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科院上海细胞库各种细胞分类总结
中科院上海细胞库 1.肝癌细胞
BEL-7402 TCHu 10 人肝癌细胞 450元
HCCC-9810 TCHu 17 人胆管细胞型肝癌细胞 450元 QGY-7701 TCHu 42 人肝癌细胞 450元 QGY-7703 TCHu 43 人肝癌细胞 450元 SMMC-7721 TCHu 52 人肝癌细胞 450元 BEL-7404 TCHu 64 人肝癌细胞 450元 BEL-7405 TCHu 65 人肝癌细胞 450元 Hep G2 TCHu 72 人肝癌细胞 800元
HCCLM3(人高转移肝癌细胞)TCHu 94 人高转移肝癌细胞 面议 Hep 3B2.1-7 TCHu106 人肝癌细胞 800元 SK-HEP-1 TCHu109 人肝癌细胞 1000元
PLC/PRF/5 TCHu119 人肝癌亚力山大细胞 1000元 Hepa 1-6 TCM30 小鼠肝癌细胞 450元 CBRH-7919 TCR 2 大鼠肝癌细胞 450元 RH-35 TCR 4 大鼠肝癌细胞 450元
2.肾癌细胞
786-O [786-0] TCHu 3 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 450元
KP-N-NS TCHu 30 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脑转移)450元 OS-RC-2 TCHu 40 人肾癌细胞 450元
SW-13 TCHu 54 人肾上腺皮质腺癌细胞 450元 PC-12 TCR 3 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 800元
3.膀胱癌细胞
5637 TCHu 1 人膀胱癌细胞 450元 T24 TCHu 55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 450元 SCaBER TCHu 76 人膀胱鳞癌细胞 450元
4.胃癌细胞
AGS TCHu 7 人胃腺癌细胞 450元
BGC-823 TCHu 11 人胃腺癌细胞(低分化)450元 HGC-27 TCHu 22 人胃癌细胞(未分化)450元 SGC-7901 TCHu 46 人胃腺癌细胞 450元 MGC80-3 TCHu 84 人胃癌细胞 450元
5.结肠癌细胞
COLO-320 TCHu 14 人结肠腺癌细胞 450元 CW-2 TCHu 15 人结肠腺癌细胞 450元 LS 174T TCHu 32 人结肠腺癌细胞 450元 Caco-2 TCHU 66 人结肠腺癌细胞 450元 HCT-8 [HRT-18] TCHu 18 人回盲肠癌细胞 450元
6.胰腺癌细胞
AsPC-1 TCHu 8 人转移胰腺腺癌细胞 450元 BxPC-3 TCHu 12 人原位胰腺腺癌细胞 450元 PANC-1 TCHu 98 人胰腺癌细胞 1000元 CFPAC-1 TCHu112 人胰腺癌细胞 1000元
7.骨
U-2 OS TCHu 88 人骨肉瘤细胞 450元 Saos-2 TCHu114 人成骨肉瘤细胞 1000元 MG-63 TCHu124 人骨肉瘤细胞 1000元 SW 1353 TCHu128 人骨肉瘤细胞 1000元 P3X63Ag8 TCM 9 小鼠骨髓瘤细胞 450元 P3X63Ag8.653 TCM10 小鼠骨髓瘤细胞 450元 SP2/0 TCM18 小鼠骨髓瘤细胞 450元
P3/NSI/1-Ag4-1 [NS-1] TCM25 小鼠骨髓瘤细胞 450元 FO TCM31 小鼠骨髓瘤细胞 1000元
8.白血病细胞
6T-CEM TCHu 2 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 450元 HL-60 TCHu 23 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 1000元 HuT 78 TCHu 27 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 450元 K-562 TCHu 29 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 450元
MOLT-4 TCHu 37 人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细胞 450元 THP-1 TCHu 57 人单核细胞白血病 800元 Dami TCHu 68 人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 450元 HEL TCHu 71 人红白细胞白血病细胞 450元 MEG-01 TCHu 83 人成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 450元 A3 TCHu 96 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 1000元 KG-1 TCHu105 人白血病细胞 800元 L6565 TCM 6 小鼠白血病克隆细胞系 450元
RAW 264.7 TCM13 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 1000元 L1210 TCM22 小鼠白血病细胞 800元 RBL-2H3 TCR 7 大鼠 嗜碱性细胞白血病细
9.前列腺癌细胞
LNCaP clone FGC [LNCaP.FGC] TCHu 31 人前列腺癌细胞 450元 PC-3 TCHu 41 人前列腺癌细胞 450元 DU 145 TCHu 80 人前列腺癌细胞 450元 22RV1 TCHu100 人前列腺癌细胞 800元 RM-1 TCM14 小鼠前列腺癌细胞 450元
10.乳腺癌细胞 Bcap-37 TCHu 9 人乳腺癌细胞 450元 MDA-MB-453 TCHu 35 人乳腺癌细胞 450元 MDA-MB-435S TCHu 36 人乳腺导管癌 1000元 SK-BR-3 TCHu 49 人乳腺腺癌细胞 450元 ZR-75-30 TCHu 60 人乳腺癌细胞 450元 MCF7 [MCF-7] TCHu 74 人乳腺癌细胞 800元 T-47D TCHu 87 人乳腺管癌细胞 450元 BT-549 TCHu 93 人乳腺管癌细胞 450元 MDA-MB-231 TCHu104 人乳腺癌细胞 800元 MDA-MB-468 TCHu120 人乳腺癌细胞 1000元 ZR-75-1 TCHu126 人乳腺癌细胞 1000元 Hs 578T TCHu127 人乳腺癌细胞 1000元
10.卵巢癌细胞
HO-8910 TCHu 24 人卵巢癌细胞 450元 HO-8910 TCHu 24 人卵巢癌细胞 450元
HO-8910PM TCHu 25 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 450元 SK-OV-3 TCHu107 人卵巢癌细胞 450元 NIH:OVCAR-3 TCHu108 人卵巢癌细胞 450元 ES-2 TCHu111 人卵巢透明细胞癌 1000元
11.脑
Neuro-2a [N2a;Neuro-2a] TCM29 小鼠脑神经瘤细胞 800元 C6 TCR 1 大鼠胶质瘤细胞 1000元 SHG-44 TCHu 48 人胶质瘤细胞 450元 U251 TCHu 58 人胶质瘤细胞 450元 A172 TCHu 95 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 450元
12.绒毛癌细胞
JAR TCHu 28 人胎盘绒毛癌细胞 450元
13.鼻咽癌细胞
CNE TCHu 13 人鼻咽癌细胞 450元 FaDu TCHu130 人 咽鳞癌细胞 1000元
14.胆囊癌
GBC-SD TCHu 16 人胆囊癌细胞 450元
HCCC-9810 TCHu 17 人胆管细胞型肝癌细胞 450元
15.黑色素瘤细胞
A-375 [A375] TCHu 4 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 450元 B16 TCM 2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 450元
16.宫颈癌 HeLa TCHu 19 人宫颈癌细胞 800元 HeLa 229 TCHu 20 人宫颈癌细胞 450元
HCC 94 [HCC941122] TCHu 81 人子宫鳞癌细胞(高分化)450元 SiHa TCHu113 人子宫颈鳞癌细胞 1000元 HEC-1-B TCHu115 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 1000元
17.食管癌
Eca-109 TCHu 69 人食管癌细胞 450元 TE-10 TCHu 90 人食管癌细胞 450元 TE-11 TCHu 91 人食管癌细胞 450元
18.淋巴瘤
Raji TCHu 44 人Burkitt''s淋巴瘤细胞 450元 U-937 TCHu 59 人组织细胞淋巴瘤细胞 1000元 NAMALWA TCHu 75 人Burkitt''s淋巴瘤细胞 450元 EL4 TCM 3 小鼠淋巴瘤细胞 450元 P388D1 TCM11 小鼠淋巴样瘤细胞 450元 EL4.IL-2 TCM21 小鼠淋巴瘤细胞 450元 YAC-1 TCM28 小鼠淋巴瘤细胞 450元
19.舌癌
Tca-8113 TCHu 77 人舌鳞癌细胞 450元 TE-1 TCHu 89 人舌鳞癌细胞 450元
20.甲状腺癌
TT TCHu 78 人甲状腺导管癌细胞 1000元
SW579 [SW 579;SW-579] TCHu125 人甲状腺鳞癌细胞 1000元
21.胸腺
SMC-1 TCHu 85 人胸膜瘤细胞 450元
22.睾丸
MLTC-1 TCM 8 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瘤细胞 450元
22.肺癌
A549 [A-549] TCHu 5 人肺癌细胞 800元 LTEP-a-2 TCHu 33 人肺腺癌细胞 450元 Lu-165 TCHu 34 人肺腺癌细胞 450元
NCI-H446 [H446] TCHu 38 人小细胞肺癌细胞 450元 NCI-H460 [H460] TCHu 39 人大细胞肺癌细胞 450元 SPC-A-1 TCHu 53 人肺腺癌细胞 450元 95-D TCHu 61 人高转移肺癌细胞 450元 Calu-3 TCHu 67 人肺腺癌(胸膜渗出液)450元 QG-56 TCHu 92 人肺扁平上皮癌细胞 450元 SK-MES-1 TCHu110 人肺鳞癌细胞 1000元 NCI-H661 TCHu121 人大细胞肺癌细胞 1000元 NCI-H292 TCHu122 人肺癌细胞(淋巴结转移)1000元 LLC TCM 7 小鼠肺癌细胞 450元
第二篇: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博士后流动站与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
甲方: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课题组_________研究员 乙方:博士后研究人员______________ 为了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完成,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经双方协商,特签订如下协议:
1、根据乙方的申请与有关专家的推荐和审核,甲方招聘乙方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限自
年
月至
年
月止。
2、经甲、乙双方协商确定,乙方在站期间的科研项目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工作内容为:
预期目标:(可以用成果、文章或其他来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方在站期间,实行合作导师负责制。按国家有关规定,甲方向
乙方提供在站期间的基本科研经费(也可申请博士后基金)、实验室。住房实行社会化,外租房的博士后生科院每月补贴1200元;住肇嘉浜路、科苑新村博士后公寓和上海户籍的博士后不给予补贴,房租、水电煤、电话、有线、网络费均自付。工资实行协议工资制,经博士后本人与合作导师协商确定为年薪________万元(人民币)。不再享受在职职工的其他待遇。
4、乙方在站期间,甲方不办理其配偶和子女的户口转移关系,不负责配偶的工作安排。可协助解决子女的入学、入托等事宜。
5、乙方在站期间,应遵守甲方的有关规章制度,如有违规行为,将根据所犯错误的性质,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
6、乙方在站期间,工作不努力、无培养前途者或道德品质败坏者,甲方将有权终止合作关系劝其退站。
7、乙方在站期间,应在三个月内作开题报告,并按计划进行研究工作。进站满十二个月后,乙方应向甲方提交工作小结。期满出站时,乙方应提交全面工作报告。乙方在站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应归甲方,乙方作为个人享受相应权益,发表的学术论文,应署甲方单位和合作导师的姓名。
8、乙方在站期间,不得申请到国外做博士后或进修,也不能出国探亲。若因出国而中途退站者,须交回在站期间所发工资及住房补贴,并赔偿违约金2.0万元(人民币)。如因工作需要,经甲方批准可赴国外参加短期学术交流和工作。
9、乙方在站期间,在未缴纳“三金”之前,住院和意外伤害实行社会保险,门诊实行医疗互助。缴纳“三金”之后按在职职工处理。家属所需一切医疗费用(包括门诊、住院、意外伤害等)由博士后本人自理。
10、如研究计划提前完成,乙方可申请提前3个月出站。确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研究工作,乙方可提前3个月提出延期申请。延长期限一般不超过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
11、乙方工作期满出站,应提交全面工作报告一式五份;博士后工作期满登记表一式四份,获的博士后基金者,还应提交执行报告一式三份。
12、乙方工作期满出站,应在批准出站一个月内搬出博士后公寓。本协议自甲(合作导师)、乙(博士后)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双方保证遵守执行。
协议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一份,博士后管理部门一份。
甲方(合作导师)签字:
乙方(博士后)签字:
****年**月**日
****年**月**日
第三篇:细胞凋亡总结
细胞凋亡 凋亡(apoptosis)一般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一般表现为单个细胞的死亡,且不伴有炎症反应。
1.细胞凋亡的意义 细胞凋亡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既发生于生理状态下,也发生于病理状态下。由于细胞凋亡对胚胎发育及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组织内正常细胞群的稳定、机体的防御和免疫反应、疾病或中毒时引起的细胞损伤、老化、肿瘤的发生进展起着重要作用,并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至今仍是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细胞凋亡过多可引起疾病发生,如:①爱滋病的发展过程中,CD4+T细胞数目的减少;②移植排斥反应中,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死亡;③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导致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凋亡增多;④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Alzheimer病、Parkinson's病)的重要原因是细胞凋亡的异常增加。神经细胞的凋亡参与老化及Alzheimer病的发生。Alzheimer氏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的智力减退。⑤暴露于电离辐射可引起多种组织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过少也可引起疾病发生: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诱导凋亡的基因如p53等失活、突变,而抑制凋亡的基因如bCL-2等过度表达,都会引起细胞凋亡显著减少,在肿瘤发病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自身抗原的淋巴细胞的凋亡障碍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病毒能抑制其感染细胞的凋亡而使病毒存活。
2.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 电镜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是多阶段的,可分为 ①细胞浆浓缩,核糖体、线粒体等聚集,细胞体积缩小,结构更加紧密; ②染色质逐渐凝聚成新月状附于核膜周边,嗜碱性增强。细胞核固缩呈均一的致密物,进而断裂为大小不一的片段:
③胞膜不断出芽、脱落,细胞变成数个大小不等的由胞膜包裹的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凋亡小体内可含细胞浆、细胞器和核碎片,有的不含核碎片;④凋亡小体被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如巨噬细胞、上皮细胞等吞噬、降解: ⑤凋亡发生过程中,细胞膜保持完整,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所以不引起炎症反应。左图 典型凋亡小体:染色质呈新月状,并可见细胞器 右图 凋亡细胞:凋亡细胞(↑)与邻近细胞分离 细胞凋亡 光镜下凋亡一般累及单个或少数几个细胞,凋亡细胞呈圆形,胞浆红染,细胞核染色质聚集成团块状。由于凋亡细胞迅速被吞噬,又无炎症反应,因此,在常规切片检查时,一般不易发现,但在某些组织如反应性增生的次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则易见到。病毒性肝炎时,嗜酸性小体形成即是细胞凋亡。
3.细胞凋亡的机制 细胞凋亡是一系列依赖能量的分子水平变化的终点,细胞凋亡过程包括以下4个阶段,即:诱导启动、细胞内调控、实施和凋亡细胞的吞噬搬运阶段。
(1)诱导启动 引起凋亡的信号可以来自细胞外,通过跨膜传导对细胞内的调控分子起作用;也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靶分子。一些跨膜作用的抑制因子(如生长因子、某些激素、细胞因子、某些病毒蛋白等)具有抑制凋亡的作用,有利于细胞的生存。当这些因子缺乏时,会激发细胞凋亡。另外一些跨膜作用的刺激因子通过受体与配体的结合而激活细胞凋亡程序,其中最重要的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此外,尚有多种其它凋亡诱导因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态发生蛋白、生长因子、分化因子对细胞凋亡可起促进作用,又可起抑制作用。
(2)细胞内调控 细胞内的某些特异蛋白与细胞死亡信号相连接,这些特异蛋白对细胞的死亡与否起决定作用。BCL-2蛋白家族(BCL-2 family of proteins)是调节线粒体通透性的主要成分,通过形成同源(BCL-2/BCL-2, Bax/Bax)和异源(BCL-2/Bax)二聚体对细胞凋亡进行调控。BCL-2同源二聚体抑制细胞凋亡,Bax同源二聚体促进细胞凋亡。此外,细胞表面受体Fas(CD95),属TNFR家族,当免疫细胞产生的Fas的配体与T细胞表面的Fas结合时,也启动了死亡程序。这种Fas-Fas配体介导的凋亡在清除免疫反应(如自身免疫病)中被激活的淋巴细胞非常重要。细胞凋亡后的梯状DNA 足叶乙甙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后的梯状DNA
(3)凋亡的实施 细胞凋亡的实施是通过蛋白水解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实现的。各种组织的细胞凋亡都要激活caspase家族。Caspase成员作为酶原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经裂解激活后,迅速启动序列性酶解死亡程序,裂解细胞骨架和细胞核蛋白基质并激活了核酸内切酶。在内源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下,DNA进行有控降解,产生长度为180~200 bp整倍数的DNA片段,这正好是缠绕组蛋白多聚体的长度,提示染色质DNA恰好是在核小体与核小体连接部被切断。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ladder也成为检测凋亡发生的重要标志。
(4)凋亡细胞的吞噬搬运 凋亡细胞碎片的表面有标志分子(血小板反应素、粘附糖蛋白)有利于临近的巨噬细胞以及其他细胞的识别、吞噬和处理。凋亡细胞的吞噬搬运过程非常有效而迅速,凋亡细胞很快消失,不留痕迹,也无炎症反应。
4.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凋亡 坏死
1机制 基因调控的程序化(programmed)细胞死亡,主动进行(自杀性)意外事故性(accident)细胞死亡,被动进行(他杀性)
2诱因 生理性或轻微病理性刺激因子诱导发生,如生长因子缺乏 病理性刺激因子诱导发生,如缺氧、感染、中毒 死亡范围 多为散在的单个细胞 多为聚集的大片细胞
3形态特征 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边集,细胞膜及各细胞器膜完整,膜可发泡成芽,形成凋亡小体 细胞肿胀,核染色质絮状或边集,细胞膜及各细胞器膜溶解破坏,溶酶体酶释放,细胞自溶
4生化特征 耗能的主动过程,有新蛋白合成,DNA早期规律降解为180-200bp片段,琼脂凝胶电泳呈特征性梯带状 不耗能的被动过程,无新蛋白合成,DNA降解不规律,片段大小不一,琼脂凝胶电泳不呈梯带状
5周围反应 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修复再生,但凋亡小体可被邻近细胞吞噬 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修复再生
细胞自噬
细胞自噬的生理功能
1及时清除细胞中随时产生的“垃圾”(如破损或衰老的细胞器、长寿命蛋白质、合成错误或折叠错误的蛋白质等),2维持细胞自稳状态.无论是肿瘤细胞还是正常细胞,保持一种基础、低水平的自噬活性是至关重要的
3.同时,自噬的产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又可为细胞提供一定的能量和合成底物.可以说,细胞自噬就是一个“备用仓库”.鉴于上述作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细胞自噬可以帮助细胞在缺乏营养的恶劣环境中生存.自噬也可为肿瘤细胞带来几大好处:
(1)首先,肿瘤细胞本身就具有高代谢的特点,对营养和能量的需求比正常细胞更高,但肿瘤微环境往往不能如意,如肿瘤发生初始期到血管发生之前、肿瘤长大发生血管崩塌时、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游走时等都会出现营养不足或供应中断,而此时提高自噬活性可以有助于度过这一危机
(2)(2)当化疗、放疗后,肿瘤细胞会产生大量的破损细胞器、损坏的蛋白质等有害成分,此时提高自噬活性可及时清除这些有害物质,并提供应急的底物和能量为修复受损DNA赢得时间和条件.(3)另外,抑制细胞自噬可以导致细胞更容易发生凋亡,然而,细胞自噬在肿瘤的生成和癌症的发展中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目前还没有取得广泛一致的意见.细胞自噬可以抑制细胞发生癌变,可能产生于以下几种机制
(1)细胞自噬的抑制会加重坏死细胞的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肿瘤的生长(2)而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坏死的细胞器,调整内源性的压力,从而稳定基因组,减少细胞向癌细胞的转变.(3)细胞自噬既可以加强细胞检验点的检查作用,又起到了稳定基因组的作用,从而减少了细胞的癌变
第四篇:细胞死亡的分类题库
综述: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博士生资格考试综述(2005年10月24日)
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分子免疫实验室
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
摘要:细胞死亡是多细胞生物生命过程中重要的生理或病理现象。细胞死亡有很多种,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不一样。细胞死亡有程序性和非程序性之分,后者即坏死。程序性细胞死亡按其发生机制不同可以分为凋亡、自吞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Paraptosis、细胞有丝分裂灾难、胀亡等。也有很多学者按照死亡时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按照细胞核形态可以分为凋亡、凋亡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和坏死;按照Clarke形态学分类,程序性细胞死亡分为I、II、III类。形态学分类与机制分类有很大的重叠,我们总结了它们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程序性细胞死亡,凋亡,自吞噬,Paraptosis,细胞有丝分裂灾难,胀亡,坏死
一、前言
多细胞生物的发育及生存依赖于其细胞分裂增殖和死亡之间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胚胎发育异常、退行性疾病以及癌症等。所以在进化过程中,多细胞生物逐渐拥有了复杂而精密的调节机制维持这种平衡。
细胞的死亡形式多种多样,在过去的150年其分类主要基于形态学[1]。而在最近的30年里,由于死亡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长足进步,使得死亡的分类更加科学化。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细胞死亡分类的现状是形态和机制并存,甚至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本文将对现有的细胞死亡分类加以综述,并尽量将形态学分类与机制分类联系起来。
二、非程序性细胞死亡
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共同点在于它们是细胞主动的死亡过程,能够被细胞信号转导的抑制剂阻断,而非程序性细胞死亡则是细胞被动的死亡过程,不能被细胞信号转导的抑制剂阻断[2]。
非程序性细胞死亡即坏死,是指细胞在受到环境中的物理或化学刺激时所发生的细胞被动死亡[3]。其主要形态学特点是胞膜的破坏,细胞及细胞器水肿(胞2018-10-7
8(1)综述: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浆泡化),但染色质不发生凝集。细胞死亡后,细胞内容物及前炎症因子释放,趋化炎症细胞浸润引起炎症,以去除有害因素及坏死细胞并进行组织重建。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袁均英教授和她的研究小组通过高通量的筛选,找到了一种化学小分子Necrostatin-1,能够抑制Fas/TNFR引起的坏死。该分子能专一性地阻断细胞坏死,但对凋亡没有抑制作用,这种死亡方式被他们命名为Necroptosis[4]。他们的研究还指出,坏死也能由细胞信号通路介导。所以说,坏死不都是非程序性的,很多信号通路介导坏死的发生,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很多和坏死形态相似的死亡被误认为是坏死,因此应该把传统意义的坏死分为两类,即坏死和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5]。
三、程序性细胞死亡
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分类方式大致有两种,即基于死亡机制的分类和基于形态学的分类。基于机制可以将程序性细胞死亡分为两大类:Caspase依赖的和Caspase非依赖的。前者即典型的凋亡,后者包括自吞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Paraptosis、细胞有丝分裂灾难、胀亡等。基于形态学的分类又有两种:一种将程序性细胞死亡分为凋亡、凋亡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和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另一种则分为I类、II类和III类程序性细胞死亡。
(一)基于机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分类
1.凋亡
1972年Kerr从形态学的角度描述了细胞的生理死亡,并将其命名为凋亡[6]。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为染色质凝集、边缘化,细胞皱缩,细胞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细胞出泡形成凋亡小体。细胞凋亡受到一系列相关基因的严格调控。根据凋亡信号的来源可以将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分成两条:外源性通路(死亡受
[7]体通路)和内源性通路(线粒体通路)。两条信号通路汇集于下游的效应Caspase。效应Caspase在细胞凋亡的执行阶段能够直接引起重要蛋白质的降解和核酸酶的激活并最终导致细胞凋亡。也有一些凋亡不依赖于Caspase,而是通过AIF等分子发挥效应,其形态学变化属于凋亡样程序性细胞死亡。2.自吞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
1966年Duve和Wattiaux在发现溶酶体的同时发现了细胞的自吞噬现象[8],1977年Mortimore和Schworer发现肝细胞在处于饥饿状态时,自吞噬对其维持自身的稳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自吞噬细胞形态学上最主要的特征是细胞内出现大量泡状结构,即双层膜自吞噬泡,吞噬泡内为胞质及细胞器。调控自吞噬的细胞转导信号有很多,其中相对比较清楚的是PI3K和mTOR。PI3K对于早期吞噬泡的形成至关重要,而mTOR则对吞噬泡的形成及成熟起抑制作用[10]。另2018-10-7
8(2)综述: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外已知有十数种ATG分子参与了吞噬泡的形成。当细胞处于氨基酸饥饿、营养缺乏或生长因子去除时,细胞的mTOR就会受到抑制,从而发生自吞噬。自吞噬是细胞在处于恶劣环境时的一种生存机制,但持续的自吞噬会导致程序性细胞死亡[5]。3.Paraptosis 2000年Sperandio等在293T细胞系中超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IR)时发现一种与经典凋亡不同的死亡表型,并定义为Paraptosis[11]。Paraptosis的形态学特征是细胞浆空泡化,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但没有核固缩现象。现在Paraptosis的文献报道比较少,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高剂量的IGF或胰岛素等营养因子可以通过IGFIR活化MAPK/ERK以及JNK通路引起Paraptosis的发生,并且可以被AIP1/Alix特异性地抑制[12]。我们实验室的王莺博士发现TNF受体超家族成员TAJ/TROY也可以诱导Paraptosis,并且可以被PDCD5加强[13]。4.细胞有丝分裂灾难
1989年,Lisa Molz等发现在酵母的一种对热敏感的突变株中,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分离发生异常[14]。相应的一些学者便把这种在DNA发生损害时,细胞无法进行完全的分裂从而导致四倍体或多倍体的现象称为细胞有丝分裂灾难[15]。对于细胞有死分裂灾难的形态学特点描述并不是很完全,但主要是巨细胞的形成,内有多个小核,染色质凝聚[16]。有丝分裂灾难和凋亡的染色体固缩是否一样,现在看法并不一致。DNA发生损害时,如果细胞不能有效地阻断其细胞周期的进行,会导致染色体的异常分离,这些非正常分裂的细胞在下一轮有丝分裂中会继续导致细胞多倍体的形成从而成为癌变的基础。而细胞有丝分裂灾难作为一种死亡机制可以使这种非正常分裂的细胞死亡。细胞有丝分裂灾难由多种分子调控,如CDK1,P53及Survivin等,其死亡信号传递有很大一部分与凋亡相重叠[17]。5.胀亡
1910年,von Reckling-hausen在骨软化病中发现由于缺血而肿胀坏死的骨细胞,他把这种肿胀坏死叫做Oncosis。1995年Majno和Joris为与凋亡相区别,重新引入了Oncosis的概念[18],把具有明显肿胀特点的细胞死亡命名为Oncosis,中文一般翻译为胀亡。胀亡的形态学特征是细胞肿胀,体积增大,胞浆空泡化,肿胀波及细胞核、内质网、线粒体等胞内结构,胞膜起泡,细胞膜完整性破坏[19]。胀亡细胞周围有明显炎症反应。对于胀亡发生的机制现有的文献阐述较少,有研究者认为胀亡只是坏死前的一个被动性死亡阶段[18]。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更倾向于胀亡是一个程序性的死亡方式,如抗Porimin的单抗可以引起Jurkat细胞的胀亡;解偶联蛋白高表达的组织或细胞易发生胀亡,其原因是这些细胞缺乏ATP,故其膜上的离子泵功能丧失从而导致胀亡,而抑制解偶联蛋白可以抵抗胀亡却不能抵抗凋亡,提示胀亡可能有与凋亡不同的死亡机制[20]。
2018-10-7
8(3)综述: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二)基于形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分类
1.基于细胞核改变的分类
细胞核在细胞死亡时变化比较明显,所以很多人以此为标准将细胞死亡分为凋亡、凋亡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和坏死,其中前三种是程序性细胞死亡,坏死是非程序性细胞死亡。
如前所述,凋亡细胞核的特点是染色质凝聚,成球状或半月状。其它的形态学变化还有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细胞皱缩、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一般都会伴有Caspase尤其是Caspase3的活化。
凋亡样程序性细胞死亡核的特征是染色质凝聚的程度较低,比凋亡细胞的染色体疏松一些,同时可以有凋亡细胞其它方面的形态学的变化,多数文献中描述的Caspase非依赖的凋亡归于此类。
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一般无染色质的凝聚或者只有疏松的点状分布,一些特殊的Caspase非依赖的死亡归于此类[21]。
线粒体在细胞死亡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所释放的促进细胞死亡的分子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细胞色素C,它与胞浆里的Apaf-1,ATP和Caspase-9前体分子形成Apoptosome,引起Caspase-9的激活,进而激活Caspase-3,引起典型的凋亡[22]。第二类是超氧自由基,可以使细胞发生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且此效应剂可以被抗氧化剂所拮抗[23]。第三类是AIF,AIF可以切割染色体产生大的DNA片段(约50kB),而Caspase激活的DNA酶切割DNA产生的片段则很小(几十个碱基对),二者对细胞核形态的影响也不相同。AIF可以使细胞发生凋亡样程序性细胞死亡[24]。2.Clarke分类
1990年Clarke等补充了Schweichel和Merker对于细胞死亡的分类,将程序性细胞死亡分为I类、II类和III类[25],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I类程序性细胞死亡即是凋亡,形态学特征如上所述,这类死亡一般没有溶酶体的参与,且死后会被吞噬细胞所吞噬[26]。
II类程序性细胞死亡即是自吞噬性程序性死亡,如上所述,其主要的形态学特征是自吞噬泡的形成,自吞噬泡和溶酶体融合后被消化,而细胞残骸会被吞噬细胞吞噬。
III类程序性细胞死亡即是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其主要的形态学特征是各种细胞器的肿胀、胞膜的破坏等,这类细胞死亡没有溶酶体的参与。III类程序性细胞死亡又分为两个亚类IIIA和IIIB,其中IIIB亚类胞膜破坏比较轻微,各类细胞器的肿胀表现比较明显,而且死亡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25]。
2018-10-7
8(4)综述: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上述两种分类方法都涉及坏死性程序性细胞死亡,但是两种方法所关注的形态学特征却并不一致。Clarke分类中的II类程序性细胞死亡如果按照细胞核形态分类应该属于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因为它没有发生染色质凝聚[27]。
(三)形态学分类与机制分类的关系
上述程序性细胞死亡分类似乎有些复杂,因为形态学分类与机制分类具有很大的重叠;所以,如果能够将二者联系起来,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将有利于我们对于细胞死亡的理解(见表一)。
1、机制分类中的凋亡按核形态分类属于凋亡或凋亡样程序性细胞死亡;Clarke分类属于I型程序性细胞死亡。
2、机制分类中的自吞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按核形态分类应该属于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因为其没有明显的染色质凝聚;Clarke分类属于II型程序性细胞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凋亡可以以自吞噬开始,而自吞噬可以以凋亡结束[28],其机制为溶酶体的活化可以激活典型的内源性凋亡通路[29]。所以,很多自吞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结果表现为凋亡,但也有文献报道有独立的自吞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同时又没有凋亡发生[30]。
3、机制分类的Paraptosis按核形态分类应该属于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其核没有明显的变化;Clarke分类属于III型程序性细胞死亡。
4、机制分类的细胞有丝分裂灾难严格来说应该归于凋亡,因为其表现出明显的染色体凝聚。但由于其诱因比较特殊,所以习惯上把它单独归于一类。
5、机制分类的胀亡按核形态分类应该属于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因为其染色体可以形成散在的点状分布[31];Clarke分类属于III型程序性细胞死亡。
表
一、形态学分类与机制分类的关系
基于机制的分类
凋亡
自吞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
Paraptosis 细胞有丝分裂灾难
胀亡
2018-10-7
8(5)
基于细胞核改变的分类 凋亡,凋亡样程序性细胞死亡 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 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
凋亡
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
Clarke分类
I型 II型 III型 I型 III型 综述: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四、总结
随着近年来对于细胞死亡的深入研究,经典的“凋亡——坏死”的死亡分类模型已经显得过于简单。一般来说,某一种死亡刺激可能引起细胞多个死亡通路的活化,细胞最终发生什么样的死亡主要取决于被活化通路发挥作用的速度。多数情况下,Caspase通路发挥作用最快,因此程序性细胞死亡最常表现为凋亡。但是某些情况下,比如Caspase通路受阻时,Caspase通路不发挥作用或者速度慢于其它通路,细胞就会表现为凋亡样或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32]。在某些Bcl-2高表达的肿瘤细胞系中,死亡刺激也往往引起凋亡样或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33]。细胞具有多种死亡方式是有其进化必然性的[34]。多细胞生物在生命过程中会有大量“多余的”或“生病的”细胞死掉,单一的死亡方式对于生命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一旦此通路受到抑制,后果将不可想象。多种死亡方式的存在就像一个多重保险,会“千方百计”地使应该死亡的细胞死掉,即便是某些死亡通路受阻。现在对于细胞死亡的分类还有一些混乱,随着对于细胞死亡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期待着一个更为合理的细胞死亡分类方法。
参考文献
[1] Clarke PG and Clarke S.Nineteenth century research on naturally occurring cell death and related phenomena.Anat Embryol(Berl).1996, 193: 81-99 [2] Leist M and Jaattela M.Four deaths and a funeral: from caspases to alternative mechanisms.Nat Rev Mol Cell Biol.2001, 2:589-98 [3] Nicotera P, Leist M and Manzo L.Neuronal cell death: a demise with different shapes.Trends Pharmacol Sci.1999, 20: 46–51 [4] Degterev A and Yuan JY.Chemical inhibitor of nonapoptotic cell death with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ischemic brain injury.Nature Chem Biol.2005, 1: 112-119 [5] Aimee L Edinger and Craig B.Thompson.Death by design: apoptosis, necrosis and autophagy.Curr Opin Cell Biol.2004, 16:663–669 [6] Kerr JF, Wyllie AH and Currie AR.Apoptosis: a basic biological phenomenon with wide-ranging implications in tissue kinetics.Br J Cancer.1972, 26:239-257 [7] Fadeel B, Orrenius S and Zhivotovsky B.Apoptosis in human disease: a new skin for the old ceremony?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9, 266: 699-717 [8] De Duve C and Wattiaux R.Functions of lysosomes.Annu Rev Phys.1966, 28: 2018-10-7
8(6)综述: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435–492 [9] Mortimore and Schworer.Induction of autophagy by amino-acid deprivation in perfused rat liver.Nature.1977, 270: 174-6 [10] Noda Tand Ohsumi Y.Tor, a phosphatidylinositol kinase homologue, controls autophagy in yeast.J Biol Chem.1998, 273: 3963–3966 [11] Sperandio S, de Belle I and Bredesen DE.An alternative, nonapoptotic form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Proc Natl Acad Sci.2000;97: 14376-81 [12] Sperandio S, Poksay K, de Belle I, Lafuente MJ, Liu B, Nasir J and Bredesen DE.Paraptosis: mediation by MAP kinases and inhibition byAIP-1/Alix.Cell Death Differ.2004, 11:1066-75 [13] Wang Y, Li X, Wang L, Ding P, Zhang Y, Han W and Ma D.An alternative form of paraptosis-like cell death, triggered by TAJ/TROY and enhanced by PDCD5 overexpression.J Cell Sci.2004, 117: 1525-32 [14] Molz L, Booher R, Young P and Beach D.cdc2 and the regulation of mitosis: six interacting mcs genes.Genetics.1989, 122:773-82 [15] Margottin-Goguet F, Hsu JY, Loktev A, Hsieh HM, Reimann JD and Jackson PK.Prophase destruction of Emi1 by the SCF(betaTrCP/Slimb)ubiquitin ligase activates the anaphase promoting complex to allow progression beyond prometaphase.Dev Cell.2003, 4:813-26 [16] Roninson IB, Broude EV and Chang BD.If not apoptosis, then what? Treatment-induced senescence and mitotic catastrophe in tumor cells.Drug Resist Updat.2001, 4:303-13 [17] Castedo M, Perfettini JL, Roumier T, Andreau K, Medema R and Kroemer G.Cell death by mitotic catastrophe: a molecular definition.Oncogene.2004, 23: 2825–2837 [18] Trump BF, Berezesky IK, Chang SH and Phelps PC.The pathways of cell death: oncosis, apoptosis, and necrosis.Toxicol Pathol.1997, 25:82-8 [19] Phelps PC, Smith MW and Trump BF.Cytosolic ionized calcium and bleb formation after acute cell injury of cultured rabbit renal tubule cells.Lab Invest.1989, 60: 630-42 [20] Mills EM, Xu D, Fergusson MM, Combs CA, Xu Y and Finkel T.Regulation of Cellular Oncosis by Uncoupling Protein 2.J Biol Chem.2002, 277: 27385-92 [21] Leist M and Jaattela M.Four deaths and a funeral: from caspases to alternative mechanisms.Nat Rev Mol Cell Biol.2001, 2: 589-98 [22] Shi Y.Apoptosome: the cellular engine for the activation of caspase-9.Structure(Camb).2002, 10: 285-8 [23] Sakon S, Xue X, Takekawa M, Sasazuki T, Okazaki T, Kojima Y, Piao JH, 2018-10-7
8(7)综述: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Yagita H, Okumura K, Doi T and Nakano H.NF-kappaB inhibits TNF-induced accumulation of ROS that mediate prolonged MAPK activation and necrotic cell death.EMBO J.2003, 22:3898-909 [24] Cande C, Cecconi F, Dessen P and Kroemer G.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 key to the conserved caspase-independent pathways of cell death? J Cell Sci.2002, 115: 4727-34 [25] Clarke PG.Developmental cell death: morphological diversity and multiple mechanisms.Anat Embryol(Berl).1990, 181: 195-213 [26] Schweichel JU, and Merker HJ.The morphology of various types of cell death in prenatal tissues.Teratology.1973, 7: 253-66 [27] Jaattela M.Multiple cell death pathways as regulators of tumour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Oncogene.2004, 23: 2746–2756 [28] Lockshin RA and Zakeri Z.Apoptosis, autophagy, and more.Int J Biochem and Cell Biol.2004, 36: 2405–2419 [29] Boya P, Gonzalez-Polo RA, Poncet D, Andreau K, Vieira HL, Roumier T, Perfettini JL and Kroemer G.Mitochondrial membrane permeabilization is a critical step of lysosomeinitiated apoptosis induced by hydroxychloroquine.Oncogene.2003, 22: 3927–3936 [30] Yanagisawa H, Miyashita T, Nakano Y and Yamamoto D.HSpin1, a transmembrane 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Bcl-2/Bcl-xL, induces a caspase-independent autophagic cell death.Cell Death Differ.2003, 10: 798–807 [31] Suarez Y, Gonzalez L, Cuadrado A, Berciano M, Lafarga M and Munoz A.Kahalalide F, a new marine-derived compound, induces oncosis in human prostate and breast cancer cells.Mol Cancer Ther.2003, 2:863-72 [32] Schulze-Osthoff K, Krammer PH and Droge W.Divergent signalling via APO-1/Fas and the TNF receptor, two homologous molecules involved in physiological cell death.EMBO J.1994, 13:4587-96 [33] Saldeen J.Cytokines induce both necrosis and apoptosis via a common Bcl-2-inhibitable pathway in rat insulin-producing cells.Endocrinology.2000, 141: 2003-10 [34] Broker LE, Kruyt FA and Giaccone G.Cell Death Independent of Caspases: A Review.Clin Cancer Res.2005, 11: 3155-62
2018-10-7
8(8)
第五篇:《细胞》教案
《细胞》教案
详细介绍:教案示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细胞结构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设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总结细胞概念→将静止的内容变为动态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生物生长的奥秘
通过步步设疑,引导学生由外向内、由平面到立体、由结构到功能,不断深入地认识细胞,从中总结出细胞的概念,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并认识生物体生长的奥秘。2.教学过程说明
(1)通过学生们复习、回忆、观察——细胞结构简图,引出教学主题。首先展示上节由学生完成的细胞结构简图,引发学生思考:细胞是平面结构吗?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区别吗?这些结构都叫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细胞结构的兴趣。
(2)教师适时展示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知道细胞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另一方面借助于模型讲解动、植物细胞结构。首先介绍植物细胞的结构。在介绍过程中渗透研究结构的方法——由外向内,同时采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在讲到细胞膜的时候,应提出问题:在观察过程中谁看到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膜?目的是,一方面讲清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极薄且紧贴细胞壁,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讲到液泡时,由于学生容易将它与细胞质看成是两个并列结构,所以教师要强调液泡是细胞质的一部分。
然后介绍动物细胞的结构。这时也采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同时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先找出动植物细胞的相同之处,即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再找出不同之处,即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质里没有液泡。实施对比学习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观察,了解细胞的功能。教师进一步设疑:细胞有生命吗?并带着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这时,教师可以将文中的“动动手”改为演示实验“利用高倍镜观察黑藻(或苦草)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最好将视野中的物像通过显微摄影仪投射于屏幕上(没有条的学校可以多摆几台示范镜供学生观察),使每一个学生都亲眼看到细胞质的流动。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这些现象看到本质:细胞质正在不停地流动着,说明细胞是活细胞,是有生命的。细胞质的流动可以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最后教师应指明:
①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②细胞膜可控制物质的进出。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对细胞的遗传有控制作用,这一点以后会详细介绍。
这时,教师再总结细胞的概念,学生就容易接受了。同时教师应指出:
①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②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比如病毒就没有细胞结构。从而加深学生对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结构的理解。(4)关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教学的难点。
这时可以通过制作体现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主要体现两个内容:
①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多个细胞。
②分裂后的部分细胞体积增大,说明细胞生长。
通过使微观、动态的知识变为直观的感性材料,便于学生的观察与理解;同时也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达到了识记细胞分裂和生长基本过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