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教研组活动引领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反思
以教研组活动引领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反思 【摘要】
绘本阅读活动,对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具有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和意义。然而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对早期阅读的认识不深入、了解不全面,往往会陷入以往看图讲述式教学的误区,甚至在组织过程中存在困惑。那么,如何科学地、更有效地开展绘本阅读是我们这次研讨活动的目的、意义所在。因此我们依托《奕阳分享阅读》绘本教材,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集体研讨、小组互动等形式,在教研组中设计、在课堂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用这样的的方法来摸索绘本阅读教学的思路。通过教研活动的实践和反思,可以说既解决了我们教学中的困惑,又使我们得到了成长。
【关键词】
教研组、绘本阅读、实践、反思
一、我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设计
绘本阅读就是让儿童快乐阅读、在阅读中获得快乐,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孩子从小喜欢阅读,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我园的绘本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全体教师来说还比较生疏,而绘本阅读教学与以往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看图讲述又有点类似,往往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以传统的看图讲述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不会有效利用幼儿人手一册的绘本读物。而每个孩子的个体是具有差异的,他们原有的阅读经验(比如个别幼儿已经能认字)、学习方式、关注的兴趣点各不相同、连贯语言的发展差异等等,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善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阅读材料,以提问的方式巧妙地启发幼儿看懂绘本,从阅读单幅画面逐步增加到阅读多幅画面,引领孩子走进绘本,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去观察、讨论、想象、讲述等,从而获得自主的阅读能力。
本学期,我们以有效的教研活动为依托,尝试着从本园的实际、从教师。
即使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听完老师的阅读要求,也依然是读得很好。孩子阅读大致有三种情况:一部分孩子拿到图书就直接看图,有的孩子认识一些字就边看图边看旁边的文字,有个别孩子似乎对文字更感兴趣,读完一段文字,再看对应的图,从孩子们脸上的表情来看,个个是余兴未尽„„
第一环节结束记下了问题:“自主阅读环节幼儿读什么?教师如何指导?” 片段二:
看屠老师的教案第二步是引导幼儿阅读,是严格按照阅读活动的各大环节进行的,屠老师将一本准备好的彩色大图书拿了出来,孩子们立刻被这大了十几倍的图书给吸引了,在屠老师的指引下,孩子们看着大图书上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起来,孩子们觉得非常有意思,都读的很认真。
看到这里我有些不解和疑惑,孩子们认识这些字吗?屠老师的教案上是写着“师幼一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阅读。”这个一一对应的方法就是一字一字对应指读吗?马上记下了此时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阅读环节,阅读方法是指手口眼协调一一指读吗?一一对应的方法就是一字一字指读吗? 片段三:
通过师幼共同阅读理解作品后,屠老师又让幼儿再次阅读,这次阅读之前老师还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幼儿边看边思考。孩子们纷纷拿起图书又开始看了起来,这一次孩子们似乎没有第一次读和刚才老师指读时兴致那么高了,一些早就读懂了故事的孩子也就开始翻看起其它页的故事来,至于老师前面提到的问题似乎也忘记了。
我关注着孩子们的表现,并分析起孩子的原因。为什么孩子们会出现这种表现?孩子们对故事的阅读兴趣降低是因为老师的引导和提问没有挑战性了?这一环节老师提的问题是围绕阅读重点吗?这里的阅读重点是什么呢?什么是阅读重点?这个问题我需要得到同伴的互助,看完屠老师的这一环节组织,看到孩子们的表现和变化,我更想了解这个问题。片段四:
阅读后教师采用了分组的形式让孩子们派代表回答所提的问题,孩子们很快的归纳出了,但是在解释“嘲笑”一词时理解的不够,所以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现时,就表现不了了。因此在归纳阅读内容环节,屠老师用一句话:“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头跳芭蕾舞的牛,回家后将有趣的牛画下来。”小结和归纳了本次活动。
归纳阅读内容是指归纳什么呢?围绕阅读重点就是引导幼儿迁移经验,归纳阅读内容就是教师用一句话结束活动吗?前一环节阅读重点是不是就是故事的中心内容?归纳阅读内容是不是就是故事中心思想呢?我思考着一连串的问题。
(二)研讨中对各问题的认识
通过观摩课例进一步了解了绘本阅读的组织与指导,同时也在课例中及时记录自己关于绘本阅读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具体问题,我的思考和问题更加具体和深入,不是停留在一个大的问题——绘本阅读活动怎样组织?而是具体到了每一环节的组织,问题也不是停留在考虑这一环节怎样做,而是在考虑教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会更好? 1.“幼儿自主阅读环节幼儿读什么?教师如何指导?”
讨论:对“幼儿自主阅读环节读什么?教师如何指导?”问题老师们产生了两个观点:一方认为直接告诉孩子读的内容和阅读的要求,引导孩子先读图,再读文。另一方认为不告诉孩子阅读内容,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读,可以读图、读文,图文结合的方式,每个孩子理解和阅读程度不一样,阅读的能力也不一样,孩子可以以自己的方式阅读理解。
思考:幼儿自主阅读环节教师应该是要让幼儿明确读什么,最重要是落实到教师如何指导。解决这一问题是否先思考“幼儿自主阅读环节的目的”?
认识:显然在这一环节目的是要让孩子读故事内容,明白读的要求。教师的具体指导方法可以是不直接告诉孩子阅读内容,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读会更好,让孩子自主以读图、读文,图文结合的方式读都可,就像屠老师这样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阅读要求的交待也可以视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程度和年龄特点而定。2.教师引导幼儿的阅读方法是指手口眼协调一一指读吗?一一对应的方法就是一字一字指读吗?
讨论:问题一提出,老师们一致认为,阅读方法不是指手口眼协调一一指读,而是指图文对应的阅读,了解图文转换关系,还包括了解页码、图码、段序号作用等。
认识:绘本阅读活动不是让孩子掌握一字一字指读文字和认读这些文字,而是让幼儿了解作品图文对应及相互转换的关系,让孩子知道阅读方法,图上没有的和看不懂的可以借助文字,不认识文字可以借助图来读懂。所以掌握图文对应阅读的方法,了解页码、图码、段序号等作用是引导幼儿阅读环节的目的。
3.师幼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阅读重点是指什么?
讨论:阅读重点是什么?是大家共同困惑的问题,一方认为:阅读重点是指阅读作品的重点内容、中心内容;另一观点认为,阅读重点应该是该活动的活动重点。思考:两个观点似乎都正确,如果说阅读重点就是活动重点,那活动重点就是阅读重点吗? 显然不是等同关系。
认识:阅读重点很多时候就是指作品的重点内容。作品的重点内容其实一般也就是我们一个活动的重点,但是这个活动中屠老师对活动重点的把握不够准确,致使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这一环节没有达到帮助幼儿深入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目的。
阅读重点和活动重点两个不是等同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绘本阅读的活动重点不仅包括阅读内容,还包括阅读习惯、方法,因此,阅读重点通常是我们活动重点的部分,该环节的目的达到了,孩子阅读的兴趣也会始终保持,同时也能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4.归纳阅读内容,是指归纳什么? 讨论:从课例中看到教师对归纳阅读重点把握得很不准。归纳阅读重点,讨论中有两个观点:一方面认为,归纳阅读内容就是归纳作品的内容,提炼作品的中心思想;另一方面认为,归纳阅读内容就是引导幼儿迁移拓展生活经验,还包括对作品理解基础上的迁移和拓展。思考:归纳阅读重点这一环节目的是干什么是首先需要考虑的。
认识:归纳阅读内容目的是帮助幼儿巩固和消化所学内容,在理解基础上,对作品的中心思想或内容进行提炼或总结。既可以是提炼作品的中心思想,又可以是作品理解基础上的迁移和拓展。归纳阅读内容环节就是围绕阅读重点进行活动这一环节的延伸和提升。【教研后的认识与反思】
通过互助和讨论使我对绘本阅读的组织与指导不只停留在每一环节怎样做上,而是深入到讨论每一环节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通过观摩和讨论,使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步提高,我的思考和认识也在逐步加深。
第二篇:绘本教学 反思
绘本教学,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挑战。“绘本到底怎么读?”“绘本到底怎么教?”这两个问题很久以来就在我脑中盘旋。作为一线老师,我们给孩子们推荐许多绘本书目,但自己却并不太知道,绘本到底应该怎样来读,家长们更是把它作为识字的一个工具,难以发挥绘本阅读应有的功用。本次教研活动,我选择上一堂绘本教学的课,想借此机会提升自己对绘本的认识,也借此机会与各位老师探讨绘本教学的方法。
经过几次不成功的试讲,我和教研组的老师们渐渐感受到:绘本教学的关键是是否能带领孩子进入绘本所描述的情景中去,让孩子拥有一些新的体验,而不是以提问题的方式来督促孩子学会里面的内容。教师对绘本阅读的引导不是让孩子去学会什么,而是让孩子去感受什么,体验什么。儿童应该在这样的体验中才能不断地认知自身和周围世界的关系,进而进行有意义的思考和建构。
对于儿童来说,阅读本身的兴趣所在就是让他们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而在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画面和文字带给孩子的形象是孩子能够维持兴趣阅读下去的理由。文字和画面是静止的,死的,但是当我们能够唤醒孩子那种潜在想像力的时候,文字和画面就活了。这样,孩子在文字和图画中,不断地去想像,去创造形象,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不断提升,孩子的体验得到了丰富。
“感受、体验、唤醒”这三个关键词成为了我本次教学的明灯。我紧紧围绕他们设计了我的教学环节。我一开始就努力地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到故事当中去,让他们猜猜后面的故事情节、演演故事里的角色,说说角色心里的想法等等。孩子们沉浸在故事中,觉得自己就是故事中的狐狸、青蛙,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积极思考,乐于表达。这样读绘本读得情趣盎然,从他们投入的表演、专注的表情、快乐的笑声中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样的绘本阅读,这种愉悦的阅读体验会沉积在心中,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成为孩子们后续阅读的一股强大力量。
当然,绘本阅读课也是语文课,也应该承载语文教学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孩子们学习讲故事,并习得简单的方法:让画面动起来,把静止的图画变成动画片,听出画里的声音,故事才能讲得有声有色,这样的方法,从头到尾我都在引导孩子们进行揣摩、练习和运用,孩子们的表达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我很喜欢一种提法,就是“无压力阅读”,对于绘本阅读来说,更应该是无压力的、快乐的。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绘本的阅读才会是分享的、体验的。只有这样,我们的绘本教学才能让孩子越来越喜欢。
以上即是我本次教研过程的点滴感受,期待各位老师的碰撞与交流。
第三篇:绘本教学反思
绘本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想在绘本阅读,语言表达训练和低年级写作之间找到一条有机整合的方法。
绘本,原意图画书。但事实上,绘本与广泛意义上的图画书不能混为一谈,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文字的作用,而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本对儿童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极大的价值,而且益于孩子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孩子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于儿童接受的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重要意义。我一直在思考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成功的语文课。我认为,只要是你触动了孩子的心灵,孩子们可以在这堂课上尽情的想、尽情的说、尽情的写,然后思想得到升华,那么这堂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课。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够走出常规,真正的用心去设计每堂课,用心去上好每堂课。
故此,教师在学生阅读中应成为阅读环境的创设者,阅读过程的观察者,阅读进展的支持者,以及阅读过程的参与者。
儿童喜欢阅读,但儿童不喜欢为了考试而阅读。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积极行动起来,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语文课的形式,让它活起来,进行语文创意教学。
《蚯蚓日记》是一本带有深厚的生活气息的童话书。它以画面与自白结合的形式描绘了蚯蚓的生活和情感。童话书又充满了自然科学知识。它讲述了蚯蚓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观察这个世界,并用乐观的心态融入到这个丰富的世界中去。蚯蚓的生活就是孩子生活,蚯蚓的成长就是孩子的成长。
二年级的孩子刚刚开始学看图写话,能够用文字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情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内容。本绘本情节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很多,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想象。因此在导读时,放手让让孩子尽情的想、尽情的说、尽情的画、尽情的写。
2014-4-2
第四篇:绘本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图画则还讲述了狐狸追逐猎物却屡屡受挫的故事。一年级小学生非常喜欢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绘本阅读,但是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看鲜艳的图画层面,所以进行必要的绘本阅读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预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2、能够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并尝试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习阅读绘本的基本方法。
3、感受母鸡萝丝散步的愉快历程和狐狸历尽艰辛的坎坷与悲惨。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画面,通过想象来猜测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学生体会故事的诙谐幽默。通过三步来引导学生阅读绘本需要猜、看、说,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脑,培养细致观察、大胆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阅读绘本的方法。学生回顾萝丝散步的经历,让学生给词语对号入座,从而练习词语搭配,使阅读绘本渗透词语练习。拓展读儿歌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练习朗读,感受同一个故事可以用不同的文本来体现,也感受语言的丰富和魅力。
虽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学生在认字上有些困难,没有考虑到。由于一年级学生,课上坚持时间不能过长,个别学生出现了听课不认真的现象,老师也没有及时发现,没有照顾到全部学生。
第五篇:绘本教学活动
绘本阅读,为儿童提供多元发展的大舞台
【论文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儿童进行阅读绘本、演绎绘本、创作绘本等一系列的活动,从而促进儿童多元发展。通过实施绘本教学实践,最终促进儿童在绘本教学实践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多元智能,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开发 绘本课程 儿童 多元发展
绘本作为儿童文学的一支重要力量,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绘本有着十分丰富的形式和内涵,可供教师开发和儿童阅读。从形式上而言,绘本,英文名称为“Picture story books”,直译为图画故事书,是指“一种专为儿童设计,依靠一连串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或者完全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讲故事的图书。”(佩里·诺德曼语)①因此,绘本主要以图为主,图画成为绘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拥有着和文字相同甚至超越文字的叙述功能。而从内涵上而言,伴随着绘本出版的日益发展与进步,绘本的主题亦随之多样化。绘本“广泛涉及道德、认识、心理、情感、生活、社会、文化、美学等各个方面,体现和反应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儿童教育观。”②因此,绘本反映着社会特定时代的文学、美学和教育学的诸多观点,往往能够体现作者、绘者甚至是时代背景中的价值观和艺术个性。基于此,绘本更应该成为小学全学科教学实践中重要补充力量。
如果能够从绘本的特点出发,开发出一套系统完整、行之有效的绘本教学实践活动,那么,通过实施绘本教学实践,最终将会促进儿童在学习此课程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多元智能,从而培养和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
一、读绘本:教师讲读绘本,激发儿童自主阅读绘本的兴趣,促进儿童多元发展。
绘本,以形象的画面、巧妙的情节和广阔的内涵深深吸引着儿童。由于绘本主要以图为主,儿童对于图画的叙述和表达拥有天然的、甚至有时比成人更为敏锐的发现和感悟能力,因此,儿童作为绘本的主要阅读群体,他们对于阅读绘本往往有着巨大的兴趣。日本绘本研究专家松居直就提出绘本的基本阅读原则是“由大人读给孩子听”,但同时,也需要“更珍惜儿童自己看绘本的时间”③因此,在绘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讲读绘本和儿童自主阅读绘本应该是两种相互配合、补充和支持的阅读方式。
作为教师,对儿童讲读绘本时,应该遵循绘本的特点,其讲读绘本的目的应该包含:
1、通过讲读,引导学生由图画、文本进入到一个幻想的世界,在阅读中获得乐趣,明白阅读的意义;
2、通过讲读,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和绘者如何结合文本和图画,怎样用文本和图画产生新的意义;
3、通过讲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多元智能。
例如,获得1999年美国凯迪克银奖的《大卫,不可以》是大卫·香浓模仿自己五岁时候涂鸦而创作的一本绘本,这本绘本记录下一件件儿时母亲不允许他做的事情。它没有冗长的文字,就连图画都如同一个幼儿的随笔涂鸦,画中的主人公——大卫长着一个土豆脑袋,充满野性的眼睛,一嘴凶巴巴的尖牙,脸上挂着让成人十分不快的微笑„„大卫天真无邪,却在墙上乱涂乱画、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他把家里搞得一团糟。就是这样一个让大人们看了直皱眉头的人物,却深得儿童的喜爱。
因此,如何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而不是将讲读者的情绪带入其中,成为向儿童讲读这本书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读这本书时,笔者带着一年级的 儿童逐页翻看这本书,细心品味每页图画传递出来的信息,当笔者向儿童讲解了封面的内容后,儿童就可以自己说出每页图画中大卫又为所欲为做了什么,甚至儿童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带入其中,演一演从未出现在画面中却又无处不在的妈妈的那声怒吼声:“大卫,不可以!”在读完这本书以后,笔者让儿童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的妈妈如何管教自己,最后用五彩的画笔画下来。
这样的讲读,不仅促进了儿童的语言智能的发展,还融入了儿童肢体动作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解析智能等多种智能,促进了儿童的多元发展。
当然,除了教师作为讲读者出现外,其实儿童也可以自主担当起绘本的讲读者。《大卫,不可以》和《大卫上学去》、《大卫惹麻烦》是一个系列的绘本,当教师作为讲读者向儿童讲述了《大卫,不可以》后,儿童便自觉自愿地向同伴、向他们自己甚至向成年人讲读绘本。除了教师讲读绘本、儿童讲读绘本之外,笔者通过发动家长采用亲子共读的方式来讲读绘本。
当然,除了讲读外,儿童自主阅读绘本的时间、过程和空间是必须要得到保留的。“一边看书,一边沉浸在幻想中,是幼小的孩子和图画书的世界成为一体的真正的读书的时刻。”(松居直语)
首先,从绘本资源的来源上,笔者发动儿童通过图书馆借阅、相互之间借阅等方式来保证充足的绘本资源,其次,为了留给儿童充足的时间、过程和空间来阅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每周挤出晨读、班会、队会的时间保证每个儿童拥有一定的时间来自主阅读,还联系家长在每天的晚上留给儿童固定的时间来阅读绘本。
长此以往,看惯了绘本的儿童,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绘本那一页页断开的图画重新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多 种智能,促进儿童的多元发展。
二、演绘本:利用朗诵、表演、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儿童演绎自身的阅读体验,对绘本进行再建构。
随着儿童阅读绘本兴趣的加深,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阅读绘本了。这时候,绘本教学课程就可以进入到演绎绘本的阶段。
事实上,绘本具有非常独特的表征:绘本主要用“画面来说话,它非常强调画面的连贯,它通常被规定在32页或40页之内,这几十页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就仿佛是一部电影短片。”④(彭懿语)同时,很多的绘本都是描绘一个单一结构、一气呵成的故事,但是,也有一类绘本,它会暗藏一个不断重复的结构,如果找出它的规律,把一幅幅画面按照小组进行排列,那么,儿童将会看到一种如音乐节拍一般的节奏。
由于绘本这些独特的表征,使得绘本易于朗诵,易于唱歌,更易于表演,儿童更加乐于去演绎这些精彩的故事,在演绎的过程中,儿童最终发展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等多种智能,促进自身的多元发展。
例如,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取材于一首流传久远的犹太民谣《我有一件外套》。歌中这样唱道:“一个裁缝的外套破了,他把它改成了背心„„”而加拿大绘本作家菲比·吉尔曼将他改编成了轻松有趣、充满了人情味的《爷爷一定有办法》。在这本绘本中,描绘了一位犹太老裁缝帮自己的孙子将毯子先后改成了外套、背心、领带、手帕和钮扣。
在讲读绘本时,由于绘本的语言充满了节奏感,随着绘本中的爷爷每次将料子“翻过来,又翻过去”,“这块料子还够做„„”,儿童会情不自禁 地跟着故事语言的发展欢快地唱着“咯吱咯吱”来模仿爷爷剪子的声音,而当毯子编成的钮扣最终“没有了,不在了,消失了”的时候,那欢快的声音就变成了喃喃的细语。儿童边读边唱边演,随着绘本不断重复、暗含规律的结构和画面心情跌宕,将这本绘本阅读、表演得有滋有味。
后来,笔者结合学校里的活动“课本剧大赛”,和儿童一起将这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改编成了课本剧《老鼠妈妈有办法》,搬上了课本剧大赛的舞台。原来,这本绘本的画面上存在故事的另外一条线索:即生活在主人公地板之下的老鼠一家不断运用爷爷废弃布料、装扮生活的故事,包括那粒让小主人公遍寻不见的钮扣最后也变成了老鼠的椅垫。儿童从画面中读出了老鼠一家的故事,相比较于《爷爷一定有办法》,儿童更倾向于表现这个隐藏在画面中的故事,这是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儿童通过自己的课本剧重新演绎了这个故事,对绘本进行了建构。
再例如,《子儿,吐吐》这本绘本是台湾作家李瑾伦的作品,他借小猪“胖脸儿”吃瓜不吐子儿这样无伤大雅、违背生活常识的行为打开了一个奇妙有趣的空间。其实,这样的经历每个儿童在童年时都曾经经历过,而“子儿会在肚子里长出一棵什么样的苗儿”也是每个儿童都曾经有过的焦虑心情。在阅读过这本富有张力的绘本后,笔者和儿童曾经在班级中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走秀”,以“你希望头顶长出一棵什么样的树”为主题,儿童饶有兴趣地在家长的帮助下找来一张张大型的硬纸板,并在纸板上作画,画出五彩斑斓、奇妙有趣的幻想,最后儿童顶着这一棵棵包含创意的“树”,在班级中进行了一次“走秀”活动。
重新演绎绘本故事,利用种种朗诵、表演、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儿童在对绘本的再建构中发展自己的创意能力,使儿童更加多元化发展。
三、画绘本:教师指导儿童合作创作绘本,关注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促进儿童多元发展。
儿童有着不逊于成人的创作能力。绘本不仅仅是成人创作给儿童阅读的文学,绘本还可以是儿童自己创作出来的文学故事。在中年级阶段,笔者开始指导儿童合作创作绘本。对儿童而言,随着儿童年龄的发展,当进入到中年段以后,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朋友的友情,因此,笔者选择了“友情”作为创作的主题。
笔者将两个儿童分为一组,一个儿童创作有趣的小故事,另一个儿童创作精美的画面。在连续一个月的时间里,笔者对儿童创作的小故事进行了精心的指导、并让儿童进行再次修改,最终作者写成了一个个颇富情趣的小故事。接着,画者开始进行创作。绘本有很多的表现技法,除了传统的铅笔画、蘸水笔画、版画、水彩画、油画、压力克颜料画之外,还有照片、拼贴和电脑制作等等。因此,在画者的创作过程中,儿童采用了不同的媒材来创作画面。
而儿童的手绘水彩绘本《小蝴蝶找朋友》和利用电脑创作出的电子绘本《萤火虫找朋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除此之外,儿童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的绘本作品。在创作绘本的过程,儿童的合作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创作能力让笔者为之震撼。他们的语言智能、空间职能等多种智能在创作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儿童的成长也更为多元化。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通过研究,将人类的智能最终划分为八个种类: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解析智 能和自然探索智能。儿童的能力,应该多元发展,才能使之适应新的时代。
而绘本,作为一种拥有丰富载体、广阔内涵的儿童文学形式,在促进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上,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绘本教学活动进行了比较有效的开发,并希望藉此促进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也使儿童的成长更加多元化,为儿童发展自身创意潜能、个性化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书目:
①【加】佩里·诺德曼(Perry Nodelman)《关于图画的话: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Words about Pictures: The Narrative Art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1988年出版。
②陈晖著《儿童的文学世界——我的文学课(教师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③【日】松居直著《我的图画书论》,季颖译,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署。1997年出版。
④彭懿著《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