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育小结
在素质教育形形式下,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校致力于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历了高效课堂系列课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经验。2010年初,经教育局领导推荐和多次学习培训,我们对“有效教育”这一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它是思想体系、理论体系、操作体系都非常科学完整实效性很强的的教育教学理论,它有自己的一套具体高效的操作办法,它在“课型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备课方式”、“教研活动的方式”、“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教学管理的方法”等有关教育教学活动的所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并给出了灵活多变的具体操作框架,我们认识到“有效教育”将是素质教育形势下最为高效、操作性最强的教学操作体系。因此,我校致力于开展“有效教育”课堂研究。
我们也不是完全放弃我们已有的经验和成果,而是抱着一种学习与借鉴的想法进行接收与改进,争取找到适合我校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我们首先对“要素组合”、“平台互动”、“哲学方式”、“三元方式”四种课型进行了专题研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研究计划,分工合作,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听评课研讨。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有效教育”教学方式不能只就一个方面进行孤立研究,课型方式的改进必须依赖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教师的教研活动方式的改进,学生没有形成有效地学习方式,课型方式只能是一些花架子,没有有效地教研活动做辅助,教师对课堂的把握也只能是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就打破了我们以往的固有思维模式,进行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重点培训,同时改进了教师们教研活动的方法。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培训方面,我们进行了“五项基础”、“五个防范”、“五个控制”“五个速度”等方面的有效培训。在教师们的教研活动方面,通过孟教授指点,我们把老师们组成若干“团队”进行了“原理结构性团队”训练、“目标导向性团队”训练、“项目结构性团队”训练、“学科结构性团队”训练。使老师们学会了团队合作进行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在此期间我们也进行了几次“有效教育”的培训学习,听取了孟教授的报告,观看了许多外省市地区及兄弟学校的教学改革视频,也多次派教师到部分实验学校去观摩学习,还选派了老师到甘肃去讲课,进行了课堂交流。我们学校还承办了两次“有效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孟教授亲临现场进行了调研指导,部分老师得到了孟教授的高度评价。
今年暑假,我们精选出20多位青年教师会同另外两处学校进行了封闭式强化训练。孟教授做了培训报告,并进行了多种教研活动方式的培训,这次培训使老师们“团队教研”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今年9月份,包括我校在内的三处参与试验的学校将在我区承办全国“有效教育”观摩研讨活动,届时我校将选派若干优秀教师提供观摩课,并展示我们的“团队教研活动”水平,汇报我们的研究成果。
第二篇:“eepo-有效教育”阶段性小结
“有效教育”改革春风来学习方式训练见成效
——“有效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教师阶段性小结
2013年,秀峰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我们有幸沐浴在“有效教育”课堂改革的春风里,已经渐渐感受到她给我们的课堂带来的转变。
作为一名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有效教育”学习方式的训练中不断前行。下面我以学生的团队合作训练为例谈谈我的感受。刚开始训练时有很多不习惯,经常因为训练而完成不了原本一节课所设计的内容。老师与学生在新教学模式下也需要时间去磨合。面对困难,我仍然继续实践着。终于,训练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团队组建好后,学生各司其职,不必再为谁做什么而争论不休,学生能安静并快速地开始合作,比以前节省了不少时间,而且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合作完成后,让所有组员上台汇报,实现了团队成果的共享,学生的自信心也增长了不少。学生的合作参与率由之前的47.6%上升到现在的85.5%,学生的主动学习率由21.5%上升到了41.2%,一节课的生生互动次数从2-3次增加到了7-8次。可见,只要我们坚持训练下去,学生的学习方式必将得到改进,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在实践中我也遇到一些困难,使用新模式备课,既要对新课改理论有充分的理解,又要吃透教材,还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我作为经验不太丰富的青年教师,用新模式备一节课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如何把新备课方式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并高效备课呢?
桂林市琴潭实验学校
李光武
2013.11.28
第三篇:有效课堂小结
英语组有效课堂小结
本学期学校提出来有效课堂的教学方向,开学初期本组制定了一些符合学校及师生实际情况的活动计划,无论是组内活动还是学生的活动,目的都是为了好的开展有效课堂!
开学初期,组内活动提出了有效课堂的方向,要求组内的老师们在结合以往备课的教案基础上,有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地对各个年级的教材进行有效分析,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在随后的集体备课中,大家集思广益给主讲教师卢思怿提出一些建议,要求这节课一定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为了上课而表演!大家结合英语教学特点和教学步骤,在主讲人的说课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有效地方法。这堂课之后也取得了一定的好评,整堂课上学生和教师积极配合,利用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实施了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实现了有效教学和课堂。
本学期除了听校内的一些公开课之外,为了更好的提高和改善学习,我们在组内观看了获奖的英语教学观摩课,从别人的课堂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他人的教学方法中学习改善,从而更好地实现我们组的有效课堂主题方向。一堂好的英语课,除了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还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此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更好地表达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主题,为了更好地有效教学,我们本学期还在组内组织了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学习,每位老师都积极学习,更好地利用学校提供的教
学条件,更好地实现有效课堂。
在一系列为了实现有效课堂的活动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我们的教学主体,学生。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我们本学期还组织了单词速记比赛,在那样的集体参与的氛围下,每位同学都表现得很积极,无论多少起码让每个孩子都参与了!
有效课堂的实施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尤其是在我校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教学情况下,本学期我组在有效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当然也发现了自身一些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有效课堂的实施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从而使这个有效课堂的主题更鲜明更实际。
第四篇:有效教育
“有效教育”是由中央教科所特聘研究员孟兆彬教授创建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是通过组织和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因素(环节),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有效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其中:
一、“听”: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既倾听老师讲的,也强化生生互听。提醒教师备课时反思:
(一)教师讲(教授)的内容与方法、质量如何;
(二)学生能否听的进去,是否理解?
二、“看”: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具体指学生在一节课中,看到的教师创设的视觉情境,如:图像、视频、板书、教具、教学示范,以及教师的表情等所传递的可视信息等。提醒教师备课时反思:
(一)教师提供的素材内容的选择是否适当,质量如何,展示的方法与途径?
(二)学生能否看得懂,是否有教学价值。
三、“想”:指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想”,要有深度、有广度、有个性。这种思考与探究是基于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所产生的。“想”是学生实现质变的转折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提醒教师备课时反思:
(一)教师提供的素材内容所创设的问题情景能否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
(二)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层次与价值。
四、“讲”:指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讲清所要表达的意思,对同桌讲,对小组成员讲,对全班同学讲。它可以是对于教师提出问题的回答,也可以是在听到看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之后质疑的提问,还可以是经过思考与探究之后的感悟等。它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反馈。提醒教师备课时反思:
(一)学生所讲内容的层次与质量?
(二)学生讲的深度与价值,参与态度与情感?
五、“做”:指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具体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作业练习,是课堂教学的落实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课堂教学的质量。美术教学中的“做”不仅包括绘画、手工以及诸多的可操作的美术学习内容,甚至表演、交流和展示等都可纳入“做”的范畴。提醒教师备课时反思:
(一)教师所布置“做”的内容的价值与层次?
(二)学生做的兴趣与质量?
六、“动”:是指整节课中学生较为活跃的教学时段。既包括心动、手动、口动,也包含主动、被动,还含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提醒教师备课时反思:
(一)学生的心动、手动、口动是否主动、生动?
(二)有没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四)能否做到“动中有静”不盲从,有组织,有条理,忙而不乱。
七、“静”:是指整节课中学生较为冷静的教学时段。提醒教师备课时反思:
(一)看师生能否冷静的分析问题、用科学的态度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二)“静”不是死水一潭,是否做到“静中有动”在静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究。
“动”与“静”作为一对矛盾的集合体,在课堂教学中交互出现,互为补充。“动”与“静”转换适当。“动”要达到调节情绪、互相交流、合作提高的目的。“静”也并并非死水一潭。该静要静,当动则动。
总之:上述七个教学环节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体现了整节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仅仅顾及其中几个环节,不做整体分析研究,往往会顾此失彼。应在整个课堂教学大目标下整体把握,由单独的七个环节的改进提高,到正确调整好七环节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
“新一轮课程改革宣告失败……”这是我在EEPO课改培训中听到的消息,心中很有些遗憾。就我自身的经历而言,可以说,我就是在上一轮课改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就真的要这样去否定上一轮的课程改革吗?上一轮课改的核心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确让包括我在内的一大部分教师更新了观念、明确了目标。这应该是上一轮课改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承认上一轮课改是有其可取之处的。而今为什么把其推翻,而以EEPO有效教育取而代之呢,我进行了思考与比较。
1、教改的思想不一样。新课改过于理想化,过多否定了我们的传统教育,觉得“自家门前的不是风景”,过于推崇西方教育,脱离了我国的实际情况。EEPO的基本观点则是:把西方最擅长的个性、创造性与东方尤其是中国最擅长的知识性结合起来,并使之大众化。把博取众家之长的发展观发挥得淋漓尽致。
2、推广的渠道不一样。新课改走的是从城市向农村推进的道路,先从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开始,结果发现很多东西倒了农村却实行不了:如教材、以及对师资的要求等等。而EEPO走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0%的农村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可以说解决了农村教育问题就是解决了全国的教育问题,而我们孟昭彬教授恰好就选用了这样一条实用主义的道路。
3、对教师成长的关注不一样。新课改在这方面确实采用了很大的力度对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进行了培训,有国家级的万名骨干教师培训的园丁工程,依次下来还有省级、市级、区级的骨干教师培训,为什么教师的成长参差不齐呢?究其原因,其培训主要注重在理论的培训,少有实践的培训,操作性不强,导致许多教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而EEPO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教学体系,它涵盖了武大教育猜想所组成的理论范畴、八大技术方式所组成的操作范畴以及四大方法范畴,对课型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乃至备课听课记录方式都有详尽的指导和培训,让受训教师心中有数。
4、领导者的心态不一样。可以看到新课改中有些学校领导只是抱着通过教改做出学校特色以达到学校的“宣传”效应。而参与课改的教师,从课题的选择到开题论证从课题计划的制定到课题真正的展开,这应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学期甚至一个月、几天就能出来一个论文,可见教育的急功近利,这能做好学问做好课改吗?而在EEPO教改中,我们的创建人孟教授率先垂范,提出要善于放下我们的姿态,虚心向世界优秀文化学习,融贯东西方,优选其方法,形成方法和方法论群体。并从边远地区做起,从小地方做起,在长时间的实验过程中做到既大胆试验又进行及时调整,不断对过程进行优化,并把此轮改革实验时间定为二十年,可见其不急功近利的科学态度,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从以上四点的比较,读者不难看出,两种改革相比,我推崇的是EEPO方式,可以说其弥补了上一轮课改的不足,解决了上一轮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以往教改失败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多少年来,高考这根指挥棒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教改的命运,我们期待着更适合学生发展更适合时代需要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的出现。
第五篇:“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学年”工作阶段小结
2011年“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学年”
工作阶段小结
乌鲁木齐市93小
2011-10-
31乌鲁木齐市93小2011年“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学年”工作阶段小结
历时半年多,我校紧紧围绕区校方案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对开展
工作情况小结:
一、围绕指导思想进行了宏观管理
93小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强化教育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力度,积推进教学管理应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等建设,加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应用,全面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做出积极的努力。
二、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方案及要求
1、制定了2011—2012学年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方案。
2、完善了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的信息化管理、设备使用要求。
①每一位教师每学年应用信息技术上课不少于8节;
②学校每学年拍摄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展教学优质实录课不少于3节; ③每学年举办一次优质课件竞赛活动,评出优质实录课、课件进行公开展示和推荐参与市、区级以上比赛。
④所有课件、课堂实录由学校刻录成光盘保存,并存储于校园网资源库服务器以备随时调阅查看。
三、充实了信息化教育资源库的内容
平台涵盖的内容根据实际和后续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宽内容。本学年将两基指标作为分类项,为两基复验做准备,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无纸化办公降低的纸张成本,减轻了相关负责人的工作量,方便了检查人的直观浏览;
还增设了相应检查验收的栏目,形成了某一内容的资源体系。
四、提升了教师应有信息的技能和水平
1、学校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应有的校本培训,培训工作的主落点三个方面一是基于问题,二是基于需要,三是基于实际确定培训内容,由学校电教组组长李发利和组员希爱力老师根据专长分类培训,对教师的培训主要有: ①数码照相机的使用—与两基设备配备结合②制作了数码相片册—与校园文化、家长学校和教师基本各培训考核相结合。
③电子教案如何规范上传——与信息化办公需要相结合④平台改版的培训——与教师更便捷的工作结合⑤目标如何建档培训——与规范化操作结合目前学校100%的教师能够比较熟练地应有网络平台,并在应有中找到了平台的可利用价值。
2、信息技术组教师技能的熟练为教师提供服务,电教李发利老师将优秀课例、空中课堂实录等资源录入平台中,让大家享受到分享的快乐!
五、推动了学校网络文化的建设
学校在原有外网(重宣传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内网资源,目前我校有三个内网资源①数字校园平台②FTP③数码相片册,不同的内网资源有不同的功能。
1、FTP便于集中性的文档归整,给教师个人储存资料提供便利。
2、数码相片册将平时各项活动采用电子照片的形式,按照时间活动主题设置图片栏目,便于照片的随机搜索和调用,极大方便了图片,此项工作李发利老师独立完成。
3、数字校园平台是93小全体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内网,分为五大板块一是常规管理 二是A5管理与质量三是教学设计 四室视频录像资料五是课件资源常规管理中的公示,周安排、教师作业、考核等栏目让学校公用信息被教师及时了解;A5管理与质量按照两基C级指标建立目录,让每位教师在使用中逐步领会A5指标体系的内容,并潜意识作用于行为中;教学设计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资源库;后两项是后续不断完善的方面。
六、后续发展方向
1、教案资源归整
2、课件资源规范化操作
3、继续加强信息化应有的校本培训
4、加大网络教研的力度
5、发挥内外网的最大效益
6、加大信技人员技术培训的力度,能够及时解决校内的网络问题。
七、对硬件投入的需求
1、多媒体进课堂受电脑老化的影响不能实现(现教室配备的电脑是2001年淘汰的旧机,李发利老师废物再利用已用三年,三年中,教师使用频次高,目前90%的电脑不能够使用)建议进24条教室内部电脑。
2、生源地增加,外聘教师增加,教师电脑缺8台。
3、三楼机房的电脑由于分批进入,时间长的电脑已不能够满足学生人手一机的需求,需要配备15台电脑。
4、电脑实现室室通,人人通,集中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网络运行的速度降低,不能高效运作,无形中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建议配备服务器一部。
5、六年级信技教材中涉及机器人的内容,建议投入成本建立机器人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