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心方能致远——作文教学有感
用心方能致远——作文教学有感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十三中学 李志光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易于动手,有创意的表达真情实感。
关键词: 作文 ; 作文教学 ; 方法;感悟生活
学生是创作的主体,作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我要写的创作欲望,这样作文教学才能获得成功。如何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写作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捕捉小事,感悟生活。
生活中许多微乎其微的小事,留心捉住记录下来,常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我们学过的《羚羊木雕》,两个好朋友就因为一个羚羊木雕差点成了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财轻义,他们根本不明白孩子们的友情是多么宝贵。他们重财轻义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不利的影响。其实,在学生生活中也常常遇到一些使自己难忘的人和事,会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感受,把它记下来,写出来,就是好材料。
“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子可以看世界。”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凡人小事,往往蕴藏着宝贵的东西,闪烁着人生哲理的光芒。我们学过的课文《散步》选取的是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使学生真正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内心有所触动,从而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我们有些同学写事写人,不具体生动,就是因为不留心生活,缺乏这种感人的细节。生活中像这样的小事很多,如果能时时留意,善于捕捉并记录下来,感悟生活,以小见大激起情感的火花,使作文灵性飞扬,闪烁光辉。如何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善感的心灵,从凡人小事中挖掘出闪光的思想呢?
(一)培养见微知著的观察力,挖掘事物本质。要通过平凡小事表达较大的主题。例如在“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的作文中,大多数学生写的内容是在学习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深深地感动温暖着自己。而李爱妮同学却另辟新径,她关注的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四十多岁的农民帮自己扛自行车过河时,一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微笑,可就是那普通的微笑让她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东西。那微笑的光芒让我们能够扶起跌倒的儿童或者借给别人一把伞,在帮助他人的同时给予别人真心一笑。深刻的诠释着“予人玫瑰,留有余香”。在众篇作文之中显得别具匠心,很有深意。
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它的表象,还要挖掘本质。这样平凡的材料就可以由璞到玉,警策而有匠心,发人深省。
(二)善于思考和比较,拓展写作思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读者的人生经历、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的不同,所以对于同一件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学生的生活学习范围比较狭窄,经历也具有许多共性,所以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比较,拓展写作思路。如在以“成长的道路上,她(他)牵着我的手”的作文训练中,肖晓枫写道“鸡毛掸子甩下来的那一刻,是我第一次挨打,那时心里充满了憎恨,但现在想来,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她何尝不是为了我,狠狠地打着我,深深的惩罚着自己。一次次的陷入,一次次的迷茫,但她从未放开过我的手,我庆幸,这一生有妈妈牵着我的手。”牛兆泉写道“妈妈用那温暖手摸了摸我的头,欣慰的笑了。就是这样一只粗糙有力的手陪我度过了多少个冷冷暖暖的春夏秋冬,母亲是我一生中的导师,母亲浅浅的话语,总包含了许多的人生的大道理。”纪文静写道“某一天,我在抽屉里发现了那张神秘的成绩单,赫然发现,我竟名
落孙山。刹那间,我什么都明白了!是母亲,就是那个严厉的母亲,她用善意的谎言,激励着我,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一笔。”
二、书写心灵感悟,独特体验。
我们常听说写作靠灵感,而灵感其实就是心灵的感悟、独特的体验。它来得快,去的也快。所以我们要交代学生,在平时就一定要多留心多留意,无论是生活中还是活动中,一旦出现思想的火花、见解、感受等,都应该及时地捕捉住,并及时将片段记录下来。它往往成为学生日后写作的素材。冰心的著名诗集《繁星》,就是她善于捕捉平时生活、阅读时闪现的“零碎的思想”的火花,及时整理而成的。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注重习惯培养,如:好书伴我行、读后感写作、规划札记、欣赏优秀作文、同改一文、反馈讲评等,使学生养成了诸多终身受益的习惯。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暑期打工或出行历经的艰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所受到的启发,研究性学习亲身参与调查的体会……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感情。及时记录交流,教师要用一颗挚爱的心,与每一位学生对话,对每个好词佳句、每一点思维的火花都不吝啬自己的赞扬,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三、率先垂范,做学生榜样。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下心灵感悟,我们老师也要身先士卒。因为我自己也要写,便养成了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随时留意身边的一枝一叶,一人一事,让人高兴的,让人伤心的,让人气愤的、让人激动的等,我总是收集起来,并整理成文字。因为这些人和事就发生在我和学生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很感兴趣。自己写的东西,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跟学生讲起来也得心应手。我有语文积累本、摘抄本、随笔,博客等,记录的是平时的一些小事、我的一些心灵感悟……当看到我的“宝贝”,当看到我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学生便心悦诚服了,更乐于去积累、去感悟。老师试写作文,因为所写的与学生的一样,通过写这一篇文章,老师肯定更加知道了这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写起来比较容易,哪些地方写起来比较困难,哪些地方作为重点等等,老师经过体验后给学生讲评起来,就会更具有针对性,就会收到更好的实效,于无形之中,他们对老师,会刮目相看,认为老师真是行,使学生更亲其师,信其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主动感知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体验生活,养成勤记勤积累的习惯,相信,学生笔下生花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心写作,将作文变成一件乐事。参考文献:
1余洪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思考[J];吉林教育;2009年22期 2余朝忠;;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31期
3苏晋红;;关于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对策[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16期
第二篇:语文教学当宁静方能致远
语文教学当宁静方能致远
张小荣
(定西市安定区称钩驿学区,甘肃 定西 743027)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规范了学生应该达到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放眼当前的课堂教学,涌动着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潮流,诵读体验、合作探究等富含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学习方法得以提倡、推广甚至有些泛滥,静态教学却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其实,语文教学如果少了“宁静”,又怎能“致远”呢?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宁静 致远
一、非静滥动----乱花渐欲迷人眼
教育家魏书生认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当是只看这节课多热闹,教师讲了多少内容。如果这些算得上标准的话,那也只是次要的标准”。我们现在的课堂喧闹不已,形成了非静状态下的滥动,泛滥成了一锅沸水,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主要表现为:
1、多媒体一哄而上
多媒体走进课堂,以其图文并茂、动静皆宜、虚实结合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形象直观、容量大节奏快,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诸多媒体的交叉使用,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被剥夺了文学的意韵,优美流畅的语言,激情洋溢的文字被视听所遮盖,文学性和工具性被花哨的图片取而代之,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曲解了新课程教学理念,事倍而功半。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学会倾听,学会思索吗?当视觉疲劳、听觉疲劳、身体疲劳的他们随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赶、冲时,他们的语文能力又如何能提高?
2、流于形式,淡化知识
许多教师刻意标新立异,为了凸现新课改的创新理念,十八般武艺全盘上阵,一会儿放映片段,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正反方辩论,一会儿又是情景剧演出,搞得教师和学生晕头转向。这种过于杂而乱的形式冲淡了教学的主题,学生丢词落句,对于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更是茫然不知所措。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如教学《论语十则》,学生对字词句尚未弄明白,就展开了对于儒家思想几千年来利与弊的辩论。这种淡化知识,釜底抽薪的做法,对语文有多少价值,对文学的研究又有多少意义呢?
二、静能生慧---此时无声胜有声
“静能生慧”,课堂教学需“动”,更需“静”,没有“静”的“动”是散乱的活跃、虚伪的美丽,过于华丽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在开放式的课堂中记得要给学生留一点“静”,让他们酝酿情感、品味思索、唤出内在的灵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小语专家崔峦老师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静下心来“潜心会文”,切忌“把语文课讲肿了”。课堂上只有热热闹闹,激烈讨论的教学场景而缺乏静态的教学过程,不能算做一节完美的课,起码不能算做一节优质课。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其实,这些都是人们通过“静读”而带来的真实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理性的“宁静”也会带来课堂精彩的生成,也会带来思维的放飞和个性解读的实现,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才能有机会形成。新课程标准认为,默读比朗诵更便于集中精力思考,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课并不总是热热闹闹的,学生有时需要潜心读书、静思默想,需要“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充分时间和空间,静静地用心去聆听揣摩,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那铭刻在字里行间的智慧。这也正如魏书生所言:感染和熏陶学生心灵所能起的塑造作用要比说教大得多,而语文课所具备的感染和熏陶条件是得天独厚的。
三、宁静致远---柳暗花明又一村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静者,养动之根也。”课堂需要活力,而静下心来思考是探讨研究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思维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时间。语文,太需要学习者有良好的“静心”心态。只有静心,才能保证倾听他人的发言;只有静心,才能保证真正地走进文本;只有静心,才能保证调动新知、旧知进行思考。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看,只有静态生成,才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意韵,也才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审美奇观,才会有文思泉涌的动态飞扬。“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每一篇文章无不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愁„„如丝的情感,怎样有效的传达给学生?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它的传输重在熏陶,感染。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在静静的读思中去体会。只有宁静,方能致远,才能使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语文教学才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36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8
第三篇:用心方能获得幸福感
用“心”方能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要遵守普遍的法律和道德外,还有师德这个特殊的要求,这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天经地义。但面对目前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不高,学生管理方式和教育教学要求快速变化的现实面前,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难度很大。但我觉得无论怎样,我们教师首先要相信国家和社会、调整自己,加强学习,确定工作目标并用心投入,以成绩的获得感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一、坚定教育发展的信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这只是一句口号,但近几年,我们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从法律、经济和社会评价上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我们深有体会,这也充分反映了“科教兴国战略”真正落到了实处。作为一名从教三十几年的老教师,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和看待事物的角度。我学会了纵向比较,把现在的处境与若干年前作比较,我切身体会到教师各种地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因此,我想作为教师必须要坚定信心,从物质和精神层面迎接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二、树立教育发展的责任心
一名教师应甘于奉献、乐于奉献,这是底线。当我们面对学生渴望的眼神、家长和社会期盼的目光时,我们都应把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加强自身学习,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作为自己每天的追求,在追求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用令人满意的答卷获得社会的赞美和评价。
三、实现阶段目标彰显进取心
从事一种职业,时间一长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就越多,如果内心深处缺乏目标和动力,那么就丧失了进取心,就会在低水平的循环中产生倦怠、困惑甚至麻木,更别谈获得幸福感。我认为,教师要认识到教育形势不断变化,教育对象不断更新,我们或许不能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不可放松追求。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可以确定阶段性目标。比如参加各级各类的优质课、教学设计、微课等比赛,一年或三年中争取取得怎样的成绩作为自己的目标,当目标实现时,不仅会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周而复始,永不停歇,让自己始终处于前进的状态中。
四、树立生活的热爱心
生活美不美好除了客观因素外,更取决于你对他的热爱。我们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压力,如何排解?我想我们在工作之余需要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跟同事跟其他人一道打打球、跑跑步、下下棋,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可在互动中培养情感,抛却烦恼。当自己的身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后,幸福感就会与你相伴。
第四篇:用心做事有感
用心做事有感
很喜欢毛主席讲过的一句话:“这世上就怕认真二字”。用心做事,就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将心比心,从客户角度思考,顾客至上的态度。而想将这种态度内化为我们的企业精神,需要每个员工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在服务行业蓬勃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用心做事,亲力亲为”的精神将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石。
“专家型代理,人性化服务”是外代的企业精神,它印在每个员工的名片上,是我们对客户的庄重承诺,也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专业,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是工作效率的基石,是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用心做事的态度;人性化则给专业的服务注入性格,是外代服务文明、周到的口碑,是外代人的热情、体贴,是客户宾至如归的感受。
早在1996年,深圳外代就建立了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并成功通过英国标准局(BSI)认证,公司的服务水平跃进国际标准的先进行列。而在对每个岗位进行质量管理及培训的同时,我们依然坚持“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同事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着兄弟姐妹般的良好工作氛围,使得我们的企业精神得到传递、巩固、发展。
在我看来,用心做事,就是要细心,有恒心,付诚心。
用心才能见微知著——细心
作为员工,我们必须切实做到用心做事,不放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并能主动地看透细节背后可能潜在的问题。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细节决定成败。
比如曾经发生这样的情况,在制作进口舱单过程中,同事发现一个货主一段时间以前进口了一批“棉纱”,而这个货主再次出现的时候,货名变成了“绵纱”,两种货物真实存在且用途相仿,也许没有问题,但这位同事还是跟船务公司提醒,结果发现是货主补料时笔误。同事的提醒为货主避免了因改单而产生的时间和金钱的损失,为船务公司赢得口碑,同时也为外代赢得了口碑。
这种细节,用心才能看得见。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
够抓住每一个小细节。
工作是否单调乏味,往往取决于我们做它时的心境。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而且应该用心去做。因为只有用心才能见微知著。
用心才能成就不凡——恒心
正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事业本来无大小,平凡与伟大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鸿沟,平凡的工作也自有伟大的一面。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工作中少有轰轰烈烈的经历,更没有可供炫耀,能够回味的“大事”。现实中,普通的工作看似琐碎而平淡,然而,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始终以积极的心态,脚踏实地把每件小事都做得出色并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就是不平凡。
把一件事做好,容易。把一件事,做好一千遍、一万遍,不容易。像总代理小组代收运费的工作,工作量大,事情杂,千分之一的出错率也意味着平均一个月要错一单。由于直接面对船务公司的发货人,一旦出错,就会给货主造成船务公司不诚信、不专业的印象,进而可能影响以后的订舱。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只能更高,这需要淡定的心态、积极的努力和持久的恒心。
工作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尽管我们看问题是必须站得高、看得远,但现实中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的小事情组成的,只有把一点一滴都做好了,才有可能成就大事业。
用心才能金石为开——诚心
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他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这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呀。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就必须付出努力和热情。我觉的在服务过程中就是要把客户看做自己的爱人,急客户之
所急,想客户之所想。这样才能把新客户变成老客户,才能与他们建立长期的亲密的合作关系,才能继续拥有老客户,不断吸引新客户。
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因此每个人都不应对工作中的小事轻视懈怠或敷衍应付。工作之中无小事。所有的优秀员工,他们与普通员工都做着同样的小事,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在用心做这些事。
7月12日,印度国航通过其中国区总代理发来感谢信,对我司业务部总代理小组的出色服务提出表扬。由于船舶舱位紧张,我司代理IF2航线上的“SCI PRESTIGE”和“KOTA PURI”两艘船舶未能装载原订货物离港,我司同事在周末加班加点,积极与各方联系协调,优先装载了63个标箱的紧急货物,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对船期的影响。同事在工作中表现的热忱及专业让客户感动,辛勤的付出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效果。
我感悟到,对于看似平凡渺小的工作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只要肯用心、肯动脑筋,任何平凡的人都能从最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不平凡的突破。
用心做事已成为我们做事的准则和鞭策我们向前的动力。只要我们用心做事,就不怕遇到任何困难,我们必须学会在工作辛苦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微笑,不论我们的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有多遥远,我们追风逐日的路程永远不会停滞,我们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永不改变。只要我们有一颗坚强的心,并将这颗心付之我们所努力的事业,我们必将赢来更加辉煌璀璨的明天!
第五篇:读《笃行致远》有感1000字
读《笃行致远》有感1000字
作者 盛自强
第一次听说《笃行致远》这本书的时候,是在青年知识分子座谈会上,吴福胜董事长推荐了此书。
找到这本书后,看介绍是一位国企老总的生平经历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书离自己太远。对书中主人公宋志平这样的名人兼国企董事长,我只能报以仰视的目光。
但是当我看完第一个小故事《智慧海》的时候,心中不由自主地一颤。曾几何时,自己刚毕业那时,不也有过作者的那种迷茫与困惑吗?只是他在智慧海上坐了一会,心境就发生了变化,点燃了对工作以及未来的激情。而我则在社会上闯荡了两年时间,才慢慢沉下心来工作,这或许就是差距。
通篇细读之后,书里面很多故事所蕴含的人生领悟与道理,相信给包括我在内的所有读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书中,作者将自己从河北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新型建材厂做技术员,直到成长为世界五百强企业领导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而他所记录的成长经历,给我很大的启发。
作者曾多次在书中提及过,机会来了,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十有八九会被落下。如他在刚毕业参加工作时,有看书学习的好习惯。正是因为这个好习惯,有一次他被副厂长看到,并得到了副厂长的欣赏,最后以新人的身份加入到出国培训团学习。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便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勤奋总会有人识。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有才无人识。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自己与别人的付出是否相同。这就如书中作者那般,如果他当年在基层做技术员的时候,将大多时间用在了抱怨上,而不是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不断地学习进步,那么他绝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就。
全书中,作者不仅以自身成长心得,给读者带来深思。还将经历真实的写出来,让人有种对照自省的感觉。如作者在担任北新建材厂长时,曾因石膏板原料无法到达,导致工厂停产,询问工厂技术员为何只选择宁夏中卫的石膏矿,而不就近选择山东与河北的石膏。技术员回答是,因为目前所用的石膏矿是德国专家所选的,其它地方的石膏泛硝。这似乎没错,可是他们却忽略了那已经是十年前的石膏矿标准了,如今很多地区的石膏矿质量大有提升,已经达到石膏板生产要求了。经此之后,困扰北新多年的原料紧张问题得以解决。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很多人有惯性思维,惯性思维对一个企业的发展也会带来不利,总想着因循守旧,不敢勇于尝试与突破,自然也谈不上发展。
如果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公司决策层没有做出“跳出皖维建皖维”的正确决策,而是抱着求稳的心思,自然不会有今日一体两翼的战略格局了,更不会有国内行业龙头的地位。
好书之所以是好书,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他能够带给读者以共鸣,让读者从中有所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