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评价拉练课小结2012.3
有效评价拉练课小结
历时一周的有效评价拉练课已结束,在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实践、跟踪指导基础上,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提高。下面将团队教师教学情况小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教师教学行为比较规范
1、情境创设:能创设与主题相符、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
杨菊红:充分运用教材的情境图,从“小松鼠采松果”的话题入手,引导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将情境贯穿全课始终。
孙秀翠:运用教材的情境图,以“小兔过生日,请小动物吃水果”的话题切入,引导找信息提问。
陈燕:联系生活实际,切入新课时创设了买哪种冰激凌更划算的情境。
2、教学程序:五位教师的教学目标都比较明确、教学环节都比较清晰,能体现知识形成过程和思维方法训练。
杨菊红、陈燕、孙秀翠、孙永全老师能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设计教学活动,环节清晰、层次性强、重难点突出,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动手实践。杨菊红、陈燕、孙永全比较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杨菊红老师能及时抓住课堂生成进行有效引导和提升。
3、练习设计:杨菊红、陈燕老师知识挖掘比较透彻,容量恰当,针对性强,有一定梯度和开放性。
(二)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学习行为及能力的培养。
1、教师能通过评价调控学生听课状态、培养学习习惯
杨菊红、陈燕老师教学活动有组织、有要求、有评价,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能比较踏实、投入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恰当地进行评价和修正。
2、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杨菊红老师训练学生思维有方法、扎实,并能及时反馈、评价和鼓励,学生能找到学习方法、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及表达能力有一定提高。陈燕老师、注重引导和训练学生提问题,学生敢问、会问。孙永全注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懂教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学科教育:教师都能较好地将学科教育与德育有效结合。
二、存在问题
1、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
孙秀翠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要求不够明确、针对难点理解算理的思维训练思路不够清晰;李凌峰的体育课对广播操的教学不到位,对手形、胳膊等无要求和标准;杨菊红对难点的提升和强化不够;陈燕过于注重强化对“等底等高”的理解体会,造成新授环节时间过长;孙永全信息课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面小。
2、无情境创设或情境利用不好
李凌峰、孙永全无情境创设;陈燕的情境很好,但教师利用不好,未达到激发兴趣、引发探究欲望的作用。
3、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好
陈燕、孙永全老师的问题过多、过碎,思维含量小,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另外教师的语言太多,替代比较严重,应引导学生表达和总结。
孙秀翠、李凌峰的驾驭课堂和应变能力不强,组织调控课堂、激发兴趣的手段欠缺,引导提升抓不住时机、高度不够,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格,反馈、评价不到位,因此无法吸引学生,致使课堂比较松散、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面小。
4、学生听课状态和习惯有待加强。
孙永全的信息课学生都能做到认真听课,但课堂气氛不够轻松愉快,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被动接受知识。孙秀翠和李凌峰的课堂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溜号现象严重,学习状态不紧张。
2012.3.26
第二篇:评优拉练课活动小结
评优课拉练活动小结
随着评优课的结束,本学期青年教师评优课拉练活动即将落下帷幕。我校四个学科的老师参加了校级评优课,共作课七节。虽是青年教师,我们也在青涩中闻到了成熟的味道,学科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造就了一次多彩的拉练活动,现将本次活动做以小结:
1、领导重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从校长到主任,认真策划,提出具体要求。为保证公平公正,校长特别强调,不允许任何人对上课教师进行指导,完全让青年教师独立备课。
2、老师成长快。从我校参赛的老师看,课上的扎实、真实、成熟,老师们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提高了,对教材理解的透彻、到位,教学设计合理、有创意,教学效果好,显现了良好的基本功。每位教师都得到了展示自我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机会。
3、老师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在参加评优课的过程中,老师们认真准备、精益求精、反复推敲、反复试讲、不怕苦、不怕累,经历了身体与心理上的磨炼。
4、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并存。在准备评优的过程中,各位青年教师之间都是竞争者,但是没有因为这个失去合作。材料的准备、学生的安排、课件的制作,都能体现团结合作。可谓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
关于课例,这里就不具体阐述,评委已经按标准赋分,相关主任会对每节课一对一的分析指导。
就这次活动,对青年教师提出了几点希望:
1、这次评优课活动,虽然我们进步很大,但你们的师傅、组长相比还有差距,希望老师们平时多学习、多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加文化底蕴,加速个人成长。
2、在理解教材上下工夫,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找到合情合理的教法,这样才能省时省力,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3、关注课堂生成。生成教学是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进行的。生成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师生、生生通过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思想,提高彼此的智慧,达到彼此的共识、共享。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要抓住文本解读,抓住学生探究的过程,抓住师生、生生对话的过程,抓住我们所处的情景,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使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4、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要站在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同时也为学校赢得荣誉的角度去看待、去参与各项教研活动。
总之,评优课结束了,我们的思考不会停止,我们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争取使每位教师的每节课都上的“真实、扎实、充实”。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提升我们的专业化发展。
第三篇:拉练课总结
成长 成熟 成就
—— 拉练课总结
为期两周的拉练课已圆满结束。期期拉练课,风采各不同。即反映出我们团结中心校教师的教研精神,又展示出每位教师独具的教学风格,从中也看出了全体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状态和各个班级的特色培养。真是:风格各异课成形,网上研讨收获丰。
本次拉练课共有22节课。其中语文节。数学节。我一共聆听了10节,但在工作室中看了全部的设计和反思,听后、观后想用以下三个关键词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成长、成熟、成就。
一、成长
教师专业技能在成长。最突出的是板书技能和朗读技能的有效运用和体现。
先说板书技能,自2008年我校开展岗位练兵以来,一直注重粉笔字的书写训练。全体教 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姜书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进步显著,在本次拉练课中尤其突出。老教师的书写可谓有型有款、潇洒自如,新教师那叫一个大方流畅、有模有样。看得我们心里美滋滋的!再看到学生跟着认真书写的模样和练习本上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铅笔和钢笔字我们更是难掩内心的激动!刘德民老主任说:抓啥有啥。我们很庆幸抓住了教学的根!再说朗读技能。朗读教学一直以来就是困扰我校教师多年的问题。以前的拉练课上很难听到教师声情并茂、大胆自信的范读、引读,而在本次拉练课中,教师的朗读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有范读、领读、教读、引读、对读等,更有行之有效的指导读。我们的语文课堂,“民”腔“民”味少了很多,甚至在有的班级已经消失,取而代之是字正腔圆、甜美的朗读声。这说明大家在平时教学中的尝试、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张开嘴,学生才能张开嘴;只有大胆自信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更大胆、自信、有个性的学生。
二、成熟
最近几年我校的师资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用“更新换代”这个词来形容,班任年轻化、教学年轻化,这对我校教育教学起到了一个不小的推动作用。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却是她(他)们用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付出换来的。因为在这16位班任和6位科任中,真正毕业于中师然后从事于小学教学的只有5人;有8人毕业于大专,并且其中有7人是最近一年或两三年才从事教育工作的;还有9人是其他专业(美术、音乐、幼师、中专)毕业的。经过近几年的培训和历练,实践证明:无论中师、中专、大专、大学,只要用“心”,只要“钻”心,只要有“爱”心,都能做一名好老师,一名非常优秀的好老师!在我们这些老师中就不乏这样的优秀代表!而有的老师只是在教龄、经验、技巧、钻研和学识上还欠缺那么一点点。但在这次拉练课中让我明显的感觉到他(她)们的课堂教学趋于成熟。她(他)们的教学设计更精益求精,课堂驾驭能力越来越强,课后反思越来越精准,课后研讨更有实效。
三、成就
可能我用这个词有点夸大其辞,但对于“团结中心校”这个偏远的乡镇中心校来说;对 于这所被别人多年来评价为“薄弱学校”的我们来说,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因为我们的师生确实在成长,而且在成长中取得了“成就”。特别是在前不久双城市进修校组织的“乡镇学校数学教师素养大赛”中,我们的五位选手荣获了特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们的“语文团队”还被哈尔滨市教研院评为了‘优秀团队’这些都说明了我们在‘立足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成就”!即使没有手捧证书和奖杯的教师,就在这三年的拉练过程中,经历了磨练、经历了考验、经历了无数大家在一起研讨的日子,对于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历练、成长和提高,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讲更是一个成就。
有句话说的好:精彩的教研造就教师的精彩,平庸的教研造成教师的平庸。我喜欢看到教师们的精彩!团结中心校会因她(他)们的精彩而精彩!
第四篇:思品课有效教学研究小结
思品课有效教学研究小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我校自2009年9月始,也承担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任务。下面,本人就将自己一年来的工作经历作个小结。不妥之处,肯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初始环节,也是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教学准备环节充分有效,课堂教学与课后训练辅导就有了依据和保障。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是与下列问题的有效解决息息相关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和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达成最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唯一目的,也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不去思考和分析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只凭想当然或机械地套用现成教学目标的做法是造成教学低效的最根本的原因。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情墒状况,以及个性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最终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案。可见,提高教学准备环节的有效性应注意做到: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所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据此来确定科学、准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与增强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意识不仅不矛盾,而且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做到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作为教师,只有牢固地树立了“效益”观念,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标准》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才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全面分析了解学生已具备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确定主要的教学行为策略。
3)根据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要求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并且时效性强的资料进行教学。
4)要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教师还要重视教学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强调自主阅读、超前预习、及时复习、规范作业、积极思考等好习惯的培养,真正让学生想学习,会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背离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从宏观上规定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总目标以及各个年段的教学目标,而对于中观层面的单元教学和微观上的课时目标并没有明确规定,而我们的日常教学除了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总目标外,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中观层面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微观层面的课时教学目标。只有制定出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并让所有教学行为都能依据教学目标来进行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才算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反之,教学目标制定的不清晰、不准确,不符合学生认知实际,无论采用怎样的 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其结果总是失败的。可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就是教学目标制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水平,既不能降低,也不要拔高。
2)制定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需要,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优化教学设计,就是要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对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度、活动组织、重点突破、巩固练习等教学环节做出科学的安排,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通过科学的教学活动设计,最终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领悟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学会通过网络、图书、报刊等收集资料,从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识的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振兴中华,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优化教学设计,达成有效教学,反对课堂教学过分追求形式,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落实的教学行为。有的教师只追求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形似”,而不去深入思考与探究这些要求背后所蕴含的本质规律,造成课堂表面上热闹,而教学目标常常难以落实到位。
可见,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灵魂在于使教学活动的形式服从于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注意做到:
1)明确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在经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自主、自立、自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就是说,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最终目的在于达成教学目标,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2)教学活动设计要注意体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坚持做到科学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3)教学活动设计还要考虑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努力做到课堂教学同时事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社会科学学习领域其他学科教育相互支撑;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其他德育渠道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四.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其本身并不存在优劣之分。然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灵活运用却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例如,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这一框的教学中,有的老师运用了讨论法,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图书等收集了有关“台湾的历史”、“两岸交流与合作”等资料,老师整理《反分裂国家法》等内容,在课堂上对“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了解了台湾历史和现实状况,明确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明确了“我国政府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器”的原因,增强了反对“台独”分裂行径,维护国家主权、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也有的老师根据自己的特点运用了讲授法,生动清晰地讲述了台湾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最后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首诗,老师动情的朗诵把学生带入一个情感的世界,学生深深地沉浸在两岸同胞因历史和人为原因不能团聚的悲凉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对企图分裂祖国的“台独”行径产生了声讨之情,也同样达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可见,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学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学科性质和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式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
五.恰当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从录音、录像、投影、实物展示到PPT展示、动画制作到网络平台,从总体上来说,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使教学内容得到了有效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我们也发现,不顾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滥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并且有蔓延的趋势,似乎不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就是过时落后并且无效的教学。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是否是有效教学并不在于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手段,而在于选择的教学手段是否“合适”,如果教学手段适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实际,有助于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反之,则是无效教学。例如,在《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教学中,一位老师只选用了几张简单的漫画,几乎用了最“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了讲授法和讨论法,却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位老师结合几幅漫画,生动地讲了“印度人吃饼”“秃头效应”的例子,让学生讨论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并且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后又例举了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文名句让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其间教师还对讨论和分析中出现的错误和“闪光点”进行了恰如其分的点评,整堂课节奏明快、轻松自然,学生通过讨论既明确了哲学原理,又提高了用所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典型的有效教学。而另一位老师却采用了全程PPT的教学手段,按部就班地从量变质量的含义讲起,一直到课堂练习和小结,其中虽然也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分组讨论,但囿于已形成的PPT案例,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新的“思想火花”,教师没有因势利导地把问题引向深入,也没有进行适当的鼓励与评价,而是采用了回避的方式,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枯燥,教师紧张机械,学生昏昏欲睡,很明显是低效的教学。
可见,对于教学手段的运用,一定要正确和深入理解先进技术手段的优点及局限性,牢牢把握有效教学的精神实质,真正认识到教学手段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坚决克服技术和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具体操作方面,要注意做到:
1)贴近教材。多媒体课件使用上必须注意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材的贴近,需要与教材的科学性相结合,切忌随心所欲、牵强附会,撇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教材内容服务的目的。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传统教学需要补充什么,真正从教学实际出发,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挥最大优势。
2)注意控制好课堂容量。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现代教育手段具有有效增加课堂容量的优点,但也要注意坚持“适度性原则”,因为一味地追求课堂的超大容量,往往会形成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轰炸”,使大量的信息带有强制性地进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空间和时间,这也不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是一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新型的“填鸭式”教学。
3)坚持化繁为简原则。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应该化繁为简,课堂上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问题没有必要做成三维动画,一张图片能表达,一个例子就能够说明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出示大量重复性的资料,课本上已经有的资料要充分利用,不要再重新制作,总之,不该用时就不用,该少用时不多用,这才符合教学实际。
六.坚持有的放矢,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课后辅导是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有效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提高教学辅导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课堂教学作为集体教学行为,无论如何设计,都很难达到关注到每个学生及每个发展细节,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之余进行课后辅导,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后辅导重点要解决的是学生个性发展与补缺补差的问题,因此,衡量课后辅导的有效性,标准就在于能否通过课后辅导使个别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和基本达到大多数学生的平均水平,以及学生的个性特长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与发挥。因此,课后辅导重在因为制宜,分类分层。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所反馈出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确定需要进行课后辅导的对象及内容,认真细致地研究辅导对象与班级平均水平的差异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辅导计划,行之有效地进行辅导。
可见,要真正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做到:
1)密切注重课堂教学的反馈情况,避免进行重复教育。教师要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所反馈出的问题,针对问题来设计规划课后辅导的策略方案,补差提优,发展个性,避免把课堂教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以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2)注意课后辅导的形成性测试。课后辅导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活动,而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弃,是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环节,因此,课后辅导是否完成了预期的辅导任务,也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成性测试来进行检测与调控。
总之,有效教学并非一套普通的教学技巧,也不是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需要每一位老师全面、深刻地把握其精神实质,自觉地运用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节中去。
第五篇:双有效教学拉练活动感想
参加“双有效教学”拉练感想
2011-11-24
11月22-23日,区教研室组织开展“双有效教学”拉练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为校际之间和老师之间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思考的宽广平台。我校先后共派出教师32人次,参加活动的教师涉及到全部学科和三个年级,校长和主管领导全程参与,其他中层领导分别参加。通过参加这项活动,感觉我校领导教师受益匪浅。
一、有感于团队的精神状态
这三所学校不管是领导还是教师,态度非常认真,呈现给大家的是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从教研活动和课堂中不难发现常规状态下浓厚的教研氛围和老师们溢于言表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来自于老师们发自心底的内驱力,老师们忙碌着并快乐的享受教育人生。
二、有感于精彩高效的课堂
听课的老师一致反映课堂精彩,师生轻松,教学情境营造的好,课堂很厚实。这都得益于老师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实现高效的前提。一直以来我校也致力于高效课堂的研究和探索,相比之下还存在好多差距。
三、有感于各具特色的教研活动
三所学校展示的教研活动形式大同小异,但各具特色。实验学校的教研活动站位较高,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是在母课题的统领下分解出子课题作为教研专题,并且呈现层层递进式的研讨;银丰学校和南孙学校更注重细节的研究,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惑。这些都为我校的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总之,高效课堂的决定因素是教师,而教师科学的思想理念是教师行为的指南。如果教师关注的是生命,那么他的课堂是有思想的课堂;如果教师关注的是分数,那么他的课堂是缺乏生命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