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名师同行——聆听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与名师同行
——聆听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灵源街道教育办
陈金辉
在屯小学术节闭幕式之际,有幸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所作的《与名师同行》专题讲座。李教授用他那极富感染力地语言风格、渊博的学识修养、多彩的人生阅历以及通过介绍其赴德国的访学之旅等为我们诠释为何要与名师同行的深刻道理,令学习者受益匪浅,让我们确确实实经历了一次完美的头脑思维风暴。
讲座伊始,李教授介绍其赴德国访学的经历时为自己所定的访学目标(包含所去目标、所在生活与工作之地、所做之事、所变之人),并通过自己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的事例,为我们开启了“成事成人”(即如何成为名师)的思想智慧。听到此处,我不由心中一颤,从其一年的访学经历联系到我自己,我到屯小挂职岂不也算是一次访学之旅吧,但时间已过两个月了,我为自己此次挂职所定目标完成多少,对挂职单位所在区域又了解多少,所做之事做了多少,自己又收获了多少,确实令自己汗颜!
围绕整个讲座,李教授谈得最多的就是读书。他认为一个名师的成长至始至终是与阅读分不开的。到德国访学期间,他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洪堡中学图书馆和周边书店度过的,在返程的时候单带回的书籍和扫描件就达200多公斤,而且在访学之际还撰写了一本36万字的书,精读批阅了一本德国教育名家的专著,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阅读行为呀!他还提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抱怨没时间读书,对这样的问题他表示不理解,是真的没时间吗?于是特意提了北京清华附小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读书方式,指出窦桂梅校长忙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她并不因为忙而忽视读书,反而坚持每天利用放学后的一个小时精心阅读各种书籍,她读过的书籍之多,连李教授自己都钦佩。听到这,由不得引起我们的反思,连这样的校长都能坚持每天读书,我们又有何理由以忙为借口了。
当谈到德国的阅读文化时,李教授特别谈到德国的阅读文化底蕴之深厚是他所走过的国家不可比的,并通过照片当场展示了德国民众不管在图书馆、地铁,还是路边座椅、、商场、小店都能看到捧书阅读的人;而阅读者的对象是不分阶层的。还图文结合列举了一个亲眼看到的路边乞丐读书的事例,由衷感叹:一个连乞丐都在读书的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状态下的民族?是呀,怎能不感叹,我们全场的学习者在此时此刻皆沉默了,给人之震撼可想而知!
讲座中,他所说的一个案例也让我回味无穷并激发我的思想。这个案例是在说“名师与大树”。他将名师的智慧比喻为大树的果实,说到名师如大树,名师具有智慧的技能、技巧和方法就好比大树上的花朵、果实和枝叶,如果只学大师的技能、技巧和方法,就好比摘取大树上的花朵、果实和枝叶,一旦花朵、果实、枝叶离开了大树,不久之后自然而然都会枯萎而失去活力的,因为没根必枯的道理是谁都懂的。但很多老师却往往用这样的理念在学名师,这是不理智的。只有把名师的根基(思想、精神、理念)转化提升为自己的根基,这才是一位名师的真正成长之路。思之,在缺乏深度思考之际,我们是否也有过随波逐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等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顾泠沅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段力佩的八字教学法,包括最近正流行的翻转课堂、慕课等等都想试而用之。何曾想过,其实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基于现时的课型结构和知识特点及学校的师生实情来运用的,况且在日常中,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这种差异也间接对同一教学模式下孩子接受知识程度的影响,若是我们总想用某种模式去进行教学,那其产生的效果我想会与我们背道而驰的。所以,我想只有解脱模式的束缚,让课堂教学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达到任何以师生互相学习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学堂,那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教育,也才是真正站在自己的根基上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思考与实践的最佳成长方式。
李政涛教授通过讲述“为什么要向名师学习;向名师学习什么;如何向名师学习;如何把向他人学习变成自我训练”让我明白了与名师同行的重要性,发人深省,收获颇多。且行且思,我将认真摒除那种自我固化、自我化石化的状态,不断通过自我磨练,与名师同行,向名师学习,汲取名师智慧,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再造、自我越狱,让自己在研精覃思中不断成长。
【陈金辉,2014年11月8日于安徽合肥屯小聆听讲座有感】
第二篇:观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观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黄亚利
1、什么是好课?
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 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
三是看有无生长感。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要找到“三个点”: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我们可以称之为“滑冰课”,只是“滑行”而已。
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没把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1、课堂生长的前提。一是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基于学生立场,认真解读学生。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例如:学生已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三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2、生长的方式
(1)、开放的生长。什么是开放?一是从教师向学生开放,把课堂放给学生,时间放给学生,空间放给学生,权力放给学生,课堂向每个学生开放。二是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三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
(2)、扎实的生长。一是扎实在于清晰,目标清晰,思路清晰,方法清晰,学生清晰,指令和要求清晰。二是扎实在于细致,比如有效的小组合作包括以下四步:从两两合作开始,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组际互动。三是扎实在于生成,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存,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四是扎实在于停顿。五是扎实在于持续。六是扎实在于运用。七是扎实在于及时反馈。八是扎实在于写练。(3)、优美的生长。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4)、温暖的生长。让课堂充满温暖的气息。
最后李博导送给我们一句话: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转赠给大家:栽培自己,不一定要靠别人,每天都努力着,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着生长的气息,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栽培。
第三篇:聆听李大圣教授报告有感
聆听李大圣教授报告有感
龙旭东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李大圣教授《有效课堂教学八个观点》的讲座,说句实话,一开始我对这个讲座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因为此前听过太多枯燥无味或是脱离学生和教师生活实际的讲座,只能占用教师可怜的休息时间。但是这样的想法在报告开场后的短短几分钟就荡然无存了,我无法不被她睿智的语言、富有深刻哲理的真实故事所吸引,甚至是打动,她周身所洋溢的文学色彩、浪漫情怀更是让人回味无穷,我想为师当如李教授。
说到她报告中的文学色彩,我想这样来概括:在每个故事和案例的导入中她总能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让你从一开始就听进去;在对每个故事思想内涵的揭示中又可以说是“语不惊人誓不休”,至少总是让我找到未曾触及的概念,或是对已有的东西又有了崭新的感悟;在她的故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那样的精彩,可以说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即使是故事与故事、内容与内容的过渡都是那样的自然,那样恰到好处的精彩,真是“嫁与春风不用媒”……
当然一次好的、真正吸引人的报告不光是在于报告者的语言,语言如果没有好的思想性,即使再华丽也是苍白无力的,它只有付诸于思想中才能展示出真正意义上的魅力。这次报告中李教授说了这样一句话:“施肥不如换种,如果你认为自己适 合当老师那么就干下去,如果不适合那么不如离开教师队伍,这同样是对教师职责的负责。”在以往我所听到的任何一次报告中,台上的所有专家都告诫我们要坚守岗位,在坚守中改革、在迷惘中改革,实际上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做法是没有益处的,因为它忽略了教师本身的情感,在任何职业中有所建树的人除了有他的专业技能作为基础外,更重要的则是热情,有了这种热情,才有对一份职业长久的坚守,并且在坚守中释放能量、顺应时代去改革,否则再有理想的人也会在不热爱的职业中变得了无生趣,没有希望,于人于己于这份工作都是不利的。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不合理消耗。所以,我想听过这次报告后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反思自己,反思我们是应该为自己施肥,还是换掉自己的种子呢。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和根本性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职业负责。
另外,我觉得这样的观点,同样可以作为我们的一种学生观,用其去看待学生、劝慰家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不只学习一条出路,或者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毛主席也曾经说过:“鸡子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可能会孵出小鸡来,但是如果换了石子,光照和温度再适合也不可能会孵出小鸡来”。学生的内因是主要因素,而我们出于各种目的或是迫于各种压力忽略了这一点,说得严重些是不屑于这一点。但是,这种违背规律的做 法只会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疲惫不堪,无所建树,还会处处树敌,举步维艰。
“施肥不如换种”,带着这样的观点去面对教师职业和我们的学生才不会使自己走入绝境,才会更宽容的生活和看待周遭的一切。
通过这次学习,最大的收获是我今后要走的路不会越来越窄,而会更宽阔。
2013年1月28日
第四篇:聆听王敏勤教授讲座有感
聆听王敏勤教授讲座有感 ——《中小学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鄂托克旗碱柜村小学
黄振凤
2016年3月19日、20日两天,我旗有幸邀请了王敏勤教授来指导工作,这是王教授来我旗第二次指导,还记得去年三月份的一幕,王教授现场指导了两位老师的课,从那一刻起,知识树在我旗生根发芽,后续的时间里,老师们运用知识树说课,并先后参加了“我的模式我的课”比赛及说课比赛,尤其是在说课上成绩是喜人的,这都源于王教授的引领。这两天的学习,又使得我在“课堂高效率,课后低负担”以及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上有了新的认识,现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好课是磨出来的
此次培训中,乌兰镇中学的赵丽霞老师为我们献了两节课,之前的一节课是她自行备课,按照自己的思路上的,其中能看出很多不足,导学案的设计上的不足,老师课堂上引导的不是十分到位,似乎被导学案捆住了手脚,整堂课脱离 了教材,将课本上的习题照搬到了导学案上,在学法指导上也认识的不够。但在初讲后经过了王教授对每一环节的认真分析与精彩的点评后,赵老师再次上课,给人感觉似乎换了个老师,整堂课的思路十分的清晰,导学案每个环节的设计也十分合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实现了预习后的先问后教,先思考后讨论再交流的原则,整堂课扎实有效,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通过前后的对比,真真实实感受到不是老师不会教,而是缺乏专家的引领。也更清楚地认识到好课还是需要打磨的,要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大胆的尝试,悉心的研究。
二、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学习新课要从单元的高度来导入,从编书者的意图出发。学习目标不要以三维的形式呈现,有些课的目标不只是三维的。小组问题的提出尽量避免形式化,要在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上下功夫。平时我们教学,给孩子们的台阶太多,教学如吃苹果,应给他一个苹果,自己想办法吃,训练寻找方法。应先抛出主问题,一定是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需要经过阅读教材,思考才能找到答案的,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老老实实教课本,该背的背,该记的记。课堂小结最好用知识树的形式出现,不要将知识分解的支离破碎,结构化了的知识,才容易理解记忆。做智 慧型教师,教学生规律和方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只教不会的,只讲不对的。做达标测试时,要强调合上课本,限时限分。不要只统计做对或做错的同学有多少,关键的是要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并及时纠正。还要注意“先达标,再拓展。”明白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三、五环和谐教学模式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每节课的教学,首先从单元的知识结构特点入手,让学生明确单元的知识体系和特点,为啥编写这些内容,其目的是什么,还要重视单元导读,就是每个单元前面的一段话,务必引起每位教师,因为它是本单元的总体说明。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1)时间、(2)内容、(3)方法、(4)要求。老师尽量避免不要多讲,把时间过多地留给学生去学习去探究。在讨论之前,要有充分的自学。自学之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进行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对学生予以必要的鼓励。
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大组汇报有利于发挥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之中,而小组汇报往往对问题的探究不深入,甚至对有些问题拿不下,或者很肤浅,而大组就可以发挥更多学生的作用,克服这一点问题。
4.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王教授说的小结包括两个方面:
(1)是课堂知识的总结,要教给学生总结本节知识的规律,教给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方法。尽量用知识树的形式呈现。结合本课知识树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然后把本节课知识树回归到单元知识树。王教授在讲述中,运用了大量确凿的数据和生动的例子,听来使人信服而佩服。
(2)是对学生的表现情况也要进行小结,强化小组合作。5.达标测试,当堂反馈
做达标测试时,要强调合上课本,限时限分。不要只统计做对或做错的同学有多少,关键的是要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并及时纠正。另外,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测试时间。基础知识的练习必须要夯实,夯实基础知识是最为关键的。
王敏勤教授深入浅出的精彩报告,给人鼓舞、令人振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把握好教材,以问题为导向,以整合为目标,使自己在学习中教书,在教书中学习;在研究中 4 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在反思中超越,在超越中反思。在专家的指引下,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零一六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精彩语言录
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精彩语言录
文章来源: 作者:教师发展部 添加日期:2012-9-27 23:32:02 浏览:1019
一、为什么要追寻教育实践智慧
(一)过去的教师形象
形象一:
“他们逐渐衰老,但是并不幸福,他们富有爱心但是自身却得不到爱。他们有需要,却得不到满足,他们永远是把生命奉献给其他母亲的孩子的教育的陌生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他面露倦容,对事物愈加敏锐,感情日渐淡漠。他在课堂上是位独裁者,而在社区则是一位隐士。一旦她们接受了作为学校女教师的角色,也就等于接受了老处女的角色,她们默默地为自己所遭受的无法言表也无法理解的痛苦和挫折寻找着答案„„在美国小说中,男教师常常是佝偻着身子,骨瘦如柴,面色阴沉„„简言之,他们在成功地作为一个教师的同时,注定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男人和女人。
——美国十九世纪小说
形象二: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词
形象三:
师德,一项光彩夺目的高帽
课堂,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
作业,勾叉间细数着无奈
评价,无法拒绝的教育之重
家长,期望厚重如山
职称,疼痛的阶梯
培训,花钱买罪受
假期,读你千遍没味道 福利,多多益善梦难成
科研,想起来总是那么遥远
„„ 的确,今天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当教师真难!
假如把牺牲行为看做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自我牺牲
(二)新基础教育视野下的教师形象
形象
一、教师是直面生命成长并迷恋生命生长的人;
形象
二、教师是体验成长幸福的人;
形象
三、教师是以研究生命成长为业的人;
形象
四、教师是创造孩子的精神生命的人;
形象
五、教师是创造自我生命价值的人,是体验教师职业的尊严与欢乐的人;
形象
六、教师师修炼教育智慧的人。
二、什么是教育智慧?
观点一、三流教师用惩罚
二流教师用语言
一流教师用眼神
观点
二、智慧与快乐——智慧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
思维的舞蹈——让思维在课堂上轻舞飞扬
与学生同乐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观点
三、智慧的老师: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把自己当成自己。
观点
四、教育智慧首先是发现儿童的智慧——发现他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对教育对象的天赋、心灵、一切的特殊的行为奥秘的独具慧眼的发现。
学习依据:
一是已经有什么?
二是缺什么?
三是困难和障碍是什么?(难点、障碍——发展点)
四是个体差异是什么?
观点
五、教育智慧是善于开放生成的智慧
观点六,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反思方式:
之一:一是目标
高估,低估?
二是转化
三是资源
四是提问
碎片化
五是问题
症结
六是对策
重建
方式之二:三关式反思
一是关注了没有——知识
二是关怀了没有——生命
三是关联了没有——联结——内化
方式之三
解读文本否?——知识结构、逻辑
解读学生否
达到目标否
节奏把握否
后续研究否
方式之四
我知道自己教什么吗 肯定自己教对了吗
学生学会了吗
我明白为什么教这些吗
观点七
教育智慧的类型——硬智慧(教师必备的文化素养和学科技能、技巧)
软智慧(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情感)——自主自觉的心态、思维品质
硬件:渊博的学识,丰厚的文化底蕴
软件:对学生要有爱心
观点八
教师实践智慧就是指教师对教育合理性的追求,对当下教育情景的感知、辨别与顿悟以及对教育道德品行的彰显。
观点九
叶澜:教育智慧是教师通过实践探索积累而形成的专业素养的高级阶段,形成教育智慧的教师,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着的教育实践中最有价值的新鲜信息的能力,具有敢于抓住时机,根据实际态势及时做出抉择的魄力,具有善于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以求最佳效果的机智,具有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并愿意与教育者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达到如此境界的教师的教育劳动,必然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境界。
三、教师怎样才能拥有实践智慧
(一)生命自觉
猎头——优秀人才、顶尖人才的特点:自觉、自主 时代——八十年代,跑马圈地的时代
九十年代,拳击手的时代
本世纪,角斗士的时代
面对挑战——逃避、迎接、主动寻求
(二)文化自觉——价值自觉
知难而上,执着追求,滴水穿石,持之以恒
教育——启迪人的智慧和培育人的人格——慢成的
培训——速成的
团队合作、共同创造、实践反思、自我更新(自我固化)
——工作着、学习着、享受着
——人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三)方法论自觉
适合意识、视角意识——听出方法、观点、视角来
基于教学方法的视角:
先怎么教,后怎么教,再怎么教
基于教学内容的视角:
先交什么,后教什么,再教什么
分析框架——教和学如何互动生成(四)学习自觉
敏感之心
细心
耐心——“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就不是其学问”——牟宗三
转化自觉——把听出来的上出来,把上出来的说出来,把说出来的写出来„„实现对外来资源的创生性占有!记忆性占有,背诵性占有,模仿性占有!
昆虫学家和商人的故事
——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