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中积累学中体验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做中积累学中体验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青岛开发区薛家岛小学课题组
执笔宋云健 郭太艳
2006年3月我们学校申报的苏教版课题——《做中积累学中体验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的研究》被立项并确定为重点课题。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两年来我们围绕这个课题研究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已告结束我们特准备此报告申请对我们实验和研究的成果进行鉴定。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现状 多年来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面对习作题目常常无法下笔不知道该写什么。国内外一些学者曾从学生习作内容的角度出发研究小学生习作难的问题从而致力于找到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的途径。当然更有一些学者从小学生习作心理现状探究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习作水平。纵观学者们的研究其根本点是致于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因此我们在前人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研究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范围明确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方向就似乎显得极其重要。2005年9月我校开始使用苏教版语文教材我们着力于做中积累学中体验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的研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爱写乐写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习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2、选题的理论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工具性能力培养在于语文实践人文性在于熏陶二者相辅相成。在习作教学中应结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2、语感训练的理论 叶圣陶提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并解释语感的训练“要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达到“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灵相契合”。叶老还指出“写东西就得运用语言。语言运用得好不好在于得到的语言知识确切不确切在于能不能把语言知识化为习惯经常实践”。
3、小学生认知规律的理论 皮亚杰认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的运算阶段即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儿童的思维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主要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想像来感知和理解世界。我们则要重视把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的客观情境发展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像能力把语言功能的发展与此紧密联系起来把学作文与学做人把作文与生活把语言实践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3、实际应用价值
1、落实课程标准重视作文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活学生内心蕴含的童真童趣开拓学生视野尊重学生习作的价值取向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作文教学回归本体真正做到放文放情放形。
2、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研能力形成教研氛围。
3、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促使他们保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促进学生听说、阅读、说话能力的协调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更新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2.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宽他们的习作思路会选择素材会挖掘提炼主题创新性地写作讲真话抒真情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3.增加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的理解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并内化为习作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形成校园良好的习作风气。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充分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 a、利用文本语言积累写作语言、写作素材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的研究。b、灵活运
用文本语言进行习作训练实现真诚习作创新习作的研究。c、探索、总结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2.贴近生活丰富学生习作素材的研究
3.读中求悟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研究
4.在积累和习作指导中正确发挥教师作用的研究
课题研究主要观点
1.口语交际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2.利用文本语言积累习作语言即仿写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起步途径。
3.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和素材描述生活事物是习作的途径之一。
4.做中积累学中体验在实践中拓展视野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首先讨论制定具体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计划搜集购买教师辅助资料及学生用书、用本编辑辅助教材深入做好阶段性研究工作研究汇报以教师的公开研讨课、教师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学生日记、学生习作集、学生儿歌集等形式进行。一年级依托苏教版课本进行仿说、仿写练习培养学生简单的写话能力二年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三年级拓展阅读范围并结合我校科技特色、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中积累学中体验切实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促进学生在中高年级听说、阅读、说话能力的协调发展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作文教学回归本体真正做到放文放情放形。
研究的方法
主要有文献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法。文献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习作教学的理论特别是关于习作教学资源、习作指导方法的论述和观点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它教学教育理论提高课题研究组成员的理论水平。理论研究法搜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总结归纳经验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理论假说开展实践验证。
行动研究法组织实验教师结合自身及班级实际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不断创新。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法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并加以理论分析、归纳。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总结出实验的主要经验及时推广运用。
三、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能力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课题方案的实施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4—2007.2 1.实施目标
⑴用导读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训练学生从阅读中寻找乐趣培养学生读书热情 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写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2.主要途径
①名篇佳段诵读 ②好句、佳段仿说 ③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课。④学生每人建立一本写话本。
3.阶段研究成果形式
教师教案、课堂实录、阶段研究性论文、学生写话本 第二阶段2007.2—2008.2 1.阶段性研究目标 ⑴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初步养成观察和写日记的习惯。⑵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规范化程度。3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用图画编故事
2.主要途径
①诵读佳段名篇做好词句段的积累。②练笔本主要以叙事、写景为主仿写、看图写文 ③写日记 第三阶段: 2008.2—2008.7
1、阶段性研究目标 ⑴让学生掌握一些习作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习作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⑵拓展日记素材范围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2、主要途径 ① 加大阅读量设立阅读本。②日记内容多样性观察日记、活动日记、生活日记等。③创设多种活动空间听故事、观看优秀影片、讲故事等活动。④增设学习、读书、实践、科技手抄报。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成果
1、仿写是读写结合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形式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那么什么是读写结合中的仿写呢写作理论告诉我们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实践证明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总之教师要在讲读课文时加强写法指导经常练习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一次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指导仿写几点做法
1指导学生理解范文 范文是仿写的依据理解范文是仿写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加强默读、朗读、复述、背诵、听写训练使语文教学真正起到训练学生思维、丰富和发展学生语言的作用。解题时要联系审题读课文要联系立意、选材说段意、分层次要考虑编写作文提纲。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语言上汲取了营养而且也使学生学会了表达方法。例如教学《乡下孩子》一课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到乡下孩子生活的快乐美好也激发起他们的共鸣学生畅所欲言假如自己是乡下孩子会去做哪些有趣的事然后仿照课文内容自己也编写了有趣的诗歌如 “采一把野花放在房间能带来清香。捉几条虫子小鸡乐得叽叽叫。拔一个萝卜小兔乐得蹦蹦跳。种一棵小树为人们带来凉快。捉一只蝈蝈能带来动听的歌。
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学生能够读懂范文也就有了仿写的基础但还必须使学生有仿写的具体内容即有东西可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在学习范文之前组织学生观察。比如学习一篇有关雨的文章不可能恰巧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就会下一场大雨那么如果学习之前下了雨就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观察。另一种是先学好范文然后按照范文的内容和提供的写走方法组织观察。观察的内容一定要适合于仿效范文的写作方法。如学了《美丽的丹顶鹤》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它的写法去观察一种小动物而后仿写。要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时教师更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之“仿”“创”结合写出新意。
3仿写指导要有序 仿写的训练方式包括仿句、仿段、仿篇三种方式。仿句仿段都是为了给仿篇作准备。先句、再段、后篇这是仿写的顺序。教师应该依据这个顺序循序渐进由低到高有计划地进行指导。
一 句子的仿写。在指导低年级学生仿写句子时要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结构特点。建立句子的概念。
二 段落的仿写是一种单项训练课文中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都可用来进行仿写。从仿写中使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
三 篇的仿写主要是从结构和写法上进行模仿。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握一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弄清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2、构建了口语交际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的一种课类。“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语言实践”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是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激发童心童趣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在训练中得到有效的提高。我们在课堂中的做法有
⑴设情导入引出话题。创设情境能让儿童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儿童在感受体验形象进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就会使词语与形象沟通起来。与此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为此教学时依照不同内容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欲望和热情。
⑵亲身体验激活情感 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就是要不断发展规范的口头语言能力并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验如何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学会应对和交流说话时注意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语言美。低年级朋友在说话时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说话不完整不规范不具体缺少礼貌语等这就需要教师的示范引导加强在语言实践中的训练规范。①借助图画引导说话有序。图画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体现口语交际的主题文字提示指出说话的要求。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弄清楚图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再借助文字的提示使学生明白应该说什么怎么说。如教学《看望生病的同学》一课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画面注意画面上的内容再通过提问理清说话的顺序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什么学生既根据物与物之间的联系说的时候有序可循。同时又进一步引导鼓励学生动脑筋多想方法让学生开
放性地说。这样思路清楚言之有序避免了看到什么说什么。②示范模仿适时点拨。口语交际课教师有时很有必要为孩子们先做个样子或者请优秀学生表演示范通过示范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注意问题。如《学会问路》让学生示范说让有些学生模仿说。教师要关心的是学生学习是否愉快分担他们的情感当学生思路阴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给予点拨方法欠妥时给予引导表达不流畅时给予帮助学有成效时给予鼓励促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都能在交际实践中善于表达善于交流看法。
⑶多元互动评价激励。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它的教学过程是生动、活泼、有趣的言语交际过程。学生只有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倾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①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师生交流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主要起的是引导、演示、点拨的作用。如《学会待客》一课教学教师可以扮演王阿姨也可以扮演小同学。他们之间应该注意的措词、说话口气和礼貌。②生生互动。面向全体人人练说生生互动是最好的形式。有关资料表明把“集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个体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是逐步实现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有效途径在口语交际中教师要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实施多层次、立体型的组织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互说互议。小组里互说互评全班间再说再议再辩。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在问、说、议、评、辩中互动交流各自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不善于言谈 的学生应该走到他们的身边激发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参与。③群体间互动。主要是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互问互答、表演、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要求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动脑筋想办法为自己的小组获胜奖出力。可用“打擂台”的形式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说得多说得好听得认真并请各小组的同学都当评委打出分数评出优胜组。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做到鼓励性评价与启发性评价同在。要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地表达就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不指责。要用表扬与肯定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这样表扬和肯定才有针对性。既关注学生表述是否正确更关注学生作出答案的思维过程。如“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明白了如果这个词能换一下那句子的意思就更明白了。”“你能根据老师的问题把这句话的意思再说一遍吗”“如果你在这个方面再努力一点那就更好了”评价的重点应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训练的态度而非结果的评价不应在说话表达的质量上提太高的要求。⑷多种形式拓展延伸 为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会交际有时可根据口语交际课内容的需要请其他班的同学、老师或校长、家长等参与活动让他们充当采访的记者、做买卖的等以扩大学生交际的对象和范围使学生在与陌生人交往的情境与过程中学会态度自然大方说话表达清楚明白应对自如从而扎实地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如《端午节的来历》学生可以将课堂上讨论的话题带回家与父母交流并听取他们意见然后再回到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
就拓展了我们口语交际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交流表达巩固交际成果。
3、探讨并初步形成了习作教学的几个基本策略 一注意课内外结合丰富语文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活动是什么是听说读写。读是最经常、直接的语文实践。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的老师一份好报就是一位好的朋友。引导儿童勤于阅读好书好报从书报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有利于提高儿童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有利于培养儿童爱美的情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有利于陶冶儿童的性格发展儿童的智能。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选择内容健康有益、语言生动活泼的读物向学生推荐、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通过多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这学期我们三年级以“一日一好古诗”活动为主线横向渗透纵向拓展在语文阅读活动中开展了“名句佳篇”搜集活动基本做法如下 ⑴在教师指导下每天由学生轮流在小黑板上抄写好句或古诗挂在教室的前侧保持一天第二天早晨更新。每个学生设立摘录本编号抄诵。⑵开展课前诵。利用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由语文课代表主持学生上台诵读好句佳段、名人名言小故事猜谜等等。学生把课外阅读积累与同学分享。对于学生不理解的教师可适时予以解释、简析、帮助学生理解、识记。写是最能表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一种活动。因此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拿起笔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到目前为止1-3年级实验学生天天坚持写日记此举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提高。通过实验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张扬学生的个性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语语文教学活动化强调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努力为学生提供各种外显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给予一定的开放时空让他们自己活动既有培养独立精神的个人活动也有体现合作精神的小组活动。在活动中他们既是学生又可以是演员、画家、作家、记者、编辑�6�7�6�7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同见解的闪现各种思维的碰撞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等良好的现代人的品质都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提升创新潜能得以开发个性、才能得以张扬综合能力得以培养。
二、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积累习作教学必须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各种情境中引导学生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童眼去观察世界用童身去体验生活增强积累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广积累丰富文化底蕴增强语言积淀主要做法一是多读多实践获得积累二是多背多体会丰富积累三是多几多温习巩固积累。让学生把生活实践当成课堂。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领略自然景观体验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关注社会动态体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开展课外活动体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布置生活作业体验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 加强了与学科的横向联系。美术方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家乡的春天美景然后再用文
字写成关于家乡的美文。音乐方面可以设计听一段音乐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科学方面可以布置小研究观察日记等等。三在习作教学中注重张扬学生个性。
1、、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在习作评赏中领悟各种表达形式学会各种修辞手法。
2、鼓励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和联想让表达更加形象充满情趣。
3、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有特点、有个性、有创意、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不人云亦云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实践成果
一、教师方面
1、本课题研究为每一个真正投入研究的成员提供了不同层面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在参与研究的同时也改变和发展了自己。
2、在研究中实验教师首先努力寻找研究的起点同时围绕问题进行资料收集、查找有关文献请教专家同行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及结论。.
第二篇:《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能力的
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辉县市实验学校 刘素云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倾听,可以使说话者会因为对方聆听的态度而感到心情舒畅,为进一步的沟通打好了基础;倾听,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赖,表露内心的事,可以消除两人之间的误会、隔阂、不信任与敌对,使两人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倾听,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气氛,有利于获得身心健康与成功。倾听也是学生课堂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的途径。
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乐观。往往是教师明明指出这样说是不可以的,可学生发言时却是我行我素,照说不误;一个同学发言结束,让别人复述时他却是不知所以然,只好硬着头皮另起炉灶乱说一通;有时老师苦口婆心说上个三五遍,问大家是否明白时,大家是异口同声说明白,但当老师叫起其中的某位同学问他明白了什么时,他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即使回答了,也是胡编乱造,前言不对后语。以上种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是屡见不
鲜,纠其原因,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地倾听惹的祸。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本功。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将“注意听他人讲话”当作学生合作学习成效的决定因素——社交技能之一。在如今活跃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光会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只有这样,学习效果才能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既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又能让学生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他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的今天,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的倾听,使我们的学生拥有“倾听能力”,真正 掌握“倾听”这种金钥匙,从而深切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真正地爱上语文。倾听是我们接受社会、学习,取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正确的语言表达,更需要人们用心地倾听。它也曾给人类感情的沟通产生了巨大的魅力。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一半的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向的互动过程,学生要学会文明地进行沟通和社会交往,首先要学会倾听。听与说同样重要。在新课程大潮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孩子会表达了,课堂热闹了,但我们也该清醒地看到:在经历了这么一场深刻的改革之后,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和水平是否达到了预想的要求吗?是否给课堂教学、课堂效应、教学效果产生了下面的影响吗?是否给孩子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带来了良好的时机吗?我想其实不然。纵观如今课堂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归结:孩子们很活泼,胆子很大,课堂非常地活跃。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趣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指名一个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老师的赏识.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当老师布臵作业时,学生往往审错题意,没有按要求做.更让人担忧和伤心的是:有些课堂还存在着乱班现象,即使老师敲破了讲台,也还是无济于事.一个没有倾听质量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一个不能让孩子们用心倾听的课堂,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不会很理想.同一个班的学生刚入学,学校提供了两样的师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贫富"差距之大,倾听是一个重要的
因素.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对策,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不倾听或不会倾听的不良习惯.必然影响他的学习,甚至终身的发展.所以提高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势在必行,义不容辞。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当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时,学生们有的总爱插话,抢着说自己的想法,有的不甘示弱,在下面悄悄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表情沮丧,在唉声叹气中遗憾,有的好像与自己无关,在那玩弄文具、学具等,有的端端正正的坐着却从不发言,还有的站起来发言的内容是重复的。这些不正确的倾听方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迫在眉睫。一个会倾听的学生能在瞬间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想象,形成个人评价。这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均需在瞬间完成,这种能力也是必须经过训练的。学生听力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别,教者应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听说差异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其倾听能力,从而缩短这一集体环境下的学生之间倾听水平的差距,促其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提高倾听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外研究者认为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国内研究者把新课程改革与倾听习惯教育实验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进
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形成了许多相关的理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从本质上讲,本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是一脉相通的。根本目的都是培养具有独立思维能力、有创造性的人。不同之处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学科、内容、方法具有个体性。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生课堂上倾听能力的现状与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听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教师的语言魅力研究。教师的语言魅力是影响学生倾听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要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语调的变化等引起学生倾听。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表达能力;语调的变化既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也应有琅琅上口韵脚等。
(三)探索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策略。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4.5至2014.7))
确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实验,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二)实施阶段(2014.8至2015.3)
1.2014年5月---6月,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把握学生外在的倾听表现,培养良好的倾听品质。
2.2014年7月---8月,研究教师语言魅力,通过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和语调的变化等,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乐意倾听,促进倾听能力、学习能力和谐发展与提高。
3.2014年9月---12月,进行提高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具体包括复述式倾听、转述式倾听、评价式倾听以及倾听弦外之音,让学生在不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就能专注课堂,倾听师生交流,形成倾听能力。
4.2015年1月---4月,综合运用研究的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倾听,提高学习效果。
(三)总结阶段:2015年5月,形成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推广引导学生有效倾听的策略。将实验报告上报有关教科研部门,接受上级教科所的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制定了小学生语文课堂听课情况问卷调查,并进行了调查分析。经过调查、访问等形式,我们认为部分学生不太喜欢语文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是小学一门基础课程,但是仍然没有引起家长、教师和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家长和部分教师认为只要上好语文课就行。而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正是这种心理在作怪,所以学生才学习不专心。没有
引起他们思想上的重视。2.教师教学中的偷懒现象。
由于部分教师也在思想上存在上述认识,所以就表现在教学上敷衍了事,能偷懒则偷懒,还在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殊不知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么会喜欢呢?有些教师虽然也采用了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但形式单一,不能够吸引学生,长此以往就使学生失去了兴趣。
(二)更加关注了教师的语言魅力。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语言、语调的变化等引起了学生的倾听。
1.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忌用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2.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
感。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3.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4.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让学生臵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三)探索了学生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1.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习惯。2.实行奖励制度,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3.以活动为载体,落实目标。
(1)听说一句话训练。让学生听说一句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把自己编的学生喜欢听的、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实际生活的句子报两、三句。说一句,让学生马上复述。
(2)开展了以“说说倾听的好处”“学会倾听践行动”
为主题的讨论会(树立倾听的意识,明确应该怎样去做),课堂上做个“会倾听的学生”。
(3)开展“老师讲课我会听”“我是神耳朵”“我是文明小听众”等活动,看谁得的红旗多,调动学生认真倾听的积极性。
(4)课外做个“会倾听的好伙伴”,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做“击鼓传话”“学说绕口令”“猜谜语”“听故事讲故事”等游戏,虚心、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5)在家做个“会倾听的好孩子”,以问卷调查、倡议书、反馈表等形式取得家长的配合,发动家长监督、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帮助孩子形成倾听的好习惯。
(6)定期开展“学会倾听我最棒”的评比活动,根据上述表现进行表彰奖励。
(7)开展课堂倾听笔记展评(能摘抄老师和同学的讲述重点,学会做笔记)
(8)开展听写速记比赛(听写学生感兴趣的诗词、数学公式、英文短语等,培养学生调集最大潜力去倾听的能力)(9)角色互换:我当一次老师(5——10分钟,科目自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会了认真倾听,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践操作,参与实验的五个实验班,通过听课、学生家长反馈等评价手段的实施,我们发现,学
生的倾听习惯在逐渐养成,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保证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学会了尊重,懂得了谦虚礼貌。在倾听习惯的养成训练过程中,学生渐渐懂得了尊重,当别人说话时,有耐心地听完,再发表意见,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养成了良好的交往习惯。
七、课题的结论
(一)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倾听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用赏识的目光善待每一个学生,用激励的措施巩固行为,开发潜能。学生不仅能做到认真倾听,还能做到边听边思考,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在高年级体现的尤其明显。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听力的培养使语文综合能力的逐步提高,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提高了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质量。当前,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学生生命的灵性,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孩子们动(脑、口、手)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课堂上讨论声、表扬声、鼓掌声不绝于耳。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们也发现一些课堂“热闹”现象之下隐藏着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太过于强调新颖,强调不拘一格。试问,在某些气氛热烈的课堂上,学生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质量究竟有多高呢?经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均对此引起了重视。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来说,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八、研究后的思考
(一)面临问题
课题研究一年以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我们知道还需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有些问题还有待于大家讨论:“小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学生,课堂上根本就没有注意听课的意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愿意听,乐意听,成了现在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反思
上课专心听讲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作为自控力不强的小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长期的指导、训练。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科研能兴校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结题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同时我们更期待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给予关注和指导。
九、参考文献
(一)于漪主编:《语文教育艺术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版。
(二)李朝辉:《小学语文教育》 2002年第5期。
(三)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版。
(四)李晓文、王莹著:《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
(五)张全祥:《教师如何引领课堂》,《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4期。
(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博士的《倾听着的教育》。
第三篇:《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倾听,可以使说话者会因为对方聆听的态度而感到心情舒畅,为进一步的沟通打好了基础;倾听,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赖,表露内心的事,可以消除两人之间的误会、隔阂、不信任与敌对,使两人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倾听,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气氛,有利于获得身心健康与成功。倾听也是学生课堂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的途径。
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乐观。往往是教师明明指出这样说是不可以的,可学生发言时却是我行我素,照说不误;一个同学发言结束,让别人复述时他却是不知所以然,只好硬着头皮另起炉灶乱说一通;有时老师苦口婆心说上个三五遍,问大家是否明白时,大家是异口同声说明白,但当老师叫起其中的某位同学问他明白了什么时,他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即使回答了,也是胡编乱造,前言不对后语。以上种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是屡见不鲜,纠其原因,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地倾听惹的祸。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本功。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将“注意听他人讲话”当作学生合作学习成效的决定因素——社交技能之一。在如今活跃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光会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只有这样,学习效果才能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既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又能让学生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他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的今天,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的倾听,使我们的学生拥有“倾听能力”,真正 掌握“倾听”这种金钥匙,从而深切体会到学习语文的
无穷乐趣,真正地爱上语文。倾听是我们接受社会、学习,取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正确的语言表达,更需要人们用心地倾听。它也曾给人类感情的沟通产生了巨大的魅力。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一半的时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向的互动过程,学生要学会文明地进行沟通和社会交往,首先要学会倾听。听与说同样重要。在新课程大潮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孩子会表达了,课堂热闹了,但我们也该清醒地看到:在经历了这么一场深刻的改革之后,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和水平是否达到了预想的要求吗?是否给课堂教学、课堂效应、教学效果产生了下面的影响吗?是否给孩子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带来了良好的时机吗?我想其实不然。纵观如今课堂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归结:孩子们很活泼,胆子很大,课堂非常地活跃。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趣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指名一个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老师的赏识.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当老师布置作业时,学生往往审错题意,没有按要求做.更让人担忧和伤心的是:有些课堂还存在着乱班现象,即使老师敲破了讲台,也还是无济于事.一个没有倾听质量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一个不能让孩子们用心倾听的课堂,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不会很理想.同一个班的学生刚入学,学校提供了两样的师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贫富"差距之大,倾听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对策,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不倾听或不会倾听的不良习惯.必然影响他的学习,甚至终身的发展.所以提高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势在必行,义不容辞。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当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时,学生们有的总爱插话,抢着说自己的想法,有的不甘示弱,在下面悄悄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表情沮丧,在唉声叹气中遗憾,有的好像与自己无关,在那玩弄文具、学具等,有的端端正正的坐着却从不发言,还有的站起来发言的内容是重复的。这些不正确的倾听方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迫在眉睫。一个会倾听的学生能在瞬间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想象,形成个人评价。这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均需在瞬间完成,这种能力也是必须经过训练 的。学生听力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别,教者应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听说差异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其倾听能力,从而缩短这一集体环境下的学生之间倾听水平的差距,促其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提高倾听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国外研究者认为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国内研究者把新课程改革与倾听习惯教育实验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形成了许多相关的理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从本质上讲,本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是一脉相通的。根本目的都是培养具有独立思维能力、有创造性的人。不同之处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学科、内容、方法具有个体性。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教师方面
通过研究,了解影响学生倾听的因素(学生自身方面的、学习环境方面的、教师教学方面的),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掌握指引学生倾听的教学策略。
2、学生方面
在老师的训练与指导之下,了解影响自己倾听的各种不良因素并加以克服,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具有一定的倾听能力,并通过有效倾听,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成绩。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有意注意品质的培养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有意注意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提高注意的稳定性,克服并尽可能避免注意的分散性。帮助学生将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形成有意后注意。
2、教师的语言魅力研究
教师的语言魅力是影响学生倾听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要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语调的变化等引起学生倾听。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表达能力;语调的变化既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也应有琅琅上口韵脚等。
3、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
复述式倾听。重点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话或者同学的发言,然后进行复述。
转述式倾听。重点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话或者同学的发言,然后用第三人称进行转述。
评价式倾听。重点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话或者同学的发言,然后对他们的话语进行评论(尤其是同学的发言)。
倾听弦外之音。教师选择一些内涵较为丰富的词句内容,通过不同方式的表述,要求学生理解表达内容的含义,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在班级进行实践运用,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辨别与选择,选择适合班级学生的成果,实现以很少的时间达到促进学生倾听的效果的目的。
个案分析法
选择学习效果好、学习效果一般、学习效果差的三类学生的典型代表,运用个案分析法,建立个人档案,对其进行跟踪分析研究,探究其产生不同倾听效果的根源,推广倾听效果好的学生的经验和方法,帮助效果较差的同学学会倾听。
实验法
对对学生倾听效果可能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进行积极假设,根据假设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按照实验方案运用假设结果在学生中开展实验研究,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或推翻、或肯定。对不利的、消极的因素予以克服与屏弃,对有效的、积极的因素进行分析论证,总结提炼为教学策略并加以推广应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倾听。
(一)了解学生倾听习惯、倾听能力的差异。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是否学会倾听,直接影响了各种认知信息吸收的效果和效率,简单地讲,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首先应从了解每一位学生倾听能力的差异入手。
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教育方法的不同,使得孩子一进校门,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根本无法进入学生角色,表现为坐不住,腿、眼睛、耳朵、手都随自己的喜欢而去注意自己的东西,跟不上课堂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深层次地了解孩子在家里、在低年级学段的表现,分析产生上述表现的症结所在。如有的学生在上幼儿园期间,一贯以身体不舒服为由,不去上学,每学期在幼儿园的时间还不如在家的多。上了小学,他们还是一副老样子,上课无精打采,经常不听也不看,说自己不舒服,呆呆地坐着。连基本常规都不懂,不知道听,不知道写,不知道记,上课经常眼睛看窗外或玩自己的东西……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根据调查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制止像在幼儿园时的放任自流,提出要严要求,杜绝惰性;因生活环境所致的,提醒父母多与孩子接触、引导;因身体健康引起的注意力特别差的,提醒父母注意孩子的营养,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
(二)进行耐心、专心倾听的专项训练
1、听说一句话训练
让学生听说一句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把自己编的学生喜欢听的、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实际生活的句子报两、三句。说一句,让学生马上复述。如:“我是一(1)班小学生。”“我爱我的班级。”“学校是 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小鸟在林间唱着动听的歌。”“我是校园的春天。”“我看见花儿张开了笑脸。”等等,句子由如前面较简单的逐步加大难度。给听得认真、说得好的学生及时奖给五角星。
通过操作,发现学生在听记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努力记忆的学生面在不断扩大。
(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谦虚、积极的倾听态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良好的行为。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做”是养成教育的前提。因而进行广泛的形象化的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认真倾听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让学生引起重视。如讲生活中的小故事:一个小孩,家里没醋了,妈妈让他去买,他接过妈妈递过来的钱拔腿就往小店跑。可跑到小店,想不起妈妈刚才说要买什么。因为没有认真听妈妈讲话,只好回家再问妈妈。搜集发生在家里或学校里的正反两方面的故事,让学生听听评评说说,强化思想教育,有助于促使学生认真倾听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上好每一节课,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
课堂教学是进行习惯培养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讲解。
1、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喜欢我们的课。
作为学生,他们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一科,也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的讲课。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每一节课教师都面带微笑,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当孩子们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亲亲他们的小脸,摸摸他们的小手。这时候的孩子们笑得是多么的甜。营造的充满师生情感的课堂,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乐在其中。
2、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低年级的教材中,引入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诱发学习兴趣。借助文章题材,或以故事导入新课,或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并且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小组合作,互帮互学,把自主探索的权利还给学生。
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的参与者。学生们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全体学生都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五)开展活动,积极评价。激发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1、角色换位,让学生当好小老师。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经常组织学生当同伴的小老师,同桌或小小组成员相互倾听同伴朗读、背诵、读词语、讨论回答问题等等,及时纠正同伴的错误,提出自己的意见。被给予帮助的同伴要向小老师说声“谢谢××老师”,及时表扬负责
任的小老师。孩子们觉得自己是一位小老师,觉得特别光荣和骄傲,听得也特别认真。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掌握,这样的内容,我也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学生上讲台介绍他们的方法时讲的头头是道,下面的学生听得十分认真。
2、实行奖励制度,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很多课堂纪律问题是由于教师没有注意强化学生的优良行为而造成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对待好行为和不良行为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行为就会增多。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并在这些优良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积极评价,设立奖励措施,满足学生被肯定的需要,刺激强化,巩固良好的行为。如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促进学生倾听习惯养成的活动,评选“倾听小绅士”“倾听小淑女”等有效的激励手段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样长期强化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就会稳定形成。
(六)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习惯
初入学的孩子,他们的模仿力很强,客观因素容易在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下,对他们步入人生的思想品德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生心目中偶像的老师,从第一天上学接触起,老师就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而,一开始,老师就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当学生找老师谈话或是课堂上学生发言时,老师首先要认真倾听,诚恳地提出意见,做学生的好榜样,以产生良好的模仿效应。同时在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同伴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在班中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对这些学生多表扬,多鼓励,树立他们在同伴中的威信。让这些孩子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学习的榜样。不知不觉中,其他学生的行为就会受到熏陶和感染。
(七)以活动为载体,落实目标
针对学生特点,把规范化的行为训练搞得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受到熏陶和锻炼。如组织学生举行“捎口信”“击鼓传话”等活动,比比谁捎的口信最准确。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认真听记同伴要他带的口信,而且也从中明白了要是不养成认真听的习惯,在生活中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或产生严重的后果。
(八)家校联系
在认真倾听习惯训练和养成过程中,注意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相互沟通,达成共识,共同培养。第一步,把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的重要性,说给家长听,在思想上认识一致。第二步,请家长紧密配合,在家里也要注意培养孩
子学会倾听。父母跟孩子讲话时,要求孩子要用心听。孩子在跟父母说话时,请父母也要认真倾听,做孩子的表率。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1.准备阶段(.11—.12)
确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实验,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2.实施阶段(.1—.12)
(1)年1月---6月,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把握学生外在的倾听表现,培养良好的倾听品质。
(2)年7月---12,月研究教师语言魅力,通过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和语调的变化等,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乐意倾听,促进倾听能力、学习能力和谐发展与提高。
(3)年1月---6月,进行提高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具体包括复述式倾听、转述式倾听、评价式倾听以及倾听弦外之音,让学生在不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就能专注课堂,倾听师生交流,形成倾听能力。
(4)年7月---11月,综合运用研究的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倾听,提高学习效果。
3、总结阶段:年11月,形成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推广引导学生有效倾听的策略。将实验报告上报有关教科研部门,接受上级教科所的鉴定。
八、课题具体落实措施 低年级(活动创意:)
1、开展以“说说倾听的好处”“学会倾听践行动”为主题的讨论会(树立倾听的意识,明确应该怎样去做)
2、课堂上做个“会倾听的学生”,开展“老师讲课我会听”“我是神耳朵”“我是文明小听众”等活动,看谁得的红旗多,调动学生认真倾听的积极性。
3、课外做个“会倾听的好伙伴”,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做“击鼓传话”“学说绕口令”“猜谜语”“听故事讲故事”等游戏,虚心、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4、在家做个“会倾听的好孩子”,以问卷调查、倡议书、反馈表等形式取得家长的配合,发动家长监督、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帮助孩子形成倾听的好习惯。
5、定期开展“学会倾听我最棒”的评比活动,根据上述表现进行表彰奖励。
中年级(活动创意:)
1、前期问卷调查(就倾听的态度、习惯设计问题,学生填写)
2、评选“安静倾听小绅士、小淑女”(培养“课前做好上课准备,上课铃响在教室内安静做好”的好习惯)
2、活动课“你说我评”(自觉地用客观标准去评判对方的语言,或者用自己的观点与之比较)
4、课堂倾听笔记展评(能摘抄老师和同学的讲述重点,学会做笔记)高年级(活动创意:)
1、开展听写速记比赛(听写学生感兴趣的诗词、数学公式、英文短语等,培养学生调集最大潜力去倾听的能力)
2开设英语角,组织诗文诵读及角色扮演朗读比赛,进行听说训练。
3、开展主题演讲比赛:你会“倾听”吗?(组织学生进行评议、交流,与演讲人一起对内容进行质疑、评论。)
4、开辩论会。(就校园新闻、热点问题进行辩论会,评选最佳听众、最佳评论员)
5、角色互换:我当一次老师(5——10分钟,科目自选)
九、课题研究的成效
1、学生学会了认真倾听,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践操作,参与实验的五个实验班,通过听课、学生家长反馈等评价手段的实施,我们发现,学生的倾听习惯在逐渐养成,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保证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
2、学生学会了尊重,懂得了谦虚礼貌。在倾听习惯的养成训练过程中,学生渐渐懂得了尊重,当别人说话时,有耐心地听完,再发表意见,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养成了良好的交往习惯。
3、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倾听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用赏识的目光善待每一个学生,用激励的措施巩固行为,开发潜能。学生不仅能做到认真倾听,还能做到边听边思考,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在高年级体现的尤其明显。
4、语文综合能力的逐步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听力的培养,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
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5、更加关注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质量。当前,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学生生命的灵性,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孩子们动(脑、口、手)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课堂上讨论声、表扬声、鼓掌声不绝于耳。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们也发现一些课堂“热闹”现象之下隐藏着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太过于强调新颖,强调不拘一格。试问,在某些气氛热烈的课堂上,学生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质量究竟有多高呢?经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均对此引起了重视。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来说,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十、存在问题与反思
1、面临问题
课题研究两年多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我们知道还需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有些问题还有待于大家讨论:“小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学生,课堂上根本就没有注意听课的意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愿意听,乐意听,成了现在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2、反思
上课专心听讲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作为自控力不强的小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长期的指导、训练。
3、措施
(1)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训练,培养良好的听话习惯。
(2)课堂上引导学生把话听完整,把握主要内容,提出疑问。(3)鼓励学生多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在实践中培养听话能力。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科研能兴校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结题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
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同时我们更期待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给予关注和指导。
平阳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年7月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
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合水县三里店小学 王丽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在小学阶段,习作向来就是个难点。究其原因,是学生习作兴趣的缺乏导致了“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这个现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发生兴趣。”兴趣出勤奋,出智慧,出成绩,出人才。兴趣带来强烈的感情倾向和个性特点,它能使学习由难变易,由苦变乐,由低效变高效。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的研究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绽放乐趣。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与生命交流的平台,返朴归真,正本清源,让孩子们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够感兴趣、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写出自己的个性。
理论根据: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主动地探索它.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习作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我们确定了“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探究。
二、实验假设及目标 1.实验假设: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发生兴趣。”兴趣出勤奋,出智慧,出成绩,出人才。兴趣带来强烈的感情倾向和个性特点,它能使学习由难变易,由苦变乐,由低效变高效。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的研究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绽放乐趣。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与生命交流的平台,返朴归真,正本清源,让孩子们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够感兴趣、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写出自己的个性。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水平。
2.实验目的:
① 激发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② 形成速效,高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和全面科学的作文评价体系、探索开发学生作文资源的教育途径。
③ 撰写有一定理论高度和思想意义的学术论文,实验报告和研究体会。
三、研究内容
1、在习作中激发兴趣,解决写什么的问题。2、在习作中学会方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3、探索习作的指导策略。
4、学会交流评价,促进提高,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实验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小学习作教学的文献资料,主要借助因特网和有关报刊、杂志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检索。然后按照研究的目的及材料所包含的共同因素,把材料归入各个项目中,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边思考、边实践、边调整,摸索出培养习作兴趣的新教学模式。
3、经验总结法: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交流,及时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4、信息反馈法。
及时收集研究过程中来自老师、学生的反馈信息,论证实际可行的实施方案。
五、实践与操作
(一)、组织开展各种竞赛,首先让学生 “爱说”,继而对作文产生“好感”。
组织学生开展多项与习作有关的各类竞赛,如读书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自选精彩片段背诵比赛、即兴说话比赛、一分钟演讲比赛、排演课本剧比赛、简单辩论赛、诗歌朗诵、好书我推荐、剪贴精彩句段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由敢说、多说到会说、爱说,并及时地指导他们用写的形式记录下片段,积累素材。等真正写作时就信手拈来,继而对作文逐渐产生好感。
(二)、注重实践,走进生活,发现素材,使学生有东西可写。
1、写好观察作文。引导学生满怀感情去留心周围事物,观察身边的事物。首先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收集写作素材
2、写身边小事,激发兴趣。
第一,结合文体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德育活动、课外活动等,巧设题目,写自己熟悉的材料。
第二,写自己的朋友、亲人。先布置观察题,然后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说出来,最后整理成文。
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遇景则景。用以上方法让学生平时多积累,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文作好准备。一旦解决材料来源,写出好的作文也就不是异想天开了。
3、指导学生观察,积累作文素材。很多小学生怕写作文是事实,但他们并非生来就谈作文而色变。小学生怕写作文,根本的原因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生活中并非真无“米”,真正的原因在于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差,他们的感知比较笼统,总喜欢观察事物的整体却抓不住事物的特点,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的素材。在实际教学中,我有意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他们参与的各项活动中,4、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要把读课文、学写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为会写作打好基础。教学中,对课文中优
美的章节要让学生下工夫去精读细品,以便从读中学语言,学表达,学写法。其次加强课外“博览读”,丰富词汇,力求做到每读一篇文章,要能说清主要内容、层次思路,说清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以便达到为写作准备的目的。
5、以仿促作,勤于练笔。让学生结合所学课文练习仿写,进行仿思路、仿精彩片断描写、仿语言表达方法等的训练。老师进行仿作分类指导,并给学生以肯定和表扬,以使其养成自觉仿写的习惯。
6、培养学生自改作文及习作鉴赏的能力。
(1)评改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要认真读,修改其中的字、词、句等,再定稿。其次要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在老师认真批改后,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老教师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有时组织学生每几个人一小组,共同讨论修改一个同学的作文,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改能力,表达能力。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当面指导修改。最后在作文讲评课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讲评课上,教师宣读范文,批改示范,再集体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2)评改周记。按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评改周记,不同的是每学期八篇周记,第1、3、5、7篇由教师评改,学生评改第2、4、6、8篇。这样安排有三个意图:一是在教师评语的引领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掌握习作评改的方法;二是给学生
提供更多提高评改习作能力的机会;三是减轻语文教师的作业评改数量,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找寻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
(3)一句话作文练习。每八人为一组记写循环笔记,内容由组长定。当日的记写者先用一句话评议前一位同学记录的内容,然后在评语下面开始写自己的读书笔记。日复一日,一句话作文的训练就使学生评议作文的能力得到一点一滴的提高。
(三)进行多样化的评价和展示,多方面激励,使学生爱写。(多肯定、巧批评、讲创意。)
1、每次作文练习,都提出一个具体要求,只要能达到这个要求,就可以得优秀了。特别是平时基础较差,不爱学习的学生,哪怕是微小的优点或进步(一词一句)都加以肯定,鼓励表扬。
2、读学生作文中的佳词佳句,让作文写得好的小作者上台大声朗读自己的优秀作文,让全班同学欣赏。在读中欣赏自己的优点,在读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在读中揣摩最佳的词语、句子。
3、尝试不同的批改方式,如:组织一些学生互相修改,教师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态度及作文的结果进行评价,利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的进步。
4、进行佳作交流,把优秀的作文或有进步的作文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以8人小组为单位,一个月进行一次佳作汇编,利用第二个月的第一次读书课上进行评比奖励,努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第一个月:诗海拾贝(仿写、自创小诗)
第二个月:走进童话王国(自编童话故事)第三个月:家乡风景美如画(介绍我的家乡)第四个月:我忘不了他(她)(抓住特点写人物)第五个月:往事如烟(条理清晰写一件事)第六个月:我手写我心(走进读后感)
第七个月:梦想的舞台(毕业感言:我有一个梦想)结题报告:精彩六五班(学生佳作汇编)
5、对不同作文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多采取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数,要努力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6、鼓励学生向各级各类报刊投稿。
六、研究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参与习作的兴趣以及强烈的表达欲望,使他们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1.学生参与习作的兴趣浓厚。后测中,有95%的学生比较喜欢作文,与前测(75%)相比,喜欢的比率提高了20%。学生把写作文看成是一件有乐趣的事,这是对我们课题组老师的最高奖励。
2.学生对目前作文课的满意程度提高了。后测中,98%的学生对现在的作文课满意,与前测(82%)相比,满意程度提高了16%。学生喜欢作文,对作文课满意,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3.学生有强烈的自由表达愿望。95%的学生喜欢老师出的半命题、自由命题作文。作文指导后,90%的学生没有一味地把老师指导的内容写下来,而是能结合老师的指导加入自己的想法。可见,学生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多形式地表达思想。
4.学生的作文能力、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深化了课题研究者的思想。课题组成员大胆实践,勤于探索,积极总结,推出了一套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做法,使课题研究者的思想不断深化和发展。
七、实验后的思考
虽然我们的实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也有困惑和无奈。
语文学科的独特性使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感悟的特点。写作正是这样一个过程,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经历。虽然我们力求使学生多积累,但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及个性差异造成学生积累的差异很大,导致习作水平有了相当大的差异。
另外通过实验,学生的作文兴趣与潜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夯实,观察力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兴趣的保持时间长,因而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班级的两级分化。
八、实验结论
本实验经过一年的实验,已基本结束,我们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在积累上求实,在内容上求新,在形式上求活,在评价上
求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了预期目标,假设成立,经验值得推广。
第五篇: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的探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的探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学生发展的需求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有这样一句真理“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阅读,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关系紧密。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依据新课标、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及中外教育家的自主阅读教学观等,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新的教育思维为先导,力求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培养会学习、会创新、会思维、会自主教育的高素质的“完整的人”。
二、课题的由来及研究的意义
学生要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就能为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背景。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此刻,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基础学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分阶段达标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地域、家庭环境及应试教育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阅读现状令人担心。
1、于“应试教育”的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教师看好学生的成绩,大搞“习题战”,家中父母也认为孩子只要读好语、数、外,认为“阅读”只能作为学生的一种消遣,对学习没有丝毫帮助,学校庭均未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
2.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意识,对于读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能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建构知识体系。
3.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未发挥应有功能,多数学校图书室只是成为一种“摆设”,学生很少有机会走进去阅读,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图书室的图书很少有更新和补充,这些都很难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希望改变目前课外阅读的现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
“自主阅读”《百科名片》解释为“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地选择要阅读的篇目。”我们这里谈的“自主阅读”指一种独立的、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与文章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真正的目的,即考虑教材与学生的因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立足语文课堂教学,通过理论研究,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论文或调查报告。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总结出适合新课程理念和农村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新策略。
3、通过提高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鉴赏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现状。
实施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个案研究,对学生的阅读现状、尤其是自主阅读的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方面要求。探索提高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3、研究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心理需求及阅读、理解、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过程:
参与对象:仁兆镇冷戈庄小学大刘戈庄校区全体学生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提出小课题的立项申请。自己的选题,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
2、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根据自己的研究设想进行具体的研究。
一是阅读相关文本资料,并运用到自己的阅读教学中,理论的学习与阅读实践相结合。
二是对自己所带班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详尽而深刻的分析,了解他们的阅读习惯、阅读范畴、阅读能力,并根据分析所反馈的信息,找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方法。
三是进行课堂案例研究,根据对策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完善阅读教学策略。
2、做好研究过程中原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展示,注重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进行反思和改善,反思存在的问题,撰写下一个阶段研究方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汇总研究成果。
2、撰写总结性的课题研究方案,接受课题研究专家的鉴定。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教学心得,展示过程性的资料。
二、总结教学论文或教育叙事、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三、整理小学生阅读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