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发展三个”整体建构“心得体会——朱正勇
“学校发展三个‘整体建构’”学习心得
镇宁自治县大山镇中心学校
朱正勇
2014年12月15日,有幸参加了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陈如平主任主讲“学校发展三个‘整体建构’”培训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我加深了对时下教育的利弊的认识,也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树立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教育没有质量就无从谈发展,而教育的发展无内涵也只是面上的发展,没有学校文化,只是层面上的、形式上的发展。学校质量的发展必须依托学校的教育内涵发展,内涵发展了,学校文化经久不衰,在培养学生上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内涵上的发展就是要求学校立足于区域实际和校史办出自己的特色,让学生在这种特色文化的指引下学习生活,提高品位。如何办出水平却需要一个团结、积极、和谐、有能力的教师队伍,在这个队伍中需要每一分子的共同努力,重心是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育出社会需要、党和人民满意的人才。而当下我们的教育是“体力型的教育”,这种教育是高消耗、低产出、粗放式、不讲科学的教育,培育出来的学生是高分低能的学生,是分数上的学生,是能力、素质底下的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人。
学校发三个展整体建构:
一、育人体系;
二、课程体系、三、课堂教学
学校教育体系是学校中的各个关键性教育要素有序组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育人体系实施关键在于建立模型,将学校视为一个系统,并全面分析,这个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包含学校诸多相互的关系。一个成功的学校模型,他必然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有成功的规章制度、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有成功的家校,以上四个方向不然引出成功的教师、学生、家长,这是一个综合的教育环境。他需要学校的整体建构、需要家长的配合管理、需要社会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营造文化氛围。学校开展的课程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全部内容的总和,目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是注重了向40分钟要质量,而忽视了另外的课余时间课程的开发和运用,导致我们的课程只是那所谓的40分钟。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营造各种课余文化氛围,开发适合当地实际的校本课程,使学校校园文化逐步向学校文化转变跨步。努力营造、开发学生课余时间的同事注重课堂教学的建构,让我们的教师精通本学科,精心设计教学,从充满激情地、负责任地上好每一节课,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分享教学的快乐,让课堂呈现出学生乐于参与、师生教学互助的课堂教学。
总之,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本身就是文化继承与传播、文化产出与经营的场所,学校的整体建构要通过制度、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校文化向所有身处其中的人员传递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愿景目标。
第二篇: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的心声
不知不觉中,整体建构已和我们见面一年多了。伴随着知识树、高效课堂等特色环节和生活的相融洽,我们同学也有了许许多多的新感受,我们相信我们能创造奇迹!
同学A:一年多了,整体建构带给了我们太多惊喜,现在我们早己抛弃了最初的生疏,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通用工具和知识树,对知识,我们可以系统地建立网格;对生
活,我们能够独立自主。我们相信,我们一定成功。
同学B: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它,并没有对它太重视。当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我学会了总结知识点,以前学完一课知识后,不知道哪里是重点,需要记得东西就很多,学起来也很累。但通过“整体建构”的指导,我发现它真的会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同学C:比如在语文学习方面,答题的时候,可以借助通用工具,通过平时画知识树的“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三个方面找到答题思路;在数学方面,我们把题分类,找出各自的通用工具,总结出每个题型的做题规律,这样就很条理、很容易学会。
同学D:昨天,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成了今天我们面对高考的宝库——知识树,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把万能钥匙;昨天盲目的做题,求多求快成了今天认真分类,求细求精;昨天面对考试全盘抓,以致会的没做对,难的不会做,没思路成了现在做题有节奏、有顺序,能拿的分都拿到了手中。成功=艰苦的奋斗+正确的方法,相信我们有了通用工具,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同学E:整体建构如一阵春风吹绿了我们的书山。比如物理,高中物理的学习,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思维,使其全面运转,调动课堂积极活跃的气氛。单元知识与方法网络化,帮助我们将所学教材系统化,形成知识点,知识的二次提炼与升华,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看!这就是我们的心声,尽管学习中会遭遇各式各样的困难,但我们一定会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理论的引导下,克服挫折,勇攀高峰!
第三篇:学习朱有勇心得体会
要以朱有勇忠诚担当的崇高精神,要以他为楷模,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不怕吃苦、为人民谋利益、脱贫致富的执著追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习朱有勇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朱有勇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
在大家眼中,朱有勇是云南省农业系统唯一的工程院院士,是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但在澜沧县蒿枝坝村,提起朱有勇,拉祜族群众会抿嘴笑着告诉记者:“他是来帮我们种洋芋的。”
“农民院士”朱有勇身上到底有什么气质,让拉祜族群众觉得那么亲?一切还得从他早年立下的志向说起。
让农民过好一点
1955年,朱有勇出生在云南红河州个旧市卡房镇,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儿时农田旧景,是最吸引他的景色。广阔的田野使他对土地与农民产生了难以割舍的眷恋和热爱。
高中毕业后,朱有勇与8位同学回到农村当了知青。当他看到自己和农民们辛勤耕作一年,得到的却只是难以糊口的收成时,朱有勇在心底埋下了自己的初心:“一定要努力,让农民过得好一点、农业变得强一点、农村变得美一点”。
1977年恢复高考,朱有勇如愿考入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1996年,在完成悉尼大学分子植物病理学有关项目研究后,朱有勇不假思索地谢绝了悉尼大学教授对自己的挽留,毅然回到了云南农业大学。和国外、国内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在云南搞科研或许会有一定局限性,但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却是其他地方不能比拟的。
朱有勇紧盯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创新性开启了不用农药控制病虫害的探索之路。他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在全国10个省区市推广了6000多万亩,并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两项技术让农药使用量减少60%,并能增产20%-30%。由于长期与农民和土地打交道,少数民族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农民教授”“农民院士”。
手把手带着老乡干
刚接到澜沧县扶贫任务时,虽有“扶贫就要到最穷的地方去”的思想准备,但到了澜沧蒿枝坝村,朱有勇也被这里深度贫困的状况震惊了。
澜沧主要生活着“直过民族”拉祜族,这里自然资源丰富,但因为没有技术、没有产业,当地群众素质型贫困问题极为突出,农业科技成了这里最大的短板。
“越是艰难,科技扶贫就越有大作为。”通过调研,朱有勇带领团队利用专业特长,科学制定了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措施,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在当地建立了“科技小院”。
正当他们决定先拿冬季马铃薯作示范时,现实却给了朱有勇当头一棒,居然有很多村民不愿意。原来,澜沧早年曾种过核桃,因气候、品种等原因,树倒长得好,核桃却没结几个,光竹塘乡就有7000亩摆在那里成了反面教材。这里也有种过马铃薯的,但最终只收获些小疙瘩。这个院士又来“种洋芋”,农民们担心万一再失败,一家人一整年的收成就打水漂了。
朱院士能把“天拉长”,一时难以把村民的眼光拉长。院士这个名头,在这样一个偏僻村寨并没有多大作用。“这比发期刊论文可要难多了。”朱有勇感慨。
在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院士团队将新研发的冬季马铃薯品种.种进了100亩样板田。朱有勇同样扛起了锄头,与少数民族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家”安在了田间地头。为了和少数民族群众打成一片,朱有勇还学会了“你好”“吃饭”“干活”等拉祜族语。
第二年,看到样板田的好收成,原来持反对态度的村民刘金宝将家里10亩地分出了2亩种马铃薯。每亩5000多元的收入,让他第三年主动把全部地种上了冬马铃薯。
在澜沧县,农民种植冬马铃薯每亩收入平均可达9000元。在朱有勇院士团队的努力下,目前澜沧县建立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等科技扶贫示范项目基地,还将依托中国工程院人才智力优势,大力实施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3个“一万亩”工程,全力创建全省科技扶贫示范县。
“农民院士”扶贫有招
朱有勇深知,技术缺、产业弱,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贫困的重要原因。从示范村蒿枝坝村的情况来看,农村技术型人才的多寡才是带动产业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能否如期完成的关键。
于是,朱有勇在职业学校开办了院士班,这可是全国首创。这个技能培训班,是朱有勇扶贫计划中的更为重要的一步。
其中短期培训班不受年龄、学历等条件限制,教学过程为4个阶段100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专家亲自授课,采取边学习边生产的办学模式,理论讲授和田间实操紧密结合,用学员听得懂的语言讲解专业知识,用学员看得懂的方式手把手教授,课堂在田间,学习在地头,考试评价看收成。
酒井乡酒房村坡头老寨小组的哈尼族农民培训班,作业是种一亩马铃薯。亩产2吨为合格,2.5吨为良好,3吨为优秀。去年3月,当马铃薯班的农民马正发请全小组现场观摩他的“考试成绩”时,大家看到田里收获的硕大马铃薯,非常震撼。这一期,养鸡能手张忠玲、林下三七技术员付美刚、马铃薯班农民马正发等优秀学员受到表彰并获得5000元奖学金。
在马正发的带动下,去年冬季,坡头老寨28户人家种植马铃薯100亩,其中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了37亩。今年2月,坡头老寨的冬季马铃薯陆续收获,平均亩产2.7吨,每公斤售价2元到4元,整个小组的马铃薯收入51万元,人均收入3825元。马正发种植了10亩,收入7万元,在全小组最高。
除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朱有勇院士和团队还开设了冬早蔬菜、茶叶种植、林业、猪牛养殖等培训班,前后共计开设了24个技能班。
今年是朱有勇院士在澜沧扶贫的第5年,他带领团队结合贫困地区实际,走出了一条崭新而富有实效的精准扶贫之路,实现了从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到“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的跨越,为全国科技扶贫做出了有力的示范。朱有勇说:“我承诺过,要把贫困山区的农民带富。蹲在农村当个农民,带着农民脱贫致富,心里很高兴、很有意义,也很欣慰。”
学习朱有勇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他致力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挂钩联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这众多荣誉的背后,是他不忘初心,扎根基层,苦心钻研的深刻体现。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后他曾说“这比拿多大的奖项、给多少钱都更让我高兴。”“能帮农民兄弟解决问题是幸福的事”。这种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的精神,配得上他获得的一切荣誉。
学习朱有勇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朱有勇同志,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他扎根云岭大地,几十年如一日,用崇高信仰、渊博学识、辛勤汗水书写了立德树人和强农兴农的时代华章。
一、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定信仰、情系农村、躬耕农业的为民初心和担当精神
他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对农村满怀深情,“让农民过得好一点、农业变得强一点、农村变得美一点”是他最朴素的追求。从异国他乡到彩云之南,从大学校园到田间地头,他渴望在家乡的土地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把“用自己的付出实实在在解决一些农民的问题”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
二、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明道信道、筑梦育人的师者仁心和奉献精神
教育改变了他,他也坚持用教育改变人。他铭记教师这一第一身份,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能把高校的优秀学子培育成教授和学术带头人,也能把边疆的民族兄弟培养成行家和致富带头人。他淡泊名利、育人育心,用自己的收入设立奖学金,帮扶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师生。
三、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潜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创新的科研匠心和奋斗精神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他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汗水洒在田野里,把幸福种在农民的心坎上。他年过六旬,却毅然投身脱贫攻坚最前线,用奋斗精神既扶智又扶志,把爱国情、强国梦、报国行镌刻在边疆民族致富路上。
朱有勇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忠诚践行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学习朱有勇科技扶贫的先进事迹和忠诚担当的崇高精神,积极投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伟大事业,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应有贡献
学习朱有勇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过去三十多年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两项控制农作物病害技术,可减少60%的农药使用,并增产20%,这两项技术造福了上亿农民。2015年,60岁的朱有勇来到家乡云南最贫困的地区,带领澜沧“直过民族”拉祜族农民走上生态脱贫致富和绿色发展之路。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目标:用科技改变贫穷。
院士做扶贫,得先把自己变成农民。朱有勇院士带领团队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户种冬季马铃薯和冬早蔬菜、发展林下经济。用科技的力量带动和改变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贫困面貌,让科研成果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今年10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团队指导澜沧村民种下的“林下三七”,在大塘子村竞卖会上卖出了鲜品每斤1050元的价格,换算成干成品约8400元/公斤。而这个月,“农民院士”朱有勇主导的澜沧科技扶贫班迎来了首批电商学员,来自澜沧县20个乡镇的60名学员,将在半年内参加3次集中授课。这是中国工程院澜沧科技扶贫继技能班之后,首次引入电商课程,以实现从农产品种植、养护、收获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扶贫新尝试。朱有勇说:“现在越来越喜欢在下面扶贫。都不愿意到昆明了,总想在村子里面。”
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9%,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为了让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国工程院从2015年开始结对帮扶澜沧县,经过对澜沧县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分析后,朱有勇和他的团队认为,这里具备发展冬季马铃薯和冬早蔬菜产业的条件,当地农民可以因此脱贫致富。朱有勇告诉记者:“种蔬菜、种土豆、养猪、养鸡,一百天左右可以见成效,让拉祜族同志马上见到效果,一个冬季一户农户种上三亩五亩冬季马铃薯就直接脱贫了。”
“直过民族”贫困的根源之一是当地落后的观念,朱院士团队的到来,无异于对症下药。澜沧县扶贫办副主任杨凯说:“素质性贫困是制约我们最大的问题,贫困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一直都发挥不出来。中国工程院来了以后,让我们解决素质性贫困有了突破口,老百姓生产生活技能和农业生产能力有了根本改变。”
院士、专家的亲身示范和实实在在的收成让当地群众焕发出好学向上的精神面貌。村民朱永情说:“以前七八点钟都没有人起床,现在一个看一个的,你一个人睡懒觉,别人在干活是不可能的,很早就起来了。”
除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外,朱有勇和他的团队还开设了冬早蔬菜、茶叶种植、林业班、猪牛养殖班等24个技能班,培训了约1500多名乡土人才。随着扶贫的深入,目前,澜沧整体贫困率正在降低。云山村此前共有未脱贫农户375户,贫困发生率42.93%。2019年,预计可实现脱贫357户,贫困发生率可降至1.09%,现已申请贫困村脱贫退出。
在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民小组,朱有勇院士团队因地制宜制定了短、中、长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规划,他有信心带领他们几年间脱贫致富。他认为,如果整个云南、甚至西南地区,都能把林下经济盘活、做起来,这就是山区的增量。朱有勇说:“你能把他的资源变成商品、变成他的产业。做成一个产业,把一个成果推广开来,让农民有实实在在的收入,这种比发一篇论文的成就感要强得多。带着学生一起去,学生的博士论文也好、硕士论文也好,和生产结合起来,真正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学习朱有勇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一、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定信仰、情系农村、躬耕农业的为民初心和担当精神
他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对农村满怀深情,“让农民过得好一点、农业变得强一点、农村变得美一点”是他最朴素的追求。从异国他乡到彩云之南,从大学校园到田间地头,他渴望在家乡的土地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把“用自己的付出实实在在解决一些农民的问题”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
二、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明道信道、筑梦育人的师者仁心和奉献精神
教育改变了他,他也坚持用教育改变人。他铭记教师这一第一身份,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能把高校的优秀学子培育成教授和学术带头人,也能把边疆的民族兄弟培养成行家和致富带头人。他淡泊名利、育人育心,用自己的收入设立奖学金,帮扶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师生。
三、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潜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创新的科研匠心和奋斗精神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他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汗水洒在田野里,把幸福种在农民的心坎上。他年过六旬,却毅然投身脱贫攻坚最前线,用奋斗精神既扶智又扶志,把爱国情、强国梦、报国行镌刻在边疆民族致富路上。
第四篇:2019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作文
“他是农民教授,亦是农民院士,把农民装在心里,把学问种在田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不忘初心和使命,以共产党人的担当和攻坚精神,助力云南人民脱贫致富,在云岭大地上唱响了脱贫攻坚的时代最强音。”小编整理了2019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作文大全,欢迎借鉴参考。
更多时代楷模朱有勇内容推荐(点击进入↓↓↓)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6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8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10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1200字】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1500字】
2019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作文【1】
近日,一个闪亮而瞩目的名字再次让亿万人民所知晓,他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忠诚践行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就是被干部群众称为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朱有勇。
适中乡把学习朱有勇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组织乡机关、站(所)66名党员和各村党员干部120多人集中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发布会节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奋发作为,为全乡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看完朱有勇同志先进事迹后,大家从思想上精神上深受触动与洗礼,纷纷表示,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党的事业之中,理想才会变得更为远大,将以学习朱有勇同志先进事迹为新起点,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甘于奉献、努力拼搏,全力以赴推动我乡各项工作高质量协调发展,圆满完成2019年各项工作任务。
2019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作文【2】
“他是农民教授,亦是农民院士,把农民装在心里,把学问种在田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不忘初心和使命,以共产党人的担当和攻坚精神,助力云南人民脱贫致富,在云岭大地上唱响了脱贫攻坚的时代最强音。”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黄风感慨地说,朱有勇院士是我辈之楷模,是祖国之荣光。
“新时期的农业科学家是什么样的?朱有勇院士用他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言行给出了响亮回答。”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二大班的黄胄表示,要将朱有勇院士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一起学时代楷模,做优秀青年。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杨俊涛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向朱有勇院士学习,增强自己的道德责任感,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杨舒涵认为,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深刻诠释了科学家、科学成果应该如何为人民服务,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优质、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作为青年学者,一定要用行动示范解决顽疾,而非只是对老百姓纸上谈兵,务必戒除功利之心服务人民,未来的路,怀揣敬仰,踏实前行。
2019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作文【3】
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他致力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挂钩联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近一段时间,朱有勇的先进事迹被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干部群众普遍认为,朱有勇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忠诚践行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学习朱有勇科技扶贫的先进事迹和忠诚担当的崇高精神,积极投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伟大事业,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应有贡献。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朱有勇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朱有勇先进事迹的短片。发布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朱有勇的同事、学生,村民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等参加发布仪式。
2019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作文【4】
朱有勇的情怀美好,美好在群众的生活中。他深入村村寨寨,接地气,树正气,昂扬大气;他跑遍田间地头,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群众,手中有群众喜欢的工作;他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手拉手,心连心,同群众融为一体,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在他这里,情怀是一首党员群众亲密无间歌,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结合交响乐,在歌声中,初心闪烁;在乐章中,使命精彩。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更多的“农民院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更多的时代楷模,朱有勇的信、志、情为我们党员干部、科技工作者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写一部生动教材,为我们所有公民树立了一个见贤思齐的新时代标准。
第五篇:学校整体发展五年规划
学校整体发展五年规划(2011—2015)东莞市常平中学
一、发展背景
1、悠久的办学历史 1946年,以抗日名将蒋光鼐为代表的先贤们倡导创办了常平中学,她就跟知识经济到来的象征——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结伴同行,走过了六十一年的办学历程。半个多世纪以来,常平中学高举“平心致远、正道力行”的旗帜,坚持“严、勤、实、活”的校风,从严治校,务实办学,赢得社会广泛的赞誉,为东莞和常平地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经过几代常中人的努力,她由一所简陋的农村初中发展成为东莞东部地区颇具规模的完全中学,成为东莞市骨干大校之一。2000年1月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2003年1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同时还是国家教育部命名的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广东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广东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
2、优越的社会环境
常平具有独特的交通、经济区位优势。她位于广深经济走廊中部,是新兴的华南铁路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是东莞市委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东翼支点城市,由于其重要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经济高度发展优势被誉为京九第一镇。无论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实施教育强市战略的高度来看,时代都呼唤着常平教育的龙头——常平中学成为一所能与常平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相适应的、上规模、上档次的东莞东部地区的教育“航母”。当前,全球化经济的竞争、整合和调整,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无论是国际竞争的复杂性,还是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变革,还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都要求常中人总结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能与时代发展要求同步,又具有远景发展潜力的办学规划,并为实现规划的蓝图努力奋斗。
二、发展基础
1、先进的校园精神文化
(1)指导思想:根据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观念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我校在今后几年内,全面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端正教育思想,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教和人本管理的教育理念,深化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改革,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达到国家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2)办学宗旨:倡导教育公平,办好平民教育,传承先进文化,播撒人类文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为学校持续发展创新。常平中学坚持实施平民教育的理念,校长要当好平民校长,教师要当好平民教师,学校要办好平民教育,坚持不设尖子班和变相的实验班。学校在办学过程不仅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还要关注教师终身发展,努力推动学校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倡学生、教师和学校之间和谐共进,让学校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薪火相传。(3)办学理念:“以师生发展为根本,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以师生发展为根本,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素质观和质量观,明确学校的办学在根本上就是育人,育人既包括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综合技能,也包括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把重点对制度和财物的管理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管理上来。坚持以知识管理为核心,就是要实现教育观念前卫化,教育设施现代化,教育管理科学化,教育信息网络化和教育活动规范化。坚持以知识管理为核心,就是要坚持依法治校,坚持精细化管理,以强烈的事业心追求教育品质、追求管理创新、追求成就卓越,追求工作高效。(4)校训:“平心致远、正道力行”。“平心致远”就是要常怀平和心、常干平凡事、常做平实人、平中求真善、平中创奇伟,平中见远大。“正道力行”就是要做到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堂正向善,尊崇真理;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树立正气,坚走正道;力出正果,健行不息。在校训指引下,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政风。校风:“严、勤、实、活”。政风:“团结、协调、务实、高效”。
2、较强的领导班子
我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15人,拥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10人,老中青结合,具有合理的年龄和专业结构,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合作,管理能力强,效率高。正副校长4人均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中学高级教师职称,都通过了中学校长岗位培训,具有长期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经验,曾获得市、省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校长王功学同志从事教育工作35年,是一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他曾经在1988年被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从1980年起,长期担任重点中学的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具有26年丰富的教学行政管理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他辅导学生200多人次先后在国家和省市各类竞赛获奖。近年来主研的多项科研创新成果分别获得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黄华奖、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广东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和东莞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项申报了国家专利。近几年主要荣誉称号有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优秀辅导员、东莞市教书育人优秀教师、东莞市中小学优秀校长、东莞市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五一劳动模范。
3、广泛的示范性
我校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根本,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管理的实际,抓准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进行校本科研,坚持不懈地完成了多项课题的研究,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优化了学校的管理,推动了和谐校园的建设。主要的科研成就有:《基于“类标准分”和网络的全员全程动态跟踪网上无纸化操作系统》2003年11月荣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在广东省教育促进会举行的成果推介会上在全省推广。还有《教师德能勤绩量化考核网上无纸化操作系统》、《基于新课程改革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教职工网络可视化考勤系统》和《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平台》等管理软件。
我校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在全市走在前列,因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省内外许多兄弟学校如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分校、东莞实验中学、光明中学、厚街中学、珠海一中、广东番禺象贤中学、广东禺山高级中学、江门江海中学、中山市小榄镇全部中学、江西赣州三中、江西兴国一中等五十多所学校都使用我校的管理软件。这些管理软件在学校中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管理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省、市领导对我校的校园信息化管理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原广东省副省长、广东省教育促进会会长王屏山,广东省副省长佟星,东莞市副市长冷晓明,东莞市副市长吴道闻及市教育局领导等先后来我校视察调研。
三、发展目标
1、办学目标:“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把常平中学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一流名校”。努力把常平中学建成教育思想先进、办学条件优越、校园文化浓郁、办学特色鲜明、教师队伍精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功能完善、教育质量一流、管理科学规范、示范作用明显的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学生培育目标:立足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身心健康、崇尚科学、个性鲜明、适应社会、勇于创造、遵纪守法的高素质人才。
(相关指标: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达96%,后进生转化率达96%,违法犯罪率为0;毕业考试各科成绩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50%,高考上本科录取线人数占70%,信息技术课考核合格率达100%,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达到九级标准;体育合格率、体育锻炼达标率、达标优秀率分别达96%、96%、30%,学生身心健康。)
3、教师培育目标:有崇高的师德和强烈的责任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人才意识,有较高的课程开发和教育科研能力,有娴熟的教育教学艺术手段,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
(相关指标: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有高级职称、研究生学历者占40%以上;100%的教师参加过各种培训,鼓励部分教师掌握一门外语并积极进行双语教学探索,90%的教师能熟练进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80%的教师能熟练制作开发课件,90%教师能开设一门以上选修课;教师违法犯罪率为0。)
四、重点发展领域
1、加快完善各种设施设备
我校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多达13平方米,整体建筑呈欧陆风格,气势恢弘,但教学设备设施还不够完善,我们要争取支持,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各种设施设备。主要是:
(1)完善信息技术设备、设施;(2)完善图书馆设备、设施;(3)完善实验室、探究室设备;(4)完善艺术楼设备;(5)建设好室内体育馆;(6)学生宿舍改造;
(7)对新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使之能够充分体现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振兴靠教师,要创建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支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配套的教师队伍,当前我校教师年龄大都在35岁左右,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利弊互存,迫切需要解决好新老交替的问题,让中青年教师早日成熟,并逐步增强骨干教师的力量。因此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中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人文底蕴积累和师德修养上都明显提高。(1)加强“师德建设”,强化师德修养,积累人文底蕴,展示人民教师崇高品德,为人师表,提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层次。
(2)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要挑选一批有敬业精神,有帮带能力,有教学实绩,有严谨认真治学态度的教师担任导师。通过导师的传、帮、带,使一批新教师在三、五年内迅速成长为教育教学和科研骨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生力量,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思想过硬的教师队伍。在实施“青蓝工程”的过程中,要切实建立和落实新老教师结对帮带制度,双方要签订帮带合同,落实帮带措施。教务处要验收帮带成果。
(3)努力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完善“强师”机制。在今后的3-5年内争取使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5 %,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在30%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在80 %以上。通过引进或培养,出一批在我市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名教师。(4)鼓励教师“冒尖”,逐步建立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的用人机制,创设“成功在常中”的事业软环境。对成绩特别优秀的中、初级教师,职务评聘实行低评高聘。对思想、业务上积极进取并有突出表现的青年教师,以提前转正或破格评聘等方式予以奖励,增强竞争、成才、成功的事业心。
在发挥我校已成立的学术指导委员会作用的同时,还要探讨建立学科带头人领衔制度。要规范骨干教师评聘机制,在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
(5)抓教学科研。学校成立教育科学研究室,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先导职能,选拔具有科研特长的教师申报省、市级科研课题,形成浓厚的校园科研氛围。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将科研工作纳入教师的考核之中,实行奖励制度。对科研工作有突出成就的教师,以不同的方式予以重奖。每两年汇编一册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常平中学教研论文集》。开设教师学术论坛,引导、鼓励教师交流教学中的心得、感悟、思考,以此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准,形成广泛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6)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队伍。在做好常规建设之外,要有计划地开展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工作经验交流、外出考察和课题研究活动,采取导师带教、课程进修等不同形式培养好青年班主任,修订、完善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考核评价制度,力争三年内培养一批优秀班主任。
3、改革教学管理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继承发扬常平中学优良教育传统的基础上,以教育部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目标,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可选择性的结构合理的学校课程体系。立足基础课程,发展拓展课程,突出研究课程,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高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全面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一轮课改已经全面启动。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应对新一轮课改。新一轮课改是以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为基础的学分制,一是全面改革课程体系,进行学科课程的整合;二是全面改革课堂授课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加强校本科研,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以科研促教改,教改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2)形成学校课程方案。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并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办学理念,结合东莞的实际,研究制订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形成学校课程方案。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提高活动类课程的比例,增加选修课课时,确保每学期校本课程开课十几门课程,每学期形成3——5门传统优势课程,力争在两年内达到20门左右,初步建立起学生选修课程体系,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平台,展示个性的舞台。
(3)改革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是受“应试教育”影响最深、表现最为顽固的领域,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应探索从教学评价上解放教师,解放课堂教学,正确引导广大教师顺应时代之变,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行为,给学生更多直接体验与自主探索的机会,逐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同时积极探索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鉴此,学校要研究如何编制以体现素质教育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争取形成比较科学的评估方法,推动学校向素质教育转轨。
(4)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综合实践活动是高中新课程八大领域之一,是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必修的学习领域,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综合实践活动又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我们要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式,并加强管理,务求实效。
4、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学校将切实把德育工作当做学校的首要工作来抓,坚持教学寓德、活动育德、实践养德、评价导德、管理促德;进一步完善德育管理制度,提高德育管理效率,抓好德育工作的落实,提升德育的实效性;逐步建立有效的德育工作载体,做到校内外结合、点与面结合、基础与特色结合、常规与重点相结合,使我校成为学生持续发展、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1)健全德育工作网络
成立一个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委员会,德育处、团委会、学生会、年级组、班主任、班委会密切配合,形成一个纵向的德育工作格局。横向则以家长委员会为纽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从而形成以学校为主渠道,校育、家育、社会育和自我育相联手的教育网络,真正落实全方位的人人施教、处处育人,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2)拓展社会教育途径
开发和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如,聘请法制副校长,建立学校法制教育共建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家讲师团等。组织学生“走出去”参观学习,同时落实好“请进来”。(3)加强健康教育
以树立大健康教育观为宗旨,力争形成心理健康、体质健康和适应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是德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为此,要做到:配备专职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系列化、常规化的心理辅导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心理辅导中心,聘请校外心理专家和本校学有专长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咨询,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及网络,培养能进行一般心理辅助教育的学生干部,发挥同龄人之间自我开展心理保健的特殊作用。为最终形成我校有特色的健康教育系列奠定基础。
(4)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既是学生交流、合作的平台,又是学生自我肯定、自我教育的场所;既能让学生发挥特长,又能让学生学会创造;通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主体意识。继续发挥常平中学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特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满意的社团。学校党政应为学生社团活动创造条件,鼓励社团的发展与社团活动的相对独立性。创办一些旨在提高学生社交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生存能力的各类社团,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个社团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并逐步形成一至两个全市有影响力的社团。
(5)坚定不移地长期抓好生命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生命健康意识,做好防火、防盗、公共交通秩序、社会实践活动等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举办禁毒、拒毒、打黄等专项法制宣传展览和教育报告会。
(6)做好学生成长跟踪管理工作。构建学生成长记录系统,完善学生德育档案管理,使其合理化和规范化,更好发挥它们的功效和价值。加强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跟踪培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注重处理好家长所反馈的问题。
五、发展保障措施
1、政府、社区、家长支持
学校创建规划的落实、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社区及家长的支持。为此,我们将继续深入展开宣传工作,参与社区活动,以得到政府在政策、经费、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得到社区、家长的帮助、配合。还要广泛吸引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注入学校,吸引社会有识之士为学校的创建工作献计献策。通过共同努力,争取实现常平中学创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目标,为我省、更为东莞、常平人民做出新的贡献。
2、成立创建发展小组
为了加强对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领导,学校将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发展小组,制定创建发展规划,并按照《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督导验收方案(试行)》的要求,切实做好创建的各项工作。
3、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
我们要把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作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动员和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为创建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4、过程控制与测评
以《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督导验收方案》为基准,做好过程的测量与评价工作,定期对照检查,制订落实措施,立足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测评,及时发现,及时研究,及时解决,以达整改效果。具体的阶段评价结果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个别反馈、小范围反馈、全校公示或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进行点评。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一步一个脚印地将“规划”付诸实施,共同创建常平中学辉煌的明天。