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悟乡村教师之美
感悟“最美”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学习体会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我们处处可见“最美”,“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警卫战士”等好人好事不断涌现,这说明,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并没有忽视“好人好事”,反而更加重视“发现美,赞扬美”。
“最美乡村教师名不虚传,他们如乡村的风光一样,美得自然,美得纯朴,原汁原味,芳香醉人,他们燃烧自己的能量点亮了学生的梦想,陪着学生成长,他们的确是最美的乡村教师。
理想美。最美乡村教师都有美好的理想,那就是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守护乡村教育的基石。据称,中国农村中小学生有6600多万人,这么多学生需要优秀的教师,需要优秀的教育,乡村最美教师从事的是最平凡却又非常伟大的坚守工作,传播文明,开启民智,使乡村教育薪火相传。
精神美。乡村的风光美,但很多地方的教学条件却无法与自然风景相比,条件很差,教学硬件奇缺,师资奇缺,面对困难,最美乡村教师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坚守,有的已长达30多年,从满头青丝到发如雪,与学生相依相伴,呵护学生成长,克服了重重困难,把青春和工资投入学校建设中,有的用一匹马驮出了两所学校,有的甘当学生的锅炉工,有的打着赤脚上讲台授课,有的为学生洗澡补衣,有的为学生筹集了几百万资金,而他们自己却不拿一分钱的工资……正是他们的奉献才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一批批学生才得以从大山中走向外面的世界。
情感美。最美乡村教师怀着对教育的无比忠诚,对学生的无比疼爱,他们已然成了学生的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他们最牵挂的是学生,学生最依恋的是他们,为了共同的梦想,师生成了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师生一起战胜了风霜雨雪,战胜了孤独、寂寞,迎来了灿烂的明天。
力量美。乡村最美教师用他们的美散发出巨大的感召力量,一方面,他们常常一人就是一所学校,一人肩负学生所有的课程,一人承受重多的困难;另一方
面,他们用行动感动了千万中国人,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开始以来,相关微博粉丝多达220万人,评选信息覆盖人群达5000万人,一些饱含爱心的个人或单位纷纷加入到资助乡村中小学的活动中,颁奖现场就已有一批爱心企业表达了自己的援助计划。同时,会有更多的教师像他们一样投身乡村教育,为乡村创造更多奇迹。”
当然,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的“美”,不是一瞬间的轰轰烈烈地绽放,而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默默努力之后的“绽放”。虽然,我们没有他们那样坚忍不拔和感人肺腑的事迹,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会为了教育的明天而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最然我们不是“最美”,但是我们会让自己“越来越美”。
丛日芬
2012.9.13
向最美乡村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乡村“最美教师”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老师们通过撰写学习心得的形式来表达对“最美教师”的敬意。我要向“最美教师”学习:
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她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她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她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扎扎实实的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各项工作,努力把衢州打造成为充满爱心,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城。
第三是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这曲感人的赞歌。向她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衢州两个崛起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校教师决心以“最美教师”为榜样,开拓进取,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陈
晓
2012.9.13
向最美乡村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在小学课文中有一篇《浅水洼里的小鱼》,课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说是有个小男孩在海边的沙滩上不断捡起搁浅的鱼,一条条地放回大海。大人问他,你又不能把鱼儿全部救起来,你这么做谁在乎呀?小男孩捡起一条鱼说:“我不能救起全部的鱼,但我能救起这一条,这条鱼在乎!”
而最美的女老师不就像这个固执的小男孩吗?她的行为也许比不上陶行知,比不上一个个伟大教育家有影响力有作用,用她那执着的敬业精神挽救了一家人的生命。
这让我想到以后同样会成为教师的我们。实现孩子们的梦想是一场接力赛,是有良知的人参加的接力赛。当看到孩子们那股求知的欲望,那份学习的拼劲,以及那向往的眼神,谁的良知不会受到触动?当看到那些为孩子们的未来奋斗的人做出牺牲,甚至付出生命,当看到她用瘦弱的肩膀支撑着孩子们的梦想,难道我们能够视若无睹吗?
梦想,是孩提时代的兴奋,是青年时代的动力,是老年时代的回味。当你淹没于茫茫人海中时还可以寻找到属于你的梦想,多值得欣慰啊。但是那些孩子们的梦想很简单,也很一致,就是读书,读书是他们的梦想。当你还叹息你实现不了你那昂贵和华丽的梦想的时候,想想这些孩子吧,他们需要我们的手。
作为在教育事业中默默无闻的我们,更应该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去关爱那些需要关注的孩子。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当他们犯了错误时,我们给予耐心的批评教育;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们给予他们莫大的鼓励。爱生如子,这就是教师精神的真世界写照。
于瑞信
2012.9.13
向最美乡村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小男孩在海边的沙滩上不断捡起搁浅的鱼,一条条地放回大海。大人问他,你又不能把鱼儿全部救起来,你这么做谁在乎呀?小男孩捡起一条鱼说:“我不能救起全部的鱼,但我能救起这一条,这条鱼在乎!”
而最美的女老师不就像这个固执的小男孩吗?她的行为也许比不上陶行知,比不上一个个伟大教育家有影响力有作用,但她竭尽自己的全力在行动着,为了一小部分孩子付出自己的青春。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只想这些孩子有书可以读,这样她就满足。她想实现孩子们的梦想。
这让我想到以后同样会成为教师的我们。实现孩子们的梦想是一场接力赛,是有良知的人参加的接力赛。当看到孩子们那股求知的欲望,那份学习的拼劲,以及那向往的眼神,谁的良知不会受到触动?当看到那些为孩子们的未来奋斗的人做出牺牲,甚至付出生命,当看到她用瘦弱的肩膀支撑着孩子们的梦想,难道我们能够视若无睹吗?
社会的喧嚣,空气的污浊,氛围的黑暗,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已经渐渐失去他们原有的激情。
梦想,是孩提时代的兴奋,是青年时代的动力,是老年时代的回味。当你淹没于茫茫人海中时还可以寻找到属于你的梦想,多值得欣慰啊。但是那些孩子们的梦想很简单,也很一致,就是读书,读书是他们的梦想。当你还叹息你实现不了你那昂贵和华丽的梦想的时候,想想这些孩子吧,他们需要我们的手。
梦想的花朵,只要有水,它就可以灿烂绽放; 梦想的翅膀,只有有风,它就可以展翅翱翔;
梦想的夜空等待我们去点缀,梦想的距离等待我们去拉近。
感动中国带给我们的不能仅仅是眼泪,还有眼泪下暗藏的决心,以及决心里即将的行动。
梁少丽
2012.9.13
观看《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9月13日,我们学校组织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的视频,看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其中一位残疾教师身残志不残,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感染着身边的 每一个位学生,每一个人。其中的一位乡村女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天天背学生过河,自己奉献还不够,还拉着自己的丈夫一起为学生烧饭,修修补补。既当老师,又当保姆。忙忙碌碌却住着茅草房,换来的是自己亲生孩子的不理解。这是何等的“大爱”。非常庆幸,他们在电视台播出了,我相信社会各界和当地政府一定会千方百计的为该校的办学努力改变至少他们的付出会赢来社会的尊重和关注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的。
在中华大地上其实有千百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地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我想起了那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那句话,多么感人至深。那教师的苦和穷谁来管?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他最后一届执政时还债,还教育上的债!中国经济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可谓是飞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实体。在军事上我们已经拥有了航空母舰,不久会有我们国产的航空母舰,我们已经研制出了第五代隐形战机;在航空上我们已经具备了制造大飞机的能力可以和欧美竞争;在太空技术上神舟九号的飞天使我们成为世界太空技术的第三大国;北京奥运会的举行确立了中国体育大国的地位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巨额经济科技的投入,可在教育上的投入呢?在教育上国家投入还达不到国民经济的百分之二都不到,这也是温总理要还债的原因。特别是在农村教育这一块是少之又少!二零零零年时,一个农村中学教师工资是几百块钱比当地的农民的收入好不到哪儿去!现在一个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是一千五六,而一个农民工外出打工能挣三四千块是教师的两倍!都知道农民是低收入人群而教师更是低收入人群。教师也是人,也食人间烟火,上有老下有小也要养活一大家子。连自己家人都养活不了,老师还能一心只教圣贤书吗?是的老师可以当蜡烛燃烧
自己照亮孩子的人生,如果没有后续支持蜡烛会烧完的一天。
当然现在政府已经开始关注这一点了,为老师建立医疗保险,每年进行体检关注教师健康。可是在老师工资待遇上是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已致有些老师已经承受不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而转作他行。我们不能说他们不高尚,没有奉献精神,不是不高尚而是高尚不起来,不是不奉献而是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奉献了。发达国家教师属于中产阶级,而我们教师还处于社会底层。只有国家加大教育资金支持力度提高教师待遇才能让教育成为人人想参与的事业,吸收更多更好地人才为教育服务,为祖国的教育腾飞插上翅膀!关注教育,关心教师是成为教育强国的前提!
毕兰香
2012.9.13
学习最美乡村教师李修雄事迹心得体会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的视频,我被他们的一个个动人的事迹所感动。特别是海南省的李修雄老师的事迹,让我深有感触多多。
李修雄老师从教多年,却从未要求过什么。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艺术,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清醒的责任意识和在此基础上持久的内在动力,是教师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备条件。下面结合学习有感而发,谈几点体会:
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我们应当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要用爱心来感化学生
优秀教师李修雄老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三、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
要想让课堂有亮点,一要端正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能不能上一堂好课,能不能让课堂呈现出更多的亮点,教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次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再强,水平再高,缺少一个端正的教学态度,课堂也是很难出彩的。只有端正工作态度,把教育作为事业来做,把教学作为艺术来研究,才有可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让课堂亮点不断闪现。不枉教师的光荣使命。
我做为一名教师,尽管我们的教育环境迥然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奉献、钻研和甘做人梯。因此,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将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董昭华 2012.9.13
学习最美乡村教师,提升工作动力
“这些最美乡村教师在最艰苦的地方,从事着最平凡的工作,但他们却用大爱温暖了一方干涸的心灵。”这是实验中学樊培老师博客中的一篇日志。
新学期伊始,我校发起了向“最美乡村教师”学习的号召,通过集中组织收看视频、撰写学习体会、举办教师论坛等多种形式,让教职工了解“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领会“最美乡村教师”的精神实质。
支教大学生邓丽乐观阳光,慰藉了贫瘠的高原孩子;台湾人方大闳为了信仰,放弃高薪的工作,在荒山上开出一所学校;邹桂芬几十年如一日,赤脚背学生过河„„“最美乡村教师”们鲜活感人的事例、心存大爱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该校广大教职工。
我们全体教师要以“最美乡村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学习他们潜心育人、真心爱生的高尚情怀,做学生喜爱的良师;学习他们临危不惧、勇于担当的牺牲精神,做行为师范的楷模;学习他们大爱无疆、舍己救人的道德情操;结合校园中和社会上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撰写体会文章;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用行动关爱他人、关爱校园、关爱社会,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感动教育”的深入开展。
熊红燕 2012.9.13
无怨无悔 乡土情深
有一位女教师,她从1990年云霄师范毕业后,多次放弃入城任教机会,二十一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在农村教学第一线,她倾心于乡村教育教学工作,勤于学习,不断进取。她在公婆长期患病,孩子年幼尚需要照顾的情况下,她仍然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担任高年级主科教学的同时担任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副校长等,即使后来担任一校之长仍坚持担任高年级主科教学,为促进农村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繁荣农村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她多次受到市、县等各级的表彰:1998年被授予市“星星火炬奖章”;2003年和2009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2006年7月被桥东镇中心小学评为 “校级师德标兵”;2006年9月被县教育局评为 “县优秀农村老师”;2010年被评为“漳州市学科优秀教师”、“漳州市学科带头人”,被漳州市教育局派往上海华东师大参加名师培训; 2011年被评为“县三八红旗手”; 2012年被评为“漳州市女工标兵”„„教学上,她潜心钻研业务。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她能根据自己的个性,“以人的发展为本”,活用教材,活用教法,不断追求创新,形成了“崇实求活,不断求新”的教学风格。她独立撰写的论文有十多篇分别在国家CN级刊物、省、市县各级刊物发表并获奖。同时,她还积极参与新课改,担任县“导学法”的子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题组组长。她不断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农村教育教学的改革,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逐步探索出一套比较适合农村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学校管理中,她务实求效,以校为家,做到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她2009年2月被评为福建省最年轻的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她就是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镇中心小学所属西沈小学的沈友娟老师。
二十一年来,沈友娟老师总是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教书,辛勤耕耘在农村小学教学第一线,无怨无悔,让真爱流淌在青山绿水间,这一路走来,她为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真是付出太多太多了。
张茹
2012.9.13
以身作则,甘为红烛
罗仕敏,女,42岁,小学一级教师,《汉语言文学》本科,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兼工会主席、六年级班主任和教学语文等主要学科。从教24年以来,她一直都在条件艰苦的乡村学校任教,长期包班和担任班主任,从未叫苦叫累,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并且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以身作则,甘为红烛,孕育腾飞凤凰。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通过她科学的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11年秋期抽测年级和2012年春期毕业年级获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的可喜成绩。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她总是以其博大的心胸宽容与理解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尤其重视对特长生和优等生的培养,在她的精心指导下,数名学生参加市、县级“电脑绘画”作品和科技小制作创新比赛获奖;关爱留守儿童,除了在学习方面竭力帮助他们,还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常常为这些守巢的幼鸟们寝不安席,夜不成寐。
二、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喜获累累硕果。
数年来,她勇于探索,不断实践,认真总结,撰写许多经验文章,在省、市、县刊物上发表。以精巧的教学结构,灵活的教学方法在各级各类讲课赛中获得佳绩。并敢于创新,自制的各学科教具分别在市、县获奖。
三、重病在身,心系教育,谱写新的篇章。
2012年1月2日她在上班途中出了车祸,造成左侧三踝粉碎性骨折,左踝关节韧带重度损伤。虽于1月13日在泸洲附属医院实施了固定术,但医生告诫她:
术后4至5月方可下床,要避免再次损伤。2012年春期她不顾朋友的劝解,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来到学校,造就了特殊课堂,创造了奇异成果,深受广大群众的赞扬,《四川人民政府网》、《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工人日报》、《华西都市报》、《宜宾日报》等先后刊登她的先进事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教至今,她所教学科一直处在同类学校前茅。先后获得镇、县、市“优秀教师”、“优秀指导教师”、“义务教育质量先进个人”、“青年骨干教师”等殊荣。
姜加文 2012.9.12
看“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有感
推荐无意间打开电视,看到了中央电视台“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典礼,看到那一个个获奖老师的故事,我深受感动。最美的,是精神,一种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也是勇气,一种抛弃奢华,归于宁静、归于平凡的勇气。而就是这样的最美,最让人感动。教育原本就是一件平凡、纯净的事情,这些老师的故事真正诠释这教育的真谛。大山、乡村、贫困、青春、志愿、奉献、坚守、无悔......这是这些老师的付出;温暖、力量、成长、感恩......这是那些学生的收获。这些老师的付出,感动了这些学生,他们爱老师,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正像老师发自内心地爱他们一样。
看着,想着,扪心自问,如果是我,是否能像这些老师一样,在那样的环境下,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我不确定。但他们值得我尊敬,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这些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为了自己,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或许环境造就一个人,这样艰苦的环境更能寻找到坚守教育事业的平凡老师。想想自己的环境,想想自己坚持的教育,是否还在坚持着当年作为一名师范生憧憬未来时,早就镌刻在心中的教育梦想。或许还在坚持着,或许有太多主、客观的原因影响着自己。
感动其实很简单,就像这些老师真正爱着自己的学生,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爱。我们不要埋怨学生不用功,不理解自己的用心良苦,有时候需要想一下,我们所做的是否真正为孩子考虑了,是否是真正的是出于对学生的爱。如果多年之后,学生能够记得你,能够出自感恩地说声“老师,您好!”那你就是一个成功的老师。
看了这些老师的故事,我的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保持一个平和、积极的心态,凡事静心尽力,扎根于教育,让教育返璞归真,把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
王艳
2012.9.13
看“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有感
看了乡村女教师的视频,让我感受到一种浓冽的爱在荡漾。正是这赤子般的爱,让他们选择了留下与坚守,不为其他诱惑所动。我们常说,这是一种大爱与大我,超越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展现的是一种崇高境界和操守。然而,从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质朴和恬淡中,这种大爱与大我却不是一种不近人情、常人不可企及的存在,不是一种“高处不胜寒”、人迹罕至的高地,却像我们每天所见的空气和水一样平常。
或许令人一时不解的是,为什么这种大爱与大我在城市的喧嚣中常常少见,却会如此慷慨地在这些平凡的乡村老师身上绽放?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原来他们只是放下了自己。正是这种放下,让他们摆脱了个人名利的束缚,而是循着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出发,自然而然地打通了小爱与大爱、小我与大我之间貌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因而,他们一面给予着爱,一面又受爱的滋养。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滋养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活着,就要活出自己的价值;活着,就要体现自己的价值;乡村教师们的坚守,照亮了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心中有爱,生活就是富足的,工作就是愉快的,人生就是美丽的,事业就是有成的。这是“最美乡村教师”们的坚守给我们社会、给很多人贡献的另一种奋斗的价值标准,或许更值得忙忙碌碌的世人们沉思。
张朝阳 2012.9.13
看“寻找美丽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有感
9月13日我们观看了2012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我一次次地流下感动的泪水,这些荣获“最美乡村教师”称号的老师们,真是有着菩萨般的心肠,他们是真正在用心用生命从事着教书育人的事业,获取物质利益对他们来说,差不多只是为了维持工作的身体本钱,实在是微乎其微,令人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们内心的钦佩,人间需要大爱啊!
大家知道,乡村教师是一个光荣又普通的职业,担负着传播知识、普及教育、培育农村人才的基础工作,今晚看“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教师节特别节目,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有的没有双手,却多才多艺,秉承一个个信念,从事着我们常人无法想像的书写、绘画、体育等课程;有的甘当“锅炉工”,为的是全校师生的温暖过冬,他们有年轻、有老的,但我觉得,他们的身上闪烁着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大爱”,所欠缺的“奉献”,看到了我们教育行业的“精神脊梁”,他们是那么的光荣、那么的自豪、那么的灿烂、那么的美丽!他们的人生是那么的精彩,这些精彩来自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们把一生献给了乡村的孩子们,无怨无悔!才赢得了众人的好评与赞美!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与他们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爱心、责任心是分不开的,他们身上可贵、高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是我们千千万万乡村教师的代表,让我们像他们一样为乡村的教育事业这棵大树,甘心情愿地做一片美丽的叶子吧!
邹彩凤 2012.9.13
第二篇:感悟语文之美
激活语文之美,感悟读之魅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摘要: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实践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有了更新的要求。因此,针对目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从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美;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理解美的能力;给学生创设优美的朗读情景,帮助学生体会美的意境;给学生朗读的空间,激发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欲望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较好地促进了朗读教学效益的提高。关键词:朗读策略
感受语言
我们常说,欲望教学时一门艺术.其实,姑且抛开语文教学不谈,只说“语文”,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语文,即语言文字。它的美,不仅体现在我们可以听到的如同音乐般的语音上,体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形状各异的书写符号---文字上,更体现在深藏于其中的美妙意境上。在语文课堂上,感受这种美的形式很多,但是,不可否认,在众多的形式中,朗读时一种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形式。
一、朗读对“激活语文之美”的意义
(一)以读来激活语文之美,是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
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朗读提出了明确要求。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语文之美,需要用读来“激活”。
语文的美,是灵动的,是富有活力的。古人早已有了“书读百遍”的圣训。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隐藏于印刷得整整齐齐的一个个方块字中的语文之美,如何才能被学生感知到?是靠老师的讲吗?语文是一种默会性的学科,许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怎么去讲?靠描绘,靠音乐,靠电脑?这些工具可能会对学生有所帮助,但要想真正感受到语文之美,那些手段充其量也只能是辅助手段,而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读,并且只有读,才是语文学科感受认知对象的根本方式。(三)当前朗读教学现状堪忧。
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有待改进的问题。比如,用繁琐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朗读实践;单纯地重视朗读的数量和形式,忽视了朗读的质量和目的;强调读的共性,却忘记了读书时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应该有个性化的创造性的体验„„这些问题的存在,更使我们感受到学生语文课的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读的质量。
二、语文教学中以朗读“激活语文之美”的策略
关于朗读,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便是朗读的目标: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上看,读,本身既是培养目标之一,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途径。与此同时,语文学科还是一方滋养人文精神的沃土,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朗读,便是在这片沃土上舞动不息的音符。它不仅是一种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影响着学生“全人”的发展。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尽显朗读的魅力,展现语文教学之美呢?(一)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在读中感受语言美。
语言,本身就具备音乐美。且不说课本里精心挑选的一篇篇美文,且不说文人们遣词造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单是平时我们随便说的词句,由于语音、语调的参差变化,也使语言显得那样多姿多彩,魅力无穷。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和语言直接交流,不用“言传”,不用“说教”,学生自然能感受到语言带来的美感。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体味作品的语言美,要从朗读开始,朗读作为有声的语言艺术,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小池》《早发白帝城》,是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用的诗篇。教学这样的课时,我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朗读。古诗那特有的韵律,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也好,培植也罢,我想,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先感受。感受到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喜爱之情,而这种情感,是最真实的,是最持久的。学生找到了这种感觉,远胜于教师苦口婆心地去告诉学生“我们要这样,我们要那样„„”而感受的方法就是读。不管教师如何去灌输或启发,只要学生在感性上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的知识和能力就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身的血肉。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获取和增强语感的过程。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不如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在朗读中自然会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二)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理解美的能力。
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样式,太具有很强的形象性。通过语言的描绘,我们往往可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小学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需要在读中才能体会出来。因此语文教学中,单是强调朗读的时间和数量,还远远不够。其实,读书不单单是“口”的任务,它需要口、眼、耳、脑协同运动。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韩愈也说过:“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再加上有效的引导,便可使文章在脑中形成的画面逐渐清晰,从而更客观、更准确、更深刻,学生也就更生动、更真实、更透彻地理解了语言文字,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体味了艺术形象的魅力。然而,现实中,很多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口到”上。他们把看到的内容用口读出来,却往往不解其意。这时,老师若能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便可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在美。
《夏夜荷花》是小学课本中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后三段分别从“荷花从不孤傲”,“荷花毫无私心”和“荷花也不娇贵”三个方面来写荷花。这桑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把荷花的美好品质生动地表现出来。在教学中,我先请学生自己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我发现,学生开始只是就词说词,理解很浅显。我便巧妙的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好一池荷花,要开就是满池满塘,给人一种壮观的美。你要怎样朗读,让听者也感受到这种壮观之美呢?”“课文里说荷花毫无私心,能不能结合你了解的资料说一说?”学生在结合资料畅谈了荷花的好处后,有的学生说:“荷花真了不起,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献给了大自然。”也有的说:“荷花真是毫无私心,我现在懂得了课文里为什么这么说。我„„我真想高声赞美它!”“好呀,”我顺势引导,“那么,就请你带着你的感受来朗读这个自然段吧!”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逐渐透过文字体会到荷花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品格高尚,他们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可见,教师必要而精当的指导,就如同一把金钥匙,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不断提高朗读理解水平,使他们能够读出“滋味”来。
(三)给学生自由朗读的空间,激发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欲望。如果说怡情式的情感体验是感性阶段的话,那么,在感知美、理解美、体会美的基础上表达美、创造美,就是审美活动的理性升华,是语文的最高境界。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发现美、体味美,更使学生表达美的有力途径。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实践。它对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因此,它具有独创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理解、感受、表达方式不同,朗读出来的效果也就不尽相同。然而,只要是学生发自内心表现出来的,就都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尽显个性风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读,用他们的心去读,他们将创造出更加绚烂多彩的世界。
学习《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有一位学生将最后一段的歌词进行了续写,在朗读时更加绘声绘色,把他的“创作”也读了进去,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学习《荷花》一课,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自己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飞来,告诉他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游过,告诉他昨夜做的好梦。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学生还想象小青蛙跳过来邀请他一起跳舞„„丰富的想象,大大丰富了课文的内容,学生驰骋在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分成小组,将文中的优美段落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朗读,有的还加上动作,有的把想象的内容也巧妙地加了进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美文就需要美读。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去发挥,去表现,去创造,他们将会创造许多奇迹。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而是根植于他们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若能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抓住“读”这一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读”的魅力,让学生活动语文带给他们的独特审美体验,就会事半功倍,取得很好的语文学习效果。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对阅读教学认识的提升,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变化革新,我们的目标是让语文之美与读书之乐更加巧妙地融为一体,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呼唤的语文教学。
第三篇:感悟化学之美
感悟化学之美
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文化争芳斗艳。唐诗更是一朵艺术奇葩,千古流传经久不衰。耳熟能详的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歌很浪漫且充满了艺术魅力。而提到化学,给人的印象是很多化学符号很多化学方程式。做化学实验用到试管,酒精灯等瓶瓶罐罐的东西。化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严肃而严谨的。古诗和化学之间好像没有什么联系。其实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它。而很多古诗中更是蕴涵着化学现象。其中还有流传千古的佳作。
(一)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他出身进士,为官公正,文学成就很高,被白居易称作“诗豪”。
赏析:这首诗是什么含义呢?诗的前两句,诗人描绘的是一幅色彩秀丽的晨景,旭日东升,朝霞初照,笼罩在江面上的雾气渐渐散去了,江中的小洲上,成群结队的淘金妇女正在紧张的劳动,她们做什么呢?淘金!
诗人赞颂劳动的情感,溢于言表。
再看后两句,诗人并没有顺承劳动场景赞赏,而是笔锋一转,”王侯金印,是“贵”的表现;美人首饰,是“富”的象征。富贵,一直为世人所注重。但是把它们的来历追溯到淘金的妇女身上,这是前所未有过的。末句用“沙中浪底”写出了淘金过程的艰辛。竭尽妇女之辛劳,成就豪权之富贵。淘漉金子的劳动者并不能拥有金子。全诗所展示的,就是这种社会现象。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现象?引人深思。
那么,这首诗里面有哪些化学知识呢?
黄金的基本性质: 颜色金黄,质地较软,熔点很高(1067度),密度大(约19)。化学性质稳定。
1分析:金子的颜色澄黄,高贵典雅,是富贵的象征,适合作装饰品,比如金戒指、金手镯,金项链等等。在古代,黄金常常作为流通货币,至今许多国家仍把黄金作为外汇储备使用。金子在阳光下熠熠发光,所以有谚语说:是金子,总要闪光的。
2鉴别。金子的鉴别方法很多,常见的是与酸的反应。或者根据其密度,测其排开水的体积来确定。据说数学家阿基米德就是利用这样办法识别出王冠的真伪。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火烧。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一是金子熔点很高,不怕火烧,再者性质稳定,不容易被氧化掉。药金从外观上看特别像金子,自古以来就有人用药金骗人,其实药金由铜和锌融合而成的。只要用火一烧就失色,禁不住考验。
3采金。金子的用处很多,需求量也很大,但是含量稀少,一般每吨沙中约含3-10克。金矿主要分布在江河的泥沙里。金子在自然界中以游离形态存在,天然本色,不需要冶炼还原,所以从古至今人们都采用一种办法,就是用“沙里淘金”的办法采集。这种办法在化学上叫做“重力选矿法”,利用金子的密度远远大于沙子,用水反复淘洗得到,过程异常艰辛。
(二)火树银花
火树就是指焰火,俗称烟花。古人在发明火药的基础上,制造出烟花。在节日里燃放烟花爆竹,更增添喜庆氛围,其乐融融。宋代诗人赵孟有一首诗生动描述了火树银花的绚丽景象。
烟花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街红。
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
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落向东风。
赏析:前两句说烟花的制造精巧,巧夺天工。燃放的时候亮如白昼。烟花一般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下部类似火箭发射装置。上部分装的是燃烧剂,助燃剂,发光发色剂。
接下来四句,诗中描写的是燃放烟花的壮观场面。像柳絮随风飘舞,像桃花落英缤纷。四处燃放的烟火层出不穷,此起彼伏。既像流星划破夜空般灿烂,更像火龙张牙舞爪无所顾忌的咆哮飞腾。这样壮观的场景,怎么能不让人心醉呢?
最后两句诗人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夜深了,又是一片烟花腾空绽放,这繁华似锦的场景,不必借助春风的吹拂一样可以拥有明媚的春光。
这首诗里面的化学知识很多,先说焰火,在化学上称为焰色反应,就是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的时候呈现出特殊的颜色。我们学过的钠盐发黄光,锂盐显红光,钡盐是绿光。而镁、锌等金属粉末会耀眼闪亮。各种金属盐和金属粉末混合在一起,燃放的时候就万紫千红。
烟花发出的清脆爆炸声,那是黑火药的作用。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成分是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三者按比例混合加热就可以剧烈反应。黑火药是由古代的道士在炼制丹药时候无意中发明的。后来被广泛应用。涉及的方程式:S +2KNO3 +3C==3CO2↑ +K2S +N2↑
现在的烟火中添加了炸药,成分是“TNT”,爆炸时声音响彻云霄,震耳欲聋。很有杀伤力,燃放烟花爆竹要小心,注意安全。
谁都知道烟花爆竹很好玩,可是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烟花爆竹造成的危险:(1)危及人身安全(2)噪声扰民(3)空气污浊。(4)环境卫生。
(3)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自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是我国明朝一位著名的政治家,爱国将领。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他12岁的时候,看到生产石灰的劳动场面。于谦素有志向,此情此景,有感而发,作出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石灰的化学名称叫氧化钙(CaO),它的前身就是大理石,化学上叫做碳酸钙(CaCO3)。大理石从深山里面开采出来,然后深加工,用火煅烧。煅烧之后剩下白色粉末氧化钙,氧化钙就可以被实际应用。比如磨墙,刷涂料等等。涉及的化学反应如下:CaCO3==CaO +CO2↑ CaO +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综述:人类的进步从远古的钻木取火开始到今天的丰衣足食,和化学发展密不可分。化学知识遍布于人类的衣食住行,可以说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展望21世纪,化学作为社会迫切需要的中心科学,一定会为人类的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杜牧的【赠别】: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的成分是石蜡,属于固态烃,熔点很低,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该反应放热,使蜡烛融化。
苏轼的【石炭】: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断!
杜甫的【客从】: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诗中说,从南方来的客人送给诗人一颗珍珠,珍珠上好像有花纹字迹,诗人把它珍藏在箱中,过了好久,开箱寻看,珍珠不翼而飞,只剩下一些红色液体。珍珠是珍珠贝的外套膜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分泌物凝集而成的,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少量的无机质。杜甫居室漏雨潮湿,竹箱遇潮,和水及二氧化碳反应:CaCO3+H2O+CO2==Ca(HCO3)2,变成了红色液体。
美,到了极致,就是一种华丽的简约,内敛的大气,细腻的坦荡。
又想起了川剧《中国公主杜兰朵》中的一句唱词:“美在那不显山不露水”,在回首看化学这门学科,愈发觉得它细致玲珑,摇曳生姿。
化学之美,美在最初的本源,最真的原貌。且说国画吧,一勾一勒之间,泼墨山水,写情写意,花草虫鱼,鲜活灵动。寒江独钓的脉脉水波,是雄黄变幻而至。仕女眉间一点朱砂,由粉状水银而来。妩媚青山的袅娜背影,脱胎于蓝靛的枝枝叶叶。而无论哪种绚烂的颜料,都承自物质最小的结构,最初的元素。或铅,或汞,或硫或铟,经由重重洗练与提升,配以作画者畅怀的思致,便成为一幅幅精丽绝伦的中国画。
火焰红通通的温暖是有了氧气的参加;无光十色的都市生活,是霓虹灯中的稀有气体,为此提供了可能;青山绿水的桂林,因着生石灰的来到,才有了这大大小小千姿百态的石笋与石钟乳。
剥开层层包裹,回归到了世界源头,是最简单的化学元素本身,这些单纯物质的美,不假任何修饰与造作,遍布在每个角落,使生活盎然多趣。
化学之美,美在辛勤的付出,发现的喜悦。
任何一门科学都讲求审慎严谨,化学尤其如此。在近代化学的几百年发展中,无可想象,若不是每一次测量,每一个刻度,每一笔记录,都必须要明确无误的话,那么化学也就不可能成其为如今的一门显学。卢嘉锡的老师曾说,“假如设计一座桥梁,小数点错一位可就要出大问题、犯大错误,今天我扣你3/4的分数,就是扣你把小数点放错了地方。”
发现氢气的学者,卡文迪许出生贵族,却一生节俭看;性格腼腆,而对科学抱有极大的热情。尽管自己信奉着燃素之说,但更尊重科学实验的事实。还有靠着自己的诚挚与坚韧,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证明并分离出放射性元素的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给予她这样的评价: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这种美,承载理想,事关未来,处处闪耀着理性的光辉,时时推动着人类的进步。“这真像一个奇迹!”在一系列对青霉素作用的实验之后,弗洛里惊叹道。弗莱明一次幸运的过失,却无意之中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病者。二战中,有这样一幅宣传画,标题便是:Thank to PENICILIN, He Will Come Home!(感谢青霉素,伤病可以安然回家)依旧是二战之中,当海明威发现一种常用的盐类——硫酸铜,能够防止鲨鱼的攻击之时,他也欣喜异常。空前的海战中,许多士兵刚从枪炮子弹中脱身,却眨眼又葬身鱼腹。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发现,夺回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这种美,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是激情的延续,博爱的升华。
化学之美,美在最终的效用,最大的贡献。
冷了要添衣,饿了要吃食,困了要住房,累了要行车„„在这里,化学给了我们合成纤维,添加剂,涂料,汽油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代社会里,离开了化学的慷慨赐予,我们将寸步难行。除了基本的需要,还有乃至环境宇宙,都日益需要化学参与其中,彼此渗透交融,方能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诚然如此,更应该指出的是,化学科学不仅仅美在实用,因为如果只作此理解,那么无疑有功利浮躁的倾向,化学的美,还在于一代代化学家,在践行自己追求的同时,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诺贝尔将巨额遗产设立成奖的目的,固然是有着经济上帮助晚辈的考虑,然而最终,却仍是为了激励后来者,在追求真理的漫漫长路之上,上下求索,无畏前行。贫病交织的中国,在饱受外族凌辱的年代,侯德榜先生毅然放弃国外优待,回到祖国;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揭开苏尔维法生产的秘密,打破洋人的封锁,他经过五年的摸索,终于发明“侯氏制碱法”。
这种美,在岁月长河的变迁中,愈加熠熠发亮,虽是他们的星星之火,却必将成燎原之势。
早在几千年前,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表示过,美就是和谐。闪亮的晶体也好,整洁的反应式也好,漂亮的成品也好,化学自始自终都呈现着它独到的美学气质,和引人入胜的哲学幽思,不故作高态,也不俯身屈就,婉转从容而不失大气。感悟化学之美,便是感悟心灵之美,感悟自然之美。
第四篇:感悟沧浪亭之美
感悟沧浪亭之美
苏州园林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与北方园林的显著不同就在于它的精巧和雅致。而沧浪亭之美在于它清逸,脱俗,开苏州古典园林之滥觞。
一、苏州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苏州园林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与北方园林的显著不同就在于它的精巧和雅致。而北方园林更多地表现出的是恢宏的气势和富丽的面貌。和其中造园的限制和随势制宜的思想促成了江南园林特征的形成。
苏州是一座拥有两千五百多年发展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部分至今仍基本保留了建城时的原始面貌。历史的发展中这座城市基本上是与繁华和富庶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和商业并重的城市。
这些因素养成了此方人士优越的心理条件,并形成了苏州人闲逸、恬淡、安详的文化气质。其典雅精致的园林古镇民居、清新秀美的太湖人文风光滋养出苏州乙方独具韵味的江南文化——技艺精湛的丝绸刺绣精品、温软婉转的吴歌昆曲评弹、意境悠远的吴门书法绘画和缜密细腻的吴地经史诗文等文化形态。苏州的园林文化正是在这种文化中滋养生成,苏州固电源里是封建士人审美情趣的外在物化,苏州的园林文化直接的来源就是吴文化,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和无为不争的文化心理在这里有所继承。
苏州园林中的格局是以院落为基本单位的,院落的形成也是依照自然的地形因地制宜,由于园址的选择是在城市的内部,空间和地点都受到客观的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因此如何能过在原有的地址上发挥优势,避免空间的局促和狭小是苏州园林的园主在一开始就必须面对的问题。长期积累下来的造园经验让建造者有了可以借鉴的依据,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他们理想中的园林。
二、沧浪亭的由来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早的园林景观。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4年)诗人苏舜钦遭贬谪流寓来苏,因感其原址高爽静僻,野水萦绕,遂以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亭曰:“沧浪亭”。后园几经荒废。清康熙35五年(公元1696年)重修,改建沧浪亭于土阜之上,并建轩、廊等建筑,临池造石桥作为入口处,成为今日沧浪亭的布局基础。
沧浪亭最具有特色的“借景”。园外一泓葑溪水,让园内的景物看起来似隔非隔,远远望去,水上林木森森,深远空灵,具有古朴清旷的风格特征。而园里园外这道似隔非隔的溪水的作用就构成了苏舜钦精神上的一道屏障,起到了“隔尘 ”、“隔凡”的作用。这种以水代替园林高墙的做法是他的独创,使得隔岸的景色更增添诗的意境。
三、开门见山的文学意境
沧浪亭的门开在园的北面,有一道桥与外界相连,下有一湾池水,清晨和夕暮中烟水弥漫,景物朦胧,让人仿佛置身于烟波浩渺的湖岸边,而园中景物又仿佛是岛上的仙境。而这正是江南园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苏州是国内城市河道最多的城市,苏州园林又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沧浪亭进门即可见山,这符合宋人的山水画理,正所谓“开门见山”,山上古木郁葱,藤萝蔓挂,箬竹丛生,间以桂花、腊梅等。
四、文化之美
中国的园林历来就是文人寄托精神情感的载体,从建园之初的场地选择,到建筑的布局分割和景点的设置,无不和文人所求的画理有关,即文人的山水画。
中国山水园林是山水诗、山水画的物化形态,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中国原理与中国文学更是盘根错节,难分难离。具有文学内涵的园林命名,富有文采韵致的景观题名,以文学家高人雅事所置景观。沧浪亭的景点名都是有文学内涵的。
五、廊与窗
南方苏州园林的特点就是精巧、雅致,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巧妙多变的窗格形态,可谓变化多端、异彩纷呈,让你感受到江南苏州园林的精巧的韵味,窗景的借用,使得园林中景致变化丰富,通过迂回盘旋的廊的变化,让人深处其间感受到移步换景、层层叠叠的感觉,路线的曲折多变让人回味无穷。廊窗是指园林中廊上的花窗,廊窗不仅能过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同时对于园内的景物起到了很好的装饰和衬托作用,沧浪亭的色彩是沉稳而素雅的,色彩主要是黑色、白色和青灰色,在园林中营造出沉静的气氛,同时由于空间的狭小,容易让人产生呆板的感觉,而廊窗对此有很好的调剂作用。沧浪亭的廊窗有近百种,当我们观赏廊上花窗,它好像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映衬在白墙青瓦之间,与墙上的花草树木的光影仿佛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画。
六、借景之美
园林中有很多处景致是通过借用来完成的,沧浪亭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园中的“翠玲珑”
。掩映在竹林中的翠玲珑呈曲尺形,三间房屋相连,取苏舜钦得“秋色入林红暗淡,日光穿竹翠玲珑”诗意。
七、门洞之美
园林中的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自成一体,增加了园林的情趣,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门形需与环境结合,才能够具有妙笔生花、画龙点睛的效果。沧浪亭中门洞的形制主要有圆形、贝叶形,葫芦形、汉宝瓶形、执圭形、剑环形、六方形梅花形等。
八、云墙、铺地之美
云墙以高垣架瓦,犹如龙鳞片片,逶迤盘桓,上下飞舞变幻。而墙上树影婆娑,动静相宜,风生化形。
铺地是针对园林的路径、地面的一种基本装饰。用碎石、片瓦、鹅卵石、条砖等材料,花饰任意,图案变化,能够做到长砌多般乱石,中庭或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的铺砌效果。
沧浪亭之美,在于它清逸、脱俗,一砖一石、一花一草都仿佛侵润了园主的品性和情操。园林如其人,它体现出了园主的性情爱好与审美情趣,品格的高低就全仰仗园林主人的对于人山水画的领悟及诗词文学的素养。沧浪亭虽无拙政园的开敞、气派,也无留园亭台楼榭的鳞次栉比,风清花媚,但沧浪亭古木参天,绿竹摇风,林木苍郁,幽径曲折,高建四望,借景园外,以郊野山水为衬托,秀色遥遥,自然闲雅,气质古朴,为苏州古典园林之佳作。
第五篇:感悟经典阅读之美
感悟经典阅读之美 享受快乐读书人生
殷金菊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中午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对读书的看法。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昆山属于江南一带,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名仕辈出之地。大家耳熟能详的“昆山三贤”就是很有名的三位读书人。顾亭林先生的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奔波;归震川先生的《项脊轩志》看上去稀松平常,却深刻的表达了他沉雄狷介的品性;朱柏庐先生的《朱子家训》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使我在高中时期就受影响。今天我们谈读书,不得不提这三位卓有成就的读书人,一来以示尊重,二来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现在读书的人很多,但有两种情况非常普遍,第一种情况就是非常实用,通 过读书来掌握一些技巧,学习一个本领,例如,为了考试、为了考证而读书;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仅仅为了消磨时光。这两种在我看来,前者叫做学习,后者叫做消遣,与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关系不大。今天我要谈的读书是第三种情况,就是要把握人生,让读书成为快乐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读书,与前程无关、与名利无关、与实用无关,纯粹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是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寻求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必由之路。
经过千百年的积累与沉淀,现代知识体系纷繁且复杂,用卷帙浩繁、汗牛充栋、浩如烟海都不足以形容,那么,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我觉得最为关键的,也是我今天特别想要说的,就是阅读“经典著作”。
所谓“经典著作”,一是要经受时间的检验;二是要具备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品味,只有这样才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才能称得上经典。为什么经典著作特别重要呢?葛拉西安在《智慧书》开篇就提到,当今世界要造就一个圣贤比古希腊时期造就希腊七贤还要费劲。因此,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真正实现事半功倍。
那么,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先读哪一些经典呢?我觉得应该根据自 己的兴趣来。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如果对文学感兴趣,就选择文学方面的经典读;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就选择历史方面的经典读;如果对文学和历史都不感兴趣,那总会有感兴趣的东西,根据你所感兴趣的方向,总会找到一本合适你兴趣方向的一个经典去读。当然,从理性的角度讲,我建议大家先读外国经典,然后再读中国经典。读经典说起来容易,但读起来却不容易。一来,经典来头太大,读起来太累;二来,经典太难,不容易读懂。所以说,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著作,确实是需要一些方法的。读经典,首先要读入门书。入门书是什么呢,我觉得就好象我们去一个地方旅游,它是一张地图,地图不能代替你去旅游,但是它可以把这个地方的好处告诉你,可以把到各个地方去的路怎么走告诉你,所以,首先要选一个好的入门书。读经典,要善于触类旁通。在读入门书之后,一定会碰到很多知识是不太了解的,很多背景是不太清楚的,要把相关的资料找出来看。这样的话,一本书看完,不但把这本书的内容给掌握了,而且还能掌握远远超出一本书所能给予的知识。所以,要善于触类旁通,通过读一本书带动着读一批书,这样读书的效率、读书的质量就会提高。
读经典,要反复读。经典是要反反复复的读,反复读了以后才会越读越有滋 味。有的书读过好几遍,而且每次都能读进去,读下一遍的时候就觉得和以前读的感受不一样,这说明自己的境界提高了,对它有新的理解了。所以,经典的书要不断的读,反复的读。读经典,要尽量保持独立的心态。孟子讲,“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相信书上写什么就是什么的人,我觉得不是不一定对,而是肯定不对。知识是我们的财富,不能成为我们的负担;读书是为了解放个性、获得自由,不是为了禁锢思想、迷信权威。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管作者是什么人,人总归是人,再厉害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所以,看书绝不能够盲从迷信。
读经典,要尽量做笔记。刚开始可能只是摘录,慢慢就会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见地,点点滴滴心得尽可能写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很有收获。康德说,“一切知识始于感官,然欲进达知性,必终于理性”,有意识的记笔记就是理性思索的开始。
最后,祝大家都能感悟经典阅读之美,享受快乐读书人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