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结题报告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1世纪,现代社会与现代体育飞速发展,学校体育面临新的挑战。学校体育的性质逐步地发生变化,由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向健康性、保健性、娱乐性、统一性综合体育教育转化。终身体育的健身、保健、娱乐性将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引导学生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社会实践的发展需
3、“终身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课堂实验法
2、实验对比法
3、调查访问法
4、统计分析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2、使学生获得锻炼身体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以便指导体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觉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通过掌握1—2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4、建立学生“体育成长”档案。
5、跟踪学生在社会中的反响。
五、课题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16年3月份):
课题酝酿、论证,设计方案,确立总课题,成立课题组。
2、研究实施阶段(2016年4月份):
制定目标、操作体系,组织实施,展开研究,调控研究过程。
3、研究反馈阶段(2016年5月份):
小结反馈,资源整合,调整、部署下一阶段实验和研究方案。
4、研究总结阶段(2016年7月份):
总结提升,形成实验报告、课题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知识教育。要重视体育理论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终身受用的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同时,我们所建立的体育理论体系要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并在今后的生活中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如介绍体育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在生活中应用价值、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学习运动处方的相关知识,懂得体育评价和监督;了解常见体育运动损伤和防治知识;运动医学常识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通过各年龄段锻炼项目的介绍,让学生明白健康与运动的关系,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2、加强体育情感培养。只有当学生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深切的爱好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才能自觉地参加体育实践,才能产生积极的表现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体育情感的培养通常围绕体育道德、理智和体育美感三个方面。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缺乏情感便难以使认识深入,只有当学生的思想被终身体育浓厚的情感所渗透时,才能唤起对终身体育的追求,从而积极地参与、认真地探索。而在体育美感的教学中,突出体育和美的教育。体育和美,自古紧密相连,体育美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美的总和。由于体育项目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运动中的美更是不胜枚举,使体育世界成为一个琳琅满目、多姿多彩的卷画。所以加强中学生的体育美的教育和审美价值的培养是我们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加强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应该努力让学生在欣赏和参与体育运动以及活动中得到美的情感体验。
3、加强意志品德的培养。体育意志品德是体育意识的能动方面,是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的目的,并在确定目的支配下,克服行动中的障碍、困难,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依赖性逐渐减少,根据目的而作出意志决定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意志水平从盲目性向自觉性、选择性不断发展。实现体育意志的心理因素是运动中的动机,它是激励人行为的心理因素,它能引起兴趣和维持人的主体活动,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作用。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是学生意志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帮助学生认识体育需要,激发动机,加强体育意志力的培养,对体育意识的形成非常重要。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自觉性和自制力的培养,果断性与坚持性以及勇敢顽强精神的培养,来实现体育意志品德的养成教育。
4、从事运动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时会把注意力局限在某个运动技术的传授上面,忽视了把我们的教材变成运动技术学习的范例,在教学中对学生举一反三的启迪不够,这样会影响学生对新运动项目的学习。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学习过程中运动本体的感觉和认识,通过程序化的教育和学习动作过程的演示,提高学生从事运动项目学习的兴趣,培养从事该项目活动的能力。
5、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这是学生自学和自觉锻炼能力的体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怎样练、练什么,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教学中应当在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怎样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项目,怎样去适应环境,学会如何根据年龄特点选择练习项目,怎样去练习、学习,如何自觉独立地从事新项目的锻炼以达到自身的需要,这才是我们对学生独立锻炼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6、在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制定运动处方,怎样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量、运动负荷,怎样去设计安全措施和进行身体恢复,如何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教会学生如何在体育运动中进行正确的医务监督,并让学生在余暇中或学习过程中进行尝试,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这些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身体娱乐能力的培养。体育运动的很多内容是从娱乐中发展起来的,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体育娱乐的作用。体育运动乐趣中的文化价值的教育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教学模式的出现,日益显示出生命力。我们的体育教学要把体验运动乐趣、把握运动特点、创设娱乐情境等,作为培养娱乐能力的主要目标,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运动项目,能够灵活地运用和改进规则,能够创造新项目,挖掘新方法,并在活动中寻求乐趣、获得满足。
8、体育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进一步普及和先进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欣赏高水平的运动比赛和体育运动项目的表演,日益成为现代中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乔丹的空中飞人技巧、健美操和冰上芭蕾之称的花样滑冰,等等。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体验。因此探讨体育欣赏和鉴赏水平的能力培养是我们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9、加强对学生进行管理能力的培养,创造和利用体育社会环境条件的能力培养,以及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等。让终身体育意识在学生心中深深扎下根,这都需要通过教师的启迪、诱导、优化教育等形式,采用各种方法最终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改进了传统的课堂模式
通过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我组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家更新思想,踊跃使用这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一改过去呆板、沉闷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只是桥面地引导,便能使学生轻松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了。教学氛围更加民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按好、中、差自愿结合,适当调整的原则,注重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的调空作用及团体的凝聚力对学习的影响,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在满足学习需要的同时,友谊、自尊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题地位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把重点研究教师如何讲得好,改为重点研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探究的好,重点研究学生的双向思维。把教学信息的单向传递改为双面传递,即把只有师问生答改为既有师问生答又有生问师答。
(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体育知识也不例外。以往理论课教学内容少且旧、设计的知识面较窄、教学的形式单调而沉闷、又多是老调重弹,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现代的体育科学也不是单一的学科,他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医学保健理论和教育学的范畴,而且综合现代生物学、电子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学和现代化医学的综合性学科。这就相应的要求体育教师有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把各类知识综合起来灵活的运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理论课要综合现代体育的高科技、体育欣赏、全民健身、专项理论知识,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掌握一些富有时代动感、竞争激烈、使用性强、娱乐性和趣味性更浓厚的健身方法。消除以往体育理论课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因此,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待于体育教师运用现代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和教授水平的提高。
(三)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1、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从4月份—6月份我们组老师多次开公开课获得好评,例如:蓝明山----立定跳远教学、梁永兵----篮球自主探究等。
2、在不断的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大提高,锻炼出一些高素质的教师。
(四)学生自学能力全面提高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惜言如金”,鼓励学生多说多练,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运动技巧能力。
(五)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会了怎样学习。在“好学”、“会学”、“乐学”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八、课题研究引发的思考
通过学校体育,有利于从小打好基础,逐步形成体育人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进而不断地增强学生们的体质一个人如不在学校打下坚实的体育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基础,在他离开学校后是较难成为终身体育者的。所以,在学校期间,对于部分不爱体育运动的学生,有必要组织一些带有主动性或强制性的集体体育活动,逐步培养这些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为他们奠定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个既系统又科学的教育引导过程。体育意识和体育综合能力是形成终身体育观和从事终身体育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主要内容,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应协调发展不可偏废。随着体育教改的深化、终身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向工作和活动服务的价值取向,要求我们的实践教学除了提高体育课的质量、确保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运动,充分发挥实践课的功效外,更要扩大锻炼身体和学习的领域,切实抓好课外体育,发挥群体活动的特殊优势,做到课内外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综合能力和体育意识,使终身体育发挥其终身效益。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改革实验,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2016.7.10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郯城县庙山镇初级中学田士彬2011年7月26日 10:13 焦念勇于11-7-27 15:20推荐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体育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也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一.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终身体育是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在现代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其最终目的是培养终身健身者.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初中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发展的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竞技体育”等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注重对运动技术的传授,对考试项目的测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及能力,忽视体育运动的过程,使学生的体育锻炼大多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而结束,对终身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目前初中生在校期间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很少.初中生对终身体育的观念及意识还未形成,因此学校应该多灌入终身体育的知识,更好地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法
1.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兴趣是对某一事物活动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而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爱好是从事某种活动的程度,而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与行为的直接联系,是不需外在监督和个人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活动倾向.所以这三者都是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因素.2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
体育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一门人体科学,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是以研究人的生长,发育健康等为目的只有在遵循人体自身运动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身体锻炼对人体才有好处,所以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论教育是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正确的选用教材是关键,教材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到终身体育的教育.教材的安排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对生命的价值,要向学生传授锻炼原则,练习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及各类比赛的规则.只有重视对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才能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因此学校体育必须把体育理论教育提升到应有的位置,而不只是作为雨天的教材,可有可无,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在体育课上,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自练,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夯实“健康”基础,成就“健康”人生
——小议学生需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获得什么
刁镇中心中学焦洪涛
学习完了专题一的内容:学生需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获得什么?感觉真是受益匪浅,眼界又开阔了不少,对于专家老师的诸多理论与观点,我是边看边暗
自点头。我的认识远不如专家老师的认识有深度有内涵,但我做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依然想就这个专题谈一点自己的浅薄的认识:
首先,我认为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需要获得的就是两个字:健康。当然这个健康包括咱们大家都熟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是毋须质疑的,有人认为两者同等重要,有人认为现在的社会环境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而我始终认为在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上,学生获得的身体健康比心理健康更重要,许多年前有位专家老师曾举过一个例子,大意是:人的一生就好像
“100000000……”,“1”代表的就是身体健康,后面的“0”代表的就是你创造的财富呀,职位等等,只有你的身体健康了,你才有可能去创造后面那数不清的“0”,没有了前面的“1”作为保障,后面不管有多少“0”,依旧是毫无意义的“0”。专家老师的举得这个例子,多年来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而我也始终把这个作为我努力的目标与方向。当然我并不是说心理健康不重要,但是在体育与健康课上,我感觉它的地位不应该在身体健康的地位之上,最起码应该持平吧!我这么认为当然还有一个小原因,那就是在学生们的其他课程中同样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但却无法进行身体健康的教育。如果连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一共45分钟的时间,把心理健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那我们又拿什么时间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呢?
其次就是对于专家老师提出的如何把“苦学”变为“乐学”,我是举双手赞成的。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在球场上挥汗如雨,却依然兴奋不已,为什么一说这节课咱们练习中长跑,却个个无精打采,谁又能说中长跑的训练比球场上的满场飞更能锻炼学生们的健康呢?所以对于体育与健康课上,对于那些学生不太
感觉兴趣的项目,有时候方法可能比技能与技巧更重要一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达到“乐学”锻炼身体的目标。比如,我在锻炼学生的灵敏性的时候,我会设计好多小游戏,比如“抓尾巴”,把一根跳绳折叠放在自己背后的腰带上,围在一个大圈中,听哨声,抓别人的“尾巴”,同时还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所以这个游戏对于学生的灵敏,速度要求就比较高了,但因为好玩,有趣,学生们玩的是不亦乐乎,这样的锻炼方法在我们体育与健康课上应该是多多益善的。
再有,专家老师说在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以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加个前提,前提就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篮球技术的时候”可以用比赛的形式来加强一下。为什么加这个前提呢,因为我在学校带过女生篮球队,女生本来就对这种球类运动就不感兴趣,让这些还没有什么篮球基础的学生去打比赛,结果只能要么“抱成一团”,要么“拿着球满场跑”,篮球队里的学生都会这样,更何况班里那些与篮球几乎从不亲密接触的学生呢,这样的激发只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乱成一锅粥,能达到老师设定的目标吗?肯定不能。所以在篮球课上,基本的篮球技术做为基础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能跨的步子太大,咱们老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运球”?什么是“传球”?更要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运球”“传球”等等的方法,等学生们把基本的技术学的有点意思了,再通过比赛进一步加强巩固技术,同时掌握一点战术策略,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篮球教学的大概程序吧!否则,我们的篮球课可能真的只是一场闹剧而已。至于如何让学生对于基本的“运球”“传球”等等的技术练习的有点意思,就又回到了如何把“苦学”变为“乐学”的观点上了,那就需要我们体育老师多动动脑筋了。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于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获得什么的一点小小的体会,不当之处敬请老师们指正。
浏览:110评论:26专家浏览2指导教师浏览11
第三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多渠道多层次的启发学生的思想,塑造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使他们的创新能力逐步得以培养。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随着体育教育体制和理论体系的变革,目前的体育教学仍然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笔者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点肤浅的认识,望能与同行商榷。
1、教师教法要创新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是创造力的核心。任何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可能不采用一定的方法,只是由于学识、经验、风格不同,往往拘囿于某种特定方法罢了。教师一旦陷入某种缺少变化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去,就会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在优选教法时,应首先研究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投入在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屏弃传统教学观念,勇于革新。
1)、创设教学情景,诱发学生创新“灵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是影响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少年儿童的学习活动,是通过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与自身活动中的自主性来进行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学活动对少儿的心理因素发生作用,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才会寻找自我发展的途径。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要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要在教学中正确应用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不同的情境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置身“景”中,不自禁,从而产生“灵感”,进行创新。其过程是“设置创造情景——好奇感、新鲜感——诱发创造灵感——激起创造力”可针对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天性,有意识地利用故事中的情境、语言的描绘、色彩的刺激、赛场的安排等多种形式,去诱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2)、运用创造性游戏,提高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对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有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是人们根据周围条件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靠游戏者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的自主性。因游戏具有娱乐性、竞争性等特点,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
“情”。在课堂上,它依充分体现参与者X人造型”游戏,“一次锻炼。
2、加强左侧肢体练习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用左脚支撑的各种跳跃动作、摆动、踢腿、左手运球、投篮、打乒乓球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是右脑的开发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面思考、探索、追求多样性的开放式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打破墨守陈规,对某些知识、概念、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像,提出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新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这样,学生通过对事物内部本质属性的比较,思维的光点在各事物多角度的本质上游弋,就能增强识别能力,达到“从这一点想开去”,从而产生思维的顿悟和灵感,迈向创造性思维的境地。为此,我们的教学过程不仅要“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基本方法。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教育理论发展动态,研究自身,研究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第四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负责人:张爱珍
一、课题实验目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追求个人价值与团队绩效双赢的时代,也是一个越来越要求团队合作能力的时代。在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与人顺利交流、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团队精神的培养,在大学生和企业中研究的比较多,但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中还很少有人研究。
(二)课题的进展情况 1、2011年课题进展情况
①2011年9月在王清泉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成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组。
②2011年10月20日,通过网络QQ群,课题主持人教研员王清泉老师进行开题报告,完成开题论证:课题负责人张爱珍进行开题报告解读,使整个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分工,整个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
③2011年10月21日,张爱珍老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拟订课题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师了解课题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重要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验步骤。
④2011年10月,课题组成员制定2011.10-2012.12课题实施计划,拟订实验方案
⑤2011年11月9日,张爱珍老师进行课题专题讲座《科研——教师成长的基石》(附件1)。
⑥2011年11月9日,王清泉、张爱珍两位老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题相关资料——《团队精神》。
⑦2011年11月,张爱珍老师综合全体课题参与人员意见,设计有关团队合作的调查问卷(附件2问卷调查设计)。各参与课题的老师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附件3问卷调查回收统计),总结我地区课堂教学 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⑧2011年11月,王清泉、张爱珍老师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全面收集研究资料、整理调查数据、分析归纳,特别是有关教学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⑨在2011年10-12月期间,张爱珍老师积极与教科所张秀杰主任联系,并进行有效沟通,在她的指导和王清泉老师的带领下,张爱珍与课题组成员尝试将所研究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将课题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课题研究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各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认真进行自学和集体学习,积极进行反思、总结,进行投稿,或积极参加各级别的比赛,并小有成效。
⑩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将课题研究过程中五篇有参考价值材料上传到吉林省中小学校本科研网。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解读、《团队合作精神调查问卷》、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科研教师成长的基石》,以上四篇文章被吉林省中小学校本科研网推荐到“吉林省中小学校本科研网校本论坛”的“校本培训”中。2、2012课题进展情况
①2012年2月29日,学习并通过《2012.3-2012.12课题实施计划》 ②2012年4月9日,学习《如何积累和整理课题研究资料》(2012学习材料1)
③2012年5月23日,学习《高效课堂小组建设》(2012学习材料2)④2012年6月15日,学习《如何与人沟通的十五个技巧》(2012学习材料3)。
⑤2012年8月30日,学习课题实施计划 ⑥组织课题参与人员进行个案跟踪指导 2012.4.10 鲁蛟龙 《跳长绳》
2012.9.12 董强 《急行跳远助跑与踏跳技术 游戏》 2012.9.13 鞠庆东 《发展助跑与踏跳和轻巧落地的能力》 2012.9.25 张爱珍 《排球正面双手传球》
⑦在2012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与教研员王清泉教师、教科所张秀杰主任,以及通过电话或者网络积极向吉林大学教授、心理学博士丁连略老 师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内团队建设知名专家陈飞星老师积极沟通、请交,请他们给予帮助和指导,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3、2013课题进展情况
①2013年3月4日,学习并通过《2013.3-2013.12课题实施计划》 ②2013年4月1日,学习《影响团队合作的关键因素分析》(2013学习材料1)
③2013年5月17日,学习《怎样写论文》(2013学习材料2)
④2013年5月22日,学习《如何撰写课题结题报告》(2013学习材料3)⑤2013年6月7日,学习《如何提高论文的发表成功率》(2013学习材料4)。
⑥2013年6月22日,学习《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2013学习材料4)
⑦组织课题参与人员进行个案跟踪指导 2013.5.8 门艺军 《篮球运球》 2013.5.10 常军 《排球上手发球》 2013.5.22 刘庆林 《篮球运球、急停跳投》 2013.5.24 陈玉成 《跳高》
⑧在2013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与教研员王清泉教师、教科所张恒主任,积极沟通、请交,请他们给予帮助和指导,为课题的顺利进行和结题打下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21世纪的较量是知识和资本力量的较量,更是团队精神的较量。在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面对学生不合作或者不配合,没有合作意识,老师应与其积极进行有效沟通,找出原因,耐心教导,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让他融入团体,增强合作意识。同时,让已经习惯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现代中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在游戏或者比赛中互相宽容、互相理解,换位思考,有什么事要相互间积极进行有效沟通,让学生在挥洒个性、表现特长前提下完成任务目标,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互相配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以后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与人顺利交流、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验方案
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我们把课题学习与培训工作始终贯穿于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通过集中共性的学习和自主个性的学习,对开团队合作精神的含义、培养合作团队学习意识的意义、小组成立机制、小组运行机制、小组评价机制;以及实行团队合作对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端正了对团队精神的理性认识,为开展实践研究储备了理论上的指导。
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能够认真做好原始材料的积累工作,如:团队精神的搜集、问卷调查、学生小组成立机制、小组运行机制、小组评价机制等材料搜集。课题组成员还认真及时地撰写教案案例与反思、填写课题研究报告册、及时进行经验总结或撰写论文,及时进行课题阶段性总结等工作。正是课题组成员及时自觉地参与课题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总结,才使得课题得以顺利地开展。
2、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以科研助学,以学带动科研。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课题研究两年来我们把课题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用教研推动教学,教学深入科研。教研活动以课题研究工作为重点,我们将课题的理性学习,研讨课的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贯穿到教研活动之中,让教研活动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用科研促进了教研,将原来的听课、评课逐渐向观课、议课、摩课转变,发挥了课题组成员集体的力量,既提高了课题组成员个体的业务水平,又提高了教研组整体科研能力。在课题研究中,参与教师也积极出课、积极参与各级比赛、积极在Q群发言,积极进行反思,并将自己出课教学设计与反思发到Q群上进行交流,供同行学习、分享和交流,在达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有许多收获。
在2012--2013年期间,参与课题老师积极出课、议课、摩课。如2012鲁蛟龙的《跳长绳》、董强的《急行跳远助跑与踏跳技术、游戏》、鞠庆东的《发展助跑与踏跳和轻巧落地的能力》、张爱珍的《排球正面双手传球》和《崇尚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教学设计,石云的《素质训练说课教学设计》,赵广伟的《高中篮球教学案例》,刘树林的《高中篮球教学案例》;2013年门艺军的《篮球运球》、常军的《排球上手发球》、刘庆林的《篮球运球、急停跳投》、陈玉成的《跳高》。
三、实验效果
1、在教学过程中、阳光运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渗透团队精神效果明显。①活动项目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阳光运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增加一些民族体育、传统体育项目、趣味性项目,如啦啦操、竞技操、多人接力跑、毽球、集体蹲跳、集体跑跳长绳(8人或15人)、跳短绳、障碍接力、多人大拖鞋同步走、班级20人长跑、拔河、猜拳跨步跳、一些自编的舞蹈、围圈踢毽子队列队形比赛、足球比赛、篮球赛、踢毽子、多人跳绳、接力、拔河、排球比赛等。
②挑选活动内容组织比赛,在组织运动竞赛时要实行“七定一表”制度。即:定组织人员,定参与人员,定活动项目,定考核办法,定活动场地,定活动时间,定出勤人数;将活动安排列表公布。做到有前台组织,有安全保障,确保各项竞赛顺利进行。并在比赛过程中,采取参与人数、比赛过程的组织、比赛效果,各个项目综合计分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参加人员由原来的只有体育骨干能参与,现在普通学生也能在趣味项目上一显身手了,参与人数自然是逐渐增加,实现了全员参与的目标,甚至学生与教师同场同技,都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进而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团队精神。
图1
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女子排球比赛
图2池北一中学生在区运动会上的跳绳表演
图3池北一中张爱珍引导学生做团队合作游戏
图4池北一小学生进行拔河比赛
2、各参与课题实验学校学生在各级比赛上取得成果
①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在2012年9月区教育局组织的第二届中小学球 类运动会上,取得高中组男子篮球、男子排球、女子排球所有比赛冠军。教师男子足球第一名,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②池北三小在2012年9月获区第二届中小学球类运动会小组男子足球第二名;2013年区第三届田径运动会第一名。并且在2013年校内会操比赛中,实验班502班、604班,以激扬的精神面貌、恢弘的气势、一致的动作,获得会操表演年级第一名。
③池北一中在2011年和2013年取得了全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学组第二名的好成绩,在2012年取得了全区中小学球类运动会中学组男女排球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且参与实验的班级在校内也取得的明显效果。在2012年校第七届球类运动会上实验班7.2、7.4分别女子篮球、女子排球冠军;8.2班包揽了女子、男子篮球、排球的全部冠军;9.2取得男子、女子排球冠军。在2013年8.2取得女子篮球、排球冠军,8.4取得男子篮球冠军;9.2取得男子篮球、排球冠军。
④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在2013年9月份区第三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3、开启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提高了教师研究水平。
经过近两年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开展,课题组成员在在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在各项工作中积极主动,成绩突出,获得各项表彰,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例如:
①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第一初级中学张爱珍
2011年10月,论文《利用体育游戏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在2011年省教育厅组织的吉林省中小学,学校体育科学论文征集和评审活动中,获二等奖。
2011年11月,《崇尚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经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体育学科专家组评审,被评为全省基础教育科研创新课例中学系列二等奖。
2011年11月,《武术健身操》一课,在第一届东北三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录像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2011年12月,《排球正面双手传球》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2011年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2011年12月12日,《英雄少年——抱拳礼、第一、二、三节》,获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2012年9月10日,《第九套广播体操预备节、第一至三节》,获“第六届 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优秀课件大赛”初中体育学科二等奖。
2012年11月12日,在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举办的“国培计划(2012)——吉林省农村中小学学科骨干老师臵换脱产研修项目初中体育学科培训中,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观摩课评比,《排球》获一等奖。
2012年11月28日,在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举办的“国培计划(2012)——吉林省农村中小学学科骨干老师臵换脱产研修项目初中体育学科培训中,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教案评比,《耐久跑》获一等奖。
2012年11月23日,在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举办的“国培计划(2012)——吉林省农村中小学学科骨干老师臵换脱产研修项目初中体育学科培训中,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调节你的情绪》,获一等奖。
2013年1月,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教育局教研室王清泉和池北区第一初级中学张爱珍的论文《在排球教学中培养党学生团队精神的策略研究》在《运动》杂志2013年1月上发表。
②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第一初级中学刘庆林
2011年10 月,《武术健身操》在2011年全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
2011年10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在2011年全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2012年8月17日,《在接力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研究》在吉林省第四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
③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第一初级中学石云
2011年10月,《沙瓶身体素质练习》在2011年全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2011年10月,《沙瓶身体素质练习》在2011年全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2011年12月12日,《沙瓶教学设计》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设计中,获二等奖。
2011年12月,《沙瓶、跑跳投》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2011年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
2011年12月25日,《体操棒跑跳投素质训练》,经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体育学科专家组评审,被评为全省基础教育科研创新课例中学系列二等奖。
2012年9月1日,《体操棒田径教学》在吉林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 项目教学应用优秀成果“活动中,获教学应用优秀成果三等奖。
④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池北三小鲁蛟龙
2012年9月获全区中小学第二届球类运动会比赛优秀教练员。⑤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池北三一小董强
2011年11月,《蹲踞式跳远》获第一届东北三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录像课一等奖。
2011年12月12日,《原地侧向投掷垒球》,获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2011年12月,《队列队形练习》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2011年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
2012年9月,《蹲踞式跳远》获2012年东北三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竞赛一等奖。
四、实验结论
(一)在体育教学中尝试构建团队合作小组建设策略
第一步、小组成立机制
1、培养团队合作学习意识。
教育学生,合作不仅是现代和将来社会人应有的品质,也是个人与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技能,学会合作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大有裨益。就像“动车组”那样更能达到调整的效果。
教育学生,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团队——小组、班级等,积极投身到合作学习中,在小组、在班级主动承担教的任务,在组内教,在班内教,在训练中教,促进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的联系与合作,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合作本身成为学习的原动力,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2、建设小强组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小组的组成要考虑学生的性别、体能、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因素,并尊重学生的主观愿望。最大了限度地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最终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并适时调整和改换各小组成员,以避免学生在合作时形成思维定势以及避免各小组之间产生恶性竞争和小团队冲突。
第二步,小组运行机制
小组成立后,即应致力于提高小组的凝聚力,提高运行效率。为自己的小组取组名、建立组号、确定组歌,并且确立团队的发展方向。各小组长要制定自己的带队目标、保障措施、具体路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小组组织体系,讨论制定小组行动公约,让良好的开端帮助自己快步走向成功。各项制度都完善后,就做好小组培训工作,训好“领头雁”。小组长要能根据各人的不体能和特长合理安排任务,学会照顾每个人的特长,锻炼组员的不足,还要学会发挥本组组员的团队团队优势。
第三步,小组评价机制
小组团队合作学习“公约”是小组学习必须遵循的法则和要求,由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商议后形成,主要对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如何生生互动、如何师生交往等方面,作出基本规范和要求,以有效提高学习效能。依照学习“公约”对每位成员的学习、参与合作的能力都要有同伴评价、小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监督和保障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多样化,以便激活学生学习内因,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要。如即时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课堂评价的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起来 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不断学习、实践,不断总结、进步,虽然取得一些实效性的成果,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我们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少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课题研究多数是闭门造车;另外,一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高,课题研究对教师产生的能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尝试构建体育评价体系
1、考核内容及分值比例 ①学习态度(20分)
指学生爱好运动,能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该项分值将依据学生体育课的出勤率,平时上课的表现等来评定。
②体育理论(20分)
每个学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以考试试卷的形式来评定。
③运动技能(20分)
指学生基本掌握或比较熟练掌握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每个年级每年测试一次身体素质,、排球或篮球,各占20分)。其他学期测试专项运动技术或战术。
④体质测试(30分)指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项技能,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使身体更强健,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内容和要求评定。1-3年级每学期测试安排一次测试,测试项目:50米、立定跳远、800米(女)、1000米(男)跑和实心球、仰卧起坐。⑤课外活动(10分)
参加间操、课外活动及参加各种体育竞赛的次数评定。
2、考核成绩评定
①根据体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体育教学俱乐部考试包括学习态度、运动技能、理论作业、体质测试、课外活动五项内容,百分制评分,每学期评定一次,成绩达60分及以为合格,否则将进行补考。
每学期开始,教师向学生宣布本学期的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每学期末,教师填报学生成绩,并上国家数据库。
②无故旷课一次,扣总评分10分。迟到、早退各扣1分,直至扣完学习态度20分。早操和课外活动缺席10次以上者,记59分。
③体育课程考试作弊者,成绩作0分处理。间操、课外活动作弊者,第一次发现作警告处理,扣学习态度分10分,并记入档案;第二次发现成绩作0分处理。
3、其他有关事项
学生因病或生理缺陷等原因,无法参加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时,应持医院主任医生的证明,可进进行见习,其体育成绩为60分,对表现较好,刻苦锻炼者可加分,最高为80分。
五、自我评价
(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个别教师没有认真按课题要求进行搜集、整理、归纳资料,课题计划出出现雷同计划;问卷调查没有认真完成;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个别教师没有认真学习、主动参与到课题研究中,经过与王清泉老师和个别教师有效沟通后,这种现象有很大改善。
(二)投入问题。虽然教育局在每年都会给各学校下拨一些体育器材,但数量太少或不全,而各学校的办学经费特别紧张,体育教学器材也比较缺,影响体育教学研究的正常开展。
(三)团队精神不是几节课或是练习几项体育项目可以完成的,是要靠长时间的努力和教育。虽然经过二年多的训练,但还有一部分参与实验的学生没有集体观念,依然我行我素。团队精神在班级内形成还是不够的,要通 过班级影响全校,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会的到,还需要我们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哈里森〃斯诺.陈飞星译.团队建设游戏教练手册[M]企业管理出版2005.64-65.92-94.160-161.[2]殷源.B36团队精神.百度文库„CP‟2010.2011-11-17 [3] 赵明华 影响团队合作的关键因素分析„CP‟2011.[4] 陆建军,成杰 团队精神 百度百科[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0-7-1 [5] 团队精神 中国广告网 http:// 2011-11-25
第五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要营造有利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氛围和环境
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氛围和环境,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营造出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环境。这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全面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的氛围和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心、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倡导、推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以身示教,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的效仿者。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己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关爱学生,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自觉地正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
三、强化教育教学活动
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科学思维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向全面发展的方面健康发展,各方面的教育应当把关注和改善学生的思维状态作为共同的着眼点。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因此,在数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动,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手工制作,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青少年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的,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3、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志
自我意志是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学生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发挥巨大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要创造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
4、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诸要素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平衡发展。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奋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都有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
5、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从科学研究中感受到无穷乐趣,才坚持不懈的研究,创造了巨大的科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适当的思维训练,揭示思维方式演进的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目的。
所以说,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是为学生的主体思维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条件。经过学校、教师的努力,必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出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