游戏治疗师尝试分析儿童自卑感的来源,最终确立了该学派对幼儿游戏治疗过程的四阶段:与儿童建立平等关系、探索儿童的生活风格、协助儿童洞察、重新定向与再教育。

个人中心学派的游戏治疗的基本理念源自于罗杰斯所创立的个人中心学派。在这一学派的游戏治疗中,一方面以游戏作为儿童心理咨询过程的媒介,使儿童借此媒介表达自己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在一个温暖、接纳、安全的环境中,给儿童自由选择的机会,将自主权还给儿童,同时当儿童在起真实情感被了解的情况下,其自我正向的能力被引导出来,以提升儿童自己的自信心与自我指导能力,并意识到自己可以靠自我的能力,来面对生活的挑战。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中,我一直较为推崇的学派便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在这一学派中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极大的尊重了当事人。这是在之前的心理学派中缺少的东西,我相信人性本善,所以,只要给予人温暖和关怀,人都是向善的,会自主的向着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在这一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改变自己的仍是治疗对象本身。

在格式塔学派的游戏治疗中强调治疗师与儿童保持平等、信任、接触的互动关系,主要以治疗师为引导,建立儿童的自我意识,强化儿童的社会功能。认知行为学派的游戏治疗是以认知行为理论框架为基础进行的治疗活动。它强调一个儿童参与游戏治疗的过程,在过程中,儿童接触到有关控制、掌握与责任的问题,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并为儿童提供一个主动参与的环境,改善他的行为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总结这些学派的游戏治疗理论可以看出,他们都强调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接纳自己,鼓励他表达内心的情绪。都强调治疗师与儿童要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关系等。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尤其是针对一知半解的老师一定不能对儿童随便下结论,贴标签,否则将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

在“游戏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方面,编者按照治疗对象的数量及家人参与情况分为了个别游戏治疗、家庭游戏治疗和团体游戏治疗。在不同类型的游戏治疗中所用方法是有差异的,如在个别游戏治疗中就主要运用情绪想象技术、经验掌握技术、积极的自我评述等方式。在家庭游戏治疗中就主要以亲子游戏的方式展开而团体治疗则为儿童提供了一个验证现实的实质环境,可让儿童获得一个自我成长和学习他人的社会心理过程,并能够从良好的治疗关系和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情境中获得自我学习与自我改变。这三种治疗方式都强调治疗师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治疗师运用游戏治疗的功能使儿童达到正向的成长与发展。

在“游戏治疗的应用研究”中,本书主要选取了游戏对于儿童情绪障碍、行为问题、智力障碍以及受创伤的儿童的治疗在此不一一论述。只要我们知道游戏对于儿童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或许我们还可将其领域扩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戏治疗日益强调治疗时的角色特征以及文化的适应性。游戏作为一种诊断工具的革新以及游戏治疗程序的改革,短期游戏治疗越来越受到推崇,游戏治疗方法也必将为大多数人接受。

三、对本书的总述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偏向理论的关于幼儿游戏的书,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增长较多关于游戏的理论知识,为实际案例的分析,实践操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不同的游戏种类,分别介绍了其结构、行为特征、影响游戏进行的因素等。而这些游戏种类都可在实际运用中找到对应的案例,学习这些将有助于我对游戏类别的把握。

对游戏理论的关注有助于我对游戏起源,游戏意义的理解。我并不认为我们可以给游戏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它却是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东西。极端的说游戏之于儿童如同空气之于人类。

本书还讨论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功能及游戏中的性别差异、游戏治疗等问题。这也是本次阅读我重点关注的内容,我认为理论是实际的支撑,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才能更好的了解游戏、了解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一线老师并不能真正认识到游戏对儿童的意义又怎会重视游戏呢?

最后,我关注了游戏与幼儿园教育以及创设游戏环境这两部分内容。这些都是与实际应用有极大关联的理论。其实,在游戏与幼儿园教育这一部分同样的阐述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但主要是从认知、智力的角度来说。因为本书对儿童的界定包括学龄早期儿童,所以以课程生成游戏无可厚非,但我更欣赏游戏生成课程的模式。

阅读本书让我对游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编者主要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论述游戏,更容易看见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更能明确游戏的重要意义。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游戏,才可能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游戏。也才能更好的理解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相信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童年时代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谁能想象没有游戏的童年会是怎样?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拥有怎样的儿童观、游戏观会直接决定我对待儿童、游戏的态度,决定我将教出怎样的孩子!

第二篇:读《游戏与儿童发展》有感

《游戏与儿童发展》之我见

马波200805043

3一、阅读对象基本信息及框架结构

我阅读的是由李燕主编的《游戏与儿童发展》,本书于2008年3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编号为G613.74044。.这本书主要偏向理论,但书中有大量参考文献,值得我们提取原文阅读。

本书共十一章,309页,系统介绍了玩物游戏、身体活动的游戏、社会性游戏、亲子游戏及其发展。并用较大篇幅介绍了游戏的功能、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游戏治疗以及游戏中的个体差异。同时,对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及游戏理论的发展略有提及。本书逻辑清晰,在介绍了游戏的基本理论之后开始介绍不同种类的游戏,并提及游戏的价值及游戏中的注意事项,结构完整。

首先,在本书的导论部分,作者简要介绍了游戏研究的历史、主要流派、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综合前人对游戏的定义,根据刘焱对游戏的分类,作者依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互动对象对幼儿游戏进行了分类。同时,在导论中,作者也对“游戏与发展关系的研究”做了文献综述,总体看来,这一部分主要为后面讲“游戏的功能”做准备。最后,编者按照章节内容对本书做了简要介绍。

基于以上对本书的分析以及我的阅读感受,我主要从游戏理论、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游戏环境创设以及游戏治疗几个方面做阐述。

二、对本书的简单评价

(一)对游戏理论的解读

本书第一章就介绍了古典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认知学派的游戏理论3大类。其中,古典游戏理论主要有“4大说”:精力过剩说、松弛消遣说、复演说、预演说。在这里可以看出,精力过剩与松弛消遣是对立的,复演说与预演说是对立的,如果一定要说这里面哪一种观点更让我赞同的话,我会更赞同拉扎鲁斯的说法:游戏是恢复能量的一种理想方式,因为游戏的本质在于“以自身为目的”或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但是,古典游戏理论适用范围非常有限,如松弛消遣说,它并不能解释不工作的儿童为什么要游戏,体力劳动者为什么要游戏这类问题。

在精神肥西学派的游戏理论中主要介绍了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和埃里克森的游戏理论。他们都认为游戏对于儿童的人格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儿童降低焦虑、补偿性地满足儿童的愿望。弗洛伊德认为:游戏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能控制现实中创伤性的体验。我想,弗洛伊德的这一观点与他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是有关联的,并且在游戏理论中更多的运用了本我理论。在弗洛伊德的游戏论中是将游戏作为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冲突和矛盾的一种机制,更多的体现的是本我的宣泄和补偿。埃里克森认为游戏具有自我探索的功能,个体可以在游戏情境中接触内在的自我并借以发现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主动感。这一观点与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8个阶段有密切联系。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每一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而游戏可以帮助儿童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创设模拟的情境,帮助自己处理现实中的要求。总体看来,精神分析学派主要着眼于游戏与幼儿人格、情感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游戏是调节受挫折经验以及释放消极情绪的手段,从而促进儿童情绪赫尔人格的健康发展。

在认知学派的游戏理论中主要介绍了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一种同化大于顺应的一种活动,能够体现儿童的认知发展。所谓同化是指主体将外界元素整合在已有结构中,从而丰富自己的动作模式或认知结构,而顺主要是指主体在环境的作用下使自身发生改变以适应环境。皮亚杰说:当顺应大于同化时,活动具有模仿活动的特征,只有当同化大于顺应是,所产生活动才具有游戏活动的特征,当同化与顺应取得平衡时,智力互动发生。在皮亚杰看来,游戏不仅反应了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维果茨基认为游戏起源于不能立即满足的愿望,它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并创造了最近发展区。他不仅肯定了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强调了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上游戏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游戏的重要性,无论是古典游戏理论对游戏价值的肯定,还是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的游戏对幼儿情绪和人格的重要性,还是认知学派认为的游戏对幼儿认知的重要意义都肯定了游戏对幼儿的价值及功能。对游戏理论的认识直接影响我们对儿童及我们教育实践的认识。因此,接下来我将谈及游戏与幼儿园教育这一部分的内容。

(二)游戏与幼儿园教育

这一部分编者主要从游戏的教育价值、游戏与课程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幼儿在游戏中可获得感觉运动能力的发展、情感、认知能力社会性的发展。也正是游戏对幼儿有这些方面的促进作用,才使得人们将游戏与教育联系起来,看到游戏对于儿童学习、对教育所具有的价值,且对幼儿来说,游戏即生活。同时,在本书中,编者还论述了游戏与语言学习、数学学习、科学学习、社会科学学习等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作者进一步阐述了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我个人一直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并不仅仅是儿童的随意行为,儿童通过游戏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因此,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园的游戏与教育分得太开,目前也提倡说通过游戏让幼儿获得发展。但事实上,在调查幼儿“什么是游戏”时,他们大多回答是在户外玩儿,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没有教师介入才算是游戏。由此反思:教师在游戏中的介入是否失去了游戏的本真,这样的游戏是否是儿童需要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又将何去何从?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在本章内容中的一大优点是它提出了幼儿园开展游戏的障碍。我们看到了游戏的教育价值,那么我们怎样发挥它的价值?我想每位学前教育工作者都应反思。我的初步设想是:多开展幼儿自主游戏,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我比较欣赏瑞吉欧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成为学习和教学的主体!其次,幼儿园甚至社会应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具体来说,幼儿园应减少集体活动和学业技能课程而让幼儿自主游戏。家长应顺应幼儿兴趣,让幼儿有足够的游戏时间而不是学一些孩子不喜欢的“兴趣”。面对幼儿园开展游戏的障碍还有很多,如硬件设施、教师素质等,在此不一一展开。

在“游戏与课程”这一部分,编者主要从游戏与课程结合方式以及游戏与课程结合方式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前者主要论述了游戏课促进幼儿形成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态度,提升知识学习对幼儿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为幼儿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在这里我认为编者是狭隘了幼儿园课程,只将教师集体讲授作为课程来看,所以只能看到游戏对幼儿知识学习的意义。如果从“生活即教育”这个角度来说,课程的范围会扩大且游戏与课程相结合的优势也会扩大。

在“游戏与课程结合方式”中主要有“由课程生成游戏”和“由游戏生成课

程”两种方式。所谓“由课程生成游戏”是指从课程出发生成游戏互动,教师通过提供给幼儿游戏的经验,使儿童学习课程领域的知识技能,包括读、写等。所谓“由游戏生成课程”是指教师根据儿童在自由游戏中的表现所发生出的课程。第一种方式是现在幼儿园普遍使用的一种,游戏成为了幼儿巩固学习的一种手段。但第二种对教师要求相对较高,且操作会存在很大难度,类似于“生成课程”。

(三)游戏环境的创设

这一部分主要从“户外与室内环境的规划”和“游戏材料的提供”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主要论述了“户外与室内环境的规划”这一部分。在户外环境中编者主要从游戏场地的类型和规划两方面入手,从类型方面可知,传统游戏场地的设备多为铁质的、结构化程度高的、功能单一的大型玩具,且设施摆放独立、散布。这种游戏材料主要锻炼大肌肉,不需要太多的保养,但使用效率低,玩儿法单一,不具有吸引力。现代游戏场地多为塑料或木制,功能较多,摆放时彼此之间是有关联的,且多集中摆放,形成组合。现代游戏场地及设施对幼儿具有较强吸引力,且能引发幼儿较多的游戏行为。除此之外,本书还有关于冒险游戏场地的论述,但是鉴于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较少,所以不予探究。

针对游戏环境的创设,我主要探讨关于室内环境的创设。因为幼儿园内的游戏由于空间限制,幼儿绝大数游戏是在室内进行的。在讨论室内环境创设时首先应讨论的是游戏的空间密度和结构问题。因为室内空间密度较小的话容易引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而如果太大又容易导致社会性行为的减少,怎样做到适宜较为重要。

在空间结构中主要有开放式和分隔式两种,目前,在幼儿园采用的空间结构多为分隔式,因为分隔式能鼓励教师较多的与儿童互动。在本书中,编者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区域分隔应注意的事宜,在此不一一阐述。

在游戏材料的提供方面,编者主要为我们呈现了游戏材料的种类、特性以及游戏材料的熟练和品种搭配、儿童性别及年龄与游戏材料的选择等问题。我认为无论是种类的呈现还是特性的介绍都是为了后面的游戏材料的选择做准备。在游戏材料的分类中,作者分别按照幼儿年龄、财力爱哦的外表和屋里功能等将游戏材料分为了3大类,这些材料都具有真实度和结构化两大特性。值得注意的是,真实度高的玩具其结构化相对来说也比较高。通过课堂学习,我们知道结构化程度越高的游戏材料,其使用范围越小,玩法单一,反之,用途会较为广泛,玩法多样。为孩子提供怎样的游戏材料主要取决于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一般说来,年龄越大的孩子,所使用游戏材料的结构化会越低。

在为幼儿选择游戏材料时除了要考虑书中提到的儿童 年龄及性别外,我认为游戏材料本身也是需要考虑的。什么样的游戏材料能激发幼儿创造性,能让他们感兴趣,什么样的游戏材料安全、不会对孩子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什么样的游戏材料能让幼儿使用较长时间,且可循环使用等都应是我们在选择玩具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同时,前面有提到传统游戏场地的设施、现代游戏场地及冒险游戏场地的游戏设施,我们也可根据上面提到的这些游戏设施的优缺点加以甄别、筛选,结合他们的共同优势为儿童提供最优势的游戏材料。

(四)游戏治疗

其实这一部分在书中是放在“游戏与幼儿园教育”和“游戏环境的创设”之前的,但考虑到它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具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放在最后阐述。本主要呈现了“不同理论学派的游戏治疗”、“游戏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游戏治疗的应用研究”三方面的问题。在这三方面中,没有偏

颇,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点。

在“不同理论学派的游戏治疗”中,编者主要论述了精神分析学派、阿德勒学派、格式塔学派、个人中心学派和认知行为学派,五大学派的游戏治疗理论。这与前面关于游戏理论的论述中相比较而言,多了阿德勒学派、个人中心学派和格式塔学派的知识。在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治疗中,游戏是游戏治疗师与儿童建立分析性关系和治疗师观察幼儿的媒介,是儿童分析资料的来源,还是导致儿童顿悟的工具。在这一学派的治疗中,治疗师可主动地为儿童设计种种不同的游戏,然后安排儿童进入这些经过设计的游戏情境,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然地将能量宣泄出来。在这里它倡导的游戏治疗是一种指导性的游戏治疗,即主动式游戏治疗。在阐述阿德勒的游戏治疗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到阿德勒的一个著名概念:自卑情结。他认为,人自一出生就处于弱小、卑微、幼稚、依赖和无助的境地,因此每个儿童都需要依靠社会帮助才能生存,都会体会到自卑、随着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整个环境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人始终努力克服自卑,追求优越,这一过程构成了人的整个生活方式。阿德勒学派的游戏治疗师尝试分析儿童自卑感的来源,最终确立了该学派对幼儿游戏治疗过程的四阶段:与儿童建立平等关系、探索儿童的生活风格、协助儿童洞察、重新定向与再教育。

个人中心学派的游戏治疗的基本理念源自于罗杰斯所创立的个人中心学派。在这一学派的游戏治疗中,一方面以游戏作为儿童心理咨询过程的媒介,使儿童借此媒介表达自己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在一个温暖、接纳、安全的环境中,给儿童自由选择的机会,将自主权还给儿童,同时当儿童在起真实情感被了解的情况下,其自我正向的能力被引导出来,以提升儿童自己的自信心与自我指导能力,并意识到自己可以靠自我的能力,来面对生活的挑战。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中,我一直较为推崇的学派便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在这一学派中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极大的尊重了当事人。这是在之前的心理学派中缺少的东西,我相信人性本善,所以,只要给予人温暖和关怀,人都是向善的,会自主的向着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在这一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改变自己的仍是治疗对象本身。

在格式塔学派的游戏治疗中强调治疗师与儿童保持平等、信任、接触的互动关系,主要以治疗师为引导,建立儿童的自我意识,强化儿童的社会功能。认知行为学派的游戏治疗是以认知行为理论框架为基础进行的治疗活动。它强调一个儿童参与游戏治疗的过程,在过程中,儿童接触到有关控制、掌握与责任的问题,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并为儿童提供一个主动参与的环境,改善他的行为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总结这些学派的游戏治疗理论可以看出,他们都强调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接纳自己,鼓励他表达内心的情绪。都强调治疗师与儿童要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关系等。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尤其是针对一知半解的老师一定不能对儿童随便下结论,贴标签,否则将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

在“游戏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方面,编者按照治疗对象的数量及家人参与情况分为了个别游戏治疗、家庭游戏治疗和团体游戏治疗。在不同类型的游戏治疗中所用方法是有差异的,如在个别游戏治疗中就主要运用情绪想象技术、经验掌握技术、积极的自我评述等方式。在家庭游戏治疗中就主要以亲子游戏的方式展开而团体治疗则为儿童提供了一个验证现实的实质环境,可让儿童获得一个自我成长和学习他人的社会心理过程,并能够从良好的治疗关系和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情境中获得自我学习与自我改变。这三种治疗方式都强调治疗师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治疗师运用游戏治疗的功能使儿童达到正向的成长与发展。

在“游戏治疗的应用研究”中,本书主要选取了游戏对于儿童情绪障碍、行为问题、智力障碍以及受创伤的儿童的治疗在此不一一论述。只要我们知道游戏对于儿童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或许我们还可将其领域扩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戏治疗日益强调治疗时的角色特征以及文化的适应性。游戏作为一种诊断工具的革新以及游戏治疗程序的改革,短期游戏治疗越来越受到推崇,游戏治疗方法也必将为大多数人接受。

三、对本书的总述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偏向理论的关于幼儿游戏的书,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增长较多关于游戏的理论知识,为实际案例的分析,实践操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不同的游戏种类,分别介绍了其结构、行为特征、影响游戏进行的因素等。而这些游戏种类都可在实际运用中找到对应的案例,学习这些将有助于我对游戏类别的把握。

对游戏理论的关注有助于我对游戏起源,游戏意义的理解。我并不认为我们可以给游戏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它却是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东西。极端的说游戏之于儿童如同空气之于人类。

本书还讨论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功能及游戏中的性别差异、游戏治疗等问题。这也是本次阅读我重点关注的内容,我认为理论是实际的支撑,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才能更好的了解游戏、了解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一线老师并不能真正认识到游戏对儿童的意义又怎会重视游戏呢?

最后,我关注了游戏与幼儿园教育以及创设游戏环境这两部分内容。这些都是与实际应用有极大关联的理论。其实,在游戏与幼儿园教育这一部分同样的阐述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但主要是从认知、智力的角度来说。因为本书对儿童的界定包括学龄早期儿童,所以以课程生成游戏无可厚非,但我更欣赏游戏生成课程的模式。

阅读本书让我对游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编者主要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论述游戏,更容易看见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更能明确游戏的重要意义。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游戏,才可能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游戏。也才能更好的理解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相信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童年时代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谁能想象没有游戏的童年会是怎样?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拥有怎样的儿童观、游戏观会直接决定我对待儿童、游戏的态度,决定我将教出怎样的孩子!

第三篇: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边看边学习,且学且珍惜

——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暑假期间,用了大概有15天时间,静下心来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一开始我以为《指南》就是《纲要》的解析,仔细研读下来深切的感觉《指南》不愧是指南,比《纲要》更为细致、更具操作性,无疑为幼儿教师、为幼儿园的孩子们点亮了盏盏明灯,照耀彼此的成长之路。

一、说《指南》

整本《指南》解析分为两大部分:

(一)、怎样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1、《指南》的作用

2、《指南》的内容

3、《指南》与《纲要》的区别

4、《指南》对五大领域要点的解读

通过学习,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于之前学习的《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

各领域的目标和要求都是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掌握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理论转为实践,用心聆听幼儿的心声;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倾听、观察孩子还体现在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即孩子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

(二)、怎样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解读的第二部分,清晰地向我们讲述了如何利用《指南》观察和了解幼儿;如何把《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中;如何通过活动区游戏来实施《指南》;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使用《指南》,通过对第二部分的学习,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我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我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二、思《指南》 学习了《指南》后,说实话,那么多的知识点,不能一下子都消化了,更多的我想得在以后的一日生活中去实践,去体会,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的感想,我的思考:

回顾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指南》的学期对我本人的触动很大:以前总认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也还过得去,现在发现我以前所学之浅薄,对现代教育观念理解之肤浅。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如果自身不加强学习,不更新观念,随时会被时代所淘汰。通过学习《指南》,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悟出了以前工作中的不足。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观念带动了行为的转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懂得了要尊重幼儿的个性,承认幼儿差异,面向全体幼儿;注重对幼儿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倾听幼儿的谈话,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表现,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学习自主性,把幼儿当作学习的主人。

作为幼儿教师,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他们能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千万不能以“拔苗助长”的方式,让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长”或是“千篇一律”。

第四篇: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吴莉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也是一个非常脆弱、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幼儿期的良好发展是幼儿后继学习与终生发展的坚实基础。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开端,关系着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科学优质的幼儿教育就是创造幼儿个人与社会的美好未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至4岁、4至5岁、5至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

生活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源泉,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宝贵资源和教育契机,寓教育于生活之中。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正是通过各种游戏进行学习和获得发展的。成人要为幼儿创造游戏的物质环境和条件,支持幼儿与伙伴的共同游戏,亲身参与幼儿的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我园开展的六一游戏乐翻天活动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观点。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创造能力,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实现自己的构想。在亲子游戏专场里面,弥补了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的多方互动,既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又让家长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幼儿,增进了亲子关系。

在《指南》中,为了清楚地表述各领域幼儿应该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指标而将六个领域和标准分别列出,但这绝不意味着各领域是彼此分割的。幼儿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须在其他领域相应发展的基础上,并对其他领域的发展产生影响。应把《指南》所有的领域、标准、指标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使用,把幼儿各领域的学习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忽视各领域之间、各标准与指标之间的联系,会导致教育的低效、无效,甚至给幼儿的发展带来损害。

而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与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不可能也不应当要求所有3~6岁幼儿按照统一的时间达到同样的目标。即使同一个幼儿,其各领域的发展也不一定同步。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幼儿的具体发展状况给予适宜的指导,关注每个幼儿朝着标准和指标方向的发展和进步,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进程。帮助每一个幼儿按照自己的速度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避免以盲目的攀比或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幼儿。

在幼儿园,可利用《指南》提高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在《指南》的标准和指标帮助下,教师可从不同的维度去观察和了解幼儿,收集和记录幼儿的有关信息,并运用相关指标分析和评价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状况;以《指南》对各年龄阶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要求为参考,教师可以制订适宜的教育活动目标、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评估和反思教育活动的效果,并有针对性地改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参考《指南》提供的内容框架,教师可以创设活动区、投放活动材料,评估幼儿活动区情境中的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评估和反思活动区的创设与活动指导;参考《指南》的支持性策略与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和拓展教育活动,把各项指标灵活地融入到一日生活和各种教育活动中。

《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指向明确,给予的建议很全面,不断的学习《指南》,将里面的内容细化,更加深入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将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更好的发挥孩子的特性,挖掘潜能,同时我们也要将里面有利于家长育儿方面的内容传递给家长,树立家长正确的教育观,达到家园合作一致化,使孩子发展的更好。

第五篇: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德胜明天小学-----戴)

我细细地品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书,里面的所有内容都对我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和规范性,我觉得好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可以对照执行,其中的目标都能细化到我们可操作的程度,有可操作性,我把日常的一些教育行为和经验做了归纳与整理,感觉到理论和实践的支撑让我做起事来更加清晰。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更好。通过学习《指南》从中我有所领悟。知道了做为老师的我们和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而不是一味地拔苗助长。比如,现在的家长想看到的就是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唱多少的歌曲,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做比较,根本没有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长处,而是用其他孩子的优点来埋怨自己的孩子哪里不足。从而家长的攀比心理害的孩子有学不完的东西,孩子最珍贵的儿童时期就这样在“学”中流失。《指南》促进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纠正小学化,超前的教育问题。

一、《指南》让我的教育更规范、更合理、更符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我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以往,我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对幼儿的动作要求可以说只凭借自己的经验,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育活动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二、《指南》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详细的指引。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等”、“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

三、《指南》的因人施教,帮助我使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断地向更高一层的水平发展。

《指南》中所提到的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遇到的孩子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所有的孩子不是都能同时达到同一个水平。有部分孩子明显高出或低于应有的发展水平。作为老师,要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比如,对于能力强的孩子很轻松就达到了规定的发展水平,对这个孩子而言,没有挑战性。那么这时,就要对他适当提高要求,让他跳一跳才能达到,这样,会提高他的积极性。对于能力弱的孩子,很努力了却还是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对这个孩子而言,难度太大,会让他丧失信心和兴趣。在这时,我们要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并鼓励他通过努力来完成,也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然后再慢慢增加难度,使他渐渐靠近并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明确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了很全面的建议,让我们知道不同阶段的孩子需要什么,他们能力的范围。这样老师了解清楚后,不仅在学习和游戏中给予支持,在孩子的操作材料上也会体现出层次,使老师们有了更多的方向。

通过本次学习,我想在以后的教育中,还要不断的学习《指南》,将里面的内容细化,更加深入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同时也要将里面有利于家长育儿方面的内容传递给家长,树立家长正确的教育官,达到家园合作一致化,使孩子发展的更好。《指南》中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探讨的地方,我不会只在今天看,在今后的日子仍然会认真阅读,我一定会将《指南》精神落实到今后的保教管理之中,时时对照《指南》,时时贯彻《指南》。快乐孩子,幸福自己!

下载读《游戏与儿童发展》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游戏与儿童发展》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我细细地品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书,里面的所有内容都对我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和规范性,我觉得好多在教育教学过......

    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初次看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先第一反应就是浏览目录,我发觉指南简明概要的分成了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以及艺术,对......

    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每天,看着孩子天真活泼的笑脸,看着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上班的疲惫 、生活的烦恼就烟消云散了。可爱的孩子,父母的宝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

    读解放儿童有感

    读《解放儿童》有感 高淳阳小 孔菊花 最近有机会拜读了 刘晓东博士的大作《解放儿童》。看了这本书,同感、质疑、否定参杂在一起。 看了书名,很多人肯定会说:“全人类都解放了......

    读解放儿童有感

    读《解放儿童》有感 夏夜天气仍很闷热,窗外还传来阵阵空调主机的声音。我很喜欢一个人静静阅读的感觉。我拿出《解放儿童》阅读着、思考着。 初看文章,看到的是作者对中国儿童......

    读《游戏力》有感

    无处不在的游戏之力 ----读《游戏力》有感 本书的重点,是解决常见的行为问题,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并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游戏力,被很多人喻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

    读《游戏活动》有感

    读《游戏活动》有感 ——关于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 袁婷 新桥幼儿园 游戏是幼儿表现自己内心最真实想法最直接的途径。课程指南中将幼儿园一日活动分为四大板块,其中游戏活动......

    读威斯汀游戏有感

    读《威斯汀游戏》有感 这个星期我看了《威斯汀游戏》这本书,这可真是个不同寻常的游戏故事。 一桩离奇的谋杀案,一份两亿美元的遗产,谁能抵得住这样的诱惑?可在十六位继承人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