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3 00:5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摘要: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即指学生通过学习与理解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完成体育锻炼的能力。这种自我锻炼的能力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增强自信心,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鼓励学生自觉获取体育锻炼的知识,方法以及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所以,体育教学是否可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学会自我锻炼,成为全面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文章以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概述及意义,分析学生缺乏自我锻炼的现存问题,由此提出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对策,从而实现教育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体育教学

自我锻炼

自学能力

全面教育

早期体育教育主要是德育教育,突出人格完善,现代体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以及改革学生的体格训练方式,臂如体育常规进行德育教育;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育。体育教师则在教育过程中要以身作则,树立锻炼标准,以理服人。1.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概述

学生的自我能力即指经教学指导,促使学生建立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去获取体育锻炼知识的学习能力。本文所讲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即指学生从体育教学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会自觉完成体育练习任务的能力。这是对学生体育运动的自觉认知程度、体育技能的运用掌握能力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衡量。这里说的学习体育不限于书本教育,应该身体力行,主要是通过身体锻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对体育锻炼感兴趣,才能通过反复实践掌握动作要领。其中,体育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创造自我锻炼的条件,放弃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全面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努力拓展思维、有能力的全面人才。

2.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意义

3.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就必须发展全面教育。发展全面教育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等学校教育。

众所周知,身心健康的第一要素既是健康。所以,体育教学应重视身体与心理两方面的均衡发展。如果只注重科学文化的学习,易导致学生对书本概念的盲从,失去对体育知识的领会能力与运用能力,从而与体育锻炼脱节;如果只注重动作的模仿,而不注重心理健康的引导,就会造成学生偏科、厌学、叛逆等消极心理,致使学生缺乏自觉学习的认知能力。只有学生通过体育教育建立自我体育锻炼的习惯,才会养成自觉认知、自觉控制、自觉运用的行为能力。

就目前来看,体育教育的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据统计,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在持续下降,主要表现在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方面。其中,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50%,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眼睛近视的比例,分别接近60%、70%、83%。这些问题一直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发展。所以,加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势在必行。3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所存在的问题 3.1主观条件 3.1.1学校方面

我国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为应试教育,对身体教学的普遍不重视,一直是制约我国学生体能素质的难题。所以,我国多数中小学重教学设施而轻教学质量,重应试考分二轻兴趣培养的现象比比皆是。学校为了突出重点升学率,将学生以学分划分优劣等级,并以分数为准,分别配置重点班与普通班,导致两种不同的两种教学格局。于是,家长乃至学生都将体育课都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考试,没有兴趣进行深入学习。

3.1.2家长方面

现代社会之中独生子女居多,全然不顾家中事物,家长溺爱成习不敢管教,导致学生参与劳动锻炼的机会减少,养成懒惰心理;其次,家长给孩子创造了过于舒适的生活环境,导致学生娇气横生,不堪成长重任,难担学习重任,在体育教学中也常表现出怕脏怕累、意志薄弱等性格缺点。还有的学生家长为让孩子考上理想的高等院校,强迫孩子将所有的时间全部放在复习文化课上,学生更本没有时间从事体育锻炼。这是因为家长没有发现劳动锻炼和体育锻炼可以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热爱劳动、踏实肯干的做事习惯。

3.1.3学生方面

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以敷衍为主,机械式地接受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也有学生认为文化课学科压力大,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去去从事体育锻炼。有些体育教师则为了应付差事,体育课间任由学生自由活动,并未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指导和体育知识讲解,也导致学生也对体育课感到漠然无趣

3.2客观条件

现代校园为了扩大招生,实现规模,盖楼成风,学生活动场地受到严重限制。中小学体育设施难以适应学生需求。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体育场馆。遇到休息日,学校为了保护本校场地,不让学生进场进行体育锻炼,导致学生没有时间锻炼和没地方锻炼成为现实。如此一来,学生由于找不到锻炼场地,渐渐就会失去体育锻炼的兴趣,导致自我锻炼的机会减少,更加轻视体育课或漠视体育锻炼

4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对策

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体育专业知识、运动技巧与技能,整个教学设计分为认知、模仿、运用三个过程,全程有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在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的体育知识水平。

4.1 指导学生认识自我锻炼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等同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必须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思维,正确看待教与学的辩证关系,纠正学生重文轻体的偏科理念。改变习惯首先要改变思维,改变思维就要对学生抓紧德育教育工作,建立全新的体育教育认知。为此,体育教师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及价值,体育授课变为自觉行为。

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过程中,一是要明确自我锻炼的概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开拓思想,明确锻炼目的,根据能力高低来确定所适应的锻炼方法;其二是明确动作 规范,学以致用;待学生懂得自学,便会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自我锻炼能力也是自学的能力,不仅在体育方面,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4.2

指导学生自我锻炼的方法 4.2.1动作模仿

通过体育老师做出标准的动作示范,要求学生观察动作要点,并自行模仿,使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规范。具体而言,一是在观察动作细节。臂如在篮球教学中,观察手部的动作与脚下的配合;二是模仿动作顺序。篮球运动关键在于脚下的动作,脚步的移动、起跳、上篮的动作顺序。学生自己练习,在动作模仿教学中运用体育知识,模仿教师的动作手法,以组为单位,由组长带领组员再进行模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充满了兴趣,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体育教师还通过模拟和反馈等方法,了解学生自我锻炼的情况,指导学生调控情绪,提高学生学习体育锻炼的注意力和意志力等。

4.2.2 师生互动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互动环节。互动是学习沟通和理解的过程,体育锻炼多为动作学习,没有沟通和互动,就无法完成正确的动作感受与传达。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在体育教学中,发展顽强的人文体育精神,感染和指引学生。体育教师的自我锻炼能力决定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如果教师的自我锻炼能力很强,那么学生就会易老师为榜样,将自我锻炼重视提来。而且教师与学生在自我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共同思考与学习,达到互相促进的作用。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通过互动完成自我学习。在互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动作要领。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掌握动作要领,学会对掌握的动作加以总结和归纳。

4.2.3 锻炼计划

结合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所谓身体锻炼一般要考个人习惯来完成,短期锻炼并无成效,必须建立长期持续的动作锻炼。教师可依据现实情况,安排学生自己制定锻炼计划和锻炼内容,并及时检查学生自我锻炼的完成情况,予以适当的教学评价。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喜好,设置一些有趣的运动课程,臂如打沙包、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在课外可实现的运动项目,设计好运动计划,目标是提高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有学生每月上交心得体会及锻炼日记,从内心角度出发,发现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想法,并与老师一起讨论自我锻炼计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修改和制定方案。

日常体育教学一周排三节课,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来讲,是完全不够的。这样的体育课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也根本兼任不了发展体育运动的要求。所以,自我锻炼变得至关重要。教师为学生设置自我活动的时间,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好的体育运动,在课上可以分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在课外可以自我锻炼,继续提高个人在本项运动中的水平。如此一来,体育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气氛活跃。课外体育锻炼促使学生学习主动,锻炼积极性普遍提高,综合体育成绩也明显提高。

4.3 安排教学

体育教师可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及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因势利导,结合课堂案例,结合学生行为表现进行耐心的说教和细致的示范。习时采用性别分组、技术分组、自由搭配等。体育教师可以安排体育教材有关的游戏,也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创造运动类游戏。由教师制定游戏的规则和方法,根据现有体育设施条件,分组指导,并对每个制定和参与游戏的学生给予评价,从而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4 德育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最能直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现代体育教学思想上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应该抓紧德育教育工作,不断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锻炼的价值和方法,自行按照动作规范和锻炼内容来制定计划,有计划的去锻炼自身体能。这是一种有思想有行动的组织力,也是人文体育精神的传场。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坚持锻炼的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臂如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大多选择学生自行组队来完成篮球比赛,已达到篮球锻炼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每个人的锻炼成绩进行科目评估,将自我锻炼的学习情况提到课堂日常的考核范围,从而推动自我锻炼计划的执行。

体育教师应把传统的书本授课模式和形而上学的教学任务,变为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为实现全面教育奠定学习基础。体育自我锻炼的学习过程也是对学生身心的培养过程。而且体育课在培养学生心理方面优于其他学科。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学习中遇到困难,只要及时解决,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对有些自卑的学生,通过自我锻炼可及时得到发泄和疏导,让他们在自我锻炼的过程中,相信自己,在点滴的进步中了解自己,展示出自己优势的一面,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结论

首先,在今后体育教学中结合各校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手段,加快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步伐。其次,终身教育理念的出台,也证实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是一种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从事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变身体素质,还可以改变行为习惯,充分发挥主动学习意识,体验到自我锻炼的价值和魅力。所以,学校体育教学时实行全面教育关键,学生的身心健康离不开体育锻炼,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锻炼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的能力,从而提高身体素质,更多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体育理论教材编写组.体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齐占霞.高校应重视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12).[3]王刚珊.终身体育[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4]吕立达.体育教学中的讲解[J].体育研究.1993(2).[5]张立为.运动智力

困惑中的思考与思考中的困惑[J].中国体育科技.1993(1).[6]廖幼平.运用激励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J].教育学院学报.2005.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单位:姬家一中

姓名:杨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王喜砖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题目的能力的综全衡量,是学生自学科中的体现。下面就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题目,谈谈我的看法并与同行交流一下:

一、要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

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就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但能使学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于培养人才及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组织的主人

在教学组织中不仅不能过于束缚和压制学生,而且还要让学生成为组织的主人,这样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终身体育意识才能得到培养。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如,在技巧教学中,让学生5-6人一组,自主组合成小组用一块垫子进行学习,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轮流进行练习,并相互保护与帮助,教师应该在作技术指导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组织指导,并在评价小结中安排一定的对学习

组织的评价内容,对组织好的小组予以表扬。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体现出学生自动和互动。自主合作是实现这一特点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和相互间的交往互动,对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实践操作不同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学中,真正地把学生作为“主角”推到前台上去,在“编导”的精心设计制作下,让学生中分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编排、自己组织、自己独立做准备活动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另外,教师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善学。如此这样的剧本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得到学生的响应和师生间的共鸣,随之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也逐渐加强。

三、敢“放”善“放”,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的“放”一下,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创造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来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活动范围、活动内容和要求,去主动地探索、创新、交流、发问、讨论、选择,通过以上途径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学练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己去归纳动作的技术,在教师及时的点拨下,自行选择练习的形式和训练程序的能力,并且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自练能力和自控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并不是退居二线那样轻松的事情,而是需要承担更重要的主导作用(适时的点拨、及时的鼓励、巡视与纠正),教师通过课堂中

适时的“放”,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的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也随之加强了。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是关键的一步,包括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做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可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代替过去由教师“承包”的方法。例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讲明课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或有目的性的游戏的内容要求、练习形式及规定时间。,经过多次修改和教学实践后,由教师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是学生参与活动的最佳境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最佳境界中学习的效果也是最佳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但自由不等于自流,并不是没有任务、没有目的,不受教师指导等,学生的自由是相对的。首先是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支配;其次,要给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再次要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权利。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的组织能力。

四、发挥小骨干和小群体的作用

体育骨干是教师的左膀右臂,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小骨干就是群体中大家公认、能起带头作用的学生。在安排活动内容、方法上可以有小组长带领学生讨论,参与练习,并且营造出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去学习、去创新。充分发挥骨干和小群体作用这种方式是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竞争,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表现。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小群体的形式有:自然群体(班级固有的小组)、体能群体(按学生体能差异分成小组)、技能群体(按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分成小组)、性别群体(按学生性别分成小组)、情感群体(学生之间情感相容、志趣相投者自由结合而成)等形式。如自主练习中,学生肯定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内容,而对于一个小群体来说为了胜利的乐趣,怎样去团结协作,争取最大可能的胜利,就会有商量、思考、实验,自主、合作性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另外,教师可以恰当布置一些作业,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如找找新的游戏、新的运动项目、锻炼上肢力量的方法、发展弹跳的练习等等。实际上,学生通过不断的活动实践,会有许多的疑问,一部分通过同学之间的商量、教师的指点可以解决,另一部分需要自己的探究学习来完成。这样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自锻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努力培养和进步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第三篇: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内容摘要:体育教学要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而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全衡量,是学生自学科中的体现。关键词:观念自我锻炼习惯自学能力目的计划氛围

引言:在当今时代,终身体育将贯穿人生命的始终。而在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体育教学任务其中一条,也由原来的:初步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改为现在的:初步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必须让学生会学技术、会锻炼身体的方法,会自我锻炼、自我评价,为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因此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每一个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要注意认真研究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在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全衡量,是学生自学科中的体现。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应该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所获得的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自我锻炼,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一副强壮的体魄是完成一切社会需要的前提和保证。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在有限的学校体育课程中,培养他们自我锻炼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体育教师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自我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例如,现在的孩子大多不喜欢跑步,一听到要跑步就叫苦,更谈不上对于跑步有兴趣和习惯了,可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我们身体素质的两大基本素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跑步的锻炼兴趣呢?经过观察发现:学生们普遍喜欢踢足球,刚才还在叫苦,可一踢起足球就生龙活虎什么累都忘了。于是教师就有意识地多组织教学比赛,使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不知不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动了,教师及时指出:“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想踢好足球的基本保证。”这样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教师可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如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观摩相互帮助,这是一个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讲解示范,进行课的小结或讲评,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鼓励创新,特别是在游戏、竞赛等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尝试,进行游戏、竞赛规则、组织形式的创新,这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无疑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

3、凡是在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游戏和比赛等,教师不必全部包干到底,要让学生自主参与组织,如自己组织比赛、担任裁判工作、轮流做体育委员、自带准备活动等,凡能让学生组织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给予适当指导。要敢于让学生锻炼,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4、在体育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学校的客观条件,选择锻炼内容制定锻炼计划,培养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实践能力。还必须使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这样学生一旦掌握了知识、技能,就能促进其自学能力的发展。

三、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1、更新观念,强化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

首先,体育教师要转化自身的教学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让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自觉性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富有情趣,受欢迎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使学生在自我追求中,借助外力,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同时也要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向学生阐明自我锻炼的目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认识和兴趣。

2、加强重要性教育,明确学生的锻炼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课对学生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思想,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3、密切师生感情,确立教师的偶像地位。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出现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表,处处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于不经意向感染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视教师如朋友,为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教学思想就会被学生自觉地接受,学生也就会在课内课外强化练习,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4、实施目标管理,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各地随之实施了科学规范的目标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重视目标教育,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

5、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

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锻炼的热情。比如,在进行一分钟运球上篮教学时,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而达到这一目标。阶段练习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成绩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指标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四、在课堂中形成学生良好的自我锻炼氛围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鉴别正误、纠正错误的能力。

学生在掌握技术的练习过程中往往出现错误动作。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很多,如尚未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不明确的练习方法、素质差、缺乏信心、急于求成、忽视正确动作等。这时必须启发学生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助跑投掷垒球例。如在练习中运用:①比较法,右臂由前经下向后引球与标枪引枪动作比较。②互相检查法——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由慢到快跑投掷步”的蹬摆要瓴练习,并要求学生开展“一帮一”,互相观察、检查、纠正对方错误所在。③启发式提问法——投掷步结束一刹那蹬地,转身的动作目的。

2、改革考核制度。

对竞技体育项目的考试,应放宽竞技规则尺度,这样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跨越式跳高,横杆能不能降低点,低到0.88~1.00m,只要在这个高度内跳过者都算成功。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能达到考核的目的。

3、制定教学方案与教学方法。

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体育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对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启发式教学,不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诱导学生认真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并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能力。教师还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学习小组;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去尝试学习,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是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总之,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齐占霞:高校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刘智齐: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3、季浏、胡增荦: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毛振明:《体育教学论》,《体育教学新视野》。

5、刘臻: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6、《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7、袁贵仁 :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北京成人教育,1999年1月。

“广东省第十届中动会论文评比”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

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作者:黄小勤

单位:博罗县石湾中心小学

电话:***

E-mail:Hxq5889813@163.com

广东省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论文三等奖

第四篇: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深入的今天,体育教学的作用受到学校普遍的重视。学生良好的体制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培养是现代体育教育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是现代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指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衡量,是学生自学科中的体现。本文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探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更好的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多年来,诸多教育者在科学的殿堂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改革。体育教育是科学领域中一部分,同样也在寻找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校体育体育课程改革影响

一、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由于不少地方和学校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坚决,推进素质教育不得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依然严重,社会和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不合理的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在这些地方和学校,体育工作一直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同时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教育部于2005年组织开展的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十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二十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67%、大学生为82%。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发了《教育部国家体 1

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体艺[2006]5号),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而且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蓬勃发展,但体育教学还是摆脱不了老的框框,教学方法、方式也比较陈旧,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三基”教育和增强体质教育。教学上采用“注人式”或“灌输式”的方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漫长人生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断需求。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终身体育锻炼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在1988年召开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休育特点、地位、作用、目标及深化改革的专题研讨会上,就已经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做为学校体育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因此,加强体育意识和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使之终身受益。在教学中应以“被动”教学向“主动”学习方面发展。表现为“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二、强化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在我国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是老年人死亡的3售;某高校对4009名中青年教师,在一次健康普查中发现75%以上的人患有顽疾,l99l年对我国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高级知识分子的抽样调查材料揭示60%以上的人患有疾病,平均寿命为58.52岁。比同期全国人均寿命少10岁。北京关村地区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在1994年竟下降到53.31岁。着名学者英年早逝现象屡见不鲜。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得到深刻教育,明确锻炼目的,了解体育教育不性、实效性和自我锻炼的方法,去进一步强化自我锻炼的意识。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愿

望,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和精神面貌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健康素质和精神面貌,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提出“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是当务之急,是非常必要的。

三、因材施教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

目前,在我国普通体育课整个教学过程中,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增强学生体质为教育目标。近几年来学生体质普遍下降,而学校对素质达标要求比较高,制定了一些措施。例如,评选三好学生和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必需达标,否则,不能参加评选或奖学金降级。所以许多学校把五项素质做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这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形式秘方法,是按照固定的课时计划、形式、结构和教学程序,由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动作、锻炼身体,实现和达到统一规定的标准。如果学生在某一项目一旦达标,此项体育教学即告终结,这种终结性严重影响学生从事和继续活动的兴趣,影响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爱好和独立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爱好、兴趣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科学的安排教材内容,在教法上要采用竞争性、趣味性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做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可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代替过去由教师“承包”的方法。例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讲明课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或有目的性的游戏的内容要求、练习形式及

规定时间。如需用音乐,应帮助他们选好音乐或规定好音乐节奏。要求学生提前写出一个简案,经过多次修改和教学实践后,由教师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的宵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的组织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大学一年级,由于学生还没有摆脱中学体育课的常规习惯,对教师仍有依刺性。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上经常提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安排准备活动的依据,所学的动作、技术练习对身体有何作用等。另外,要求学生做课后笔记,教师进行检查和讲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学生对体育教学有所了解,教师应安排学生参与教学,由学生轮换带准备活动、放松活动等,发展他们的独立组织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开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结束语

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都离不开学校体育,离不开青少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切实把以学校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作为体育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教师的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进一步改革,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明确自我锻炼所带来的益处和今后的发展的关系,以达到终身受益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教体艺[2006]5号)文件.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Z].2006年12月23日.【2】、郑道海、谈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与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l995.590.【3】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25日.【4】、齐占霞.高校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12.【5】温安生,成守允,肖成兵.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与高校体育改革[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1):90-91.

第五篇: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凤县双石铺中学:张木兰

论文摘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育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是现代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多年来,诸多教育者在科学的殿堂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改革。体育教育是科学领域中一部分,同样也在寻找改革的途径。而现行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扩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自我锻炼意识,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高校体育界以及广大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而且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蓬勃发展,但体育教学还是摆脱不了老的框框,教学方法、方式也比较陈旧,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三基”教育和增强体质教育。教学上采用“注人式”或“灌输式”的方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

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漫长人生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断需求。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终身体育锻炼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在1988年召开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休育特点、地位、作用、目标及深化改革的专题研讨会上,就已经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做为学校体育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因此,加强体育意识和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使之终身受益。在教学中应以“被动”教学向“主动”学习方面发展。表现为“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强化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自我完善的最后阶段。也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要学生懂得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得到深刻教育,明确锻炼目的,了解体育教育不性、实效性和自我锻炼的方法,去进一步强化自我锻炼的意识。3因材施教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

目前,在我国高校普通体育课整个教学过程中,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增强学生体质为教育目标。近几年来学生体质普遍下降,而学校对素质达标要求比较高,制定了一些措施。例如,评选三好学生和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必需达标,否则,不能参加评选或奖学金降级。所以许多学校把五项素质做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这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形式秘方法,是按照固定的课时计划、形式、结构和教学程序,由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动作、锻炼身体,实现和达到统一规定的标准。如果学生在某一项目一旦达标,此项体育教学即告终结,这种终结性严重影响学生从事和继续活动的兴趣,影响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爱好和独立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爱好、兴趣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科学的安排教材内容,在教法上要采用竞争性、趣味性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做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可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代替过去由教师“承包”的方法。例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讲明课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或有目的性的游戏的内容要求、练习形式及规定时间。如需用音乐,应帮助他们选好音乐或规定好音乐节奏。要求学生提前写出一个简案,经过多次修改和教学实践后,由教师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的宵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的组织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大学一年级,由于学生还没有摆脱中学体育课的常规习惯,对教师仍有依刺性。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上经常提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安排准备活动的依据,所学的动作、技术练习对身体有何作用等。另外,要求学生做课后笔记,教师进行检查和讲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学生对体育教学有所了解,教师应安排学生参与教学,由学生轮换带准备活动、放松活动等,发展他们的独立组织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开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结束语。

教师的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进一步改革,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明确自我锻炼所带来的益处和今后的发展的关系,以达到终身受益之目的。

下载浅谈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摘 要: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和近视率升高的现实,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终身自我锻炼的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使培育出来的......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

    培养学生自我提高能力(本站推荐)

    培养学生的自我提高能力一、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椐专家研究预测,21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时时充电,以适应......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袁春夫宁海县西店中学[摘要]: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关注学生身体、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及重要特性之一是在体育运动中互相合作,在合作......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金沙县太平中学:龙明伶 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人都有创新能力,但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精神源于动机,要想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