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土生活体验中,提高农村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1[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07:5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乡土生活体验中,提高农村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乡土生活体验中,提高农村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1》。

第一篇:从乡土生活体验中,提高农村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1

仁寿县视高镇中心小学

《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提出背景与意义

(一)提出的背景

1、新课改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农村教师立足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培养习作的兴趣,开拓乡村生活题材的习作,培养学生记录生活的习惯。

2、小学生普遍的习作实际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表现。小学语文教师无不把习作教学当作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习作教学现状确实是比较尴尬的。现行的教材中安排的参考例文及各种习作选中,学生习作城市生活题材较多,不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优秀的乡村生活题材学生习作严重缺乏,教师对写作内容指导得越多,学生越是无所适从。耗时多,收效微,造成了教师怕教习作,学生怕写习作的恶性循环,学生对习作失去了兴趣,与新课标提出的“乐于表达,易于动笔”的习作教学的理想越去越远。

3、农村小学生的习作实际

农村的小学生生活在乡村环境之中,总觉得生活单调单调,不像城市的孩子的生活那样丰富多彩,平时不注意观察和积累,写起习作来觉得无话可说,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4、我校的习作教学状况

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必教。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经常自主写作,发表作品的学生,到了中学之后,仍然有许多同学的文章见诸报端,可见这些学生已经从他人及社会的认可中获得了前进的动力,有能力反思自己的写作行为了,习作的习惯已逐渐形成。这是我们在尝试阶段始料未及的,这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自主习作习惯的形成,必将长期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我校决心从中年级就开展研究,在探索的过程中,再向低年级展开。

(二)研究的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去落实,很值得去研究。实施“自主习作”研究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习作教学中的尝试与探索。

首先,从学生的写作动机上来说,“自主习作”强调“自主”,放飞了学生的心灵,实现了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认识到习作是一种自我表达,有则多写,无则少写。让学生敢于说话,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避免了情感上的无病呻吟。

其次,从学生的写作源泉来说,“体验乡村生活”,让学生去发现发掘农村的生活资源,才能够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文章言之有物。

再次,从教师的习作指导策略上来说,“体验乡村生活,引导学生自主习作”,加强了习作教学课内与课外的沟通,实现了优势互补,课外开发生活资源为自主习作提供了素材,课堂教学又指导了学生自主创作的写作范式。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使习作教学成为“活的”、“动态的”的教学,站在大语文学习的高度,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课题的界定与分析

(一)概念的界定:

1、“体验”意为“体会、验证、品味”;“乡村生活”即“农村生活”。体验乡村生活就是发现、发掘农村生活环境中的资源,这个“资源”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人文的,积累习作素材。

2、“培养习作能力”即引导学生自主习作,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自主选材、自主习作、自主评议,实现习作能力的自主发展,逐步养成自主习作的习惯。

(二)课题界定:

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发掘乡村生活环境中的资源,并以之为写作源泉,以培养学生自主习作、自主评议修改能力为重点,以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自主发展为目标,进行的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规律探索。

三、支撑性理论

(一)主体教育论:反对把学生看作被动的客体,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将受教育者看作能动的、独立的主体。要求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唤醒其主体意识,培养其主动发展的能力。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我校学生生活在农村的实际环境之中,对乡村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耳濡目染,心灵变得敏感,笔触变得流畅,从而喜爱习作,才能写好习作。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 “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习作教学不能空洞地去向学生传所谓的写作知识,而要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他们的创作源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教师从学生的习作中了解学情,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三)新课改理论: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教师也是新课程的建构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的研究从学生农村生活实际出发,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教师参与研究,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如何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必须由学生去尝试,“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的研究正是在构建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内外的合作、探究、实践中逐步掌握这一学习方式。

四、研究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目的

1、增强和提高我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快速地,从整体上形成对如小学生习作的特点、任务、方法等新课标理念正确的全面的统一的认识。

2、从整体上改变教师的习作教学方式,促使教师把习作教学与乡村生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师的习作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积极开发乡村的生活资源,感受乡村生活的情趣,养成观察、思考生活,自主习作的习惯。

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兴趣;

2、让学生掌握习作的一般知识;

3、提高学生的写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实施本课题的操作策略。

2、研究“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的一般指导方法。

3、研究体验乡村生活与习作的关系。

4、研究乡村生活资源的分类及各类资源搜集要点。

5、研究实施本课题给学生习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6、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评改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方法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还配合采用了一些其他的方法,例如: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

行动研究:对各年级的习作的状况进行研究,根据需要,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的实践的成果来验证课题实施的的有效程度。

调查法:课题研究前对本校的体验乡村生活引导学生习作及评改状况作调查分析,为课题论证提供依据。在课题进行一个阶段的研究后再进行调查,比较习作教学的差异。分析其中的问题,制定相应方案,把握研究方向。

个案研究法:每班选取10%的有代表性的学生,对他们的习作状况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其发展变化情况。

经验总结法:分阶段进行“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的经验总结交流。

文献研究法:参考国内外习作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合理地吸收利用。

六、课题的实施与过程

㈠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10年2月)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2、调查了解有关于学生自主习作的现状。

3、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4、根据低中高年级习作的现状,初步制定研究计划。

㈡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

1、各年段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每月召开课题研讨活动,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自主习作指导的一般性策略。3、2010年4月接受县教研室专家指导,确定本课题以乡村生活为学生的创作源泉,并把本课题与各年级的教材要求结合,提高习作课堂教学的实效。

4、成立习作兴趣小组,教师每月做一次讲座,指导学生搜集利用资料的方法,分类练笔。

5、加强个案研究,从好中差三类学生中各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个案跟踪研究,以了解课题实施对全体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6、课题组成员之间加强交流,确定各年级的习作要求评选出优秀的习作,了解课题实施的成果。

7、在进行习作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学生乡村生活习作的一般指导方法。

8、对学生了解的乡村生活资历源进行再次调查,为习作教学的分类指导作好准备。

9、前期、中期及后期对学生的习作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全面了解课题实施产生的实效。㈢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对各年段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在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撰写出总课题结题报告,并提请主管部门进行鉴定。

七、研究的成果

(一)课题组成员三次对我校学生体验的乡村生活资源进行了调查,并把学生相关习作汇总为七大项即:①自然风光、②文物古迹、③风俗民情、④乡村生产、⑤日常生活、⑥民间传说、⑦家乡特产等。知道了学生习作之前有什么,便于教师的有效指导。

(二)探索“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的一般的操作流程即。

自主选材,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体验、发现、发掘乡村的生活资源并以此作为习作及日记的写作素材;自主习作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己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写作素材为内容进行写作;自主评议是指按一定的要求对习作进行评价;自主修改是指对学生对评议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自主展示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尽一切可能展示习作的成果。

(三)总结出了乡村生活资源收集的要点。

(四)探索了体验乡村生活与习作的关系。

(五)提出了乡村生活习作的一般的操作策略。

(六)积累了一些优秀教案论文及典型个案。(七)积累了三至六年级的优秀的习作例文。

(八)积累了一些优秀乡村生活习作(见《视高小学学生习作获奖及优秀习作集》)。

(九)本课题给学生带来了积极影响。

课题组成员从习作的兴趣、内容、修改、交流等四个方面,对学生的习作水平作了调查,2011年2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平时除老师布置的习作之外,三四年级学生有3-4人经常写作,8-9人开始写;五六年级6-7名学生经常写,8-9名学生开始写;写作的内容有将近80%的学生爱写校园外的乡村生活;写好之后,三四年级学生有3-5名经常修改,五年级7名学生经常修改,六年级有19人经常修改;

三、四年级有1-2人,五、六年级各有6人经常与他人交流交流。学生自主习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习作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学生发表的习作不再一枝独秀,而是全面开花,现在全校3——6年级的学生都有过作品发表的经历。课题实施之前与实施之后对比显示出课题实施对学生习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高勇执笔2011年6月6

结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学校:仁寿县视高镇中心小学

2011年6月

第二篇:做中积累学中体验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做中积累学中体验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青岛开发区薛家岛小学课题组

执笔宋云健 郭太艳

2006年3月我们学校申报的苏教版课题——《做中积累学中体验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的研究》被立项并确定为重点课题。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两年来我们围绕这个课题研究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已告结束我们特准备此报告申请对我们实验和研究的成果进行鉴定。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现状 多年来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面对习作题目常常无法下笔不知道该写什么。国内外一些学者曾从学生习作内容的角度出发研究小学生习作难的问题从而致力于找到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的途径。当然更有一些学者从小学生习作心理现状探究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习作水平。纵观学者们的研究其根本点是致于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因此我们在前人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研究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范围明确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方向就似乎显得极其重要。2005年9月我校开始使用苏教版语文教材我们着力于做中积累学中体验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的研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爱写乐写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习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2、选题的理论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工具性能力培养在于语文实践人文性在于熏陶二者相辅相成。在习作教学中应结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2、语感训练的理论 叶圣陶提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并解释语感的训练“要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达到“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灵相契合”。叶老还指出“写东西就得运用语言。语言运用得好不好在于得到的语言知识确切不确切在于能不能把语言知识化为习惯经常实践”。

3、小学生认知规律的理论 皮亚杰认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的运算阶段即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儿童的思维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主要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想像来感知和理解世界。我们则要重视把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的客观情境发展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像能力把语言功能的发展与此紧密联系起来把学作文与学做人把作文与生活把语言实践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3、实际应用价值

1、落实课程标准重视作文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活学生内心蕴含的童真童趣开拓学生视野尊重学生习作的价值取向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作文教学回归本体真正做到放文放情放形。

2、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研能力形成教研氛围。

3、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促使他们保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促进学生听说、阅读、说话能力的协调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更新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2.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宽他们的习作思路会选择素材会挖掘提炼主题创新性地写作讲真话抒真情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3.增加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的理解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并内化为习作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形成校园良好的习作风气。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充分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 a、利用文本语言积累写作语言、写作素材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的研究。b、灵活运

用文本语言进行习作训练实现真诚习作创新习作的研究。c、探索、总结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2.贴近生活丰富学生习作素材的研究

3.读中求悟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研究

4.在积累和习作指导中正确发挥教师作用的研究

课题研究主要观点

1.口语交际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2.利用文本语言积累习作语言即仿写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起步途径。

3.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和素材描述生活事物是习作的途径之一。

4.做中积累学中体验在实践中拓展视野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首先讨论制定具体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计划搜集购买教师辅助资料及学生用书、用本编辑辅助教材深入做好阶段性研究工作研究汇报以教师的公开研讨课、教师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学生日记、学生习作集、学生儿歌集等形式进行。一年级依托苏教版课本进行仿说、仿写练习培养学生简单的写话能力二年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三年级拓展阅读范围并结合我校科技特色、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中积累学中体验切实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促进学生在中高年级听说、阅读、说话能力的协调发展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作文教学回归本体真正做到放文放情放形。

研究的方法

主要有文献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法。文献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习作教学的理论特别是关于习作教学资源、习作指导方法的论述和观点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它教学教育理论提高课题研究组成员的理论水平。理论研究法搜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总结归纳经验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理论假说开展实践验证。

行动研究法组织实验教师结合自身及班级实际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不断创新。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法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并加以理论分析、归纳。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总结出实验的主要经验及时推广运用。

三、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能力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课题方案的实施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4—2007.2 1.实施目标

⑴用导读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训练学生从阅读中寻找乐趣培养学生读书热情 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写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2.主要途径

①名篇佳段诵读 ②好句、佳段仿说 ③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课。④学生每人建立一本写话本。

3.阶段研究成果形式

教师教案、课堂实录、阶段研究性论文、学生写话本 第二阶段2007.2—2008.2 1.阶段性研究目标 ⑴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初步养成观察和写日记的习惯。⑵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规范化程度。3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用图画编故事

2.主要途径

①诵读佳段名篇做好词句段的积累。②练笔本主要以叙事、写景为主仿写、看图写文 ③写日记 第三阶段: 2008.2—2008.7

1、阶段性研究目标 ⑴让学生掌握一些习作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习作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⑵拓展日记素材范围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2、主要途径 ① 加大阅读量设立阅读本。②日记内容多样性观察日记、活动日记、生活日记等。③创设多种活动空间听故事、观看优秀影片、讲故事等活动。④增设学习、读书、实践、科技手抄报。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成果

1、仿写是读写结合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形式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那么什么是读写结合中的仿写呢写作理论告诉我们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实践证明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总之教师要在讲读课文时加强写法指导经常练习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一次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指导仿写几点做法

1指导学生理解范文 范文是仿写的依据理解范文是仿写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加强默读、朗读、复述、背诵、听写训练使语文教学真正起到训练学生思维、丰富和发展学生语言的作用。解题时要联系审题读课文要联系立意、选材说段意、分层次要考虑编写作文提纲。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语言上汲取了营养而且也使学生学会了表达方法。例如教学《乡下孩子》一课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到乡下孩子生活的快乐美好也激发起他们的共鸣学生畅所欲言假如自己是乡下孩子会去做哪些有趣的事然后仿照课文内容自己也编写了有趣的诗歌如 “采一把野花放在房间能带来清香。捉几条虫子小鸡乐得叽叽叫。拔一个萝卜小兔乐得蹦蹦跳。种一棵小树为人们带来凉快。捉一只蝈蝈能带来动听的歌。

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学生能够读懂范文也就有了仿写的基础但还必须使学生有仿写的具体内容即有东西可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在学习范文之前组织学生观察。比如学习一篇有关雨的文章不可能恰巧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就会下一场大雨那么如果学习之前下了雨就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观察。另一种是先学好范文然后按照范文的内容和提供的写走方法组织观察。观察的内容一定要适合于仿效范文的写作方法。如学了《美丽的丹顶鹤》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它的写法去观察一种小动物而后仿写。要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时教师更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之“仿”“创”结合写出新意。

3仿写指导要有序 仿写的训练方式包括仿句、仿段、仿篇三种方式。仿句仿段都是为了给仿篇作准备。先句、再段、后篇这是仿写的顺序。教师应该依据这个顺序循序渐进由低到高有计划地进行指导。

一 句子的仿写。在指导低年级学生仿写句子时要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结构特点。建立句子的概念。

二 段落的仿写是一种单项训练课文中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都可用来进行仿写。从仿写中使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

三 篇的仿写主要是从结构和写法上进行模仿。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握一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弄清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2、构建了口语交际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的一种课类。“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语言实践”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是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激发童心童趣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在训练中得到有效的提高。我们在课堂中的做法有

⑴设情导入引出话题。创设情境能让儿童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儿童在感受体验形象进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就会使词语与形象沟通起来。与此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为此教学时依照不同内容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欲望和热情。

⑵亲身体验激活情感 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就是要不断发展规范的口头语言能力并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验如何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学会应对和交流说话时注意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语言美。低年级朋友在说话时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说话不完整不规范不具体缺少礼貌语等这就需要教师的示范引导加强在语言实践中的训练规范。①借助图画引导说话有序。图画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体现口语交际的主题文字提示指出说话的要求。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弄清楚图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再借助文字的提示使学生明白应该说什么怎么说。如教学《看望生病的同学》一课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画面注意画面上的内容再通过提问理清说话的顺序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什么学生既根据物与物之间的联系说的时候有序可循。同时又进一步引导鼓励学生动脑筋多想方法让学生开

放性地说。这样思路清楚言之有序避免了看到什么说什么。②示范模仿适时点拨。口语交际课教师有时很有必要为孩子们先做个样子或者请优秀学生表演示范通过示范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注意问题。如《学会问路》让学生示范说让有些学生模仿说。教师要关心的是学生学习是否愉快分担他们的情感当学生思路阴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给予点拨方法欠妥时给予引导表达不流畅时给予帮助学有成效时给予鼓励促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都能在交际实践中善于表达善于交流看法。

⑶多元互动评价激励。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它的教学过程是生动、活泼、有趣的言语交际过程。学生只有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倾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①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师生交流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主要起的是引导、演示、点拨的作用。如《学会待客》一课教学教师可以扮演王阿姨也可以扮演小同学。他们之间应该注意的措词、说话口气和礼貌。②生生互动。面向全体人人练说生生互动是最好的形式。有关资料表明把“集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个体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是逐步实现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有效途径在口语交际中教师要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实施多层次、立体型的组织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互说互议。小组里互说互评全班间再说再议再辩。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在问、说、议、评、辩中互动交流各自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不善于言谈 的学生应该走到他们的身边激发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参与。③群体间互动。主要是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互问互答、表演、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要求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动脑筋想办法为自己的小组获胜奖出力。可用“打擂台”的形式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说得多说得好听得认真并请各小组的同学都当评委打出分数评出优胜组。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做到鼓励性评价与启发性评价同在。要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地表达就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不指责。要用表扬与肯定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这样表扬和肯定才有针对性。既关注学生表述是否正确更关注学生作出答案的思维过程。如“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明白了如果这个词能换一下那句子的意思就更明白了。”“你能根据老师的问题把这句话的意思再说一遍吗”“如果你在这个方面再努力一点那就更好了”评价的重点应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训练的态度而非结果的评价不应在说话表达的质量上提太高的要求。⑷多种形式拓展延伸 为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会交际有时可根据口语交际课内容的需要请其他班的同学、老师或校长、家长等参与活动让他们充当采访的记者、做买卖的等以扩大学生交际的对象和范围使学生在与陌生人交往的情境与过程中学会态度自然大方说话表达清楚明白应对自如从而扎实地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如《端午节的来历》学生可以将课堂上讨论的话题带回家与父母交流并听取他们意见然后再回到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

就拓展了我们口语交际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交流表达巩固交际成果。

3、探讨并初步形成了习作教学的几个基本策略 一注意课内外结合丰富语文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活动是什么是听说读写。读是最经常、直接的语文实践。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的老师一份好报就是一位好的朋友。引导儿童勤于阅读好书好报从书报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有利于提高儿童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有利于培养儿童爱美的情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有利于陶冶儿童的性格发展儿童的智能。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选择内容健康有益、语言生动活泼的读物向学生推荐、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通过多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这学期我们三年级以“一日一好古诗”活动为主线横向渗透纵向拓展在语文阅读活动中开展了“名句佳篇”搜集活动基本做法如下 ⑴在教师指导下每天由学生轮流在小黑板上抄写好句或古诗挂在教室的前侧保持一天第二天早晨更新。每个学生设立摘录本编号抄诵。⑵开展课前诵。利用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由语文课代表主持学生上台诵读好句佳段、名人名言小故事猜谜等等。学生把课外阅读积累与同学分享。对于学生不理解的教师可适时予以解释、简析、帮助学生理解、识记。写是最能表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一种活动。因此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拿起笔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到目前为止1-3年级实验学生天天坚持写日记此举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提高。通过实验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张扬学生的个性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语语文教学活动化强调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努力为学生提供各种外显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给予一定的开放时空让他们自己活动既有培养独立精神的个人活动也有体现合作精神的小组活动。在活动中他们既是学生又可以是演员、画家、作家、记者、编辑�6�7�6�7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同见解的闪现各种思维的碰撞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等良好的现代人的品质都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提升创新潜能得以开发个性、才能得以张扬综合能力得以培养。

二、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积累习作教学必须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各种情境中引导学生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童眼去观察世界用童身去体验生活增强积累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广积累丰富文化底蕴增强语言积淀主要做法一是多读多实践获得积累二是多背多体会丰富积累三是多几多温习巩固积累。让学生把生活实践当成课堂。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领略自然景观体验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关注社会动态体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开展课外活动体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布置生活作业体验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 加强了与学科的横向联系。美术方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家乡的春天美景然后再用文

字写成关于家乡的美文。音乐方面可以设计听一段音乐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科学方面可以布置小研究观察日记等等。三在习作教学中注重张扬学生个性。

1、、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在习作评赏中领悟各种表达形式学会各种修辞手法。

2、鼓励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和联想让表达更加形象充满情趣。

3、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有特点、有个性、有创意、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不人云亦云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实践成果

一、教师方面

1、本课题研究为每一个真正投入研究的成员提供了不同层面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在参与研究的同时也改变和发展了自己。

2、在研究中实验教师首先努力寻找研究的起点同时围绕问题进行资料收集、查找有关文献请教专家同行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及结论。.

第三篇:计算能力提高结题报告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王楼小学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于2017年3月。正式填表儿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就正式开始进行调查研究,2017年4月被正式立项。该课题分工明确,研究深入,不仅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起到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课题研究成果显著。

通过研究后的反思、归纳、整理,总结出来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方法途径。把课题研究过程中总结出的结论,提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方法途径应用于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实践研究,教师的整体素质都有所提高。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发掘、灵活运用教材;利用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情景,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发挥评价的作用等方式有目的的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得到了有效培养。课题组成员善于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拓宽学习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中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按照研究目标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大家互相交流探究,研究中上了多节优质公开课,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资料。本次研究增强了学校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新课改全面实施。

为了更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情景教学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讲述生动的故事,形式多样的表演等直观手段与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形神兼备地再现了教材中所描绘的美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利用图画、电视录像、投影、实物、课件等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例如语文课第一册《识字3》教学内容是公园里一些景物的名称和一些游乐设施的名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一座美丽的公园,到处是绿树红花,一座弯弯的小桥,桥下河水缓缓地流着,小朋友们在公园里快乐地玩着,有的坐小火车,有的滑滑梯,有的荡小船等。课本上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学生被吸引住了,立刻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生字的学习中。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以故事导入新课更为吸引学生,引发他们学习的极大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表演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学生们成了热情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很快地理解。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调的作用。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情境。如:教学《九寨沟》时,用课件设计了几幅优美的九寨沟图片,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带领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人间仙境,再配上音乐和朗诵,学生被这美景陶醉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更易被学生掌握、理解,从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语文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提供展示机会,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大多数同学表示,这些形式能让他们自由发挥,有吸引力。由此可见,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类课文,大多情节感人,人物鲜明,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如果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分角色体验人物情感,把握分寸,再现作品内容,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如《三顾茅庐》等篇目,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之后演起来。但学生的理解、表演很有可能是稚嫩的,让学生在表演之后进行“导演式”的相互评价,哪些地方演得不合理,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此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怎样才能演得更好”充分发挥想像,然后,集众人所长,再进行汇报式的表演,这种“二度表演”就是一种学习过程的生动展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方式很多,课前让学生交流收集的信息,可以用“小灵通告诉你”的形式进行信息共享;课后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用“考考小博士”的形式搭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由学生质疑,学生答题,教师提示。教师要把握课堂机智,还可从教材的“留白点”、“延伸点”去引导学生想像说话。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展示的机会吧,课堂将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保护其自尊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就能提高其学习兴趣。

(1)艺术评价,消除畏难情绪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项日趋完善的工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实践,使评价语更鲜活、更有魅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激励评价,唤起成就感 以习作教学为例:对于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更是学生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因此,评价习作时,要珍视作品中闪烁着个性光彩的有表现力、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张扬个性体验,唤起学生的“成就感”。一找“亮点”。评价可分三步进行:生自评——生互评——师评。让学生在开放的评价中,多角度、多层次的从内容、形式、表达、情感等人文性与工具性方面最大限度地寻找“亮点”,大到选材、立意,小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句子段落等,均可确定为“亮点”对象。一是找自己“亮点”,就是让习作者把自己满意的地方找出来。二是找他人“亮点”,就是边欣赏他人习作,边把自己的赏识点找出来。找自己“亮点”用铅笔画波浪线,找他人“亮点”用蓝圆珠笔画波浪线,教师批改时对精彩的地方画红色波浪线。学生为了让自己、同学、老师能找到习作中的“亮点”,在习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认真、投入。同时,学生站在欣赏的角度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寻找,抓住独特的亮点标画,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互相学习的方式。二评“亮点”。对于习作者和欣赏者来说,不仅想寻找到“亮点”,还想知道“亮”在何处。因此,一是让欣赏者边欣赏,边在标出的“亮点”处写上肯定的评价,如“开头既点题又引出下文,妙!”“这几句话表达了真情实感。”“比喻生动。”“从这儿可看出你有丰富的想象力。”“说得有道理!”二是随文肯定后,再从整体着眼,肯定全文“亮点”,如“能抓住身边的琐事以小见大地叙述,说明你是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文章选材新。”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习作者的长处,又使评价者本身得到潜意识的启发;既尊重习作者的个体体验,又展示了欣赏者的独特感受,从而鼓励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培养求异思维及审美、鉴赏、创新精神。三是夸“亮点”。一个人的付出,最希望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渴望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得到他人的珍视和赏识。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笔者在作文评讲课上组织学生夸习作中的“亮点”。以同桌、小组、全班等多种形式,让评价者将习作中的“亮点”有声有色地诵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亮“在何处。这样你读我的“亮点”,我读他的“亮点”,你有三处“亮点”,我有五处“亮点”,人人都有“亮点”,篇篇都有“亮点”。“亮点”少的同学暗下决心下次迎头赶上,“亮点”多的同学还想更上一层楼。

开放活动空间,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课程特别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事一物都可以为教育所利用和借鉴。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玩当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活动。研究成果

1、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得到了有效培养。课题组成员善于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拓宽学习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按照研究目标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大家互相交流探究,上了多节优质公开课,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资料。

3、增强了学校的教科研氛围,促进了新课改的全面实施。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王楼小学

首先,探讨能令学生对各学科感兴趣的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发掘教材的美 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学生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教材,解读教材,充分发掘出教材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带来的情感、语言、人文、交际等方面的怡悦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灵活处理教材 传统教法都是谈论如何教好教科书,不是谈“用好”“用活”教科书、为教学服务,这是教学中的一大误区。教科书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一个载体,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非常重要。创设自主课堂,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的课堂,是培养兴趣的主阵地。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激发状态。在课堂上,教师对学习中的疑点不是马上解答,而是引而不发,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读书去解疑,这就能够形成学生“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

(3)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情景教学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讲述生动的故事,形式多样的表演等直观手段与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形神兼备地再现了教材中所描绘的美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利用图画、电视录像、投影、实物、课件等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例如语文课第一册《识字3》教学内容是公园里一些景物的名称和一些游乐设施的名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一座美丽的公园,到处是绿树红花,一座弯弯的小桥,桥下河水缓缓地流着,小朋友们在公园里快乐地玩着,有的坐小火车,有的滑滑梯,有的荡小船等。课本上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学生被吸引住了,立刻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生字的学习中。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以故事导入新课更为吸引学生,引发他们学习的极大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表演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学生们成了热情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很快地理解。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调的作用。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情境。如:教学《九寨沟》时,用课件设计了几幅优美的九寨沟图片,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带领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人间仙境,再配上音乐和朗诵,学生被这美景陶醉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更易被学生掌握、理解,从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语文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4)提供展示机会,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大多数同学表示,这些形式能让他们自由发挥,有吸引力。由此可见,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类课文,大多情节感人,人物鲜明,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如果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分角色体验人物情感,把握分寸,再现作品内容,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如《三顾茅庐》等篇目,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之后演起来。但学生的理解、表演很有可能是稚嫩的,让学生在表演之后进行“导演式”的相互评价,哪些地方演得不合理,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此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怎样才能演得更好”充分发挥想像,然后,集众人所长,再进行汇报式的表演,这种“二度表演”就是一种学习过程的生动展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方式很多,课前让学生交流收集的信息,可以用“小灵通告诉你”的形式进行信息共享;课后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用“考考小博士”的形式搭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由学生质疑,学生答题,教师提示。教师要把握课堂机智,还可从教材的“留白点”、“延伸点”去引导学生想像说话。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展示的机会吧,课堂将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保护其自尊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就能提高其学习兴趣。

(1)艺术评价,消除畏难情绪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项日趋完善的工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实践,使评价语更鲜活、更有魅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激励评价,唤起成就感 以习作教学为例:对于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更是学生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因此,评价习作时,要珍视作品中闪烁着个性光彩的有表现力、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张扬个性体验,唤起学生的“成就感”。一找“亮点”。评价可分三步进行:生自评——生互评——师评。让学生在开放的评价中,多角度、多层次的从内容、形式、表达、情感等人文性与工具性方面最大限度地寻找“亮点”,大到选材、立意,小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句子段落等,均可确定为“亮点”对象。一是找自己“亮点”,就是让习作者把自己满意的地方找出来。二是找他人“亮点”,就是边欣赏他人习作,边把自己的赏识点找出来。找自己“亮点”用铅笔画波浪线,找他人“亮点”用蓝圆珠笔画波浪线,教师批改时对精彩的地方画红色波浪线。学生为了让自己、同学、老师能找到习作中的“亮点”,在习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认真、投入。同时,学生站在欣赏的角度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寻找,抓住独特的亮点标画,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互相学习的方式。二评“亮点”。对于习作者和欣赏者来说,不仅想寻找到“亮点”,还想知道“亮”在何处。因此,一是让欣赏者边欣赏,边在标出的“亮点”处写上肯定的评价,如“开头既点题又引出下文,妙!”“这几句话表达了真情实感。”“比喻生动。”“从这儿可看出你有丰富的想象力。”“说得有道理!”二是随文肯定后,再从整体着眼,肯定全文“亮点”,如“能抓住身边的琐事以小见大地叙述,说明你是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文章选材新。”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习作者的长处,又使评价者本身得到潜意识的启发;既尊重习作者的个体体验,又展示了欣赏者的独特感受,从而鼓励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培养求异思维及审美、鉴赏、创新精神。三是夸“亮点”。一个人的付出,最希望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渴望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得到他人的珍视和赏识。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笔者在作文评讲课上组织学生夸习作中的“亮点”。以同桌、小组、全班等多种形式,让评价者将习作中的“亮点”有声有色地诵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亮“在何处。这样你读我的“亮点”,我读他的“亮点”,你有三处“亮点”,我有五处“亮点”,人人都有“亮点”,篇篇都有“亮点”。“亮点”少的同学暗下决心下次迎头赶上,“亮点”多的同学还想更上一层楼。

第三、开放活动空间,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课程特别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事一物都可以为教育所利用和借鉴。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大有裨益。(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玩当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诵读兴趣。(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活动。

第四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组:郭金芳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1、目前,应试教育引发的数学学习问题深深地困扰着教师及学生.由于过分注重升学率合格率,使得学习已成为巨大的压力,让人望而生畏,再之,数学课枯燥无味,学起来困难——这一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得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无兴趣。兴趣是人的特殊的心理机能,是人们发展智力索取知识,走向成功,进而达到理想境界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决定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着手,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6

的方法与过程的探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念体系,并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交流性学习品质为宗旨,以学生认识、情感、技能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思考、表达、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选择有效途经,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技能、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

1)知识的构建与运用; 2)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完善; 3)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 4)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与完善; 5)合作技能的形成、熟练; 6)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科学地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当今课堂教学中适用性。(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的程度,改变一些教师顽固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思想保守观念,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思想、新观念。

(3)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学习自尊心的养成的作用,把学生学习与社会、家庭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不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学习过程中唯一标准。

/ 6

(4)深入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情感态度的转变与价值观的提高的作用,把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不把满足学生写好作业、听教师的话当作评价一个好学生标准。

2、研究内容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组的编排

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教师的角色

改变教师多少年来作有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三、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教学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实验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总结法。1)教案设计;2)活动记实;3)听课、评课记录。

四、实施过程及一些成效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研究》这个课题许多中外教育专家、学者

/ 6

和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如何在远离城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整体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制定符合学校实际课题研究方案。我们课题组在学校领导、校教科室的领导下有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一)目标统一,内容细化

我们这个课题是我们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首次进行的理论研究,我的课题是针对17、18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制定具体实施研究计划。

(二)实施研究,不断总结

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每月举行一次总结,在总结中,推广成功做法,修改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课题成员每人都要做好总结。

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有关理论和文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组织合作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

五、研究成果

1、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针对学生喜欢趣味

/ 6

性,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

2、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励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4、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 6

5、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新课标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是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他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却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总之,本学期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在自已的学习兴趣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我也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最佳。

/ 6

第五篇:《农村初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盱眙县官滩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意义

数学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力量,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观念如推理意识、化归意识、整体意识、抽象意识、数学审美意识等,也具有精神领域的功效,它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数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开阔视野,探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素养,养成求实、说理、批判、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精神。

1.通过研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文化渗透的一种新的途径和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有利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也为教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3.通过研究促进教师从新的视角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改进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领域现状

从国外看,欣赏教学在每个国家都有所不同。在文献资料查阅中我们发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苏联教育家卡洛夫有五部教学法。前

1苏联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卡巴列夫斯基,强调用音乐学科本身的规律特点来教育学生,他提出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体系,根据不同年级设立了音乐教育大纲,重要内容为音乐的三大支柱就是“歌曲、舞蹈、进行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对不同年级音乐的要求。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提出“民族音乐教育”。他认为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应该把歌唱的精神教给所有的人,使所有的人掌握音乐知识,把音乐用于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和闲暇活动之中,培养出音乐会的听众。英国人强调“发展欣赏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英国教育家洛克推崇的是游戏教学,他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让我们再换个角度,从国内来看欣赏教学,香港强调“培养喜爱音乐及学习音乐的兴趣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并提高儿童自律、表达、专注和协调的能力”提倡全人教育。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曹理先生提出:直觉、鉴赏美、理性欣赏的三个阶段。由于欣赏者的层次不同在直觉中产生快感,在鉴赏美中产生心灵呼唤,在理性欣赏中产生表现欲望,创造出表演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初中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吸引学生参与音乐生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这一任务通过欣赏教学来完成是一条捷径。但目前,农村初中的音乐欣赏教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上,大多数教师冗长乏味地讲解作品,播放音乐,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加上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对音乐知识积累不多,在被动接受不熟悉的音乐作品同时,难免会产生迷茫,对音乐产生厌倦。于是欣赏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欣赏教学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有悖于音乐教学之初衷。

二、有关概念的界定

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像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的鉴别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得到增强,音乐艺术审美评价能力得到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是指每个学生都会从自身出发,如从不同需要或喜好的角度出发,从音乐学角度欣赏,从音乐特征角度欣赏,从表演形式角度欣赏,从音乐题材角度欣赏。

农村初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研究,以培养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为出发点,以强化学生理解和分析音乐的能力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紧密结合为基础,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审美发现和审美感知为核心内容,强调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使学生的心理、协调能力、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研究的目标

(一)目标

1.探索出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2.提高初中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进一步优化学生音乐学习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11.2--2011.4)通过搜集整理课题相关的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2011.4--2012.10)调查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一步优化我校音乐教学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和中学音乐教学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及操作策略。

(3)总结阶段(2012.10——2012.12)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积累资料,形成中期成果;动态管理计划的实施,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充实。

五、研究方法及操作要领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的科学认识理论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方法来展开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研究。

2.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总结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得失,筛选、探索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有益经验并形成相关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自变量:

(1)数学文化方面的渗透的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设计(含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的选择等)。

(3)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

(4)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本课题的因变量: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3)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无关变量控制:

(1)对照班与实验班为随机抽取的平行班。

(2)实验教师与对照班教师所用教学时间对等。

(3)对照班教师不知道研究方法。

(4)考试与问卷调查实事求是,方法相同。

2.个案研究法:一是研究教师个人教学行为案例;通过对教师的个人教学行为案例的研究,尽可能地使每位实验教师都能深入钻研初中数学文化方面的知识,以便上课时能有效地渗透数学文化方面的知识。二是研究师生协作教学行为的课例,通过师生协作教学行为的课例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的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依据。

3.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网络和学校图书室的图书、报刊杂志等,了解古今中外最新数学文化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4.教育叙事法:通过教育叙事研究,组织教师不断挖掘初中数学文化渗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得失。

(二)操作要领

1.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研究。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2.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3.学生理解、表现能力的培养研究。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旧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的本领就是理解能力。

4.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研究。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5.学生音乐学习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中,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与反思,即主动参与感知欣赏、表现实践与尝试创造的完整过程。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审美学习情境和展现音乐潜能的“舞台”。

六、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的实践研究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搜集、处理信息,分析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现象,探索并总结规律,促进了教师课题研究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通过研究,探索了农村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策略。在研究过程中立足学生的发展,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探究并实施了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策略。

通过研究,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自由而充分发展”的人,通过课题研究,学生自主活动、自我建构,真正拥有了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培养健康的个性,促进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具体而言,我们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在音乐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发展个性。

七、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一)“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文化渗透的研究”的课题研

究,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如何把握好“度”的问题,如何能准确地抓住教材中知识点进行有效地数学文化的渗透而不影响该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有待今后进一步思考、磨合。

(二)我们实验教师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去收集数学文化知识方面资料。只有积累更多的数学文化方面知识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去渗透。

八、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设计研究》

2.《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3.《中学数学学习报》

4.《初中数学教与学》

5.《时代学习报》数学周刊

下载从乡土生活体验中,提高农村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1[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乡土生活体验中,提高农村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1[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发农村资源 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研究结题报告

    《开发农村资源 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沂水县道托镇涝坡小学 《开发农村资源 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

    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xiexiebang推荐)

    附件1 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申 报 人:所在单位:立项编号:结项报告 李 红中牟县新圃街小学 2017-ZJKYB-X14-205 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

    “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结题报告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与新课程对接的实验研究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通河县实验小学 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语文能力形成......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结 题 报 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

    学生饮食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学生饮食研究结题报告 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课题的确定:有人用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健康是1,幸福家庭是0,事业成功又是0,健康可使家庭变为10倍的幸福,可使事业成功变为100倍的可能。......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结题报告 淳化县方里学区课题组 2014年2月,我校担任了陕西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研究,制......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叙永县落卜中学科研室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当代心理学研究领域广阔而深邃,给完成课题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支持。特别是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