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国培《名师听课记录》与心得 1
名 师 听 课 记 录
刘鹏
课题:小学美术课改的若干思考 主讲:广西师范大学李庆忠教授
时间:2104年10月16日上午
听课笔记
一、如何认识小学美术教育
1.美术,“美术”,美的艺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构图、透视、用光等艺术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直接视的平面形象或立体形象的艺术。它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它塑造和描绘的是具体的、人们借助视觉可以感觉到的实际物象的形状外貌,这样对象的外形便是美术的基础,造形是美术的特殊功能。
2.美术的功能
美术的社会功能大致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审美功能;陶冶情操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认识功能;实用功能。
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1)小学美术的课程性质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人类自从在劳动中诞生美之后,就寻找着美,追求着美,创造着美——既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规律塑造客观世界,也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规律塑造着自身。美术教育,通常称为审美教育,是审美和教育的融合。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它借助 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术教育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目的是培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美好的人生。虽然每一种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如此,但 只是美育是最直接的途径和最有效的办法。
培养爱心,当然不只是美育的任务,各种教育都应将它纳进去,但美术教育有它特殊的作用。审美是人类爱心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健全的人格理应如此。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美的社会。
二、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反思
(一)小学美术课改的收效
1.美术学科本体的回归,课程价值重新被人所重视。10年课改,小学美术课程改革最大的转变,是对美术学科有了新的定位,对美术学科的学习意义以及课程价值有了深刻地阐述。
这就是: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基础性、视觉性、实践性和愉悦性。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丰富生活情趣和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这对于我们认识美术课程的性质与课程的价值以及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与追寻目标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3.美术教师队伍的重构,专业成长成为教师行为。美术教师是实现课程改革的核心,关注教师成长是课程改革关键。教师队伍的构成,教学思想、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水平决定我们的教学质量。
实施新课程以来,校本培训与“国培计划”“强师工程”“教师全员培训”“远程培训”等多途径、多方式、多时段的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涌现出一大批课程改革有追求、有成就的美术教师,他们成为课改的践行者、探索者与创新者,为我国美术教育在新时期的作用与定位做出了很大贡献。
这些优秀的美术教师具有热爱忠诚的职业精神、不断创新的职业素养,乐于探索的教育智慧。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的过程主要有:
(1)美术教师讲悟性
美术教师成长需要时间与感悟,需要有一定知识积累与文化修养的沉淀,需要在赛课、反思、培训与读书等来体验与感悟。
(2)美术教师要磨练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也就是“业精于勤”。几乎所有的优秀的美术教师都善于思考,励精图治,孜孜以求。
(3)美术教师敢于累
优秀美术教师一定是勤于工作、善于思考的人、一定是一个具有智慧的人,是一个舍得花时间去经营的人。就是辛苦与劳累。
4.美术教学内容多元,时代基础选择多性呈变化
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元,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建筑、书法、现代媒体艺术等。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强调趣味性的美术教学,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个方面的需要,即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又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美术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人为本激发潜能求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课程改革对教学方法的要求更为灵活与严格,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系统论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来选用教学方法,力求使教学过程得以最优化。
美术课堂“快乐涂鸦”“想象训练”速写训练”“趣画素描”“水墨童趣”“风景速写”“水彩画基础”等学习受到重视。
三、小学美术课改的推进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并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像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由此要求将美术课程改革不断推向前去。
(一)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1.2011年版新课标关于四个学习领域和四个学段的分法没有变化。
还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 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以及第一学 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 段(5~6年级)和第四学段(7~9年级)四个学段。造型·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即创造形体,是美术的主要特征;表现即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2.和实验稿相比,经过若干次的修订和完善,还是有不少变化的地方。
(1)突出美术学科特点
2011年版新课标中,将美术课程的性质表述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加的,这不仅体现了美术课程的独有性,同时对美术教师开展教学、挖掘美术课程资源也具有指导的作用。
对课程性质的概括包括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四个特点。其中,“视觉性”更加突显,其作为美术的主要性质排在第一位。“愉悦性”是新补的。
(2)适当明确应知应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
做为美术学科,美术本体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基石,因此,在课标中要适当关注美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2011年版新课标增强了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规定。
如“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知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等。
(3)注意思想和表达的辩证性
为了使教师恰当地把握某些关系或分寸,2011年版新课标在某些问题的表达上更加辩证。
如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选择美术教科书内容时,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也要包含经典 的外国美术作品,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现代艺术进行必要的介绍,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3)注意思想和表达的辩证性
为了使教师恰当地把握某些关系或分寸,2011年版新课标在某些问题的表达上更加辩证。
如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选择美术教科书内容时,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也要包含经典 的外国美术作品,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现代艺术进行必要的介绍,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
欣赏内容依次是:
第一学段: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第二学段: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第三学段: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
的美术家;
第四学段: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
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
评述的形式依次是:
第一学段:用简单的话语;
第二学段: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
第三学段: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
形式进行分析;
第四学段: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听课心得
小学美术教学,可以扩大儿童的视野,丰富儿童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陶冶儿童情操,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推动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小学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探求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知道了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改革了,而且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次新课程的培训,是一次新课程讲座的聆听,是一次新方法的尝试,让我隐隐感觉到了这场变革将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也就是说,新一轮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所处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历史性的变化让我欣喜,让我深感自己的责任将越来越重大。作为一名站在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智能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因此,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我将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新时代、新思潮、新理念、新尝试、新改变„„一切都会悄悄的发生变化。第一、我将由原来的美术知识的传授角色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角色。在此之前,反思、剖析传统教育下的美术课所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种不中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以前我们教师以成人的要求、专业的标准要求学生,要求学生该怎么画就怎么画,该画什么就画什么,这种完全由老师规定课业内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沦为学习的奴隶,使学生不赶轻易出手,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学习兴趣荡然无存。而且,老课程本身具有许多的弊端,且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又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即偏重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学习内容单—、高深、繁多,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倾向,完全背离了个性发展的特点。新课程标准则不然,它确认美术课程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制作过程„„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以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总目标。教师不能把学生的大脑当容器,更不能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横在学生面前,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能和个性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组织者,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树立学习信心,实实在在地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鼓励者,使学生把你当作心目中的“大朋友”,愿意和你接近,愿章和你交流,愿意你分享他们的欢乐„„。
第二篇:美术国培心得
美术“国培”心得体会
贾光
2013年11月26日至12月5日,我参加了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美术2013——“国培计划”的培训。在历时十天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各位专家、教授等老师的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无论是绘画、书法艺术欣赏还是丝网版画的制作都有让我惊喜并产生创作的冲动。本次的学习培训让我接触到了平时很难见到的艺术专家,见识到他们高超的水平并为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下面,就培训学习中的一些感悟谈谈我的体会,与大家共勉。特将本次初中美术国培心得体会收获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有崇高的师德。
本次培训听了佳木斯第十九中学副校长于明华《模范教师师德》的报告,其中列举了大山深处孤身支教——徐本禹;舍身救人的张丽莉;师者本色——谭千秋;双臂凝固的生命丰碑——永远的英雄张米亚等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听后让我心灵很震撼,为此我想,做为教师,教书育人是天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职业的圣神使命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岗敬业的教师会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一方面要有崇高的师德,要爱岗敬业,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努力学习新形式的教育教学理念,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贯穿其中。
二、要有创新意识,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训期间哈尔滨第69中学美术教师张艳所讲的《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经验探讨》。在谈到如何让学生有兴趣上美术课,上好美术课的问题,张老师列举了如果学生不带绘画工具怎么办?那就利用学生手中现有的圆珠笔,钢笔,中性笔等来练绘画(展示范画).当学生看到这些笔作的画,就会很惊讶,就会产生冲动感,就会产生自己体会的想法。张老师又列举了用纸做的花球、玫瑰花、百合花等,然后又教我们学员动手制作。她说美术课你用这些有吸引力,让学生有欲望的方法,学生一定会上好美术课的,通过张艳老师的课堂经验的接受,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就是美术老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美术功底,同时在美术教育教学方面应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努力使课程内容表现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当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三、要多方面积累素材,会进行教学研究论文的选题和撰写。在听完佳木斯大学郭杰老师的讲座《美术教学研究论文的选题与撰写》后,我很敬佩郭老师的知识含量,丰富而渊博。学员提出《学写字应从毛笔开始》这一选题,郭老师从字的美感,自与人的关系(身体健康、正身修心、人格)等几方面去论证。他能在短时间就举出这么多论证,可谓是厚彩薄发啊!所以作为美术老师平日里要多看书,多于他人交流,多练基本功,不断充实自己,多写教材的得与失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写出值得推广的教学论文。
回忆十天的“国培”学习,的确是受益匪浅。感受到学员间的相互关照的情谊,师生间的真诚沟通与交流,让我们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对美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解答,对自身今后该努力的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教学中会认真贯彻新的教学难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
第三篇:美术听课记录
美术听课记录
活动名称:快乐的鱼儿(美术)
活动流程:
1.老师模仿鱼游的动作,引起幼儿们的兴趣。
并带着幼儿跟随鱼游的音乐做小鱼游上、游下、吐泡泡的模仿动作。(老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跟着这些美丽的鱼儿舞动起来)
2.老师出示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或挂图,组织幼儿欣赏并讨论。
老师:这些鱼都有什么? 引导幼儿回答出答案(幼儿:头、身体、鱼鳍、尾)老师:这些鱼有什么不同? 先让幼儿小组讨论整合最后派出小组代表回答答案(幼儿:身体有大有小、有长有短,颜色、尾巴的形状等不同)老师: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海底景致?让幼儿回想自己印象中的海底在回答答案(幼儿:波浪、水泡、水草等)3.组织幼儿绘画,老师走动指导。绘画过程中鼓励幼儿在画纸上画出大小不同的各种鱼,并涂上好看的颜色。(老师:孩子们可以画出自己记忆中见过的鱼的样子,也可以模仿老师画出的鱼儿,也可以画自己想象的鱼的样子,画完记得用画笔为鱼儿穿上美丽的外衣)4.幼儿互相欣赏,老师评价优秀作品。
活动评价建议:老师的课程环节进行流畅,大多数幼儿能较好反馈老师的要求,单幼儿画鱼的时候模样单一,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绘画前让幼儿参观海洋馆、海底世界等
第四篇:初中美术听课记录
你好!
我是嘉儿,就读于广东省东莞市洪梅镇中心小学。我现在已经11岁了,读五年级了。我喜欢读书,是个颇有语言天份的女孩。我们的学校有许多体育器材,如羽毛球,单杠等等。下课时,操场上可热闹了!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学校还有图书馆、电脑室等多媒体教室,我们就在这美丽的校园中茁壮成长。
可能你对我的来信感到惊讶,因为你还不认识我,可我对你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知道,因为你家收入微薄,所以你被迫辍学。据了解,你在学校表现十分出色,学习认真。当我们知道你12岁,才读一年级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因为种种原因,令你错失了学习机会。你们的学习环境恶劣,比起我们教学环境优越,我十分难过。我们吃得好,住得好,而你住的却是泥砖屋;我们有许多玩具,而你却连学费也交不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李丽琴同学,你的生活与学习是那样的艰苦,我真的很想帮助你。你需要什么呢?书?学费?还是学习用品呢?如果你有什么需要,那你尽管告诉我吧,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你的。
俗话说得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我们手拉手,成为真正的朋友吧!让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为祖国献出一份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吧!
祝你
学习进步!
第五篇:美术听课总结与心得
美术听课总结与心得
音美组:刘莉莉
2014年8月13日,教研室朝阳区中心教研组在吉林省第二实验中学组织了一节美术公开课的交流研讨活动,我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在听课以及评课的过程中有了较多的收获,现总结如下:
1,公开课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本次授课教师是省二实验的王怡静老师,她安排的课程是《绘画中的空间》,这一节课是综合探索课程,注重学生深入理解各种绘画风格中的审美特质,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绘画的认识水平,提高鉴赏力,发展具有个性的空间表现能力,形成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思维习惯。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活动,引导学生对绘画作品进行评析、探究,将技法分类和鉴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并且注意提高学生的分析认知能力和学生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课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的新教学理念和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让学生认知和学习,同时体现出高效课堂的实效性。
2教学过程评价和课后反思此次参加听课的教师均为一线美术教师,对本节课的总体评价如下:
课程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课前设定目标,学生积极学习,体现高效课堂的特点。
3教学过程流畅,思路清晰,节奏把握较好,重点、难点突出。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采用分组活动的方法,通过启发、提问、讨论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同时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
1学生分组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这个过程往往循序渐进,怎样让 学生充足交流,值得探讨。
2学生对绘画空间技法分类的定义、特点是否足够认知,如:各透视法的特点是什么,怎样区分等?
总之,此次课程是一节开阖有度,讲求实效的课程。参与活动的教师也进行了有
益的学习、探讨和交流,一致认为开展次类听评课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之后又参加了长春市教研室组织的新秀大赛,听了三堂美术课,作为新手的我,可谓是收益良多。
第一位师老师上的《对印花纹》,由学生喜爱的做游戏的方式入手,让学生边玩边做,当学生发出一声声“印出 来了!”“一样的!”的惊呼,我想孩子们的心已经牢牢地被吸引住了。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产生了强
烈的兴趣,并且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可谓一举多得。之后,师老师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对印技巧,强调了可 以重复上色,多次对印,还可以用添画等方式使画面更精美、更形象。示范过程还体现了由老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 的“由扶到放”的原则,可谓用心良苦。师老师还很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前后两次把学生的作品贴上黑板,并让学生 介绍自己的作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第二位包老师上的《团包手工》,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制作了那么多范作。那些绿油油的大白菜、红艳欲滴的 大草莓、别致的晴雨娃娃、诱人的大糖等等,让人一见就爱不释手,也想自己做一个玩玩。在探讨团包技法这一环节,老师的设计也是别具匠心。她提出想让毛毛虫更长这一想法,激起学生动手做的兴趣;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展示做得不够好的纸球,商讨解决方法并演练;展示做得好的纸球,并让该生示范,使大家明白了制作技巧和要求。不过这一过
程中,我自认为老师引导的太多了些,学生的自主性的体现未达到预期水平。
第三位周老师上的《英俊的脚》真让我大开眼界,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爆发的创造力真是不可小觑。不管 是平面上脚印的添画,还是在自己的脚上进行立体创作,汽车、小狗、拽着气球的孩子、穿裙装的女孩、卷发姑娘、五胞胎,荷塘、火箭、袜子、躺椅上看书的孩子、„„孩子们给一双双脚丫赋予了新的生命。三位老师上的课,都体现了新课改下美术课堂的新特色,都重视了欣赏、和学生谈话、挖掘学生的个性东西等。课堂上学生们学得高兴,学得轻松,学有所得。这是新课程给美术课堂带来的生机。新课程不仅是课程内容、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学理念发生了具大变化。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展现了新的风貌。
从教师角色上看。教师构建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 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如“我们大家一起
画”?”“你觉得怎样?”“你真了不起!”“你真是太棒了”等等即尊重学生又激励学生奋进的语言在许多课堂中 随处可见。
从教师教学方法上看。教师大胆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提供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的整合与延伸,积极引导学生感知、体 验、表现美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努力缩短美术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着眼于学生的艺术发展,融合众 多艺术风格于一体。
从学生学习方法上看。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已从培养专业人才转变为培养人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 趣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也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感知美术、体验 美术、表现美术,同时能够大胆地探究问题、发现问题。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美术的感知特点、美术标准不确 定性特点,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走出课程实施的误区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兴趣的培养、课程的整合,注重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注重探究性学习方式。因此,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美术。这的确是美术教育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
在听课学习中我看到: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我还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不少教师的课,“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师注意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同时,教学形式更加开放了。但是,我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真正落实“有效教学、主动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1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计。
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更丰富的答案。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
三、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都知道即时评价,但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呢?为了鼓励而鼓励,为了评定而评定,将最终失去的学生对评价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
2、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 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3、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行为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二,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三,对比反思,根据前后两次教学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可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反思之一: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
决?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在观摩课上,高手老师们 似乎完全没有这个难题,但对我们这些平民老师来说,确是一个难题,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的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像上面的讨论,当学生的描述处于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样开阖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